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0567451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沈从文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把握其传奇色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2、品味关键性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3、了解传记的文学性,欣赏这篇自传的散文笔法,考察其叙述与描写并重,渲染故事性,取材的用心与文字的质朴等特点。4、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写自传。教学

2、重难点:1、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把握其传奇色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2、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3、品味关键性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关于文体知识自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大类,由传主本人而非通过其他人来叙述自己的生平。对人生的整体回顾,或者是对人生主要经历的回顾,是自传不可缺少的要素。自传又分为正式自传和非正式自传两大类。非正式自传是作者不准备发表的私人文稿,包括书信、日记、日志以及回忆录。前面三种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而回忆录是用来追忆本人和他人经历以及重要事件的一种文体。正式自传由

3、于经过作者有意或无意的遗漏和改动,其真实性不如非正式性的自传。因为这种自传中的事实往往是传主自身的经验化的事实,传主往往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赋予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价值意义评判。认识并体会本文与教材中与其他传记的异同:本文是自传,传主和作者是同一人。自传和一般人物传记大致都有个共性:童年对一个人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自传的独特性,即自传存在程度不同的主观因素,使自传呈现更加复杂而丰富的色调。自传在表达人物个性时较多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因为自己写自己,对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内心活动,总比别人要了解,写起来较方便。这是自传写心理活动的优势,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

4、写对人物个性表达的作用。另外,本文是作者30岁时写的自传,记录的只是他从1902年到1923年20年的经历,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传记的独特之处。三、关于从文自传从文自传和他的另一部分传记体作品记胡也频是最先为沈从文赢得了声誉的两本书。从文自传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份很好的传记材料。首先总是描述给予沈从文写作和生命给养的湘西古城;追溯其先祖时,作为苗人的祖母也是必被提到的一员;作品有大量篇幅描写沈从文幼年因反抗私塾的刻板和压抑而逃学、骗人;其少年时的行伍生涯也是传记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相对于各类他人所作的传记,这是一份可资参照的原始资料。从文自传不仅真实地揭露了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认知

5、,也鲜明的体现出他成熟思想精神的特征。他运用自己最擅长的乡村生活的题材,以“乡下人”的视点关注的形态,表现了自己重塑民族传统的责任。沈从文一生执着的眼光,可割弃的情结,自明于心的责任,都在这一部自传中有所表现,所以,了解从文自传对于理解沈从文创作中的主题走向、人生意蕴以及叙述模式,都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四、关于沈从文见课文P140。补充: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

6、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创作风格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小说分类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

7、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五、文本研读概括每一小标题部分的中心内容,注意突出他“艰难曲折”的经历。(一)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家乡学校中不能满足自己的梦想,就到社会生活中去追梦,却经常遇到诸如打架威胁、恶狗伤人的事件。(二)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新式学校依然不能尝到知识,就到各种场合满足自己

8、的好奇心,就有狩猎的艰难、打架的流血、游泳的危险伴随着自己。(三)保靖:到保靖想当兵,却没人可依靠,就只能当一个护兵,但自己的勤奋没有让艰难的生活压倒,生活刚有所好转却又要经受虎狼的威胁。(四)一个转机:进报馆使自己的学问和能力不断长进,调回去后又经历了疾病的煎熬和同学淹死的惊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终于决心向北京进发。从上述过程中我们能否发现作者写作这篇自传时取材的用心吗?这篇传记是一篇散文化传记,所以选材的范围十分广泛,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但是,却紧紧围绕“艰难曲折”这样一个中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一)整体感知本文节选部分是从文自传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记录作者童年和

9、一般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作者早年的生活,同时以湘西为背景,展示了湘西的人民性情的强悍与民风的淳厚,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和神秘新奇的情趣。(二)学习“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1、速读本部分,理清层次。提示:本部分可分为三层:1)主要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生活。2)主要是细致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3)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2、这一小节标题为“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10、明确:“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3、从文中看,沈从文逃学的原因是什么?4、逃学对沈从文有哪些影响?5、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6、从文章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看来,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原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3、从文中看,沈从文逃学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对旧式教育的本能的反抗,因为旧式教育对孩子是一

11、种虐待。我认为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以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或简单说:私塾的虐待、教育方式僵化;对外面的社会生活渴望了解(好奇心)。4、逃学对沈从文有哪些影响?提示:同一切自然相亲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一切。形成了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玩水,使我认识美、学会思索,造就了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使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凝眸。5、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2、并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明确:声音:“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夫把刀割尽他喉咙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的大黄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拔刺的微声。”气味:“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音、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

13、,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回答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6、从文章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看来,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原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明确: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它的不学是为了更好的学。从文中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来:“可是

14、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第二课时一、 文本研读(一)学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1、速读本部分,说说沈从文在“那一本大书”里都学到了什么。2、他的一生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

15、缘。试结合你所知道的说说水对沈从文的影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沈从文与水确实有着不解之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这一段经历可以说在沈从文的一生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15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宇宙认识的深一点,

16、也亏得是水”。沈从文爱水,而水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一股粗犷豪迈的雄性又具有清冷的柔性(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顺其自然。故老子用水来比喻最高的品质:上德若水)。这水上的人与事,便也都有水一般的柔情。何为水性?水性也就是一种人性。它是液态的,而不是固态的。它是流动的,遇圆则圆,遇方则方。流淌是它永远不可衰竭的欲望。我们喜欢水水性,因为水是我们得以干净的物质。望着水,我们会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曲牌“浣溪沙”,立即使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流水淙淙,一群迷人的姑娘或少妇在水边洗衣服,她们的肌肤喜欢水,当衣服随水像旗子一般在空中的清风里飘荡时,她们会有一种快意。这种快意与一个具有水性的小说家写作时所相遇的

17、快意没有任何差别。老子将水的品质看成是最高品质:上德若水。水性向我们讲解的是关于辩证法的奥义: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而是轻与柔。水性有两脉,一脉是柔和的,一脉是强劲的,如蒲宁、卡尔维诺。有水,才有存在,才有天下。水具有水性,人离不开水,因此,人也就离不开水性。(二)学习“保靖”1、速读本部分,复述主要内容。2、思考:沈从文身边的军人具有怎样的性格?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对沈从文有怎样的影响?明确:性格特征:热情、善良、勇敢、直爽、乐观、上进心强。影响:使作者客观、冷静地思考生活,直面失业的萎悴(cui)无聊,坚强而乐观地生存。(集中表现在第3段“凭一种无挂无碍到处为生的感情,接近了自然

18、的秘密。我爬上一个山,傍近一条河,躺到那无人出歪曲默想,漫无涯俟”去作梦,所接近的世界,似乎皆更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意思是:经历了失业的磨难,作者将自己的心灵贴近自然,觉得美好的理想并不遥远,它将会成为现实。)3、找出本部分的有关细节描写,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细节描写有:东挪西借后的打扮;我和表弟闹别扭讲和后“笑着揉到地上扭打了一阵”;表弟和同事扭打,“各人滚了一身泥,鼻青脸肿悄悄回到住处,一句话也不说。”作用:细节描写使传记的骨架更为丰满,显得真实生动;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凸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说“生活虽然那么糟,性情却依旧那么强”,我们看到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勇敢直爽,即使打

19、架,也显得那么可爱。4、“保靖”部分最末一自然段说:“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的一份气力去好好做一个人的。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忧乐活下去。”这段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明确:此时的沈从文离开沅州,他在常德无所事事的呆了一段时间后,又跟着熟人到了保靖呆了大半年,后来仍是投身到军营,在自称“湘西王”的湘西巡防统领陈渠珍身边做书记。曾经有过做将军的理想,这时候理想在沈从文身上大概已经消蚀殆尽,只抱有将来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念头。军营生活让这句话充满了“尽人事,听天命”的意味,沈从文那种达观的顺遂自然的态度,把

20、握命运以及对生活的信心,也指引着沈从文后来的整个人生。(三)学习“一个转机”1、速读本部分,复述主要内容。(讲清楚引起他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事:与病魔斗争及朋友的去世。)2、“转机”部分第11自然段中“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气力,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这几句又可看出作者思想认识上的什么转变?明确:沈从文初见生死变幻的无常,对于人生的意义,下了结论。对他而言,探求未知就是有意义的人生。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经历,新鲜的感受才是最有意义的。而更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他那种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顾一切,奋

21、力一搏的勇气与气魄。3、教师讲解:在从文自传的末尾,沈从文签上大名“沈从文年二十岁学生湖南凤凰人”后,就开始了他慢慢且不可预知的在京求学之路。虽然在此之前他自己的大病和陆弢的死已经坚定了他出去走走的决心,但毕竟还有对渺茫未来的担心:会否饿倒在别人的屋檐下,会否没有实现自己理想仍然只能做个警察。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出走对于沈从文,是跨出了对于他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这一步跨出去,开始了他此后无法逆转的生命历程,同时也意味着他摆脱生命的自在状态,从一般的“乡下人”中间脱蜕而出,汇入“五四”开始的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历史洪流。在北京沉浮多年,遭遇过白眼,也一次次地体验失败,但沈从文都熬过去了。苦

22、尽甘来,上世纪30年代初的沈从文确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有了明确的自我认知,对自己所应该有的身份也有了一个强烈自省,这些都是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实现的。细细探究从文自传,有一种沉重的意味,有一种对自己命运坎坷宿命式的哀戚,更有担负全民族责任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沉重。19世纪30年代初,沈从文确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有了明确的自我认知。在此自传完成之后的第二年,他写出了创作巅峰时期的代表作边城。不少评论家觉得沈从文擅长写景,且晴朗明澈,但是缺少深度。也有评论家认为好就好在没有深度,因为没有深度的“看”风景,其实就不为一般的社会价值所局限,这样也就抛弃了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置身事外的位置,而是在宇宙万

23、汇的动静之中“看”。一次眼光看风景万物,多了一份包涵和宽容,看到的历史也就不是战争、王朝更迭之类的东西,而是千百年来凡夫俗子们的哀乐、努力和命运。它们代表了更为现实逼真的生存和价值。在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一幅幅宁静纯朴的田园诗般的湘西人民风情画,同时又寄托了他所追求的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各得其乐的人生理想。二、 思考与探究1、从语言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心理,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作品的特色。课文节选自从文自传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节选部分有两大特点:对往事细节真实生动地描写,

24、逃学、殴斗、看街景、游水、行伍生活等,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轻而易举就勾起了我们对曾经拥有的孩童世界无限怀念和向往。抒发的感情真诚感人,不写自己的品学兼优、勤奋用功,而是如实地展现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满了阅读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命体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无比好奇和热爱以及泰然面对一切残忍和苦难的生活观。2、从感情入手,理解并感悟沈从文自传中蕴含的深情。阅读文章,进一步了解童年的逃学生活和青年的坎坷经历对沈从文产生的影响。以常人的眼光看,30岁作自传未免太早,而事实上,沈从文写自传,是借以从过去的经验中重新发现自我,以应对未来道路上的挫折、苦难和挑战。他把所经历的苦难当作生

25、活的恩赐,看作生命流动过程的必然。正如文中所说:“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力气,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更有意义些”。沈从文自己认为:“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要只关注其笔下湘西的奇异的风土人情,而要从文字里读出作者“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亦慈亦让,不折不从”的精神(张允和语),理解柔情似水的文字里蕴含的性格和对自然深沉的热爱。三、 总结学习了这篇传记让我们了解到了沈从文从小如何“读社会这本大书”,感受到他青春期的悲欢得失。由于传主生活经历的太多苦难,加上作者在回忆中不时融入淳厚的情感,让我们读来有某种沉重与辛酸,也让我们学生受到启发:对于强者,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也和阳光雨露一样,都从不同侧面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现实中的曲折、坎坷、苦难可能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让人能更加以阔大的心胸与坚强的意志,去感受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