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构造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0438991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4.5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防火构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建筑防火构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建筑防火构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资源描述:

《建筑防火构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防火构造(1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v 第2章建筑防火构造 v 2.1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要求v 建筑防火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建筑物火灾的发生和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后,能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争取灭火和逃生的时间,减少火灾损失。由于现代建筑物的规模较大,功能设施复杂,而且还大量采用了易燃或可燃的化学建材,使建筑物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救火难度都增大了,这样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v21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v。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其组成材料的燃烧性能和构件的耐火极限两部分内容。v 1建筑构件组成材料的燃烧性能v 根据建筑材料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的变化特征,我国把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种。v (1)非燃烧体

2、是指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非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燃烧、不炭化的材料.v 2)难燃烧体难燃烧体是指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难燃烧体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雄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水泥刨花板等。v (3)燃烧体燃烧体是指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燃烧,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等。v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v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构件在标准耐火试验中,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绝热性为止的这段时间,一般用小时(h)表示。v v 由上

3、述可知,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由失去稳定性、完整性、绝热性这三个条件决定的。v (1)建筑构件失去稳定性是指构件在试验过程中失去承载能力或抗变形能力。v (2)建筑构件失去完整性主要是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板、墙体等在一面受火的试验中,发生爆裂或局部形成穿透性裂缝和孔洞,使火焰穿过构件,造成其背火面的可燃物起火燃烧。v。v (3)建筑构件失去绝热性是指分隔构件在耐火试验中,试件背火面测点的平均温度超过初始温度140;或背火面任一测点温度超过初始温度180时,均认为构件失去绝热性,此时构件已经失去隔绝过量热传导的性能。图2一1表示砖墙、钢筋混凝土的耐火极限是与其厚度成正比增加的。图2一2表示钢筋混凝

4、土梁的耐火极限是随着其主筋保护层厚度成正比增加的。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与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是绝不相同的两个概念。v v 根据我国多年的火灾统计资料,参考 国外划分耐火等级的经验,并结合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实际情况,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普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高层建筑物划分为二级,我国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标准确定的。v v 在设计建筑物其他构件的耐火极限时,凡比楼板重要的构件,其耐火极限都应比楼板高;比楼板次要的构件,其耐火极限可以比楼板低。如在某一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物中,支承楼板的梁比楼板重要,其耐火极限应比楼板高,定为1.5 h;而承受梁传

5、来荷载的承重墙或柱比梁更重要,耐火极限定为2 h房间隔墙较楼板次要,它的耐火极限定为0.5 h由表22我们还可以看出,各级建筑物除对构件的极限有规定外,对构件级在材料的燃烧性能也有明确的规定: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建筑构件全是非燃烧体;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其余都是非燃烧体;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建筑构件除吊顶和屋顶承重构件外,也都 是非燃烧体;耐 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物构件,除防火墙为非燃烧体外,其余的构件按、其位置及作用重要性的不同,有难燃烧体,也有燃烧体。表23.3为建筑物耐火等级及相应的构造举例。v 4.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原则v 4.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原则v 确定建筑物耐火

6、等级的目的在于根据建筑物不同的用途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力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防火,又节约建设投资。v 2.1.2建筑物防大分区v 所谓防火分区,就是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墙、楼板、卷帘等分隔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把火灾控制在某一范围内的空间。v。v 1.防火分区的种类 v 按照作用的不同,可将防火分区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区.v (1)水平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是指在同一水平面上,平面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由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水幕及防火门等组v (2)竖向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物层与层之间利用耐火能力强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作分隔构件.将其分为若干个竖向防火分区,用来防止火灾

7、在建筑上下层之间的迅速蔓延。v v 2.防火分区贯通部位的构造v 当风道、管线、电缆等贯穿防火分区的墙体、楼板时,为防止火势从贯穿部位蔓延,除了所用的风道、管道、电缆等,要经特殊处理,使其具有一定的耐火能力,并用不燃材料堵塞管道与楼板、墙体之间的空隙外,还应尽量限制开洞的数量和面积。当风道贯穿防火分区时,应在风道贯穿防火分区的部位设置具有较高气密性的防火阀门。v 3.防火分区的分隔设施v (1)防火墙是指由非燃烧体组成,直接砌筑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其耐火极限不低于4h的墙体。(2)防火间隔墙是建筑物内部的一种防火分隔物,在功能上是对防火墙的辅助和补充,可进一步分隔防火墙的占地面积和长度

8、,将火灾的危害限制在更小的局部范围内。v (3)防火门、窗防火门、窗是指既具有一定的耐火能力,能构成防火分区,控制火灾蔓延,又具有交通、通风、采光功能的维护设施。防火门应设自动关闭装置,且带手动装置,以阻挡火势蔓延。v 防火窗分为开启式和固定式两种。v (4)防火卷帘防火卷帘由钢板或铝合金板材制成,一般安装在不便设置固定防火分隔设施的地方,如商场的营业大厅、开敞的电梯厅等处。防火卷帘安装时应满足下列防火构造要求:v 1)安装时各接缝处应该采取密封设施防止窜烟火。v 2)门扇和其他容易被火烧着的部分,应涂防火涂料,以提高其耐火极限。v 3)设置在防火墙上或代作防火墙的防火卷帘,要在卷帘两侧设置水

9、幕保护,用来防止卷帘产生辐射热。v 4)要采用自动或手动两种开启装置,并保证开启灵活。v (5)防火水幕防火水幕是指能起到防火分隔作用的水幕,其有效宽度不小于6 m,供水强度不小2 L/m),喷头布置不少于3排,并且在其上下方不应有可燃物。v 2.2.1建筑物的防火间v 防火间距是指某一座建筑物失火后,火灾不致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v 疏散安全分区图v 2.2民用建筑防火 2.2.1民用建筑防火要求v 不同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其层数、长度、防火分区面积及防火间距的规定也不同.v (1)建筑层数限制对不同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其层数限制是不一样的。v (2)建筑物长度和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民用建

10、筑物的最大允许长度是根据室外消防栓的保护半径和消防车在水带伸展到最大长度时的给水能力确定的。v (3)防火间距的限制对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具体规定见表2-7。v 2.2.2民用建筑的妥全疏散v I安全疏散设计v 安全疏散设计主要包括疏散安全分区设计、疏v散设施的合理布置及疏散路线设计等内容。v (1)疏散安全分区当火灾发生时,人员的疏散行动路线,基本上和烟气的流动路线相同,即房间走廊前室一楼梯间。为了保障人员疏散安v全,同时给消防灭火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应依次将疏散路线上的各个空间的防烟、防火性能逐步提高。v (1)安全疏散时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火灾产生的烟气对人员的威胁程度;另一方面是

11、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及疏散设计情况、疏散设施能否正常运行等。v (2)安全疏徽距离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含义:是指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一般民用建筑物的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门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表2一17v v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楼梯与安全疏散出口 (1)安全疏散楼梯当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如未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因供电中断,一般会停止运行。楼梯便成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设施,它既是楼内人员的逃生路线,又是消防人员灭火进攻路线,所以合理设计和布置安全疏散楼梯是非常重要的。v (2)安全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宽度要满足安全疏散的需要,否则就会延长疏散时间,

12、造成滞留和拥挤,严重时可导致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一般建筑物的安全出口应不少于两个,影剧院、商场、候车室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则应根据容纳的人数、安全疏散时间和疏散路线等具体情况而定。符合表9-8情况的建筑物可设一个出口。安全出口的宽度是由疏散宽度指标计算出来的,宽度指标是人们根据安全疏散时间、人体宽度及人流在各种疏散条件下的通行能力等情况确定的。表9一9为梭梯、门和走道的宽度指标。表9-10为大型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宽度指标。注:底层外门和每层楼梯的总宽度,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按一层计算。v v大型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宽度标准 2.3高层建筑防火v2.3.1高层

13、建防火要求v 我国把主体高度超过24 m的多层建筑称为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空间造型和使用功能都较复杂,且垂直高度又较高,给火灾扑救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要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v 1.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v 为保障高层建筑既具有较高的防火安全性,又能节约投资,按高层建筑的高度、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及发生火灾时扑救和疏散人员的难度将其分类为两类,如表2一llv v2.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隐患多,发生火灾时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和抢救财产的困难也较大,所以为满足高层建筑的防火需要,规定高层建筑耐火等级必须是一、二级,其所采用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

14、能和耐火极限也不能低于表2一12的规定。v对于一类高层建筑其耐火等级必须采用一级;对于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可采用二级,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是无窗建筑,不能自然采光和通风,发生火灾时,热气和烟气不易排除,万一结构发生破坏后果严重,所以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一律按一级设计。v 3.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能小于表2-6及图2-6中的规定。v 4.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对于一类高层建筑(如高级旅馆、电信大楼、科研大楼等),由于其内部安装有贵重设备,而且用于装修和陈设的可燃物也较多,一旦失火,后果严重,因此对其防火分区控制较严;对于二类高层建筑由于

15、其规模一般较小,其火灾危险性也较小,所以其防火分区的面积可适当加大。v(1)限制使用严重影响疏散的建筑材料v(2)保证安全的避难场所v(3)保证安全的疏散通道v(4)布置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保证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保证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v安全出口主要有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疏散门、疏散走道、避难层、避难间等。v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是:v(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在特殊情况下可设一个安全出口。v(2)剧院、电影院、礼堂、观众厅的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按250人计,则安全出口的总数目根据该类建筑容纳的总人数确定。若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则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

16、按400人计。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v(3)体育馆观众厅内容纳的人数多,受座位排列和走道布置等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制约,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按400700人计。对规模较小的观众厅,采用下限值;规模较大的观众厅,采用接近上限值。v(4)安全出口宜靠近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并靠近电梯间设置,出口标志明显,易于寻找,且安全出口应有足够的宽度,安全出口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v (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而且要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 m。高层建筑各层走道、门的宽度按其通行人数每100人不小于Im来计算,其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

17、一层来计算,并且不能小于表9-13:对于疏散楼梯间和防烟前室的门,其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 0.9 mv (2)安全疏散距离由于高层建筑容纳人数多,结构复杂,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疏散距离较一般民用建筑要求更加严格,其数值应符合表2一14中的规定。v对于高层建筑内的方形如观众厅、展览厅、营业厅等,其内任意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 m,如图2一7所示。其他房间最远点不宜超过15 m,如图2一8所示。图2-7高层建筑方形大厅疏散口示意图2-8高层建筑房间内疏散要求示意v (3)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高层部分的人员不能利用一般电梯和登高的云梯来疏散,只能将疏散楼梯作为

18、逃生工具,因此,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宽度及楼梯间的安全可靠性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见表2-15、表2一1609.v 3.2高层建防火要求v疏散楼梯是供人员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所用的楼梯。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v第一,在平面上应尽量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设置,这种布置方式便于进行双向疏散,提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或者尽量靠近电梯间布置。v第二,在竖向布置上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疏散楼梯疏散楼梯v疏散楼梯的形式按照防烟火作用可分为敞开楼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和室外疏散楼梯。v(1)敞开楼梯v敞开楼梯是在平面上三面有墙、一面无墙无门的楼梯间,其

19、隔烟阻火作用最差,使用范围为五层及五层以下的公共建筑或六层及六层以下的组合式单元住宅。若用于七至九层的单元式住宅,敞开楼梯的分隔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v(2)防烟楼梯v防烟楼梯是指在楼梯入口设有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疏散楼梯形式。v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可采用防烟楼梯的情况为:v凡是高度超过24m的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都必须采用防烟楼梯。v高层的高级住宅,高度超过24m时,必须设置防烟楼梯。v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高层住宅,高度达到50m以上时,人员比较集中,必须设置防烟楼梯。

20、v通廊式住宅平面布置一般是在一条内走道两边布置房间,横向单元分隔少,火灾范围大,因此当层数超过11层时,就必须设置防烟楼梯。v塔式高层住宅,高度超过24m时,必须设置防烟楼梯。v(3)封闭楼梯v不带前室,只设有能阻挡烟气进入的双向弹簧门或防火门(高层建筑中)的楼梯间称为封闭楼梯。封闭楼梯也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疏散楼梯形式。v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可采用封闭楼梯间的情况有:v高层建筑中,高度在24m以上、32m以下的二类建筑,允许使用封闭楼梯间。v楼层在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允许使用封闭楼梯间。v和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直接相连的附属(裙房)允许采用封闭楼梯间。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

21、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v高层建筑的楼梯间一般都要求开敞地设在门厅或靠近主要出口处,在首层将楼梯间封闭起来既影响美观,又不能保障安全。v封闭楼梯间的使用受一定技术条件的限制。v(4)室外疏散楼梯v对于平面面积较小,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的建筑可设置室外疏散楼梯。v在设计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v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得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低于1.1m;v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材料。v疏散走道是指火灾发生时,楼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避难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保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地继续奔向楼梯间,到达安全地带

22、。v疏散走道的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v(1)走道应简捷,尽量避免宽度方向上急剧变化。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走道,均应按规定设有疏散指示灯和诱导灯。疏散走道疏散走道v(2)在1.8m高度内不宜设有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v(3)避免设置袋形走道。因为袋形走道只有一个出口,发生火灾时容易带来危险。v(4)对于多层建筑,疏散走道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高层建筑疏散走道的宽度按表9.2的规定执行。v疏散门的构造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v(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若房间内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和平均通行人数不超过30人时,门的开启方向可以不限。v(2)对于高层建筑内人员密集的

23、观众厅、会议厅等的入场门、太平门等,不应设置门槛,且其宽度不应小于1.4m。门内、门外1.4m范围内不设置台阶、踏步,以防摔倒、伤人。在室内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事故照明。疏散门疏散门v(3)建筑物直通室外疏散门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防火挑檐,以防止建筑物上的跌落物伤人,确保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v(4)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v设置范围是:一类高层民用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宿舍或高度超

24、过32m的其他二类民用建筑。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体部分,楼层面积不超过1500m2时,应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m2,但小于4500m2时,应设置两台消防电梯;每层面积超过4500m2时,应设置三台消防电梯。v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功能要求。消防电梯消防电梯v(1)消防电梯的设置v在同一高层建筑里,要避免将两台以上的消防电梯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否则消防电梯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v消防电梯应设前室,这个前室同防烟楼梯间的前室一样具有防火、防烟的功能。v(2)消防电梯的防火要求v消防电梯井壁应具有足够的耐火能力,耐火极限一般不低于2.5h。消防电梯的装修材料应采用

25、不燃烧材料。v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及轿厢尺寸应符合要求:载重量不宜小于1000kg,轿厢的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000mm1500mm。v(3)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m。出口处若加盖加锁,则应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v(4)停机坪的荷重计算:以直升机三点同时作用在停机坪上的重量W来考虑,则停机坪承受的等效均布静载G=W/3K,其中K为动荷载系数,取22.25。v(5)为保证避难人员和飞机的安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设12个消火栓。为了保证在夜间的使用,应设置照明灯。v(3)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m。出口处若加盖加锁,则应采取妥善的管理

26、措施。v(4)停机坪的荷重计算:以直升机三点同时作用在停机坪上的重量W来考虑,则停机坪承受的等效均布静载G=W/3K,其中K为动荷载系数,取22.25。v(5)为保证避难人员和飞机的安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设12个消火栓。为了保证在夜间的使用,应设置照明灯。v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作为火灾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设施之一。避难层是供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避难间是为避难时使用的若干个房间。v(1)避难层的形式选择v避难层的形式有两种:与设备层结合使用的避难层和专用避难层。避难层避难层v避难层与设备层结合布置,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避难层与

27、设备层的合理间隔层数比较接近,且设备层的层高较一般楼层低,利用这种非常用空间做避难层是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的一种较好途径。v专用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置,应保证周围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墙、楼板),耐火极限应不低于2h。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火窗,室内设有独立的防排烟系统。v(2)避难层的安全疏散v为了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用,在建筑平面布置中应合理设置疏散楼梯。v消防电梯作为一种辅助的安全疏散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为不具排烟功能,在避难层严禁开设电梯门。v在避难层通道上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故照明。v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排烟设施。v安全疏散时间是指需要疏散的人

28、员自疏散开始到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是疏散开始时间与疏散行动时间之和。v疏散开始时间是指自火灾发生到楼内人员开始疏散为止的时间。当发现起火时,只靠火灾警报,人们不会立即开始疏散,一般是先查看情况是否属实。若是小范围起火,人们会立即去救火,涉及整个建筑物的疏散活动的决定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的,因此疏散开始时间包含着相当不确定的因素。安全疏散时间安全疏散时间v疏散行动时间受建筑物中疏散设施的形式、布局、人员密集程度等的限制。v(1)疏散设施条件v楼梯的形式是影响疏散行动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v疏散走道的宽窄、弯直、门的宽窄等对疏散时间均有影响,疏散走道地面的粗糙度对时间也有影响。v(2)人员的密集程

29、度v若楼内人员密度低,居室之间没有联系,则人们无法通过人员的嘈杂声觉察火灾。若楼内人员密度高,则火灾区的嘈杂声和在走廊内奔跑声会使在非火灾室的人们察觉火灾。但人越密集,则步行速度愈慢,需要的疏散时间也就越长。有统计表明,当人群密度为1.5人/m2时,步行速度为1m/s;当人群密度为3.0人/m2时,步行速度为0.51m/s;当人群密度为3.0人/m2以上时,步行速度几乎为0。v(3)室内装修材料v发生火灾时,装修材料产生大量浓烟,而且伴有大量有毒气体,影响了安全疏散时间,因此,在设计时应引起高度重视。v安全疏散距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安全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

30、梯间或建筑物外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v(1)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v为了保障房间内的人员能够顺利而迅速地疏散到门口,再经走道疏散到安全区,一般规定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要超过15m。如达不到这个要求,要增设房间或户门。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v对于面积大、人员集中的房间,从房间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25m以内,安全出口相互间的距离也控制在25m以内,这样均匀地、分散地设置一些数量和宽度适当的出口,有利于安全疏散。v(2)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v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人员通过走道迅速疏散,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以透过烟雾能看到安全出口或疏散标志为依据。v疏散距离的确定受一些因

31、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如建筑物内人员的密集程度、人员的情况、烟气的影响、人员对疏散路线的熟悉程度等。人员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人员行走困难或慢的情况,这类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短些。烟气对人的视力有影响,据资料表明,人在烟幕中通过的极限距离为30m左右,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安全距离不宜超过30m。v综合上述影响因素,得出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如表9.3所示。v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按表9.3规定增加25%。v对教学楼、旅馆、展览馆等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规定在2530m,因为这些建筑内的人员较集中,对疏散路线不熟悉。v对于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等一类高层建筑,当其房

32、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一般规定最大疏散距离为24m;当其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一般在12m以内。v对于科研楼、办公楼、广播电视楼、综合楼等高层建筑,当其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一般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在3440m;当其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一般在1620m。v高层工业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根据火灾危险性与允许疏散时间确定的。火灾危险性越大,其允许疏散时间就越短,安全疏散距离也就越小。v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可参照表9.4的规定执行。v此外,可参照下面几种特殊情况确定防火间距v(1)若两座不同高度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相邻,当较低建筑物的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盖的耐火极限

33、不低于1h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少到3.5m。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v(2)两座建筑物相邻的两面外墙为非燃烧体且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若外墙全部不开设洞口有困难,则允许每一面外墙开设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此时防火间距可按表9.4的规定减少25%。v(3)民用建筑与所属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所、燃煤锅炉房的防火间距可按表9.4的规定执行。v(4)对于数座层数不超过六层,且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住宅,若占地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500m2时,则可成组布置,组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小于4m即可。v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

34、距,不应小于表9.5的规定。v相邻两座高层建筑,若较高建筑物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火焰不致向较低建筑物窜出,此时的防火间距可不限。若相邻较高建筑物一面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墙上有开口,但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此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到4m。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v若相邻两座高层建筑中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外墙为防火墙时,此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4m。v对于供高层建筑使用的燃油锅炉房的燃油,供科研、通讯、医疗等多功能高层建筑所需的化学易燃品,其贮藏仓库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与裙房的间距不应小于25m。v厂

35、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9.6的规定。v若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v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盖耐火极限不低于1h,或者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均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对于甲、乙类厂房,其防火间距不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不小于4m。厂房的防火间距厂房的防火间距v防火分区是指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分隔设施(如楼板、墙体等),在一定时间内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单元空间。v防火分区按其功能可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两类。水平防火分区是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上扩大蔓延,通常用防火墙

36、或防火门、防火卷帘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成几个防火分区。竖向防火分区则是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层与层之间发生竖向火灾蔓延,通常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间墙将上下层隔开。v(1)发生火灾危险性大、火灾燃烧时间长的部分应与其他部分分隔开。v(2)同一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不同用户间应进行防火分隔处理。楼梯间、前室、走廊等作为避难用的通道,应确保其不受火灾侵害,并保证其畅通。v(3)高层建筑的各种竖井,如电缆井、管道井、垃圾井等,其本身应是独立的防火单元,保证井道外部火灾不得侵入,井道内部火灾不得外窜。规定防火分区的原则规定防火分区的原则v(4)特殊用房如医院的重点护理病房、贵重设备和物品的

37、储存间,在正常的防火分区还应设置更小的防火单元。v(5)使用不同灭火方式的房间应加以分隔,如配电房、自备发动机房等。v(6)高层建筑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单元。v防火分区的分隔设施是指防火分区间的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阻燃的边缘构件及设施,主要包括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耐火楼板、防火水幕等。防火分区的分隔物防火分区的分隔物v防火墙是建筑中采用最多的防火分隔构件。v根据在建筑平面上的关系,防火墙可分为横向防火墙(与建筑物长轴方向垂直的)和纵向防火墙(与建筑物长轴方向一致的);从防火墙在建筑中的位置分,有内墙防火墙和外墙防火墙。内墙防火墙是划分防火分区的内部隔墙,外墙防火墙是

38、两幢建筑间因防火间距不够而设置的无门窗(或设有防火门、窗)的外墙。防火墙防火墙v防火墙应由非燃烧材料构成。为了保证防火墙的防火可靠性,现行规范规定其耐火极限应不低于4h,高层建筑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不低于3h。同时,防火墙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还应满足以下要求:v(1)防火墙应该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上或耐火性能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梁上。v(2)可燃烧构件不得穿过防火墙体,同时,防火墙也应截断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非燃烧体屋面40c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50cm以上。v(3)当建筑物的外墙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40cm;两侧防火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

39、v(4)当建筑物设有天窗时,应注意保证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m;出现小于4m的情况且天窗端面为可燃烧体时,应将防火墙加高,使之超出天窗50cm,以防止火势蔓延。v(5)防火墙上通常不应开设门和窗,若必须设置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耐火极限1.2h),且能自动关闭。防火墙不应设置排烟道,民用建筑的使用上若需设置时,应保证烟道两侧墙身的截面厚度均不小于12cm。v(6)建筑设计中,若在靠近防火墙的两侧开设门、窗洞口,为避免火灾发生时火苗的互串,要求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间墙的距离应不小于2m。若装有乙级防火窗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v防火门除了具有一般门的功效外,还具有能保证一定时限的耐

40、火、防烟隔火等特殊的功能,通常用于建筑物的防火分区以及重要防火部位,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火灾的蔓延,并能确保人员的疏散。防火门防火门v(1)防火门的分类v防火门按耐火极限可分为三种:甲级、乙级和丙级。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1.2h,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9h,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6h。v防火门按其材质分有木质防火门、钢质防火门和复合材料防火门三类;按开启方式分有平开防火门和推拉防火门两类;按门扇的做法和构造分,有带上亮窗和不带上亮窗的防火门、镶玻璃和不镶玻璃的防火门等。v(2)防火门的一般要求v防火门是一种活动的防火隔阻物,不仅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耐火极限,还应满足启闭性能好、密闭性

41、能好的特点。对于民用建筑还应保证其美观、质轻等特点。v为了保证防火门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通常采用自动关门装置,如弹簧自动关门装置和与火灾探测器联动、由防灾中心遥控操纵的自动关闭防火门。v设置在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宜做成自动兼手动的平开门或推拉门,并且关门后能从门的任何一侧用手开启,亦可在门上设便于通行的小门。用于疏散通道的防火门,宜做成带闭门器的防火门。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以便紧急疏散后门能自动关闭,防止火灾的蔓延。v(3)防火门的选用v防火门的选用一定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的危险性、防火分区的划分等因素来确定。v通常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必须采用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1.2h,且在防火

42、门上方不再开设门窗洞口。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的防火墙上的门洞,也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对于附设在高层民用建筑或裙房内的设备室以及通风、空调机房等,应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隔墙,用于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v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应选用耐火极限不小于0.9h的乙级防火门;消防电梯前室的门、防烟楼梯间和通向前室的门、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均应选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卷帘。v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垃圾道等竖向管井的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0.6h的丙级防火门。v防火卷帘是一种不占空间

43、、关闭严密、开启方便的较现代化的防火分隔物,它有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可以与报警系统联动的优点。防火卷帘与一般卷帘在性能要求上存在的根本区别是:它具备必要的非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及防烟性能。防火卷帘防火卷帘v(1)防火卷帘的分类与构造v防火卷帘按耐火极限可分为普通型防火卷帘门和复合型防火卷帘门。前者耐火极限有1.5h和2h两种,后者耐火极限有2.5h和3h两种。v防火卷帘按帘板构造分为普通型钢质防火卷帘和复合型钢质防火卷帘。前者帘板由单片钢板制成,耐火极限有1.5h和2h两种。后者帘板由双片钢板制成,中间加隔热材料,耐火极限有2.5h和3h两种。v防火卷帘还可按帘板厚度不同区分为轻型卷帘和重型卷帘。

44、轻型卷帘用厚度为0.506mm的钢板制成,重型卷帘用厚度为1.51.6mm的钢板制成。v防火卷帘由帘板、导轨、传动装置、控制机构组成。v(2)防火卷帘的选用v对于公共建筑中不便设置防火墙或防火分隔墙的地方,最好使用防火卷帘,以便把大厅分隔成较小的防火分区。在穿堂式建筑物内,可在房间之间的开口处设置上下开启或横向开启的卷帘。在多跨的大厅内,可将卷帘固定在梁底下,以柱为轴线,形成一道临时性的防火分隔。v防火卷帘在安装时,应避免与建筑洞口处的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及电缆电线管等发生干涉,在洞口处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位置进行卷帘门的就位与安装。v若用卷帘代替防火墙,则其两侧应设水幕系统保护,或采用耐火极限不

45、小于3h的复合防火卷帘。设在疏散走道和前室的防火卷帘,最好应同时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v防火窗是一种采用钢窗框、钢窗扇及防火玻璃(防火夹丝玻璃或防火复合玻璃)制成的能隔离或阻止火势蔓延的窗。它具有一般窗的功效,更具有隔火、隔烟的特殊功能。v防火窗按其构造可分为单层钢窗和双层钢窗,耐火极限分别为0.7h和1.2h。按照安装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固定防火窗和活动防火窗两种。防火窗防火窗v防火窗按耐火极限可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种。甲级防火窗的耐火极限为1.2h,乙级防火窗的耐火极限为0.9h,丙级的为0.6h。v防火窗的选用与防火门相同,凡是需用甲级防火门且有窗处,均应选用甲级防火窗;需用乙级

46、防火门且有窗处,均应选用乙级防火窗。v建筑防火分区的面积大小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物高度、火灾危险性、消防扑救能力等因素。因此,对于多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防火分区其划定有不同的标准。建筑的防火分区建筑的防火分区v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面积作了如表9.7所示的规定。v在划分防火分区面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v(1)建筑内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中的规定增加一倍。局部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v(2)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多层民用建筑的防

47、火分区v(3)对于贯通数层的有封闭式中庭的建筑,或者是有自动扶梯的建筑,一般都是上下两层甚至是几层相连通,其防火分区被上下贯通的大空间所破坏,发生火灾时,烟气易于蔓延扩大,对上层人员的疏散、消防和扑救带来一系列的困难。v(4)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发生火灾时,人员不易疏散,因此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分区面积应严格控制在500m2。v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划分防火分区,且应采用防火墙等分隔设施。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超过表9.8的规定。v(1)防火分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性能的不同而加以区别。v(2)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建筑高度较低,火灾的扑救难度相对较小。高层

48、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v(3)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为了保障防火安全,应将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其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之和不应超过表9.7的规定。v(4)高层建筑多采用垂直排烟道(竖井)排烟,一般是在每个防烟区设一个垂直烟道。v对于厂房的防火分区,应根据其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厂房的层数和厂房的耐火等级确定防火分区的面积。火灾危险性类别是按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共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类别。甲类厂房火灾危险性最大,乙类次之,戊类危险性最小。v各类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大小如表9.9所示。工业建筑的防火分区工业建

49、筑的防火分区v在防火分区内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厂房的安全程度大为提高,因此对甲、乙、丙类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防火分区面积的增加则不限。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设备时,则增加面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v库房及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9.10的要求。v高层厂房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9.11的要求。v此外要注意高层厂房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当乙、丙类厂房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9.11的规定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建筑面积不限。局部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v中庭是以大型

50、建筑内部上下楼层贯通的大空间为核心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屋顶或外墙由钢结构和玻璃制成。v(1)中庭火灾的危险性v当防火设计不合理或管理不善时,火灾有急速扩大的可能性,危险性较大,具体表现在:v火灾不受限制地急剧扩大。v疏散困难。v灭火和救援困难。中庭的防火中庭的防火v(2)中庭的防火设计v中庭火灾的危险性决定了中庭防火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火灾的损失。根据国内外高层建筑中庭防火设计的实际做法,并参考国外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我国新修订的防火规范对中庭防火设计作了如下规定:v“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能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与中庭相连的过厅、通道处应设防火门或防

51、火卷帘。”v“中庭每层回廊都要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间距在2.02.8m之间,并且每层回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起到早报警、早扑救的作用。中庭净空高度不超过12m时可采用自然排烟,但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面积的5%,其他情况下应采用机械排烟设施。”v 公共疏散门和防火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动关闭的功能,并且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v 本章小结v 本章应重点理解的基本概念是:材料的燃烧性能、构件的衬火极限、建筑物的耐火等级、v 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硫散。重点掌握建筑防火分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措施。对防火分隔物种类及防火门、窗的用途要有所了解。有条件时可组织学生参观防火设计优秀的商场、宾馆、办会楼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防火设施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