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9863594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在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未来五年建筑业深化改革发展的工作任务,着力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建筑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一、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业是我国推行改革最早的行业之一,30多年的改革发展,建筑业已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支柱地位日益凸显。通过改革,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

2、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等逐步形成并完善, 建筑业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时,建筑业积极推广“鲁布革”经验,全面实行项目法施工制度,项目施工管理能力和效率大幅提高。通过这些改革, 行业和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30年来不断创出新高,建筑业总产值于2011年突破10万亿元。2013年达到近16万亿元,近年 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建筑业快速发展,还拉动了钢铁、水泥、机械设备制造等50多个关联行业的 发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二)建造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

3、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协调发展,一批企业在 市场竞争和改革发展中做大、做强、做专,成为工程建造能力过硬、竞争力疆的龙头企业。中建总公司、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冶集团5家企业进入全 球500强,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我国内地有55家企业上榜。同时,建筑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取得进展许多建筑业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积极 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了工程技术水平提高。近年来,以奥运工程和世博工程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代表的民生工程顺利建 成,工程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仅2013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13亿平方米,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有26个城市的73条、

4、1900多公里轨道交通 线路同时在建。(三)产业队伍发展壮大,就业贡献持续提升。通过改革,工程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完善,工程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强化,专业技术人才 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国建筑行业注册执业人员达190多万人,成为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建筑劳务企业和劳务输出基地得到发展,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逐步改 善。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建筑业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从业人员收入稳步增加。2013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500万人,占全社会 就业人数近6%,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近368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20%左右,建筑业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3.7万元,十年来年均增长12.

5、6%,为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巨大贾献。(四)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通过改革,逐步建立了以“一法三条例”为基础的法规制度体系,制订了2400多项 工程建设标准和600多项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实现质量安全监管有法可依;建立了企业自控、监理监督、业主验收、政府监管、社会评价的质量安全体系,着力强 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建立了覆盖全国所有县(市)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限额以上工程实施监督,严肃查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和 违法违规行为。工程质量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成效明显;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

6、事故持续下降,2013年全国事故 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04年分别下降了53.9%和49.1%。同志们,建筑业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广大职工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全行业深化改革、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二、深化建筑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通过调研,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全面推进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第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两个转变。第三,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营造良好建筑市场环境。

7、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申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多年来,我国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在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建筑业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但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方式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重审批轻管理、诚信体系建设缓慢、企业资质审批改革相对滞后、招投标制度不完善、建筑市场存在地方保 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业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化导向为原则推进建筑业改革。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淡化事前审批,减少和限制政府 对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主体自主权的不合理干预,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和公平竞争的各项

8、规定,努力构建权力公开、机会均等、规则透明的建筑市场环境。(二)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央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当前建筑业仍是 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缓慢,建筑技术工人严重匮乏, 这些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作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对建筑业在建设质 量、绿色环保、资源集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坚持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摊进建筑业改革。加快技术进步

9、和科技创新,加大产业结构 调整力度,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生产方式从粗放生产向精细管理转变,实现从业人员从松散队伍向有组织产业工人转变,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要求的建筑业发展模式。(三)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质量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底线,也是政府监管的重要职责。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特 别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建筑质量事关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一定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当前,我国

10、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依然 严峻,参建单位和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仍普遍存在,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建筑业发展方式滞后,企业生产方 式、管理方式落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创新完善政府监管机制为导向推进建筑业改革。坚持放管并重,加强事中 事后监管,强化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和管理,完善市场和现场联动机制,坚决打击触及工程质量安全这条红线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建筑业改革发展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建筑业发展既面对挑战,也迎来机遇

11、,问题解决好了,行业发展就能 再上新台阶。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促进建筑业更好更快发展。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 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这次 会上还要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下面,我就几个重点问题谈些想法:(一)关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问题消除地方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的迫切需要,更是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分为两点:一是坚决消除市场壁垒。针对企业、社会反映强烈的地区封锁

12、问题,去年3月份,部里下发了关于做好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提出了相关要求。9月份又下发了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自查整改工作。从各地自查的情况看,2013年1月至9月,全国跨省备案的工程建设企业 40859个,有14个省市的18个规范性文件存在问题。总的来看,对于建立统一市场方面,大部分地方是积极的,如四川省按照部里的规定,对以前颁发的文 件进行了清理,重新制定了省外企业入川承揽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对入川备案进行了简化。但目前还有部分省市存在着观望态度,没有进行整改。我希望各地要按照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对本省市发现问趣的地区重点督查,确保整改到位。

13、要坚决废除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和要求;对于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 据的各类保证金要坚决取缔,切实从制度层面上消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今后,部里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对发现还存在层层搞备案和借用备案名义收取费用、强 制设立子公司等将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还要全国通报。二是规范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消除地方壁垒并不是说对跨省承揽业务的企业不要备案管理,关键是要规范备案行为,简化备案手续,不能搞层 层审批备案,要将备案条件、备案程序、备案信息等内容向社会公开,限时办结,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理。初步的想法,跨省承揽业务可实施一次性备案,省级建 设主管部门备案以后,及时通报全省,省内地市、县一律不得再次备案。

14、这方面,有的地方的做法不错,如北京、河北等地实行了网上办理备案,天津、广西等地实 现了即时办结。此外,消除地方壁垒也不是说就要弱化监管,我希望各地要转变管理观念,将工作重心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淡化前置管理,重视事中和事后监 管”,宽进严管。部里正在组织研究转包、违法分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界定标准。希望各地今后要加强市场和现场监管联动,尤其是地、市、县级建设主管部门 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的情况,如现场是否配备了与项目规模技术要求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机构;是否按合同约定派驻了项目经理:项目管 理机构人员是否为中标企业本单位人员等。一旦发现有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出借资

15、质资格、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处罚,并在建筑 市场监管和诚信信息平台上予以公布,清出本地建筑市场,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二)关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问题建筑是历史与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载体,体现城市的形象和特色。目前国内建筑创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建筑造型片面追求“奇特异”,不考虑使 用功能、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效益,不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另一方面是许多设计企业放弃了创作创新的责任,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建筑设计照搬照抄,搞 “山寨建筑”,缺乏地域人文特色,造成千城一面,建筑设计缺少精品,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

16、市建设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 脉。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 平”。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是一件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当前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设计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提倡精品设计。设计企业要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强设计理念创新,注重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断提升城乡建 设品质和特色。要大力提倡精品意识,努力使建设成果成为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地方建筑文化特质,梳理有地域犄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材料,创造性地运用到建筑 设计中。要注重

17、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协调,通过建筑空间布局、造型样式、材质色彩等,恰当地表达地域文化内涵。要注重技术发展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匹配, 因地制宜地推广安全集约、生态环保的先进技术,让群众居住和生活更舒适。二是加强建筑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筑有很强的艺术性,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相关的创作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引导设 计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加强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专利、专有技术或其他科技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着力培养一大 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设计大师等领军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注册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继续教育机制,通过设计评优激

18、发建筑设计人员的创作热情。三是优化建筑设计市场环境。建筑创作离不开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建筑设计市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改进设计招投标制度,推动建筑设计 方案竞选制度的完善:完善设计取费制度,鼓励和推行优质优价;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周期定额,杜绝任意压缩设计工期现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创 意和设计激励机制。我们要通过政策约束业主,充分尊重设计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尊重设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素养,避免在设计周期、技术方案选择方面的不合 理干预,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创作环境。四是积极探索犬型公共建筑设计方案决策和后评估制度。这些年我国建筑创作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套科学、可

19、操作的决策与后评估机制,所以 应该认真研究完善。第一,建立设计方案的专家辅助决策和公众参与机制。评审中重视方案的文化创意内涵,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尊重公众意见,减少行政干预。第 二,各地可试行评审信息公开。将专家信息、投票情况、评审结论、公众反馈意见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三,探索大型公共建筑后评估机制。在使用阶段 对建筑的功能、造价、综合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三)关于工程招投标改革问题工程招投标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标范围过大、招标人自主决策权受限制、企业低价抢标无序竞争、业主行为不规范等。下一步工程招投标改革首先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放开

20、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必须招标的限制。目前,限额以上所有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都需要进行招标,但是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多采取邀请招标方 式,业主大多通过“内部程序”在招投标前确定了承包人,然后再从形式上履行相关程序,完成评标、定标等活动。这类走过场招标活动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招投标制 度的客观评价,既浪费了行政资源,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还延误了项目建设进度。因此,我们要针对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现行的招投标方式,赋予非国 有投资业主招标自主决策权,允许其自主选择是吾进行招标发包,自主选择是否进入有形市场开展工程交易活动,并由项目业主对选择的设计、施工等单位承担相应 的责任。在这方面,江苏、湖北、贵州、

21、重庆、深圳等省市已经先行先试,业主和企业反映良好。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投标放开后,并不等于我们对这类项目的建设监管放开不管了,而是监管工作的重点变化了。首先要对业主报送备案的承 包单位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其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其次要核查业主是否依法履行了建设程序,办理了质量安 全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第三,要对施工过程中业主的合同履约行为进行监督,核查其是否有任意改变合同、拖欠工程款等行为。通过监管,确保工程建设实施活 动规范有序,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二是强化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投标监管。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上,重点

22、加强五个环节的监管:首先是资格审查 环节的监督,要严格审查招标公告资质条件,严禁建设单位设置不合理条件,以及各种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的条款。其次是加快推行电子招投标,加大社会监督力 度,促进招投标活动公开透明。第三是加强招投标专家的动态管理,每年对专家进行评定,每年进行淘汰清理。第四是探索评标方法的改革。在这方面,深圳市实行 “定性评审、评标公开、评定分离”的招投标制度改革,改变了以往评标专家对评标定标起决走性作用,突出了业主定标权。第五是加大招投标信息公开力度,强化 标后监督检查,加强联合执法,逐步形成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机制。三是引导企业有序竞争。目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企业元

23、争比较激烈,不同等级的企业在同一层次市场上无序元争,部分投标人为谋取中标而恶意 压低投标报价,引发了弄虚作假、转包挂靠,甚至偷工减料、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等,既扰乱了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更严重危及工程质量安全。我看,当前可以采取 两条措施来引导企业有序竞争。第一,发挥诚信和担保等市场机制的作用,遏制低价抢标行为。对于存在“低价中标、高价结算”行为的企业要列入失信企业名单, 要让这类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加大违约失信的经济成本。第二,限定不同资质等级企业的承包范围。我们的想法是规定几个合理市场竞争区间,让大企业 做大工程,中企业做中等工程,小企业做小工程,如特级总承包企业一个市场区间,一级总承

24、包企业一个市场区间,二、三级总承包企业一个市场区间,这样可以引 导不同资质等级企业参与不同层次的市场竞争,减少过度竞争,减少市场混乱,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对业主发包行为的监管。大家知道,业主发包行为不规范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源头问题。如何加强监管,规范业主的发包行为,我认为,首先 要通过政策或舆论引导业主在工程发包时,尽可能采取工程总承包的方式进衍发包,尤其是大型公共建设工程项目要倡导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包。第二,加大对业 主将工程施工分成若干标段肢解发包的查处力度。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都对肢解发包行为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得很不好,已成为顽疾,我 们应该想办法改变。第三加强对

25、业主指定分包单位、指定材料设备生产商的查处。业主凭借其强势地位,强行对分包单位、材料设备生产商进行指定,不仅违反了 法律规定,侵犯了总包方的权利,也不利于工程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必须予以禁止和查处。第四,严禁政府投资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带资承包。政府投资工程超概算 资金落实难度大,极易引发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纠纷,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已明确规定,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四)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结合行业实际,不断深化企业资质审批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简政放权,逐步淡化行 政审批。对现有的审批,要构建“审

26、批标准科学、审批内容透明、审批过程廉洁、批后监管到位”的资质资格管理机制。当前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企业资质标准的修订。首先要在资质标准类别设定方面做减法,对于市场能自主选择的,取消资质类别设置;对业务范围相近的资质进行合并。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指标,注重对企业、人员信用状况、质量安全等指标的考核,简化考核内容,真正做到管得好、簪得住。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修订设计、施 工、监理等企业资质标准,今年3月份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修订征求意见稿,希望各地充分听取企业意见,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做好此次标准 修订工作。二是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

27、再取消和下放200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就包括我部的一级建造师注册和招 标代理甲级资格认定的审批权下放。部里将尽快修订出台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等部门规章及配套政策,确保行政 审批事项下放后的顺利实施。在审查工作方面,我部已经将大部分建设工程企业的延续审查工作下放至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提高了审批效率。下一步, 部里将探索建立权责明晰的分级审查机制,将综合指标和非注册人员指标的审查委托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实施。同时强化层级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地方实施情 况进行抽查,对不认真履行审查职责的地方,将视情况采取约谈、通报批评、暂停审查权限等处理措施。三是改进

28、行政审批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当前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审批时间过长,这主要是由于审批环节多、审批手段落后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就 要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行电子化申报和审批。江苏、上海、湖北、四川、广东等地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企业资质网上申报、审批,规范了行政审批工作,方便了企 业。我部组织开发7工程监理和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网上申报审批系统,并在13个省市开展了试点,今年将在全国推开。为了使行政审批阳光透明,我们在部网站上 设立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行政审批专栏”,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对企业申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得到了企业和地方的欢迎。我部还将加快 其他企业资质网上申报审批系统开发,

29、逐步实现全部企业资质的网上申报审批。各地也要不断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将审批的流程、审批时限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提高 服务质量和意识,接受社会监督,增加群众满意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五)关于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市场环境,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多年来,部里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启用了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与全国31个省级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了链接。各地也积极推进,大部分地方建立了建筑市场 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有些地方还建立了建筑市场行为诚信评价体系,开展了信用评价工作。但还有不少问题,如基础数据不

30、健全、信息不共享、公开力度不够、评价 体系未形成,等等。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加快企业、人员、项目三大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建立健全诚信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在数据库建设方面,部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国统一的数 据标准,建立中央企业数据库和注册人员数据库,搭建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同时指导督伲各地数据库建设。各地要在全国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地基础数 据库,重点是加强工程项目数据库建设,通过市场与现场监管联动,动态记录各方主体的市场与现场行为信息,健全企业、人员诚信信息,保证基础数据的鲜活。目 前,有15个省市已基本建立了工程项目数据库,但在信息采集、动态更新、信息共享、信息评

31、价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到位。二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大部分地方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信息数据没有实现互联 共享,信息孤岛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信息的不互联共享,一方面不能形成管理和监管的合力:另一方面给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钻空子”机会。所以我希 望,在这方面大家要共同努力,最终形成“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目标。不论是招标、质量、安全、合同履约信息,还是拖欠工程款、拖欠工资 的信息,都在一个库中,监督管理都在一张网、一条线上,各方形成合力。三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一方面要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激励,另一方面要

32、建立对失信企业的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市场退出等惩戒制 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对失信企业和人员的执法惩戒力度,真正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北京在资质 管理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江苏、重庆等地在工程招标中引入信用评分,天津、四川等省市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实行差异化管理,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有条件的 地方,还可以探索开展社会信用评价,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方法,逐步实现信用评价的市场化运作。(六)关于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建筑劳务队伍是建筑业的基础力量,劳务人员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水平,劳务成本的高低影响着项目的效益,劳务队伍组织化程度影响着项目

33、的 管理水平。近年来,由于技术工人的严重匮乏,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利润越来越低,而且这种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何推进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来讲,重点就是搞好顶层设计,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多元化建筑用工体系。建筑业实施两层分离后,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劳务队伍剥离了出来,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提高劳务人 员组织化程度、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提升劳务企业的管理水平、保障工人应有的权益,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应对劳动力紧缺、招聘技术工人 难的问题,已着手培育自已稳定的工人队伍。如江苏许多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劳务队伍。下一步,我们

34、将通过健全市场准入、合同管理等制度,加强政策指 导,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关键岗位自有工人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主要用工来源、劳务派遣为临时用工补充的多元化建筑用工方式。二是健全劳务人员培训与技能鉴定机制,促进劳务人员素质提高。在人员培训方面,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落实企业责任。督促和指导施工企业建立 劳务人员培训制度,通过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基地、师傅带徒弟、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实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劳务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其次要推进劳务基地建设。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定扶持优惠政策,争取财政资金和各类培训经费,按照先培训后输出 原则,

35、加强建筑劳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建筑劳务人员组织化输出。第三,要健全技能鉴定机制。按照方便、快捷的原则,鼓励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相关部 门认可的技能鉴定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三是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落实企业责任。建筑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主要有工资支付、社会保障、居住生活条件、子女上学等方面。在工资支付方面,通 过多年清欠,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机制。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探索适合建筑业特点的劳务人员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缴费统 筹机制,落实企业责任,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在改善居住生活条件方面,一些地方开展了积极探索,如天津市制定了天津市农民工公寓建设标准,还有

36、相当 多的大企业建立了工地食堂。四是提高劳务队伍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一些地方实践证明,推行劳务实名制管理,有利于提高劳务队伍的组织化程 度,有利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目前北京、天津、广东3个省市已全面实施了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青岛、杭州、邢台等 58个城市实施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我认为,实名制管理重点要从两个方面来推进,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实名制,在施工现场配 备合格的专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负责登记劳务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培训和技能状况、从业经历、诚信信息、工资结算及支付等情况。另一方面,建设主管部门要

37、 建立劳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确定统一的劳务人员身份识别方式,实现不同地区人员信息的互联互通,真正做到对劳务人员的“实名制管理”。目前部里正在研究制 定建筑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各地也要学习已推行实名制管理地区的工作经验,加快推进实名制工作。同时,我们还要研究探索其他方式,提升劳务队伍和 人员的组织化程度。(七)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问题目前,新一轮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在全国兴起。沈阳、合肥、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中外实践证明,建筑产业现代化可有效提升 建筑品质和建设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部里已经明确把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

38、点任务,各地也要行动 起来。今后一段时间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在起步阶段成本稍高,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推动,迫切需要政府来引导推进;沈阳、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印发了 相关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扶持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税费激励,如减免相应的税收和费用、按照面积给予财政补贴等。二是提供市场,要 求政府投资工程,特别是保障房、学校等工程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而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比例等。 这些做法各地可以相互学习借鉴。部里也正在研究起草发展纲要和指导意见,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思

39、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现路 径,对全国起到指导作用。二是加强技术研发推广与标准制定。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形成了种类众多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有预制钢筋混凝土的,也有 钢结构的。但如果体系过多,构件种类、连接方式各不相同,就难以实现设计和构件生产社会化,阻碍规模化生产应用。所以各地要总结形成先进成熟、安全可靠、 适应地方特点的技术体系,但种类决不能多。在此基础上推动建立通用的建筑部品构件体系,实现构件和施工安装方法标准化。同时,及时将成熟先进技术纳入地方 标准并在部里备案,编制相关定额和工程量清单,为工程投资、建造和结算提供技术依据。三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第一,加快

40、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龙头企业,鼓励成立包括开发、科研、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在内的产业联 盟,鼓励采取总承包形式开发建设。要注重产业基地楚设,培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第二,发挥设计的先导作用。要综合考虑结构技术体系、部品构件标准化和系统 集成等因素,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设计能力。第三,开展工程试点示范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挑选部分技术成熟、管理先进、质量安全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 项目,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通过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向发展。四是研究并出台配套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施工图审查、构件生产质量与现场安装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沿用现有监管

41、模 式已无法满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因此,各地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方式。部里也将在吸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相应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和方法,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八)关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工程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是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当 前,我国工程质量安全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13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上升,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起重机械和模 板支架事故总量较大;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等影响结构安全的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和质量缺陷仍比

42、较普遍,多年不见的屋面和卫生间渗漏问题在一些 项目又重新出现。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在社会土造成消极的影响。这都说明,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不断加大监管力度, 推动我国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上。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必须要强化企业对项目 的管理,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首先要加强对项目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建立项目负责人对勘察、设计全过程质量负责制度。进一步落实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研 究建立重大设计变更管理和审查制度,探索建立勘察现场作业人员持证上

43、岗制度。其次要积极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活动,在项目上推行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 量控制标准化,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推动企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山东省持续多年推进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取得了很好效果,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第三要全面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考评制度,把项目安全标 准化考评结果作为企业标准化考评的主要依据。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动态管理,以项目安全管理状况作为企业安全许可延期审查重点。第四,充分借助信息化手 段,及时公开企业和人员的质量安全信息,引导市场“择优弃劣”,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

44、体责任。目前部里已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了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化 工程项目建议书,待批复后将全面启动建设。希望各地届时积极配合,并加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效能。二是改革创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式。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创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式。第一,改变事先发通知、打招呼的检查方 式,采取随机突击、企业没有准备的检查方式。通过检查,真实了解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切实有效督促企业和人员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第二,完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 治理机制,对检查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要督促企业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严肃查处,加强源头管控,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第三,

45、要加 强市场现场联动,将市场现场两场中行为不规范、质量安全业绩不良的企业和人员列入黑名单,从招投标、资质管理、施工许可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大建筑市场清出 力度。第四,依靠技术进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BIM等技术研发力度,强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大力推广节能减 排、减隔震技术和以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三是突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一要突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各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推行质量分 户验收制度,强化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放心工程。二要突出抓好

4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完善保障合理工 期造价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严榕落实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三要下大力气整顿规范质量检测市场,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制度,加强 对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的监管,坚决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检测报告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四要集中力量深入开展起重机械和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治理,借 鉴福建等地做法,积极探索起重机械和模板支架租赁、安装、使用、拆除、维修保养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建筑起重机械和模板支架专业化管理水平,坚决遏制和扭 转当前起重机械和模板支架较大事故多发的状况。四是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人员能力建设。各地

47、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性质、定位和职 责。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能被削弱而是要不断加强。目前部分地区出现了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因发生事故而被行政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各地要加强尽职免责 研究,调动和保护监管人员积极性。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各地要在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工作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造良好条 件。深化建筑业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八个主要问题外,还有“营改增”、工程监理制度深化改革、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合同管 理及工程造价管理等若干方面。建筑业改革涉及到生产方式的调整、监管方式的完善,牵涉到政府、

48、企业、个人等方方面面,新情况、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改革发 展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各地要加强组级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安排,稳步推进落实各项制度措施。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部里发文确定了一批建 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地区希望这些地区大胆创新,积极认真开展试点,既研究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也归纳总结试点中取得的经验,努力为下一阶段面向全国推广 打下良好基础。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深化改革,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加强督导,继续推进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健全制度,继续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精简效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5年,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

49、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建筑业发展改革和提升建筑 业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主线,继续推进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继续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优化建筑市场环境,深化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筹备召开全国建筑业企业发展会议。加强建筑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开展企业自身条件、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调研,深入分析企业在质量安全管理、改 企建制、市场融资、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促进建筑业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总结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的效果,做好建筑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50、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引导建筑用工方式改革,加强劳务管理,全面推行劳务用工实名制,构建稳定的建筑产业骨干工人队伍,适时召开建筑劳务用工 现场会。修改完善注册建造师考试大纲和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升注册建造师队伍素质和执业水平。创新并建立稳定的建筑工人培训体制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 任,提高建筑工人技能。创新建筑设计市场管理机制。完善设计招投标制度,开展建筑设计招投标与决策机制的研究,修订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创新多样化符合 建筑设计特点的招标方式,规范设计招标的程序和决策机制。修订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建筑师的执业范围和服务内容、责任、权利、义务,逐 步确立建筑师在建筑工程

51、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建筑师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的主导作用。编制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强督导继续推进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承发包行为。建立健全定期督察和通报制度,加强对各地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落实情况的督察,督促各地严厉查处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 包、违法分包和挂靠等违法行为。规范建设单位行为,制订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八项规定,落实建设单位责任。加大曝光宣传力度,以开展“工程 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万里行”活动为契机,宣传弘扬正面事例,曝光违法典型案例,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快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基础数据库建设。继续推进全国建筑市场与诚信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开发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

52、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系统通用 版,出台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基础数据库建设验收标准,督促各地加快建筑市场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覆盖建设、勘察、设计、施 工、监理等各方主体,以及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管信息系统。完善诚信信息上报工作制度,加大不良行为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发挥工程监理作用。开展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监理企业做优做强。研究相关注册人员取得监理工程师注册资格的政策,充实监理工程师 队伍。出台建设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质量安全责任六项规定,督促监理工程师履行监理职责。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监理行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健 全完善监理制度。开展强制监理范围研究,充分发挥监理作

53、用,推动监理企业根据自身水平和建设单位需求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促进政府购买第三方项目管理 服务。健全制度继续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推进建筑市场法规制度建设。修订出台建筑业、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规范企业资质管理。修订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一级建造 师注册实施办法,加强注册执业资格管理。修订出台勘察、设计和施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 承包发展的意见,健全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优化建筑市场环境。规范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监督管理工作,研究出台相关办法,建立约谈问责机制,消除市场壁垒,推进建筑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统 一开放。加强

54、房屋市政工程招投标监管,重点研究“评定分离”、“标后评估”等招投标改革举措,推进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招投标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电子招投标 系统建设,研究制订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审批制度改革后的监管措施。强化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加强对资质资格的动态监管,严肃查处企业资质和个人注册资格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充分利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依法 清理不符合资质资格条件、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和个人,强化清出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严厉查处建设等五方责任主体及注册执业 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布。精简效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资质审批内容。出台建

55、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与资质标准实施意见,简政放权,规范程序。修订设计、监理资质标准,减少资质类别设置,简化考核条件,减少申报材料,减轻企业负担。创新资质审批方式。继续开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系统,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基本实现“网上审批”。完善专家管理制度,研究制订企业资质专家异地评审管理流程和监管办法,开展专家异地评审试点。优化审批程序,增加审批频次,强化计算机辅助审查,提高审批效率。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更新、改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行政审批专栏”内容,修订完善评审专家资质审查要点,进一步公开审批事项的办理依据、条件、程序和审查标准。加大投诉举报信息的公开力度,完善审批结论告知环节,推进公开、透明

56、。刘伟平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交通突破行动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和“工作落实年”意见事宜研究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等工作2月 27日上午,省长刘伟平主持召开省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传达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2015年工 作要点、抓好“工作落实年”的措施,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方案、甘 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甘肃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 会议认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

57、道路连通”工程和全省公路建设步伐,对于我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扩大 对外开放、拉动投资增长、保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研究决定,立足当前全省交通发展实际,从2015年起集中精力用6年时间,开展丝 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交通突破行动,消除“瓶颈”制约,促进道路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合作开放通道,为我省做大产业基地、打造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 略基地、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预计到2020年,建设公路6万公里,建成高速公路4070公里、普通国省道13600公里、农 村公路445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国省道、村村通

58、沥青(水泥)路、省际主要出口畅通、口岸公路畅通的目标。全省民用机场数量力争达到12个, 航空服务覆盖全省82%的人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交通突破行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项 目前期工作,强化资金支撑和质量监管,严格目标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充分发挥交通突破行动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方 面的作用。 会议指出,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方案,对于推进我省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和数 据资源充分利用、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59、。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能力、深化应用、带动产业”为主线,加快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强化技术支 撑,培育骨干企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网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云 计算战略平台和现代物流的区域中心。要着力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创新电子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智能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 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云计算应用,努力扩大信息

60、消费需求。要切实落实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 协议,加快建设高科技、低成本、绿色节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会议强调,要切实把生态保护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好,将促进生态保护建设与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 区总体方案等相衔接,与促进扶贫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区域环境治理等相结合,坚持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 赋、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保护措施和目标任务,协调推进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建设。要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工程,因地制宜普及推广有利于改善生态 环境的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

61、产业项目,进一步强化科技对生态保护建设的支撑能力。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建设相关地方性法规,严格 生态执法监管,提高生态保护建设的法治化水平。要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抓紧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预决算、资产、财务收支、会计报 表、档案等管理办法,有效堵塞管理漏洞,推进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要深入推行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实行预决算管理制 度,所有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账内统一核算,并严格财务开支审

62、批程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能开设一个银行基本存款账户,财务管理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现金收 入要及时缴存银行账户,不得坐收坐支、白条抵库、公款私存和私设小金库。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加大对贪污挪用公款、侵占集体财物等违纪违 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副省长郝 远 做好今年的住房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14年, 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和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 务。农村危房改造实际开工达到109%,比年初计划

63、增加1.72万户;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棚户区改造开工率100.1%,基本建成率达113.33%;城市 规划、“多规合一”试点、乡村规划工作积极推进;全省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6亿元,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89.87亿 元,落实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建筑业完成总产值约4160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 地认识到,当前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和城镇化试点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思想还不够统一,责任还不够明确,措施还不够落实;二是全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三是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及农

64、村危房改造等民生建设任务仍很艰巨;四是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房地产和建筑业“两个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近 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 化”同步发展。在这“四化”当中,城镇化居于推动工业化、加快信息化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中心位置,是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总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产业结 构调整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围绕努力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要坚持工

65、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进取向,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刘 伟平省长对做好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新要求,充分认识做好城乡建设工作特别是推进城镇化建 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共进。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成效2015年 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全省新型城镇化3年试点工作非常关键的一年。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推进 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为引领,着力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抓好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简而言 之,就是要突出一个重点,抓好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