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038207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论文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摘 要 大豆原产于中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优良的食用蛋白质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强,中国大豆的进出口贸易存在庞大的逆差。尤其在1996年中国大豆贸易政策调整之后,中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但与此同时,我国大豆生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内大豆产量没有随着消费需求的而增加,即消费并没有刺激生产。本文利用最新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大豆生产、贸易现状,结合世界大豆主要生产、消费、贸易国的状况进行比较,分别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生产、消费、价格等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大豆国际贸易状况产生的原因,

2、并提出改善现状的对策,为我国大豆产业如何扬长避短地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 大豆贸易;生产;消费;价格1 绪论 文献综述作为大豆的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我国大豆贸易由来已久。但近年来,我国大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出口比重却日益减少,呈现贸易逆差日益严重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大豆作为粮食作物,长期以来,没有如同大米、小麦、玉米般享受粮食的相关保护价政策(刘李峰,2006);而大豆作为中国农业第一个开放的领域,开放于入世前的1996年,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在大宗农产品中,大豆是唯一有巨大供应缺口的农作物(刘彦坤,武戈,2006)。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我国大豆进出

3、口贸易的发展受市场因素影响显然更为强烈。图1-1 本文研究框架因此,大豆产业发展和贸易状况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将大豆作为农产品中的一个类别进行比较分析(安玉发、焦长丰, 2004 ;乔娟、李秉龙, 2006)。很多学者也针对大豆的生产、贸易进行研究。钟金传(2005)考察了我国大豆收购价格的变化,定性分析了大豆价格对产出的制约关系。夏友富、汤艳丽与向凯清(2003)认为我国大豆进口剧增的根源在于国产大豆难以满足需求,美国高估我国需求,少数企业集团通过炒作扩大进口规模。刘彦坤、武戈(2006)建立多元线性模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大豆供求变化直接制约价格的变化,大豆产量与大豆进口呈负相关

4、。余建斌、乔娟与乔颖丽(200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价格的关系。学术界对大豆贸易的研究比较全面,但对贸易政策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对大豆进出口贸易造成影响却并没有深入研究,所以,针对影响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市场因素进行分析即具备创新性,也具备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市场因素的分析,了解我国大豆贸易的有利市场因素和不利的市场因素,探寻如何利用市场因素进行自我调整,促进我国大豆贸易健康发展。1.2 研究框架本文对影响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市场因素进行分析,主要需要了解以下两个情况:第一,中国大豆产业所面对是一个怎样的国际大豆市场;第二,国内大豆市场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前提。进而

5、对这两个市场分别进行分析,找出中国大豆市场与国际大豆市场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如何互相影响。首先,要了解国际大豆市场需要从总量、格局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大豆生产格局以及生产发展情况、大豆消费格局、大豆贸易格局和的贸易价格因素。第二,对国内大豆市场的分析主要从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进行着手。在分析时要将国内大豆的市场与国际大豆市场的情况进行比较,中国大豆国际贸易是否受到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最后得出本文结论。如图1-1。2 世界大豆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因素分析2.1 国际大豆市场发展及生产消费情况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来源,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大豆原产

6、于中国,后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大豆的需求大幅增长,大豆产业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从1961年到2003年,大豆在全球的分布从48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83个,分布区域扩大了约72 (钟金传,2005)。从产量上看,全球大豆生产规模从1980年的8103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1.8亿吨,增长了2.34倍,年均增长率为3.76。从贸易方面看,世界大豆出口量从1980年的2687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5301万吨,年均增幅3.14,其增长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表2-1 19862006年世界主要生产国大豆产量 单位:万吨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世界198652871333710

7、116394451987527416986701220100101988421518019901166935219895235240565010241072519905242199010701101108471991540714941086972103321992596119211131103111446199350892259110515321151819946845249311721601136491995591725681213135112700199664782316124513241302319977318263911001474144421998746031311873151616

8、01119997222309920001425157802000750632732020154116140200178673906268615411779320027501427730181651181822003667851923480154018752200485014955315017412062920058504511838301680214912006876752364047155021150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品种为1201:大豆,无论是否破碎2.1.2 世界大豆消费情况2.1.1 大豆生产情况世界大豆生产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递增。从生产规模上来看,中国

9、、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全球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国,印度、巴拉圭次之。表21显示,美国产量从1986年的5287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8766万吨,而其产量占世界比重却从56.98下降到2006年的41.45。巴西的产量从1986年的1333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5236万吨,同时其产量占世界比重从14.12上升到2006年的24.75,增长速度最快。1986年阿根廷大豆产量占世界比重为7.52,2006年为19.13。中国大豆生产份额则从1986年12.31变为2006年的7.33,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缓慢。世界各地区人均豆油消费量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又以北美发达国家的人均豆油消费量远高于其他国家,并

10、呈现上升趋势。1980年,北美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是每年,分别是欧盟的3.62倍、亚洲发达国家的2.98倍、非洲国家的19倍;到了2001年,北美发达国家的人均豆油消费量增长为每年,分别是欧盟的5.89倍、亚洲发达国家的3.75倍、非洲国家的18.73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各地区人均豆油消费量虽呈增长趋势,但发展中的人均豆油消费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基本维持在发达国家的1/3以下,其中又以非洲的消费量最低,1980年仅为/人/年,2001年为/人/年,变化不明显。表2-2 世界各地区人均豆油消费量变化情况 单位:千克/人/年年度北美大洋洲非洲拉美和加勒比海欧盟15国亚洲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

11、9801985199019951996199719981.3199920002001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品种为2571,豆油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数据绘制,品种为1201:大豆,无论是否破碎。图2-1 国际大豆进出口贸易额2.2 国际大豆贸易市场格局分析图2-1显示,国际大豆市场的进口和出口均在波动的情况下上涨,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为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大豆出口国前三名为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三个国家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90以上,是最大的大豆出口来源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进口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2.2.1 国际大豆出口市场

12、格局在国际大豆出口市场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分别占市场份额的前三名(安玉发,焦长丰,2004)。图2-2表明美国的出口规模虽然逐年增加,但出口份额呈下降趋势,而巴西和阿根廷的出口量和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均呈上升趋势,在三大出口国中,大豆出口国家正由北美发达国家向南美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料来源:图表根据来源于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 :/faostat.fao,org)和 :/ qihuo8 的数据整理。图2-2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地位2.2.2 国际大豆进口市场格局在国际大豆进口市场中,各个的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欧盟、中国、日本、墨西哥相对占有较大份额(安玉发,焦长丰,2004)。如图2-3所

13、示。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sstat.fao.org)相关数据整理,品种1201,无论是否破碎图2-3 1996-2005年进口大豆市场份额由图2-4可知,世界各国大豆进口份额波动较为频繁。日本和欧盟的市场份额在逐步缩小,1990年,日本和欧盟进口量分别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7.7和52.17,到2005年,则分别下降到了23.56和6.65,尤其欧盟15国变动较大。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份额上升显著,从1990年的7.57增加到2005年的40.61,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墨西哥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变化相对稳定,分别围绕7和22波动。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

14、asstat.fao.org)相关数据整理,品种为1201:大豆,无论是否破碎图2-4 世界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份额2.2.3 国际大豆价格因素分析由于美国、巴西、阿根廷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所以它们是大豆价格的主要决定者。一方面大豆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大豆的供给受到气候条件、产业政策等影响变化较大,加上贸易壁垒、汇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较为频繁,价格起伏比较大。(Rosegrant, Nicostrato and Perez,1998),说明大豆的价格对大豆的生产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国际大豆市场价格长期来的上升趋势,大豆生产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资料来源:图表根据

15、联合国统计司数据绘制,品种:2222,大豆。图2-5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趋势图3 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作为大豆的原产国,中国的大豆生产和消费在世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生产大国。1996年后,随着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政策调整,中国对大豆进口关税降至3,虽然有配额限制,但基本未实施,使得我国大豆进口激增,进口贸易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国内生产却徘徊不前,种植面积变化不大,单产水平增长缓慢。虽然我国大豆进口市场份额巨大,拥有全球最大的大豆期货市场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但在价格上的发言权却很小。

16、与其他农产品相比,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已基本实现市场化。 中国大豆的生产和消费3.1.1 大豆生产情况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作物,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大豆作为主要的粮食品种之一,产量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业发展缓慢。资料来源:图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来源的数据绘制图3-1 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图万亩,但随后就出现种植面积缩水的情况。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才有所回升(贺晓丽,2000)。1994年大豆在大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刺激了国内大豆的需求和生产,导致1993年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率一度达到31的历史最

17、高记录。一直以来,中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存在受政策影响波动性较大的情况。资料来源:图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来源的数据绘制图3-2 中国大豆亩产图资料来源:图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来源的数据绘制图3-3 中国大豆产量图表3-1 中国大豆消费情况表中国大豆消费情况(单位:万吨)年份中国世界中国占世界总消费量百分比(%)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品种为1201:大豆,无论是否破碎我国大豆每亩产量在波动中不断

18、提高,1949年,我国大豆亩产仅为40.8千克,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提高到了114.7千克,提高了2.8倍,而2004年我国大豆单位产量更是出现126.2千克/亩的历史最高值。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大豆的总产量随着种植面积的波动有所提高,尤其1993年产量同比增长49,同时在1985年之后,除了1991年之外,我国大豆产量均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1990年到2007年我国大豆的产量平均增率为4。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和大豆种植面积一样,得益于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升。然而,4提高速度与世界其他大豆生产国家相比却比较缓慢,巴西的增长率为7.6,阿根廷的增长

19、率为10.3。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基本保持在9左右(乔娟、李秉龙,2006)。3.1.2 大豆消费情况中国历来是大豆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对大豆消费量不断增加。1986年,中国大豆的消费量为1053.4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15%。到2006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上升到4382.5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9.79%,是1986年的4.16倍。根据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中国大豆消费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为年均12.7%,与同时期世界大豆总消费量5.54%的年均增幅相比,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增加显著。1986年到1997年间,我国大豆消费量占世界

20、总消费量基本保持在10.5%左右,尽在1989年到1992年间低于10%,但是从1998年开始,这一数值不断上升,到2006年达到19.79%。由此可见,中国大豆消费在近十年来增幅显著,大大超过了我国大豆产量增加幅度。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绘制,品种为1201:大豆,无论是否破碎图3-4 中国大豆消费情况表3.2 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大豆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与之相矛盾的是中国大豆生产发展不足,这造成了我国大豆供应的巨大缺口;加之进口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得大豆进口有利可图,我国每年从国外大量进口大豆以环节国内的供给不足的压力。与进口相比,

21、我国出口量在近二十年中反而在下降,1986年出口量是进口量的4.72倍,到了2006年,出口量仅为进口量的1/75,贸易逆差在近年来扩大严重。表3-2 大豆进口贸易状况表年份进口金额(万美元)进口数量(万吨)进口价格(美元/吨)出口金额(万美元)出口数量(万吨)出口价格(美元/吨)1986291371987198819891990354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23200526592006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数据绘制,品种为1201:大豆,无论是否破碎。受贸易政策影响,1996年之前,我国

22、大豆进口贸易非常少,一直保持在30万吨以下,1989年到1991年均在一千吨以下。从1996年国家降低进口贸易壁垒之后,我国大豆国际贸易开始市场化,进口量大幅提高(邱雁,2007)。1996年贸易数量为110.75万吨,2001年为1393.95万吨,是1996年的12.6倍,是1986年的48倍,到了2006年,进口贸易规模达到2823.69万吨。10年来,我国大豆进口贸易规模以平均69的速度递增,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同时,从图3-5中可以看出,中国大豆进口规模增长存在一定波动性。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数据绘制,品种为2222:大豆图3-5 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图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数

23、据绘制,品种为2222:大豆图3-6 近年来中国进口巴西、美国、阿根廷大豆图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大豆占总进口额的90以上,基本组成了我国的进口来源。从图3-6中可以看出,我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金额逐年递增,2005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我国大豆的第一来源国。而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在近5年内先增后减,但一直份额巨大。阿根廷也一直是我国大豆进口的重要来源国,市场份额也在波动中增长。由于我国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这三个国家的进口量也在增加,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在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与进口贸易相反,近20年来,尤其从1986年到1996年的

24、十年中,我国大豆出口贸易规模包括数量和金额在趋势上均处于缩小状态。1986年我国大豆出口总数量137万吨,总金额为29328万美元,1988年出口数量上升为147.73万吨,而出口金额上升幅度更大哦,达到38097万美元,之后出口规模大幅度缩小,1996年出口仅为6618万美元,十年间,年均贸易金额减少率为7.6%。1996年到2006年间变化不,出口金额和数量都不大,仅在后三年有小幅度波动,到2006年,我国出口贸易数量下降到了37.9万吨。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数据绘制,品种为2222:大豆图3-7 中国大豆出口贸易图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数据绘制,品种为2222:大豆图3-8 中

25、国大豆出口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情况图在出口流向方面,我国大豆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朝鲜,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次之,尤其日本占较大市场份额(张照新,2006)。虽然我国大豆产量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由于我国大豆品种基本为非转基因品种,获得消费者尤其是日本、韩国消费者的青睐。有调查显示,转基因字样会影响76%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使他们不愿意购买转基因大豆油(Carneiro,Valeria, Deliza et at.,2005)。3.3 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3.3.1 中国大豆进出口供需因素分析从表3-3可以得知,我国大豆进口占消费量不断提高,从1994年的0.39%提高到2005年的68

26、.78%,以年均200%的速度增长,而生产量则由1994年的119.60%下降为2005年的42.29%。同时,进口量与生产量比之从1994年的0.00325上升到2005年的1.62650。中国大豆进出口面临的供需情况是国内大豆需求巨大,但国产大豆供给不足,巨大的供需差距导致我国不得不向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大豆。在大豆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随着1996年贸易壁垒的降低,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扩大,进口大豆在我国大豆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表3-3 中国大豆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比较 单位:万吨,%年份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进口量占消费量生产量占消费量进口量与生产比值19941995199619

27、97199819991425200010422001139420021132200320742004202320052659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fasstat.fao.org),品种为1201:大豆,无论是否破碎3.3.2 中国大豆进出口价格因素分析在国际大豆进口市场中,我国虽然进口份额巨大,但在价格上的发言权却相对较低。参见图3-9,在进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的进口价格基本与世界平均进口价格保持高度的相似性,但基本略高世界品均进口价格6.7%。这说明我国在大豆国际贸易市场中基本没有价格发言权。就出口规模而言,世界价格主要由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主导,可以说,这些国家的大豆生产、贸

28、易情况在很多情况下影响着我国大豆进口情况。而在出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出口价格一直高于进口价格,甚至高于世界大豆的进出口价格,并且这一趋势中近年来有加强的现象。199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出口价格平均高于进口价格21.5%,高于世界出口价格37.8%。如此大的价格差异必然导致我国进口压力增大,大量价格相对低廉的大豆从国际市场流入我国。而从消费者购买意愿上来看,他们普遍对价格较低的大豆及其制品有较高的购买意愿,价格弹性较大(Carneiro,Valeria, Deliza et at.,2005),低价的进口大豆则成为他们的首选。如此一来,消费者对国产大豆的购买偏好降低,造成大豆种植面积下降,

29、产业规模效应降低。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大豆生产规模的降低导致大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大豆的出口价格。这样的价格连锁效应使得我国大豆国际贸易面临巨额逆差难以逆转的困境,同时也造成大豆种植业以及面临发展困境。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资料绘制图3-9 中国进出口价格与世界价格比较图图3-10 需求价格曲线图前文提到大豆的需求弹性较高,而低廉的进口大豆降低了国内市场的价格。由需求曲线可知,价格的降低会使需求量增加。所以,进口大豆带来国内市场的价格下降,刺激我国国内大豆需求增加。在国内大豆生产没有增加到情况下,国内大豆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导致我国进口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可见,由于我

30、国大豆进口价格低于出口价格,引起我国大豆进口显著增加,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差异造成我国大豆贸易逆差巨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大豆生产管理粗旷,现代化进程缓慢。中国大豆种植普遍缺乏喷灌设备,灌溉以自然降雨为主,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情况。同时种植管理粗旷,田间管理不力,造成品种杂家现象严重,降低了产出大豆的品质和数量。其次,我国对出口大豆政策支持还不够健全,保护力度也比较欠缺。与其他大豆生产国相比国家对大豆的补贴较少,贸易壁垒的降低使我国还不发达的大豆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导致国产大豆价格居高不下。其次,产区与销售区分离,运输成本过高。我国大豆产区集中在东北,而加

31、工、贸易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形成大豆出口需要南粮北运的情况,高昂的运输成本大大提高我我国大豆的出口价格,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3.3.3 政策法规对中国大豆进出口的影响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受国内政策法规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进口方面。首先,贸易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情况其重要作用。从前面的分析得知,我国大豆进口从1996年开始大幅度增加,以年均74.13%的速度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大豆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1996年开始,我国施行的低关税政策,导致我国大豆进口价格降低,进口数量激增,进而导致国内生产萎缩。同时由于进口大豆价格相对低廉,刺激了国内的大豆消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差额继续扩大。关于这一点

32、前面已经分析很多,此处不再赘述。其次,中国对大豆产业的扶持不足。虽然2002年开始我国推行扶持大豆种植业的产业政策,但针对全国1000多万亩的大豆生产面积三年内仅补贴3亿元,投入远远不足。而国外一些国家对本国大豆出口实行政策补贴予以大力保护。以美国为例,仅2001年,美国对大豆的补贴就高达190亿美元,相当于其出口大豆价格的30。这使我国出口大豆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扩大了我国大豆贸易逆差。第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我国大豆贸易起到调控作用。为了加强农业抓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规范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01年5月23日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农业转

33、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和豆粕等大都相关产品列入第一批需要钱执行加贴转基因标识的产品,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施管理,限制转基因大豆的进口。由于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由转基因大豆组成,这一条例的颁布使我国大豆进口行情在一定时期内受到较大影响。2002年,我国大豆进口曾出现80天停顿,当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为1132吨,比上年下降了18.8%。同时,我国国产大豆以非转基因大豆为主,条例的颁布使国内消费者对非转基因大豆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差异,保护了国产大豆的生产和销售,促进我国大豆的出口。在日本谷类交易所交易的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价格差距

34、选出,后者比前者高出15%20%。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我国大豆出口金额有增加趋势,2002年到2006年,我国大豆出口金额年均增长率为16.5%,情况有所好转。3.3.4 小结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在大豆的进出口贸易中,中国是生产及进口大国,出口小国,贸易逆差严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内大豆需求长期大于供给,导致我国大豆国际贸易逆差严重。在国内市场对大豆需求不断扩大到情况下,我国大豆生产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得国内大豆供给严重不足。而1996年大豆的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将进口大豆的关税下降到3%,增值税下降到13%,并且不设贸易限额,这使大豆从国际市场远远不

35、断的流向我国。2. 粗放的生产模式导致国产大豆成本偏高。由于投入不足,我国大豆种植目前仍处于灌溉靠雨、吃饭靠天的状态,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迟迟得不到提升。虽然我国非转基因的大豆得到日本、韩国等国消费者青睐,但由于管理粗放,导致国产大豆品质不稳定,比较优势难以保持。3.我国大豆出口价格高于进口价格,价格差增加了我国大豆的进口压力,降低了我国大豆出口的比较优势。4.我国大豆进口依然进口贸易壁垒的降低导致国际市场上的大豆大量流入我国,但针对大豆出口方面的贸易优惠却不多。5.大豆产业发展不足,国家政策倾斜度不够。虽然2002年开始我国推行扶持大豆种植业的产业政策,但针对全国1000多万亩的大豆生产面积三年

36、内仅补贴3亿元,投入远远不足。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大国相比,我国对大豆种植也都扶持相对偏弱。4 我国大豆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作物,在农业产品国际贸易中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大豆的原产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主要的大豆出口国。但由于中国大豆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和产品质量改进缓慢,中国大豆生产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4.1 我国大豆贸易存在的问题4.1.1 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落后,单产提高缓慢,种植面积得不到提高。确保粮食足够的自给率是我国粮食政策之一,在这样的政策前提下,我国在农业资源的配置上对水稻、小麦、

37、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倾斜,并没有重视单产较低的大豆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格局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豆作为优质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植物油的来源,是目前我国唯一需要大宗进口的粮食作物,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农业政策。而我国单产落后的情况也是国内大豆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在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2005年我国大豆单产达到美国单产水平,仅此一项就可以使大豆增产2000万吨,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第二,我国大豆加工业出现外资垄断布局。随着我国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大量外资也起进入中国大豆加工业,逐步出现垄断国内市场的情形。目前我国大豆进口供应也主要由少数跨国粮

38、商控制,仅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四家公司龚断了我国80%以上的进口大豆货源(程国强,2006)。外资企业的大批入驻,导致在产业内的洗牌重组,国内大批中小加工企业被迫停产关闭或被并购,按有效加工能力计算,国内大豆加工实际被外资控制66%以上(张庆军,2007),外资进一步加快了扩张步伐。如此重要的粮食作物加工及贸易被外资企业掌握,一方面给国内大豆加工、贸易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第三,国产大豆被进口大豆挤压严重。由于进口大豆价格相对低廉,对国产大豆的销售造成影响,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出现卖豆难的问题,农民对大豆种植积极性受到挫伤。这使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逆差问题更加严峻。

39、4.1.2 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大豆国际贸易存在进口大、出口小的情况,贸易逆差严重。从第三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大豆在进出口贸易中进口份额巨大,而出口份额缩小严重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供需矛盾造成。在我国多年保持双顺差的情况下,大豆国际贸易出现大额逆差体现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失衡。其次,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没有价格发言权。大豆国际贸易市场的价格主要有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出口大国控制。虽然我国产量居世界前列,但国内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使我国大豆出口份额过低。而从数据中也可以得知,我国大豆的出口价格对世界大豆价格影响微乎其微,失去在大豆国际贸易的主动权。再次,国产大豆在国际市

40、场中比较优势难以保持,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国大豆出口价格偏高导致其丧失市场竞争力。而就比较优势而言,中国大豆的优势在于大部分产品属于非转基因产品,这是我国出口大豆虽然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但依然有一定市场的原因。但是由于大豆生产的粗放管理,使我国优良品种杂交情况严重,油脂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不稳定,品质得不到保证。这使我国大豆出口在国际市场中难以保持比较优势。4.2 发展我国大豆贸易的对策建议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大豆到底是依靠进口还是发展国内生产,如何发展我国大豆产业。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豆是我国重要农作物,其进出口贸易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大豆产业链长,关系到大

41、量农民的就业、收入问题,对社会稳定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大豆的生产和贸易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所以,我国应该重视其产业发展,改善大豆生产贸易环境成为当务之急。为改善我国大豆国际贸易情况,本文提出下列对策建议:首先,增强对大豆产业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措促进产业发展。改变过去不重视大豆种植业的政策,应该根据国内需求变化调整产业政策(肖伶俐,2007),加大投入力度,发展大豆产业。如此一来,可以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扩大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进而由于投入加大和种植面积的提高引起产量的提高。产量的提高则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改善大豆进出口贸易中国内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其次,发挥我国大豆产业的比

42、较优势。国产大豆在国际市场中不具备价格竞争力,其比较优势在于我国大豆基本为非转基因食品。所以我国大豆在价格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时候依然有一定市场。基于此,我国应促进非转基因大豆发展,研发品质优良的大豆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产品品质稳定。比较优势的显现可以促进我国大豆出口,改善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逆差巨大的情况。再次,加强大豆的检验分级。国内大豆混种、混收、混储、混淆现象较为严重,其直接后果就是国产大豆品质降低,市场竞争力被削弱(喻翠玲,2006)。为改变这种状态,我国应该做好大豆分级检验的工作,使产品的不同质地体现出价格差异。在经济利润的驱使下,可以能从根本上解决大豆田间管理粗放的问题,使农民

43、选种优良品种,并保持其品种优势。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大豆品质,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我国大豆出口份额,则可以改善我国大豆贸易逆差的问题。第四,适当调整我国贸易政策,鼓励大豆出口。在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壁垒降低到情况下,针对促进我国大豆贸易出口的政策却不多。对此,我国应该改变策略,从税收和农业补贴上给予大豆生产以更多的优惠,在避免贸易摩擦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大豆出口。第五,加强大豆进口的管理,限制转基因大豆的进口。我国的进口大豆基本都是转基因大豆(崔春晓,宣亚南,2007),这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进口大豆价格较低,使进口大豆占国内消费的比重节节攀升,对我国重要粮食自给自

44、足的政策造成威胁。所以,应该加强对大豆进口的管理,适量进口;限制转基因大豆的进口数量或者进口价格,从而对国民消费进行指导。5 结论大豆是优质油料作物和重要的蛋白质作物,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地位很高。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但随着产业调整和世界格局的变更,近年来,我国已经从大豆主要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贸易逆差巨大。在我国多年双顺差的情形下,大豆的国际贸易问题显得格外突出。经过分析与研究,中国大豆在进出口贸易中存在进口严重大于出口的现象。从市场因素上分析,对我国大豆进出口造成的严重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市场供需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5、,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大豆这一优质食用植物蛋白和优质来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与之不相称的国内生产却发展缓慢,导致国内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这样,中国就不得不从国际贸易市场进口大量大豆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造成我国大豆进口增幅显著,市场份额巨大的情况。第二,价格因素。由于我国大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造成我国大豆出口价格高于世界平均价格。在进口方面,由于国际大豆价格水平低于国产大豆,导致消费者偏好于进口大豆,从而进口规模巨大;同时,低廉的进口大豆进入国际市场后,导致国内大豆价格下降,有需求价格曲线得出价格下降扩大了国内大豆需求,使我国大豆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愈加恶化,进口份额扩张趋势明显。在出口方

46、面,高昂的价格导致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难以扩大出口规模;而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的下降降低了生产者收益,导致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降低,从而使产业规模收到损害,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第三,其他因素。从研究中可以看出,贸易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1996年中国降低进口贸易壁垒,使大豆进口变得有利可图。由此,大量大豆从国际市场流向我国,并有不断扩大到趋势。同时,我国大豆贸易逆差也是从1996年开始,可见贸易政策对我国大豆影响严重。此外,国家的政策法规也对大豆进出口造成影响,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起到调控作用。根据分析,中国在大豆产业发

47、展中存在一下问题:由于中国大豆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和产品质量改进缓慢,中国大豆生产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落后,单产提高缓慢,种植面积得不到提高。第二,我国大豆加工业出现外资垄断布局。第三,国产大豆被进口大豆挤压严重。而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大豆国际贸易存在进口大、出口小的情况,贸易逆差严重。其次,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没有价格发言权。再次,国产大豆在国际市场中比较优势难以保持,缺乏市场竞争力。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发展中国大豆贸易的对策建议:1.增强对大豆产业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措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产量满足消费者需

48、求,改善大豆进出口贸易中国内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2.发挥我国大豆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大豆出口,改善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逆差巨大的情况。3.加强大豆的检验分级,增强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出口份额,改善我国大豆贸易逆差的问题。4.适当调整我国贸易政策,鼓励大豆出口。5.加强大豆进口的管理,限制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从而对国民消费进行指导。参考文献1 刘李峰入世以来中国大豆生产、市场、贸易形势分析J粮食与油脂,2006(3),32-342 刘彦坤,武戈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实证研究J世界农业,2006(12),293 钟金传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9、,20054 夏友富,汤艳丽,向清凯把握合理规模-我国大豆进口与导读产业发展研究J国际贸易2003(10),4-95 刘彦坤,武戈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实证研究J世界农业,2006(12),29-316 余建斌,乔娟,乔颖丽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11),31-357 安玉发,焦长丰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8月,107-1098 Rosegrant M.W., F. K., Nicostrato and D. PerezOutput Resonse to Price and Public Investmen

50、t in Agricuture Indonesian Food Crop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55),333-3529 贺晓丽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国际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54-5610 乔娟、李秉龙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9-8011 邱雁贸易政策调整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影响J中国油脂,2007.32(7),7-1112 张照新中国大豆市场与贸易分析J农业展望,2006(6),7-1113 Joao de D.S. Carneiro, Valeria P.R. Min

51、im, Rosires Deliza et at. Labelling Effects on Consumer Intention to Puchase for Soybean Oil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ED,2005, :/, 16,275-28214 程国强当前我国大豆行业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食品营养,2006(9),4-515 张庆军当前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危机与对策ED2007.16 肖伶俐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弊端及其对策分析J大豆通报,2007(4),41-4617 喻翠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价格、供给与贸易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52、18 崔春晓,宣亚南中国大豆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J世界农业2007(8),7-10Abstract:Soybean, originating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edible oil crops and good source of protei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Chinas soybean demand is increased, and there is a huge trade deficit in Chinese soybean

53、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particular, especially after 1996, Chinas soybean trade policy changed a lot, so, China became a net importer of soybean.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soybean production was not good developed, and soybean production did not increase as the demand. In another word, consumptio

54、n did not increase production. I collect the latest data to analyze soybean production and trade situation in China. With the contrasting of major world soybea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analyzing o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of production, consumption, prices, I find out the reason of soybean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how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Possibly solutions were also included expedi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China.Keywords:soybeans trading; Production; consumption; pric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