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9869339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7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目 录设计任务书设计阐明与计算书第一章 设计资料的拟定及污水、污泥解决工艺的选择2 第一节 设计流量的拟定2 第二节 污水、污泥的解决工艺流程拟定2第二章 污水解决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 4第一节 泵前中格栅设计计算4第二节 污水提高泵房设计计算7第三节 泵后细格栅设计计算8第四节 沉砂池设计与计算 10第五节 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13第六节 老式活性污泥法鼓风曝气池设计计算 16第七节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19第八节 计量槽设计与计算 22第三章 污泥解决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24第一节 污泥量计算 24第二节 污泥泵房设计计算 24第三节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25第四节 贮泥池设计计

2、算 27第五节 污泥厌氧消化池设计计算 28 第六节 机械脱水间设计计算 29 第四章 污水解决厂的平面布置 30第五章 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31第一节 高程控制点的拟定 31第二节 各解决构筑物及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计算 31第三节 污水解决系统高程计算 32第四节 污泥解决系统高程计算 33设计体会 35 参照文献 36附:设计图纸 设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第一章 设计资料的拟定及污水、污泥解决工艺的选择 第一节 设计流量的拟定1. 平均日流量平均日流量为 Qa (2.58/2)104 m3/d 7.50万m3/d2. 最大日流量 污水日变化系数取K日 1.20 ,而 Qd K日 Qa

3、,则有: 最大日流量 Qd K日 Qa 1.207.50 9万m3/d3. 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最大流量) 时变化系数取K时 1.08 ,而 Qh K时 Qd24,则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 Qh K时 Qd24 1.08 924 0.405万m3/h第二节 污水、污泥的解决工艺流程拟定1. 进水水质 根据原始资料,污水解决厂的设计进水水质见下表:都市污水解决厂设计进水水质:单位:(mg/L)CODcrBOD5SSNH3N磷酸盐进水150-220150-220200-32015-406.8-9.4出水602020本工程设计中氮、磷的清除不作规定,其她各项指标均应达到城乡污水解决厂污染物排放原则G

4、B18918中的一级B原则,即规定出水BOD5 降至20mg/L如下,CODCr降至60mg/L如下,SS 降至20mg/L如下。经分析,原污水各项指标均不是很高,采用老式的城乡污水解决工艺即可达到解决规定。2. 污水、污泥解决工艺的拟定:2.1污水解决工艺选择教师批阅:根据该地区污水水质特性,污水解决工程没有脱氮除磷的特殊规定,重要的清除目的是BOD5,CODCr和SS,本设计采用老式活性污泥法生物解决,曝气池采用老式的推流式曝气池。细格栅中格栅进水污水提升泵房辐流式初沉池平流式沉砂池计量槽出水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向心辐流式二沉池工作原理:1)流入工序: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由二沉池回流的回

5、流污泥也同步注入, 2)曝气反映工序:压缩机通过管道输送到设在池底的空气扩散装置,成为气泡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污水和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溶液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3)沉淀工艺:解决后的污水和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分离,4)排放工序:解决后的部分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除系统进行污泥解决,另一部份活性污泥则回流到进水端。特点: 污水解决效果好,BOD5清除率可达到90%以上; 通过对运营方式的调节,可进行除磷脱氮反映; 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曝气池容积大,占地规模大,基建费用高。2.2 污泥解决工艺方案2.2.1 污泥的解决规定污泥生物解决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生物污泥,有机物含量较高且

6、不稳定,易腐化,并具有寄生虫卵,若不当善解决和处置,将导致二次污染。污泥解决规定如下:减少有机物,使污泥稳定化;减少污泥体积,减少污泥后续处置费用;减少污泥中有毒物质;运用污泥中有用物质,化害为利;教师批阅:因选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故应避免磷的二次污染。2.2.2 常用污泥解决的工艺流程 :(1):生污泥浓缩消化机械脱水最后处置(2):生污泥浓缩机械脱水最后处置(3):生污泥浓缩消化机械脱水干燥焚烧最后处置(4):生污泥浓缩自然干化堆肥农田由于该工艺选用老式活性污泥法,污泥较多,不稳定,且污水中重金属含量较多,不易采用农田处置方式,干燥焚烧方式没有必要,因此综合比较各解决工艺选用(生污泥重力浓

7、缩厌氧消化机械脱水最后处置)如下图。其中污泥浓缩,机械脱水污泥含水率能达到80%如下。重力浓缩池初沉池污泥二沉池污泥机械脱水厌氧消化池泥饼外运贮泥池3. 解决构筑物选择污水解决构筑物形式多样,在选择时,应根据其适应条件和所在都市应用状况选择。选用平流沉砂池,一般辐流式初沉淀池,老式活性污泥法鼓风曝气,向心辐流式二沉池,巴氏计量槽,污泥泵房,竖流式污泥浓缩池,正方形贮泥池,固定盖式消化池,采用带式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第二章 污水解决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第一节 泵前中格栅设计计算中格栅用以截留水中的较大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解决构筑物的负荷,用来清除那些也许堵塞水泵机组驻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

8、,并保证后续解决设施能正常运营的装置。1.格栅的设计规定(1)水泵解决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工清除 2540mm2) 机械清除 1625mm3) 最大间隙 40mm(2)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教师批阅:(3)格栅倾角一般用450750。机械格栅倾角一般为600700.(4)格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5)栅渣量与地区的特点、格栅间隙的大小、污水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在无本地运营资料时,可采用: 1)格栅间隙1625mm合用于0.100.05m3 栅渣/103m3污水;2)格栅间隙3050mm合用于0.030.01m3 栅渣

9、/103m3污水.(6)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2. 格栅尺寸计算设计参数拟定:设计流量Q1=0.565m3/s(设计2组格栅),以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栅前流速:v1=0.7m/s, 过栅流速:v2=0.9m/s;渣条宽度:s=0.01m, 格栅间隙:e=0.02m;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60;单位栅渣量:w1=0.05m3栅渣/103m3污水。设计中的各参数均按照规范规定的数值来取的。(1)拟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1.27m,则栅前水深教师批阅:(2)栅条间隙数: (取n=46)(3)栅槽有效宽度:B0=s(n-1)+en

10、=0.01(46-1)+0.0246=1.37m 考虑0.4m隔墙:B=2B0+0.4=3.14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进水渠宽: (其中1为进水渠展开角,取1=)(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6)过栅水头损失(h1)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截面,取k=3,则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其中: h0: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长倍数,取k=3;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2.42。(7)栅后槽总高度(H)本设计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64+0.3=0.94mH=h+h1+h2=0.64+0.103+0

11、.3=1.04m(8)栅槽总长度 L=L1+L2+0.5+1.0+(0.64+0.30)/tan=0.85+0.43+0.5+1.0+(0.64+0.30)/tan60=3.32m(9)每日栅渣量在格栅间隙在20mm的状况下,每日栅渣量为: 因此宜采用机械清渣。教师批阅:10 第二节 污水提高泵房设计计算1. 提高泵房设计阐明本设计采用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污水解决系统简朴,只考虑一次提高。污水经提高后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及,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入涪江。设计流量:Q=4050m3/h1130L/s1)泵房进水角度不不小于45度。2)相邻两机组突出部分得间距,以及机组突

12、出部分与墙壁的间距,应保证水泵轴或电动机转子再检修时可以拆卸,并不得不不小于0.8。如电动机容量不小于55KW时,则不得不不小于1.0m,作为重要通道宽度不得不不小于1.2m。3).泵站采用矩形平面钢筋混凝土构造半地下式,尺寸为15 m12m,高12m,地下埋深7m。4).水泵为自灌式。2. 泵房设计计算各构筑物的水面标高和池底埋深计算见第五章的高程计算。污水提高前水位61.2m(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高后水位71.92m(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因此,提高净扬程Z=71.92-61.2=10.72m水泵水头损失取2m,安全水头取2 m从而需水泵扬程H=15m教师批阅:再根据设计流量1.13

13、m3/s,属于大流量低扬程的情形,考虑选用选用5台350QW1200-18-90型潜污泵(流量1200m3/h,扬程18m,转速990r/min,功率90kw),四用一备,流量: 集水池容积: 考虑不不不小于一台泵5min的流量:取有效水深h=1.3m,则集水池面积为:泵房采用圆形平面钢筋混凝土构造,尺寸为15 m12m,泵房为半地下式地下埋深7m,水泵为自灌式。第三节 泵后细格栅设计计算1.细格栅设计阐明污水由进水泵房提高至细格栅沉砂池,细格栅用于进一步清除污水中较小的颗粒悬浮、漂浮物。细格栅的设计和中格栅相似。2.设计参数拟定:已知参数:Q=75000m3/d,Kp=1.3,Qmax=40

14、50m3/h=1.13 m3/s。栅条净间隙为3-10mm,取e=10mm,格栅安装倾角600 过栅流速一般为0.6-1.0m/s ,取V=0.9m/s,栅条断面为矩形,选用平面A型格栅,栅条宽度S=0.01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为200设计流量Q=1.13m3/s=1130L/s栅前流速v1=0.7m/s, 过栅流速v2=0.9m/s;栅条宽度s=0.01m, 格栅间隙e=10mm;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60;单位栅渣量1=0.10m3栅渣/103m3污水。计算草图如图23. 设计计算 污水由两根污水总管引入厂区,故细格栅设计两组,每组的设计流量为:Q=565 L/s=0.565

15、 m3/s。(1) 拟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则栅前水深教师批阅:(2)栅条间隙数91.3(取n=92)(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0.01(92-1)+0.0192=1.83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其中1为进水渠展开角,取1=)(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6)过栅水头损失(h1) 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 其中: h0:计算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长倍数,取k=3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2.42(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

16、2=0.64+0.3=0.94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64+0.26+0.3=1.20m(8)格栅总长度 L=L1+L2+0.5+1.0+ H1/tan=0.77+0.39+0.5+1.0+(0.64+0.30)/tan60=3.20m(9)每日栅渣量m3/d0.2m3/d 因此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教师批阅:第四节 沉砂池设计计算 1. 沉砂池的选型:沉砂池重要用于清除污水中粒径不小于0.2mm,密度2.65t/m3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沉砂池有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和旋流式四种形式。由于旋流式沉砂池有占地小,能耗低,土建费用低的长处;竖流式沉砂池污水由

17、中心管进入池后自下而上流动,无机物颗粒借重力沉于池底,解决效果一般较差;区旗沉砂池则是在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迈进,从而产生与主流方向垂直的横向恒速环流。砂粒之间产生摩擦作用,可使沙粒上悬浮性有机物得以有效分离,且不使细小悬浮物沉淀,便于沉砂和有机物的分别解决和处置。平流式沉砂池具有构造简朴、解决效果好的长处。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2 设计资料1)沉砂池表面负荷200m3/(m2h),水力停留时间40s;2)进水渠道直段长度为渠道宽度的7倍,并不不不小于4.5 米,以发明平稳的进水条件;3)进水渠道流速,在最大流量的40%-80%的状况下为0.6-0.9m/s,在最小流量时不小于0

18、.15m/s;但最大流量时不不小于1.2m/s;4)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的夹角不小于270 度,以最大限度的延长水流在沉砂池中的停留时间,达到有效除砂的目的。两种渠道均设在沉砂池的上部以避免扰动砂子。5)出水渠道宽度为进水渠道的两倍。出水渠道的直线段要相称于出水渠道的宽度。6)沉砂池前应设格栅。沉砂池下游设堰板,以便保持沉砂池内需要的水位。计算草图如下页图4所示:2.1 设计参数拟定设计流量:=1130L/s(设计2组池子,每组分为2格,每组设计流量为Q=565L/s=0.565m3/L) 设计流速:v=0.25m/s 水力停留时间:t=40s教师批阅:2.2 池体设计计算(1)沉砂池长度:L=

19、vt=0.2540=10m(2)水流断面面积:A=Q/v=0.565/0.30=1.88m2(3)沉砂池总宽度:设计n=4格,每格宽取b=1.5m0.6m,每组池总宽B=2b=3.0m(4)有效水深:h2=A/B=1.88/3=0.63m (介于0.251m之间)(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四格共有八个沉砂斗)其中都市污水沉砂量:X=3m3/105m3.(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 设计斗底宽a1=0.50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d=1.0m,则沉砂斗上口宽:沉砂斗容积:教师批阅: = 1.27m3 (不

20、小于V1=0.56m3,符合规定)(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 则沉泥区高度为h3=hd+0.06L2 =1.0+0.063.35=1.20m 池总高度H :设超高h1=0.3m,H=h1+h2+h3=0.3+0.63+1.20=2.13m(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3=L1=2.38m(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最小流量一般采用即为0.75Qa,则,符合规定.(11) 进水渠道格栅的出水通过DN1200mm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向两侧配水进入进水渠道,污水在渠道内的流速为: 式中: B1进水渠道宽度(m),本设计取

21、1.5m; H1进水渠道水深(m),本设计取0.5m。(12) 出水管道出水采用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出水堰可保证沉砂池内水位标高恒定,堰上水头为:m教师批阅:式中: m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0.5;本设计取0.4;(13) 排砂管道本设计采用沉砂池底部管道排砂,排砂管道管径DN=200mm。 第五节 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辐流式初沉池拟采用中心进水,沿中心管四周花墙出水,污水由池中心向池四周辐射流动,流速由大变小,水中悬浮物流动中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沉淀池底部,然后用刮泥机将污泥推至污泥斗排走,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辐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中心管、穿孔花墙、沉淀区、出水装置、污泥斗及排泥装置

22、构成。本设计选择四组辐流式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28m3/s,从沉砂池流出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通过集配水井分派流量后流入辐流沉淀池。计算草图如图5:1.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1.5-3.0,本设计取=2.0,沉淀池座数n=4。2. 池子直径 D = = (D取26m)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沉淀时间t = 2h ,有效水深: h2 =qt =22=4m教师批阅: 4.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Q = t =5.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设进水悬浮物浓度C0为0.24kg/m3,出水悬浮物浓度C1以进水的50%计,初沉池污泥含水率p0=97%,污泥容重取r=1000kg/m3,取贮泥

23、时间T=4h,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V= =则每个沉淀池污泥所需的容积为16.2m36. 污泥斗容积 设污泥斗上部半径r12m,污泥斗下部半径r2=1m,倾角取=60,则 污泥斗高度: h5 = (r2- r1)tg=(2-1)tg60=1.73m 污泥斗容积: V1 = (r12+r2r1+r22)= (22+21 +12)=12.68m3 7.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池底坡度采用0.05-0.10,本设计径向坡度i=0.05,则圆锥体的高度为:h4 = (R- r1)i=(13-2)0.05 = 0.55m 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V2 = (R2+Rr1+r12)=污泥总体积:V=

24、V1+ V2 =12.68+114.56 =127.24 m316.2m3 ,满足规定。8. 沉淀池总高度 设沉淀池超高h1=0.3m,缓冲层高h3 =0.5m,沉淀池总高度: H = h1+h2 +h3+h4 +h50.3+4+0.5+0.55+1.737.08 m 9. 沉淀池池边高度 H= h1+h2 + h3 = 0.3+4+0.5 = 4.8 m10. 径深比 D/ h2 = 26/4 = 6.5 (符合规定)11. 进水集配水井 辐流沉淀池分为二组,在沉淀池进水端设集配水井,污水在集配水井中部的配水井平均分派,然后流进每组沉淀池。教师批阅: 配水井中心管径: 式中: v2 配水井内

25、中心管上升流速(m/s),一般采用v20.6m/s;取0.7m/s配水井直径: 式中:v3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用v3=0.2-0.4m/s;取0.3m/s.12. 进水管及配水花墙沉淀池分为四组,每组沉淀池采用池中心进水,通过配水花墙和稳流罩向池四周流动。进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600mm,进水管道顶部设穿孔花墙处的管径为800mm。沉淀池中心管配水采用穿孔花墙配水,穿孔花墙位于沉淀池中心管上部,布置6个穿孔花墙,过孔流速: 式中: 孔洞的宽度(m); 孔洞的高度(m); 孔洞个数(个)。v4 穿孔花墙过孔流速(m/s),一般采用0.2-0.4m/s;13. 集水槽堰负荷校

26、核设集水槽双面出水,则集水槽出水堰的堰负荷为:q0 = =m3/(ms) = 1.72L/(mS)10 (符合设计规定)本设计设五廊道式曝气池,廊道长度为: L1 = L/5=169.99/5 = 34m本设计取超高为0.5 m,则曝气池总高为: H = 4.20.5 = 4.7m (3) 拟定曝气池构造形式 本设计设四组5廊道曝气池,在曝气池进水端和出水端设横向配水渠道,在两池中间设配水渠道与横向配水渠相连,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从第一廊道进入曝气池。曝气池平面图如图6所示:教师批阅:5. 需氧量计算本工程设计中采用鼓风曝气系统。(1)平均时需氧量计算 =10879.94(kg/d)=453(

27、kg/h)式中:每代谢1kgBOD所需氧量(kg),本设计取0.5; 1kg活性污泥(MLVSS)每天自身氧化所需氧量(kg),取0.15.(2) 最大时需氧量: =12489.44(kg/d)=520(kg/d)最大时需氧量与平均时需氧量的比值为: (3) 每日清除的BOD5 值 =453 (kg/h)(4)清除1 kg BOD5 需养量 6. 供气量计算本设计中采用YHW-型微孔曝气器,氧转移效率(EA)为20%。敷设在距池底0.20m处,沉没水深为4m,计算温度定为30。 有关设计参数的选用:温度为20时,=0.82,=0.95,=1.0,CL=2.0mg/L,CS(20)=9.17 m

28、g/L。温度为30时,CS(30) =7.63 mg/L。(1)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绝对压力: Pb =1.0131059.8103H=1.0131059.81034= 1.405105 ( Pa)(2)空气离开曝气池水面时氧的比例:Qt = 100% = 100% = 17.54%(3) 气池混合液平均氧饱和度:CSb = CS()= 7.63()= 8.48 mg/L换算成2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教师批阅:(R 为平均时需氧量)(4) 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 (5) 曝气池平均时供气量: (6) 曝气池最大时供气量: (7)清除1kg BOD5 的供气量: (8)1m3污水的供气量: 第七节

29、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以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该沉淀池采用周边进水,中心出水的幅流式沉淀池,采用吸泥机排泥。计算草图如图81.设计参数的选用 表面负荷:qb范畴为1.01.5 m3/ m2.h ,取q=1.5 m3/ m2.h,出水堰负荷设计规范规定取值范畴为1.52.9L/s.m,取2.0 L/(s.m);沉淀池个数n=4;沉淀时间T=2h2.沉淀池尺寸设计(1)每组池子表面积为: (2)池子直径 (取32 m)(3) 池子实际表面积 教师批阅:实际的表面负荷 (4) 单池设计流量 (5) 校核堰口负荷 3211.25m3符合设计规

30、定.2. 二级消化池设计计算(1) 二级消化池容积 式中: Q污泥量(m3/d); P投配率(%),本设计取16%; n消化池个数,本设计设立1座。由于二级消化池单池容积与一级消化池相似,因此二级消化池各部份尺寸同一级消化池。第六节 机械脱水间设计计算1. 污泥机械脱水设计阐明: 污水解决厂污泥二级消化后从二级消化池排出污泥的含水率约95%左右,体积很大。因此为了便于综合运用和最后处置,需对污泥做脱水解决,使其含水率降至60%-80%,从而大大缩小污泥的体积。(1) 污泥脱水机械的类型,应按污泥的脱水性质和脱水规定,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 (2) 污泥进入脱水机前的含水率一般不应不小于98。(

31、3) 经消化后的污泥,可根据污水性质和经济效益,考虑在脱水前淘洗。 (4) 机械脱水间的布置,应按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并应考虑泥饼运送设施和通道。 (5 )脱水后的污泥应设立污泥堆场或污泥料仓贮存,污泥堆场或污泥料仓的容量应根据污泥出路和运送条件等拟定。 (6) 污泥机械脱水间应设立通风设施。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不不小于6次。2.脱水机选择本设计采用滚压脱水方式使污泥脱水 ,脱水设备选用国内研制的教师批阅: DY-3000型带式压滤机,其重要技术指标为:干污泥产量600kg/L,泥饼含水率可以达到75%78%,单台过滤机的产率为24.629.4kg / ( m2 h),选用3台,2用1备。工作周期

32、定为12小时。机械脱水间平面尺寸设计为 LB= 40m12m .第四章 污水解决厂的平面布置1. 总平面布置原则该污水解决厂为四川绵阳市污水解决厂新建工程,重要解决构筑物有:机械除渣格栅井、污水提高泵房、平流沉砂池、辐流初次沉淀池、鼓风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泵房、浓缩池、消化池、计量设施等及若干辅助建筑物。总图平面布置时应遵从如下几条原则。 解决构筑物与设施的布置应顺应流程、集中紧凑,以便于节省用地和运营管理。 工艺构筑物(或设施)与不同功能的辅助建筑物应按功能的差别,分别相对独立布置,并协调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如地形走势、污水出口方向、风向、周边的重要或敏感建筑物等)。 构(建)之间的

33、间距应满足交通、管道(渠)敷设、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管道(线)与渠道的平面布置,应与其高程布置相协调,应顺应污水解决厂多种介质输送的规定,尽量避免多次提高和迂回曲折,便于节能降耗和运营维护。 协调好辅建筑物,道路,绿化与解决构(建)筑物的关系,做到以便生产运营,保证安全畅道,美化厂区环境。(2)总平面布置成果污水由南边排水总干管截流进入,经解决后由该排水总干管排入河流。污水解决厂呈长方形。综合楼、职工宿舍及其她重要辅助建筑位于厂区东北部,占地较大的污水解决构筑物在厂区西部,沿流程自南向北排开,污泥解决系统在污水解决构筑物的西部。厂区主干道宽7米,两侧构(建)筑物间距不不不小于15米,

34、次干道宽4米,两侧构(建)筑物间距不不不小于10米教师批阅:该厂平面布置特点为:流线清晰,布置紧凑。鼓风机房和回流污泥泵房位于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一侧,节省了管道与动力费用,便于操作管理。污泥消化系统构筑物接近四氯化碳制造厂(即在解决厂西侧),使消化气、蒸气输送管较短。节省了基建投资。办公室。生活住房与解决构筑物、鼓风机房、泵房、消化池等保持一定距离,位于常年主风向的上风向,卫生条件与工作条件均较好。在管线布置上,尽量一管多用,如超越管、解决水出厂管都借道雨水管泄入附近水体,而剩余污泥、污泥水、各构筑物放空管等,又都与厂内污水管合并流人泵房集水井。第二期工程预留地设在一期工程右侧。 具体布置见附图1第五章 污水厂的高程布置污水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