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包书写袱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057171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写包书写袱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写包书写袱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写包书写袱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写包书写袱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包书写袱子(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写袱包的 基本格式及常识 (一) 七月半快要到了,我想很多朋友(特别是年长的)都知道给已故先人烧纸钱,需要写袱子,又称写包,现在我收集了下写袱子写法。 需要指出的是古人书写习惯是从上到下,从右向左,使用繁体字! 基本格式如下:天 故今運【运】孝顯【显】當【当】*媳(婿)男(女)考(妣)*之*大(孺)期年叩人虔*首靈【灵】備【备】*前冥月受一*用封*奉日上*其中可以在左上方加上水路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话!下面是写袱子的 基本常识。一、 基本知识:男称大人,女称孺人。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 新逝显考,亡女称 新逝显妣。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九代:称

2、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3、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父之姑爷: 称故姑

4、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5、 表侄 叩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朋友: 故彦兄 收用

6、 世弟 叩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道士与教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乞丐与施

7、主: 故施主 丐人 叩二、祭祀节气与称谓祭祀节气 名称 祭祀节气 名称 新年 拜年 吃年饭 团年 清明 拜扫 死后百天 卒哭 端阳 蒲节 死后一年 小样 七月半 中元 死后二年 大样 腊月 岁终 死后三年 除服 除夕 年尽 烧灵 除灵 迁坟 迁葬 复山 复土 阴生 冥寿 父与子化纸 雨打青梅丧明 翁与媳化纸 乐周云散 叔与侄化纸 青春游仙 父与女化纸 柳伤或折翼 自已生日化纸 母难 结婚 完聚 嫁女 迂归 夫死再嫁 再熙 妻死再娶 续弦 妻与夫化纸 无依 夫与妻化纸 失群 男孩打三朝 弄璋 女孩打三朝 弄瓦 男方行聘 纳采 女方受聘 许缨 自已结婚 受室 送男方结婚 贺仪 送女方出阁 奁仪 祝

8、寿送礼 寿敬在民间大家一致相信:七月初一是阎王爷翻开鬼门关的日子,被禁锢太久的祖先亡灵,有此难得的放风时机,自然会三步并着两步的往子孙后代家里赶。他们兴冲冲的赶来,看到子孙后代早早为自己准备了厚礼,想必会很开心,反之亦然。因此,旧社会民间在每年七月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烧袱包从外表上看好似是一种迷信活动,实际上是后人对已故亲人的祭祀和思念。我们在对待这种传统节日时,需要转换下思路,不要把它它一棒子打死,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它实际上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属于鬼文化。正如西方的万圣节。当然,在我们烧完袱包后,记得环保哈! (二

9、)家族中长辈的称谓,通常如以下所述:(一)父系长辈 父亲的祖父 称呼:曾祖父(老爷爷) 自称:曾孙(孙女) (以下均省略称呼和自称) 父亲的祖母 曾祖母(老奶奶) 曾孙(孙女) 父亲伯父亲 祖父(爷爷) 孙(孙女) 父亲的母亲 祖母(奶奶) 孙(孙女) 父亲的哥哥 伯父(伯伯、大爷) 侄(侄女) 父亲的嫂嫂 伯母(大娘) 侄(侄女) 父亲的弟弟 叔父(叔叔) 侄(侄女) 父亲的弟媳 叔母(婶婶) 侄(侄女) 丈夫的祖父 祖翁(爷爷) 孙媳妇 丈夫的祖母 祖姑(奶奶) 孙媳妇 丈夫的父亲 父亲(爸爸、公公) 媳妇 丈夫的母亲 母亲(妈妈、婆婆) 媳妇 丈夫的伯父 伯父(伯伯、大爷) 侄媳妇 丈夫

10、的伯母 伯母(大娘) 侄媳妇 丈失的叔父 叔父(叔叔) 侄媳妇 丈夫的叔母 叔母(婶婶) 侄媳妇 祖父的哥哥 伯祖父(伯公、爷爷) 侄孙(孙女) 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伯婆、奶奶) 侄孙(孙女)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叔公、爷爷) 侄孙(孙女) 祖父的弟媳妇 叔祖母(叔婆、奶奶) 侄孙(孙女) 祖父的姐夫、妹夫 祖姑夫(姑公、姑爷爷) 内侄孙(孙女) 祖父的姐、妹 祖姑母(姑婆、姑奶奶) 内侄孙(孙女) 祖母的兄、弟 舅公(舅爷爷) 外甥孙(孙女) 祖母的嫂嫂、弟媳 舅婆(舅奶奶) 外甥孙(孙女) 父亲的姐夫、妹夫 姑父(始失) 内侄(侄女) 父亲的姐妹 姑母(姑姑、娘娘) 内使(侄女) (二)母

11、系长辈 母亲的父亲 外祖父(外公、老爷) 外孙(孙女、孙媳) 母亲的母亲 外祖母(外婆、姥姥) 外孙(孙女、孙媳) 母亲的兄弟 舅父(舅舅) 甥(甥女) 母亲的嫂嫂、弟媳 舅母(妗) 甥(甥女) 母亲的姐夫、妹夫 姨父(姨丈) 甥(甥女) 母亲的姐、妹 姨母(姨姨 ) 甥(甥女) (三)妻系长辈 妻子的父亲 岳父(爸爸) 婿 妻子的母亲 岳母(妈妈) 婿 妻子的伯父 伯父 侄婿 妻子的伯母 伯母 侄婿参考资料::8080/datalib/2002/Specialres/SZST/SZST-387/按外国人的叫法就好办了 阿姨 叔叔 就这么简 (三)中元节给死人烧纸怎么写史上最全写袱子传统文化

12、基本知识: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三代:

13、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14、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

15、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16、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道士与教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17、反念翁父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 祭祀节气与称谓祭祀节气 名称 祭祀节气 名称 新年 拜年 吃年饭 团年 清明 拜扫 死后百天 卒哭 端阳 蒲节 死后一年 小样 七月半 中元 死后二年 大样 腊月 岁终 死后三年 除服 除夕 年尽 烧灵 除灵 迁坟 迁葬 复山 复土 阴生 冥寿 父与子化纸 雨打青梅丧明 翁与媳化纸 乐周云散 叔与侄化纸 青春游仙 父与女化纸 柳伤或折翼 自已生日化纸 母难 结婚 完聚 嫁女 迂归 夫死再嫁 再熙 妻死再娶 续弦 妻与夫化纸 无依 夫

18、与妻化纸 失群 男孩打三朝 弄璋 女孩打三朝 弄瓦 男方行聘 纳采 女方受聘 许缨 自已结婚 受室 送男方结婚 贺仪 送女方出阁 奁仪 祝寿送礼 寿敬 建房迁居 乔迁或菲仪 送神化纸 让解 庆坛化纸 庆贺神福 立碑化纸 竖碑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 1、天运 年 月 日 火化 祀 具 故 老 人收用 上 今当 之期化帛一封奉 反面写封号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3、七月半 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间加上 :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写“天运(或

19、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 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 后面大大的封口 (四)祖宗十八代每一代怎么称呼: 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读kun)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仍、云、耳。书中说:耳孙

20、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八辈祖宗-祖: 远祖 :远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等,皆可称远祖。 始祖 :始祖、鼻祖,皆可称始祖。吴氏始祖为泰伯、仲雍。 高祖 :曾祖的父亲。高祖、高祖王父、显考、长祖、高门等皆可称高祖。高祖母,曾祖之母,亦可称高祖王母。 曾祖 :祖父的父亲。曾祖、曾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长祖、曾翁、曾门、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等,皆可称曾祖。曾祖母,祖父之母,亦可称曾祖王母。曾祖的兄弟及兄弟之妻,称“族曾王父”“族曾祖父”,“族曾王母”“族曾祖母”。 祖父 :父亲的父亲。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公、太公等,皆可

21、称祖父。对人称其祖父曰“家公”。称人之祖曰“尊祖父”。称已故祖父曰“亡祖”“亡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等。称人之已故祖父曰“大门中”。祖父的兄弟称“从祖祖父”“从祖世父”“从祖叔父”“从祖王父”“伯翁”“叔翁”。 祖母 :父亲的母亲。祖母、王母、大母、太母、祖婆等,皆可称祖母。称人祖母曰“尊祖母”。称已故祖母曰“皇祖妣”。祖父之妾称“季祖母”“妾祖姑”。从祖祖父之妻称“从祖祖母”“从祖世母”“从祖叔母”“从祖王母”“从祖母”“季祖母”“伯祖妣”等。 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

22、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有人根据中国汉语大辞典、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读kun)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

23、、玄、来、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附:尔雅释亲 01 父为考,母为妣。 02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03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04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05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06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07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08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09 父之姊妹为姑。 10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11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12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13 兄之子、弟之子

24、,相谓为从父晜弟。 14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15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17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18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19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20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21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22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23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24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25 父之妾为庶母。 26 祖,王父也。 27 晜,兄也。宗族。 28 母之考为外王父,

25、母之妣为外王母。 29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30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31 母之姊妹为从母。 32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母党。 33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34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35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36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37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38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39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40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41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42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妻党。 43 妇称夫之父曰舅,

26、称夫之母曰姑。 44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45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46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47 女子子之夫为壻,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48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49 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50 两壻相谓为亚。 51 妇之党为婚兄弟,壻之党为姻兄弟。 52 嫔,妇也。 53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婚姻。 (五)人们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天天都在使用称谓,但假设让人们给称谓下个定义,又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说全面的。到底什么叫称谓呢称谓就是供人称叫的事物的名称。称谓

27、所说明的是人们相互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称谓所区分的正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恰当地运用称谓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增强团结,可使上下左右同事关系和远近亲戚朋友关系更加团结友善和睦亲切。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称谓的内涵和意义,都应该能恰当地运用它,使这朵社会文明之花开得更加美丽、更加鲜艳。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又特别注重血缘宗亲、伦理道德,礼尚往来,礼让谦逊等。因此从古至今上下几千年,使用过数以万计的称谓,再加上称谓又有习称、别称、通称、喻称、方言俗称,更是无法说全道尽。这么繁多的称谓,归纳起来有四个门类:一、家族、亲属类;二、师徒、朋友类;三、职官身份、地位类;四、社会交际中的

28、一般称谓,包括一般常用通称、尊称、谦称、自称、他称等。一、家族、亲属类称谓这类称谓产生于人们的血缘关系。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的开展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因此,反映血缘关系的称谓在所有称谓中产生得最早,使用的时间最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标准、明确。这类称谓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的称谓。所谓直系亲属指的是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亲属,即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包括父母、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父系、母系、子系、女系的亲属,以及和自己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旁系亲属指直系亲属以外,在血缘上和自己或自己的配偶同出一源的人以及他们的亲属,如成年的兄弟姐妹及其配

29、偶,叔伯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舅、姑、姨等等,包括其系亲属以外的父系、母系的亲族以及妻子娘家的亲族。1;父族亲屑祖父辈:远祖:高祖以上远代祖先,又称太高、太尊、祖先、先人、先君、先祖等。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又称鼻祖。高祖:曾祖父的父亲。又称高祖王父、长祖、高门、显考。高祖母:曾祖父的母亲。即高祖父之妻,又称高祖王母。曾祖父:祖父的父亲。又称曾祖、曾祖王父、太翁、曾翁、曾父、曾门、曾大父、曾太父等。曾祖母:祖父的母亲,即曾祖父之妻。又称曾祖王母。祖父:父亲的父亲,又称王父、太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太公、公、祖翁、阿翁、爷爷、耶耶等。对人自称祖父为家公、家祖,尊称对方祖父为尊祖父,自

30、称已故祖父则为亡祖、王考、皇祖考、先祖。祖母:父亲的母亲,即祖父之妻。又称王母、大母、太母、祖婆、(后俗称婆)。尊称他人祖母为尊祖母。已故祖母称为皇祖妣。父:父亲,又称严亲、翁;俗称爷、爷爷、爹爹、爸爸、巴巴等。对人自称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公、家父;尊称他人之父为令尊、尊君、尊公、尊大人等。称亡父亲为先父、皇考等。母:母亲。又称娘、娘娘、阿母。喻称营堂。方言俗称妈、妈妈、阿妈等。对人自称母亲为家母、家夫人;尊称他人之母为尊堂、尊夫人、令堂、令母。称亡母为批、皇妣、显妣等。嫡父:亲生父。又称本生父、亲父。 嫡母:生母、亲母。亲戚:古代父母的统称。严君:也是古代父母的统称。 子、女、孙辈及其配偶:

31、儿:父母所生子女,男性称为子、男、孩儿、丈夫子、娇儿、儿子、宠子(上古人母所生子女统称为子,后来子指儿子)。父亲称子为吾儿、子息、大郎等;对人自称其子为小儿、不肖子、无状子、贱息、弱息、粪土息等;尊称他之子为郎君、小郎君、贤郎、令郎、令嗣、令子、非凡子等。长子:儿子中年龄最大的称长子,别于次子而言。又称大儿、首子、鼻子等。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又称嫡子、嫡妻子、宗子、宗嗣、宗嫡、树子、门子等。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也专指嫡长子。庶子:妄所生的儿子,又称侧也子。正妻所生的儿子,长子之外也称庶子,又称介子、余子、别子等。媳:子之妻。又称妇、来妇、媳妇等。孙:子之子之称。祖父称孙孙儿、家孙等。曾孙

32、:孙之子称曾孙。又称重孙。玄孙:曾孙之子。来孙:玄孙之子。昆孙:来孙之子。仍孙:昆孙之子。 云孙:仍孙之子。言其轻远如浮云,故称。系孙:云孙之子。又称苗商,玄玄孙。孙妇:孙子的妻子。又称孙媳。女孙:儿子的女儿,又称孙女。曾孙女:孙子的女儿。女:父母所生子,女性称女。又称女子、女儿、弱女、息女、细娘、小娘子等。婿:女儿的丈夫。又称子婿、女婿、女夫、郎婿、半子、娇客、东床、快婿等。外孙:女儿的儿子。外孙女:女儿的女儿。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兄:兄长。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兄又称昆、仲,今称哥哥、哥。对人自称其兄为家兄,尊称他人之兄为令兄、尊兄等。嫂:兄之妻。对人自称其兄为家兄,尊称他人之兄为令

33、兄、尊兄等。弟:兄弟中后生为弟。又称男弟、亲弟、同产弟等。弟自称小弟,兄称弟为贤弟。对人称己弟为家弟,称人之弟为令弟、淑弟等。弟妇:弟之妻。娣:兄弟之妻。又称妯理,筑里等。从子:兄弟之子称从子。后又称侄、犹子、侄男、亲侄、侄辈、兄子、小侄等。从女:兄弟之女称从女。又称女侄、侄、犹女、 兄女、弟女等。姊妹:姐姐与妹妹的统称。 姊:女兄,古人以同一父母所生女子在先者为姊,即姐姐。又称姐、阿姊、姊姊、姊姐、贤姊等。对人自称姊为家姊。妹:尔雅:“后生为妹”。又称作女弟、娣、幼妹、小妹等。称人之妹为令妹。姊夫:姐姐的丈夫。又称姊婿。尔雅•释亲以姊夫称为私、甥。妹夫:妹妹的丈夫。又称妹婿、私等

34、。甥:姊妹之于,又称为贤甥、外甥;外生、养甥、姊子。外甥女:姊妹的女儿。父亲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子女:世父:父亲的兄长。又称伯父、伯伯、犹父、伯、公等。世母:世父的妻子。又称伯母。叔父:父亲的弟弟。又称叔、阿叔、从翁等。对人自称其叔父为家叔父、家叔;尊称他人叔父贤叔。叔母:叔父的妻子。后又称婶、婶母。姑:父亲的姐妹称姑。又称姑母、姑姑、诸姑、姑姊妹等。对人称自己的姑姑为家姑。(另:作为称谓,姑还有其他用法,见后文。)姑婿:姑母的丈夫。又称姑夫、姑父。从父兄弟:伯父、叔父的儿子。又称堂兄弟、从父昆弟、从兄弟、叔伯兄弟、同堂兄弟、贤从等。这是同祖父的兄弟。表兄弟姐妹:父亲的姊妹的子女,晋以后称中表。

35、又: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也称表兄弟姐妹。父亲的伯叔及其配偶、子女:从祖祖父:父亲的伯父、叔父、即自己的伯祖父、叔祖父。又称从祖世父、从祖王父、伯翁、叔翁等。(这是祖父的兄弟,即祖父的同辈,故称从祖祖父。)从祖祖母:从祖祖父的妻子。又称从祖世母、从祖王母、从祖母、伯祖母、叔祖母、伯婆、叔婆等。从祖父:父亲的伯父、叔父的儿子,即父亲的从兄弟。又称堂伯、堂叔。(这是父亲的叔伯兄弟,与父亲同辈,故称从祖父。)从祖母:从祖父的妻子;又称堂伯母、堂叔母。从祖兄弟:从祖父即堂伯、堂叔的儿子。又称从堂兄弟、再从兄弟、从祖昆弟。这是同曾祖的兄弟。(因和自己是同曾祖的平辈,故称从祖兄弟。)祖父的伯叔及其配偶、子女

36、:族曾祖父:祖父的伯父、叔父。又称族曾王父。(因与曾祖父是兄弟、同辈,故称族曾祖父。)族曾祖母:族曾祖父之妻,又称族曾王母。族祖父:族曾王父之子。又称族王父。(因和祖父是同辈,故称族祖父。)族祖母:族祖父的妻子。又称族祖王母。族兄弟:族父的儿子。这是同高祖的兄弟。(因是高祖自己的平辈,故称族兄弟。)为清楚明了,现将以上父系属中男性的血缘关系列表如下:(见下页附表)2、母族亲属母亲的祖父母、父母:外曾祖:母亲的祖父。又称外曾王父。外曾王母:外曾王父的妻子。外祖父:母亲的父亲。又称外祖、外王父、外翁、外大父、大父、家公、老爷等。外祖母:母亲的母亲。又称外王母、外婆、家母、姥姥。舅:母亲的兄弟。又称

37、舅氏、舅父、嫡舅、阿舅、哲舅、元舅等。母亲的兄长称伯舅,母亲的弟弟称仲舅、叔舅。对人自称其舅为家舅。(和姑一样,舅还有别的用法,详见后);附表:兄弟从子从孙高祖曾祖父父自己子孙(下略)伯、叔从兄弟从侄从侄孙(父之兄弟) (同祖父兄弟)从祖祖父从祖父从祖父兄弟族侄族孙祖父的兄弟 (堂伯堂叔) 再从兄弟 父之伯、叔 同曾祖兄弟族曾祖父族祖父族父族兄弟族子族孙祖父的 祖父的从 父亲的从 同高祖伯、叔 父兄弟 祖兄弟 兄弟 舅母:舅的妻子。又称舅妻、舅母亲、俗称妗子、妗。舅子:舅父的儿子。又称亲表、中表(犹言内外,姑之子为外兄弟,舅之子为内兄弟,故统称中表,中即内,表即外)。内兄弟(对姑之子为外姓兄弟

38、,故称外兄外弟)。表兄表弟(即外兄外弟。表:外)舅弟等。又:上古又称甥,尔雅释亲:“舅之子为甥。” 姨母:母亲的姐妹。又称从母 、姨、阿姨。姨父:姨母的丈夫。又称姨夫、姨大人、从母之夫。从母兄弟:母亲的姐妹即姨母的儿子,又称从母兄弟、外兄弟、姨兄弟、姨子、中表、表兄弟等。从母姐妹:母亲的姐妹即姨母的女儿。又称表姐妹。表侄:表兄弟姐妹的儿子,即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孙子。中表兄弟:父亲的姐妹之子与母亲的兄弟姐妹之子统称中表兄弟; 母亲从父兄弟、从父姐妹:堂姨:母亲的伯父、叔父的女儿,即母亲的从父姐妹。这是母亲的同祖父的姐妹。舅:母亲的从父兄弟为从舅、堂舅等。 (六)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 1、天运 年 月 日 火化 祀 具 故 老 人收用 上 今当 之期化帛一封奉 反面写封号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3、七月半 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间加上 :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 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后面大大的封口天运年月 日 火化 祀 具 名下收用今当之期化帛封奉阳上孝奉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