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

上传人:hy****d 文档编号:129751792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姓名: 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心中有数)知识与技能:识记矛盾的概念;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事物。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归纳得出教材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矛盾;深刻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学习重难点:矛盾概念和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学习过程【基础梳理】(A级,请快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内容,并记住它)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就是反映 ,简言

2、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 ,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 ,双方共处于一个 中;二是矛盾双方 ,即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 的属性。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 。 (5)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 ,就没有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 ,就没有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

3、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贯穿于 ,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 。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 、 、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 。矛盾特殊性,是指 及其 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 区别于 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 和 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 和 ;三是同一事物中的 、同一矛盾的 也各有其特殊性。(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 、 和 的关系。(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 寓于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

4、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离不开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 中的其他事物有 ,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 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 精髓,是 哲学基础,是 理论依据。【问题探究】(B、C级,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下列问题,要认真思考哦)【问题探究一】矛盾的同一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

5、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上述两句名言共同说明了矛盾双方是什么关系?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刘禹锡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以上名言又共同说明了矛盾双方是什么关系?【探究结论】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二是 。【问题探究二】矛盾的斗争性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日常生活类:高-( ) 胖-( ) 福( )

6、美( ) 高山( )时事类:公有制( ) 单一制( ) 引进来( )民主( )注意:哲学所讲的“斗争性”不等于生活中所说的“斗争”。【知识拓展】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术语来表达,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离异、互相分化、互相批评等等,这些都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从不同侧面表现着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的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表现为: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例如上与下、左与右、强与弱、大与小、多与少等等。矛盾双方的对立与斗争正是在它们

7、存在这种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的,矛盾双方的分离首先体现在本质差别之中。(这点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差异就是对立。)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即“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排除、相互冲突、相互反对等都是这个意思。存在着本质差异的矛盾双方朝各自相反的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进一步相互分离、相互抗争的态势。 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克服,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矛盾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的进一步发展是相互克服,矛盾双方都力图剥夺对方的存在,其结果导致了事物的发展、飞跃。克服是矛盾斗争的最高阶段的表现,是矛盾双方相互分离达到极端、顶点的状态。 【问题探究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

8、不继” 意即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即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上述两句名言共同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什么关系?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与斗争。 上述材料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又是什么关系?【探究结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 ,就没有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 最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

9、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的观点) ,反对一点论,片面的看问题具体运用:经济全球化、网络的利弊、正确看待中美关系、中国入世等【问题探究四】矛盾的普遍性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桃花源”真的一点矛盾也不存在吗? ()为什么“他们的理

10、想只能是一种空想”?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误点警示】(1)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

11、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鸡蛋和石头,一般情况下并不构成矛盾,假如石头把鸡蛋打破了,两者才能成为矛盾双方,构成矛盾关系。(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人们至今认识不清的矛盾或者根本未认识的矛盾,都大量地存在着。这就需要人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3)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就不存在。一般说来,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化的矛盾,人们往往易于觉察,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例如:人在熟睡时有没有矛盾?高山、大厦年复一年巍然屹立,有

12、没有矛盾?如此等等。【问题探究五】矛盾特殊性 材料一: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猜猜他(她)是谁?并说明材料一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哪一种情形? 材料二 邓小平:“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求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

13、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材料二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哪一种情形? 材料三 在商品买卖中,卖方和买方经常会呈现出如下特点:卖方: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缠、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买方: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材料三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哪一种情形?【正反举例】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吗?(例如张冠李戴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千篇一律、一刀切、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你能举出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吗?(例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症下药、量体

14、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矛盾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要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知识拓展】1、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这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只有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才能进一步对矛盾具体分析。第二,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

15、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探究六】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 白 马 黑 马 黄 马 (特殊性) (特殊性) (特殊性)马(普遍性) (图1)白 马 马 动 物 生 物(特殊性) (普遍性)(特殊性) (普遍性)(特殊性) (普遍性) (图2) 请思考图1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什么关系?(阅读教材71页)图2又反映了矛盾特殊性

16、与矛盾普遍性什么关系?(阅读教材72页)【思维拓展】(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含义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准确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怎样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其意是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千万

17、注意,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了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共同点、共同本质。导致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对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含义理解不够,混同于“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或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其次,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怎样相互转化的。这里有两种情况,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

18、下的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第二,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第三,有助于我们理解与把握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适用范围: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误点警示】(1)不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误解为“多数”和“少数”的关系。如认为“张三”这一特殊性只是一个人,而“人”这一普遍性,既包括了张三、李四,也包括了伊凡、汤姆,包括了古今中外所有的人,从

19、而得出“普遍性包括特殊性,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的错误结论。(2)不要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误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把金属当成“整体”,而把金、银、铜、铁当成“部分”,因而认为“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这一错误结论。学习小结 构建本框知识网络当堂检测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A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失败是成功之母 塞翁失马 刻舟求剑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A、 B、 C、 D、 2、下列关于矛盾双方“转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A、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B、转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C、转化是具体的,任意的 D、转化即意味着事物向前发展3、把平凡的工作做好

20、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C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4、“山寨”是2008年最火的网络词语。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 颖的外观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如何使“山寨”接受“招安”变成正规军,成为网友们热议的最“雷”话题。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D )A事物总会向其对立面转化 B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C事物总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D要在矛盾的斗争性中把握其同一性5、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

21、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C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6、“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7、“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变。” 决定各门学科的作用不同的是( D )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 B、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C、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8、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分析

22、中日各方的情况,把中日战争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这说明了( B )A、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各自的特点C、不同矛盾有不同发展阶段 D、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9、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A B C D10、在现实工作和学习中,不敢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猀实际上是( A )A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B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D否认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11、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

23、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 C )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C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12、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C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B C D13、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

24、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B )一分为二的观点 绝对同一的观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 B. C. D. 14、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丙组同学讨论图时发生了争论: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 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10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都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分)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体现二者的对立关系;(3分)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二者的统一关系。(3分)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那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2分) 学习评价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反思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