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全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0532347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全集(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根底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二、编排特点: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 1、 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意例题与

2、主题图的关系 2、选取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机。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课 题:解决问题例1、例2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P1-P5) 例1、例2二、教学目标: 1、根底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根本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四、

3、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6 22-7 16+23 45-7 49-22 8+42 64-20 2、看土说一说、数一数 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说一说。二、教学新课1 、节假日小朋友们想去哪儿玩?小组互相说一说 问:你在游乐园玩过吗?玩过什么?2、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有什么?能挖掘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互相讨论,展示。“我们先来看木偶戏。3、出例如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请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有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走了人

4、,又来了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啊?问:可以怎样解决,可以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算法,列式,启发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 122-6+13=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或13-6+22=29人 422+(13-6)=29人 小结: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方法。4、出例如图,学习小括号 1显示面包房图片,说说这幅图意。 2看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面包房师傅一共做了个面包,小朋友买了个,又有小朋友买了个面包,还剩多少个?可以怎样解决? a.54 - 22=32个 32

5、 - 8=24个 b. 54 22 - 8=24个 c. 54 - (22+8)=24个 d. 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两步计算师:有了小括号先算什么?先算括号内的加减法小结:要想首先算22+8,就要把22+8用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出示接力赛跑图男生有个,女生有人,有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2、果园里一共有90棵果树,其中桃树38棵,苹果树4棵,梨树多少棵?3、看图说图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一第4题统计表。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能自己提出问题,还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6、而且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真棒!教后记:课 题:稳固练习第二课时一、 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P6-7 练习一 1-5题二、教学目标:1、稳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到达熟练掌握的程度。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 一、根本练习 1、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答: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答复。 二、稳固练习 1、复习:

7、1没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从左向右2带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小括号 2、练习: 第1题: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显示接力赛跑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指名说。 问:你会做吗?请小组合作写出算式。 指名展示: 122+21=43人 43-16=27人 222+21-16=27人 问:先算什么? 322-16=6人 21+6=27人 421-16=5人 22+5=27人 师:小朋友可以先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第2题:练习一第2题,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完成。 示图,请小朋友自己说说图意 指名:小朋友们在收集易拉罐,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一组收集

8、了34个,二组收集了29个,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指名解答: 194-29-34= 294-29+34= 3 第3题: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羊圈里有几只? 示图,说图意,独立解答,做为课堂作业。 第4题: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统计表 出示表格,问:球赛中的主客场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我们先看中国球队,你知道了什么?客场7分,主场比客场多5分 那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主场12分,总分是19分 问:其它国家球队的总分你能否计算出来? 学生独立解决。 问:观察此表,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第5题:小朋友今天8岁,爸爸今年

9、35岁。爸爸50岁时小朋友多大? 提示:要先知道什么?经过了多少年 三、思维训练 一枝签字笔8元,一枝圆珠笔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一枝签字笔和一枝圆珠笔,还剩下多少钱? 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教后记:课 题: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89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自主思考,自主解

10、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例三教材第8页图,电脑显示 1看图说图意。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分组讨论,列式计算。 a. 4*3=12(人) 12+7=19(人) b. 4*3+7=19(人) c.还可以这样计算:6*2+7=19(人) 4*4+3=19(人) 小结:用乘加和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写成乘加的算式 2、做一做。教材第9页,电脑出示图。 老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

11、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10-4+3=9只 10+3-4=9只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白兔种了7 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数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 个练习本,每本2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后记:课 题:稳固练习一、 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p1011二、教学目标:1、从具体的实际生活情景出发,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稳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

12、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会熟练掌握有步骤的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会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 1、口算卡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2、抢算:学生抢答 3、解决问题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鸣买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3足球9元一个,小

13、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钱? 二课堂练习 1、练习二第10 页第1题 小熊:爸爸,妈妈和我都掰了9 个玉米 熊弟弟:我掰了6个 熊妈妈: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练习二第10 页第2题 兔姐姐:我们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兔哥哥:我们准备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萝卜。 兔弟弟:还剩多少个萝卜? 3、练习二第11 页第3题 动物园的门票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 用20元钱买票够吗? 4、练习二第11 页第4题 观察统计表,小组讨论,集体完成。 5、思维训练:练习二第11 页第5题 三思维训练 1、玲玲去商店买东西,她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

14、回多少元? 1瓜子每袋4元,如果买了3袋,应找回几元? 2花生每袋8元,如果买了2袋,应找回几元? 3笔记本每个7元,钢笔每枝12元,如果买一个笔记本和议枝钢笔,应找回多少钱? 2、买4个玩具娃娃和一个魔方共用35元。每个玩具娃娃8元。那一个魔方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仔细观察,同学们根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教后记:第二单元表内除法课题: 平均分一一、课程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二、教学策略:通过观察、了解生活实例,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三、重点难点:重点

15、: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四、教学准备:情境图,正方形、圆形卡片,小棒教学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观察画面。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11谈话并讨论: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分春游食品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明确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各小组展示分配结果。3学生发现:每分钟的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2、课堂练习:课本第13页“做一做。1先看题,互相说题意,说一说“平均分成5分是什么意思。2用学具代替面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分成了5分,每份同样多。3、教学例2 :1出例如2 :把15个

16、橘子平均分成5份。 2学生动手分一分。 3交流,说一说是怎样分的。4小结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份得同样多。4、课堂练习:14页“做一做。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展示交流。三、稳固练习1、练习三第1题。1动手分一分至少设计出两种方案。2展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相互评价。2、练习三第2题。先明确题目要求再独立判断。3、练习三第3题。先说一说,再分一分,最后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课堂小结教后记:课题: 平均分(二)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保护动物

17、的教育。二、教学策略: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让学生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三、重点难点:重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教学活动:一、准备活动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指名板演,展示结果。)第一种分法:O O OOOO第二种分法:O OO OOO第三种分法:OO OO OO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根?(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检查。)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3。(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2)呈现租船情

18、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4人,“24人租船。(4)分小组讨论:要租几条船呢? (可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5)交流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2)师:有几个小动物准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不够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3)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三、稳固练习1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

19、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最后交流结果。2练习三第5题。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3练习三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比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四、课堂小结教后记:课题: 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课程目标:1、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2、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 教学策略:从活动入手,引出新知,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突破难点。三、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难点:“平均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的联系。四、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12个小圆片、16根小棒。教学活动:一、复

20、习导入1出示图:判断哪幅图是平均分,为什么。21把16根小棒分成4 份,每份有几根? 212根小棒,每3根分成1份,可以分成多少份?动手操作、互相交流。3导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熊来分东西吗?二、讲授新课教学例4。1出例如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可以放几个?2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指名板演。3交流结果。4板书课题。5教师板书124=3”这个除法算式。学生讨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结: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6学生动手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3份,一一写出除法算式。7认识除号,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算式。三、稳固练习1课本第18页“做一做。观

21、察图后,写除法算式,互相交流,并读出所写的除法算式。2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算式,是怎么看出来的。3练习四第2题。先弄清题意,明确要把6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如果学生能直接说出结果可以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直接填写出除法算式,并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4练习四第3题。先请学生看图,互相说说图意,再独立写出除法算式。四、课堂小结教后记:课题: 除法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知道除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2让学生体会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策略:通过活动,自然引导学生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认识了除法各局部名称,至此学

22、生对除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四、重点难点:重难点: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五、教学准备:例5情境图、除法算式卡片、学生每人20个小圆片。教学活动:一、复习导入1出示除法算式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出除法算式。2昨天我们帮助小熊猫分了竹笋,今天小熊猫又遇到了问题,大家愿意帮助它吗?二、课授新课1出示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2学生观察画面,互相说一说图意。师:共有多少个竹笋?每盘里放几个?3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4交流结果。5师: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呢?6明确可以用除法算式204=5”来表示,教师强调算式所表示的含义: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5盘.。7引导学生抽象出204=5的

23、实际含义:把20按每份4 个一份平均分,可以分成5份。8 教学除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并板书. 20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对各局部名称详细说明.三、稳固练习1 课本19页“做一做。 第1题:分小组活动,用小圆片摆一摆。第2题,同桌互说。2练习第4 、5 题。 利用题中实物图,让学生用画圈圈分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完后独立写出算式并交流。3练习四第6题。教后记:课题:除法三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2、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策略:通过动手、游戏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三、重点难点:重点:加

24、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难点: 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四、教学准备:文字卡片、题目卡片、小圆片学具。教学活动一、复习导入学生拿出10个小圆片,动手摆一摆。 1、 平均分成2 份,每份有几个?2、 10个小圆片,每5个一份,分成了多少份?根据答复,板书:102=5 105=2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二、课堂练习1、 练习四第7题。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2、 练习四第8 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实物题,引导学生说出有3份胡萝卜,每份有5根,再让学生试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指明说一说,老师

25、板书。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3、 练习四第9 题。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练习。4、 练习四第10 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有4 条船,每条船有3 个人。再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最后集体订正。5、 22页思考题。 第一小问题是学生明确表示加数,4个连加等于8 ,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用乘法计算: 4=8或4 =8,所以 里填2,=2三、课堂总结教后记:课题: 除法计算一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二、教学策略: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

26、学习的积极性。三、重点难点:重点:除法的初步计算。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四、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具信箱和信每个学生准备12个O卡片。教学活动一、复习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二得二 三三得 三 十五 十二 二十 四 十六2、口答,说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 2 = 6 5 = 5 6=12 4 =8 4 =12 8= 8二、学习新课、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2、提出第1 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 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3、同桌交流,列出除法算式,板书:12 3。4、引导:前几节课,我们都会动手帮助猴妈妈分一分,如果不动手操作,你能算出结果吗

27、?5、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6、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各小组探讨出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给予积极评价,并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7、出例如1第2个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8、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是几,然后指明答复,说说运用了哪句口诀。三、稳固练习1、练习五第一题。先互相说图意,再计算,指名答复怎样求出商的。2、练习五第二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填出:有15只鸽子,3个鸽房,再让学生想:这导题实际是求什么?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独立填写完除法算式后,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商的。3、练习五第三题要求 :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让每位学生当邮递员,把“信投进“信箱,

28、检查每个信箱中的信是否正确送达,并想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课题: 除法二一、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教学策略: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三、重点难点: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 乘除法的关系。四、教学准备:情境图,口算卡片教学活动一、复习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五 二十五 十六 三十三 十二 二 得八 六 三十六 六二十四 十八 十五2、用乘法口诀求商。93= 124= 51= 22= 82= 33= 31= 55= 62=二、讲授新课、教

29、学例2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谈话导入,引导观察画面,找出条件。2、收集信息:“每行栽4 棵“可以栽6行。3、根据两个条件提出问题。4、交流,解决“一共栽了多少棵?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5、互相交流,教师小结。1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2442一共栽了24棵树,栽了6行,每行栽几棵? 2467、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答,求出商。8、指明答复,说出求商的过程,教师加以小结:可以根据“四六二十四这个乘法口诀求出商。9、小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和除数。所以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三

30、、稳固练习1、 课本24页“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求商,再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实际上都用了同一句口诀。2、练习五第4 6题。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课 题: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1认识并学会识别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2在经历认角、比拟角、操作角等活动过程中,开展学生的想象力。3渗透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三角板、硬纸条、铅笔、白纸等。教学设想:一、情景激趣出示教材P37的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各自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二、设疑引题师:上面的图中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指名学

31、生上台指一指。问题:上面的角中,不是直角的是什么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锐角和钝角。出示课题三、概念学习1出示挂图,师解释为“武汉长江二桥,图上有直角、锐角和钝角。2说一说图中哪里有角?指名学生在图上指一指3问:学些角的大小一样吗?不一样怎样比拟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用直角进行比拟的方法。4教师用红粉笔抽象出“直角、锐角、钝角图。在学生认真观察后,教师归纳出:我们把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把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教师边总结归纳,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比直角小,一个角比直角大,另一角正好与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5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里有角?你找到的这个

32、角是什么角?日常生活中呢?让学生就上面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强调:可以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测量进行比拟。师再次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测量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四、动手操作完成教材P38页“做一做中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的学具,做活动角、折角、拼角、剪角等。广泛让学生参与,然后对于学生做得好的进行展示和表扬。五、练习反响1小黑板出示练习九第1题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角?并将指出的角用手势在空中比划比划。2独立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六、学习小结本节课新学了哪些知识?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教后记:课 题:锐角和钝角的练习课教

33、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2能用三角板拼出角和图形来,进一步稳固角的有关知识。3培养学生干净、整齐的绘图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2把三角板、白纸等。教学设想:一、复习1什么样的角叫锐角?什么样的角叫钝角?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这些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二、学习画角练习九第3题1尝试画角。让学生各自拿出学具,要求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角来,并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一个什么角?然后要求他们拿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拟一下,看是否是自己想画的角。2指导画角。教师用三角板或直尺画出几个角来,并强调画角的步骤。就画

34、出的角指名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画的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学生答复后,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比拟判断一下,评价学生说的是否正确。3按要求画角。让学生拿出直尺、三角板和白纸、铅笔。教师分别要求学生画出锐角、直角、钝角,画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集体展示评价。三、用三角板拼图活动1认识三角板。教师分别拿出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板和两个锐角都是45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一下,然后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的2幅4个三角板学会识别,并摸一摸它们的角。2自由拼图。让学生仿照教材P40页的第4题第4幅图的思路,自由地拼一拼。启发提示学生:我们可以把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拼角,也可以把2个不同的三角板

35、拼角。讨论:同桌拼出来的角是怎样的角?并说一说:各种角的关系。教师有意识地拿出各组同学中拼出的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展示,并适当 指出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对拼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四、生活中的数学1大屏幕出示教材P40页“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2说一说图中哪里直角?指名学生答复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3分组讨论:生活中在哪里能看到钝角、直角和锐角?向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将发现有新意说得好的同学推荐到它班,向所有同学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鼓励。教后记:课 题: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2通过练习,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

36、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准备:方格纸、铅笔、自制教具、小房子卡片。教学设想:一、情景感受1出示“升降机和“观光缆车的挂图。2教师转向推拉窗前,演示推拉窗平行移动窗门。二、交流研讨1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上面三幅画面说的是什么?2启发。教师向学生指出这就是平移现象。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现象?4讨论:怎样的事例才是平移?5归纳:平移是一种运动,物体平移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三、活动探究在正方格上平移1观察。用画有小房子的幻灯片在放大了的方格纸上演示平移的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其中主要演示向上平移和向右平移的情形。2讨论。平移是按哪两个要求进行的?向什么

37、方向,移动多少格移动多少格格不入是什么意思?每一个点移动几格,不是中间的空处是几格3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和小房子卡片,按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平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移得对不对,教师及进评价指导。4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1页方格纸上的填空。向左平移6格,向下平移5格说一说方格纸上右图怎样平移,小房子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四、实践操作完成教材P42页上方的“做一做1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鸭子的移动是平移的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可在教材上的鸭子底部向右画一条横线,以这条横线为基准,画出的鸭子就是平移得到的。2画一画。先让学生剪下教材第129页上的“小鸭子,然后平移模仿画下小鸭

38、子图,还可让学生着色。3比一比。学生画完后,可让学生互相展示,比一比谁画得整齐、美观。五、练习稳固1独立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2题。教师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突出检查学生对于“平移几格的含义是否能正确理解,不能误角为“平移了几格就是“两个图形之间的空将是几格。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4、5题。第4题要突出强调物体的平移,本身的方向是未改变的,这两题都是2次平移,2次平移更能说明这一点。六、全课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教后记:课 题:平移和旋转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旋转现象。2能说出一些生活中所见到的旋转,知道旋转是一种运动,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具轴所作的

39、圆周运动。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自制教具、小线绳、剪刀、大头针。教学设想:一、学习例21出示教材P42页例2主题图三幅画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2说一说图说的是什么?先让学生在各小组内拟一拟,然后指学生讲一讲。3师:上面三幅图中的物体都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旋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旋转现象。4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有旋转现象?先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说一说。二、做一做、拉一拉完成教材P42页下方的“做一做1让学生用剪刀剪下教材P129页的三色小圆片课前准备好也可,指导他从用大头针在小圆片正中心穿一小孔,双着穿进绳线。2让学生将绳线转成

40、,两手拉着线的两端,用力拉一拉,就会发现快速旋转后,看到的是圆片变成了一种颜色了。3教师个别辅导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三、稳固练习1小黑板出示教材P43页练习十第3题主题图画面。2说一说图中有几幅画面?各讲的是什么?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集体形成判断的理由。4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说一说判断的理由。5教师评价鼓励。四、游戏活动1拼一拼。教材P45页练习十第6题活动动手剪下教材第131页的学具。想一想,拼一拼。拼出的图形是什么?2拉一拉教材P45页练习十第7题活动剪下教材第133页的图片,仿照第7题形式做成学具。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第2个同学一组,开展“拉一拉活动。3转一转。剪下教材

41、第135页的8个扇形圆片,指导学生用大头针仿照练习十第8题的形式做成学具。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每2个同学一组,开展“拉一拉活动。3转一转。剪下教材P135页的个扇形圆片,指导学生用大头针仿照练习十第8题的形式做成学具。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转一转,看看图形错乱地搭配是否非常有趣。五、新课总结略教后记:实践活动课 剪一剪活动目的:1通过剪纸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学生通过亲自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活动准备:教师事先剪好教材上的

42、各种图形;师生每人均准备剪,硬纸片2张以上,铅笔等。将学生按34人一组分成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设想:一、学剪一个小纸人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4个小纸人连在一起的图案,让学生欣赏。2激趣。师: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并且是并排排列的,有趣吧!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剪这些图形。3教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人。问: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4启发引导学生拿出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将其对折,然后在这一半的纸上仿照教材P46页样子,用铅笔画出半个人,用剪刀把多余的局部剪出来,拆开图形,看是否是一个完整的人。5讨论:为什么只画半个

43、不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那么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4个、8个小人呢?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对称图形的知识。二、学剪并排排列小纸人1启发 师:刚刚我们只画了半个不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那么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4个、8个小人呢?2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剪出2个或4个连着并排的小人。讨论中可让有思路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操作。围绕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长平均分成8份,有7条折痕折成如教材第46页上方右图的样子。也可对折两次用铅笔仿照教材P46页中间向左图中那样画出半个小人。其中注意指导学生小人的中线应为都是

44、折痕的那条边,胳膊要画的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拿出剪刀剪下半个不人以外的多余局部。提醒学生注意平安展开图形,看是否是4个小人并排地连在一起,并且互相展示,比一比准剪得好看。三、学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活动1教师启发。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剪一个小纸人,剪4个并排连在一起的小纸人,那怎样才能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呢?2具体操作。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仿照教材第47页上方的步骤,剪出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图形。并互相展示和评比。3问题探讨。师:在上面的活动中,为什么开始剪出的是4个并排在一起的小人,后面剪出的是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呢?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发言交流,启发学生把前面学习的平移和旋转联系起来。四、拓展延伸

45、师:刚刚我们剪出的都是4个小人,你还想不想剪出更多的小人来呢?请大家自己动手剪一个8个小人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不作统一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剪并排或是剪围攻成一圈的8个小人图形来。剪完后,展示给大家欣赏。对剪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指导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五、活动总结1学生谈活动体会。2教师归纳:根据图莆的对称,把纸折成相等的几份,只需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和围城一圈的小纸人。排成一排的人,就像小纸人在平移,围成一圈的小人就象小纸人在旋转。教后记:第四单元的 表内除法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48页主题图,第49页例1及下方的“做一做,练习

46、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准备:大屏幕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及练习用的算式卡。教学过程:一、复习 1、背诵7、8、9的乘法口诀(横着背,拐弯背) 2、口算(出示口算示),说说是怎样想商的? 7 x2= 305= 5 x7= 246= 7 x8= 4 X7= 3 x7= 8 x2= 8 x8= 5 X8= 9 x2= 204= 3 x9= 9 X9= 366= 3 x9=6x9= 183= 4x8= 62=二、教学主题图1、大屏幕出示教材第78页主题图。在学生观察时,要求他们从上到下观察整幅图,

47、并思考: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在为庆祝自己的节日而作准备)(1)从上到以下图中一共有几个画面?(3个)(2)这3个画面分别说的是什么?(第一小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第二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第三小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2、师:根据这一情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议一议,在小组中尝试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对于学生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有代表性地选择是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平均每行挂几面?、“平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等板书在黑板上。3、引入新课:师:上面同学们提出的3个问题;要用什么法计算呢?(除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用7、8、

48、9的乘法口诀求商。(出示课题)4、教学例1(1)大屏幕出示主题图的第一个画面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材第49页例1情景(2)出示问题:“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问:怎样列式?(568)怎样计算?(3)分组讨论568的计算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回忆在第二单元中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示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求出商568=70(4)出示问题:“要是挂成7行呢?列式:567=,让学生独立说出商,并说一说想商的思路,用的是哪一个口诀。三、练习反响1、完成教材第49页下方的“做一做。(1)7x4= 8x2= 9x6=(2)指名学生答出结果并说出由此引出的两道除法算式

49、: 7 x4=28 8 x2=16 9 x6=54 284=7 162=8 546=9 287=4 168=2 549=6师:它们各是用的哪句口诀?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1)分组完成第1题。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完成左边9题,二组完成右边9题,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2)比赛形式完成第2题。教师仿照此题形式多设计几组题做成课件,由几个小组选派代表参加比赛,分别在电脑上操作,看哪个组帮助小兔很快过了河,多进行几轮,最后以各小组的总成绩评出优胜小组。四、新课总结引导学生归纳由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就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

50、数,商就是几。同一句口诀可以写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一)(教材第5重页、52页练习十一第3-7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熟练、准确地计算表内除法。教学准备: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第7题的主题图及第3、4题的算式图。教学过程:一、独立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要求学生用连线的方式完成。完成后大屏幕出示正确的连线结果,让学生对照检查,订正错误的地方。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把结果写在小猪吹的泡泡的算式里,集体交流评价。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1)大屏幕出示:4x口=3

51、6 6X口=42 32口=8 48口=6 (2)学生观察后说一说题意是什么?(3)教师启发:13就是要求的一个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要求出口里填的数,如“4x3=36,可以这样想:4和几相乘得36,4x9=36,所以方框里填9。又如“32口=8”,32除以几商是8,结合前面的知识我仍知道就是看8乘几得32,4x8=32,所以口里填4。(4)学生独立完成其它几题,指名学生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1)大屏幕出示:“将以下算式填在适宜的( )里。357 426 7 x7 728 366( )( )( )( )( )(2)讨论:怎样完成这道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在学生讨

52、论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思路:要比拟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拟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比拟出大小后再填空。(3)评价订正。三、提高练习完成练习第十一第7题。(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的第7题主题图,读懂文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2)完成图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指名学生说说题中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的?怎样列式计算? 243=8(台) 246=4(人)(3)拓展。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思考,提出问题,说给同组的同学听,然后要求各组将提得好的问题向全班交流,口述解题过程。四、练习总结教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

53、商的练习(二)(教材第5253页练习十一的第812题)教学目标:1、通过除法计算及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树立学生“加、减、乘、除我都会算的信心。2、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使学生学会收集分析情景问题中的数据信息,能正确地运用准确的数量关系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CAI课件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的第9、11题主题图。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第10题。第8题是求商的练习,第10题是求除数的练习,也是用除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指名答复结果,集体评价。2、分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

54、哪四种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大家都会做吗?(会)现在我们开展分组计算竞赛。(2)大屏幕出示四组加、减、乘、除的计算题(教师适当增加题量) 486 455 568 4930 639 357 6X7 32上4 8+9 273 549 728 8 X9 54+17 56+8 46+37 45-9 5 X6 23-9 7 X8 0X20 408 819 364要求同组学生合作完成一组算式题。以全对和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给予表扬,订正错误。二、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大屏幕出示第9题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题中说的是在哪里?题中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讨论交流后明确:

55、此题说的是小朋友们到电影院看电影买电影票一事;问题是:“1张电影票8元钱,40元钱能买几张票?列式为:408=5(张)2、完成练习十一第11题。(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第重重题主题图。(2)说一说图中说的是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图中有哪些数据?(3)出示问题:“获胜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4)师:要求出获胜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必须先求出什么?(拔河的两个小组中每组各有多少人?8人)(5)独立列式计算完成。指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6)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后,积极发言,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就学习中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指名学生口述解答结果。三、练习总结教后记: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455页例2、例3及“做广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