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9195828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技能考试“体格检查”的考试及评分标准补充说明体格检查考试方法:任选1项小项目(6分)及1项大项目(7分)。一、体格检查(两位考生互相检查不同项目,例:甲给乙检查血压,乙给甲检查眼,依次类推)测试项目21项(一)一般检查(小项目)1、血压(间接测量法)(6分)(1)检查血压计(1分);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2)肘部置位正确(1分);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分);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5)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2分)

2、.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6分)(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

3、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2分)。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3、浅表淋巴结(6分)(1)颈部淋巴结检查(2分)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2)腋窝淋巴结检查(1分)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4、。(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1分)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1分)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1分)能讲出四项的,可得1分;仅讲出2项者,得0.5分。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6分)(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3分);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

5、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1分)。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

6、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在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操作正确者得2分,如: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分。(2)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1分)(3)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2分)。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5、外周血管检

7、查(6分)(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2分);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节律。(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2分);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1分)。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1分)。(3)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2分)。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

8、。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二)胸(肺)、心、腹、神经(大项目)胸 部6、胸部视诊(7分)(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分);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3分,指出8项者得2分,少于4项者得0.5分。(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2分);能提到45项者满分。2项者得1分,少于于34项者1分。(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

9、节律1分。7、胸(肺)部触诊(7分)(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分);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2分)。(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分)。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

10、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分)。(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2分)。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2分).8、胸(肺)部叩诊(7分)(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分)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1分)。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

11、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3)叩肺下界移动度(3分)。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1分)。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1分)。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1分)。9.胸部(肺)听诊(7分)(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3

12、分);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4分)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心 脏10、心脏视诊(7分)(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3分);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开始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1分)。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观察心前区(1分)。(2)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4分)能指出心尖搏动并能描述其部位正确(2分)。能提到还可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1分)。能提到可观察

13、心前区异常搏动(1分)。11、心脏触诊(7分)(1)触诊手法正确(3分)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1分)。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1分)。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1分)。(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2分);(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2分);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1分)。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或说出如何能使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1分)。)12、心脏间接叩诊(7分)(1)叩诊手法

14、、姿势正确(2分)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2)心脏叩诊顺序正确(2分);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1分)。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1分)。(3)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3分)。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

15、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右 界(cm) 肋 间 左 界(cm)2-3 2-32-3 3.5-4.53-4 5-6评分办法:方法和结果正确正确(3分)。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2分)。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画出心浊音界不正确(1分)。13、心脏听诊(7分)(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3分)(2)听诊顺序正确(2分)从二尖瓣区开始 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2分)。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腹 部14、腹部视诊(7分) (1)腹部的体表

16、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2分);能讲出6个体表标志的1分,讲出35个得0.5分。能表述4区法、9区法两种划分法的得1分,只会一种分区法得0.5分。(2)视诊方法正确(3分)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1分)。(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2分)。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1分)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1分)15、腹部触诊(7分)(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3分);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

17、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1分)。(2)在下列项目触诊中,操作方法正确(4分)。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1分)。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

18、(1分)。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2分)。16、肝脾触诊(7分)(1)肝脏触诊(4分);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2分)。(2)脾脏触诊(

19、3分)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手指弯曲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1分)。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1分)。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1分)。17、腹部叩诊(7分)(1)叩诊手法、动作、力量、正确(1分)间接叩诊、直接叩诊均可,一般常用简接叩诊。(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2分)让被检查

20、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然后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3)膀胱叩诊方法正确(1分)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下叩,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1分);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5)肝浊音界上界叩诊方法正确(1分)。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

21、肝上界。胆囊区叩击法正确(1分)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掌平放于胆囊区,紧贴皮肤,右手握空心拳,以其尺侧叩击左手背部(力量适中),观察有否疼痛感。18、腹部听诊(7分)(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3分);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1分)。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1分)。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1分)。(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2分)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1分)。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0.5分)。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0.5分)。(3)能听腹部

22、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2分)。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1分)。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1分)。神 经19、深、浅反射(7分)深反射:(1)跟腱(踝反射)(1.5分)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2)肱二头肌反射(1.5分)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3)膝反射(2分)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

23、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浅反射:腹壁反射(2分)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20、脑膜剌激征(7分)(1)颈强直测试操作正确(3分)被检查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2)Kernig征测试操作正确(2分)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

24、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3) 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2分)。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21、锥体束病理反射(7分)(1)Babinski征(2分)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2)Oppenheim征(2分)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3)Gordon征(2分)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25、。(4)ChaddocK征(1分)用锐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评分标准满分扣分原因得分一般检查5.0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0.5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0.5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3.0

26、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0.5头部5.0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9.触诊头颅。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0.5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0.5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0.514.检查调节反射。0.5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0.5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0.518.触压双侧额窦、筛

27、窦和上颌窦。0.5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1.0颈部8.0 颈部8.0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0.5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颈后三角:双手指尖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同法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2.522.触诊甲状腺峡部和左右叶。右手拇

28、指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用左手拇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对侧轻推,右手示指、中指和环指在左胸锁乳突肌后缘,右手拇指在气管旁滑动触摸,请被检者吞咽;同法检查甲状腺右叶。3.023.触诊气管位置。1.024.听诊颈部血管性杂音,先左后右。甲状腺无肿大则无须听诊。0.525.测试颈项强直。取枕,左手托住被检者枕部,右手放在其胸前使被检者头部作被动屈颈动作,同时观察两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Brudzinski征)。0.5 前胸部和肺部16.0前胸部和肺部16.026.视诊前胸部皮肤、呼吸运动、肋间隙、胸壁静脉;蹲下观察胸廓外形;视诊两侧乳房、乳头的位置。0.527.触诊腋窝淋巴结。

29、左手扶着被检者左前臂,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壁、内侧壁、前壁。触诊腋窝前壁时,注意拇指和四指的配合。再翻掌向外,触诊腋窝外侧壁。左手检查右腋窝淋巴结,方法同前。2.028.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检查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胸骨压痛。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按内上、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由浅入深触诊,最后触诊乳头。1.029.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1.030.触诊语音震颤。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上、中、下三部位的对称

30、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1.031.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嘱其深吸气。0.532.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由第1肋间至第4肋间,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2.033.肺下界叩诊。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条线。被检者平静呼吸,自上而下,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3.034.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3.035.检查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一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1.

31、036.听诊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1.0心脏19.037.观察心前区是否隆起(视)、心尖搏动。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视诊心前区异常搏动。2.038.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和震颤。用手掌在心前区和心底部触诊,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具体位置和时期。4.039.触诊心包摩擦感。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用手掌触诊。1.040.叩诊心浊音界。先叩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由清变浊,作标记;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叩右界则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至浊音,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然后用直

32、尺测量左右心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和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6.041.心脏听诊。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听诊心率(1分钟)、心律、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然后依次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听诊。5.042.听诊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听诊。1.0背部15.0背部15.043.视诊皮肤。被检者坐起,两手抱膝,暴露背部。0.544.触诊胸廓扩张度。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对称性地把手掌放在背部两侧,两拇指间距约2cm,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肤松弛致双手大拇指掌侧缘平行;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1.045.触诊

33、语音震颤。两手掌置肩胛下区对称部位,请被检者发“yi”长音,然后两手交换,请被检者以相等强度重复发“yi”长音。1.046.背部叩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点。2.047.叩诊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范围。沿左肩胛线自上而下,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迅速自上而下叩至浊音区,翻转板指,在其中点作一标记。再嘱其深呼气后屏气,迅速自上而下叩出浊音区,翻转板指,再作标记,嘱被检者恢复正常呼吸。用直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再叩右侧。5.048.背部听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点。2.049.听诊语音共振。嘱被检

34、者以相同的声音强度发“yi”长音,在肩胛间区脊柱两侧和肩胛下区左右共4点,两侧对比。1.050.检查肋脊点、肋腰点压痛和左右肾区叩击痛。1.051.观察脊柱的活动度。0.552.检查脊柱弯曲度、压痛、叩击痛(先用间接叩击法,再用直接叩击法)。1.0腹部24.0腹部24.053.视诊腹部外形(蹲下平视)、腹部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或蠕动波。0.554.腹部浅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滑行触诊,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检查McBurney点反跳痛。1.055.腹部深触诊。左手与右手重叠,以并拢的手指末端逐渐加压触摸深部脏器,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1.056.肝脏触诊。用左手拇指置

35、于季肋部,其余四指置于背部,右手自右髂窝沿右锁骨中线,与呼吸配合,向肋缘滑行移动,直至触及肝缘或肋缘。如果肋下触及肝脏,必要时宜在右锁骨中线叩出肝上界并测量肝脏的上下径。肝脏肿大者作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5.057.在前正中线触诊肝脏。一般从脐部开始,自下向上滑行移动,与呼吸运动配合,测量肝缘与剑突根部间的距离。2.058.脾脏触诊。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710肋处,右手掌自脐部开始,两手配合,随呼吸运动深部滑行向肋弓方向触诊脾脏,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触诊不满意时,可嘱被检者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作触诊。如脾脏肿大,则测量甲乙线、甲丙线和丁戊线。3.059.Murphy氏征检查。

36、以左拇指勾压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其余四指与肋骨交叉,嘱作深吸气,同时注意被检者的面部表情,询问有无疼痛。3.060.双手拇指依次深压季肋点、上输尿管点和中输尿管点。0.561.检查肝区叩击痛。0.562.检查液波震颤。左手掌轻贴被检者右侧腹壁,右手指指腹部叩击左侧腹壁,必要时请被检者或助手用右手掌尺侧缘压在脐部腹正中线上,再叩击对侧腹壁。0.563.检查振水音。左耳凑近被检者上腹部,冲击触诊上腹部。0.564.检查腹部叩诊音分布。从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叩诊。呈左侧卧位,停留片刻后再次叩诊。0.565.叩诊移动性浊音。从脐部开始,沿脐水平向左侧方向移动,叩及浊音时,板指位置固定,嘱被检者

37、右侧卧位,稍停片刻,重新叩诊该处;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叩诊板指固定位置;嘱被检者向左侧翻身1803.066.右下腹听诊肠鸣音(1分钟)。1.067.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可根据专科情况,腹部检查按视、听、触、叩的顺序进行。0.568.触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股动脉搏动。0.569.听诊有无射枪音和有无Duroziez双重杂音。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上听诊。0.570.检查上、中、下腹壁反射。0.5四肢及部分神经反射8.071.视诊上肢皮肤、关节、手指及指甲。72.检查上臂内侧肘上34cm处皮肤弹性。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0.573.触诊双侧桡动脉搏动、有无交替脉、奇脉、水冲脉和毛细血管征。检查水冲脉时,用左手指掌侧紧握被检者右手腕桡动脉处,将被检者前臂抬高过头。0.574.检查左右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力。0.575.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及Hoffmann征检查,先左后右。76.视诊双下肢皮肤、下肢静脉、关节、踝部及趾甲。2.077.触摸腘窝淋巴结,触诊压陷性水肿,先检查左下肢,后查右下肢。触摸两侧足背动脉。0.578.检查左右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力。0.579.左右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Copperhead征、Gordon征、Kernig征检查。3.080.盖好被子,收拾完毕后,感谢被检者的配合,并道别。0.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