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课堂还给学1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30632417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数学课堂还给学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课程所追求的数学课堂文安小学 刘克海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这种“授哺式”、“告诉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得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下,我把“平等、自由、民

2、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时,获得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动”起来了,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正是我身体力行的不懈追求;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变统一模式为发展个性,也正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最终目标体现。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转变观念,改

3、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个权力。就像生命离不开水、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留足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由发展,想象就能张开翅膀,在学习的领空遨游。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

4、去发现”。对知识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给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平等伙伴,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主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1、关注情感,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

5、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

6、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2、给予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所谓的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首先让学生用各种办法测量生活圆形物体的周长,当学生遇到有些圆形物体不方便

7、直接测量时,这就自然想到要去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大概会有什么关系?接着,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记录、计算,验证自己做出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验证情况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虽然有些学生得到的结论不很精确,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这种发现问题、大胆预测,收集信息、处理分析的过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而且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清晰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设计问题,延伸自主探究 新

8、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

9、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能更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二)、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

10、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

11、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

12、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独立探究虽然从时间上要比老师讲花费得多些,但实践证明,学生真正懂了、学透了,这种“费时”、“费力”是很有价值的。 (三)、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个人能力,轻团体协同;重独立思考,轻群体合作;重师生交流,轻横向沟通。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彼此信任,没有信任,就不会有真诚的合作;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喝”,不能相互依赖;在学生之间,要有

13、分工,交流,要能发挥各自的特长,有荣辱与共的意识。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精神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差互补,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完成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高低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

14、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但这种方式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1、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

15、”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2、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

16、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首先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就利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我再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

17、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应怎样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四)、变统一模式为发展个性传统学习的显著特点是:人人都学着毫无差别的数学,把课堂变成一个封闭的狭小世界,天天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上演着毫无趣味可言的教案剧,学生变成一群毫无个性的演员,教师牢牢控

18、制着自己预设的课堂。现在,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这种学习显得尤为迫切。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提倡凸现学生个性的多样多元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1、 形成学生的个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使学生参与教与学,使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为他们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使学生参与

19、教学,对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质量,都会起到积极作用。2、 培养独特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个性,就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思路的训练,创造机会自我表现。例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三类应用题之后,我为了巩固、复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出示了我校有学生A人,其中男生B人,女生C人这样一组简单的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有关分数(百分数)三类应用题的知识,选择其中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于是学生的独特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学生提出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问题。如:男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

20、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占全校人数的百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有学生把“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等作为已知信息,又提出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总结,没想到足足有三十几个。真可谓一石激起三层浪,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探索空间里,不仅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是一个创造者。综上所述: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