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0499642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5.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丽水市莲都区发展和改革局丽水市环境保护局莲都区分局二零一七年三月BU曰-.1-一、莲都区基本情况-.2-(一)自然和社会概况-.2-(二)生态、环境质量情况-.5-二、莲都区畜禽养殖现状、问题和机遇-.8-(一)畜牧业生产现状-.8-(二)莲都区畜禽养殖业问题.-.11-(三)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12-三、总体思路.-.15-(一)指导思想.-.15-(三)规划依据.-.16-(四)规划时限和范围-.17-(五)规划目标.-.17-四、主要任务.-.20-(一)深化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工作-.20-(二)完善畜禽养殖空间管制二

2、.21-(三)落实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23-(四)开展生态牧场建设-.24-(五)推广畜禽特色养殖和污染防治技术-.25-(六)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27-五、重点工程.-.29-(一)确定优先项目的依据.-.29-(二)重点项目.-.29-(三)预期效益.-.33-六、保障措施-5-(一)加强领导,落实防治目标.-.35-(二)明确重点,细化防治措施.-.36-(三)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37-(四)加强宣传,营造治理余围.-.38-、八刖曰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莲都区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城乡畜禽产品需求、促进农

3、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农牧结合不紧密、区域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治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逐步显现,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矛盾H益突出o为确保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和市委市政府北水共治”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治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深化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畜牧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一、莲都区基本情况(一)自然和社会概

4、况(1) 1、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284和东经119321200宏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丽水市人民政府驻地。地形地貌莲都区境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3座山脉之间。地形届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境内地形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3种。其中:河谷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主要有碧湖平原和城郊平原。丘陵可分为低丘和高丘,低丘海拔100米一250米,高丘海拔250米一500米。山地可分为低山、中山。(2) 水文特征莲都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瓯江发

5、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锅帽尖北麓,上游段称龙泉溪,流经云和县进入莲都区大港头镇,与松阴溪会合后称大溪,再经碧湖、水阁、联城、富岭、万象、紫金等乡镇(街道)后入青田县境,与小溪会合后称瓯江,大溪干流在莲都境内长46公里,河道落差43米,流域面积1373.65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好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阴溪4条。(4)气候特征莲都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虽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5)土地资源全区土地面积15万公顷,合150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28.52%,丘陵占45.18%,平原占26.3%。人均土地面积0.40公顷,全区耕地11150

6、.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3公顷(0.45亩)。2、社会概况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中游。2000年6月6日,省政府下发关于撤销丽水地区设立地级丽水市的通知,决定丽水撤市(县级)设区,莲都区的区划范围与县级丽水市相同。莲都区位于浙江省南部。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它依山傍水,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撤地建市设区后,定莲都”为市辖区区名。莲都区是浙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莲都区辖峰源、太平、仙渡、丽新、黄村5个乡;碧湖、大港头、雅溪、老竹4个镇及岩泉、紫金、白云、万象、联城、南明山6个街道(其中南明山街道委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243个行政村、25

7、个社区、4个镇属居民区。全区总户数18.10万户,总人口40.14万人。全区城镇人口18.05万人占总人口数44.97%,农业人口数22.09万人,占总人口数55.03%。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4.02%。初步核算,2015年莲都区地区生产总值1102.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91.42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502.99亿元,占比45.6%;第三产业507.93亿元,占比46.1%。(二)生态、环境质H情况1、生态环境概况午二五”期间,莲都区生态环境优越。2015年莲都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结果为忧”,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87.7。2、环境空气质H概况

8、午二五”期间,莲都区(丽水市市区)环境空气质虽以API评价,优良天数自2011年以来都在350天/年以上,超过莲都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城市空气质虽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年。但PM2.5按环境空气质H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年均值超标。2011-2015年丽水市市区环境空气质虽监测结果见表1-1。表1-12011-2015年丽水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mg/Nm3)指标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GB3095-1996二级标准PM10年均值0.0810.0690.0700.0640.0550.10SO2年均值0.0180.0160.

9、0190.0160.0110.06NO2年均值0.0270.0240.0320.0330.0280.08PM2.5年均值/0.0490.0440.0380.035*PM2.5按GB3095-2012二级标准3、水环境质H概况午二五”期间,莲都区地表水环境质虽总体优良,各项评估指标基本能达到要求。唯一不达标、劣于V类水质的断面在丽水市区内河出口一一环城河口;地表水跨行政区界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黄村水库和玉溪水库)水质达标率:2013年黄村水库达标率为92.6%,2014年黄村水库达标率为91%,其余均达到100%。2011-2015年莲都区地表水主要监测断面水质

10、类别见表1-2;2011-2015年莲都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见表1-3。表1.22011-2015年地表水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序号测点名称功能区划2011年水质类别2012年水质类别2013年水质类别2014年水质类别2015年水质类别1均溪nnnnnn2碧湖渡口Hnnnnn3风化mmmmmn4石牛mmmnnn5桃山大桥mmmmnn6厦可卜mmmnmn7堰后mnnmnn8黄渡mmmmnm9水东桥下mmmmmn10宣平溪口mnnnnn11太平溪口mnnnnn12环城河口m劣V劣V劣V劣V劣V13黄村水库取水口ninnnn14黄村水库上ninnnn15玉溪水库取水口nnnnnn表1.3201

11、1-2015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水源地名称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1黄村水库10010092.6911002玉溪水库1001001001001004、区域声环境质H概况午二五”期间,市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20112015年平均值小于70dB(A);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A)的比例为100%。个二五”期间声环境质虽基本概况见表1-4。表1-4十二五”期间声环境质量基本概况单位:dB(A)年份区域噪声平均声级交通噪声平均值201154.766.9201254.566.9201354.466.7201454.264.7201554.365.9:、莲都区畜禽养

12、殖现状、问题和机遇(一)畜牧业生产现状1、畜禽养殖虽情况莲都区畜牧养殖业主要是生猪、家禽养殖。近几年,莲都畜禽养殖的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根据省市节:水共治”关于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要求,全区畜牧业生产总虽整体呈现下行态势。按照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2015年末全区生猪存栏7.91万头,家禽存栏93.44万羽,分别比2011年减少33.6%和23.4%,具体数虽变化详见表2-1。表2-1十二五”莲都区畜禽养殖存栏情况年末存栏量年份生猪(头)牛(头)羊(只)家禽(万羽)兔(只)2011年11920037395100121.9654002012年11130029436900119.38

13、28002013年11190020735600104.9314002014年960001708580068.87002015年791001435870093.448002、畜禽养殖场情况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莲都区共有养殖场(含养殖户)254家,从畜禽种类来看,以生猪养殖为主,共有161家,占比63.39%。存栏20以以上规模养殖场,29.53%存栏50-200头养殖场,48.03%存栏50头以下养,22.44%从养殖规模来看,存栏50头1以下的养殖户1为57户,占22.44%;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为197家,其中,存栏50-200头的养殖场为122家,占比48.03%;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

14、养殖场为75家,占29.53%。口存栏50头以下养殖户存栏50-200头养殖场口存栏20以以上规模养殖场图2-1莲都区养殖场(户)养殖规模情况从地区分布来看,碧湖镇、联城街道和大港头镇的养殖场数虽居全区前三位,分别为120家、14家和10家。75家规模化养殖场,有44家分布在碧湖,占比达58.67%o表2-2莲都区畜禽养殖分布情况乡镇(街道)养殖场数量碧湖镇120联城街道14大港头镇10太平乡8仙渡乡81以生猪养殖为基准进行统计,换算比例为:30只蛋鸡、30只鸭、15只鹅、60只肉鸡、30只兔、3只羊折算成1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岩泉街道5峰源乡5丽新乡5老竹镇4黄村乡4雅溪镇3紫金街道

15、1白方街道1合计188表2-3莲都区规模养殖场统计表乡镇(街道)规模养殖场数量碧湖镇44联城街道10大港头镇4仙渡乡4老竹镇4雅溪镇2太平乡3峰源乡1紫金街道1岩泉街道1丽新乡1合计75图2-2莲都区养殖场分布情况图2-2莲都区规模养殖场分布情况3、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情况据统计,2015年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化学需氧虽排放虽948.82吨、氨氮排放虽113.02吨,占当年农业源化学需氧虽排放总虽的95.21%、氨氮排放虽的69.55%,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化学需氧虽排放虽481.46吨、氨氮71.9吨。(二)莲都区畜禽养殖业问题1、从业人员问题:传统畜禽养殖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技能局

16、限性较大,缺乏对畜禽养殖污染物转化为资源或治理达标的必要技能。2、经营状况特点:经营利润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市场行情波动对养殖行业利润影响较大,会直接左右养殖场污染治理的投入意愿,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的发展意愿等,行业发展不够规范同时,由于畜禽养殖业虽大面广,相关执法力虽相对不足。3、产业发展状况:根据区域发展差异与土地承载水平,莲都区于2014年编制实施了莲都区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快畜禽产业布局的调整和饲养、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友好型畜牧业,构建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了生态化治理

17、。初步建立了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畜牧业死亡动物的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莲都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半二五”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畜牧业发展,围绕突破畜禽养殖业污染瓶颈问题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近水共治”以来,莲都区坚持把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作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强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完善和创新,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莲都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除了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畜牧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快速上升等共性挑战外,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还面临着以下困难:1、养殖业从业人员污

18、染防治意识不强传统畜禽养殖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主动治理污染的意识不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少数养殖业主环保意识淡薄,重效益而轻防治,不重视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存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不到位情况,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2、畜禽养殖场整治长效机制不健全莲都区畜牧业规模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仍然偏低,部分规模养殖场在经过整治后,仍存在污染治理设施不到位,场区不够整洁卫生,场内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收集不完全,相关标识不明显等问题。场区洁化、绿化、美化”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畜禽养殖场的养殖档案、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台账记录等也不够完整规范。3、环境治理保障机制不到位畜禽养殖

19、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限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的迁移和进行污染治理设施,单靠企业自身投入难度较大。有的养殖场投资不足,出现雨污分流不彻底、配套堆粪房面积及沼气池容积不符合等情况,达不到治理效果,有的养殖场虽建了设施但未经环保部门验收开始运作,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利用方面不科学等。4、畜禽养殖场虽大面广除规模养殖场外,尚有部分散养养殖户无法有效纳入统计口径。部分中小养殖户看准清养关停背后的商机,因市场变动而产生动态调整,受利益诱导,加大了养殖虽,却未建设相关污染防治设施,导致产生新的畜禽污染问题。5、基层环保执法监管力虽薄弱目前,莲都区环保执法偏少,只能勉强应对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且无

20、独立的环境监测力H(环境监测依托市环境监测站的技术支持),相较于养殖企业、养殖户的虽大面广,莲都区基层乡镇缺乏专业的环保执法人员,农业生产领域的环境监管存在隐患。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改善区域环境质虽、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线,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防治重点单元,有针对性地实施污染防治工程,初步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质虽特别是水环境质虽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

21、接、最现实的水环境保护问题为重点,统筹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关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大规模化养殖场的整治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污染防治工程。2、资源利用,农牧结合按照减虽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要求,发展适合不同养殖规模和养殖形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粪污利用资源化和专业化。推进农牧结合,污染防治措施优先考虑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生态链。3、因地制宜,分类管控针对畜禽养殖场的分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差异化管控措施,提高防治成效。4、政府引导,疏堵结合加大对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治理资金

22、扶持力度,提高养殖企业主动治理和生产有机肥的积极性,引导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推动生产方式生态化转型。同时,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环境监管,对畜禽养殖场违法排污行为零容忍、严打击。(三)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修订)(2015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36号);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浙江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05);浙江省生猪养殖业环境准入指导意

23、见(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浙政发201339号);丽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半三五”规划(2016年);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半三五”规划(2016年);丽水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莲都区环境功能区划(浙政函2016111号);莲都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函201571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丽政办发201454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划、文件等。(四)规划时限和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为莲都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其它养殖户,规划范围包括莲都区辖区范围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划基准年:2015年

24、,规划时限为20162020年。(五)规划目标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合理规划和发展畜禽养殖业,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到2020年,全区形成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带,即以碧湖、大港头、仙渡、丽新、联城、老竹、峰源为主的生猪产业带,饲养虽占全区的85%左右;以碧湖、老竹、雅溪、仙渡、丽新、峰源、联城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带,饲养H占全区的90%左右;以大港头、碧湖、联城、太平、峰源、雅溪、岩泉为主的禽类产业带,饲养虽占全区的82%加大畜禽养殖场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控制和削减畜禽养殖排污总虽,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8%,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25、100%O畜牧业生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畜禽养殖规模与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畜牧业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指标:1、畜禽养殖总虽控制:到2020年,全区畜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生猪、家禽饲养虽分别控制在25万头、400万羽;2、污染物排放总虽控制:到2020年,化学需氧虽、氨氮污染物排放虽均较2015年减少5%以上。3、畜禽养殖空间管制:严格执行莲都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逐步关停禁养区内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严禁在禁养区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根据水功能区、生态功能区要求,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要按照环境容虽要求,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并严格

26、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或达标排放。适养区内畜禽养殖场要按照环境容虽要求,优化养殖小区布局,合理控制养殖规模,按照养殖规模与配套消纳地相适应原则规划,实施畜禽污染物综合利用,达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4、污染治理及防治:以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途径,大力发展规模生态养殖,提高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达标率达到100%以上,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8%,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四、主要任务(一)深化畜禽养殖总虽控制工作全面加强莲都区生猪养殖总虽控制,严格控制单位耕地和林地面积饲养虽,要求畜禽养殖总虽控制与当地环境容虽承受范围内。整治分散养殖的传统养殖模

27、式,大力发展生态规模养殖。推进生猪养殖业的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凡新建、扩建、改建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必须符合浙江省生猪养殖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要求,各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存栏数不超过环评核定上限存栏数。到2020年,全区畜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生猪、家禽饲养虽分别控制在25万头、400万羽;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兰同时”规定,畜禽养殖企业必须根据环评及批复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和建设治污设施,要求建设配备与之规模相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验收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污染物消纳处置工作,防治污染环境。(二)完善畜禽养殖空间管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

28、治办法、浙江省生猪养殖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和丽水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等文件,根据莲都区环境功能区划及莲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养殖场区域布局,全面落实禁养区和限养区环境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各乡镇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和建设,实现长效管理。各区域布局原则和工作要求如下:1、禁养区:依据2015年发布的莲都区环境功能区划,禁养区主要为自然生态红线区、人居环境保障区。同时包括辖区范围内的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密猴峡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黄村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100

29、0米范围内(周边不足500米的以第一山脊为界)的区域;瓯江流域干流两侧500米范围内;各乡镇所在地的规划区及周边500米范围内;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半三五”期间,要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要求,禁止在辖区的禁养区内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逐步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限养区:各村庄规划区、行政村、自然村人口集中区及周边200米范围内;县域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高速公路、省道公路)、铁路两侧500米范围内;其它需限制养殖的区域。限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对限养区内已经建成畜禽养殖场,采取强化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有计划关闭搬迁等措施加强畜禽养殖

30、场整治。对保留下来的畜禽养殖场,围绕农牧结合生态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种养业的空间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种类、规模和总虽,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或达标排放。3、适养区:行政区域内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其它区域范围为适养区,主要为环境功能区划的农产品环境保障区。充分考虑适养区范围内种植业对畜牧粪便的消纳吸收能力,实现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进一步优化全区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到2020年,形成全区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带,即以碧湖、大港头、仙渡、丽新、联城、老竹、峰源为主的生猪产业带,饲养虽占全区的85%左右;以碧湖、老竹、雅溪、仙渡、丽新、峰源、联城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带,饲养H占全区的90%左右;以大港头、碧湖、联

31、城、太平、峰源、雅溪、岩泉为主的禽类产业带,饲养虽占全区的82%c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场从规范牧场到生态牧场的转型升级。(三)落实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落实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企业主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1、强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布局和设计,包括生产区和生活管理区的隔离、养殖场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离等。落实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措施,污水处理设施、沼气池和堆肥场地建设要结合生产区合理布局,确保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效果。推进规模养殖场开展以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储运、后续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化设施改造(包括生物发酵床、堆粪场

32、、集粪中心、有机肥加工、沼气工程、储液池、漕灌车、喷滴灌农牧结合管网等)。推进粪污存贮及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节水改造、粪污贮存、固液分离、厌氧发酵、深度处理等减排工程。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可以发展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大虽削减污水排放,从而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虽。推广“猪-沼-作物、林木”、“废菌棒发酵床养殖-有机肥-作物”、“园地养禽”、新垦土地地力培肥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加大农业“两区”和新开垦土地的规模养殖场配套力度。按农田耕地每亩2头存栏猪(其它畜禽按粪尿排泄虽当虽测算)、林地每亩0.2头猪的排泄物消纳标准,落实养殖场排泄物就近或异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消纳地,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养殖业减排。

33、2、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畜禽养殖场(户)主应按照绿色食品的规范使用环保型饲料及添加剂,科学设计饲料配方,调控畜禽体内的营养,从源头上降低畜禽粪尿中营养素的排泄,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减少氮、磷等对环境的污染。3、推进废气治理工程养殖场畜舍内要及时清粪,加强通风,畜禽粪便和污水要封闭输送、贮存。周围种植高大叶阔树木,防止恶臭气体扩散。4、落实台帐记录养殖场应当按照相关操作规范的要求,保持各类污染物防治设施稳定正常运行,并如实记录各类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维修、更新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及药物投放和用电虽情况。(四)开展生态牧场建设按照浙江省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标准(试行)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

34、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要求,加快莲都区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规模畜禽养殖场要结合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等工作,因地制宜,按照创建标准,编制好J场一策”创建方案,明确创建内容和措施,并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参观交流等形式,做好技术服务与指导,确保完成示范创建预期目标。坚持减H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以生态消纳、达标排放为治理衡虽标准,鼓励养殖场采取堆肥发酵还田、沼液沼渣还田、生产有机肥、基质生产、燃料利用等方式,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提升耕地质虽和农产品品质,实现化肥减虽增效,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土地承

35、载能力和有机肥需求,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机融合。力争到2017年,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8%以上。农业畜牧部门要统筹安排生态循环农业资金,对通过考核验收的美丽生态牧场给予一定的奖励,明确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整体规划布局现有的大中型规模牧场和农牧结合的家庭牧场,全面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半三五”期间,全区力争培育10家以上美丽牧场,着力打造生态安全、环境友好型畜牧业。(五)推广畜禽特色养殖和污染防治技术1、推进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引导发展家庭农场、畜牧全产业融合或种养业联合的大型合作社、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畜牧主体,加快培

36、育核心种业企业、核心饲料企业和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等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畜牧龙头。引导推进“社企合作”、“企校联合”,加快沼液利用、有机肥加工、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饲料原料集团采购平台建设,提升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试点示范,总结经验,为大范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基础。2、强化技术教育培训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家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专家咨询、技术人员培训等活动,推动环保、农业等部门人员与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户的联系帮扶工作。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各地开展以畜禽养殖从业者、乡镇(街道)和村级基层干部

37、为主要培训对象,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政策、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活动,并将相关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农技教育培训当中。3、引导特色养殖业发展组织建设一批生态精品畜牧业基地,同时发挥我区多山多林的优势,在非重点乡镇、非六边区域、非水源保护地的适养区域,充分利用林地、竹园、果园、茶园,建立一批土猪、土鸡等畜禽散养精品点,提供优质、原生态的产品。在条件成熟、环境资源充沛的地区,引导部分养殖散户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或发展中华蜂”等特色养殖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优质地方品种猪、优质肉鸡、牛羊兔以及中华蜜蜂,突出发展原生态特色养殖。(六)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1、加强

38、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督执法对采用达标排放或达标还田的畜禽养殖场,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每年实施一次监督性监测,废水监测包括化学需氧虽、氨氮等指标。建立健全畜禽养殖业基层日常监管机制。落实乡镇(街道)监管主体责任,加强乡镇(街道)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能力,依法严格查处违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依法履行属地管理职责,结合河长制”工作,切实落实养殖业主承诺制”,基本杜绝乱丢乱弃病死动物现象。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监督力将养殖散户纳入规范管理,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覆盖。2、加强畜禽养殖场排污许可和整治验收工作兰同时”制严格执行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

39、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度,有序推进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实现持证排污,促进畜禽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异地消纳的规模化养殖场的排泄物收集装置、污水处理设施等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逐场验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及时进行整改。五、重点工程(一)确定优先项目的依据选择有利于提高莲都区畜禽养殖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科技含虽高,示范作用明显的项目或工程,主要原则如下:1、有较大的排污总虽削减或综合环境效益;2、有污染防治技术示范作用;3、有产业结构调整导向作用;4、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二)重点项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各项主要任务,必须落实到

40、工程之中,通过重点工程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整体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生态畜牧业循环工程等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5.14亿元。各重点工程项目及其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和投资估算如下。1、关停禁养区养殖场调整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根据划定的禁养区,组织实施整治关停或搬迁,逐步关停位于禁养区内不符合空间管制要求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提升改造以莲都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工程为抓手,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碧湖现代农业园等重点项目,推进区域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生态消纳利用,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在全区适养区范围内,选取

41、条件好的区块,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区,推进浙江绿园禽业金弄口养殖园等生态养殖场提升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莲都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设施。3、畜禽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工程加快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推进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运行,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专业服务,建立健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运行机制,对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整体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科学

42、规划布局种养对接,落实生态消纳地,建立就地消纳、转运有效的运行机制,整体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到2017年底前商品有机肥推广达到1.85万吨,年利用沼液15万吨。采用畜禽-粪便收集-有机肥加工”模式,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按生猪存栏24万头配套建设1个畜粪收集处理中心的要求,积极鼓励个人和企业投资有机肥生产加工业,确保区域畜禽排泄物的收集处理能力。5、沼液综合治理工程针对部分养殖场周边配套农田、菜地、果园等配套不足,综合利用不能保证达标排放等特点,推行实施沼液收集贮存异地配送工程。利用多数规模养殖户已经建立的沼液池作为贮存装置,采用养殖场周边农田使用与相邻区域

43、绿色农产品基地利用相结合方式,综合利用沼液。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场周边土地流转集中或协议对接,推进种养结合的沼液管网设施建设;建造滴灌设施及管道,将沼液池沼液运送至农田、菜地、果园等使用,超过农田、菜地、果园施肥需求的部分,与沼液沼渣处理服务中心合作,通过糟罐车把剩余沼液沼渣输送至相邻区域绿色农产品基地,进行利用。莲都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地区项目名称项目内容规划时间项目投资(万元)项目预期效益1莲都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工程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种植业活洁化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为突破口,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2013-201712000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

44、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2莲都区碧湖现代农业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功能区、农广品加工冷链物流功能区、生态资源涵养和优势特色种植功能区、物联网和精准装备功能区(丽水山耕梦想园主题农业特色小镇)等。2014-201634400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生态消纳利用3莲都区生态养殖场扩建与提升、标准化养猪场新建、生态精品畜牧业培育生态养殖场的整治与提升、栏舍改造与扩建,标准化规模猪场的新建、生态精品畜牧产业规划与建设2016-20202000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生态消纳利用4莲都区浙江绿园禽业金弄口养殖园用地100亩,规模养殖猪5000头,鸡100000只,鸭子50000羽2015-201830

45、00规模化养殖场提升工程合计151400-32-(三)预期效益1、污染物总虽减排达标通过实施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总虽减排工程,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进程,各类技术示范工程将发挥积极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自发减排的积极性,促进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巩固减排工作成效,为保障莲都区半三五”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2、改善区域和农村生态环境质H通过依法划定禁养区并关停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对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将有效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农村居民健康得到保障。通过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畜

46、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项目,瓯江流域能够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虽。通过推进散养密集区和养殖专业户连片集中经营,发挥废弃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环境成效,农村地区畜禽粪便乱堆、污水乱排的现象有所改观,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H得到提高。3、促进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落实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加强技术引导示范、推行清洁养殖方式等措施,将促进畜禽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引导产业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肥生产、沼液利用工程建设,将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产业链有效延伸,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价值,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

47、收入。K、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防治目标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部门要根据现代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优化区域布局,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做好辖区内规模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核工作。负责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管,配合环保、建设、国土等部门适时抽查,准确掌握辖区内污染防治动态;做好养殖场污染治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指导服务。环保部门要负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对日常检查中发现涉嫌偷排、漏排、直排等违法排污行为以及存在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污染防治兰同时”未验收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建立健全形成

48、区-乡镇-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区政府须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对本辖区内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各乡(镇)、街道作为本辖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做好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本辖区各乡镇(街度)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防治工作责任。鼓励本辖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实施污染物排放总虽削减,对污染物排放总虽削减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或奖励。(二)明确重点,细化防治措施加强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的贯彻落实,统筹考虑保护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和区域环境承

49、载能力,细化养殖场整治的验收标准,明确污染物治理设施建设和达标排放要求。落实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实施养殖业主承诺制鼓励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兼并小养殖场(户),支持大型养殖场投入治理资金。引导小型养殖场(户)连片、联户整合,建立养殖小区、养殖合作社,整合资金共同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鼓励有运营资质的环保公司开展畜禽养殖场委托运营管理业务,保障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有效运行。实施J场一册”档案管理工作,各乡镇必须将保留的所有规模养殖场都纳入到J场一册”的管理体系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实施治理。在完成治理并通过验收后,要及时将粪污处理工艺、设施建设、消纳协议、运输排放记录、验收

50、意见以及相关证明照片及视频影像资料等有关资料进彳丁汇总,形成完整的、可供实时查阅的整治验收档案。(三)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通过涉农财政资金渠道,逐步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投入,充分运用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吸引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中,区政府要出台畜牧业转型升级、污染防治、生态循环资源化利用等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畜禽粪便、沼液收集处理配送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有机肥加工、沼液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加大对现有规模养殖场的生态化设施改造,特另U要制定出台科学合理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关停搬迁补助政策,落实补助经费。要积极向省市两级争取各项项目资金,如近水共治”

51、整治项目、减排项目、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美丽乡村项目、生态村镇项目等等,整合各项目资金有效应用于污染防治工作,减少污染防治资金压力。在国家、省市逐步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结合实际,鼓励区内养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研究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建立配套技术推广政策。通过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创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新方法、新途径。(四)加强宣传,营造治理氛围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博微信等不同媒介,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广泛宣传,推广农村畜禽养殖管理和污染防治实用技术,提高从业人员和群众的环保意识,营造政府引导、业主自律、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建立我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家信息库,为环境管理和技术咨询提供支撑。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重点培训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设施管理和运行维护、实用技术等,把畜禽排泄物治理技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及时通报各地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展、亮点与问题,对治理不力、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主体进行曝光,掌握舆论宣传工作的主动权。积极鼓励村民自治组织和畜禽养殖协会制定相关规程,提高广大养殖户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