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9769511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优美的街道绿化的形成在现代化都市中是诸多因素协调的成果。因此,设计者必须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如:1.要与都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都市从形成之日起就和交通联系在一起,交通的发展与都市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的都市道路交通已成为一种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由于都市的布局以及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路网。这个路网是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道路所构成。对于一种大都市,它有迅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等等。也有人提出建立自行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步道系统等等。北京的街道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道路和政治性的国道等。道路的种类大体可提成六种: (

2、1)主干路宽80米;(2)次干路宽60米;(3)区间路20-30米;(4)社区路16-18米;(5)居住生活单元路3.5-6米;(6)宅前路2米。2.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每个都市、每条路均有自己的特点,应理解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以满足其需要。1982年秦皇岛和呼和浩特市就业人中自行车占有率分别为:每百人106.67辆和105辆。1985年沈阳市出行居民中:步行占29.03%,自行车占58.65%,公共交通占10.07%,其她占2.25%。上海市出行居民中:步行占58.44%,自行车占12.49%,公共交通占27.73%,其她占1.34%出行的居民中步行的人中有过境者,购物者、观光者和散步锻炼者。过

3、境的人中有上班、上学、办事者,她们的行进速度比较快,有时间感。购物者有目的性,关怀商店的橱窗、招牌,有时在街上来回穿行。参观旅游者的行为重要是逛街、逛景,观看人群衣着,观看街头小品和美丽的建筑。有时停留休息、看热闹。骑车看,平均车速每小时在1019公里。上班骑车者比较忙,一般看前方2040米的地方。悠闲自得的骑车者多看路边8米远的地方。公共汽车平时上下班时乘车者集中形成高峰。假日8时至下午5时人多,老人和小孩比平时比例上增多。3.起到应有的防护功能乔木遮荫,太阳光辐射到树冠时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取,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以消耗的热量可以降温。据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

4、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5。树木可以增长空气湿度,Ruge测定一棵行道树一年蒸发的水份为五立方米。林带内相对湿度可以增长到10%20%,600米以内可以增长8%。绿化可以滞尘,在广州有绿化的街道上,距地面1.5米的高处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化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在风力四级时天坛公园内草皮地上未测出飘尘;三里河路(北段)每立方米飘尘0.77毫克;完全裸露的地面每立方米达到9毫克。绿化可以减噪,据南京测定:通过18米宽的林带(两行桧柏一行雪松)减少16分贝,通过36米宽的林带减少30分贝。减噪效果最佳的是鳞片状重叠的树叶。树叶的位置最佳能与噪声声源发生处成直角,冬季树上存有枯叶的减噪效果最佳。通过林地

5、后的生活污水可以减少细菌,排到河湖中的地面水水温也低,有林的地面渗入雨水后,可以补充地下水。低矮的绿篱或灌木可以遮挡汽车眩光,也可以作为缓冲栽植。4.要有完美的景观道路不应仅仅满足于功能的规定,也应符合美学的规定。由于现代化的都市交通设施占整个都市用地的30%40%,1980年记录交通设施用地纽约占整个都市用地的24.1%,洛杉矶占50.3%,巴黎占25%,北京占16.4%,上海6.37%,天津3.18%(不涉及设施和停车场占地)。大都市居民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达23小时。1971年东京都进行“对自然与环境的舆论调查”全市人口中有48%的人但愿有自然景色的都市虽然多少有些不以便也可以。也有某些

6、学者提出构成人们对都市印象的心理因素有五个方面:路(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h)、节点(Node)、标志(Land mark)。这五个因素构成都市特性,是分析都市的尺度,而给人第一印象的是路5。也可以说对于一种都市的绿化来说第一印象是街道绿化。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得过去的步行、马车的交通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所替代。诸多人是坐上汽车或骑自行车观测都市。因此观测街景要加上时间与速度的概念。同步街道的加宽,观测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使人处在运动中观测。是一种由静态的视觉艺术到动态的视觉艺术;由比较窄的固定空间到宽阔高大的移动的空间。街道绿化的布局、配备、节奏以及色

7、彩的变化都应与街道的空间尺度相协调。切忌追求技巧、趣味而纠缠于细节上的倾向;在街道两侧失去合理的空间秩序。目前要着重研究街道绿化中的动态视觉。静态视觉的研究在不少的资料中可以看到。譬如:正常人的两眼视野范畴可达160左右,其中一侧为100时,另一侧为60。头部固定,注视野一般正常单眼平面范畴上侧55,下侧70,颞侧为90,鼻侧为60。色视野以白色为最大,另一方面为兰色、黄色,绿色视野最窄。对于动态视觉诸多测定资料,一般觉得,在街道上行走或是车辆低速行驶对眼睛的视力以最强的部分看到物体细节时,视场角为3,如集中精力观测某物体时,人眼的舒服角度大概为18,头部不动,转动眼球,一般容易转动角度为30

8、,头部转动。最大为120。汽车行驶,车速提高,视野变小,注意力集中点距离加大,司机清晰辩认前方距离缩小,而两侧距离加大,车速为40km/h视角为70;车速为95km/h视角为40,注意力集中点距离加大:车速为40km/h注意力集中点约在180m左右;车速为95km/h注意力集中点约在540m左右;司机清晰辩认前方距离缩小:汽车以60km/h行驶时可看清前方240m处标志;汽车以80km/h行驶时可看清前方160m处标志(在有负荷的状况下,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测定)。司机清晰辩认两侧距离加大,汽车以64km/h能看清车厢24m以外物体;汽车以90km/h能看清车厢33m以外物体。进行街道绿化设计

9、时应当注意到车速加快形成的注意力集中点。所获得的印象的距离与可看清前方标志的距离形成反比;此外车速越快两侧能看清晰的距离越大。乘汽车观看路两侧的景物,便道上的树木要留有合适距离。这个距离关系到汽车行驶方向的视角、树冠的直径。按照汽车行驶方向的视角为30树间距为树冠直径的2倍时,则树木将视线所有遮挡。加上汽车行驶速度的因素,司机、乘客在树木之间要看到景物,树木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隙。按照遮蔽理论,辩认的反映时间为0.2秒,露出时间为0.03秒。因此,辩认的至少时间为0.23秒。也有的理论觉得一般电影、电视从开始注视到看清晰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即4秒至5秒。如使用5秒的数值。对于5km/h速度步行的行

10、人。要看清景物所需的间距离为6.94米。对于80km/h的车速,则需要有111米的眺望距离。街道绿化应可以加强道路的特性。要能保持街道的持续性,使街道有完整的形象、有距离感,运用多种形状的绿块、树丛形成的间距、多种色调浮现的韵律来形成;运用不同的树种产生不同街道的个性;最佳能使街道绿化浮现季相的变化。公共建筑前的绿化要与其协调,或者运用反差来突出其特性。与周边的地形协调,对接近山地、河湖、丘陵的绿化均有不同的解决。淡化或者隐蔽影响街道美化的因素。5.要选择好合适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的、稳定的景观。街头游园、公共建筑前、居住建筑前、绿化广场与立交桥等处的园林植物种类是比较多样的,选择时应当各有特

11、点。人行便道、慢车道上种植的乔木应当进行严格的选择,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脊薄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落果少,或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6.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沟道的配合。为了交通安全,绿化不应遮挡汽车司机视线在一定距离内的通透;不应遮蔽交通管理标志;要留出公共站台的必要范畴以及保证乔木有合适高的分枝点,不致刮碰大轿车的车顶。在也许的状况下运用绿篱或灌木遮挡汽车灯的眩光。要将沿街多种建筑对绿化的个别规定和全街的统一规定进行协调。其中对重要公共建筑的美化对居住建筑的防护尤为重要。对公众常常使用的厕所、报刊亭、电话亭予以合理的以便位置;对人行过街桥、地下通道出入口、电杆、路灯、各类通风口、垃圾出入口、路椅等地下设施和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和地下沟道都应进行配合。7.有相称历史的都市内土壤比较复杂,一般都不利于植物生长。而客土、施肥的量会受到限制,其她方面如浇水、除虫、修剪也会受到管理手段、水平和能力的限制,这些因素在设计上也应予照顾。街道绿化设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干保持街道景观长期的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