碱的变质及碳酸盐的检验专题复习讲学稿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0705129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碱的变质及碳酸盐的检验专题复习讲学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碱的变质及碳酸盐的检验专题复习讲学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碱的变质及碳酸盐的检验专题复习讲学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碱的变质及碳酸盐的检验专题复习讲学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碱的变质及碳酸盐的检验专题复习讲学稿(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碱的变质及碳酸盐的检验”专题复习讲学稿一、复习目标:1.巩固碱变质的化学原理,进一步明确变质后的物质是碳酸盐。2.指导鉴别是否含有碳酸盐也就判别碱是否变质了的方法与思路二、自主学习1 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 ,还能 ,所以必须密封保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石灰放置在空气中应 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3.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往往有一层“白膜”,该物质是(填名称) ,化学方程式为 ;要清洗这层“白膜”,通常用的试剂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碳酸盐的检验可分别加酸、碱、盐三种物质。若此盐为碳酸钠,回答下列问题:(1)常加的酸为 ,现象是 ,反应的化

2、学方程式 ;(2)常加的碱是 ,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加的盐是 ,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显 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或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显 性,碳酸钠溶液也显 性;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溶液可能显 性,也可能显 性。三、合作学习1. 现有下列试剂:(1)石灰水(2)食醋(3)食盐水(4)纯碱溶液(5)烧碱溶液,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 A.(2)(5) B.(1)(2) C.(2)(4) D.(1)(3)2用石灰浆粉刷不久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

3、,为探究其成分,应选用的一组试剂( )A水、酚酞溶液、氯化钠溶液 B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C水、酚酞溶液、稀盐酸 D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3. 设计实验证明一瓶氢氧化钠固体(1)没有变质;(2)部分变质 ;(3)全部变质。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4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造纸等工业。(1)现有少量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请你说说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原因是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此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请你用一种实验方法证明,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四、当堂检测1验定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滴加盐酸

4、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酚酞溶液 D石蕊试液3除掉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适量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硝酸银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4设计实验证明一瓶氢氧化钙固体(1)没有变质;(2)部分变质 ;(3)全部变质。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五、课后仿真作业1.初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

5、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鉴别食盐和纯碱 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 B. C. D.2. 如下右图,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 ( )。A稀盐酸和碳酸钠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氯化钠3.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硫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能把它们一次区别开的试剂是( )A. 石蕊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酚酞 4下列物质不能用于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的是 (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钠C轻质碳酸钙D氢氧化铝乳液5除

6、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KCl(K2CO3)加入稀盐酸、蒸干 B.CO(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干燥C.CaO(CaCO3) 溶解、过滤 D.NaNO3(CaCO3)溶解、过滤、蒸发6.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但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现有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几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实验问题:怎样才能证明溶液是否变质?他们将溶液分装在三个试剂瓶中,各自进行了如下的探究:甲: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据此,甲认为原溶液没变质。乙:将足量的盐酸直接加入到试剂瓶中,结果有气泡产生。据此,乙

7、认为原溶液已变质。丙: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根据所观察的现象判断原溶液已变质。请分析三位同学的实验及其判断,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的推断中_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2)写出乙同学加入足量盐酸后,试剂瓶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是: 。(3)根据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推测丙同学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当此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时,经_、_,可制得少量苛性钠。(4)乙同学的实验操作中缺少的重要步骤是_,其结果是_。(七年级科学第4页 共6页)7.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某学习小组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成分进行操究。提出问题l这瓶氢氧化钙粉末是否变质?猜想一小丽同学

8、认为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实验验证l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丽同学的观点,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一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猜想二小明同学认为“结论一”不全面,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可能部分变质。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将他的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或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碳酸溶液)无色酚酞变红色(或有白色沉淀产生)这瓶氢氧化钙粉末部分变质思维拓展由以上实验可知,清洗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时可用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为除去Na2SO4溶液

9、中含有的杂质Na2CO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适量)进行实验。请你对他们所选用的试剂进行评价:学生选用试剂评价(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甲乙H2SO4丙Ba(OH)29(选做)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可能是NaOH; 可能是Na2CO3; 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

10、确,并简述理由_。(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为了验证猜想,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 _ _ _;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10.(选做)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 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