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正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9955403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正文(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正文第一篇: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3、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丽和奇特,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词语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出示词语:第一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寒风吹拂(读出凉意) 第二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师: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写雾凇的)二、理解“奇观”,感受雾凇的奇特

2、。1、课文中作者把吉林雾凇称为(奇观)。(板书:奇观) 读词语。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出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那么,“奇观”就是指( )的景象呢?(少见、罕见、壮观、美丽、奇特的景象)师:说的真好。2、师:那吉林雾凇究竟”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交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读4、,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色的“奇”?(板书:景色奇)5、 “十里长堤” 出示图片指读(评价:是的,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这十里长堤上都是

3、雾凇,多么壮观。)谁再读这个词语(评价:这么多的雾凇,可谓奇观。)一起来读好它。 还有哪个词语也能体会到雾凇的多壮观呢?点击“缀满”“缀满” 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指读(评价:是的,满满的全都是)谁再来读(评价:每一个枝头都挂满了,真是多。)雾凇的”奇”奇在它的多壮观,再读读,你还会有新发现。 雾凇的“奇”还奇在哪儿呢?“洁白晶莹”指读(评价:洁白如雪)再指读(评价:晶莹剔透)一起读(真像玉石雕琢真美啊!) 还有哪个词语也能体会到雾凇的美呢?“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指读(评价:仿佛置身于银色长廊)再指读(评价:美不胜收)一起读(真令人留恋往返)、雾凇的奇原来还奇在它的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吉林雾凇

4、的多、壮观和美展现在大家眼前吗?(评价:1吉林雾凇真是美丽动人,2吉林雾凇这奇特的美景绵延千里,令人留恋往返。3吉林雾凇真像用玉石雕琢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读。7、这景象真是太奇特美丽了,我们不禁要自豪地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8、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出雾凇的奇特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三、品读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的成因和形成过程的奇特1、读得真好那么这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雾凇形成的原因。2、交流:“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齐读3、由这句话我们

5、知道了“雾凇,俗称树挂。” 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述:我们苏州地区冬天最低气温也不过零下14摄氏度,而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格外低,大约在零下摄氏度之间,那可真是出示:引读(三九严寒,大地冰封。)4、雾凇形成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交流条件点击:(1)过于饱和的水汽(2)遇冷凝结(二)过于饱和的水汽1、理解:“过于饱和的水汽” 出示:过于饱和的水汽这过于饱和的水汽就是指雾气非常多,非常充分。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段)(1) “从当年12月至阵阵。”

6、抓住“丰满”“总是”“弥漫” “弥漫”是什么意思?“阵阵”导读:水汽真多呀,谁能把这意思读出来呢?指读,评读。(2)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交流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点击:涌,笼罩,淹没,出示雾气淹没图,述:松花江上的雾越赖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滚滚而来, 谁来读:评价:怪不得观赏雾凇还讲究“夜看雾”呢! 谁再来读(评价:整个江面白雾腾腾,久不消散)谁还想读(评价:沿江

7、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全都笼罩在白雾中) 谁还想读(评价:这蒸腾缭绕的白雾是壮观,是奇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3、问:为什么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雾气?说说你的理解。说的真好,教师表演哈气,联系冬天哈气,体会温差越大 ,水汽越多。4、小结: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所i(非但而且总是弥漫着)5、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呀,让我们记住这一奇景吧。读“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读(评价:难怪吉林雾凇会成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是因为吉林不仅有寒冷的气候,

8、更有过于饱和的水汽。)(三)遇冷1、师:要形成雾凇还要具备另一个条件,那就是?遇冷)2、师:吉林的天气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正好是最冷的时候,排出时水温是4摄氏度,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3、刚才,我们通过阅读讨论,知道了雾凇的形成不是很简单的,它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课件出示:填空。在严寒季节只有空气中有了( ),并且( ),才能( )成美丽动人的雾凇。)是啊,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形成雾凇。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美丽的身影。可是,普通的树挂厚度为0.51厘米,而由于吉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和特别大的温

9、差,所以吉林雾凇的厚度达到了46厘米,因此吉林雾凇成了闻名全国的奇观。(四)凝结1、师:那吉林雾凇是怎样“遇冷凝结”而成的呢?谁说课件出示: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是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2、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作者运用了哪几个词语写出了雾凇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轻柔的、接连不断的过程呢?(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渐渐、慢慢:表示一个缓慢的过程;“轻轻”表示雾气轻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

10、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把你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去,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评价:这宛若白银的雾凇正在慢慢地、轻轻地、不知不觉地形成。)我们也来亲身感受一下雾凇形成的缓慢、美丽的过程。语速要放慢. 齐读。 就这样,在我们的等候中,这松针、柳枝都变了, “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出示:(配图)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这么充满魅力的雾凇奇观,这么精美生动的语言,让我们通过朗读尽情地展现出来。齐读第二自然段。3、雾凇不仅景色奇,它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板书:形成奇)四、欣赏第三自然段,赞美雾凇的美、奇特1、过渡:夜看雾,晨看挂,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我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千姿百态的琼

11、枝玉树,边看边想像。(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交流:雾凇各有各的姿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用上这个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生:有的像银菊,洁白高雅; 有的像梨花,含苞欲放; 有的像银菇,婀娜多姿; 有的像绽放的菊花,楚楚动人; 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有的弯着腰,好像在给人们鞠躬;像雄浑磅礴的瀑布 有的像亭亭的少女;像是座座大型冰雕 有的如盛开的百花;像剔透闪烁的钻石。有的似排排的雪浪。像亮闪闪的水晶、是啊。这时,松针、柳枝、所有的树木,都像是用美玉雕琢出来一般,这就是琼枝玉树,这琼就是指美玉

12、。(小黑板出示)读好它。4、欣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树,此时此刻,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再齐读最后一段吧!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过程也是同样的奇特。再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3、。”五、拓展,做一回词人 读沁园春雪,你能用老师给你的词语改编沁园春雪的上阕吗?沁园春雾凇北国风光,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望十里长堤,惟余莽莽;洁白晶莹,银光闪烁。银松雪柳,千姿百态,吉林雾凇堪奇观。待清晨,看琼枝玉树,分外妖娆。六、作业以下两题任选一题:1、 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2、观察早晨雾的景象,并留心太阳出来后,雾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文写法,作一次小练笔。板书:景色奇雾凇 奇观形成奇第二篇: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风景那边独好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榆次区什贴小学梁林凤【教材分析】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的第22课的内容。这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

14、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描写了雾凇奇观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雾凇形成的过程,作者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体现于课文的字字句句。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很陌生,所以雾凇的成因和形成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通过欣赏图片、观赏视频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过程与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雾凇的特点,感受雾凇的奇观。情感态度价值观:4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15、及过程。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雾凇之美。【教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巧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读中入境,读中悟情【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进入课堂1、大屏幕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壮美,重点欣赏雾凇,让学生再次感受雾凇的奇特、壮观、美丽。2、展示江泽民爷爷对吉林雾凇的赞颂之词: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成万事出艰辛。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

16、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画。读: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体会奇特、美丽的雾凇,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思:你认为课文所描绘的雾凇美在哪里?奇在何处?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 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做上标记,反复读几次,并在旁边简要批注。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读、思、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17、。 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4、读,画(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

18、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5、品析(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雾凇清晰、多样的图片)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远远望去,这雾凇就像用精美的玉石雕刻出来的。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用填一填的方法理解“千姿百态”、“琼枝玉树”)(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导:多美的雾凇呀!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生齐答)“忽如

19、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理解诗句的含义。6、多美的景观啊,让我们也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3自然段)看着投影美丽的画面,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设计意图:以读促教,以读促学。让学生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雾凇的美丽,体会雾凇的奇特,感知雾凇的壮观。学生是有目的的去读,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的,辅以清晰逼真的场景,舒缓优扬的音乐(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习得方法的过程,也是陶冶身心的、愉悦的过程。引领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感受雾凇的奇壮美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四、合作探究,探寻成因过

20、渡: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吧。1、合作学习,探讨:(1)从这段中,你发现了什么?(2)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3)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2、反馈交流,引导理解:(1)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从“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中理解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有二:其一,严寒季节;其二,饱和的水气。(2)饱和的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找出并读读相关的句子。(3)雾凇是如何形成的?齐读。初步明白:水汽遇冷凝结进一步引导深入理解: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怎样遇冷凝结成雾凇的呢?紧扣“慢慢

21、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体会雾凇是慢慢的形成的。“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地”说明雾气不断,逐步结成。指名读,评价,齐读,读出变化之慢。(4)至此,雾凇就这样形成了,雾气还在不断地凝结呢!作者又连着写道(生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多么神奇啊,再读。3、描述雾凇形成的过程然后出示雾凇形成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设计意图:这部分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通过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图片、雾凇形成的示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精妙凝练的语言,帮助学生读懂文本,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

22、好河山的情感。五、总结练笔,升华美景1、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观看雾凇影片。2、练笔(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练习)(1)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2)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3)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设计意图: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重视听、读的训练,而且要重视说、写的训练。设计写导游词、说导游词的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六、拓展延伸,探寻美景(大屏幕展示它们的图片)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大自然是神奇的,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如火烧云、彩虹、海市蜃楼、极光等等,

23、它们都有哪些特色?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或向身边有经验的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进行查找,通过日记、摄影、图画等形式与同学、老师交流,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设计意图:课内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欲望,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七、板书设计晶莹洁白银光闪烁景观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奇观雾凇形成水汽遇冷凝结【教学反思】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贯穿于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反复的读,通过自读,让学生潜心发现思考问题;通过互相

24、读,思维产生碰撞;通过看图读,把想像插上翅膀;通过配乐读,让学生走入诗一般的意境。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梦想。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更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是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再现了雾凇这一奇特、壮丽的奇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很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信息技术在本课中的运用实在是功不可没。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和研究,我相信有了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课堂上的许多重难点一定可以迎刃而解,孩子们的想象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孩子们会在语文课堂上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第三篇: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雾凇第二

25、课时教学设计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凝结 洁白 晶莹 银光 闪烁俗称 最初 摄氏度3、读好句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映示)这就是闻名全

26、国的吉林雾凇奇观。齐读句子。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二、精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指名读,齐读。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卡片出示:千

27、姿百态(指导朗读)“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奇观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三、精读第二自然段。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板书:(严寒季节)雾气雾凇(饱

28、和)遇冷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雾气是从哪里来的?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列。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5、你们读懂了什么?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雾气是从哪里来的?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

29、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指名朗读。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弥漫)再齐读这句话。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

30、关的词语。“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声读句。“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31、。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指名朗读。7、这段话具体地叙述了雾凇的形成过程。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观看录像。8、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齐读第二自然段。四、精读第三自然段。1、 录像显示画面:雾凇的全景特写。2、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

32、。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六、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1、 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板书设计:凝结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饱和)遇冷奇观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四篇: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雾凇第二时教学设计fntsize=6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点击数:124柳州市岩村路小学韦红艳教学目标:、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2、通

33、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文第二自然段,雾凇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我们初读了文,对雾凇这一自然景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看老师写“雾”字。板书题雾凇一起齐读。看到“雾凇”这两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看来呀,同学们真的已经走近雾凇了。(播放雾凇)此时此刻,你又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呢?二、初读文、那么什么是雾凇?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文,能不能用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2、对,这就是雾凇,我们一块儿再读读这句话(齐读)边读边想想雾

34、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生回答)相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三、学习文第二自然段、这两个条吉林具备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请同学们默读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四人小组讨论:(交流)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松花江畔就马上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文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逐渐_,最后_。)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

35、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惊奇、兴奋)那么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同学们真会读书。老师在网上查找吉林雾凇资料的时候,找到了许多雾凇的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吸引住了,你们想不想欣赏欣赏。那好,我们一块来分享。(播放雾凇图片)四、学习文第一、三自然段、看了这些图片,你又有了什么感受?2、是的,吉林雾凇就是这么的美,这么的神奇。请同学们看看文和补充材料,想想哪些句子体现了雾凇的美。(生找)3、交流:句一:“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1)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它

36、的美。(洁白晶莹银光闪烁)(2)(指导朗读)十里长堤的雾凇如此的美,你能把他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赛读、齐读)(3)引读最后一句: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句二: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1)你从这句中哪些词感受到了雾凇的美。(千姿百态琼枝玉树)(2)“千姿百态”,还能换个词吗?(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姿态万千)(3)你能用这句话来说说你看到的雾凇姿态吗?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呀!难怪松花江畔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你们见过梨花吗

37、?它是什么颜色的?()联系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是啊,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动人,人们看到这美丽的雾凇奇观,怎能不由衷的发出赞叹(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什么呢?(师引读补充材料上的语句: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6)同学们,*爷爷也到吉林欣赏过雾凇,那是1991年1月,看到这一奇景时,也不禁赞叹道:(出示*的话)“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齐读。到了1998年3月,江爷爷了解到吉林省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眼前再一次浮现出七年前所见

38、的奇景,便欣然提笔写下这首七言绝句: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同学们,这“寒江雪柳,玉树琼花”的美景来之不易呀!当*爷爷看到这一奇景,想到七年来,吉林省,乃至我们全中国,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在各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江爷爷不禁感叹道:人间万事出艰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再一次欣赏这美伦美奂的雾凇奇景。(生有感情齐读诗文)(7)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8)老师在欣赏完雾凇后,也作了一首小诗,与大家一起分享。隆冬时节,北国江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垂柳苍松凝霜挂

39、雪,戴玉披银,晶莹夺目。仰望松树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五、后延伸:雾凇这一自然景观,除吉林外还有吗?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个性到共性,体会出形成雾凇的主要条)既然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雾凇美丽的身影,那么,为什么吉林雾凇能“闻名全国”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后搜集有关资料,与同学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第五篇:雾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课时编号:072 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吉林雾

40、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读课题(雾凇)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41、。(配乐)三、精读第二自然段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出示投影片)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a.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

42、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b. 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抓关键词)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这雾气便(),( ),笼罩着( )。树木( )。(),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 )、(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四、讲读第三自然段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过渡:

43、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指名说)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五、指导赏背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自由准备、自我推荐六、评“最佳小导游”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板书设计:22 雾凇奇观水汽遇冷凝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