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模板)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9423014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65.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模板)(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1453字)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

2、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二、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3、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

4、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三、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

5、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9月9月1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2(3563字)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三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四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做游戏,乐于参加活动,乐于动脑、动手,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三、四年级学生由品德与生活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积累,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

6、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然、生命、家庭、社会具有责任感。二、全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使用的是山东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会学习各行各业与生活多彩的节日我跟爸爸去上班和我的实践活动我跟爸爸去上班。第一单元有4课,包括找找我们的家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发展中的家乡他们是家乡的骄傲。第二单元有4课,包括

7、多问为什么、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的老师多、同样是学习。第三单元有3课,包括小小一粒米、我家的电器、走进商场。第四单元有3课,贴春联、藏历年与泼水节、圣诞节与狂欢节。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时效性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教育内容有的放矢。让学生能够从体验的过程中懂得道理。2、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选取了解家乡、学会学习、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节日习俗等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参观访问、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萌发热爱家乡之情;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8、;感受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情感以及向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本册教材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实际行动,进而形成习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知的事例来说明问题;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家中做一些家庭成员应该参与的事情的决策,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道德,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影响自己,进而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以学习者为主体,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

9、活的课程。1、在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结合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融入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中,让学生掌握与人相处、独立行动、关心家人、帮助同学、增强自信等方面的能力。2、在过程与方法上:教师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游戏设计者。本册教材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这一特点,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我想将学习内容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就在身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能体现出来,不需要特殊记忆,只要养

10、成习惯就可以了。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本册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学生”。学生在这册教材的学习中会从各种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并能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在他的内心产生影响,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通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其在学习中

11、学会合作。首先,应确定稳定的学习小组,集体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分组时即优、中、差兼搭组合、男女分开组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小组意见陈述者等等,特别是小组长要轮流当,人人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有主人翁感、成就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合作交流顺利高效进行奠定基础。其次,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首先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待考虑成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再展开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

12、面负责;记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二)、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评价也十分重要。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构成;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评价方式有回顾、解答、谈话、操作等。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设计了“我的收获”板块,给师生进行评价提供借鉴和提示。教学中,不要求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而是根据学习内容,交替采用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引领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例如:在第一、二单元中为了

1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在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上用“班级之最”的评选作为评价工具。将课堂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融入到“班级之最”中有:回答问题最积极、任务完成最棒、做好事最多、最爱劳动讲究卫生、进步最快、能力最强、班级荣誉感最强、最有爱心等。评选突出强调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并注重过程评价,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关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三)、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我将采取以下的方法:1.在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常识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2.在课堂上对于完成课前调查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3.在每节课中渗透深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不断思考

14、,并且提示他们可以进行调查、让学生逐步养成调查的好习惯;4.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学生分配工作,让他们尝试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索,5.定期结合各学科组织进行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研究型学习活动后逐渐尝试独立学习。五、全册教学进度第一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1、找找我们的家乡 1课时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课时3、发展中的家乡 2课时4、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1课时第二单元我会学习1、多问为什么 1课时2、遇到困难的时候13、我的老师多24、同样是学习第三单元各行各业与生活1、小小一粒米22、我家的电器23、走进商场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1、贴春联22、藏历年与泼水节23、圣诞节与狂欢节 2课时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15、的教学计划3(1908字)一、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

16、,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二、教

17、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为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为聪明的消费者;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三、教学目标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

18、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课序起止时间内容课时118.188.23我们的合作2228.258.30真正的友谊239.19.6复习巩固第1.2课2439.89.1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2549.159.20面对欺负和威胁269.229.27复习巩固第

19、3.4课279.2910.4国庆节8510.610.11我要攀登29610.1310.18抄袭害了谁21010.2010.25复习巩固第5.6课21112710.2711.8我们和诚信在一起313811.1011.15擦亮眼睛21411.1711.22复习巩固第7.8课215911.2411.29逛商场2161012.112.6衣食的_2171112.812.13塑料与我们的生活2181212.1512.20从一滴水说起21912.2212.27复习巩固第9.10课2202112.29.1.10总复习3含期末统考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4(1790字)一、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

20、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二、教材分析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共五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共17课。三、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身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3、通

21、过教材,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展示完整的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四、教学进度单 元周 次课 题课时第一单元 有困难 我不怕第一周1.这点困难算什么第二周.成功一定有方法第三周3.每天都有好心情第二单元 我们的快乐大本营第四周4.成长的故事第五周5.“我”和“我们”第六周6.我们要做最棒的第三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七周7.各种各样的商店第八周8.购物有学问第九周9.我是理财小能手第四单元 公共生活讲道德第十周10.无声的朋

22、友第十一周11.大家生活在一起第十二周1.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第十三周13.我们是邻居第十四周14.文明从我做起第五单元 大自然发怒的时候第十五周15.天有不测风云第十六周16. 在这危急时刻第十七周17. 灾害无情人有情五、教学措施教学内容及方法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

23、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培优补差措施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吴威、漆希、吴江等)、优异生(谢佳霖、田鑫、李一凡等)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3坚持辅潜工作,两周一次。4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5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

24、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5(1476字)学情分析本年级共有42名学生,男生23人,女生19人。孩子们的年龄大多在十岁左右,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较强,见识较广,对综合性、活动性较强的品德与社会课颇有兴趣。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已经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识,也了解了一些社会现象,但实际操作与现实表现还有待加强。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各单元的主题与教学要点如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诚信是金,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诚实是自尊自爱

25、的表现,诚信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伸出我们的手,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绿色日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水、空气、动植物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考察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绿色家园的热爱与向往之情。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交通连着千万家,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社会的飞速进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真大,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许多名山名

26、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上的趣味较浓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教育。2、善于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要给予来自外地农村的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充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第1周诚实,不需要理由第2周拍手拉钩不要变第3周诚信就在身边第4周同在蓝天下第5周生活因爱更美丽第6周我们的爱心行动第7周流过

27、家乡的小河第8周我们时刻在呼吸第9周大自然中的朋友第10周呵护绿色家园第11周马路修到家门口第12周交通海陆空第13周平安走天下第14周在世界的东方第15周我们的大中国第16周壮丽的河山第17周海峡两岸盼统一第18周复习考核第19周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6(2226字)一、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

28、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这个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

29、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预期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

30、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

31、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陌生,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图片“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让学生感受到亲临其境,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基本过程。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

32、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

33、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教材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教材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7(1203

34、字)一、年级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目的与要求: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

35、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

36、。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时间安排:第一大周:

37、入学教育1、在公共汽车上2、想想他们的难处3、伸出我的手4、我们赢了5、绿色小卫士6、我们的民风民俗7、家乡的变化8、怎样到达目的地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8(4088字)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在集体生活中、学习更上一层楼、我的家乡、家乡的变

38、化。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

39、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了解家乡的名人并向他们学习。(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行为与能力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2)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刻画的

40、习惯。(4)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3、知识与技能目标:(1)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能尝试合理的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问题。(2)学习给自己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树立自信心;学会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物产等;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特产。(4)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知道有关环保知识。四、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的要求与规范,树立合作、诚信意识,学会尊重他人,能够合理处理意见不一致的问题。2、提

41、高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3、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会识图,在图上找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等,热爱家乡,节约水资源。4、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五、教学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

42、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

43、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时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

44、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划分等级。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六、学困生帮扶措施: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

45、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

46、。马克思曾说: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因而,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痛苦的洗礼

47、。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赏。”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

48、享受平等的待遇。七、学科实践活动安排:1、开展一次学会合作的活动。(具体实施于体育运动会)2、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由语文读书活动实施)3、收集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材料,召开一次“我爱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进行)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品德课每周是两课时,本期全部时间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放假及运动会等一些时间外,上课的时间最多不足十七周,即只会少于34课时,估计在16周左右。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9(3100字)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四年级共有2个班,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

49、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三、教学目标: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能力目标: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养成搜集、整理和

50、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知识目标:1、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能力目标:1、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51、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能力目标: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

52、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四、教学措施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

53、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

54、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

55、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五、教学进度时间课题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第1、2周第1课生活需要消费第3、4周第2课不同的购物场所第5、7周第3课做聪明的消费者第

56、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第8、9周第1课多彩的民族节日第10、11周第2课家有喜事第12、13周第3课异国习俗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第14、15周第1课交通安全每一天第16、17周第2课从“119”谈起第18、19周第三课面对突发事件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0(2264字)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

57、缺少社会经历。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的通信种类,学会使用基本的通信方式,了解通信的发展情况,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

58、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诚信的内涵。懂得人无信不立,感受有无诚信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懂得当今社会倡导诚信的意义,原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3、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懂得权利与义务要相统一,了解有关社会民主生活的常识。初步明白民主生活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能够按公开、公平、民主、平等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增强社会民主意识。4、初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兴趣;了解和探究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和中国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9、文化认同感以及保护文物意识。四、教学建议及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

60、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