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9782871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4届历史复授【模块】历史必修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2013/3/20)【课题】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学生水平】高二文科 6班的学生中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原先必修科目由我教,高二第一学期接手时问题多多,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掌握比较差,知识空窗较多,必修三尚好。整体水平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虽有所提升,基于当初分班情况,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必修一和二学生是在高一学习的,其不扎实的基础要有心理准备。 第一轮复习需要探明学生的功底,夯实他们的基础。开始进行解题的训练。【2013届选修说明】(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教案主要内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两条线索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君权相权给学生梳理一下。另外中国古代编年部分也一并进行梳理。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定都镐京,西周建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带领学生读图比如要能读出分封制、都城、分封对象、政治中心所在地等等,以及该图容易和后面秦统一之后的地图、元代的行省图进行比较,进而将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串成一条线索。)分封制:分封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分封的内容:土地、人民 诸侯的权利: 设置官员 、 建立武装 、 征派赋役 ;诸侯的义务: 服从命令 、 镇守疆土 、 随从作

3、战 、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积极: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1、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3、扩大统治区域;4、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5、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消极: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的衰落: 西周后期 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春秋时期 楚王问鼎 ,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末,周完全丧失分封大权。宗法制:概念: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

4、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加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分封制和宗法制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互为表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

5、要内容和特征。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习题】、2010年广东综合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08江苏单科)“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08广东单科)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09海南)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

6、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 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09苏、锡、常模拟)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B两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苏北四市模拟)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

7、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宗法制有利于西周稳定统治秩序,主要是因为它 A保证了贵族特权地位 B扩大了统治疆域 C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D被历代王朝沿用、(2010年模拟)柳宗元说:“周之兵,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0、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不可以在自己领地内A建立武装 B私铸九鼎C征派赋税 D设置官员11、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8、,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12、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 具有明血缘的作用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 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A B C D13、(2011年广东卷)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

9、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14、(2011年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15、(2013南通高三模拟)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

10、制【教后记】【模块】历史必修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2013/3/24备课)【课题】第2课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生水平】问题较多,需要更多的指导,有些地方必需详细讲,第一堂课下来,基本跟没有上过一样。有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深入挖掘,孩子的漏洞比较多。【2013届选修说明】(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主要内容】这课当中,有几个难点,比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显示皇权至上,考试过程中有涉及到现象反映实质问题的地方,分析清楚。中央集权制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学生在课本中能够找到部分积极影响找不到消极内容,要讲透彻。暂时没有布置

11、课堂作业,布置了复习,课堂上要进行检测,抽默抽查,看看情况如何,另外提前复习之后再看看学生的课堂反应是否会好一点。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的条件:(1)从春秋到战国,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宗法、分封制不断被破坏) (2)长期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3)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 (4)嬴政雄才大略(用人、兼并策略)。秦统一的时间、顺序:(公元前230-公元前221,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统一的积极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站在民族、文化、疆域、大一统的传统等角度)引导学生看图:(让

12、学生自己回答出地图所提供的信息。)的地图要能发现郡县制、疆域、兴修水利,拓展疆土,军事方面的做法等。皇帝制度:皇帝名称的由来: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因此合称皇帝。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沿用。特点: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位世袭 、 皇权至上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以皇权为中心。三公: 丞相 职能(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职能(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 职能(负责全国军务)秦代虚设,诸卿:宗正、廷尉。等,廷尉,刑狱、司法;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事务。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

13、部门。(具体解释,课本上已经没有,和学生交代清楚。)中央官职之间的关系: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朝)廷议制度:概念:见P10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郡县制的推行:春秋时期,有设县、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秦推行县制。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主要职能: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秦统一后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郡守、县长、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的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一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14、。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统治。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构成: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构成了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强化皇

15、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分封制 郡县制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官员任免 世袭、封地 地域独立性(与中央关系)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 任免、俸禄作用与影响 中央下属行政机构职责范围 土地、人民、承担义务 行政管理权,对土地、人民逐渐失去管理权相同 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维护统治 在一定时期起到积极作用【习题】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中央集权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实行分封制答案D下列是对右图铜权注

16、: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诏文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这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衡器B.采用皇帝世系纪年法 C.反映了国内市场开始走向统一D.权身诏文由中书省的长官中书舍人起草答案D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C(2011安徽高考)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

17、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2010湖南高考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从总体说来,它有助于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回答下列问题。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两千-石县令、长,皆

18、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朝的郡县制是怎样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2分)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贾山至言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堑山堙谷”,修筑从云阳(今陕西淳化)直通北方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全长900千米的“直道”。“直道”修成以后,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成阳赶到九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 (2)秦统一后,相继修筑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怎样促进

19、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3分)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畀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3)董仲舒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4分)简述汉武帝“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3分)答案 (1)一方面,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进一步打破了原有六国地域界限,削弱地方的权力。 另一方面,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概不世袭,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分) (2)有

20、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促进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分) (3)社会背景:经过汉初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年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无为而治”的思想不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形成。(4分)历史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3分)【教学后记】【模块】历史必修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生水平】估计学生对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不同措施有不理解的地方。注意化解!【13届选修说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重点、难点】秦朝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

21、郡国并行的制度,在以往的考察中学生存在理解问题,需要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三省六部制要加深理解,尤其在加强君权和部门分权这个地方要深入解析,常有学生弄错,过去也曾经有过与美国三权分立对比找其实质性区别。选官制度演变,加强中央集权,强调中央收回用人,选人权以实现集权。【教案主要内容】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汉代君主削夺郡国权力)书上没有地图,通过习题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了解汉初在地方上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是郡国二制并行。其中,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只衣食租税。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

22、最终加强中央集权。从景帝开始,消减诸侯封地,汉武颁布推恩令,诸侯国越分越小,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到孝平帝时,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仅仅辖几个县,整体不过相当于汉的一个郡。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六部制也是继承前代制度而来)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 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主管户籍、土地、赋税、礼部:主管礼仪、科举等、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狱、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

23、制度。三省有变,六部有所保留,所以为基本沿袭。减少决策的失误,但也有精力、时间消耗的过多的问题。同时强调这仅仅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创新。和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元朝的行省制度引导学生看图、宣慰司、宣政院 等分析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设置的原因:地域空前广大、实施有效管辖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政体系:省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行省职权: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大事无一不总。意义(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

24、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选官制度(要求:线索理清)先秦为世卿世禄制秦代为皇帝直接任命制度朝代官制具体做法影响汉察举制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世家子弟依靠门第进入仕途,不注重才能,有才学,但出生低微的人难以得到重用隋唐科举制隋文帝:分科隋炀帝:进士科唐宋元:完善科举制度明以后: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影响:1、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2、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3、中央集中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4、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5、明以后,钳制思想【习题

25、】(2011山东高考).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C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15. 下图反映的时期,我国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16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26、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

27、,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2分)参考答案:(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2分)意义:在国家制

28、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4分)(2)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4分)(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4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4分)(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2分)【教后记】【模块】历史必修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3/3/26)【学生水平】当前开始从主观题目入手,学生的阅读古文

29、的能力比较差,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补出来的,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在课堂中训练学生,懂得去寻找有效信息。 主动问问题的孩子很少,课堂状态尚可。【13届选修说明】(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重点、难点】本节要帮助学生对整个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两条线索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以及主要的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另外:君主专制加强反应出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教案主要内容】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背景:封建社会开始步入

30、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目的:为稳定和加强封建统治时间:明太祖时期1380年意义: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明英宗:票拟制度化后来内阁地位不断提高。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评价:内阁不是法定中央机构,而是内侍机构阁臣的地位职权全部由皇帝决定,无法牵制君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

31、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由来:为西北军务而设,后逐渐权力增大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大臣。评价: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够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

32、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消极作用: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以明清时期为界,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了上风,阻碍

33、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说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分立:中央官制的变化和地方官制的变化。不断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习题】(2012年江苏卷)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

34、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2012年全国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 【答案】B(2012年全国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

35、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答案】C(2012年上海高考题)开国议政(14分)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唐末五代以来,藩镇佣兵自重,武

36、将常篡夺皇位。唐代设置科举,人才汇聚,享国三百年。唐代参加科举考试者越来越多,求官者多,得官者少,政府遂增设员外官,候补官。AB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提高士大夫的参政意识,王朝便能稳固了。开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亟需大量富有实干经验的官员来应对政治挑战,仅通过科举制选官难以满足这个需求。唐代有人认为朝廷的显要官员必须是公卿的子弟,他们从小就有机会学得各种做官的知识,而以科举入朝的布衣之士则缺乏此类经验。(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8分)(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1)A答案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大力推行科举制可以提拔

37、众多文官担任朝廷官职,形成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防止武将专权。答案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 防范武将专权,削夺武将的权力。B答案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造成冗官、冗员,导致财政困难。 造成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答案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 积贫积弱(2)答案l:能全面权衡科举制对中央集权带来的利弊,对决策作出合理解释。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广可以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使得政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武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

38、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答案2:虽能合理说明自己的决策,但只注意到大力推行科举制利或弊的一面。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样有利于选拨文官进入政府,利用文官对武将进行牵制,强化中央集权,防范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增强文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巩固王朝统治。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引发财政困难;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于治理国家。其他答案。观点与证据不一致;决策与理由不一致。其他主观题以年级统一的试题为准,讲评结束所有的试题。引导学生分析试题【教后记】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