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0274465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1.11.1有精神障碍的人有精神障碍的人,心理活动并不全是异常的心理活动并不全是异常的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2008.5 472008.5 47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DD)。)。P295P295A A诊断诊断 B B咨询咨询 C C治疗治疗 D D特点特点20102010、5 32 5 32、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B B)P294P294(A A)心理与行为的联系)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B B)心理与行为

2、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的异常(C C)各种不良行为模式)各种不良行为模式 (D D)各种脑器质性病变)各种脑器质性病变20102010、11 5011 50、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心理异常的(、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心理异常的(A A)P295P295(A A)性质)性质 (B B)治疗()治疗(C C)诊断)诊断 (D D)预防)预防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经过系统治疗经过系统治疗,心理异常部分能够得到改善心理异常部分能够得到改善或被完全矫正或被完全矫正,证明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证明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可能之间有互相转化可能2007.11 442007.11 44异常心理活动

3、得到矫正,需要经过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CC)。)。P294P294A A健康咨询健康咨询 B B心理咨询心理咨询 C C系统治疗系统治疗 D D发展咨询发展咨询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2007.5 982007.5 98以下陈述正确的是(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 A)。)。P294P294A A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B B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C C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是偏离常

4、态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是偏离常态的D D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须通过心理咨询矫正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须通过心理咨询矫正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5+1.21.2学科简史学科简史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始于公元前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始于公元前400400年年,希波克里特希波克里特的体液学说的体液学说自然科学的出现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到一起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到一起精神分析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两个命题:两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

5、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62011.5 48.2011.5 48.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理活动的(C)(C)。P296P296(A)(A)过程过程(B)(B)潜意识潜意识(C)(C)动力动力(D)(D)前意识前意识2006.5 502006.5 50(B B)的说法符合弗洛伊德关于的说法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力比多”的看的看法法P296P296A 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 B是心理活动的动

6、力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C 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 D 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7合理地度过合理地度过“性心理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20102010、11 5111 51;20112011、11 6711 6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D D)。)。P296P296(A A)力比多发育良好)力比多发育良好 (B 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C C)完善的防御机制)完善的

7、防御机制 (D 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阶段)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阶段防御机制的定义防御机制的定义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力2008.5 482008.5 48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A A)。)。A A防御机制防御机制 B B本能动力本能动力 C C心理异常心理异常 D D快乐原则快乐原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8精神分析学说最初遭受的打压来自于宗教精神分析学说最初遭受的打压来自于宗教2006.11 462006.11 46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

8、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来自于(实来自于(CC)。)。A A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 B B哲学理论哲学理论 C C宗教理论宗教理论 D D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的解释行为主义的解释最早由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解释的,通最早由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解释的,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2007.5 442007.5 44巴甫洛夫通过(巴甫洛夫通过(CC)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A A现象描述结果现象描述结果 B B精神病学结果精神病学结果C C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研究结果 D D心理研究结果心理研究结果变态心理

9、学与健康心理学9具体观点:一是兴奋与抑制的冲突造成的;具体观点:一是兴奋与抑制的冲突造成的;二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二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2011.11 114.2011.11 114.巴甫洛夫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包巴甫洛夫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包括(括(ACAC)。)。P296P296(A)(A)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B)(B)心理活动灵活降低心理活动灵活降低(C)(C)强烈且异乎寻常的刺激强烈且异乎寻常的刺激(D)(D)心理活动平衡异常心理活动平衡异常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0+2.12.1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顺利适应环境;正常地人际交往;正常地

10、认识客顺利适应环境;正常地人际交往;正常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观世界的本质。2008.5 1012008.5 101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包括保障(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包括保障(ABCABC)。)。A A顺利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环境 B B正常地人际交往正常地人际交往 C C正确地反映世界正确地反映世界 D D幸福地享受人生幸福地享受人生2009.112009.11104.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ACD)(ACD)。P298P298A A 顺利适应环境顺利适应环境 B B 维持生理机能维持生理机能 C C 进行人际交往进行人际交往 D D 认识客观世界认识客观世界变态心

11、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1+2.22.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化区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标准化区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省经验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2008.5 492008.5 49以求助者社会功能完整程度为根据区分正常和以求助者社会功能完整程度为根据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是(异常心理是(B B )。)。A A非标准区分非标准区分 B B常识性区分常识性区分C C标准化区分标准化区分 D D心理学区分心理学区分2007.11 982007.11 98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ABAB)。)。A A内省经验

12、标准内省经验标准 B B社会适应标准社会适应标准C C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 D D主客观相统一主客观相统一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2+心理学区分三原则:主客观统一、内在协调性和心理学区分三原则:主客观统一、内在协调性和人格相对稳定性人格相对稳定性2006.11 992006.11 99用用“心理学标准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包括(ABD ABD )。)。P299P299A A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B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 C情感与理智协调原则情感与理智协调原则 D 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

13、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0102010、11 10011 100、郭念峰认为,心理学确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原则包、郭念峰认为,心理学确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原则包括(括(ACAC)。)。P299P299(A A)主观和客观统一性)主观和客观统一性 (B B)心理活动灵活性)心理活动灵活性(C 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D D)心理活动平衡性)心理活动平衡性13认知认知障碍障碍感知障碍:感知障碍:感感:过敏、减退、不适过敏、减退、不适知:错觉、知:错觉、幻觉幻觉(感(感官官6、来源、来源2真假特殊真假特殊条件条件3)感知综合:视物变形感知综合:视物变形、非真实感、窥镜、非真实感、窥镜思

14、维障碍:思维障碍:形式形式13内容内容3(妄想、强迫观(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念、超价观念)注意(注意减弱、注意狭注意(注意减弱、注意狭窄)、记忆(顺行、逆行窄)、记忆(顺行、逆行)遗忘、智能、自知力)遗忘、智能、自知力情绪情绪障碍障碍程度上:高涨、低落程度上:高涨、低落、焦虑、恐怖、焦虑、恐怖性质上:性质上:迟钝、淡漠、倒错迟钝、淡漠、倒错器质性:器质性: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笑、欣快 意志意志障碍障碍增强、缺乏、减退增强、缺乏、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与不协调协调与不协调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刻板动作、模仿木僵、刻板动作、模仿

1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4+3.13.1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心理咨询师了解常见异常心理主要症状的目的是心理咨询师了解常见异常心理主要症状的目的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感知障碍的类型感知障碍的类型感觉、知觉、感知综合感觉、知觉、感知综合感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多见于神经症或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者)、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多见于感染后虚弱状态者)、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内感性不适(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内感性不适(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等)于精神

16、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等)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52008.5 502008.5 50感觉减退多见于(感觉减退多见于(A A )。)。P301P301A A抑郁状态抑郁状态 B B感染后虚弱状态感染后虚弱状态 C C睡眠障碍睡眠障碍 D D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2010.11 52.2010.11 52.人在抑郁状态下出现的病理性感觉阈限增高在人在抑郁状态下出现的病理性感觉阈限增高在临床上的表现是(临床上的表现是(B B)。)。P301P301(A A)感觉过敏)感觉过敏 (B B)感觉减退()感觉减退(C C)感觉适应)感觉适应 (D D)感觉不)感觉不适适2011.11 38.2

17、011.11 38.感觉阈限病理性降低,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感觉阈限病理性降低,在临床上的表现是(B B)。)。P301P301(A)(A)感觉减退感觉减退 (B)(B)感觉过敏感觉过敏 (C)(C)感觉适应感觉适应 (D)(D)感觉不适感觉不适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6+知觉障碍知觉障碍+错觉(精神病人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错觉(精神病人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20092009、5 545 54、精神疾病患者错觉的特点是、精神疾病患者错觉的特点是(C)P301(C)P301(A)(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能够进行自我校正(B)(B)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 (C)(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不能接受现

18、实检验(D)(D)感觉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20112011、5 495 49、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C)(C)。P301P301(A)(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能够进行自我校正(B)(B)属于感知综合障碍属于感知综合障碍(C)(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不能接受现实检验(D)(D)属于思维形式障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7+幻觉幻觉 幻觉是无对象性的知觉幻觉是无对象性的知觉20082008、11 5011 50、无对象性的知觉是(、无对象性的知觉是(A A)P302P302A A、幻觉、幻觉 B B、错觉、错觉 C C、妄想、妄想 D D、感觉、感觉按感觉器官不同,分为

19、幻听、幻视、幻按感觉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临床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上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20102010、5 74 5 74、临床上最常见的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幻觉是(D D)。)。P302P302(A A)幻味)幻味 (B B)幻触)幻触 (C C)幻视)幻视 (D D)幻听)幻听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8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20072007、5 465 46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是(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是(B B)。)。P302P302A

20、 A幻觉体验的形式幻觉体验的形式 B B幻觉体验的来源幻觉体验的来源C C产生幻觉的器官产生幻觉的器官 D D产生幻觉的原因产生幻觉的原因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假性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假性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观空间20092009、11 3211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B)(B)。P302P302A A 真性幻觉真性幻觉 B B 假性幻觉假性幻觉 C C 主观幻觉主观幻觉 D D 脑内幻觉脑内幻觉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19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思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功能

21、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窥镜症20072007、11461146非现实感属于(非现实感属于(B B)。)。P303P303A A感觉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 B.B.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C.C.思维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 D.D.思维综合障碍思维综合障碍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0思维障碍类别思维障碍类别思维形式、思维内容思维形式、思维内容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

22、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掺入、思维云集、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掺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意识清楚意识清楚破裂性思维破裂性思维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思维不连贯思维不连贯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12009.11 54.2009.11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A)(A)。P303P303A A 思维奔逸思维奔逸 B B 思维散漫思维散漫C C 被洞悉感被洞悉感 D D 妄想心境妄想心境2010.5 33.2010.5 33.思维奔逸是一种(思维奔逸是一种(C

23、 C)障碍。)障碍。P303P303(A A)思维内容)思维内容(B B)思维逻辑)思维逻辑(C C)思维联想)思维联想 (D D)思维定势)思维定势2010.5 90.2010.5 90.强制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强制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ADAD)。P305P305 A A思潮大量涌现并不受意愿支配思潮大量涌现并不受意愿支配 B B某种观念反复出现无法摆脱某种观念反复出现无法摆脱 C C思维内容与环境保持联系思维内容与环境保持联系 D D思潮的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思潮的内容往往杂乱多变2010.11 53.2010.11 53.出现思维奔逸时,人的行为中容易出出现思维奔逸时,人的行为中容易出(D

24、D).P303.P303(A A)语词杂拌)语词杂拌 (B B)答非所问()答非所问(C C)思维广播)思维广播 (D D)随境转移)随境转移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22011.5 50.2011.5 50.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A)(A)。P303P303(A)(A)思维迟缓思维迟缓(B)(B)思维云集思维云集(C)(C)被洞悉感被洞悉感(D)(D)妄想心境妄想心境20112011、11 6811 68 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这可能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这可能是D.P304D.P304(A)(A)思维松弛思维松弛(B)(B

25、)破裂性思维破裂性思维(C)(C)思维奔逸思维奔逸(D)(D)思维不连贯思维不连贯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20072007、5 455 45“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不包括(不包括(B B)。)。P306P306A A强迫观念强迫观念 B B音联、义联音联、义联 C C妄想妄想 D D超价观念超价观念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3妄想的特点有: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对不符合实妄想的特点有: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对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具有自我卷入性。际的结论坚信不移;具有自我卷入性。2007.5 992007.5 99妄想是(妄想是(ACA

26、C)。)。P306P306A A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脱离现实的病理的思维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脱离现实的病理的思维B B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夹杂不必要细节的思维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夹杂不必要细节的思维C C一种建立在毫无根据设想基础上并违背逻辑的思维一种建立在毫无根据设想基础上并违背逻辑的思维D D一种表现为用普通概念来表示某些特殊含意的思维一种表现为用普通概念来表示某些特殊含意的思维2010.11 1012010.11 101;2011 2011、11 9511 95妄想的特点包括(妄想的特点包括(BCBC)。)。P307P307A A以迅速变化的联想作为依据的思维以迅速变化的

27、联想作为依据的思维B B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C C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D D对未知的前途充满信心对未知的前途充满信心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420112011、11371137如果个体出现妄想的症状,可将其称为(如果个体出现妄想的症状,可将其称为(A A)。)。P306P306(A)(A)精神病性问题精神病性问题(B)(B)智力缺陷智力缺陷(C)(C)神经症性问题神经症性问题(D)(D)人格缺陷人格缺陷按妄想的内容,可分为:关系、被害、特殊意义、夸大、按妄想的内容,可分为:关系、被害、特殊意义、夸大、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妄想和内心被

28、揭露感。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妄想和内心被揭露感。按起源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按起源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2006.11 472006.11 47“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括(C C)。)。P307P307A A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B B夸大妄想、自罪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C C病理性象征思维病理性象征思维 D D内心被揭露感内心被揭露感2008.5 512008.5 51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A A)。)。P307P307A A坚信配偶不忠坚信配偶不忠 B B见到他人强于

29、自己而生气见到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 C C痴迷某种观念痴迷某种观念 D D想象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想象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5+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明知想法不必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明知想法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要但又无法摆脱20072007、11 9911 99强迫观念的主要表现是(强迫观念的主要表现是(ACAC)。)。P308P308A A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B B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涌现在脑海中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涌现在脑海中C C知道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但无法摆脱知道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但无法摆脱D D内容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杂乱多

30、变内容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杂乱多变20112011、11 115 11 115 强迫动作的特点包括(强迫动作的特点包括(BDBD)。)。P308P308(A)(A)智能低下智能低下(B)(B)明知不必明知不必(C)(C)意识丧失意识丧失(D)(D)无法摆脱无法摆脱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6+超价观念: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超价观念: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发生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患者的。发生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患者的观念是片面的,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观念是片面的,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2006.112006.1148.48.关于关于“超价观念超价观

31、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A)。)。P309P309A A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加以摆脱B B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片面的C C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D D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7注意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减弱与注意狭窄注意减弱与注意狭窄2008.11 512008.11 51、如果出现注意范围缩小

32、、主动注意减弱,这可能是、如果出现注意范围缩小、主动注意减弱,这可能是(CC)A A、注意减弱、注意减弱 B B、自知力不完整、自知力不完整 C C、注意狭窄、注意狭窄 D D、内心被披露感、内心被披露感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虚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8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2011.5 51.2011.5 51.精神发育迟滞形成的原因是精神发育迟滞形成的原因是(D)(D)。P310P310(A)(A)内心冲突变形内心冲突变形(B)(B)获得性知识的丧失获得性知识的丧失(C)(C)内心冲突强烈

33、内心冲突强烈(D)(D)早期大脑发育不良早期大脑发育不良2006.5 552006.5 55关于假性痴呆的特点,不正确的是(关于假性痴呆的特点,不正确的是(B B)。)。P310P310A A由心理应激引起由心理应激引起 B B与环境污染相关与环境污染相关C C预后一般较好预后一般较好 D D大脑无器质性损害大脑无器质性损害2008.5 1022008.5 102痴呆是一种(痴呆是一种(ABAB)。)。P310P310A A智能障碍智能障碍 B B后天获得的损害后天获得的损害 C C意识障碍意识障碍D D先天获得的损害先天获得的损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9自知力障碍: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指患

34、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识和批判能力2006.5 1082006.5 108“自知力完整自知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是指患者具有(ABDABD)的特点。)的特点。A A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 B B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C C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D D主动要求治疗主动要求治疗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0+3.23.2情绪障碍情绪障碍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类型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类型情感高涨、情感低落、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焦虑、恐怖情绪低落的症状:愉快感缺失、爱好与兴趣不复存在、情绪低落的症状:

35、愉快感缺失、爱好与兴趣不复存在、自我评价过低、自信不足、自罪妄想、自杀企图和行为自我评价过低、自信不足、自罪妄想、自杀企图和行为2008.11 102.2008.11 102.情绪低落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的表现包括(ABCDABCD)P311P311A A、自我评价过低、自我评价过低 B B、自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C C、内心体验缺乏、内心体验缺乏 D D、愉快感缺失、愉快感缺失恐怖的症状恐怖的症状:明显的心悸、气短、尿频、出汗、四肢明显的心悸、气短、尿频、出汗、四肢震颤震颤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1性质改变的情绪障碍类型性质改变的情绪障碍类型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36、感倒错2006.5 542006.5 54关于关于“情感倒错情感倒错”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说法是(的说法是(B B)。)。P314P314A A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 B B多见于广泛性焦虑症多见于广泛性焦虑症C C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 D 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性哭笑、欣快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2+3.33.3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包括的类型意志行为障碍包括的类型意志增强、意志缺乏、

37、意志减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缺乏的定义: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意志缺乏的定义: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20092009、1111711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CD)(CD)。P315P315A A 精神活动不协调精神活动不协调 B B 自知力不完整自知力不完整C C 缺乏应有的主动缺乏应有的主动性性 D D 生活极端懒散生活极端懒散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分类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分类协调性和不协调性

38、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的类型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的类型1010类类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3违拗的定义与分类违拗的定义与分类对于别人要求作的动作,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主动性对于别人要求作的动作,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主动性违拗,不作任何行为反应,称被动性违拗违拗,不作任何行为反应,称被动性违拗2008.5 522008.5 52违拗是一种(违拗是一种(B B )。)。P316P316A A认知功能失调认知功能失调 B

39、 B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障碍 C C人格结构变化人格结构变化 D D精神运动兴奋精神运动兴奋缄默的定义:缄默的定义: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有时可用手势或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有时可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通过写字交流点头摇头示意,或通过写字交流34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与其他妄想障碍与其他妄想障碍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单纯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单纯偏执性精神障碍:系统偏执性精神障碍:系统妄想妄想,幻觉不突出,幻觉不突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神经症神经症

40、5特点、心理冲突常形和变形之分:与处境是否相联系特点、心理冲突常形和变形之分:与处境是否相联系/是否有明是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显的道德色彩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5个表现个表现)、适应障碍)、适应障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偏执性、反社会性、冲动性、表演性、强迫性、焦虑性、依赖性偏执性、反社会性、冲动性、表演性、强迫性、焦虑性、依赖性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进食障碍3、睡眠障碍、睡眠障碍3癔症癔症 分离性障碍分离性障碍3、转换性障碍、转换性障碍2、特殊形式:集体发作、特殊形式:集体发作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5+4.14.1常见的精神障

41、碍常见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以精神活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性和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能维持清晰的意动的不协调性和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能维持清晰的意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2008.11 103.2008.11 103.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ACAC)P318P318A A、自知力、自知力受受到破坏到破坏 B B、智能低下、智能低下C C、精神活动不协调、精神活动不协调 D D、意识障碍、意识障碍2010.11 102.2010.11 102.精

42、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包括(BDBD)。)。P318P318A A智能低下智能低下 B B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精神活动脱离现实 C C意识丧失意识丧失 D D自知力已基本丧失自知力已基本丧失2011.5 103.2011.5 103.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时间上的特点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时间上的特点包括(CDCD)P318P318A A病程较短病程较短 B B多起病于幼儿期多起病于幼儿期 C C病程迁延病程迁延 D D多起病于青壮年多起病于青壮年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6+常见临床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常见临床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纯型+妄想性障碍,又称偏

43、执性精神障碍,特点是系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特点是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发展缓慢,有时人格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发展缓慢,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可以保持完整+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两周内急性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两周内急性起病、精神病性症状为主、有相应心因、起病、精神病性症状为主、有相应心因、2 2到到3 3个月内痊愈个月内痊愈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7+4.24.2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心境障碍的定义: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心境障碍的定义: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的一组精神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

44、、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发作的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的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抑郁发作的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迟缓2006.11 492006.11 49“抑郁发作抑郁发作”的特点不包括(的特点不包括(BB)。)。P319P319A A思维缓慢思维缓慢 B B思维中断思维中断 C C情绪低落情绪低落 D D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20092009、5 905 90、抑郁发作的特点是、抑郁发作的特点是(AC)P319(AC)P319(A)(A)情绪低落

45、情绪低落(B)(B)思维混乱思维混乱(C)(C)动作减少动作减少(D)(D)感觉过敏感觉过敏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的特点: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的特点: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8神经症定义: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神经症定义: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有五个特点: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有五个特点: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无任何器质性病理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无任何器质性病理基础。基础。心理冲突的常形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处境

46、直接相联,心理冲突的常形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是明显的道德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是明显的道德性质。性质。心理冲突的变形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处理没什么联心理冲突的变形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处理没什么联系,涉及的都是小事;二是它没明显的道德色彩。系,涉及的都是小事;二是它没明显的道德色彩。神经症区分三原则: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神经症区分三原则: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4.3神经症神经症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39病程病程不到个月不到个月分分个月年个月年分分年以上年以上分分精神痛苦程精神痛苦程度度自己可以摆脱自己可以摆脱须靠别人帮

47、助或改变处境才能摆脱须靠别人帮助或改变处境才能摆脱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几乎完全无法摆脱社会功能社会功能轻微妨碍轻微妨碍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只能部分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不得不避免某些社交场合工作,或不得不避免某些社交场合完全不能工作,病休。或某些社交场合完全完全不能工作,病休。或某些社交场合完全回避回避分可以诊断分可以诊断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0+4.44.4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急性应激障碍: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小时至数天。+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体验反复出现;对创伤经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

48、体验反复出现;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快感缺失;伴有警觉,失眠;有历的选择性遗忘;快感缺失;伴有警觉,失眠;有自杀观念。自杀观念。+适应障碍:通常在遭遇事件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适应障碍:通常在遭遇事件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12010.5 105.2010.5 105.适应障碍在发病时间上的特点是(适应障碍在发病时间上的特点是(ADAD)。)。P322P322(A A)通常在遭受生活事件后)通常在遭受生活事件后1 1 个月内起病个月内起病(B B)通常在遭受生活事件后数小时内起病)通常在遭受生活事件后数小时内起病(C C)病程一般不超过)

49、病程一般不超过3 3 个月个月 (D D)病程一般不超过)病程一般不超过6 6 个月个月2010.11 542010.11 54;2011.11 392011.11 39适应障碍的病程特点是(适应障碍的病程特点是(C C)。)。P322P322(A)(A)一般不超过一个月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B)(B)遭遇生活事件后数小时起病遭遇生活事件后数小时起病(C)(C)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D)(D)遭遇生活事件后一周内起病遭遇生活事件后一周内起病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2+4.54.5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偏执性:以猜疑和固执己见为特点偏执性:以猜疑和固执己见为特点分裂样:以观念、行为奇特、情

50、绪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分裂样:以观念、行为奇特、情绪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陷为特点反社会性: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反社会性: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冲动性:阵发性情绪爆发,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冲动性:阵发性情绪爆发,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又称癔症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表演性:又称癔症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强迫性: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善无缺为特征强迫性: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善无缺为特征2006.11 442006.11 44(C C)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的。征的。P322P322A A冲动型冲动型 B B焦虑型

51、焦虑型 C C强迫型强迫型 D D表演型表演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3焦虑性: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夸大潜在焦虑性: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夸大潜在危险危险2009.11 90.2009.11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AD)(AD)。P322P322A A 总是感到不安总是感到不安 B B 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C C 一贯猜疑偏执一贯猜疑偏执 D D 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依赖性:依赖,感到无助,无能。依赖性:依赖,感到无助,无能。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4+4.64.6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定义: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

52、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定义: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的精神障碍。进食障碍的类型进食障碍的类型神经性厌食、贪食、呕吐神经性厌食、贪食、呕吐睡眠障碍的类型: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异常睡眠障碍的类型: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睡行症、夜惊、梦魇等)情况(睡行症、夜惊、梦魇等)2006.11 1002006.11 100睡眠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包括(ABCDABCD)等类型。)等类型。P323P323A A失眠症失眠症 B B嗜睡症嗜睡症 C C睡行症睡行症 D D梦魇梦魇2007.11 472007.11 47梦游属于(梦游属于(C C)。)。P323P323A

53、 A分离性障碍分离性障碍 B B转换性障碍转换性障碍 C C睡眠障碍睡眠障碍 D D运动障碍运动障碍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5+4.74.7癔症癔症定义: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定义: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常见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常见的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的意识障碍、情感爆发、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的意识障碍、情感爆发、假性痴呆、身份障碍、漫游、精神病等。假性痴呆、身份障碍、漫游、精神病等。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6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

54、障碍,表现为运动障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碍与感觉障碍,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分为: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分为:运动障碍:包括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运动障碍:包括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癔症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癔症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作。作。47正

55、常正常异常异常标准化区标准化区分分4 4医学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准、社会适应标准应标准 心理学区分:心理学区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人格相对稳定人格相对稳定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心理异常躯体疾病患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特者的一般特点点5 5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学工作领域域5一般心理问一般心理问题题严重心严重心理问题理问题疑似神经疑似神经症症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人格障碍障碍各类精各类精神障碍神障碍一般刺激、一般刺激、时间短、理时间短、理智控制情绪、智控制情绪、社会功能基

56、社会功能基本正常、未本正常、未泛化泛化强刺激、强刺激、时间时间2月月-半年,半年,反应强,反应强,泛化泛化接近神经接近神经症,或早症,或早期,或无期,或无严重人格严重人格缺陷的严缺陷的严重心理问重心理问题患者题患者恐怖症、焦虑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神经衰弱许又新三标许又新三标准准发、体、操发、体、操郭念峰郭念峰十标准十标准强、耐、律、意、暗、康、控、信、交、适强、耐、律、意、暗、康、控、信、交、适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8+5.15.1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定义定义: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

57、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定的状态+5.25.2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体验、操作、发展体验、操作、发展2006.11 101.2006.11 101.许又新认为心理健康可以用(许又新认为心理健康可以用(ABDABD)的标准去衡量)的标准去衡量P324P324A A操作操作 B B体验体验 C C评价评价 D D发展发展2011.5 104.2011.5 104.许又新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许又新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BD)(BD)标准标准P324P324(A)(A)体质体质 (B)(B)操作操作 (C)(C)

58、道德道德 (D)(D)发展发展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49郭念锋提出的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郭念锋提出的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心理活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2007.11 1002007.11 100评估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包括(评估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包括(ACDACD)。)。P324P324A A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的强度 B B心理冲突的类型心理冲突的类型C

59、 C环境适应的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 D D心理自控的能力心理自控的能力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502008.11 52.2008.11 52.在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中,在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中,将个体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定义为(将个体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定义为(B B)P324P324A A、情绪易感性、情绪易感性 B B、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的强度C C、情绪的阀限、情绪的阀限 D D、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活动耐受力2009.5 104.2009.5 104.郭念锋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郭念锋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有(BD)P324(BD)P324(

60、A)(A)心理活动的灵活性心理活动的灵活性(B)(B)自信心自信心 (C)(C)神经活动的平衡性神经活动的平衡性(D)(D)暗示性暗示性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51+5.35.3相关概念及区分相关概念及区分心理正常包括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心理正常包括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定义心理健康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定义心理健康静态角度,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动态角度,健静态角度,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动态角度,健康心理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康心理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的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心理不健康的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心理问题(可疑

61、神经症)题和神经症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20082008、5 1035 103;2010 2010、11 10311 103;2011 2011、11 9611 96正常心理中,心理不健康包括(正常心理中,心理不健康包括(ADAD)。)。P328P328A A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B B各种神经症各种神经症C C各种人格障碍各种人格障碍 D D可疑神经症可疑神经症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52+6.16.1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分为两类:对自然发展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分为两类: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和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预期和外界干预下的预期2007200

62、7、5 1015 101刚出现的刚出现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状态”若自然发展其结果若自然发展其结果可能是(可能是(ABDABD)。)。P331P331A A部分人的不良情绪因迁延时间久而泛化部分人的不良情绪因迁延时间久而泛化B B部分人三个月内有可能出现了自行缓解部分人三个月内有可能出现了自行缓解C C部分很快就可出现严重的躯体性疾病部分很快就可出现严重的躯体性疾病D D部分成为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易感者部分成为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易感者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53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人口学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因素、个性

63、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迁。2007.11 1012007.11 101寻找造成个体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原因时,应该寻找造成个体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原因时,应该考虑(考虑(ABDABD)。)。P332P332A A人口学因素人口学因素 B B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C.C.社会适应状况社会适应状况 D D身体健康水平身体健康水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54+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一)有因:现实因素激发(一)有因:现实因素激发+(二)有时:不间断持续(二)有时:不间断持续1个月个月+间断地持续间断地持续2个月个月+(三)有度:(三)有度:1、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

64、+2、社会功能基本存在。、社会功能基本存在。+3、不泛化、不泛化2006.5 512006.5 51(C C)的说法不符合)的说法不符合“一般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界定。的界定。P333P333A A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B B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C C情绪反应已经泛化情绪反应已经泛化D D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55+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一)有因:现实的刺激:(一)有因:现实的刺激:+1、

65、较强烈,、较强烈,+2、对个体威胁较大、对个体威胁较大+(二)有时:间断或不间断(二)有时:间断或不间断+2个月,个月,6个月个月 +(三)有度:(三)有度:1、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痛苦难以自行解脱+2、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3、泛化、泛化2007.5 1002007.5 100;2010.5 912010.5 91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ABDABD)。)。P335P335(A A)内容充分泛化)内容充分泛化 (B B)可具有较强烈的初始情绪反应)可具有较强烈的初始情绪反应(C C)没有人格缺陷)没有人格缺陷 (D D)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

66、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56+7.17.1健康心理学概述健康心理学概述工作领域四个方面: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工作领域四个方面: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疾病防御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健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2006.11 452006.11 45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DD)。)。P337P337A A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B 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C 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D 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11.5 105.2011.5 105.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包括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包括(AB)(AB)。P337P337(A)(A)躯体疾病治疗中的心理问题躯体疾病治疗中的心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