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2911039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欢迎阅读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20 分)【A 型题】1某病人长期发热,皮肤、关节、心、肝、肾各方面都有病态表现时,下列哪种诊断可能性最大()A风湿B结核C肝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肾脏疾病2 下述哪项不属诊断思维的注意问题()A现象与本质B主要与次要C.临床表现与主诉D.局部与整体E.典型与不典型3 咯血病人,胸片示右上肺阴影,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肺癌B肺炎C.肺不张D.肺结核E.肺脓肿4 下述哪项不属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准确B体查不细致、不全面C.医学知识不足D.主观臆断E.病人欠合作【X型题】5 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包括下

2、面哪几种()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B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C先人为主、主观臆断D.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E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6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包括()A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元论”原则B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欢迎阅读C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D首先考虑可治的疾病的原则,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E.见病见人的原则7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A病因诊断B病理解剖诊断C.病理生理诊断D.疾病的分型与分期E.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诊断8 以下哪些项目是循证医学的应用范围()A医疗管B制定卫生政策C.卫生技术评价D.指导临床实践E.药物研究与应用9 造成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因

3、素有()A.年老体弱B治疗的干扰C.医师的认识水平D.主诉不清楚E.器官移位10 诊断失误包括()A.漏诊B误诊C.病因判断错误D_疾病性质判断错误E.延误诊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 、。2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3 循证医学所要求的临床证据有以下3个主要来源,即、4在循证医学课题研究中,原则上应选用样本。5正确诊断疾病的必备条件包括、 、 。6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应首先考虑病与病。7卫生部规定,当病人存在一种以上疾病时,需选择、 、的疾病作为病历首页的主要诊断;将的疾病作为第一诊断欢迎阅读8疾病现象是指病人的,疾病本质是指疾病的。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 10 分;

4、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一”)1临床思维方法是指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过程中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由此认识疾病、判断鉴别,做出决策的一种逻辑方法。()2诊断疾病的步骤包括搜集资料、分析综合资料及形成印象、验证或修正诊断3个步骤。()3疾病诊断过程中,临床思维时应坚持“多元论”原则。()4 疾病诊断过程中应尽可能以一种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5在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鉴别有困难时,首先应考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循证医学2 荟萃分析3 临床思维方法4 待诊5 个体化诊断五、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 试述诊断疾病的步骤。2

5、 常见的误诊、漏诊的原因有哪些?3试述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4 试述循证医学的主要应用。5 试述循证医学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D4 E5 ABCD6 ABCDE7 ABCDE8 ABCDE9 ABCE10 ABCDE欢迎阅读二、填空题1临床实践科学思维2直接诊断排除诊断鉴别诊断3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荟萃分析或称为汇总分析4大5 广博的医学知识正确的临床思维准确的逻辑分析6 常见多发7 对就诊者健康危害最大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时间最长导致死亡8 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三、判断题1. +2 +3. 一 4. +5. 一四、名词解释1 循证医学: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

6、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 兴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 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从而制订出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 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2 荟萃分析:又称为汇总分析。这是一种将收集到的已完成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 系统、定量和定性的综合性统计分析的方法。3.临床思维方法:指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过程中的一 系 列思维活动,由此认识疾病、判断鉴别,做出决策的一种逻辑方法。欢迎阅读4待诊: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诊作 为 临时诊断,如发热原

7、因待诊、腹泻原因待诊、黄疸原因待诊、血尿原因待诊等。5个体化诊断:将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生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 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五、问答题1 诊断疾病的步骤如下:(1) 搜集资料:包括详尽、完整、真实可靠的病史,全面系统而又重点深入的体格 检查,以及含血、尿、大便常规在内的各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分析综合资料,形成印象: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总结病人的主要问题,将可能性较大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假 设、印象,也就是初步诊断。验证或修正诊断:初步诊断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病情, 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或修

8、正,以明确诊断。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进行实验性治疗 也是一项公认可行的准则,但需十分慎重。2 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如下:(1) 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未能反映疾病进程和动态以及个体的特征,因而难 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亦可能由于资料失实,分析取舍不当,导致误诊、漏诊。(2) 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临床观察和检查中遗漏关键征象,不加分析地依 赖检验结果,是误诊的重要因素。(3) 先人为主,主观臆断,妨碍了客观而全面地搜集和分析资料。(4) 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对一些病情复杂、临床罕见疾病造成的误诊, 是误诊的常见原因。欢迎阅读3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如下: (1)直接诊断:病情简单、直观

9、,根据病史或体征,无须化验和特殊检查即能作出 诊断。如荨麻疹、外伤性血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2) 排除诊断:临床症状、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有多种疾病可能性,经深入检查稍加分析,容易发现不符之点,予以排除,留下12个可能的诊断进一步证实。(3) 鉴别诊断:主要症状体征有多种可能性,一时无法确定诊断,需不断搜集多种 资料予以鉴别。若新的资料不支持原有的诊断,应将原有的可能性剔除或提出新的 诊断。4 循证医学的主要应用如下:(1)管理医疗:对同类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称为管理医疗。管理 医疗的实施将有效地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减少医疗开支,而管理医疗就是根据循证 医学的原则制定的。

10、卫生政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均利用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结果,制 定了癌症和一些其他疾病的治疗指南。(3)卫生技术评价: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卫生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 会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实践:循证医学通过对资料的临床系统评价,按照特定的病种和疗法 找出可靠的结论,指导临床实践。例如,丹麦根据系统评价结果,取消了对孕妇进 行常规超声波检查的规定,有些国家还取消了术前常规进行胸透的规定,从而节约 了大量的人、财、物。(5) 药物研究与应用:近年来,许多药厂和医院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了解药物研究 的趋势,确定药物的临床疗效及科学使用方法,收到良好效果。5循证医学的基本特征如下: (1)将最佳临床证据、熟练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这三大要素紧密结合在一 欢迎阅读 起寻找和收集最佳临床证据旨在得到更敏感和更可靠的诊断方法,更有效和更安全 的治疗方案,力争使病人获得最佳治疗结果。掌握熟练的临床经验旨在能够识别和 采用那些最好的证据,能够迅速对病人状况作出准确和恰当的分析与评价。(2)重视确凿的临床证据,这是和传统医学截然不同的。传统医学主要根据个人的 临床经验,遵从上级或高年资医师的意见,参考来自教科书和医学刊物的资料等为 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显然,传统医学处理病人的最主要的依据是个人或他人的实践 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