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30683568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映秀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 一、灾前基本状况和地震受灾状况(一)灾前基本状况映秀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平均海拔900米,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45公里,都汶高速仅为13公里。同步映秀镇地处国道213线和省道303线交汇处,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黄龙九寨沟和卧龙四姑娘山的交通枢纽,也是阿坝州门户重镇。全镇辖8个行政村(社区)30个村(居)民小组,末全镇总人口160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8100余人。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贯彻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积极进行农业产业构造调节,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多种措施保证农民增收,全镇农村人均纯收

2、入3008.7元。(二)受灾状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映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重劫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导致重大损失,全镇因灾死亡6566人,房屋受损、倒塌1066户63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在广东省的无私援助下,映秀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生产恢复发展的重大胜利。三、灾后重建状况重建的映秀辖7村1社区,集镇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其中:20万平方米为城乡住

3、房,8万平方米为公共基本设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统一安排,东莞市对口援建映秀镇资金111519万元,其中广东省统筹资金21519万元,市财政统筹资金90000万元。援建项目55个,分为“资金补贴”和“交钥匙”两种援建方式。其中“资金补贴”项目19个,涉及四村一社区安顿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及农村供水、道路等,投资45709.79万元,由映秀镇政府组织建设;“交钥匙”项目36个,涉及安居房、卫生院、市政道路、桥梁、自来水厂、河堤、市场、震中纪念地、公园、广场等,投资65809.21万元,由东莞市援建工作小组工程管理处组织建设。9月底,对口援建映秀镇任务基本完毕;国家切块资金项

4、目共55个,安排国家切块资金共10942.51万元;省管遗迹保护项目资金12040万元;捐助资金及捐建项目4个,波及资金10044万元。(一)民房建设。在东莞对口援建工作组的大力协助下,9月,集镇规划区之黄家院、黄家村、老街村408户农房重建所有完毕,该三村群众于春节前所有搬进了新居。集镇规划区内四村一社区城乡居民已于春节前所有搬入新居入住,镇区内安顿房和安居房总套数1946套。(二)公共建筑。综合市场和卫生院已于底投入使用,七一映秀中学、映秀小学、幼儿园也在3月开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地震纪念地也所有建设完毕。(三)市政基本设施。自来水厂临时供水在初已实现全面供水,污水解决厂

5、已投入运营,集镇在春节前已完毕地下管网铺设并实现通强弱电;国道213线映秀段已所有完毕;农村桥梁和道路建设已基本完毕。四、灾后重建的经验和做法“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映秀镇来讲,既是挑战和磨难,也是考验和升华,更是生动的课堂、鲜活的教材。我们坚持把恢复重建与城乡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恢复重建与优化经济布局结合起来,把恢复重建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把恢复重建与充足开放合伙结合起来,通过两年努力,基本完毕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为跨越发展、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本。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组织人员上。1. 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

6、指挥部,统筹指挥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对工作中方向性、重大性、原则性问题进行决策;2. 充足运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重建工作。一是充足运用下派的专业技术人员,让其承当重要的技术负责人;二是充足运用建设主管部门的作用,推荐专业人员参与重建工作;三是充足运用社会渠道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技术队伍;3. 成立各村(社区)重建业主委员会,代表村民履行权力和义务,积极参与和协助灾后重建各项工作;4. 施工单位20余人构成,重要负责集镇灾后恢复重建维稳工作,并协助做好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应急突发事件解决及其他有关工作,保证重建阶段良好社会环境。同步注重民生优先,狠抓民房与基本设施建设;以质量为重,强化质量监督

7、与管理;阳光重建,注重重建过程的公开与廉洁。(二)在规划设计上。1. 镇区整体选址充足考虑安全性因素,因地制宜安排城乡居民用地,合理组织避险分区。城乡居民的住房选址均退让到地震断裂带200米以外,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则退让到地震断裂带300米以外;2. 镇区布局上采用了“3264”防灾体系,根据地形地质的条件、距离断裂带的远近以及在防灾体系中的作用,划分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分别进行高度控制和开放空间布局;3. 建筑安全上广泛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实现抗震功能性空间的生活化。建筑构造方面,采用了钢架构造、轻钢构造、木质构造、框架构造等多种建筑构造;建筑技术方面,大量采用阻尼器、隔振垫、耗能支撑

8、等先进的防震技术于公共建筑上,对于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则全面采用了柔性连接技术,保证生命线的畅通。获得的经验有:(一)各级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是我们获得胜利的主线所在。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注重,亲临第一线视察指引工作,极大地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镇党委、镇政府重要领导同志挺身而出,勇挑重任,组织指挥抗震救灾,极大地凝聚了力量、稳定了人心。州、县、乡各级领导干部迅速奔赴灾区、坚守一线,分片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在第一地点组织自救互救,极大地振奋了精神、安抚了民心。 (二)统一指挥、属地管理是我们获得胜利的重要基本。 灾情发生后,我镇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

9、建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了人员调配、统筹联动、督促协调和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了“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现场”的工作规定,形成了“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同步,强化分片负责、属地管理,注重综合分析、科学研判,广泛吸纳各方建议意见,保证了抢险救援工作有序、有效推动。 (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我们获得胜利的强大支撑。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上下一齐行动,专业救援队伍、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从四周八方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救灾行动;各级各部门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克服困难、积极作为,同心同德、互相支持;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汇成了齐

10、心合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呈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四)遵循规律、科学规划是我们获得胜利的前提条件。 坚持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置于自然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畴之内,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措施和环节去研究分析、精确论证灾后重建的若干重大问题。充足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设立建筑物抗震原则,优先规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把恢复重建与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乡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同步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是我们获得胜利的巨大动力。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党和政府始终把受灾群众的生命放在

11、第一位,每一项举措、每一种环节都环绕着人而展开,无不体现出对人的关爱。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原则,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充足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托群众,充足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发明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形成了共创美好将来的强大力量。 (六)趋利避害、保证安全是我们获得胜利的核心环节。 坚持“安全、环保”原则,在城乡住房、公共设施等规划建设中,坚决避开活动性地震断裂带、避开次生灾害易发地段、避开行洪通道,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步,严格按照抗震设防原则,控制建筑物高度,减少建筑物密度,增辟城乡内外的应急避难场合、物资储藏

12、地和直升机起降场,着力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逃生体系和指挥体系,切实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 (七)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是我们获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大力履行精细化、制度化管理,既追求重建速度,更保证工程质量,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保证高质量、高原则地完毕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平常监管、专项检查相结合,健全各类资金监督机制,加强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保障了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有效。注重工作机制创新,严格招投标管理,保证了规范运作。严格工程监管,特别是在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及公共设施建设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执行新规范并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切实提高建构筑物的抗震能力,建设了一批被全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质项目。 (八)创新模式、加快发展是我们获得胜利的基本规定。 始终遵循加快发展总体取向,把恢复重建作为发展振兴的强大引擎,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积极创新资源开发转化模式,着力推动水电、矿产、旅游资源就地开发和转化,逐渐形成转化决定开发的制度和机制,保证群众长远致富、财政稳定增收。积极拓展金融支持模式,坚持输血、造血并重,科学高效使用重建资金,建立中小公司担保资金和农业生产风险防备基金,积极筹建金融(担保)公司,为加快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