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术后的放疗进展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30573510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瘢痕疙瘩术后的放疗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瘢痕疙瘩术后的放疗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瘢痕疙瘩术后的放疗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瘢痕疙瘩术后的放疗进展(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瘢痕疙瘩术后的放疗进展摘要】瘢痕疙瘩为常见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单 一的方法其治疗结果不尽人意,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疗效显著,但尚无统一的治疗 剂量、时机及个性化调整标准需进一步探索。关键词:瘢痕疙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 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真皮纤维增生性良性皮肤病,系皮肤在创伤修复过程 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分裂增殖、大量分布紊乱的胶原纤维及细胞间质在局部沉积 所致。其与增生性瘢痕构成了病理性瘢痕的主要类型,可表现为皮肤局限充血性 隆起,常超出原发病灶的边缘,伴有瘙痒、灼热及针刺样不适,天气变化或运动 时可加重【1】。因其具有分裂快、浸润性生长、高复发及耐药等生物学特点, 学

2、者将其列入肿瘤性疾病研究【2】。创伤、溃疡、感染、手术及烧伤诱因等可 致瘢痕疙瘩产生,但瘢痕体质仅轻微皮损即可较为明显。就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瘢痕疙瘩治疗方法的现状瘢痕疙瘩治疗手段较多,包括: 1、压力疗法:持续压力使瘢痕内血管变窄 血流减少,缺血缺氧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机械力转导为胞内生化信号而调控基 因表达并诱导其凋亡,虽疗效较好,但依从性不佳;2、硅凝胶:经密合水化角 质层,软化瘢痕抑制其生长,可修复受损水屏障,因无创、简便有较大优势及预 防性作用;3、灶内注射:常用的有曲安奈德等糖皮质类激素,博来霉素、5-氟尿 嘧啶等抗肿瘤药物,维拉帕米、干扰素等;4、冷冻治疗:

3、超低温使组织坏死, 需多次,一般适于较小瘢痕;5、手术治疗:移除瘢痕疙瘩病灶本身,但单纯手 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达 45%-100%;6、放射治疗:具有较多的放射性副反应;7、 激光:可用于瘢痕疙瘩表浅残留的毛细血管扩张,或者色沉;8、基因、干细胞 治疗正处研究阶段。单一的方法其治疗结果不尽人意。【3,4】二、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基础及现状Sequeria 于 1909 年首次提出放射疗法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5】。国内外治 疗射线来源常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低能X射线,电子线,以及32P、90Sr或 192lr等核素。Stadelmann等【6】发现胶原纤维大多数分泌于成纤维细胞,血管 是瘢痕疙瘩形成

4、的主导因素,放射线通过电离辐射可降低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 减少胶原沉积、抑制血管再生。机体可吸收辐射能量,产生的自由基及其连锁反 应可引起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等生物损害效应,一定程度上预防瘢痕疙瘩复发。 X 线通过延长 G0/G1 期、阻断细胞周期而抑制细胞生长及诱导成熟细胞衰亡。放 射性同位素通过衰变释放出B射线,使细胞活力迟钝、繁殖力下调、生长受限、 凋亡,阻碍前胶原分泌及胞外基质沉积,加速胶原成熟和分解,其能量随穿透组 织深度增加而衰减,对深度组织无明显影响。瘢痕疙瘩的放射治疗可大致划分为单独放射和联合放疗,后者主要指手术联 合放疗,现还有手术及激光联合放疗、手术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放疗等方法

5、,均较 单独放疗或手术联合效果显著。三、放疗的时机选择 目前暂无针对术后联合放疗启动时间的标准化指南,常见的为切除后 24h、 切除后24-72h、切除后4-7d或切除后7-10d,大部分研究者推荐术后24小时及 时治疗,认为此时切缘即有部分幼稚纤维母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合成对射线 较敏感的不稳定胶原,且Meta分析支持术后1-3天疗效优于术后7-10天,可能 与抑制炎症细胞的免疫反应及其诱导纤维母细胞增生有关。四、放疗的剂量设计 放疗的剂量需要个性化设计,要考虑到不同患者的放射敏感性,过高可引起 明显的放射性皮炎、萎缩等不良反应,并且过低反而刺激瘢痕生长及复发。由于 放射性治疗具有时间累积

6、效应,多数研究者主张预定总剂量、分次大分割辐照, 推荐总剂量控制在10-20Gy,每次1-4Gy,可有效控制瘢痕疙瘩并预防复发。但SONG等用6MeV直线加速器产生的10Gy电子束72h内一次性辐照,控制率高达100%,无一例复发。临床上暂无统一的剂量准则,根据每次患者的局部反应酌情 调整剂量及治疗次数间隔,以期达到最佳的改善及较低的复发。各研究采用的放 射类型、时机、总量、次数、控制复发率见表1。五、瘢痕疙瘩放疗的复发 大多数研究者通过实验数据卡方检验后发现,复发与病变区域相关,常见的为胸背头颈部,与其好发部位相似,同为张力分布范围,年龄、性别、病灶范围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通过长期的随访

7、观察,病程长、反复复发、伴有感染或瘢痕体质的患者更易复发。所以,任 何类型的瘢痕治疗时都需启动预防措施,甚至在早于治疗开始。六、瘢痕疙瘩放疗的安全性 放疗所致的副反应较为常见,但一般较轻,各种类型间无显差别。局部红斑、水疱、色沉最为多见,常无须特殊处理可自行愈合,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较少。曾 报道放疗后出现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胸膜间皮瘤等恶性肿瘤发生,但Ogawa等发现因瘢 痕疙瘩行短程放疗所致的恶性肿瘤可能性很小,肿瘤的发生与放疗的因果关系仍有待商榷, 需要更多的询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核实。因射线穿透组织时明显衰减,故对深部组织影响较小 但仍不建议低龄青少年采取该治疗。七、小结

8、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于瘢痕疙瘩的改善及复发有确切成效,但标准化的治疗剂量、时机选择及个性化调整仍需进一步探索,随访继发肿瘤的关联度,为指导及发展瘢痕治疗的新技 术指引方向。参考文献【1】Son D,Harijan A.Overview of surgical sca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J Korean Med Sci,2014,29(6):751-757【2】陈亚红瘢痕疙瘩浸润性生长机制的研究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 志,2015,11(05):335-338【3】 Monstrey S, Middelkoop E, Vranckx JJ, et al.

9、Updated scar manangement practical guidlines:non-invasive and invasive measuresJ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4,67(8):1017- 1025【4】周俊,马慧群瘢痕的临床类型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32 (01):16-23【5】 Sequeria JH.Case illustrating the effects of x-rays on scar-keloid.Proc R Soc Med,1909,2:96-98【6】 Stadelmann WK, Digenis AG, Tobin GRPhysiology and healing dynamics of chronic cutaneous woundsJAm J Surg, 1998, 176( 2A Suppl):26S-38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