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062953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的背景下,黄河科技学院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 “1+2+3”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具体介绍黄河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

2、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应用科技大学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HMXL-20170095,课题名称:“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刘洋,黄河科技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讲师,中级社工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6.317 教育部于2013年1月底启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黄河科技学院作为教育部获批的河南省唯一一所民办应用

3、科技大学改革试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在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教育方向前提下,形成了 “1+2+3”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一中心,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2”是指两翼,即:校内+校外实践基地; “3”是指分三类培养,即:就业、创业、考研三个方向分类培养。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的综合

4、素质和能力,毕业后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与公益团体和机构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维度,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全方位进行衡量。一是知识结构,包括掌握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以及扩展知识。二是能力结构,包括基础能力、核心职业能力、扩展能力。三是素质结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 (二)修订并实施新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随着我校获批首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在2016年,社会工作专业响应学校号召,贯彻执行学校精神,开展了培养

5、方案的修订工作。原来我院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以下五部分组成:普通教育课程、学科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科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我院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普通教育课程学时偏多,学期分配不合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不科学,在普通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也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如可将大学语文、数据库技术作为选修课。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设置哪些选修课、学时分配、开设学期都需要进一步修正;课程设置上体现知识融合、复合型知识的课程偏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阻碍了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目前,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并在2016级新生中实施。新的培养方案打通学科大类和专业大类课程,

6、设置了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分类培养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等课程平台。实施“就业”、“创业”、“考研”三个方向分类培养,分类设计课程。 (三)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强调互动参与式教学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授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想办法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和学习中来,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学生动起来,增强操作技能。本专业在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课程中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在个案工作这门课程中, 按照“先内化理论再角色扮演”的思路,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探索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重点,对重点进行

7、有效地学习,理论内化,再通过小组协作,对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去反思探索,结合所学理论编写情景剧,对社工和案主角色的扮演,模拟实际个案过程。突出反映了情境教学协作练习内化理论分组扮演评估总结的教学模式改革操作流程。 在社区工作这门课程中,变“教师单讲式”为“学生教师双讲式”,开展“小组Presentation”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课程内容布置课题,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走进社区进行调研,通过照片、视频记录调查情况,回到学校进行资料的整理、汇总、编辑、PPT的制作,再到课堂进行社区调查报告的汇报和分享,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课程学习有充分的参与。 (四)拓展

8、实践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既要通过校内实践教学也要通过校外实习,既要听取课堂上的社会工作实践知识也要自己动手、动口模拟实践,具体而言: 1.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工作专业建有实验室1个,内设个案工作室和小组工作室。为了保证实验室有效合理的利用,我院还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及硬件设施管理小组,确保其高效安全的运转。本专业实验室管理规范,师生使用前需提前申请;使用后详细记录用途、使用的器材设备、使用时间、学生人数等。规范的管理使本专业实验室环境清洁、使用有序,其功能也得到了有效发挥。 2.与社工机构人员联合开发课程。学校聘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从业人

9、员来校进行课程植入,增强学生的实务知识和实践能力。社会工作专业与社会工作行业人员加强联合培养,共同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有4名社工机构人员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开发课程有家庭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会政策。通过社工机构人员来校讲学,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现实中的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可。 3.签订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签约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签约实习基地有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比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些机构在学生大学期间即可接受专业学生到机构实习。通过大学期间的专业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工作内容

10、、工作环境,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二、实施效果 (一)实现人才培养学校与社会无缝对接 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在实践实务能力上有大的提升。行业导师走进课堂授课,传授多年的从业经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意识,通过校社联合培养,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服务实践进行了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为未来进入工作岗位积蓄经验。 (二)以改促教,提升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也推动着教师授课模式、授课理念的进步革新,行业导师的引进丰富了教师队伍、完善了师资结构,与社工机构的联合培养让

11、学校了解了机构的所需、所想,也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了大量高质量、专业对口的人才储备。 (三)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化理论知识 在实习实践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以深化,能更好地去理解、掌握?祷?础理论知识、方法与技巧,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扎实。本专业学生主要学科核心课和专业核心课考核一次通过率达到90%以上,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此外,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考研率也一直排在我校前列,且大部分学生考取了985、211高校,被北京师范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圣军、张绮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刘军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安阳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社会工作.2012(7). 3陈英、刘淑娟、关盛梅.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 4王莹、刘华.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