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要求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048440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要求(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1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5年5月.目 录前 言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总则25 工作程序26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3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58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和复垦责任范围划分79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810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10附录A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11附录B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12附录C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13附录D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155附录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17附录F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18附录G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文字报告

2、编写题纲19附录H 图件编制要求35附录I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报告表38附录J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40附录K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图常用图例42附录L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0前 言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行业标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第212号政府令)要求,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际,制定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乔文光、王海军、田力、高

3、宏、陈军、杜贵旺、史生胜、曹志忠、宋利军等。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编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12328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453

4、8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ZT 013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57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218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规范DZ/T 022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1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HJ/T 164

5、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TD/T 1031.1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1部分:通则TD/T 1031.2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2部分:露天煤矿TD/T 1031.3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3部分:井工煤矿TD/T 1031.4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4部分:金属矿TD/T 1031.5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5部分:石油天然气项目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国土资发(2004)69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内国土资发(2013)124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6、验收标准内财建(2013)600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定额3 术语和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4 总则4.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要体现“边开采、边治理”;“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4.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对象指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损毁的土地。4.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内容。4.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人(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矿产资源开采等活动中,首先必须对拟损毁土地的可利用表土进行剥离和保护,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4.5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主要开采矿种、变

7、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4.6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报告表可参照附录I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报告表。5 工作程序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按图1程序进行。接受委托、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方案的适用年限、评估范围和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和复垦责任区划分治理工程设计及经费预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图1 工作程序框图6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6.1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范围,应包括矿区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6.2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

8、查为主,必要时辅以勘探和测试等工作。现场调查应采集相应的影像、图片资料,并做文字记录和填写调查表。6.3 全面收集矿区及周边各种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交通设施、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土壤、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矿山基本情况、土地损毁复垦、地质环境治理情况、矿山开采设计、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资料。6.4 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精度,按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 1031.12011、TD/T 1031.22011、TD/T 1031.3201

9、1、TD/T 1031.42011、TD/T 1031.52011)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6.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主要内容6.5.1 矿山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矿山项目位置,采矿许可证历史沿革各期采矿许可证号,采矿权人,矿山名称,经济类型,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矿区面积,开采深度,矿山服务年限和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或采矿许可证等。6.5.2 矿山开发利用情况主要包括矿山生产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批准开采的(或拟开采的)层位,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矿山资源及储量,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含矸)率,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法,顶板管理方法,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

10、量、处置情况等。6.5.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主要包括露采区和地下开采区分布范围,采空区状况,坑口标高,开采的最大深度及标高,积水情况,坑口排(注)水水量与水质情况,废渣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山道路、堆淋场、堆矿场、尾矿库的状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5.4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及采矿活动损毁土地资源的调查,包括损毁的范围、地类(实测土壤剖面)、面积、损毁方式、损毁程度、损毁时段、土地权属及复垦条件等调查。6.5.5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和社会经济概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矿体(层)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等。6.5.6 采矿活动

11、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塌陷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等。6.5.7 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植被、村庄、工矿企业建(构)筑物、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工程及地质遗迹等各种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调查。6.5.8 矿区含水层破坏调查,包括采矿活动引起的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水质和水位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含水层疏干、井、泉水干涸或流量减少、地表水漏失,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包含地表水)的影响具体范围、程度调查。6.5.9 相邻采矿权和探矿权调查。6.5.10 已采取的矿山地质环境

12、防治措施和效果的调查。6.5.1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主要内容应填写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见附录J)。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7.1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精度要求按,按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 1031.12011、TD/T 1031.22011、TD/T 1031.32011、TD/T 1031.42011、TD/T 1031.52011)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7.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适用年限及基准期7.2.1生产矿山(包括改扩建)由剩余服务年限、闭坑后治理期与监测

13、管护期确定。7.2.2新立矿山由服务年限、闭坑后治理期与监测管护期确定。7.2.3方案编制的基准期以矿权人委托编制方案之日算起。7.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确定7.3.1 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7.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级别,应依据评估区的重要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矿山生产规模,按附录A确定。7.3.3 评估区重要程度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应依据评估区内的居民人数,交通、水利、电力设施,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地类,按附录B确定。7.3.4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应

14、依据水文地质,矿床围岩和覆岩,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采空区,地形地貌等条件,按附录C确定。7.3.5 矿山生产规模划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应依据矿种类别和年生产量,按附录D确定。7.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评估及土地损毁程度评价。7.4.1 分析评估区内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塌陷、采空地面沉陷、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位置、形态特征、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诱发因素、危害对象(包括土地)和损失,评估危害程度、危险性和影响程度。依据附录E1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级别。7.4.2 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已导致的地下含水层破坏情况。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水质和水位变化,及其

15、所导致的含水层疏干、井、泉水干涸或流量减少、地表水漏失和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包含地表水)的影响范围、分布位置、表现特征。依据附录E1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级别。7.4.3 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形,对地形地貌、植被、城镇、居民点、建(构)筑物、水利、电力、交通工程设施、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影响,分析其影响范围、分布位置、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和影响程度。依据附录E1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级别。7.4.4 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已对土地损毁,按压占、挖损、塌陷和污染四类分别统计各损毁土地单元的地类、损毁面积、损毁程度,并明确是否有损毁基本农田情况。已损毁土地损毁程度依据土地复垦方案

16、编制规程(TD/T 1031.12011、TD/T 1031.22011、TD/T 1031.32011、TD/T 1031.42011、TD/T 1031.52011)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级别。7.4.5 依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结果与已损毁土地损毁程度评价结果,按照就重的原则,将评估区现状破坏(已损毁)单元综合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区三个级别。7.5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与土地损毁预测评价7.5.1 分析预测采矿活动引发、加剧及矿山建设和生产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可能分布范围和危害对象,评估危害

17、程度、危险性和影响程度分级。依据附录E1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级别。7.5.2 分析预测评估由采矿活动可能导致的含水层破坏,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水质和水位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含水层疏干、井、泉水干涸或流量减少、地表水漏失和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包含地表水)的影响范围、分布位置和影响程度。依据附录E1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级别。7.5.3 分析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形(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塌陷裂缝),包括对地形地貌、植被、城镇、居民点、建(构)筑物、水利、电力、交通工程设施、自然保护区及景观等的影响范围、分布位置、和影响程度。依据附录E1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级别。7.

18、5.4 分析预测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损毁,按拟压占、挖损、塌陷和污染四种类型分别统计各拟损毁土地单元的地类、损毁面积、损毁程度、土地权属,明确是否涉及基本农田,评价拟损毁土地损毁程度。拟损毁土地损毁程度依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 1031.12011、TD/T 1031.22011、TD/T 1031.32011、TD/T 1031.42011、TD/T 1031.52011)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级别。7.5.5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评估结果与拟损毁土地损毁程度评价结果,按照就重的原则,将评估区破坏(拟损毁)单元综合划分为严

19、重、较严重、较轻区三个级别。8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和复垦责任范围划分8.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 根据现状和预测评估中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级别,依就重原则,按附录F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的基础上,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差异,进一步划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亚区。8.1.3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编写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8.2 按已损毁土地、拟损毁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确定土地复垦区;按损毁土地和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

20、区域确定土地复垦责任区;按复垦方向、措施、标准基本一致的原则,划分土地复垦单元。8.3 按照有关土地复垦质量标准,对确定的土地复垦单元,选择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因子和评价方法,进行复垦单元土地适宜性评价,按TD/T1031.1-2011附录C“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与步骤”进行。9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9.1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论证的结果,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和土地复垦单元,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与土地损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生物化学措施、监测措施和管护措施等。具体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9.2矿山地质环境预防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1地

21、面塌陷、塌陷裂缝的预防措施:1)地下开采的固体矿山,应预留矿柱、矿墙,或采用充填法开采,及时回填采空区,避免或减少采空塌陷和塌陷裂缝的发生;2)地下液体矿产开采,严禁过量开采,并采取回灌措施,避免或减轻地面沉降、岩溶塌陷;.2滑坡、崩塌的预防措施:1)在存在滑坡、崩塌隐患的区域采矿,要消除隐患或采取避让措施;2)固体废弃物有序、合理、集中堆放,设计稳定的边坡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拦挡工程;3)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岩土层结构、构造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拦挡、排水、防水工程。.3泥石流的预防措施:1)合理堆放废渣弃土,并做好护坡,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2)修筑拦

22、挡工程、疏浚矿区排水系统,消除诱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4 根据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赋存条件,结合采矿工程,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含水层破坏。a)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废水、固废淋滤液污染地下水;b)揭穿含水层的井巷工程,应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c)采取帷幕注浆隔水、灌浆堵漏、防渗墙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的阻止地下水进入矿坑,减少矿坑排水量,保护地下水资源。.5 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或减少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a)合理堆放固体废弃物,选用合适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大综合利用量,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b)边开采边治理,及时恢复植被;c)采取围栏、

23、警示牌、避让、加固等措施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9.2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地面塌陷治理,应根据地面塌陷的类型、规模、发展变化趋势、危害大小等特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a)未达到稳沉状态的,宜采取监测、示警及临时工程措施;b)达到稳沉状态的,应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植被恢复等综合治理措施; 塌陷裂缝治理,应根据塌陷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土石填充并夯实、灌浆、防渗处理等措施。 崩塌、滑坡治理,主要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桩、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等措施。 泥石流治理,可采

24、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治理可采用疏导、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消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含水层破坏治理,可采用回灌、修补含水层、置换等措施;造成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的,应采取措施解决替代水源。 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或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景观;平原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采坑(塌陷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工程措施进行地形地貌景观重建。 土地复垦工程主要采取土壤剥覆工程、整平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及植被恢复、改良土壤工程、化学措施工程和其他配套的工程,具体技术要求应符合有

25、关规定。9.4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9.4.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内容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塌陷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等。 矿山土地复垦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损毁、土地复垦数量与质量、土地复垦配套工程及复垦效果等。 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的布设、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及技术要求、监测时限等,具体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9.5 管护工程9.5.1生物工程(植被恢复工程)的管理和养护,包括林地、果园地、草地等的补种、管护、病虫害防治、排灌与施肥等。工程的管理维护,对产生损毁的已治理工程进行维护和修补。按每个治理单元(复垦单元)的所设计的工程一一进行规划布置和设计,主要内容有主要

26、技术参数、工程量计算依据。还应附相应的剖面图及典型工程设计图。10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10.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文本由报告书(报告表)和附图两部分组成。10.2 报告书编写题纲见附录G,封面格式见附录L。10.3 报告附图参照DZ/T 0223-2011第10.5条。10.4 报告表的编制按附录I执行。10.5 附图编制按附录H执行。10.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文字编辑排版格式应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与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附录A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

27、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附录B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规范性附录)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

28、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集中供水水源地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淡泉水,地热、温泉等水源地及其保护区。有分散居民饮用水水源地;集中供水水源地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淡泉水,地热、温泉等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外的上游补给区。无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它地类。 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附录C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规范性附录)表C.1 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 杂中 等简 单70%以上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

29、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密切,老窿(窑)水威胁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70%以上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系,老窿(窑)水威胁中等,矿坑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容易造成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70%以上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

30、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岩石风化强烈,采空区距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大于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差。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局部有软弱岩层,岩石风化中等,采空区距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5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

31、,岩石风化弱,采空区距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小于5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地质构造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倾角大于55,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性强,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巨大。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倾角3655,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并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差,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较大。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倾角小于36,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

32、,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强烈。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地貌单元类型多于3个,地形条件可使30%以下矿体开采时能自然排水,主要硐口斜坡与岩层倾向同向 。地貌单元类型2-3个,地形条件可使30%70%开采矿体能自然排水,主要硐口斜坡与岩层倾向斜交。 地貌单元类型

33、单一,地形条件可使70%以上开采矿体能自然排水,主要硐口斜坡与岩层倾向反向。注: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C2 表C.2给出了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C.2 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 杂中 等简 单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 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0000 m3/d;采矿

34、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或破坏。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 m3/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稳固性差,采场岩石边坡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中等,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残坡积层、基岩风化

35、破碎带厚度510m、稳固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局部可能产生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层薄,边坡基本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边坡较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围岩岩层倾角大于55,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岩层倾角3655,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

36、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差,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倾角小于36,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灾害。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高坡方向岩

37、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较小,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注: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附录D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规范性附录)矿种类别计量单位年生产量备注大型中型小型煤(地下开采)万吨120120-4545原煤煤(露天开采)万吨400400-100100原煤石油万吨5050-1010原油油页岩万吨200200-5050矿

38、石烃类天然气亿立方米55-11二氧化碳气亿立方米55-11煤成(层)气亿立方米55-11地热(热水)万立方米2020-1010地热(热气)万立方米1010-55放射性矿产万吨1010-55矿石金(岩金)万吨1515-66矿石金(砂金船采)万立方米210210-6060矿石金(砂金机采)万立方米8080-2020矿石银万吨3030-2020矿石其它贵金属万吨1010-55矿石铁(地下开采)万吨100100-3030矿石铁(露天开采)万吨200200-6060矿石锰万吨1010-55矿石铬、钛、钒万吨1010-55矿石铜万吨100100-3030矿石铅万吨100100-3030矿石锌万吨10010

39、0-3030矿石钨万吨100100-3030矿石锡万吨100100-3030矿石锑万吨100100-3030矿石铝土矿万吨100100-3030矿石钼万吨100100-3030矿石镍万吨100100-3030矿石钴万吨100100-3030矿石镁万吨100100-3030矿石铋万吨100100-3030矿石汞万吨100100-3030矿石稀土、稀有金属万吨100100-3030矿石表D(续)矿种类别计量单位年生产量备注大型中型小型石灰岩万吨100100-5050矿石硅石万吨2020-1010矿石白云岩万吨5050-3030矿石耐火粘土万吨2020-1010矿石萤石万吨1010-55矿石硫铁矿万

40、吨5050-2020矿石自然硫万吨3030-1010矿石磷矿万吨100100-3030矿石蛇纹岩万吨3030-1010矿石硼矿万吨1010-55矿石岩盐、井盐万吨2020-1010矿石湖岩万吨2020-1010矿石钾盐万吨3030-55矿石芒硝万吨5050-1010矿石碘按小型矿山归类砷、雌黄、雄黄、毒砂按小型矿山归类金刚石万克拉10335克拉1克宝石按小型矿山归类云母按小型矿山归类工业云母石棉万吨22-11石棉重晶石万吨1010-55矿石石膏万吨3030-1010矿石滑石万吨1010-55矿石长石万吨2020-1010矿石高岭土、瓷土等万吨1010-55矿石膨润土万吨1010-55矿石叶腊石

41、万吨1010-55矿石沸石万吨3030-1010矿石石墨万吨1石墨玻璃用砂、砂岩万吨3030-1010矿石水泥用砂岩万吨6060-2020矿石建筑石料万立方米1010-55建筑用砂、砖瓦粘土万吨3030-66矿石页岩万吨3030-66矿石附录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规范性附录)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地质灾害规模大,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 m3/d,区域地下水水位下,矿

42、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状态,地表水体漏失严重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破坏基本农田破坏耕地2hm2破坏林地或草地4hm2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20hm2。较严重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受威胁人数10100人。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 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

43、下降幅度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破坏耕地2hm2破坏林地或草地24hm2,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hm2。较轻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 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对原生的地形地貌

44、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破坏林地或草地2 hm2、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hm2。注: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就定为该级别。附录F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规范性附录)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附录G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文字报告编写题纲(规范性附录)前言一、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二、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三、 方案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二)部门规章(三)政策性文件。(四)技术标准与规范。

45、(五)相关资料,包括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矿产地质详查(勘探)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前期治理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选矿及尾矿库设计(评估范围内包括选矿厂和尾矿库)、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等。四、 方案的适用年限确定1、生产矿山由剩余服务年限、闭坑后治理期与监测管护期确定。2、新立矿山由服务年限、闭坑后治理期与监测管护期确定。3、方案编制的基准期以矿权人委托编制方案之日算起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及自然概况第一节 矿山概况一、 地理位置阐述矿山与附近城镇(旗县)的位置关系,行政管辖的乡镇村屯。矿区地理坐标,交通状况。插交通位置图。二、 矿山简介阐述矿山采矿权人、矿

46、山名称、矿山位置、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矿区面积、开采深度、采矿许可证、剩余服务年限、若为申请变更的矿山,需说明变更的理由。三、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1、叙述矿权的延续和变更情况及开采情况,包括:矿权人情况、采矿许可证取得情况,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方法、矿种、深度、生产规模、开采量、开采时间等。 2、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及矿山现状采矿许可证情况,生产状态、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种、深度、开采规模、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等。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如有相邻矿山应表述各相邻矿山的开采情况,并附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五、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包括矿山生产规模,矿

47、山开拓布局、开拓工程参数、采剥比或采掘比、开采段高、采矿方法、掘进施工工艺、采矿生产工艺、采场生产能力、采场技术参数和接续方式矿山批准的(或拟开采的)开采层位、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山防水方法、地表工程位置、规模、面积,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处置情况等。(附相应的图件)第二节 矿区自然概况一、 气象水文(一) 气象阐述矿区气候、气象统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 、历年平均降水量 、年最大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时最大降水量、历年平均蒸发量、冻

48、结深度、历年平均风速、瞬时最大风速、风向特征、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积温等。(二) 水文阐述区内主要地表水体情况。二、土壤阐述矿区土壤类型、分布范围、特征、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ph值等指标。插土壤剖面照片。三、植被阐述矿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分布范围、面积、发育特征,覆盖率等。附不同类型植被典型照片。四、 社会经济概况阐述矿区所在地基础设施分布,人口、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状况。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 地形地貌阐述矿区地貌类型,山脉走向,山峰形态,海拔标高,地形相对高差,切割程度,谷地(洼地、平原)形态特征;区内地形起伏,地面坡度等。附典型照片。第二节

49、地层岩性第三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按区域和评估区二个层次论述构造特征。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详细阐述矿区含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导水性、富水性,富水性;隔水层的岩性、分布、产状、稳定性;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构造破碎含水带等强径流带与矿坑之间的关系;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采矿矿体附近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插(或附)水文地质图。第五节 工程地质特征论述工程地质岩组(工程地质岩组可按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规定划分和命名)及特征,矿体和围岩物理力学特征、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膨胀软化特征、结构面发育特征与临空面、地下采空区

50、的关系。第六节 矿体(层)地质特征矿层或矿脉特征,矿体(层)层位编号、层间距、分布范围、赋存状态、走向和倾向、倾角、厚度、重要矿物组成、矿体夹石、伴生和共生矿物、矿体顶板和底板岩性及矿物组成,矿体和围岩夹石矿物成份和化学成份。第七节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二调”成果,说明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耕地质量、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土地权属等,是否办理了用地手续。插入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见表1)表1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01耕地011水浇地(水田) 013旱地02园地021果园023其他园地03林地031有林地032灌木林地033其他林地04草地043其他草地11水

51、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4坑塘水面12其他土地127裸地合计第八节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阐述本矿的矿业活动、矿区内及周边城镇、集中与分散居民点和其他可能受采矿活动影响的敏感点。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第一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二、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依据评估区重要程度(按附录B确定)、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按附录D确定)和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附录C确定)按本规程的附录A的规定综合确定。第二节 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现状评估1、按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

52、沉陷、塌陷裂缝等灾害分别评估。2 、评估内容分别阐述各灾种各灾害体的名称、分布、形态特征、规模、物质成分、形成条件及原因、评估包括人员、财产、耕地、重要建筑工程设施、景观等危害对象在内的损失,确定危害程度,评估危险性。总结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分布规律、发育程度(若灾点较多可列表表示)。按照本技术要求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现状的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二、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描述和评估矿山采掘挖损、及或采动后地表变形破坏(地面塌陷、塌陷裂缝)造成含水层的挖损、隔水层的破坏的层位、厚度、范围、原因、地下水水

53、位水质变化、危害对象损失,影响程度,及治理情况。按照本技术要求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现状的含水层破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三、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以现场调查,访问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分别对因矿业活动挖损、压占,或采动后地表变形破坏(地面塌陷、塌陷裂缝)对地形地貌,植被,城镇,居民点,建(构)筑物,交通、水利、和电力工程设施,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影响评估,阐述影响范围、影响原因。按照本技术要求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现状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对矿山地质环

54、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四、土地损毁现状评价阐述矿区现状损毁土地单元,包括涉及的采矿场、井(垌)口、工业场地、废渣(石)场、排土场、堆矿场、堆淋场、表土场、尾矿库、选矿场、矿山道路、水处理场、办公生活区等场地土地损毀(挖损、压占、塌陷及土壤污染)的地类、面积、损毁方式、损毁程度、损毁时段。说明现状土地损毁是否涉及基本农田,说明已损毁土地已复垦情况(包括复垦土地面积、地类及复垦效果)。损毁程度依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 1031.12011、TD/T 1031.22011、TD/T 1031.32011、TD/T 1031.42011、TD/T 1031.52011)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评价

55、,评价结果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级别。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应采用GB/T 21010-2007,明确至二级地类。插已损毁土地地类面积统计表(按破坏单元分别统计)。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综合分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综合分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结果与已损毁土地损毁程度评价结果,按照就重的原则,将评估区破坏(拟损毁)单元综合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区三个级别。第三节 预测评估一、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依据采矿和选矿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损毁的工艺及流程。结合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生产建设过程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损毁的形式、环节和时序。二、

56、地质灾害预测评估1、按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沉陷、塌陷裂缝)等灾种列小节进行预测评估。2、分别说明该灾种的可能位置、形态特征、规模、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稳定性、危害对象、损失、危险性。3、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计算,要说明各项计算式的适用条件,选取参数的代表性,据计算有关结果和实际的地质环境条件评估采空区地面塌陷、塌陷裂缝和地面沉陷地质灾害。在地面沉陷地质灾害评估中,特别注意采空区地表变形对采矿工程、建(构)筑物、交通工程设施、农田、水利工程等的损坏进行评估。4、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对评估区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是否因采矿活动而加剧进行预测评估。5、矿山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

57、预测评估对已发生或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是否对矿山的露天采矿场、地下井巷、矿山道路、工业场地、堆矿场、尾矿库、废渣场、建筑工程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等矿山建(构)筑物及人员等损害、危害程度和危险性进行评估。按照本技术要求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预测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三、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预测评估预测评估矿山采掘挖损及或采动后地表变形破坏(地面塌陷、塌陷裂缝)造成含水层的挖损、隔水层的破坏的层位、厚度、范围、原因、危害对象损失,影响程度。按照本技术要求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现状的含水层破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四、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预测评估依据矿山建设采矿和选矿生产工艺与流程,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预测矿业活动挖损、压占,或采动后地表变形破坏(地面塌陷、塌陷裂缝、和地面沉陷)对地形地貌、植被、城镇、居民点、建(构)筑物、交通工程设施、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影响和评估,阐述影响范围、损失和危害程度。按照本技术要求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预测的地形地貌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