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泉区村庄布点规划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29863598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2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阜阳市颍泉区村庄布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阜阳市颍泉区村庄布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阜阳市颍泉区村庄布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阜阳市颍泉区村庄布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阳市颍泉区村庄布点规划(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阜阳市颍泉区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 说明书阜阳市颍泉区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年)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10说 明 书 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一、规划背景1(一)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1(二)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1(三)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举措2(四)城镇化呈加速发展态势3二、相关规划解读4(一)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4(二)宁老庄镇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10(三)行流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方案12(四)闻集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13(五)伍明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15三、现状概况16

2、(一)基本概况16(二)人口与行政区划17(三)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8第二章规划总论20一、规划依据20二、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21(一)规划范围21(二)规划期限21三、规划目标21四、规划原则21(一)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原则21(二)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原则22(三)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原则22(四)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原则22(五)坚持引导与控制、近远期相结合原则22五、规划编制体系22六、规划重点内容23(一)合理选择中心村,科学确定分阶段村庄体系23(二)完善农村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3(三)制定村庄布局调整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4七、工作思路与技术路

3、线24(一)工作思路24(二)技术路线24八、村庄相关概念24第三章村庄现状概况25一、村庄现状概况25二、村庄现状存在的问题26(一)村落集聚度不强,用地布局松散,人均用地规模大26(二)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不利于居民点内部结构的优化26(三)农民建房自发性、分散性特点明显,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矛盾突出27(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缺乏,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27(五)村庄缺乏环境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整体环境亟待改善28(六)现状村庄体系结构不明显,中心村集聚吸引力较弱28第四章村庄体系规划29一、村庄功能体系构建29(一)村庄等级规模体系29(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0二、村庄建设策略30

4、(一)改造方式30(二)改造时序31(三)政策建议31(四)实施措施32三、村庄建设模式34(一)改造提升型村庄34(二)拆迁新建型村庄34(三)旧村整治型村庄34(四)特色保护型村庄34四、村庄建设标准35(一)中心村建设标准35(二)自然村建设标准36第五章村庄布点规划38一、农村人口变化趋势分析38(一)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38(二)农业规模化经营将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38(三)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农村人口集聚度增强39二、农村人口规模预测40(一)总人口预测40(二)人口分布预测41三、村庄重组的动因和特点44(一)村庄重组的动因44(二)村庄重组的特点4

5、7四、村庄空间布局模式选择48(一)城乡体系结构演变趋势判断48(二)省、市关于村庄合理布局模式要求49(三)相关案例研究51(四)颍泉区村庄空间布局模式及规模54五、村庄空间布局规划56(一)村庄布点规划56(二)村庄布点数量汇总69(三)村庄达标数量预测69六、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70第六章 产业发展规划71一、产业布局71二、经济分区71三、产业发展重点72(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72(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73(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75第七章 公共设施规划75一、规划目标75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76三、教育设施规划80四、卫生设施规划81五、社会保障设施规划82六、其他公共设施规

6、划配置83第八章 基础设施规划83一、公路交通规划84二、给水工程规划85(一)水源选择85(二)供水体制86(三)用水标准86三、排水工程规划86(一)雨水工程规划86(二)污水工程规划87四、电力电讯规划87(一)供电工程规划87(二)电信工程规划87五、环卫设施规划88六、能源利用规划88(一)燃气供应88(二)其它能源88第九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89一、分类生态控制引导89(一)农田生态区89(二)生态林地90(三)生态水网和湿地90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91(一)保护目标91(二)保护任务91(三)保护措施91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92一、近期建设目标92二、近期重点中心村建设93三、近

7、期重点自然村整治94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措施建议96一、规划实施措施96二、相关政策建议98(一)土地政策98(二)征地补偿政策99(三)社保政策100(四)就业政策100(五)产业政策102(六)集体经济改革政策102第一章 规划总论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0.3;(3)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4)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试行);(5)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6)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7)颍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8)各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部分

8、美好乡村建设规划;(10)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二、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颍泉区641平方公里的四个乡镇镇域范围内,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农村区域的村庄布点规划。(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2013-2020年。其中,近期:2013-2016年;远期:2017-2020年。三、规划目标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致富生活美、文明乡风和谐美”的总体目标,规划期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等级层次分明,发展引导有序,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生活、生产三位一体的村庄体系”。四、规划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原则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

9、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二)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原则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原则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的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划建设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四)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自然村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

10、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五)坚持引导与控制、近远期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村庄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强调规划实施的阶段性,即规划实施时序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水平相适应,既要防止近期推进力度过大造成难以实施和社会矛盾,又要考虑长远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耕作对规划实施的积极影响,使规划与之相适应。五、规划编制体系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体系构成分为四级,省域层面主要是从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中落实到各县市区体系布局结构,在县市域层面主要落实到镇或中心村一级的结构布局体系,在镇域总体规划中

11、明确布局中心村和自然村的位置、规模等,在村庄规划中,落实村庄布局和建设要求等。六、规划重点内容(一)合理选择中心村,科学确定分阶段村庄体系中心村选择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也是合理确定村庄体系的关键。本次规划根据颍泉区村庄发展的现实情况,结合各个乡镇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村庄发展潜力合理选择中心村,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撤并自然村,分阶段确定合理的村庄体系。(二)完善农村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本次规划的根本所在。本次规划将在村庄重组、调整的基础上,结合村庄体系规划,配套完善农村各项设施,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社

12、会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的目标。(三)制定村庄布局调整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村庄布局调整能否按规划实施、村庄是否朝规划制定的目标发展是衡量本次规划成功与否的标准。本次规划将本着政府成本与市场成本最低、效益最优的原则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同时通过借鉴相关地区村庄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颍泉区实际制定发展措施,走适合地方特点的农村发展之路。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一、村庄功能体系构建(一)村庄等级规模体系1、中心村原则上每行政村一个,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村“两委”驻地,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具备一定规模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居民点,是本区域内各居民点的公共活动和管理服务的中心,并为周边居民点提供行政、商贸、

13、金融、文化服务功能,承担基本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中心村应按标准建设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2、自然村根据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发展特点,规划期内保留的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保留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自然村除适当改造居住环境、完善基本服务设施外不宜过多建设和发展。3、村庄规模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相关内容,“逐步引导皖北片区中心村实现平均服务常住人口规模 3000人左右、集聚人口规模不少于1000人,保留自然村人口规模不少于400人”。(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1、中心村“11+4”11项基本公共服务为: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农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

14、、农资站、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4项基本基础设施为:公交车站、邮电点、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点。2、自然村“2+1” 两项基本公共服务为: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1项基础设施即垃圾收集点。二、村庄建设策略(一)改造方式1、对确定为中心村的村庄进行就地改造或者择址新建,原则要求整体规划逐步改造。2、近期撤并的村庄除适当保留的农居点外宜实施整体搬迁,远期撤并的村庄应与并入村一并规划,并以整治为主实施逐步搬迁。3、保留的自然村以整治改造为主。(二)改造时序村庄的分散格局有其历史、必然的因素,改变这一状态需要长期的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村庄的重组外在推动因素较少,其重组过程需要相当

15、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但属于下列情况的村庄可优先改造:1、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在风景旅游区或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2、因高等级公路、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或改造的村庄;3、在省道、高速公路、铁路、重要河流沿线的村庄;4、其它有改造愿望,且改造条件成熟的村庄。(三)政策建议1、旧村改造实施模式村庄改造宜由政府组织和引导为主,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村庄自筹资金完成改造,也鼓励结合旅游开发、风景区建设等项目以市场化方式实施旧村改造。2、宅基地政策(1) 在规划中心村和自然村内,村民宅基地审批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鼓励建设联排式住宅;(2)规划确定搬迁的村庄不再新批宅基地,鼓励到拟新建的中心村

16、建设;(3)对于一些特殊村民,如在城区经商或小城镇周边务工,且已完全脱离村庄及农田的村民,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根据规划安置住宅用地,或给予适当的拆迁补助,收回其原有宅基地,顺利的完成非农化。3、拆迁安置政策村民外迁后,原宅基地收归集体所有,房屋产权属于原所有人,可由政府折价收购。收购后的房屋可以考虑用于临时安置本村住房困难户,或用于旅游等三产开发及还耕还林。(四)实施措施1、迁村并点实施措施迁村并点方式可有以下两种,视不同情况具体确定。(1) 整体搬迁由政府及社会力量出资在中心村或城镇集中建设安置房,以优惠价出售给需要搬迁的村民,村民原宅基地收归集体。村民原有的住房由政府折价收购或由村民自

17、行拆除。对于拥有“新旧两宅”的村民,保留旧宅时收取一定的旧宅占有费,以敦促村民拆除老宅,保证一户一宅。(2)逐步搬迁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政府及社会力量出资在中心村或城镇集中建设安置房,引导村民逐步搬迁到安置房居住;二是由政府在中心村划拨宅基地,住宅由乡镇政府统一设计,用户在规定房型内选择,自己出资建造。2、保留村庄整治措施(1)改造扩建型对于改造扩建型,原则上只有本村村民才能申请新的宅基地,其它村庄的村民不得在改造扩建型自然村内申请宅基地。村庄整治主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绿化和配套设施,所需资金由政府补贴、村集体和村民集资共同解决。对于村庄内的住房改造由村民自行出资。(2)控制发展型对于

18、控制发展型,不允许村民申请新的宅基地。规划期内积极进行环境整治工作,以疏通道路,提高交通可达性和居住适宜性为主。远景考虑迁并到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社区、中心村或自然村中。3、近期撤并村庄的控制措施确定近期内撤并的村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善。村民不得在原宅基地上改建,也不得申请新的宅基地。凡需新建住宅或危房需翻建的,必须搬迁到所属保留的中心村、自然村或城镇集中建设。4、远期撤并村庄的整治措施允许村民近期在原宅基地上翻建,但不得申请新的宅基地。需要新宅基地的村民必须在并入的规划保留的村庄申请,或搬迁到城镇集中安置。对于搬迁到中心村和城镇的村民由县、镇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近期内,村庄按环境整治型标

19、准进行整治,重点解决村民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问题。5、空心村改造空心村主要表现为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闲置和房屋空置。空心村改造类型可分为:就地改造、异地改造、部分异地改造和转型改造。对建房户原则上执行先拆老屋再批新宅基地的规定。对少数先拆旧房确有困难的住户,经村委员会同意,允许保留一年或几个月的期限,但必须交纳一定押金,超过期限实行罚没,但仍需拆旧。对一些半新不旧的旧房,可调剂给“空心村”中的鳏寡老人户和贫困户居住,并收回其原旧房。不允许超标准建房。三、村庄建设模式“美好乡村”村庄建设主要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四种模式。其中,中心村一般宜采用改造提升或拆迁新建模式,保

20、留的自然村一般采用旧村整治或特色保护模式。(一)改造提升型村庄主要指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配套,周边用地功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规划在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改扩建,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引导周边散落的居民点向村庄集中,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二)拆迁新建型村庄主要指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土地整治项目等)和村庄安全需要,必须进行整体拆迁的村庄。新建村庄应做到选址安全、布局合理,并按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其中,规划将被纳入城镇建设用地的村庄,应按城镇标准建设新社区。(三)旧村整治型村庄主要指配套设施不完善但近期需要保留的村庄,规划

21、重点是优化村庄布局,有步骤地开展旧房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四)特色保护型村庄主要指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等,需要保护的村庄。规划在保持村庄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美化村庄环境。四、村庄建设标准(一)中心村建设标准1、规划编制标准(1)中心村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起点编制规划,若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编制相应的给排水、电力电讯等专项规划;(2)中心村建设规划必须符合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3)自然村较多的行政村,其建设规划中要有合理的拆迁合并方案内容;(4)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5)规划体现节

22、约用地,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130平方米。2、基础设施建设标准(1)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6米;(2)建成区主要道路设有路灯;(3)建成区新建管线统一埋设;(4)给水设施到户,普及率达100%,居民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5%以上;(5)建成区排水通畅,有较好的排水设施,路面无明显积水;(6)建成区气化率达80%以上,电话(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50门以上;(7)重要建筑物、公共场所设有消防设施。3、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标准(1)学校设置符合中小学布点规划要求;(2)校舍建筑面积平均每位学生不低于5平方米;(3)有一定常规设备的卫士室;(

23、4)有阅报栏(公告栏)一处以上;(5)有供村民活动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场所。4、住宅建设标准(1)新建住宅建筑朝向良好,住宅日照间距符合阜阳日照技术标准;(2)每年新建住宅中联立式比例不低于70%;(3)每户只能有一处规定占地面积的住房。5、景观建设标准(1)对外道路、河道两侧及宅前屋后基本绿化;(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3)建成区有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中转或处理设施;(4)建成区有通自来水的公厕;(5)主要道路有果壳箱;(6)各类建筑物体现地方特色和风格,设计活泼,色彩协调。(二)自然村建设标准1、规划编制标准(1)自然村建设规划必须编制“两图一书”,即现状图、建设规划图

24、和规划说明书,还应根据需求编制相应的给排水、电力电讯等专项规划;(2)自然村建设规划必须符合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3)自然村较多的行政村,其建设规划中要有合理的村庄合并方案内容;(4)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布明确;(5)规划体现节约用地,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130平方米;(6)合理确定各类规划用地比例。2、基础设施建设标准(1)建成区道路完好,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主次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4米;(2)建成区主要道路设有路灯;(3)给水设施到户,普及率达100%,居民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5%以上;(4)建成区排水通畅,有简易排水设施、路面无明显积水;(5

25、)建成区气化率达80%以上,电话(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30门以上;(6)重要建筑物、公共场所设有消防设施。3、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标准(1)学校设置符合教育布点规划要求;(2)有一定常规设备的卫生保健院(所、站);(3)有供村民活动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场所。4、住宅建设标准(1)新建住宅建筑朝向良好,住宅日照间距符合阜阳技术标准;(2)每年新建住宅中联立式比例不低于70%;(3)每户只能有一处规定占地面积的住房。5、景观建设标准 (1)对外道路、河道两侧及宅前屋后基本绿化;(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3)建成区有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中转或处理设施;(4)建成区有通自来水的公厕,无

26、露天粪坑;(5)主要道路有果壳箱。第三章村庄布点规划一、农村人口规模预测(一)总人口预测2012年颍泉区区域户籍总人口为71.2万人, 2016年颍泉区区域户籍总人口为73.9万人,2020年区域户籍总人口为76.3万人。2016年颍泉区常住人口为55.2万人,2020年颍泉区常住人口为58.7万人。2016年颍泉区城镇常住人口为24.3万人,2020年颍泉区城镇常住人口为30.5万人。具体人口预测结论如下表。表5-1:颍泉区区域总人口预测一览表项目2012年2016年2020年区域户籍总人口(万人)71.273.976.3常住人口所占比例(%)-75.2%76.85%区域常住总人口(万人)-

27、55.658.7城镇化率(%)-44%52%城镇常住人口(万人)19.924.330.5农村常住人口(万人)-30.928.2常年外出流动人口(万人)-18.717.6注:由于常住人口2012年为实际发生值,因此本规划不再预测。(二)人口分布预测1、户籍总人口预测在以上总人口的预测基础上,结合各乡镇的现状人口,确定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预测2016年和2020年的乡镇总人口如下表。表5-2:颍泉区分乡镇户籍总人口预测一览表乡镇名称2012年总人口(人)2016年总人口(人)2020年总人口(人)闻集镇128918133887138223宁老庄镇10927

28、3113485117160行流镇114465118877122727伍明镇110848115120118849中市办136000141242145816周棚办731967601778479城区市直393004081542137合计7120007394437633912、常住人口预测根据阜阳市总体规划中预测规划年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可以推算出颍泉区各规划年常住人口数量。规划确定颍泉区各乡镇2016年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75.2%,2020年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76.85%。表5-3:颍泉区分乡镇常住人口预测一览表乡镇名称2016年常住人口(人)2020年常住人口(人)闻集镇100

29、683106224宁老庄镇8534190038行流镇8939594316伍明镇8657191335合计361990381913根据各规划年的城镇化水平可以推算出颍泉区各规划年进入阜阳中心城区、进入城镇镇区人口数量和农村人口数量。规划2016年城镇化率为44%,2020年城镇化率为52%,其中进入城镇镇区人口按进城人口的60%计算,预测出各乡镇城镇人口数和农村人口数如下表。表5-4:颍泉区分乡镇2016年人口分布一览表乡镇名称常住总人口(人)进城(镇)常住总人口(人)其中进入镇区常住人口(人)农村常住人口(人)闻集镇100683443012658156382宁老庄镇853413755022530

30、47791行流镇89395393342360050061伍明镇86571380912285548480合计36199015927695566202714表5-5:颍泉区分乡镇2020年人口分布一览表乡镇名称常住总人口(人)进城(镇)常住总人口(人)其中进入镇区常住人口(人)农村常住人口(人)闻集镇106224552373314250988宁老庄镇90038468202809243218行流镇94316490442942645271伍明镇91335474942849643841合计3819131985951191561833183、两栖人口预测根据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两栖人口的回流意愿调查结果显

31、示,有49.45%的外出务工人口愿意回原乡村所在地改善住房条件居住,有20.86%的外出务工人口愿意在本镇镇区购买房屋居住,有22.15%的外出务工人口愿意在在阜阳市居住,仅有7.54%的外出务工人口愿意在阜阳市外居住。因此,本次规划确定回农村居住的两栖人口如下表。表5-6:颍泉区分乡镇两栖人口回流数量一览表乡镇名称户籍总人口(人)两栖总人口(人)农村两栖人口(人)闻集镇1382233199915823宁老庄镇1171602712313412行流镇1227272841114049伍明镇1188492751413605合计49695911504756889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一)村庄布点规划1

32、、宁老庄镇村庄布点规划规划将原20个行政村,262个自然村合并为3个居委会,17个中心村,23个自然村,规划农村总人口为5.66万人,具体合并方案如下表。表5-11:宁老庄镇远期村庄布点规划一览表 行政村(居委会)名 称中心村名称自然村名称类型规划人口(人)合并自然村名称老庄居委会并入镇区城镇镇区1队、2队、3队、4队、5队、6队、7队、8队、9队、10队、11队、宁小庄、大杨庄、韩庄、罗庄、唐庄、李庄荣华自然村改造提升型2000荣华、刘庄、王寨、大宁庄、小宁庄、陈庄、后王庄、前王庄清潭居委会并入镇区城镇镇区王楼、后龙潭、前龙潭、张庄、姚庄、巩楼许庄居委会并入镇区城镇镇区吴庄、许庄、刘寨、唐庄

33、、任庄、王小庄、罗庄姜堂村姜堂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400后曹、肖店、王庄、郭庄、杨庄、丁庙、高寨、崔营、秦杨、丁营、三宁、李营、苗湖、后杨姜西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姜西、姜东、路也、赵庄、张庄、唐庄、吴庄、前曹、姜南、姜北曹寨村曹寨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曹寨、董庄、郭庄、曹新宅赵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赵庄、赫庄、罗庄、曹庄、章庄、竹园新街村新街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张黄庄、小湖、梅新庄、尹庙、鬼庄、秦庄、凡庄、酒坊、陈庄新市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后陈营、陈小庄、张庄、尹庄、王庄、竹园前陈营自然村旧村整治型1000-虹桥村谢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后谢、前谢、丁庄、南园、西小庄、杜庄、西

34、王庄、徐营赵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赵庄、王庄、油坊新农村新农村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周庄、王庄、赫庄、大赫庄、田庄、马庄、范庄、郭庄小杨庄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余宁庄自然村旧村整治型1000-椿树村椿树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大椿树庄、光庄、王施庄、荒地、小椿树庄、火树庄连台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连台、董台、连新庄和盛村和盛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看河楼、朱嘴、对面庄、闫庄、大刘庄、李庄、张庙、邢庄绝河湾自然村特色保护型400-黄沟咀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200后火树庄、前火树庄、胡庄、朱咀、盛寨唐营村唐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陈庄、刘庄、场地、黄土井、九道湾、余庄、范庄、凡庄、韩寨、时庄

35、、后张庄大韩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大韩庄、周韩庄、柿树园、沈庄、前张庄长营村李长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400李长营、麻庄、钱营、许庄、刘庄、胡店、王庄、汪庄、丁庄洪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800洪庄、郭庄、大王庄、李庄、孙老庄大田村大田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姚庄、梅田庄、小田庄、腰庄、王周、姚寨刘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刘庄、东腰庄、邢庄、田庄、李庄、新建、朱庄、蒋庄锦湖村锦湖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500马大柳树、董湖、黄庄麻湖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麻湖、韩王庄梅寨村梅寨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梅寨、陈店、黄沟、杜庄、梅庄、小王庄、穆烟铺、翟庄、胡桥前孙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孙家寨、前孙申庄村丁寨中

36、心村改造提升型1500丁寨、小周庄、丁小庄、王插庄、王寨、申庄、范庄丁庙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丁庙、谢庄、刘庄马窝村马窝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马窝、乔庄、尹庄、万庄、小谢、刘庄大榭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大榭、丁庄、齐庄、李也庄、王大庄陈集村陈集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陈集、前董庄、徐庄、麻庄、陆庄、尹庄王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王庄、王桥、赵桥、周庄、张庄、韩庄富民村富民中心村拆迁新建型2000徐营、后小庄、靳王庄、徐英庄、崔庄、宁庄、曹庄、新庄、曹庙、苗湖、刘庄、柿元、杨庄、秦营付老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付老庄、袁庄、徐竹园、付寨、瓦房、吕庄李子园自然村旧村整治型800-兴隆村兴隆中心村

37、拆迁新建型3000兴隆、油坊、小庄、腰庄、烟铺、路口庄、岺东、小李庄林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林庄、郭庄、店子、槐树庄、李庄、赵集、任庄、花园、储新庄兴隆寺自然村旧村整治型800-合 计566002、行流镇村庄布点规划规划将原20个行政村,270个自然村合并为3个居委会,17个中心村,33个自然村,规划农村总人口为6万人,具体合并方案如下表。表5-12:行流镇远期村庄布点规划一览表 行政村(居委会)名 称中心村名称自然村名称类型规划人口(人)合并自然村名称 行流居委会 并入镇区城镇镇区行流村、杨庄、大刘营付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付庄、岗子邱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邱庄、菜营柳河居委会并入镇区

38、城镇镇区-改柳河居委会,并入镇区柳河闸居委会并入镇区城镇镇区-改柳河闸居委会,并入镇区大周村大周庄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大周庄、门庄、邵小寨、新得庄、安庄、郭庄毛油坊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毛油坊、邵英庄、竹园双庙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200邵菜园、双庙、瓦房庄、豆腐店、大杨庄、小杨庄、门庄村大庙村大庙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抬大路、新房、闫庄、小田庄薛寨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巩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巩营、乔营邱营村邱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陆家、邱营、邱海、宋营、老营王庙营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仁和村仁和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绿柳、仁和、小邵庄、瓦房庄闫海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亓庄、

39、王菜园、小官庄、闫海亓庄自然村旧村整治型500-王官村河东集中心村改造提升型6000卢营、小齐庄并入王官集宋湾村杨寨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500小杨营、杨寨、大杨营、王庄、夏庄、宋湾自然村特色保护型600-齐楼自然村特色保护型600-杨桥村苏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500时小庄、苏营、时大柿园、谭营、王小庄杨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李菜园、西范小庄、琅抬、杨桥大鹿村大鹿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谭庄、大鹿庄王南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小丁庄、小鹿庄、王南庄、小吕庄新闸村大南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500大南庄、马庄、小史庄自然村特色保护型400-刘庄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许沟自然村特色保护型500-三里村

40、大李庄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于庄、齐庄、大李庄、三里庄宁大庄自然村旧村整治型500-张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石小庄、王庄、张庄邵营村邵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张营、盆窑、时庄村、邵营大关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夏庄、王庄、大关庄建设村自然庄旧村整治型400-时营村南园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卢台、许台、张营村、南园曹谷堆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高寨、大谭、大谭、曹谷堆张营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三义村三义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后李营、前李营、时老家、东王村桅杆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庙湾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西王营自然村旧村整治型400-牛寨村马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400闫小庄、田

41、小庄、徐老营、马营村、牛小寨村、李大庄、孙井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大郭村、小姜营、钱拐弯、孙井化庄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冯杨村宁新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徐年庄、齐庙、姜湖庄村、宁新庄、杨小洼、腰庄郭小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800任西营、郭小庄冯杨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油坊村油坊中心村拆迁新建型2000干河寺、陆庄、油坊村朱寨自然村旧村整治型400-高桥自然村旧村整治型400-李集村李集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张摸庄、李集吕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李范棚、吕庄、傅庄村大闻营自然村旧村整治型400-合 计600003、闻集镇村庄布点规划根据闻集镇人民政府意见和镇总体规划要求,在充分考虑现状各行

42、政村的人口、经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条件,闻集镇总体规划中将原25个行政村进行合并,合并方案如下表。表5-13:闻集镇行政区划调整建议一览表编号现状村庄称现状人口(人)合并后村庄名称1闻集村7029纳入镇区改居委会2李关村4531大刘村3大刘村70014苏屯村5499苏屯村5溜口村66366刘小寨村3183杜集村7杜集村57658杜庄村3902段庄村9段庄村461410齐菜园村4621张湖村11张湖村571212田楼村5102杨店村13杨店村571414葛桥村5567葛桥村15火营村377516尚营村3769刘伏庄村17刘伏庄村451418滑集村4126滑集村19滑寨村4287

43、20刘盆窑村2951刘盆窑村21白洋湖村220422大宁村6626老家村23老家村947424两河村7301两河村25英桥村5015到规划期末,闻集镇将由现在的25个行政村,317个自然村合并为1个居委会,12个中心村,22个自然村,规划农村总人口为6.68万人,具体合并方案如下表。表5-14:闻集镇远期村庄布点规划一览表 行政村(居委会)名 称中心村名称自然村名称类型规划人口(人)合并自然村名称闻集居委会并入镇区城镇镇区刘营、袁楼、闻集、闻集二队、闻集三队、集北、葛庄湖、王营、沈营、田大庄、徐窑、大钱营、郑小湖、何营、小闻营大刘村大刘中心村改造提升型4000小孙庄、李庄、董陶庄、艾庄、后张庄

44、、尚陶庄、前元、刘东、刘陶庄、刘西、潘庄、钱油坊、小王庄、张庄、泊庄、邢王庄、董寨、大孙庄刑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300刑庄、刘千庄、王庄、魏庄、闻庄、钱小庄、尚小庄李关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300东队、西队、南队、王庄、李小寨、陶庄、徐庄、孟寨张湾自然村拆迁新建型1200吴庄、白庄、高王庄、张湾、王老庄、张小庄苏屯村苏屯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苏屯、怀新庄、马庄、陈庄、孙庄程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200程李庄、程庄、程老庄、李老庄、杨庄、李庄、孟油坊、东李庄苗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300张楼、董庄、宁庄、张庄、吴庄、苗庄、王庄、溜口、郭大庄、郭小庄吴庙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400吴庙、路庄、吴寨、柴庄、马

45、岔、刘寨、小吴庄、吴小庄杜集村杜集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杜集、郑庄、前曹、后曹、谭庄、张丁庄、王庄、南头、幸福、丁庄沈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刘庄、东刘庄、沈庄、红星、胜利、宋刘、青年庄、新集刘小寨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600任庄、刘小寨、汪庄、腰庄、徐大庄、青年庄、何庄、于庄、徐庄、孙庄、刘庄、周庄、赵庄段庄村段庄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400南张庄、斜路沿子、段庄、李庄、徐庄、孙庄、后张庄、任大庄、任小庄、田庄、刘庄、新庄、叶庄杜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400房庄、胡庄、曹庄、狗死庙、杜庄、郭庄、怀庄、朱庄陈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100王庄、陈庄、葛庄、刘庄张湖村张湖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王老庄、东

46、高、西高、王庄、前寨、贾王庄、董庄、刘庄、张庄、贾庄刘屯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300史庄、水寨、李庄、刘屯、小王庄、怀楼谭庄自然村拆迁新建型1900齐庄、高大塘、谭庄、后刘庄、刘凤寨、杨庄、小刘庄、贾庄、后张庄、西刘庄、高小寨、张庄、前张庄、后张湖杨店村杨店中心村拆迁新建型4000杨店、苗湖、麻庄、丁庄、赵庄、谭庄、李营、小钱营、白营田楼自然村改造提升型2500徐营、闫营、吕祖庙、小庄、王庄、田楼、小徐庄、刘大庄、任园子葛桥村葛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陈拐弯、叶苗、孙营、王寨、寨角、沈桥、化庄、永集、小杨庄酒坊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岗王庄、樊营、小钱营、葛老营、前酒坊、后酒坊火营自然村拆迁新建

47、型1800火营、张庄、王新庄、刘楼庄、林庄、口子庄、刘小庄、刘板、张小庄刘伏庄村刘伏庄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600马庄、钱庄、孙庄、刘伏庄、张庄、谭庄、程庄、吴庄、徐庄尚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900谭营、尚营、小刘庄、王庄、罗庄、崔桥、小谭营、黄湾、滑庄滑集村滑集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400滑集、孟庄、王桥、新桥、老桥、杜庄、钱小庄、张桥、陈小庙、陈庄滑寨自然村改造提升型2100滑寨、李竹园、孙碾道、殷庄、赵大庄、翟庄刘盆窑村渔场中心村拆迁新建型1500田寨、三元田、郑小湖、水张湖盆窑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冯庄、刘盆窑、谢池子、刘庄、刘板桥老家村田庙中心村改造提升型4000田寨、三元田、水张湖、郑小湖

48、于双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300刘瓦房、黄土井、于双庄侯庄自然村拆迁新建型1000侯小庄西、侯小庄中、侯小庄东、陈庄、胡庄两河口村两河口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200周刑庄、韩营、两河口、英桥、小张、叶营、张古同、张小庄、张大庄、小李营、夏营、武营、孙营刘王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600刘营、陶沟、田寨、刘王营、熊营李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500翟老家、周炉、陈店东、陈店西、翟小庄、李营、杨营合 计668004、伍明镇村庄布点规划规划将原3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338个自然村合并为3个居委会,17个中心村,37个自然村,规划农村总人口为5.75万人,具体合并方案如下表。表5-15:伍明镇远期村庄布点规划一

49、览表行政村(居委会)名 称中心村名称自然村名称类型规划人口(人)合并自然村名称寺前居委会城镇镇区后郑营、前郑营、七姓营并入镇区闫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东闫营、苏庄、孟桥、许营、靳营潘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武庄、潘营、西王营寺后居委会城镇镇区桑树庄、行营村、四姓营、夏刘庄并入镇区朱李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章庄、小邵庄、朱李庄李桥口自然村旧村整治型400-伍明居委会城镇镇区郑桥、来庄、李庄等并入镇区伍明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艾庄、汪庄、李号庄梁营村梁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400王华庄老宅、王新庄、王东、王西、许庄、屈庄、杨东、杨西、梁营、学寨、后王、石庄、前王王华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王华庄新

50、村、来庄、王桥、段桥桑庙自然村改造提升型800庙西、桑庙、梁庄、庙东、小庄、李庄、东王、西王、小寨陈刘村陈刘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东来庄、大来寨、陈刘庄、东王营、小来寨、李庄冉花寨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刘合自然村改造提升型800连庄、刘合村、袁庄青龙村青龙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000青龙村、韩庙黄寨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小郭庄、黄寨村、张梨园、曹庄、杜庄、小邓庄、冉老庄、冉小庄大刘寨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小苏庄、大刘寨洼李村洼李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000小洼李营、洼李村前翟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前翟、后翟、刘庄尚庄自然村旧村整治型400-章集村章集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韩刘庄、后王桥、后章营

51、、西前胡、东章营、薛庄、章小庄、西李庄、东李庄、小苏庄、小胡庄东后胡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东后胡、于庄、王庄寨齐营村齐营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500后刘小宅、刘庙、姜小宅、刘营、齐营邵寨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门东李、邵老营、邵小宅、后孙庄、邵寨村、齐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东小刘庄、后皮李、东皮李、齐庄、后曹庄王寨村王寨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000后宅、坝西、焦庄、郭庙台、王寨村大刘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大刘庄、赫庄王寨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张小庄、吴营、王寨、王腰庄李窑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刘大秋树、李窑、大张言、小张言彭庄村彭庄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大齐营、后齐营、翁王庄、后李庄、丁老庄、大郭

52、庄齐堂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蔡庄、齐堂、刘寨、牛桥郭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大齐村、大郭庄吴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西吴营、罗庄店集村店集中心村改造提升型3000后场、店集、朱庄、郭庄、新宅、孙庄袁寨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东杨庄、柳树行、关庄、赵庄、袁寨代楼自然村改造提升型400代楼、袁宅任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400任庄村、杆草庄、四里庄店西村店西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350板庄、淤庄、潘庄、弓弦店、店西村武桥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西赫庄、武桥、东戴庄、马楼巩庄村巩庄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西梁庄、郭沟村、郭庄吴寨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尚庄、巩庄、吴寨袁寺村袁寺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椿树营、毛庄

53、村、周孜、腰庄、宋庄寨、袁寺村邵台自然村旧村整治型500-苏集村苏集中心村改造提升型4300西胡庄、前倒宅、马桥、后黄庄、寨后园、袁桥口、苏营孜、西苏庄梁寨自然村改造提升600后刘营、后倒宅、杨营、梁寨三门集村三门集中心村改造提升2500高台、小亓庄、三门营、东胡庄谭庄自然村改造提升600杨庄、袁小桥、谭庄、刘庄村张庄自然村旧村整治型800小袁庄、大张庄夏小村夏小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100亓大庄、夏小庄小寨自然村旧村整治型400-老寨自然村旧村整治型600-张袁村张袁中心村改造提升型2000范营、杨庄、王庄、大袁庄、苗桥、顾庄、张袁村陆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陆庄、韩庄毛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毛庄、任庄、姜营、吴营、赵湾郑寨村郑寨中心村改造提升型1200郑寨、前陈营、后陈营、杨路沿、连园八里荒自然村改造提升型600严庄、小李庄、吕庄、八里荒郑黄自然村改造提升型1000连庄、桑寨、申庄、郑老庄、郑黄庄、丁家洼、郑竹园合 计57450(二)村庄布点数量汇总为了能更清楚的了解各乡镇的现状村庄数量和规划合并情况,我们将各乡镇的合并村庄进行了汇总,如下表。表5-16:村庄合并情况汇总表乡镇名称现状行政村(个)规划中心村(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