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城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修改后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30318084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孔城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孔城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孔城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孔城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城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修改后(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孔城乡由原高桥和孔城两镇合并构成,位于桐都市东部,东与枞阳、庐江两县相邻,西与市开发区和龙眠街道接壤,南与金神和白兔湖相连,北与吕亭镇毗邻,镇域内交通发达,沪蓉高速、桐枞公路穿境而过,孔卅路、高双路、高南路等县乡公路纵横境内,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境内丘岗连绵,沟渠纵横,孔城河、高桥河自北向南流过境内。全镇总面积167.22km2,辖2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886个村民组22986户,人口90539人,是全市第一人口大镇,也是农业大镇。拥有耕地70139亩,其中水田65000亩,旱地5139亩,水面11000亩,粮食年产35728吨。结合农业产业化调节,采用公司加

2、农户,我镇乐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全市三十强公司,也是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国家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称号。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多种特色产业化规模经济,如经果林、水产养殖、杂交稻制种、西瓜种植、大棚蔬菜、生猪养殖、药材基地,全镇农业总产值达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24元。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我镇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单薄,受地形条件客观影响,高则为岗,低则为凹,农田保水、保肥能力差,易涝易旱。近几年来,全镇每年受灾面积达17800亩,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农村经济损失严重,多数农田处在半抛荒状态,农民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束缚,成为制约孔城乡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

3、难题,故提出桐都市孔城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项目开发,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得以稳步推动,最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增长。1.2项目范畴、规模、内容与工期该项目实行范畴为孔城乡复东、桐溪、桐梓、金地、跃进五个行政村区域内,建设总投资90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8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8000亩,建设内容:扩建、整修、加固库、塘、塥10座;新建、改造机电排灌站13座(其中:7.5-30KW提水站12座,55KW排涝站1座);开挖整治灌排沟渠66km,配套建筑物228座(其中桥25座,涵闸、节制闸29座,过路涵81道,渡槽2座,放水口90座,倒虹吸1座),新建

4、防渗衬砌渠道31km,改良土壤0.6万亩,建设村庄与田间机耕路35公里,新建农田林网防护带38km等。筹划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通过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需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10万元,省财政164万元,安庆市财政20万元,桐都市财政20万元),自筹资金286万元。1.4效益项目建成后,孔城乡复东、桐溪、桐梓、金地、跃进五个行政村18000亩中低产田的灌排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灌得进、排得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农田防护林网和村庄绿化的建设,增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种植构造趋于合理,推广种植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95%,每年增产优质稻谷1875吨,优质油菜125吨,每年为农

5、民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183。8元。财务分析成果投资益本比1.88:1,财务内部收益率30.62 %,所有投资回收期5年。因此,该项目利国利民,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力的推动了项目区村的新农村建设。1.5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了保证工程按质、按量、准时完毕,孔城乡成立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叶国庆任政委,镇长张星生任指挥长,财政、水利、农业和项目村等单位抽出精干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宣传和发动群众组织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到位,掌握施工进度,解决施工中的矛盾纠纷等。工程施工由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工程质量实行全程监理,跟踪施工,镇水利站负责技

6、术指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项目区建成后筹建成立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项目区内水量调配、排灌渠道、建筑物的维护、管理和控制运用。在项目实行中,一方面做好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广大干群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按筹划完毕土方任务和农民自筹资金,根据工程规划布局进行施工放样,搞好土地调节工作;另一方面,贯彻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区土建工程招投标制等,最大限度地节省资金,保证工程按质按期竣工。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畴项目区位于桐都市孔城乡,东以孔城河为界,南与桐枞公路相连与孔城乡晴岚村接壤,西以孔卅公路为界,北与吕亭镇毗邻,省道桐枞公路、县道孔卅公路从项目区穿过,区内乡

7、村公路互相连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条件优越。项目区范畴内国土总面积2722.08公顷,耕地面积18000亩,辖复东、桐溪、桐梓、金地、跃进五个行政村,人口16321人。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长江流域,重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近年平均气温15.8,月平均最低温度3.6(一月),月平均最高温度28.9(七月),极端最高温度39.9,极端最低温度-15,全年10的积温为5102.6。冬季最大冻土层厚度为1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88.4h;无霜期252天。近年平均降水量1355mm,丰水年(1951年)达2348.6mm;枯水年(1934年)仅为661.2mm,

8、丰水年与枯水年的降水极值比为3.55。降水年内分派也极不均匀,汛期59月份的近年平均降水量可达892.8mm,占全年降水的66%,暴雨多余目前6月下旬到7月中旬。项目区近年平均径流深569.3mm,近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灌溉期蒸发量为541.3mm。年均相对湿度一般在77%左右。项目区主风向不明显,春夏季多东南或西南风;秋冬季多东北或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2.5m/s左右。2.1.3地形、地貌及土壤本项目区为典型的圩畈区,地形较为平坦,地势沿孔城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项目区内成田土质山河冲积物,耕地集中连片,土壤类型重要为砂壤土、砂泥土,耕作层0.2米透水性强,有机含量中档,肥力较好,合适

9、发展水稻生产,故重要作物以种植水稻,兼种小麦、油菜等,复种指数2.2。2.1.4水资源水资源重要来源于自然降水的地表径流,项目区内蓄水工程重要有小(二)型水库1座,塘坝、堰塥425座,合计有效容积369.66万m3。项目区南北部紧临孔城河,支流三八小河自北向南穿项目区而过,境内分支河沟较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灌溉依托区内蓄水工程和从孔城河过境水中提引。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18000亩,其中水田12668亩,旱地5332亩,既有耕地产出率低,易涝易旱,基本处在半抛荒状态,实行中低产田改造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开发治理,对项目区农业产业构造进行调节,增长优质高产水稻

10、种植面积,大力开发种植多经作物,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2.1.6自然灾害项目区地处丘陵圩畈区,夏季多洪涝,秋冬易干旱,水旱灾害频繁,一般水灾三年一遇,干旱五年一遇。建国后共发生水旱灾害18次,较大的水灾年有1949、1954、1969、1980、1983、1991、1996、1999等共10次,全市162个圩口曾漫破160个。旱灾以1958、1966、1968、1978年最为严重,水稻灌溉期内2个月以上持续无雨,塘库干涸、水源断绝。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内人口16321人,其中劳动力11424人。2.2.2土地运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722.08公顷,其中耕地18000

11、亩,耕地率44%,水田率70%,旱地率30%,塘面率10%。2.2.3农业生产水平目前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构成仍然是两稻一油,农业生产水平尚欠发达,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旱地率较高,中低产田面积过大,水利设施老化,耕地产出率低,效益甚微。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项目区经济较为发达,末孔城乡工农总产值达5.3亿元,财政收入1480万元,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524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较为完整,区内有孔城乡农业科技服务站,各村均有农技服务站点,安排农技员做点为群众服务,服务手段较为先进,农业合用新技术推广力度较强。2.3基本设施2.

1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内水利工程重要涉及塘坝蓄水和河流提引水工程。项目区内有小型水库1座,总库容13.6万m3,兴利库容9.4万m3,当家塘415口,有效塘容279.89万m3;项目区内的蓄水塥堰由于淤塞且不能自流灌溉,现已不能发挥效益;由于库塘蓄水工程不配套,输水土渠断面小,渗漏严重,渠系水运用数在0.25左右,自流灌溉保证率局限性50%;农业灌溉水源重要在孔城河提水,沿河设有临时抗旱站13座,设计灌溉面积0.7万亩,但由于工程设施不完善、设备年久失修,实际有效灌溉面积仅1000亩,提水灌溉保证率仅15%;水资源挥霍现象严重。项目区内农田未进行整体规划,无排涝工程设施。2.3.2田间工

13、程状况目前,项目区内田块均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田间灌排沟渠大多随处块形状布置,各自为阵,田间工程缺少规划,布局不合理,灌排渠道均为土渠,渗漏严重,农、毛渠都为土口子放水,串田漫灌,水土肥资源挥霍极大,由于灌、排水不畅,局部相对低洼的地方容易浮现滞水渍害等问题,水事纠纷时有发生。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好,农业机械较多,有联合收割机2台套,农用车20余辆,农资、农机服务网络健全。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内交通以便,桐枞公路、孔卅公路贯穿境内,各村级公路与之相连接,路况较好,区内电力设施完善有孔城供电所保证电力正常供应。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

14、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项目区内可以自流灌溉的骨干蓄水工程较少且工程不配套,自流灌溉保证率低;境内未建固定灌溉站,灌溉效益低,抗旱能力十分脆弱。(2)农田灌溉体系缺少统一规划,渠系配套建筑物不完善,已建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既有土渠道渗漏严重,水资源挥霍严重。(3)沿河圩畈区由于河沟淤塞,排水系统不畅,缺少固定排涝泵站,故而农田涝渍灾害严重,因此耕地产量低,土地亟待治理。(4)农田机耕道路缺少,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多数耕地农机不能下田,农业的机械化普及率仍然较低,农村劳动力得不到解放,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的发展。(5)农村水利投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能力弱。农田水利建设重要依

15、托中央资金补贴,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缺口大,加之水利建设重要是为公众服务的基本性设施,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社会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不高,水利投融资能力弱,形成了资金“瓶颈”制约。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领域,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保障农业产业构造调节和粮食安全,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由于项目区内耕地的低产低收,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持续水旱灾害,农业产量损失更是严重,加之近几年粮食价格市场的滑坡,项目区农业生产已浮现“种田亏本”的现象,大大挫伤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多数农田处在靠天收或抛荒状态。由于今年村、镇大规模合

16、并,给农村道路带来不畅,农业生产尚未磨合,使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影响。该项目的实行,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等措施,改善排灌条件,增强抗灾能力,把项目区建设成农业构造合理,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增进农村经济迅速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重要优势有: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一年两熟制生产条件;骨干水利工程具有,水资源丰富;区内地势较为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大多为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大;项目区交通便利,经济基本好,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初步具有;农民积极性很高,该镇党委、政府高度注重,大力支持此项工作。从上述优势条件可

17、以看出该项目可行性极强。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水资源重要为本地径流形成的地表水,根据1993年安徽省桐城县水资源开发运用现状分析报告资料:该项目区属孔城河区域,控制集水面积为27.22km2,地表水由项目区内小型库、塘、塥工程积蓄,按50%、75%、95%三种不同水平年的年降雨量为1270.6、1089.1、855.7mm,径流深分别为535.1、387.1、233.4mm;径流均值569.3mm,年平均径流总量1549.64万m3,即项目区水资源量1549.64万m3。此外,孔城河过境水为该项目区重要灌溉水源。根据桐都市十一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资料

18、记录,项目区近年平均可运用水资源量约为789.18万m3。4.2供需平衡分析4.2.1可供水量分析项目区内灌溉可供水量除依托本地蓄水工程外,重要靠提水工程解决,其中蓄水工程重要为库、塘、塥,合计426处,有效容积369.66万m3,根据安徽省桐城县水资源开发运用现状分析报告资料,蓄水工程按50%、75%、95%三种水平年的复蓄系数分别为2.2、1.51、0.83,由此可求出三种不同保证率下的蓄水工程可供水量分别为813.12、558.19、306.82万m3;提水工程从孔城河提水,该河过境水量充足,提水工程水量可以采用“以需定供”来计算。由于既有提水站不能发挥效益,因此提水工程可供水量不作分析

19、。4.2.2需水量分析项目区的需水量重要是农业用水,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很少,重要以地下水为主,可不作分析。本项目区重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计算项目区农业灌溉需水量时,分别考虑多种作物的最大田间耗水量及灌水周期,取最不利组合计算。根据安徽省桐城县水资源开发运用现状分析报告资料,水稻在灌溉保证率为50%、75%、95%时的综合灌溉定额分别为408 m3/亩、508 m3/亩、613 m3/亩;油菜只在95%水平年型进行灌溉,综合灌溉定额仅为100 m3/亩,其他年型不灌。项目区水稻种植面积12668亩,按稻油轮作年综合灌溉用水量在50%、75%、95%年份分别为516.85、643.53、776.

20、55万m3。4.2.3供需平衡根据以上计算可求出项目区现状水平年的不同频率相应供需平衡:通过平衡表可看出,该项目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平水年可供水量不小于需水量,一般干旱年(75%年型)供水量略不不小于需水量,只在特大旱年(95%年型)水资源总量和需水量特别局限性。因此,可通过工程措施,兴建灌溉提水站,合理规划布局灌溉渠系,完善渠系配套建筑物,增长渠道防渗衬砌,合理调节种植构造,提高水资源运用率,基本可以满足75%年型的供需水量平衡。现状水平年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项目区保证率(%)水资源总量(万m3)可供水量(万m3)需水量(万m3)平衡运用率(%)+-501456.54813.12516.85

21、296.2755.83751053.68558.19643.5385.3452.9795635.32306.82776.55469.7348.294.3项目区既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状况项目区既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重要有一座小水库、415口当家塘和10条堰塥蓄水,总有效容积为369.66万m3 ;此外,项目区沿河建有临时抗旱站13座。由于项目区缺少统一规划,既有蓄、提水工程配套不完善,渠系水运用率局限性30%,灌溉水源运用率低,据桐都市十一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资料记录,项目区(份降雨量较一般平水年少约10%,按一般干旱年75%年型分析)可供水量为453万m3,仅占水资源量

22、34%,项目区现状需水量仍为643.53万m3,灌溉缺水达190.53万m3。可见,项目区既有水利工程水资源运用率偏低。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水平与现状水平年相比,农田灌溉面积增长5%,随着农业产业构造调节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科学管水、用水、节水措施的贯彻,农田灌溉定额也随之减小,预测项目区农田灌溉需水量仍维持现状年水平。项目区通过土地治理后,预测蓄水工程可供水量除库、塘坝、塥维持既有供水能力外,提水工程灌溉面积可增长5000亩,按照以需定供的措施,拟定灌溉保证率为50%、75%时的综合灌溉定额分别为340 m3/亩、410 m

23、3/亩,可得出50%、75%年型的提水工程可供水量为170万m3、210万m3 。根据以上计算可求出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的供需平衡:设计水平年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项目区保证率(%)水资源总量(万m3)可供水量(万m3)需水量 (万m3)平衡运用率(%)+-501456.54983.12516.85466.27 67.49751053.68768.19643.53124.6672.9结论:项目区在实行中低产田改造后,新建和完善灌排系统,渠系建筑物配套齐全,沟渠防渗硬化,履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渠系水运用率,一般干旱年份(P=75%)供需可以保持平衡。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引思

24、想坚持以粮为主的指引思想,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水利为重点,通过工程、非工程措施以及农业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和节水增效的规定,对老式的供水、耕作方式以及灌溉制度进行全面规划和变革。同步,将灌排工程建设与农田防护林带绿化相结合,把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机下田、灌得进、排得出”的旱涝保收高原则园田化,使其达到水利设施原则化、管理科学化,耕作机械化,提高项目区灌溉水的运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步使劳动生产率、土地运用率、科技奉献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得到全面提高,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2选项原则坚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用工程的、生物的、农业的

25、措施,集中连片治理,改造中低产田。规划时运用既有骨干灌排渠系,对水土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以完善配套和更新改造为主,合适新建、扩建,解决好灌溉、除涝、降渍问题,并将灌溉与排水统筹考虑,使其满足项目区灌排工程的建设原则规定。5.3建设原则1、灌溉:保证率达到85%;2、除涝:按汛期十年一遇最大一日暴雨三日排完;3、防渍:达到雨后三日将地下水降至地表如下0.5米;4、道路:宽36米,通车率达到100%。5、良种推广: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5%;5.4建设规模本项目申报总投资90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财政410万元,省财政164万元,安庆市财政20万元,桐都市财政20万元,自筹资金286万元。5.5规划布

26、局项目区总体规划本着“高起点,高原则,建设一片,成效一片”的原则,实现“节水,增地,保肥,长效,示范”的目的,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田间沟渠和农村道路,完善排灌系统和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工程布局见项目区规划图。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本项目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8000亩,其中种植优质稻谷面积1亩,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面积6000亩。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扩建、整修、加固库、塘、塥10座;新建、改造排灌站13座(其中:排涝站1座,抗旱站12座);开挖、疏浚、灌排渠(沟)66km,土方19.8万m3; U型渠道防渗衬砌31km(其中D100渠道5km,D60渠道15k

27、m,D40渠道11km);渠系配套建筑物228座(其中桥25座,涵闸、节制闸29座,过路涵81道,渡槽2座,放水口90座,倒虹吸1座)。6.2.2农业措施修建36米宽砂石路35公里,需砂石7.7万m3,改良土壤0.6万亩。此外,由农业部门差遣技术人员到项目区加强科技推广,提供新良种、新技术及农业产业化调节技术服务,向项目区推广节水优质高效农业技术。6.2.3林业措施加强项目区内渠系、道路、农田防护林网、新农村绿化建设,植树2.25万株。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投资估算7.1.1估算根据1、遵循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令、制度、规程。2、定额选用安徽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198

28、4年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1年版)。3、各项费用计算原则及根据:按省水利厅皖水基字()469号文献执行。4、材料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编制。5、运送费及装卸费原则参照我市交通、物价部门的有关文献执行。7.1.2投资估算总投资900万元(不含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水利措施投资630万元,其中:库、塘、塥整修、加固、配套10座计95万元;排灌站104.4万元(排涝站1座25万元,灌溉站12座79.4万元);渠道混凝土防渗衬砌160.9万元(D100渠道5km ,D60渠道15 km,D40渠道11 km);渠系配套建筑物269.7万元(桥25座计82.5万元,涵闸、节制闸29座计

29、130.5万元,渡槽2道计5.5万元,倒虹吸1道计2万元,过路涵、穿堤涵81道计47.4万元,放水口90座计1.8万元)。农业措施191.3万元,其中:砂石路面35公里计103.3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投资35.7万元,农机12.3万元,其他40万元。林业植树投资4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12.3万元。项目管理投资21.4万元。7.2资金筹措方案,资金的构成、来源及筹措也许性通过估算项目总投资需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10万元,省财政164万元,安庆市财政20万元,桐都市财政20万元,镇村及农户自筹286万元。7.3群众投工投劳项目区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灌排渠(沟)土方工程19.8万m3,由

30、项目区群众投工9万个解决,不占用有限的项目资金。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孔城乡桐溪、复东、桐梓、金地、跃进五个行政村18000亩农田旱涝保收,该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构造进行调节后,每年种植优质稻面积1.25万亩,亩均增产150公斤,可增收优质晚稻1875吨,按价格1400元/吨计算,年纯增262.5万元;每年种植优质油菜面积0.25万亩,亩均增产50公斤,可增收优质油菜125吨,按价格3000元/吨计算,年纯增37.5万元;上述两项合计,项目区年纯增效益为300万元,人均增收183.8元。 8.2社会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渠系水运用系数,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消耗,增长有效

31、灌溉面积,减少灌溉成本,在一定限度上缓和了农业用水矛盾,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将杜绝滥灌现象,实行科学管理、合理调度、计量用水,水资源将得到节省与合理运用。改造中低产田,调节项目区的耕作制度、优化种植构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使项目区在干旱年甚至特大干旱年农作物得到及时灌溉,农业生产高产稳产,对增进项目区的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步,项目的成功实行还将为本地区增长就业机会,18000亩耕地能正常生产,使农业农村农民有稳定收入来源,消化的劳动力数量较为可观,它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项目区建成后,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养殖业,并形

32、成有机的生物链和产业链,该镇乐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深加工,不仅农产品有销路,附加值大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也将大幅度提高。同步项目区内桐枞公路、孔卅公路贯穿,交通便利快捷,对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8.3生态效益本项目建成后,由于实行改土培肥措施和田间防护林带的建设,农田灌得进、排得出,对改善本地农田小气候,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有效地控制水土肥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增进作用,呈良性循环。同步结合新农村建设,修建沼气池、园林绿化、改水改厕,使农民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生态效益。8.4财务评价8.4.1工程项目效益(项目产出)通过度析,项目实行后,项目

33、区年纯增效益为300万元,人均增收183.8元。8.4.1工程运营费用(项目投入)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参照我市已建同类工程的运营费用,结合本地实际,项目区农业、水利等工程年运营费用约为工程总投资的3%,即该项目年总运营费用为900*3%=27万元。8.4.3财务评价按照规定,经济评价中应将效益和费用统一按复利计算至基准年。基准年放在建设期第一年,建设期1年,正常运营,社会折现率为12%。工程效益现值工程效益现值CIp按下式计算:式中:Bo近年平均效益为300万元i社会折现率为12%n正常生产期为N施工期1年则效益现值CIp=1821.9万元。年费用现值它涉及投资现值和年运营费现值两部分:(1

34、)投资现值:当年投资当年收益,基准点选定,则现值为803.57万元。(2)年运营费用现值:式中:Co年运营费为27万元,计算出年运营费用现值为163.97万元,合计年费用现值为COp=803.57+163.97=967.54万元。财务净现值ENPA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差即为经济净现值:ENPA=CIp-COp=1821.9-967.54=854.36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益本比)EBCR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EIRR为项目计算期内经济净现值合计为零时的折现率,由下式计算: 经计算本工程项目内部收益率不小于基准受益率(土地治理项目的基准受益率为8%),即EIRR=30.62%8%。投资回收期

35、所有投资回收期即所有投资回收期为5年不不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计算见下表: 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单位:万元序号年份项目建设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合计1234515生产负荷100100100100100一钞票流入300300300300300二钞票流出9002727272727三净 现 金流 量-900273273273273273四累 计 净钞票流量-900-627-354-81192五内 部收 益 率1折现系数(1=12)0.8930.7970.7120.6360.5673.207净 现 值-803.7217.58194.37173.63154.793.207*273=875

36、.51812.82折现系数(1=28)0.7810.6100.4770.3730.2910.952净现值-702.9166.53130.22101.8379.441.243*273=339.34114.46通过总体分析,效益明显,阐明投资该项目经济、合理。第九章 组织实行和运营管护9.1组织机构设立为保证工程按质、按量、准时完毕,孔城乡政府成立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指挥部,镇长张星生任指挥长,成员单位由镇水利、农业、林业站、项目村等抽调精干人员构成,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区建设,项目区用水管理联合五村成立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项目区内水量调配,排灌渠道、建筑物的维护、管理和控制。9.2实行管理项目建设由

37、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实行,土建工程采用招投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施工,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制,镇水利站负责技术指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重点工程请市水利局派技术干部驻地施工指引,并不定期的组织专人进行施工检查、质量监督,采用经济、行政手段强化施工管理。工程竣工后,进行现场质量验收,办理竣工决算,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一处效益。9.3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加强项目资产管理,工程运营管理和维护由灌区管理所负责,排灌渠道实行专人常年维护,管理所具体做好水量调配、排灌渠道及机械设备的维护,建筑物管理和控制,电灌站控制运用,征收水电费等,保证项目资产效益的长期发挥。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0.1环境现状分析

38、项目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部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年平均降雨量为1355mm,近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近年平均气温16.5,平均湿度7781%,最大风速20m/s,平均无霜期247天左右,气候条件优越,合适农作物生长。项目区既有农业生产方式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分散式经营,灌溉按村组各自为阵,用水无节制,挥霍水资源量,干旱年份无水可灌,加上排灌系统不畅,串灌漫灌,水土肥流失,对本地人畜生活、生产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10.2项目实行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不产生任何污染,通过水利、生物、农业等措施治理后,将增进项目区节省用水,沟渠路林网化,有助于调节项目区耕作

39、制度,优化产业构造,减少农田渍化,农田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在特大旱年份,项目区农作物也能得到及时充足灌溉,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对增进项目区的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工程建设对环境无不利影响。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11.1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孔城乡1800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行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为可观,项目实行从效益方面来讲是可行的。11.2问题与建议该项目实行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央、省、市财政资金的支持与否,规定上级批准立项,予以资金支持,以利项目尽早实行,尽早发挥效益。附表附图一、附表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附表2:项目区既

40、有水利工程设施状况表附表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略)附表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二、附图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附图3:项目区规划布局图附表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一、项目区基本状况1、行政辖属县(市、场)个12、行政辖属乡(镇)个13、行政村个54、总人口万人163215、农业人口万人163216、农业劳动力万个114247、土地总面积万亩4.0838、耕地面积万亩1.89、林地面积万亩0.86310、牧草地面积万亩11、水域面积万亩0.3412、未运用地万亩13、粮食总产万公斤58514、人均年纯收入元2400二、项目区资源条件

41、1、既有中低产田面积万亩1.8其中:(1)瘠薄型万亩 (2)干旱缺水型万亩1.2 (3)渍涝型万亩0.6(4)盐碱型万亩(5)其 它万亩2、既有宜农荒地面积万亩3、宜牧草原面积万亩4、水资源总量万立方米/年1549.645、既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万立方米/年45375%年型三、项目区现状1、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102、田间工程配套率%03、灌溉保证率%504、渠系水运用系数%255、有效灌溉面积万亩0.756、除涝面积万亩7、防洪保证率%758、林木覆盖率%5四、开发治理任务1、改造中低产田万亩1.82、开垦宜农荒地万亩3、专项生态工程建设万亩4、草原(场)建设万亩5、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万亩6、优

42、质粮食基地万亩7、优质饲料粮基地万亩8、节水农业示范项目万亩续表一9、坡改梯万亩五、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万元900其中:(1)中央财政资金万元410 (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万元204 (3)自筹资金万元286(4)银行贷款万元 (5)其他资金万元2、投工投劳(1)投工量万工日9.0 (2)折 资万元六、效益1、新增重要农产品能力 (1)粮食万公斤360 (2)棉花万公斤 (3)油料万公斤 (4)糖料万公斤 (5)干草万公斤 (6)优质粮食万公斤 (7)优质饲料粮万公斤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状况 (1)新增灌溉面积万亩 (2)改善灌溉面积万亩1.8 (3)新增除涝面积万亩 (4)改善除涝面积万

43、亩0.6 (5)增长农田林网防护面积万亩 (6)改良土壤面积万亩0.6 (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0.6 (8)年节省水量万立方米60 (9)增长机耕面积万亩1.7 (10)新增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11)扩大良种种植面积万亩 (12)新增旱作农业面积万亩 (13)优质粮食种植面积万亩 (14)优质饲料粮种植面积万亩 (15)控制水地流失面积万亩3、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个14、新增种植业总产值万元5、新增利税收入万元3006、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长总额万元183.87、财务内部收益率30.628、财政净现值万元854.369、投入产出比1:1.8810、投资回收期5年附表2 项目区既有水利工程设施状况

44、县(市)名称水库有效灌溉面积灌排系统排灌站机电井变电站农电线路地下管道喷滴灌设备灌排渠道其中:衬砌建筑物数量兴利库容长度配套率长度占需衬砌座配套率数量装机容量数量已配套数量容量10KV-35KV低压(座)(万立米)(万亩)(公里)%(公里)%(座)(千瓦)(眼)(眼)(座)(千伏)(公里)(公里)(公里)(台/套)桐城19.40.072052075901035注:1、灌排渠道:指支渠(沟)及其如下固定渠(沟)。 2、灌排渠道配套率:指运用正常的灌排渠道长度与设计的灌排渠道长度之比。 3、灌排渠道建筑物配套率:指运用正常的灌排渠道建筑物座数与设计的灌排渠道建筑物座数之比。 4、项目区波及两个以上

45、县则按本表格填写,只波及单个县可用文字阐明。附表4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项目名称工程量投资(万元)备注单位筹划数合 计900.0一、农田建设万亩1.8878.6(一)水利措施6301、小型水库、塘、塥座1095新建座扩建加固座10952、拦河坝座3、修建排灌站座13104.44、机电井眼新建眼修复配套眼5、输变电线路配套公里其中:线路公里变压器台6、灌排渠系工程269.7其中:开挖疏浚渠道公里66投工投劳 衬砌排水渠道公里 埋设排水渠道公里渠系建筑物座228269.77、节水灌溉万亩0.6160.9渠道衬砌防渗公里31160.9管道输水公里集雨节灌万亩8、其她水利工程续表4 (二)农业措施191.31、改良土壤万亩0.635.72、良种基地万亩30其中:仓库平方米晒场平方米选种加工设备台(套)3、机耕路公里35103.34、农业机械12.3其中:购买农用动力机械台(套)配套农机具台(套)购买植保机械台(套)5、其她农业设施10(三)林业措施1、营造防护林万亩0.02145其中:农田防护林万亩0.02129.75 水源修养林万亩 水土保持林万亩2、苗圃万亩0.0025.253、其她林业设施亩30010(四)科技推广12.31、技术培训人(次)65002.32、仪器设备台(件)543、示范推广项16二、其她21.41、前期工作费21.42、贷款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