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公益性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3052779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利公益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利公益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利公益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水利公益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公益性(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1年10月11日 16时10分来源:水利部网站字体:大 中 小】【E-ma il推荐】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 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文 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 切实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的意见,就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的总体 要求、宣传重点、宣传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提出一系列明确意见,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 供了重要的支撑。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 教育部 财政部 水利 部文化部 国家广

2、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切实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的意见 中宣发201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教育厅(教 委)、财政厅(局)、水利厅(局)、文化厅(局)、广播影视局 新闻出版局,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 20111号,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水利纳入公益 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贯彻落 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提出意见如下。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

3、展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舆 论导向,大力宣传新时期党和国家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广泛开展 国情、水情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 部署上来,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 氛围。二、宣传重点1 大力宣传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 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明确 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深入分析水 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宣传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大力宣传

4、中 央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宣传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 建设明显滞后局面的目标任务。2 大力宣传加强民生水利建设的措施成效。宣传大兴农田水 利建设的政策要求,宣传各地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 水利重点县建设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举措,报道有关方面 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 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 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进展成效、经验做法。3 大力宣传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成效。报道

5、各地推 进水资源配置工程、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积极 开展污水处理回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以及雨水、微咸水利用的 新举措新进展。继续做好淮河、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大江大河 治理以及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宣传水 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反映有关部门加强水能资源合理 开发、农村水电建设、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等工作的具体措施。4 大力宣传保障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措施成效。宣传中央和 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专项水利资金的具体措施,反映政府在水利建 设中的主导作用。宣传国家不断加大对水利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力 度,积极支持各地防汛抢险、抗旱救灾。报道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完

6、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合理调整、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等 方面措施的执行情况。反映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成效。宣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吸引社 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实践探索,报道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 的经验做法。5 大力宣传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宣传各地区、各 流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制 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等方面采取的具体 措施。反映各地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节水改造与管理、 水源地保护、水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节水产品认证等工作的成功做 法,报道有关部门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的典型经

7、验,引 导全社会增强水资源管理法制意识、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6 大力宣传提高水利行业管理运营能力的措施成效。宣传强 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建立事权清晰、分 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水利工 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宣传,报道各地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 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经验做法。把握好水价 改革的宣传报道,反映水价改革对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 重要作用。7 大力宣传推进水利依法行政的措施成效。宣传水利依法行 政的重要性紧迫性,报道各地依法治水、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新思 路新举措。加强水行政执法宣传,报道有关部门加大综合执法力

8、度、 推动各项水法律制度贯彻实施的实际行动,报道各地深化水行政许 可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宣传各地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的实际效 果,反映团结治水、共谋发展的典型经验。宣传普及水法规知识, 营造学习水法规、尊重水法规、遵守水法规的浓厚氛围。8 结合重要会议、活动加强水利宣传报道。把握两会 等重 要时间节点,及时报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发展水利事业、做 好基层水利工作的对策建议。围绕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 题,宣传各地推进水利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和积极成果,宣传国情、 水情,介绍现代水利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 资源保护意识。三、宣传形式水利公益性宣传要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发挥各级各

9、类媒体作 用,形成宣传声势,提高宣传效果。1 做好水利新闻宣传。中央地方新闻媒体和行业类新闻媒体 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全面加强水利宣传,大力宣传中央加快水 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决策部署,宣传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 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宣传各地开展水利建设的 好典型好经验,反映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成就。组织各种形式的新闻 发布活动,及时介绍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实推进水 利工作的新措施新进展。2强化水利公益广告宣传。精心组织策划一批形式活泼、内 容充实、寓教于乐、贴近群众的水利公益广告精品,通过公益展板、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等广泛传播,宣传水利法 规政

10、策,普及水利基本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水利工作 的良好氛围。3 组织开展水利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春耕生产、防汛抗旱、 冬春兴修农田水利等节点,精心组织开展节水中国行、节水大 使亲水行等大型水利公益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国情水情宣传教育 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厂矿、进乡村。将国情水情 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组织出版水利 公益读物,支持水利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组织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 道,扩大水利公益宣教活动的影响,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四、工作要求1 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外宣部门以及教育、 财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

11、织领 导,制定相应措施与计划,扎实推进水利公益性宣传工作。各级水 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新闻媒体沟通合作,把握正确舆论导 向,研究制定加大水利公益性宣传的具体措施,努力为水利跨越式 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2 加强舆论引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各阶段宣传重 点,及时发布水利信息,主动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工作协调。颁布涉 及全省(区、市)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水利政策、开展重要水行政监 督检查工作等,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适当方式,及时向社会介 绍有关情况。地市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本单位新闻发言 人,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各新闻媒 体要及时报道重要水利信息,中央和地方主要

12、新闻媒体要结合春耕 生产、防汛抗旱、世界水日等重要工作和活动,安排播出公益广3坚持改革创新。要完善机制、强化效果,充分发挥各级各 类媒体的报道特点与传播优势,加强互动融合,拓宽宣传覆盖面, 形成规模形成声势。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发布,完善新闻宣传工 作的程序、制度和规范,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水利公共服务数字化 平台,形成响应迅速、渠道畅通、发布主动、声音权威、引导正确 的应急宣传机制。要建立健全舆情搜集、研判、报告及后续应对处 置工作机制,做到重大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增强防范和 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2011年9月30日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2011 年01 月30日 07:13

13、 来源:新华网发表评论推荐朋友关闭窗口打印本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 年12月31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 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 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 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 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14、以来,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 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 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 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 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 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 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 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

15、巨。2010 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 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 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 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 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 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 发展。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16、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 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 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 年到10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 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

17、,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 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 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 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 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 亿立方米以内,城乡 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 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000 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 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 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18、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 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 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 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五)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 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 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 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 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 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

19、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 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 制障碍。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六 )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 2020 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 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 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 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 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 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 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 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

20、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 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 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 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 倾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 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 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 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七 )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优 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 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巩 固大中型

2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 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 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 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 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八 ) 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 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 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 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 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九 ) 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

22、级 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 预报水平。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 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 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 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十 )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 2013 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 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 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

23、及率。有条 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 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 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 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 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 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 合理安排居民迁建。搞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十二五”期间 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

24、水能 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海堤建 设和跨界河流整治。(十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 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 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南水北调 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 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 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 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十三)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 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

25、造林绿化、 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 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 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 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 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 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 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十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 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

26、,规范开发 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 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 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十五)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 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 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 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 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 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 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 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

27、。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 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 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六 )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 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 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 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 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 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

28、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 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 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 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 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 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十七 )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 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 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 策

29、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 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 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 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 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十八 )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 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 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 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

30、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 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九)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 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 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 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 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

31、批新增取 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 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 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 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 配置水资源。(二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 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 程。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 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 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 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32、同时投产制度。加快 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 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 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二十一)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 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 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 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 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 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二十二

33、)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 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 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 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 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 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二十三)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 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 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 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

34、确、行为规范、运 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 治协调机制。(二十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 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 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 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 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 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 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 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 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

35、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 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二十五)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 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 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 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 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 用水合作组织。(二十六)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 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 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 价差价。合理调

36、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 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 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 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 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二十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 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水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 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 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 展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 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

37、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 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 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 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 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 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 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 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加强国 家防汛抗旱督察工

38、作制度化建设。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 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改革。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 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 束作用。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二十九)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 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 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 设。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 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 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

39、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 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干部职工 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更 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 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 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 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 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 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 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 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