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29594201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以苏教版苯酚性质教学为例 泉州九中 张淑珍背景: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偏重对知识的记忆、模仿、理解,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二是在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活动、重结果轻过程、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轻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实验探究学习又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体验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试图让学生

2、从原有的读化学、听化学中解脱出来,在做化学、探究化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现我以苏教版有机化学苯酚性质一节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案例描述 教学片断一:课题的导入: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瓶苯酚软膏,并把该药品的说明书投放到屏幕上,让学生阅读,找出有用的信息来推测苯酚可能的性质。性状黄色软膏,有苯酚特臭味。结构药物组成每克含苯酚0。02克。药理作用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其作用机制是使蛋白质发生凝固和变性。贮藏密闭,在300以下保存。药物使用时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色泽变红后禁止使用。阅读后,学生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交流,推测、猜

3、想,最后达成共识: 1、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有酸性。2、用后要拧紧瓶盖、密闭、低温保存,药品色泽会变红,再结合苯酚的结构分析,可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推测苯酚可能具有还原性。教学片断二:我对学生上述推测的结论并未加以评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苯酚是否真正具有还原性?学生提出可用与氧化剂反应来证明。在我的引导下然后挑选了桌上三种常见的氧化剂KMnO4、溴水、FeCl3分别做与苯酚反应的实验,KMnO4与苯酚反应的现象与学生期待的一致,(学生对自己推测的结论得到证实感到特别高兴)。但在做苯酚溶液与溴水反应的实验时班级上却出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与期待的一致(溴水褪色),另一种溴

4、水没有褪色,而是产生了白色沉淀。这时班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同学认为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试管没有洗干净,也有的同学认为可能是药品变质。我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验是最高的法庭”,请出现白色沉淀的一位同学用一支干净试管并换药品当众演示一遍,结果仍看到白色沉淀,排除试管没不于净和药品变质的原因。同时我也让出现溴水褪色的这一组同学也当众演示一遍,结果还是溴水褪色,学生很是困惑。我以问题的方式加以引导,这两位同学在实验操作上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滴加药品的顺序不一样。马上有学生提出在有白色沉淀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苯酚看看,果真发现白色沉淀溶解。到此,学生明白苯酚有还原性,体现在

5、与KMnO4溶液反应中,但与溴水却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溴水与苯酚之间发生了什么类型的反应?(此时学生陷入思维困境中,我给予提示:从苯酚与苯的结构上去思考?)(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是很必要的)学生思考后提出:苯与纯净溴是发生取代,苯酚与溴水是加成还是取代反应?我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学生又进入新的思考、交流讨论、实验中.。接着再以苯酚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特殊现象介绍了苯酚的显色反应。教学片断三:对学生推测苯酚有酸性。学生不假思索就提出实验方案:在苯酚溶液,滴加石蕊试剂,观察现象即可。但进行实验的结果并不能看到红色,此时学生中间出现两种观点:有认为刚才的推测可能是错误、有认为是酸性

6、很弱。究竟哪一种观点正确呢?(向同学投以鼓励的眼光)。学生开始思考改变实验方案,重新设计方案,经思考后学生提出:取1mL氢氧化钠溶液在试管中,滴23滴酚酞试剂,再加入少量苯酚固体,观察颜色变化。实验发现苯酚使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学生得出结论:苯酚有酸性。但酸性太弱,以至于不能使石蕊试剂变红。此时学生的兴趣非常的高,我趁机问学生想不想再来探究一下苯酚的酸性与碳酸相比如何?全班异口同声回答:想!并提出可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观察是否有浑浊的苯酚产生,我在课堂上演示了该实验,观察到有浑浊生成,我把方程式写在黑板上,这时有一位同学提问“若CO2不足量时应写成Na2CO3,对吗?”,我首先肯

7、定了这位同学问得好,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要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对这个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是这样给学生解释:因为苯酚的酸性介于碳酸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所以产物为NaHCO3,但效果很不好,最后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应背住产物是NaHCO3)但这节课我改变了教法,我启发学生:用什么样的实验能证明生成物是NaHCO3呢?于是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进行交流,得出如下的方案:(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2CO3饱和溶液,滴入2至3滴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苯酚固体,振荡,与另一支试管对比,发现红色变浅,证明苯酚能与Na2CO3反应,它们不

8、能作为生成物共存。(2)将反应后的溶液振荡、静止、分液后,取水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证明生成物不是Na2CO3,而是NaHCO3。(3)配得浑浊的苯酚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另一支试管中加入NaHCO3溶液至过量,结果加入Na2CO3溶液的试管变澄清,而加入NaHCO3溶液的试管无变化,说明苯酚能与Na2CO3反应,它们不能作为生成物共存。(从课后的作业反馈中了解到,通过上述实验的设计,学生对苯酚钠溶液与CO2反应的产物有了深刻的认识)。 案例分析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选取学生生活中的药物说明书创设问题

9、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事件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进入“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学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彼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2、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现象,(溴水与苯酚反应出现两种实验现象)不是视而不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否也存在碳酸钠的可能)也不是采取回避,而是紧紧抓住这两个机会,作为一种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学生广阔思维空间和时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3、强调了亲身体验

10、过程的学习。从上面的片段看,教学过程是在立足学生知识需要基础上展开的,学生渴求了解问题的本质,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亲身体验,积极思考。不管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学生都是主动参与其中,在教师的引导,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设计实验方案,讨论、确立科学的实验方案,并将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付诸实施。我想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苯酚的性质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能力在参与、亲历的过程中得以提高。4、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从三个片段看,苯酚的三个性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进行积极的心智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我想,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会有一定

11、影响的。问题讨论(1)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现象的分析等都存在思维上的差距,以及课堂纪律的组织上也存在不同的难度。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开展探究教学还可以,对基础偏差的学生中采用探究教学困难就比较大、效果也不尽人意。 (2)知识点落实问题。课后,就这堂课的形式和效果与学生有过交流,学生普遍反映,堂课中动手实验多了许多,获得了许多直接经验,印象深刻。动手前实验盲目性减少了,参与度增加了,兴趣也提高了。只是担心化学知识落实不够,即方程式不会写,得由课后花时间落实。可见用这种形式组织教学,虽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培养,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仍然受到知识点

12、落实问题的困扰。(3)时间问题。在强调知识的建构与生成的探究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在制定研究方案和检验假设两个环节上是最耗时的,本节课若是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要求),那就很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不能实现真正的探究,学生就会被牵着鼻子走,那么又该如何安排教学进度呢?3、实践后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本人对如何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有以下体会。1、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探究需要经历提问-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实验解释-反思-表达这一过程,有些知识内容是不易设计成探究活动去获取的。因此,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内容。一般来说,化学实验不复杂、需要时间不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条件简单等,才比较适合设计成探

13、究式教学。2、改变教师的“导演者”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参与者和宏观调控者出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做一些咨询服务,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适当的机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会逐步学会自主发现问题,确立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并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总结和反思。3、在组织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要允许多种假设,肯定所有的探究活动,尤其是对失败的探究也应给予探索价值的肯定。因为就化学学科而言,几乎可以说成功的和失败的探究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附件二:案例名称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作者姓名张淑珍工作单位泉州九中联系电话13959793703E-mailAnna8888888教学案例简 介以苏教版苯酚性质三个教学片断为例,试图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原有的读化学、听化学中解脱出,在做化学、探究化学中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校推荐意见县(市、区)教研部门推荐意见(盖章)年 月 日(盖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