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29874648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5.2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从广义上说,货币政策包括政府、 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 一切措施。但通常所使用的货币政策,其定义多指狭义的货币政策而言,是指 一国的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 量的方针和政策的总和。货币政策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货币政策目标(包括中介 目标和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2.1 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的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 标,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层次,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最终目标是指货币

2、政策 在一段较长的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般说来,货币政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主 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这四个目标中, ,匕了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除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之间具有较多的一致性外,其他目标之间都存在着一 定的摩擦。因此在选择最终目标上,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所面 临的问题而有所侧重。在电子货币时代,由于电子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信用货币,而发行主 体的多元化又会使货币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中央银行的调控范围,容易造 成货币供给过多从而引起物价上涨,诱发通货膨胀。因此中央银行应以稳定物 价为首要目标,并兼顾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这由

3、电子货币所具有的特性决定。1. 对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由于货币当局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一国的最终经济目标,必须选择适当的 中介指标,并借助政策工具,通过对中介指标的调节和影响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因此,中介指标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必须能够对货币政策工具 的运用作出迅速的反应。另一方面它的变动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预示最终目 标的未来变动趋势。适当地选取中介指标,对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十分重要。 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 M,、MZ 为代表的 总量性目标;二是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信号性目标。任何一类都要求具有较好 的可测性、可控性和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网络金融和电子

4、货币的发展, 正在使第一类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日益下降。在可测性方面,货币数量 的计量与测算,正受到电子货币的分散发行、各种层次货币之间迅捷转换、金 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加大、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等方面的影响。在可控性方面, 来自货币供给方面的变化,加上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和货币乘数的影响,使 货币量的可控性面临着挑战。一般认为只有在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基本稳 定或有规律的变化(可预测的)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一个与最终目标相一致的货 币总量类中介目标,也才能加以控制。如果无法预侧货币流通速度,即使中央 银行掌握了足够的货币发行控制能力,也会导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出现较大的 偏差。同样,货币乘数的不

5、稳定,也有可能加大货币政策的偏离,并加大中央 银行货币操作的难度。相反,由于价格信号是市场运行的结果,网络金融和电 子货币增强了市场的效率和竞争水平,提高了价格信号的质量。价格信号类中 介目标,将会成为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流选择。不过,他们与最终目标 之间的关系会有一些变,仍需要加以研究。以上是从中介目标的三性来说明利率目标在电子货币时代优于货币供应量目标。以下是根据普尔(PoOle, 1970)模型的结论来加以分析。29普尔认为电子货 29Poolewilliam optil 刀 alehoieeofMoneta 卿 PolieyInstrumentsinaSimpileStoehast

6、ieMaeroModel) 电了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向 币的广泛使用,货币乘数高度不稳定的情况下,利率指标要优于货币供应量指标。普尔的理论通过对工S 一 LM模型的分析,认为由于利率程序下,随机货币乘数冲击对产出没有影响,因此货币乘数冲击的存在,就使得基础货币规则的魅 力相对差一些,同时也使得利率程序更容易带来比较小的产出方差。而如果把 货币需求看作是高度不稳定的,并且在短期里是难以预见的,那么在允许货币 总量波动的前提下,通过稳定利率,就可以实现更大的产出稳定性。 根据上述结论,电子货币以及金融创新的大里出现,导致货币供应量的高 度不稳定,导致以下结果:1)由于基础货币发生的变化

7、,引起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较大变化,必然使 得中央银行在通过基础货币程序时,会出现产出的高度不稳定。因此在电 子货币的冲击下,通过利率程序进行货币政策的操作要优于对基础货币量 的操作。这种简单的拓展,进一步加强了普尔分析所传递的基本信息,就 是金融部门易变性(主要是货币需求或者货币乘数冲击)的提高,会增强利 率导向的政策程序取代货币总量程序的意愿程度。2)从实际情况来分析,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哪个更适宜作为中介月标往往取决 于一国经济波动的特定结构。倘若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货币需求方面, 那么货币供应量就不适合充当中介目标。反之如果货币需求很稳定,面临 的经济冲击主要是能源危机、投资消费结构变化等

8、实质性冲击,此时利率 目标就不利于货币当局识别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尽管利率程序要优于基 础货币量程序,但电子货币和各种金融创新手段对利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应该指出的是以上分析是以中央银行能够对短期利率有效控制为前提的, 但实际上,由于更多带有理财功能的电子货币品种的出现,这种假设前提并不 完全成立。我们知道,央行对短期利率的调控能力依赖于它对基础货币供给的 垄断程度,而各种智能卡、储值卡以及电子钱包、电子现金等的出现会影响中 央银行对基础货币供应的垄断程度,影响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因此中央 银行通过吞吐基础货币来影响利率的能力就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减弱。2. 对利率的影响利率是凯恩斯主义所推

9、崇的中介指标。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发挥作用的,因而主张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其理由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首先会引起利率的变动。利率的变化会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 响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发生变化,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 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产生作用。凯恩斯主义者还认为,中央银行 可以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控制金融领域信贷成本和信用可供量的增减来 电了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改变短期利率,进而影响长期利率。而且利率的变动也能明确显示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取向。因此,利率适合于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20世纪50一60年代,西方国家大都采用了凯

10、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以充分 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主要以利率为中介指标加以控制。 但在7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普遍面临着严重的“滞胀”问题,凯思斯主义“逆 风向”调节的货币政策失灵了,纷纷接受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转向以货 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自80年代末以来,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新 的金融工具推陈出新,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削弱了货币 供应量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这一变化迫使西方国家重新考虑货币政策中 介指标的做法,重新将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但在长期内仍监测货币供应量。 对于电子货币对利率的影响,不同学者之间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学者认 为利率作为中

11、介指标,从理论上说所受的影响可能不会很大,只是利率的形成 机制更加复杂。但未就电子货币如何影响利率及形成机制如何复杂作进一步探 讨。有的学者认为电子货币的替代会使对货币的需求减少,而电子货币的信用 创造作用又会使货币需求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导致利率波动,并反过来使货 币需求不稳,从而降低了利率的传导作用,使得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形同虚设。 此外,还有一种更极端的观点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短期利率,是因为其垄 断了基础货币的发行,而电子货币的发行会使公众对基础货币的需求消失,从 而使中央银行失去调控利息率的支点。因此电子货币技术将使中央银行无力控 制市场利率。本文倾向于第一种观点,认为电子货币对央

12、行通货的替代会使利率的形成 机制更加复杂,也会使中央银行调控利率的力度受到一定影响,但并不至于使 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形同虚设。第二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凯恩斯的流动性 偏好利率理论,这种理论将利率纯粹视为一种货币现象,而完全忽略了储蓄、 投资等实际因素,因此已经遭到了许多批评。第三种观点则由于对基础货币的 存在与否做出了片面的分析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从可贷资金理论来看,电子货一币对央行通货的替代,增加了银行体系的储 备金供给,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在对可贷资金数量的需求不 变的情况下,可贷资金数量的增加降低了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倾向于持续扩张 信用,直至达到其成本和收益相等的均衡点。

13、在新的均衡利率下,市场对资金 的供求相等。当由于某种原因(比如信用危机)导致对电子货币的需求减少时, 人们愿意更多地持有央行通货,从而降低了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水平,使得商业 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大为缩减,利率水平就会提高。利率的变化反映了市场资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金的供求变化情况。且中央银行仍然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的供给来调节利率。 当然,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使用,降低了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资金依赖程 度,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力度,而且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 降低,也使其调控利率的力度和能力下降。但是,利率作为资金供求均衡时的 价格并不会因货币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因此,

14、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利率,可以调 节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得失,进而影响市场主体的投资决策,最终还是能够调 节市场资金的供求水平。在最为极端的情况下,即使货币和银行都消失了,在没有货币和银行的世 界里,市场还是会形成一个联系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的电子货币长期利率。这 样,中央银行仍可能通过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利率借入电子货币来提高利率水 平,同样也可以通过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贷出电子货币来降低利率。因此,央 行仍然可以调控利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要遭受损失。如果以简 单的借款人或贷款人的身份看中央银行,似乎中央银行就无法调控利率了。但 是,中央银行有一个有别于其他借款人和贷款人的重大不同之处:它是

15、“国家的 银行”,可以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如果政府想控制短期利率,它可以通过规定 直接干预。即使基础货币消失,政府也可以在央行以亏损为代价调控利率时给 予支持。中央银行在电子货币世界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保证其独立性. 总之,电子货币以及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调控利率的能力减弱, 利率政策对实际投资效应减弱,因此以利率政策为核心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减 弱。而另一方面由于对货币量控制难度相应加大,较之货币量,央行使用利率 工具可能更为有效,但由于金融市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增强,这就使得货币 当局运用利率政策时必须更加谨慎小心。5.2.2 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为达到

16、其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 段。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和间接信用 指导等。一般性政策工具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常规手 段,包括法定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政策工具则在修正或强 化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可以在某些特殊领域产生作用,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直接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 形式,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 包括信用配额、利率最高限等。间接信用指导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道义劝告、窗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口指导等。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

17、定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率,受 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影响,三种政策工具的作用在网络金融中出现了不同变化1. 电子货币与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既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法定要求,也是基础货币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建立在现有银行体系之上的准备金制度,在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 出现后,产生了新问题。问题之一是否要对商业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像商 业银行其它存款一样)提取准备金;问题之二是对于那些原来根本不涉及准备金 问题的非银行机构,它们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是否也应该要有准备金要求对 于电子货币余额是否要求一定比例的法定准备。目前还处于争议阶段,赞同方 认为电子货币余额类似于活期储蓄,对其放弃准备金要

18、求,就会形成不公平竞 争,使不发行或少发行电子货币的银行处于竞争劣势。同时也不利于中央银行 的监管。反对方认为对所有的电子货币余额设定法定准备在技术上不可行,在 理论上也缺乏依据。中央银行既无能力也无精力去调查监督各种电子货币的差 异余额以及是否达到了准备要求。同时还有可能给市场带来混乱。目前,大多 数国家没有对电子货币余额实施准备金要求,但也有一些国家如日本,要求发 行者缴纳相当于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50%的准备金,这一问题还有待于进一 步讨论。法定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性机构按照法定存款准备率缴存中央银行的 存款准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 机构的准备金

19、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直接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信用 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电子货币对法定准备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I)使法定准备金减少,降低了法定准备金的作用力度和影响范围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调节货币量的重要手 段。由于以下因素的影响使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力度、影响范 围都将大大下降。一是网络银行中涉及存款准备金问题的资产负债业务的比重 不断下降。在纯网络银行中这一比重己接近50%。二是各国出于鼓励创新、争 取金融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等考虑,不断改革准备金制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和其他形式的货币税。英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甚至

20、已经 取消了准备金要求。第三,由于网络银行的迁移并不会像传统银行那样造成原 有客户的流失,转移经营场所的费用也相对较低,从而为网络银行规避一国或 地区较苛刻的准备金要求提供了条件,形成了准备金率的国际竞争。为减少法 定准备,降低机会成本和融资成本,银行趋向于利用电子货币及其衍生品回避 电了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啊 法定准备要求。这样,一方面会导致中央银行整体的准备余额减少,另一方面 将会破坏法定存款准备的作用机理,使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控制货币创 造的能力大大减弱。2)将直接冲击法定准备金工具的前提 简单货币乘数的公式为:30Mm=B1+k护.+e+k夕d式(5 一 8)上式说明

2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k共 同决定了货币乘数的大小。当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和现金漏损率k稳定时,中 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稳定货币乘数,进而调整社会货币总量 这是法定存款准备率之所以能成为影响力较大的货币工具的重要原因。显然这 一模型成立的理论前提是假设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和现金漏损率k稳定。在电 子货币存在的前提下,这一理论前提越来越与现实不符。前面的论述中简要提 及在电子货币的条件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和现金漏损率k的变化情况,在此 进行详细分析。超额准备是银行为应付流动性而自愿持有的准备金。一般来说 可以将银行因准备不足,无法应对流动性变化而不得不借贷

22、或变卖资产的费用 视为多持超额准备的收益,即:E=p(X ER)式(5 9)其中,p为银行变卖单位资产的损失,X为流动性变量,它是一个随机变 量,密度函数为f(X)。银行多持有一单位的超额准备,就意味着减少了一单 位的投资收益r, r也就是超额准备的边际成本。当超额准备的边际收益等于 边际成本时,银行的超额准备达到最优,即:r 一份(X)d 二式(5 0,石尺由于电子货币的发展使资产转换相对容易,客观上使p减少。当:不变或 增加时,超额准备减少。但r下降时,超额准备的变化,依赖于p,;的变化幅 度。从长远角度看,日益激烈的竞争会使银行适当减少超额准备金。这是因为 现金漏损率 k 的降低,将使得

23、超额准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约束力下降。 商业银行保持超额存款准备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满足日 常业务对外支付的需要。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均需根据资产负债的规 模、期限等性质的不同,保留一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 30余力、李成主编,货币银行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利 电了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金越多,应付市场的能力越大。同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越低,运行成 本越高。由于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作用,原流通于银行以外的现金,现己通 过电子支付系统的作用流通于银行以内,此时超额准备金就失去了对外支付的 意义,而仅成为商业银行间资金清算划拨的准备金

24、。这一准备金规模的大小主 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而非稳定的变量。在电子支付系统广泛运用基础上产生的电子货币使现金结算需求迅速减 少,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现金结算和流通主要用于与个人支付相关的各类经济交 易,如工资、奖金等劳务报酬的支付,存款利息、债券债息和股票红利的取得 与支付等。而今天,这己大部分被银行储蓄卡或信用卡所取代。这一支付过程 己无需从银行提取现金转付于个人。当居民消费时,可以直接通过储蓄卡或信 用卡划账消费,这使得商业银行的现金漏损率k大为降低。同时k的大大减少 也动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初衷。因为各国中央银行最初采取法定存款准 备金的目的是维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以备在商业银

25、行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作 为最后贷款人提供于商业银行。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使商业银行流动性约束 降低。商业银行更多地对外支付表现为同业间的清算与划拨,而这一问题产生 的流动性约束大都通过同业拆借形式解决,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 的依赖性减弱,也使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变动,以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进 而影响货币供应的机制产生动摇。大大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因此,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加拿大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英国将其降到 1%以下。2. 电子货币与公开市场操作 首先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形式的通货,其发行一般为普通信用机构,并已 逐渐成为交易的一种重要支付工具。中央银行发行的通

26、货逐步被替代,使流通 中的中央银行通货减少,并将使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大为缩减。大多数国家中央 银行的主要资产是通货。电子货币对通货的大规模取代势必使中央银行的资产 负债规模大为缩减。有关研究指出(Moody, 1996)旦电子货币在小额交易中被 完全接受,则纸币流通值的减少将占纸币流通总值的比率约为18%,至于硬币 流通值的减少占硬币流通总值的比率高达88%。如果电子货币完全取代了通货, 以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例,其央行资产将分别缩减870k、70%、400k和 28%。经济越发达,缩减程度越严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大量缩减可能使中央银 行因缺乏足够的资产负债而不能适时地进行大规模的货币吞吐

27、操作,减弱公开 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大量“电子热钱”涌入或外汇市场急剧 变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能无法进行“对冲”操作,使本国汇率和利率受到 电了货币对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的影响。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中对此表示了相当大的关注(B工S 1996b),由于现金在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总负债中占有相当大或最大的部分, 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会使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明显缩水一在正常情况下,中央银 行只需适度的公开市场操作就足以干预市场,因此维持较少的资产负债规模对 其影响不大,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汇率在市场力量下大幅波动时),中央银行 可能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产负债规模而无法在足够大的

28、范围内通过吞吐基础货 币来干预市场。其次,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在网络经济中会变得更加复杂、难以预测。网 络银行加快了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和信息的传播速度,使投资者面对的投资 领域更广、投资机会更多,市场上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形成逐级增强的投资结 构变化,这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总量和资产价格的调节。但反过来,网络银行 具有更多的资产分散手段可以发行电子货币,又增强了它们吸收市场波动的能 力,从而使中央银行调节资产价格的意图完全失败。比如,中央银行试图提高 利率以抑制投资,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紧银根抛售国债,在传统经济中商业银 行购买国债就会减少其准备金数额,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减少货币供给刺激利 率上升。

29、但在网络经济中,如果中央银行卖出国债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 异所产生的预期收益大于银行发行电子货币的成本,银行可以增加电子货币的 发行,替代出以中央银行货币形式存在的资产购买国债;如果预期收益大于金融 资产的平均收益水平,网络银行可以迅速调整资产组合吸收国债价格的变动。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要想影响利率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产,公开市场操作演 变成中央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资产博弈的游戏。3. 电子货币与贴现率 贴现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在机理,是通过调整货币资金的价格影响银 行体系的货币供给。降低贴现率会减小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增加 贴现贷款的数量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增加,货币供应扩大

30、;反之,若提高贴现率, 情况则相反。当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结合在一起,中央银行通过贴现率影响货 币资金价格的能力和货币资金价格调整货币供给的能力都受到了挑战。在利率 自由化的国家里,网络银行低廉的运营费用一般都导致了在利率方面更残酷的 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利率将会不断下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中央银 行对货币资金价格的作用空间会相当有限。这种有限的调节能力,在货币供给 的多元化市场中还会受到其他发行主体影响。同时网络银行自行发行电子货币 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其自身的意愿调节头寸,发行电子货币所产生的发行收 益或损失会使商业银行在其流动性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扩大或缩小信用供给。电了货币对货币供求

31、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I向5.2.3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后,从操作政策 工具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个中间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因果关系 的总和。由于对经济货币间关系的认识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形 成了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凯恩斯的货币传导理论和货 币学派的传导理论。凯恩斯的传导理论用符号表示:nM 峥 r 分 I 兮 E 分 Y 式(5 一 n)即货币量M的增减会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影响投资 工以乘数方式增减,投资的增减则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在凯恩斯的传导过 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

32、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然后才是投资以及 总支出的变化。货币学派则认为J利率在货币传导中,并不起重要作用,更强 调货币供应量的直接效果。其传导机制为:M今E分I分Y式(5 12)货币供应量可以直接影响支出。 不论是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还是弗里德曼的货币传导机制理 论,尽管传导过程中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作用的变量不同,但都需要通过金 融机构,进而影响产出水平。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当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时,它 们之间反映的不一致性使得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影响较小,而网络银行由于 其快捷性和能动性,则有可能加大这种影响。当然,这有利也有弊。在货币政 策的传导过程中,网络银行更容易捕捉到新的信息和

33、变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手 段做出迅速反应。当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如果未预见到这种信息和变化,就有 可能加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误差。但如果货币政策有很好的适应性,网络 银行也有可能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更加有效,从而缩短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时滞, 更快地作用于经济总量指标。 首先,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中央银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被削弱, 商业银行有自行发行电子货币的利益驱动,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数量联 系将被削弱,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其次,电子货币流通速度不确定,货币乘数趋于发散。利率水平变动受电 子货币影响更加复杂等因素,使得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投 资以及总支出和总收入的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考验,并最终影响到货币 3余力、李成主编,货币银行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电了货币对一货币供求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影响政策的有效性。 此外,一个安全而有效率的支付制度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顺利传递的必要 条件。因此电子货币在支付制度方面对传统支付制度的改变也必定会影响到的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