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共32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0434434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共3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共3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共3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共3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共32页)(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 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病 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

2、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 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病 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

3、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 5天。病 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严重的病鱼,肠道被虫体堵塞,并引起肠道发炎和贫血,刮开鱼腹,取出肠管,并小心剪开,即可见到充塞在肠中的鲤蠢绦虫。防治方法(1)彻底搞好清塘消毒工作。 (2)用含90晶体敌

4、百虫50克和面粉05千克混合做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6天,有一定疗效。病 症由中华黏体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患此病的病鱼,外表病症不明显,须剖开鱼腹,取出鱼肠,在肠外壁上可见芝麻状的乳白色胞囊。剪开肠管,内壁胞囊数量更多。取下胞囊少许内含物,加上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便可见到中华黏体虫的成熟孢子。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改善水质,可以减少孢子感染。(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200400克盐酸左旋咪唑拌饲投喂,连喂2025天。病 症由艾美寄生虫而引起的肠道病。大量感染艾美虫的病鱼,腮瓣苍白,腹部膨大,肠道前段的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肠管肿大,严重时肠壁溃烂穿孔,病鱼体色发黑。主要危

5、害12龄青鱼。防治方法(1)发病前,用碘液拌豆饼喂青鱼,每50千克青鱼用4碘液30毫升,连喂4天。 (2)用硫磺粉拌豆饼喂青鱼,每50千克青鱼用硫磺粉50克,每天1次,连续投喂4天。病 症由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绦虫等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主要危害草鱼种,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但食量剧减,故又称“干口病”。严重的病鱼,腹部膨胀,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形成胃囊状扩张,破肠后,即可见到白色带状虫体聚集在一起。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杀灭剑水鳋。 (2)用含90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500克混合做成药饵,按鱼定量投喂,每天1次,连续6天。 (3)每千克鱼用48毫克吡喹酮拌饲料投喂1次,隔4天用同样剂量

6、再投喂1次。 二、 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病 症由尺蠖鱼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呈长筒形,后端扩大,背部稍扁,体长23厘米,体色一般为褐绿色。主要寄生在鲤、鲫等底层鲤科鱼类的皮肤、鳃或口腔内。少量寄生对鱼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虫体在鱼体爬行并吸血,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伤口溃烂,同时鱼蛭还是锥体虫和细菌性鱼病的传播者,对鱼危害较大。防治方法(1)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051小时,使虫体脱落鱼体,再收集杀死。 (2)用生石灰清塘,杀死病原。病 症由一种未定名的吸虫引起的鱼病。此病又名黑斑病,病鱼身体消瘦,体表及鳍条、鳃盖、下颚等部位布满黑点,手摸有粗糙感,严重时,可引起鱼体弯曲,甚至脊椎骨弯曲。只要挑下

7、黑点,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吸虫囊蚴便可诊断。主要危害草鱼、鲢、鳙和泥鳅等鱼苗鱼种。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吸虫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鱼池,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克,可杀死椎实螺。病 症由鲫嗜子宫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此病又称鲫红线虫病。虫体寄生在鲫鱼尾鳍鳍条的间膜内,偶尔也有寄生在背鳍和臀鳍上。虫体血红色,肉眼可见。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寄主剑水蚤。(2)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碘酒涂擦病灶部位。 (3)用22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病 症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

8、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锚头鳋把头钻人鱼体吸取营养,使鱼消瘦。被钻人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1条69厘米长的鱼种,如有35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隔7天1次,连续3次。病 症由棍形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粗短,形如棍棒,皿红笆。虫体常寄生鲇鱼鳃盖附近的体表,肉眼可见盘曲的虫体,寄生部位有时有发炎症状。主要危害鲇鱼。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5克全池遍洒,杀

9、死中间寄主剑水蚤。 (2)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寄主。病 症由多种鱼鲺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日本鲺、大鲺和中华鲺等。虫体椭圆形,透明,肉眼可见。鱼鲺寄生到鱼体后,用口刺刺破鱼的表皮,并用大颚撕破表皮,吸食鱼的血液,造成许多伤口,使组织溃烂,病鱼呈现极度不安。能造成病鱼死亡。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灭水中的鱼鲺成虫、幼虫和虫卵。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3)用45根号筒杆扎成一束,每667平方米水面插79束,浸入汁液防治鱼鲺。病 症 由中华尾孢虫寄生而引起。孢子梨形,缝脊细而直,壳片后端延长为两根等长的针状尾巴,叉尾分开。患病的乌鳢

10、鳍条间有中华尾孢虫的淡黄色条状胞囊;患病的胡子鲇体表有许多中华尾孢虫的白色点状胞囊。患尾孢虫病的病鱼,体瘦发黑,常浮于水面。防治方法(1)每50千克鱼用硫磺粉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4天。(2)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00克,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病 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病鱼的体表有许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亡。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鱼危害最为严重。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孔雀石绿0204克,浸洗病鱼2小

11、时。 (2)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放养。 一、 寄生虫引起的其他器官病病 症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复口吸虫的囊蚴体前部有口吸盘、腹吸盘。病鱼脑区和眼眶周围呈明显的充血现象,在水中处于挣扎状态,鱼体颤动逐步弯曲,短期内即可出现大批死亡。慢性感染时,病鱼眼球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水晶体脱落瞎眼,故又称“瞎眼病”。防治方法(1)鱼苗下池前彻底清塘,杀灭吸虫的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24小时内用药2次,杀死椎实螺。 (3)每50千克鱼每天用晶体敌百虫7510克拌饵喂鱼,连喂56天。病 症由一种似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粗壮,呈血红色,两端

12、圆钝。虫体寄生在黄颡鱼眼腔中,对红肿、突眼的病鱼,先剪开眼周围的肌肉组织,逐渐向眼窝剖进去,可见虫体盘曲在眼窝内,有时数条缠绕在一起。病鱼往往造成瞎眼。防治方法此病因常在水库等大水面发生,尚无有效控制方法。病 症由鲢碘泡虫寄生在鱼的脑腔中引起的鱼病。鲢碘泡虫的孢子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前宽而后稍狭,前端有2个大小不等的梨形极囊。病鱼极度消瘦,体色暗淡无光,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似疯狂状,故又名疯狂病。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25千克生石灰带水彻底清塘,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减少病原的流行。(2)鱼种放养前先进行鱼种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00克充分溶解后,

13、浸洗鱼种30分钟,能杀灭60-70孢子。 病 症由球状鳗居线虫和粗厚鳗居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呈圆筒形,肉眼可见。线虫在鳗鲡鳔中吸血,导致鳔壁充血,当鳔感染610条虫体时,幼鳗出现贫血消瘦,体色发黑。感染15条以上时就会出现鳔壁增厚,鳔囊显著增大,压迫内脏器官及血管,腹部肿大。防治方法(1)消灭中间宿主,切断鳗居线虫生活史,以控制感染。(2)在春季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4克全池泼洒,每周泼洒1次,能有效地控制幼鳗的感染率。二、 细菌、真菌性鱼病病 症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鱼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

14、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病鱼不吃食,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是草、青鱼的主要鱼病之一。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饵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3)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磺胺胍5克,第二至第六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连续6天。 病 症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腐鳍病多发生在泥鳅上,患病泥鳅的背鳍及附近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下骨骼外露,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织坏死而逐渐缩小,并逐渐腐损,只剩有鳍条骨外露。防治方法(1)外部涂孔雀石绿(或碱性绿)预防因鳍条腐烂造成

15、水霉菌感染。(2)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毫升、赤霉素125微克毫升等药物浸洗病鱼。病 症由鳗弧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鱼的肝脏明显肿大,从外表上便可看到肝区部位的躯干部明显外突。主要危害南方养殖的鳗鲡,对北方养殖的鲑、鳟鱼也有一定的危害。防治方法(1)向病鱼池泼洒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每立方米水体用药分别为1克、0405克、0506克、0506克。(2)每千克鱼每天投喂磺胺甲基嘧啶02克,连续5天。 (3)每千克鱼每天投喂土霉素5080毫克,连续5天。病 症由鱼害黏球菌引起的鱼病。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

16、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的发病期多在45月。防治方法 (1)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在草架的每边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出水面约3厘米,篓内装入100克漂白粉,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6天。病 症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病鱼臀鳍充血,胸鳍及鱼体腹部皮肤也常充血,严重时全身充血,但有时濒死的鱼仍只轻微充血。病鱼不吃食,靠近池壁静止不动。有的头部向上,无力地“竖游”,多数在几天内死亡。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2)每立方米水体

17、用痢特灵0305克,全池遍洒。(3)每100千克鳗鱼用舒鳗1号药物10克拌饲投喂,每天投喂2次,连喂7天。 病 症由真菌水霉科中的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此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病鱼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看不出什么病症,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向外生长,呈灰白色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摩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最终死亡。防治方法(1)在牵捕、搬运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2)每667平方米水面用25千克菖蒲汁,05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 (3)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液全池遍洒。病 症由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感染而引

18、起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鱼早期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球、鳍基和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进而严重充血,有的有肠炎症状,有的表现为竖鳞症状,有的表现为烂鳃症状,也有的因急性传染而表现病症不明显而突发性死亡。防治方法(1)在鱼种下池前要彻底清塘消毒。(2)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3550千克兑水全池泼洒,并用“出血止”、“出血康”、“渔家乐A”或呋喃唑酮等药物配成药饵投喂(药饵配法可见产品使用说明),连喂35天。病 症由一种未定名的细菌引起,又称烂尾病。病鱼的尾鳍边缘呈白色,随之腐烂而造成鳍条残缺不齐,特别是以尾鳍最为突出。有时鳍条软骨间结缔组织裂开,随着病情发展,结缔组织腐烂,只剩下软骨,使鳍呈扫帚状。防

19、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禽用红霉素041克,全池遍洒。(2)用1呋喃西林溶液涂擦鳍条破裂处,反复涂擦多次,再用呋喃西林全池遍洒。在水温20以下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52克;若水温超过20,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15克.三、真菌、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病 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这些车轮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腐烂,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2)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用苦楝树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可有效地杀死车轮虫。

20、病 症由拟马颈鱼鲺寄生在中华鲟的鳃部等而引起的鱼病。虫体除寄生在鱼鳃以外,也有寄生在中华鲟的口腔、鳍上的。虫体以五角形的固着器深深地插入寄生的组织内,其余部分则裸露鱼体以外,呈白色或乳白色。虫体寄生部位发炎,血管扩张呈蛛网状,甚至引起组织溃烂。防治方法可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2克,可治疗马颈鱼鲺病。 病 症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感染鳃霉病的急性型病鱼,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慢性型的病鱼,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死亡率稍低,剪下少许腐烂的鳃丝,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鳃霉菌的菌丝。防治方法 (1)发病池立即冲

21、注新水,平时经常加水,可减少发病机会。 (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3)鱼苗、鱼种培育池不要用大草粪肥直接沤水,而要用混合堆肥培水,清塘消毒要用生石灰。 病 症由鳃隐鞭虫寄生而引起的鳃病。病鱼鳃部无明显病症,只是表现黏液较多。当鳃隐鞭虫大量侵入鱼鳃时,能破坏鳃丝上皮和产生凝血酶,使鳃小片血管堵塞,黏液增多,体色变黑,鱼体消瘦,以致死亡。如在显微镜检查鳃小片的视野里发现几十个以上虫体,可诊断为此病。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溶液洗浴2030分钟,药液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含药8克。 (2)每立方米池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病 症由狭腹鳋寄生而引起的寄生虫

22、性烂鳃病。病鱼外表症状不明显,在发病季节,观察鱼的鳃丝末端,可以看到乳白色的虫体。主要危害乌鳢、鳜鱼和鲫鱼。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死水中幼虫。(2)根据狭腹鳋对寄主有严格选择性的特点,可采用轮养其他鱼的方法来预防。 (3)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也有好的疗效。病 症由血居吸虫寄生在循环系统引起的鱼病。病鱼腹部膨大,内充满腹水,肛门红肿,有时有竖鳞、突眼等病症,且病鱼鳃盖张开,鳃丝肿胀。鲢、鳙鱼感染的为龙江血居吸虫,团头鲂感染的是鲂血居吸虫,草鱼感染的是大血居吸虫,而鲤、鲫感染的为刺血居吸虫。防治方法(1)在鱼苗下池前彻底清塘消毒,以杀死吸虫的中间寄主椎实螺。(2

23、)发病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24小时内连续2次,以杀死椎实螺。(3)在每万尾鱼种的鱼饵中,拌人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病 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苍白,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20克给鱼种洗浴,可杀死指环虫。 (2)水温2030时,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5克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病 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

24、鳋寄生在鲢鱼鳃上。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许多小蛆,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浸洗鱼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2)病鱼池用90晶体敌百虫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病 症由鲢四极虫寄生在胆囊中引起的鱼病。虫体孢子球形,一端有4个形态和大小相似的球形极囊。患病的白鲢身体消瘦,有时体色发黑,眼圈出现充血现象或眼球稍突出,鱼腹和鳍基部变黄色,有的病鱼与水霉或斜管虫病并发,可造成大批死亡。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能杀灭塘底淤泥

25、中的孢子,预防此病蔓延。 (2)每千克饲料拌人呋喃唑酮051克喂鱼,能降低发病率。病 症 由舌状绦虫、双线绦虫的裂头蚴寄生在鱼的体腔而引起的鱼病。虫体扁平,乳白色,俗称“面条虫”。病鱼腹部膨大,但身体消瘦,常侧游或腹部朝天,游动缓慢无力。剖开鱼腹,即可见到腹腔内充满白色卷曲的虫体。防治方法(1)90晶体敌百虫杀灭剑水鳋和虫卵,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或用粉剂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2克,全池泼洒。 (2)驱赶鸥鸟,以控制此病蔓延。病 症大多由格留虫、匹里虫等寄生在生殖腺、脂肪等内脏组织器官上引起的鱼病。格留虫前端有一极囊,并有极丝,另一端有液泡;匹里虫孢子呈卵形,其中极囊较大,极丝清楚。病鱼

26、无论是脂肪组织或其他器官均可见到白色胞囊,生殖腺中更有显而易见的白点,对鱼的繁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防治方法(1)每50千克鱼用硫磺粉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4天。 (2)每50千克鱼每天用100200克盐酸左旋咪唑拌饵投喂,连喂2025天。 (3)每立方米水体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病 症由锥体虫寄生在血液中而引起的鱼病。锥体虫为狭长的叶状,从后部的基粒中长出1根鞭毛,沿着身体组成波动膜,至前端游离为鞭毛。病鱼身体瘦弱, 严重时有贫血现象,但不会引起大量死亡,诊断的方法是在病鱼的鳃动脉或心脏吸一小滴血,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防治方法(1)杀灭水蛭。水蛭是锥体虫传播媒

27、介,可用盐水或硫酸铜浸洗病鱼。(2)对鱼种可用少量氨苯基胂酸酮拌人饵料中喂鱼,疗效较好。但此药有毒,不能用于即将食用的成鱼。三、 非寄生性鱼病和鱼类敌害危 害 性 些鸟兽对鱼类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直接捕食鱼类,有的还是鱼类疾病的传播者。危害鱼类的鸟类最常见的有鸬鹚、池鹭、苍鹭、鹗、红嘴鸥、翠鸟等。1只鸬鹚一天能捕食鱼类05千克以上:鹗又名鱼鹰,常在鱼池上空盘翔,直冲水中用锐利的脚爪捕鱼;红嘴鸥不仅捕食鱼类,又是复口吸虫等的终寄主,虫卵随粪便落到水中,造成传播。对鱼类危害最大的兽类是水獭,它捕食鱼类,有时能将全池的鱼咬死。防治方法主要是采取驱赶法,使敌害鸟兽不能接近鱼池,并可用诱捕器、药饵捕杀。

28、病 症由于水中溶解氧不足而引起的鱼病。养鱼水体要求每升水中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以上,如果低于1毫克,鱼就要浮头,甚至发生泛塘死鱼。泛塘前,一般池塘水面出现泡沫,甚至有一股腥臭味,小鱼虾聚集于塘边。泛塘时塘内鱼群狂游乱窜,翻白,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全塘的鱼死光。防治方法(1)冬季干塘清除淤泥,注意投饵施肥,勤捞残渣,并防止放养过密而缺氧。 (2)注意巡塘,发现泛塘迹象,立即冲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增氧。(3)施放鱼浮灵、“991”和“993”等复方增氧剂。危 害 性危害鱼卵、鱼苗的甲壳动物最常见的有蚌虾和剑水蚤。蚌虾又称蚌壳虫,有圆蚌虾和狭蚌虾两种,它们在鱼塘的出现和消落,总是突然发生的。它们在池塘大量

29、繁殖时,翻滚池水,变浑水质,骚扰鱼苗,消耗池塘中氧气和养料,影响鱼苗生长和成活率。剑水蚤主要危害未脱膜的鱼卵胚胎和刚脱膜的幼小鱼苗。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克,杀灭蚌虾。 (2)用敌敌畏泼洒孵化水源或孵化器内,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毫升,杀灭剑水蚤。 病 症由于食物缺乏引起的鱼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和夏花苗种培育阶段。常见于草、青鱼。鱼苗成群绕池边狂游,长时期不停止,如跑马状,故称“跑马病”。多因鱼苗下池后,阴雨连绵,水温较低,池水肥不起来,缺乏鱼苗适口饵料所引起的。此病能使鱼苗体力枯竭而死亡。防治方法(1)一是要注意鱼苗放养不能过密,特别是草、青鱼;二是鱼苗下池1

30、0天后,要投喂一些豆浆或豆渣等鱼苗适口饵料,并及时堵塞池中漏洞,有利培肥水质。 (2)发生跑马病的鱼池,可用芦席从池边向中间横立,以隔断鱼苗成群狂游路线。病 症由于鱼苗肠内充积大量气泡或鱼体粘满气泡而使鱼苗无法下沉所致。其原因有二,一是鱼池中施了过多的未发酵的肥料而产生许多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小气泡,被鱼苗误当食物而吞人,充积于肠内,从而增大鱼的浮力,使鱼苗失去平衡能力;二是池中氮含量和氧含量过饱和所致。防治方法(1)禁止在鱼苗池中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且施肥投饵要适量,防止池塘中腐殖质过多。(2)往病鱼苗池中冲注新水,防止病情恶化,患病较轻的可能排出气泡,恢复正常。危 害 性蛙、蛇捕食鱼苗鱼种,

31、有的还能传播一些鱼病,所以对养鱼而言,蛙、蛇是鱼苗鱼种的敌害生物。对鱼类危害较大的蛙类有虎纹蛙(泥蛙)、黑斑蛙(青蛙)。除成蛙和蝌蚪直接吞食鱼苗鱼种外,蝌蚪在池塘大量发生时,消耗水中氧气和养料,还是车轮虫的传播媒介;水蛇又称泥蛇,常出现在鱼池中,捕食鱼种和幼鱼。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杀死蛙卵和蝌蚪;在鱼池中发现蛙卵及时捞除,驱赶成蛙,趁拉网之机,将蝌蚪清除出池。(2)捕杀水蛇。病 症由于水中含重金属盐类过多,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弯体病又叫畸形病、龙尾病。主要症状是身体呈“S”形弯曲,有的病鱼身体有23个弯曲,有的只尾部弯曲,有的鳃盖凹陷或嘴部上下腭和鳍出现畸形。患病的主要原因有两

32、方面,一是新开的鱼池重金属盐类溶解于水中所致,二是鱼类缺钙。防治方法(1)新开的鱼池先养12年成鱼,以后再养鱼苗鱼种。(2)加强饲养管理,多喂营养全面的饵料,并经常冲注新水,改良水质。 (3)若因缺钙患病,在5千克豆浆中加05千克石灰投喂,效果较好。病 症由缺乏食物而引起。多因放养过密、放养比例不当和投饵不足而发生此病。以越冬池中的鳙鱼种较为常见。鱼体发黑,身体干瘪、消瘦,头大身小,身体两侧的肋骨清楚可数。对于有此病症的鱼,应取鳃和内脏镜检,若不是由于寄生虫和其他病菌所致,才可确诊为此病。防治方法 (1)掌握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做好定时、定质、定量投饵工作,并要做好鱼种越冬前的培育工作,使鱼种

33、膘肥体壮越好冬。(2)发现病鱼的鱼池,要多投喂一些适口的精饵料,在发病早期可使鱼体逐渐恢复健康。四、 细菌性鱼病 病 症由一种黏球菌引起。病鱼自吻端至眼前的头部前端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嘴张闭不灵活,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絮状物黏附其上。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常停留在下风处近岸边,不久死亡。青鱼、草鱼、鲢、鳙、鲤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均能发病,是常见的严重鱼病。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全池遍洒,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520千克。(2)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4克全池遍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乌桕叶干粉625克或鲜叶25克,放入含2的生石灰水中浸泡并煮沸10分钟,全池遍洒。病 症由荧光极毛

34、杆菌引起。此病是草、青鱼种和成鱼阶段的主要鱼病之一。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有时病鱼的肠道也充血。防治方法(1)给病鱼投喂磺胺噻唑,其方法是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10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用适量的面糊作黏合剂,拌人饵料中,做成药饵投喂。(2)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l克或五倍子24克。病 症由点状产气单胞菌中的点状亚种引起。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

35、脏。病灶周围的鳞片埋人已腐烂的表皮内形成鲜明轮廓。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10克,全池遍洒。(2)亲鱼发病可用金霉素或氯霉素注射,每千克鱼注射5毫克。或注射四环素,每千克鱼注射2毫克,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病 症由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脓汁和大量细菌,所以又名瘤痢病。鱼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裂,像把烂纸扇。主要危害青鱼。防治方法 (1)鱼池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510克药液给鱼种浸洗半小时左右。(

36、2)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24克。对于患疖疮病的亲鱼,可在病灶部位涂高锰酸钾或金霉素软膏消炎。 病 症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中的一些细菌引起。发病早期,体表病灶部位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病灶烂成血红色斑块状并凹陷,严重时可烂及骨骼。主要危害罗非鱼、大口鲇、斑鳢、乌鳢和鲤等,尤其在高密度养殖、饲养管理不善、水质差、鱼体受伤等情况下更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1)在发病早期,将病鱼转入水质优良、水温稳定的水体中,并投喂优质饲料,病鱼会逐渐自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10克,或呋喃唑酮0.3克,全池遍洒。 病 症由恶臭假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

37、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引起。患病初期可见鱼的体表有点状白色黏液物附着并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竖起, 鳞片脱落,体表及鳍基部充血,肝、肾充血,靠边缓游不吃食,不久即死亡。在早春或越冬期鲤鱼易得此病,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此病会不治而愈。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2)每50千克鱼,用磺胺噻唑5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续6天。病 症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鱼主要症状是体色变黑,眼球突出,鳃褪色,肝脏肿大褪色,并有出血斑块,脾脏肿人呈暗幻:色,胃肠积水。主要危害鲑、鳟鱼类、香鱼、银人麻哈鱼等。这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鱼病,很可能是随从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中

38、传人的。防治方法(1)病鱼池用漂白粉、或二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泼洒,每立方米水体分别用药1克、0405克、0506克、05()6克。(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土霉素28克拌料投喂,连喂57天。 病 症 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病鱼体表用手摸有粗糙感,鱼体鳞片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以致鳞片竖起。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金鱼、鲤鱼均有此病发生。防治方法 (1)鱼体受伤是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牵捕、搬运、放养等操作时,要严防鱼体受伤。(2)用链霉素或氯霉素进行腹腔注射,金鱼每尾注射13毫克,亲鲤每尾注射6毫克。 (3)每100千克水加捣烂的大蒜05

39、千克,搅匀给病鱼浸洗数次。(4)用2食盐与3小苏宁丁混合液给病鱼浸洗10分钟,或3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五、病毒性鱼病病 症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肠道、眼睛充血。剥开皮肤,轻者肌肉呈点状充血,重者全身肌肉充血,鳃丝失血苍白。防治方法 (1)注射灭活疫苗。当年草鱼种于6月下旬每尾注射疫苗02毫升,l龄鱼种每尾注射1毫升,其免疫力可达14个月以上。(2)每千克鱼用克列奥一鱼复康50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喂35天,可预防此病。 (3)发病季节,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每次用生石灰15千克溶水全池泼洒,每隔1520天泼洒1次。 病 症由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早

40、期病鱼体表出现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由乳白色逐渐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不多时,对鱼危害不大,当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时,就会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病 症由一种截面呈六角形颗粒的病毒引起的鱼病。病鱼严重贫血,鳃及肝脏的颜色苍白,并常伴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肠内充满淡黄色黏稠物。病毒可在鳜鱼体内长期潜伏,在广东省流行于511月。防治方法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

41、防,如注射灭活疫苗,在发病季节及时预防细菌、寄生虫感染,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方法尚未研究成功。 病 症由鲤舂病毒和点状产气单胞菌双重感染而引起。患病初期鱼体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斑块,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急性型病鱼般214天即可死亡,而慢性型病鱼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的时间,也有自然痊愈的。防治方法(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的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能将受伤的鱼和健康的鱼一起混养。 (2)每立方米水体用氯霉素50克,浸洗病鱼24小时。(3)每千克饵料中加土霉素18克做成颗粒饲料,每50千克鱼每天投喂颗粒饲料15千克,连喂数天。 病 症由一种脱氧核糖核酸类型的病

42、毒引起的传染病。病鱼严重出血,主要是颅腔出血,引起上下颌萎缩;其次是口腔、头部肌肉出血;病鱼的骨质疏松,极易碎裂,颅腔“开天窗”,齿骨与关节之间连接处松脱,因此口腔张开,不能闭合,故叫出血性开口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鳗鲡。防治方法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治疗方法尚在研究。病 症由冠状病毒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鳗在水中上下乱窜,打转狂游,张口;肌肉痉挛,在胸部有明显擦伤,严重时可见穿孔;肝脏肿大。78月为发病高峰期,呈暴发性流行,死亡率高,体重100150克的当年鳗和400克以上的2龄鳗均易发病死亡。防治方法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治疗方法尚未研究成功。病 症由一种未定名的病毒所引起的。与草鱼出血病相似,体表充血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肠道、肌肉充血。防治方法(1)给青鱼种注射灭活疫苗,方法同草鱼种。 (2)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煎煮或用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续5天。并以克列奥一鱼复康拌饵投喂,每100千克鱼用药50克拌饵,每天1次,连喂35天。(3)在发病季节,鱼塘每立方米水体,用敌菌灵06克或硫酸铜07克全池遍洒,2天为一个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