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0298840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2(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记录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观测数据为98、90、70、75、83、80,这组数据的全距是(C、28 )。2、两个行为变量的观测值皆为顺序变量,则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有关系数时,宜用( B、级别有关系数 )。3、在一批考试分数中,百分级别为76的分数是37分,这意味着比37分高的考生人数占所有考生总数比例是( A、24% )。4、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0.34134,试问概率P(Z-1)的值为(D、0.15866 )。5、投掷一粒骰子,浮现“4”点的概率是(A、1/6 )。 6、测验蓝图设计是有关( B、测验内容和考察目的的抽样方案 )7、面试共有6题并采用放回抽取原则

2、,问两个考生抽取同为B题的概率为(D、1/36 )。 8、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限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A、权重 )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觉得,一种完整的评价筹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体现,其公式是( 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10、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措施的最大差别是(C、不是同一份测验 )。11、积差有关系数的创立者是( A、皮尔逊 )。12、已知=5,=6,=7,=3,=4则等于( A、16 )。13、在一批考试分数中,百分级别为56的分数是65分,这意味着比65分高的考生人数占所有考生总数比例是( B、44% )。14、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划分

3、的是(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15、某班50名学生中有30名女生,问抽取一种学生正好为男生的比例是(C、2/5 )。 16、测验蓝图设计是有关( B、测验内容和考察目的的抽样方案)。17、Z分数量表是( B、测验内容和考察目的的抽样方案 )。18、已知P(0Z1.96)=0.475,则P(|Z|1.96)概率值为(B、0.05 )19、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内的( C、稳定性 )。20、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觉得,一种完整的评价筹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体现,其公式是( 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21、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一组是测量体重的,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

4、限度,则用( D、差别系数 )。2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求得第56百分位数是65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5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B、44 )。23、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测量的内容划分的是(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24、原则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和原则差分别是(A、0 和1 )2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0.34134,试问:概率P(Z-1)的值为( B、0.65866 )。26、测验蓝图设计是有关( B、测验内容和考察目的的抽样方案 )27、同步掷两个骰子,浮现12个点的概率为( D、1/36 ) 28、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限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A、权重 )2

5、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觉得,一种完整的评价筹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体现,其公式是( 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30、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内的( C、稳定性 )。31.学习教育记录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A.教育研究的重要措施与工具 ) 32.如果我们但愿通过一种登记表就能较以便地理解处在某个分数如下的人数,这时可编制一种( C.累积次数分布表 )33.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A.称名变量)34.适合显示各记录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 C.圆形图 )35.下面属于地位量数的是( B.PR )36.提出级

6、别有关法的记录学家是( D.斯皮尔曼 )37.百分级别数值是( D.比率变量)38.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的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A.知识 )39.运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102,原则差为18,某学生得分为120,那么她的离差智商为( C.120 )40.是非题的特点是( C.合用范畴有限)41.原则参照测验的用途( 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 )42.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体现出的特性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C.独特性 )43.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 C.30 )44.记录假设检查中,虚无假设又称

7、为( A.零假设 )45.记录假设检查中有关单侧检查描述不对的的是( A.明显性水平值平分在抽样分布两尾 )46. 学习教育记录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 A.教育研究的重要措施与工具 ) 47. 如果我们但愿通过一种登记表就能较以便地理解处在某个分数如下的人数,这时可编制一种( C.累积次数分布表) 48. 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A.称名变量) 49. 适合显示各记录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C.圆形图) 50. 提出级别有关法的记录学家是(D.斯皮尔曼 ) 51. 百分级别数值是(D.比率变量 ) 52. 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的

8、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A.知识) 53. 运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102,原则差为18,某学生得分为120,那么她的离差智商为(C.120 )4 54. 是非题的特点是(C.合用范畴有限 ) 55. 原则参照测验的用途( 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 56. 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体现出的特性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C.独特性 ) 57. 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 C.30 ) 58. 记录假设检查中,虚无假设又称为(A.零假设) 59. 记录假设检查中有关单侧检查描述不对的的是(A、明显性水平值平分在

9、抽样分布两尾) 60. 1、一批数据离差之和是( A、0 )。61. 我们常说的考试分数属于( C、等距 )。62. 投1粒骰子,掷出6个点的概率是(A、1/6 )。 63. 按教学中运用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提成( A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参照测量与评价 )。64. 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求得第66百分位数是4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6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4 )。65. 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5)0.3749,试问:概率P(Z1.5)的值为( D、0.8749 )。66. 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措施的最大差别是( C、不是同一份测验 )。67. 每项评

10、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限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A、权重 )。68. 之因此不能用原始分数评价各科的成绩在于( C、原始分可比性差 )。69. 格朗兰德觉得评价可以用下列哪个公式表达?(B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 二、概念解释1. 教育测量 :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2. 构造效度 :构造效度指的是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构造或特质的限度。3. 心理测验:理测验是通过对一组原则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样组的客观分析,对人们的心理特性及个别差别进行估测、描述和诊断的一种措施4. 型错误 :在记录假设检查作决策时也许犯的错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11、虚无假设属真而被回绝的错误,这种错误记录上称为I型错误,又称为“拒真”错误;另一种是虚无假设实伪而未被回绝的错误,记录上称为型错误,又称为“纳伪”错误。5. 原则分数常模:原则分数常模,就是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原则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队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6. 测验效度:测验效度,就是测验事实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限度。7. 记录量: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多种特性量数我们称其为记录量。8. 单侧检查:单侧检查只在抽样分布的一种尾侧设有临界值,危机域也只有一块,而这一块危机域的概率面积就等于明显性水平a的值。 9. 散点图: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达两种事物之间互相关系及联系模式的一种图示

12、措施。10. 原则参照测量与评价:原则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体现与既定的教育目的和行为原则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限度上达到该原则的一种测量与评价。11.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和教育目的,运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措施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多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根据的过程。12. 教育测量: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于量的规定性予以拟定和描述的过程。13. 测验的效度:测验能测出所欲测特质的限度,相对于某种测量目的而言。14. 等距变量:除了能表白量的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并且其零点是相对的。15. 原则化

13、测验 :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原则)都已科学地实现原则化,也就是说,这种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原则化的测量,就称之为原则化测验。16. 组内常模 :组内常模是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人(事实上即常模组被试)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也就是分数)的分布状况;拿被试分数跟这种分数分布状况作对比,就能揭示出被试在其所属那类群体(即常模组)中的相对地位。17. 学习能力倾向测验 :学习能力倾向测验旨在测量一般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即与否具有较好的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潜在能力,而不是已在学校中学到了多少知识。18. 明显性水平 :在记录假设检查中,公认的小概率事

14、件的概率值被称为记录假设检查的明显性水平。三、问答题 1试述算术平均数的运算性质及优缺陷。 答:算术平均教具有如下几条运算性质:(1)数据组所有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然为0。(2)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种相似常数C后,则计算变换后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C。(3)每一观测值都乘以一种相似常数C后,这样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同样乘以这个常数C。(4)对每个观测值作线性变换,即乘上相似的常数C,再加上另一常数d,则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作相似线性变换后的成果。优缺陷: 算术平均数具有反映敏捷、拟定严密、简要易懂、概括直观、计算简便,

15、并能作进一步的代数运算等长处,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但是,算术平均数需要每一种数据都加入运算,因此,在数据有个别缺失的状况下,则无法精确计算。特别是,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旦在数据分布中浮现个别极端数据,就会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此外,在某些特别状况下,由于各个数据的重要性不同,因此,直接把数据简朴相加以拟定算术平均数的措施,不能充足考虑到各个数据的重要性限度。2简述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的原则。答: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如下三条基本原则:(1)实践性为主的原则即应以动手操作为主,不能停留在笔试形式下考察实验操作知识的方式上。(2)全面性原则 要竭力考核到

16、实验设计与设计、实验的实行与操作、实验的分析与解释、实验报告撰写等环节。(3)客观化原则要建立在行为观测的基本上,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3简述记录量与参数的区别与联系。 答:(1)记录量和参数都是反映数据特性的数量,分别相对于样本和总体而言。在总体数据基本上求取的多种特性量数称其为参数,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多种特性量数称其为记录量。(2)总体只有一种,因此总体参数也只有一种,总体参数是常数。样本来自于总体,但样本可有许多种,相应于总体参数,每抽取一种样本就可以求得一种样本记录量,而每一种样本记录量的值都在总体参数的上下波动,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每个不同样本的记录量之间也都是不相似的,相对于总体

17、参数而言,有的样本的记录量离总体参数更近,而有的样本记录量会离得更远些。由此我们看到,样本记录量是一种变量,它随样本抽取的变化而变化,又由于样本的随机性,样本记录量也是一种随机变量。4简述记录假设检查的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别。 答:(1)差别之一是,数学反证法最后推翻假设的根据一定是浮现了百分之百的谬误,因此推翻假设的决策无论是从决策逻辑还是从决策内容看都是百分之百对的的。而记录假设检查的反证法最后推翻虚无假设的根据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从决策逻辑角度看是百分之百的对的的,但其决策的内容却是有也许出错的。(2)差别之二是,数学中使用反证法,其最后成果一定是推翻原假设,而记录假设检查这种反证

18、法的最后成果却有也许无充足理由推翻原虚无假设,由于很也许我们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检查记录量的取值概率并不是一种小概率,因此也就无理由怀疑虚无假设的对的性。5.客观题的重要优缺陷是什么?答案要点 优:客观;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误差小信度高;适合测量明确的知识点。 缺陷:难测高层次的心智技能;不易测文字体现和创新思维能力。6.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有联系有区别;教育测量侧重于量的规定性方面去把握事物;教育评价关注价值判断,涉及优缺陷分析;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本;评价又是教育测量的延伸和功能释能;有些状况下教育测量自身就是系统的教育评价过程。7.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

19、价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的起重要的作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教育改革常常把测量与评价的改革或反思作为突破口。8.请以你熟悉的一门课程试卷为例谈一下如何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以教学内容和目的分类为维度并结合某门课程列出命题双项细目表,举例略9.目前学校的学生课业考核存在哪些重要问题?过于强调选拔、措施单一、考核抽象和表征化。10.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对的评价学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能力;教师需要测量与评价的措施弥补非正式观测和书面考试的局限性;实践证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本;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普遍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的课程。11.如何分析一份试卷的

20、内容效度?是根据教育教学特性编制的,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原则等构成的工具。12.什么是教育测量?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于量的规定性予以拟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和教育目的,运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措施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多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根据的过程。13.按解释成果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哪几类?并具体解释一下。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原则参照测量与评价和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队中的相对位置的

21、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原则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体现与既定的教育目的和行为原则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限度上达到该原则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相比较,以评价其有无充足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14.简述深刻理解教育测量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点。 答:(1)测量的成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2)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按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3)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究竟取决于所测对象自身的性质。15举例阐明什么是绝对评分分数。答:教育工作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要努力追求教育目的的达到。因此,在学校里拿被试在测试上的测值

22、,去跟所测特性的应有原则作比较的事是诸多的。很显然,这时测验分数的意义,就完全取决于实得测值与应有原则的关系了。如果达到了规定,就是“合格”的或“已达标”的;如果未达到规定,就是“不合格”或“未达标”的。这里,全然不管其她被试在同一测验上所得测值如何,她们达标与否丝毫不影响被试测验分数意义的拟定。这种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原则作比较来拟定其意义的分数,就叫绝对评分分数。16.简述影响型错误的重要因素。答:影响型错误概率大小的因素有三个,(1)第一种因素是客观的真值与假设的伪值两者之间的差别。(2)影响型错误概率大小的第二个因素是a值的大小。(3)影响型错误概率大小的第三个因素是样本容量。四、计算

23、题(需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2,15,18,10;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原则差。(保存2位小数)2-40答:平均数:X()=(20+12+15+18+10)/5=15方差:S2=(20-15)2+(12-15)2+(15-15)2+(18-15)2+ (10-15)2/5=13.60原则差:SD=3.69 2.设参与某次考试人数为10657人,其中有6995人的成绩低于90分,试拟定卷面90分这个成绩的百分级别PR。(保存2位小数)答:百分级别PR=6995/10657100=65.643某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原始分数分别为110分、100分、70分,试求

24、 (1)当该测验平均数为95.1,原则差为10.8时,三位学生的原则分。 (2)按T=10Z+50,三位学生的T分数分别是多少?原则分数Z=(X-X()/S(1)答:甲:Z1=(110-95.1)/10.8=1.38乙:Z2=(100-95.1)/10.8=0.45丙:Z3=(70-95.1)/10.8=-2.32(2)答:甲:T1=10Z1+50=63.8乙:T2=10Z1+50=54.5丙:T3=10Z1+50=26.84. 某构成年人身高分别为175、180、177、173、175厘米;某组幼儿园学生身高分别为120、110、115、114、116厘米;问哪一组离散限度大? ( )解:成

25、年人身高平均值为176厘米,原则差为2.37,CV=1% 幼儿组身高平均值为115厘米,原则差为3.22,CV=2%因此幼儿组离散限度大。5、某考试参与人数为人,已知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80,原则差为5。问85分以上有多少人?70分以上多少人?若只能有200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解:根据原则分数公式Z=1,查表P=0.34134 50%-34.134%=15.866%,85分以上317人;Z=-2,查表P=0.47725 50%+47.725%=97.725%,70分以上1955人;P=0.4,Z=1.28,带入公式则 进入第二轮考试的分数线为86.4。6、

26、采用两端组法拟定考试题目的辨别度和难度,假定44名学生参与考试,其中12名(占总人数44名的27%)高分组学生和12名低分组学生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满分值W=15分)上的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辨别度和难度。辨别度D=PHPL;难度D=(PH+PL)/2高分组(12人)14969896148879低分组(12人)762351083207答:辨别度D=PHPL=0.594-0.244=0.35;难度D=(PH+PL)/2=(0.594+0.244)/2=0.4197、采用两端组法拟定考试题目的辨别度和难度,假定37名学生参与考试,其中10名(占总人数37名的27%)高分组学生和10名低分组学

27、生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满分值W=12分)上的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辨别度和难度。辨别度D=PHPL;难度D=(PH+PL)/2表2:高分组与低分组论述题得分登记表高分组1079989610910低分组4623510476辨别度D=PHPL=0.725-0.32=0.405;难度D=(PH+PL)/2=(0.725+0.32)/2=0.528、已知某选拔考试参与人数为1000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75,原则差为10。若只能有100人进入面试,问面试分数线定多少合适?若有人考了65分,问该人在团队中处在什么位置(百分级别是多少)?解:由题意可知求点双列有关n=10,p=6/10,q=4

28、/10, P=(75+57+73+65+63+67)/6=66.67, q =(67+56+61+65)/4=62.25S=5.8rpb=(P -q)/Sx=(66.67-62.25)/5.80.60.4=0.372因此辨别度不明显。9、9采用两端组法拟定考试题目的辨别度和难度,假定52名学生参与考试,其中14名(占总人数52名的27%)高分组学生和14名低分组学生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满分值W=10分)上的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辨别度和难度。辨别度D=PHPL;难度D=(PH+PL)/2高分组(14人)10799896108889108低分组(14人)46235104320763辨别度D

29、=PHPL=0.85-0.33=0.52;难度D=(PH+PL)/2=(0.85+0.33)/2=0.5910、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求该选择题的辨别度。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辨别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有关系数表达)考生ABCDEFGHIJ选择题得分1111001001总成绩75577365675663616567(公式:)解:由题意可知求点双列有关n=10,p=6/10,q=4/10, P=(75+57+73+65+63+67)/6=66.67, q =(67+56+61+65)/4=62.25S=5.8rpb=(P -q)/Sx=(66.67-62.25)/5.80.60.

30、4=0.372因此选择题辨别度0.372。11某次高考模拟试卷高一的5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170、120、110、160、130分钟;高三的5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50、70、90、55、45分钟;问高一和高三哪一组离散限度大?解:因此高三学生离散限度大。12、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辨别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有关系数表达,下表是一次测验的有关数据:考生ABCDEFGHIJ第一题1111001001被试得分75577365675663616567已知第一题为选择题,试求其辨别度。(公式:)解:由题意可知求点双列有关n=10,p=6/10,q=4/10, P=(75+57+73+65+63+67)

31、/6=66.67, q =(67+56+61+65)/4=62.25S=5.8rpb=(P -q)/Sx=(66.67-62.25)/5.80.60.4=0.372因此辨别度不明显。 13、某市举办选拔考试,共1000人参与,已知本次考试平均分为60分,原则差为10,问(1) 如果只录取100人,那么录取分数线定为多少合适?(2)如果某人考了70分,但只能有150人参与面试,问该人与否能进入面试?解:根据原则分数公式 面试分数线为72.8Z=1,P=0.34134 面试人比例为50%-34.134%=15.866%;159人。不能进入面试五、假设检查1男女生各一组参与某推理测验,已知该测验呈正

32、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男生15人,平均分和原则差分别为82和9;女生13人,平均分和原则差分别为85和11。问男女生在该测验得分有无明显差别? (a=0.05,自由度为26时,t的临界值为2.056) 检查记录量:附表1: 正态分布表:ZYPZYP00.398940.000001.070.225060.357690.210.390240.083171.280.175850.399730.250.386670.098711.290.173600.401470.260.385680.102571.960.058440.4750010.241970.3413420.053990.477251、解:提

33、出假设H0 : 1 = 2 H1 : 1 2 根据明显性水平查表拟定临界值t=2.056比较记录量与临界值可知未落入危机域,因此男女学生在测验上得分无明显差别。2对男女大学生进行某测试(已知该测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其成果如下,试在=0.05明显水平上检查男女生在该测试上与否存在明显的差别。n平均数方差男 生女 生13158582119(a=0.05,自由度为26时,t的临界值为2.056) 检查记录量:附表1: 正态分布表:ZYPZYP00.398940.0000010.241970.341340.100.396950.039831.070.225060.357690.210.390240.083171.280.175850.399730.250.386670.098711.290.173600.401470.260.385680.102571.960.058440.475000.50.352070.1914620.053990.477252、解:作假设: H0:1=2,H1:12记录量已知=0.05,查表得t0.05/2(26)=2.056比较,因此接受原假设,因此没有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