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904343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 录摘 要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二章 设计原则及依据第一节 设计原则第二节 设计依据第三章 中央空调系统第一节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第二节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原则第三节 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第四章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第一节 系统构成第二节监控设计的注意事项第三节 机房监控系统设计一、机房监控点位的布置二、控制部分设计测点一览表第五章 新风系统监控设计摘要 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都分,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监控对象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现代建筑中的空调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

2、个方面: (1)智能建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而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空调及其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2)空调系统又是整个建筑最主要的耗能系统之一,有统计资料表明,空调系统的耗能已占到建筑总耗能的40左右,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对降低费用、提高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3)由于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系统必须进行实时调节控制,所以空调控制系统的配置与功能相对而言是整个楼宇自动化系统要求比较高的一部分。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是一套工业远程监控系统。利用此系统,可以通过电脑对中央空调的主机和管道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远程集中监控。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包括:空调冷源监

3、控、空调机组监控、新风机组监控、风机盘管监控、膨胀水箱高、低水位监测报警和屋顶排气风机、通风机控制等。1. 工程概况1.1 项目名称影剧院风冷式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1.2 项目概况 该影剧院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舞台,观众席,休息室,化妆室,二层为观众席楼座,休息室,道具室等,三层为观影厅,排练厅,展厅等。平面图如下:2. 设计原则及依据1.1设计原则(1)标准化原则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或工业标准,以实现系统的标准化,以保障系统的兼容性、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2)实用性原则依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性能设计,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功能实用。(3)先进性原则系统采用的技术设施一定要有先进性或超前性。

4、系统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实用性和满足用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以避免在短期内因技术陈旧而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或过早淘汰。(4)安全性原则确保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安全,是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节能固然重要,但安全应是第一位的。(5)可靠性原则可靠性是工程设计的基本准则。系统应能满足使用环境条件的要求,能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各项资源包括材料、器件、设备等硬件的可靠性要高。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可靠,系统选用的设备和器材必须成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6)经济性原则在实现系统先进性的基础上,同时做到经济上的优化设计、合理配置、精心安排,使有限的投

5、资发挥最大的效用,并力求系统在投运后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使中央空调系统在整个运行生命周期获得最佳的性能/价格比。1.2设计依据根据本次工程的范围和内容,必须遵循以下标准和依据: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主要参考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八章内容如下:1 一般规定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联锁与自动保护、能量计量以

6、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标准、系统类型、设备运行时间以及工艺对管理的要求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有代表性的参数,应在便于观察豹地点设置就地检测仪表。1.6 采用集中监控系统控制的动力设备,应设就地手动控制装置,并通过远距离/手动转换开关实现自动与就地手动控制的转换;自动/手动转换开关的状态应为集中监控系统的输人参数之1.7 控制器宜安装在被控系统或设备附近,当采用集中监控系统时,应设置控制室;当就地控制系统环节及仪表较多时,宜设置控制室。1.8 涉及防火与排烟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与防排烟系统合用的通风

7、空气调节系统应按消防设施的要求供电,井在火灾时转入火灾控制状态;通风空气调节风道上宜设置带位置反馈的防火阀。2 传感器和执行器2.1 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1 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应为测点温度范围的1.21.5倍,传感器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并高于工艺要求的控制和测量精度。 2 壁挂式空气温度传感嚣应安装在空气流通,能反映被测房间空气状态的位置;风道内温度传感器应保证插入深度,不得在探测头与风道外侧形成热桥;插入式水管温度传感器应保证测头插入深度在水流的主流区范围内。 3 机器露点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挡水板后有代表性的位置,应避免辐射热、振动、水滴及二次回风的影响。 4 风

8、道内空气含有易燃易爆物质时,应采用本安型温度传感器。2.2 湿度传感器的设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1 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通,能反映被测房间或风管内空气状态的位置。安装位置附近不应有热源及水滴; 2 易燃易爆环境应采用本安型湿度传感器。2.3 压力(压差)传感器的设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1 选择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工作压力(压差)应大于该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压差)的1.5倍,量程应为该点压力(压差)正常变化范围的1.21.3倍; 2 在同一建筑层的同一水系统上安装的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处于同一标高。2.4 流量传感器的设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1 流量传感器量程应为系统最大工作流量的1.21

9、.3倍; 2 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前后应有保证产品所要求的直管段长度; 3 应选用具有瞬态值输出的流量传感器。2.5 当用于安全保护和设备状态监视为目的时.宜选择温度开关、压力开关、风流开关、水流开关、压差开关、水位开关等以开关量形式输出的传感器,不宜使用连续量输出的传感器。2.6 自动调节阀的选择,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水两通阀,宜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 2 水三通阀,宜采用抛物线特性或线性特性的。 3 蒸汽两通阀,当压力损失比大干或等于0.6时,宜采用线性特性的;当压力损失比小于0.6时,宜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压力损失比应按式(8.2.6)确定: Spmin/p (8 2 6)式中 S 压力

10、损失比;pmin调节闭全开时的压力损失(Pa);p调节阀所在串联支路的总压力损失(Pa)。 4 调节阀的口径应根据使用对象要求的流通能力,通过计算选择确定。8.2.7 蒸汽两通阀应采用单座阀;三通分流阀不应用作三通混合阀;三通混合阀不宜用作三通分流阀使用。2.8 当仅以开关形式做设备或系统水路的切换运行时,应采用通断阀,不得采用调节阀。2.9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采用气动执行器与调节水阀、风阀配套使用。3 采暖、通风系统的监测与控制3.1 采暖、通风系统,应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 1 采暖系统的供水、供汽和回水干管中的热媒温度和压力; 2 热风采暖系统的室内温度和热媒参数; 3 兼作热风采暖的送

11、风系统的室内外强度和热媒参数; 4 除尘系统的除尘器进出口静压; 5 风机、水泵等设备的启停状态。3.2 间歇供热的暖风机热风采暖系统,宜根据热媒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控制暖风机的启停,当热媒的温度和压力高于设定值时暖风机自动开启;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关闭,3.3 排除剧毒物质或爆炸危险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以及甲、乙类工业建筑的全面排风系统,应在工作地点设置通风机启停状态显示信号。.4 空气调节系统的监测与控制4.1 空气调节系统中,应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 1 室内外温度; 2 喷水室用的水泵出口压力及进出口水温; 3 空气冷却器出口的冷水温度; 4 加热器进出口的热媒温度和压力; 5 空气过滤器进出口

12、静压差的超限报警; 6 风机、水泵、转轮热交换器、加湿器等设备启停状态。4.2 全年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按变结构多工况运行方式设计。4.3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和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5的空气调节系统,当水冷式空气冷却器采用变水量控制时,宜由室内温、湿度调节器通过高值或低值选择器进行优先控制,并对加热器或加湿器进行分程控制。4.4 室内相对湿度的控制,可采用机器露点温度恒定、不恒定或不达到机器露点温度等方式。当室内散湿量较大时,宜采用机器露点温度不恒定或不达到机器露点温度的方式,直接控制室内相对湿度,4.5 当受调节对象纯滞后、时间常数及热湿扰量变化的影响,采用单回路调节不能

13、满足调节参数要求时.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串级调节或送风补偿调节。4.6 变风量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度设定值。应按冷却和加热工况分别确定。当冷却和加热工况互换时,控制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温控器,应相应地变换其作用方向。4.7 变风量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当其末端装置由室内温控器控制时,宜采用控制系统静压方式.通过改变变频风机转数实现对机组送风量的调节。4.8 空气调节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锁,井应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接地。4.9 处于冬季有冻结可能性的地区的新风机组或空气处理机组,应对热水盘管加设防冻保护控制。4.10 冬季和夏季需要改变进风方向和风量的风口(包括散

14、流器和远程投射喷口)应设置转换装置实现冬夏转换。转换装置的控制可独立设置或作为集中监控系统的一部分。4.11 风机盘管应设温控器。温控器可通过控制电动水阀或控制风机三速开关实现对室温的控制;当风机盘管冬季、夏季分别供热水和冷水时,温控器应设冷热转换开关。5 空气调节冷热源和空气调节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5.1 空气调节冷热源和空气调节水系统,应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 1 冷水机组蒸发器进、出口水温、压力; 2 冷水机组冷凝器进、出口水温、压力; 3 热交换器一二次侧进,出口温度、压力; 4 分集水器温度、压力(或压差),集水器各支管温度; 5 水泵进出口压力; 6 水过滤器前后压差; 7 冷水机组、

15、水阀、水泵、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的启停状态。5.3 当冷水机组采用自动方式运行时,冷水系统中各相关设备及附件与冷水机组应进行电气联锁,顺序启停。5.5 当冷水机组在冬季或过渡季需经常运行时,宜在冷却塔供回水总管间设置旁通调节阀。5.6 闭式变流量空气调节水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规定: 1 一次泵系统末端装置宜采用两通调节阀,二次泵系统应采用两通调节阀。 2 根据系统负荷变化,控制冷水机组及其一次泵的运行台数。 3 根据系统压差变化,控制二次泵的运行台数或转数。 4 末端装置采用两通调节阀的变流量的一次泵系统,宜在系统总供回水管间设置压差控制的旁通阀;通过改变水泵运行台数调节系统流量的二次泵系统,在

16、各二次泵供回水集管间设置压差控制的旁通阀。5.7 条件许可时,宜建立集中监控系统与冷水机组控制器之间的通讯,实现集中监控系统中央主机对冷水机组运行参数的监测和控制。6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6.1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应能以多种方式显示各系统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的当前值与历史值。6.2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应能以与现场测量仪表相同的时间间隔与测量精度连续记录各系统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其存储介质和数据库应能保证记录连续一年以上的运行参数。并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查询。6.3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应能计算和定期统计系统的能量消耗、各台设备连续和累计运行时间,并能以多种形式显示。6.4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应能改变各控

17、制器的设定值、各受控设备的“自动自动”状态,并能对设置为“自动”状态的设备直接进行启停和调节。6.5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应能根据预定的时间表,或依据节能控制程序自动进行系统或设备的启停,8.6.6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应设立安全机制,设置操作者的不同权限,对操作者的各种操作进行记录、存储。6.7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应有参数越线报警、事故报警及报警记录功能,宜设有系统或设备故障诊断功能。6.8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应兼有信息管理(M1S)功能,为新管辖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建立设备档案,供运行管理人员查询。6.9 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宜设有系统集成接口,以实现建筑内弱电系统数据信息共享。3. 中央

18、空调系统3.1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 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制冷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冷却塔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如下:制冷机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将冷冻水制冷,冷冻泵将冷冻水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由风机吹送达到降温的目的。经蒸发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出热量成气态,冷却泵将冷却水送到冷却塔上由水塔风机对其进行喷淋冷却,与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3.2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原则(1)标准化原则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或工业标准,以实现系统的标准化,以保障系统的兼容性、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2)实用性原则依

19、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性能设计,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功能实用。(3)先进性原则系统采用的技术设施一定要有先进性或超前性。系统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实用性和满足用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以避免在短期内因技术陈旧而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或过早淘汰。(4)安全性原则确保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安全,是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节能固然重要,但安全应是第一位的。(5)可靠性原则可靠性是工程设计的基本准则。系统应能满足使用环境条件的要求,能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各项资源包括材料、器件、设备等硬件的可靠性要高。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可靠,系统选用的设备和器材必须成熟,具有极高的安全

20、性、可靠性和容错性。(6)经济性原则在实现系统先进性的基础上,同时做到经济上的优化设计、合理配置、精心安排,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用,并力求系统在投运后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使中央空调系统在整个运行生命周期获得最佳的性能/价格比。3.3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3.3.1个房间需要的最小新风量计算(1)卫生要求:即按规范规定需要的最小新风量为20 m3/h人,道具室:Mo=20*3=60 m3/h大化:Mo=20*15=300m3/h 中化MO=20*10=200 m3/h小化:MO=20*5=100m3/h咖啡厅:MO=20*30=600m3/h制作:MO=20*5=100m3/h存衣间:20

21、*5=100放映室:20*3=60餐厅:20*20=400二楼休息室:20*20=400音响1:20*3=60灯光:20*3=60电影厅1:20*300=6000电影厅2,3,4=20*100=2000办公室:20*2=40排练厅:20*10=200.观众厅20*1000=20000 (2)补偿局部排风及保持室内正压要求(要求室内正压维持9.8Pa):标准间的局部排风量按各卫生间换气次数5-10次/h计算;维持空调室内正压按各房间换气次数0.5-0.7次/h计算;通过计算均小于卫生要求的新风量,所以选取卫生要求所需要的新风量。3.3.2各房间新风冷负荷的计算公式:Qc.o= Mo(hohr),

22、通过计算得一楼道具室:0.5KW,大化2.5KW,中化1.7KW,小化0.85KW,咖啡厅5KW,制作0.85KW,存衣间0.85KW,放映间0.5Kw,餐厅3.4KW。二楼休息室3.3KW,音响室0.5Kw,灯光室0.5KW,电影厅1:50KW,电影厅2,3,4:17KW,办公室0.33KW,排练厅1.7KW。观众厅167Kw。3.3.3各房间室内冷负荷计算 公式:室内冷负荷=总冷负荷-新风冷负荷。计算结果如下: 道具室6.7KW,大化3.4KW,中化1.3KW,小化0.67KW,咖啡厅2.2KW,制作5.9Kw,存衣间5.15KW,放映室4.5KW,餐厅19.1KW,休息室13.5KW音响

23、室4.7KW,灯光室4.6KW,办公室1.27KW,排练厅6.3KW。4.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4.1系统构成4.1.1空调冷源系统监测内容:冷水机组运行状态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运行状态冷水机组冷冻水、冷却水管水流状态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冷冻水供、回水压差冷冻水总供水流量冷冻水供、回水管电动平衡阀瞬时开度冷水机组冷冻水、冷却水供水阀开关控制内容:(1)系统根据事先编制好的工作及节假日作息时间表自动启停机组,并自动累计机组运行时间,提示定时维修;(2)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总供水流量计算实际冷负荷,按冷水机组额定制冷量,控制冷水机组运行台数,达到节能目的;(3)根据冷

24、水机组累计运行时间,在不需要开启全部冷水机组时,启动累计运行时间最短的冷水机组,使设备处于均衡运行状态;(4)为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系统按以下顺序进行启停:启动顺序:冷却塔进水蝶阀冷却塔风机冷却水蝶阀冷却水泵冷冻水蝶阀冷冻水泵延时冷水机组;停止顺序:冷水机组延时冷冻水泵冷冻水蝶阀冷却水泵冷却水蝶阀冷却塔风机冷却塔进水蝶阀;(5)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总管压差,调节旁通阀开度,保持冷冻水系统压力的稳定;(6)通过调整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使冷却水供水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7)根据季节变化进行冬夏季转换。4.1.2、空调机组系统监测内容:空调机组送风机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空调机组过滤器阻塞状态、提

25、醒运行操作人员及时清洗空调机组新风温、湿度空调机组回风温、湿度空调机组送风温、湿度控制内容:(1)系统根据事先编制好的工作及节假日作息时间表自动启停机组,并自动累计运行时间,提示定时维修;(2)根据室内外空气状况,调节新、回风阀开度,合理利用新风,节约能源;(3)根据回风温度,自动调节表冷器/加热器的冷/热水阀开度,使回风温度控制在设定值;(4)根据回风湿度,自动调节加湿阀的开关,满足室内湿度要求;(5)在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为防止空调机组盘管受冻,在表冷器后端设置防冻开关,当温度低于一定值(一般设定为5C)时报警,并自动停止风机,关闭新风阀,全部打开热水阀,以防盘管冻裂;(6)新风阀与送风

26、机联锁,风机停止时自动关闭新风阀。4.1.3、新风机组系统监测内容:新风机组新风温、湿度新风机组送风温、湿度新风预加热器后端温度过滤器阻塞状态,提醒运行操作人员及时清洗送风机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控制内容:(1)系统根据事先编制好的工作及节假日作息时间表自动启停机组,并自动累计运行时间,提示定时维修;(2)根据新风预加热器后端温度,自动调节新风预加热器热水阀开度,使该温度控制在设定值;(3)根据送风温度,自动调节表冷器/加热器的冷/热水阀开度,使送风温度控制在设定值;(4)根据送风湿度,自动调节加湿阀开关,使送风湿度控制在设定值;(5)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为防止风机盘管受冻,在表冷器后端设置防冻

27、开关,当温度低于一定值(一般设定为5C)时报警,并自动停止风机,关闭新风阀,全部打开热水阀,以防盘管冻裂;(6) 新风阀与风机联锁,风机停止时自动关闭新风阀;(7)与消防系统联锁,发生火警时,风机自动停机。4.1.4、风机盘管的控制风机盘管由温控器控制:A、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安装开关二通阀B、房间内安装温控器C、热敏电阻测量房间温度D、带延时功能,以防二通阀频繁启动E、风机的开/关功能F、调节风量高/中/低三档风量G、可以任意调节温度(10-30C)5、 膨胀水箱高、低水位监测报警6、屋顶排气风机、通风机控制屋顶排风机、通风机监控内容:A、风机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B、风机的手自动状态显示C、风

28、机开关控制4.2监控设计的注意事项(1) 多干扰性 例如,通过窗户进入的太阳辐射是时间的函数,同时也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室外空气通过围护结构对室温的影响,通过门窗侵入室内的空气对室温的影响。新风温度对室温的影响,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余热对室温的影响等。(2) 调节对象的特性 在空调自控设计时,首先要了解空调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科学的控制方案。(3) 温湿度相关性 描述空气状态的温度湿度两个参数,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变量,两者变化会相互影响。(4) 多工况性 有的空调是按照工况运行的,所以空调监控系统设计包括工况的自动切换。(5) 整体控制性 空调监控系统是空调室的控制中心,通过工况切换和空气处理的

29、每一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监控系统,在设计时候要注意全面考虑整体设计方案。4.3 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智能建筑设备控制中机房设备相对比例较大,控制流程和技术较复杂,涉及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图形及显示技术等。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它不仅涉及对大厦的电、风、水等设备进行控制,而且与大厦的IT(信息技术)应用了有紧密的联系。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控制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给楼宇控制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工程中投资较大的部分。 监控中心的布置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中央监控与管理工作台,工作

30、台主要放置系统网络监控计算机及操作控制盘面;另一部分是闭路监视器和模拟显示屏(如供配电系统模拟显示屏)。工作台与监视屏之间的空间应在1.5 m以上。一些智能化功能较强的监控中心不需要模拟显示屏,所有的监控功能均在监控计算机上完成。4.3.1、机房监控点位的布置 将DDC控制器布置在监控机房内,在各房间出风口设置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到DDC控制器上,在组合式空调机组中效段的加湿,变冷,加温等环节设置传感器,分别作为监控点,连接到DDC控制器上,在冷水机组的水泵,流量,温度等环节设置流量,温度,压力等传感器,作为监控点,分别接到DDC控制器上,连接线通过桥接,竖井等布置。4.3.2控制部分设计 4.

31、3.2.1.设备选型(1) 温度传感器 温度的自动调节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节约更多的能源。温度传感器分金属热电阻传感器,半导体热电阻传感器,金属热电偶传感器,半导体热电势传感器,晶体管集成温度传感器等(2) 湿度传感器 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控制不一样的湿度环境,让人感到舒适,湿度传感器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式湿度传感器,磁胶体湿度传感器等。(3)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有电容式压差传感器,霍尔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扩散硅式压力传感器等。(4) 流量传感器 分节流式,速度式,电磁式等。(5) 液位检测传感器 分电阻式,电容式等。(6) 空气质量传感器 主要对

32、有害有毒气体的浓度检测,最常见的是半导体式的。4.3.2.2.控制器 控制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送来的参数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到偏差,通过选用的运算规律,发出统一标准的控制信号,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有比例,积分,微分三种。现在控制器种类有很多,包括模拟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压力压差控制器,直接数字及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等,我们此次设计采用直接数字及控制器。4.3.2.3.控制内容 中央空调系统控制部分包括新风机控制系统,组合式空调箱控制系统,冷冻水控制系统等。 新风机控制系统包括风机启停控制,温度控制,过滤器状态控制,风机转速控制,风门控制,防冻保护控制等,组合式空调箱控制系统包括中效段各个环节的测量

33、监控,冷冻水控制系统包括供回水温度,流量,电动蝶阀开度等在这些环节分别设置传感器,将传感器的参数传送到控制器,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4.3.3测点一览表(附录图纸)5.新风系统监控设计5.1 系统功能及组成5.1.1、系统功能监测内容:新风机组新风温、湿度新风机组送风温、湿度新风预加热器后端温度过滤器阻塞状态,提醒运行操作人员及时清洗送风机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系统功能:(1)系统根据事先编制好的工作及节假日作息时间表自动启停机组,并自动累计运行时间,提示定时维修;(2)根据新风预加热器后端温度,自动调节新风预加热器热水阀开度,使该温度控制在设定值;(3)根据送风温度,自动调节表冷器/加热器的冷/热

34、水阀开度,使送风温度控制在设定值;(4)根据送风湿度,自动调节加湿阀开关,使送风湿度控制在设定值;5)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为防止风机盘管受冻,在表冷器后端设置防冻开关,当温度低于一定值(一般设定为5C)时报警,并自动停止风机,关闭新风阀,全部打开热水阀,以防盘管冻裂;(6) 新风阀与风机联锁,风机停止时自动关闭新风阀;(7)与消防系统联锁,发生火警时,风机自动停机。5.1.2系统组成 新风系统由风阀及执行器,温湿度传感器,水阀及执行器,加湿阀,压差开关,低温防冻报警器,过滤器阻塞报警器等组成。新风机组原理图如下5.2主要设备及选择(1)风阀及执行器 由于新风阀不用来调节风量,仅在冬季停机时候

35、为防止盘管冻结关闭用,因此可以选择通断式风阀和执行器,为了了解风阀的实际运行状态,还可以将风阀执行器中的全开限位开关和全关限位开关通过两个DI通道接入控制器。(2) 温湿度传感器 为准确了解新风机组的工作状况,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精度应该小于+0.5摄氏度,湿度传感器相对湿度的精度应小于+0.5%,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可以是420mA电流信号或者010V电压信号,通过AI通道接入控制器。 JCJ176数字显示温湿度传感器采用标准RS-232或485通信接口或输出标准4-20Ma/0-5V模拟量信号,同时可带4路控制输出,对加热器、制冷空调、加湿器、除湿器进行自动控制。本品采用递推平均数字软件滤波与硬

36、件电路滤波相结合的滤波方法,使外界对采样的干扰尽可能降到最低,全量程精度高、稳定性能强、一致性好、响应速度快。可内置蜂鸣器报警。所有控制状态液晶显示板上有形象图标及汉字说明指示。JCJ176通过标准RS-232或485串行接口可与计算机组成多点温湿度测控系统。可同时控制加热器,空调制冷,加湿器,除湿机,对环境进行恒温恒湿控制。(3) 水阀及执行器 水阀应为连续调节的电动调节阀,以控制盘管水流量或者进水水温。(4) 加湿阀 根据加湿器选择适当的加湿阀,有调节型和通断型两种。(5) 压差开关 压差开关监视过滤器两侧的压差和风机运行状态,压差开关要根据机组中选用的过滤器类型选用。(6) 低温防冻报警

37、器主要设备型号列表 总结 这一次我做的课题是影剧院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虽然之前没有什么工程经验,但是通过短短的一个星期的设计过程,不断的查阅资料,不断的请教,对工程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不能说是运用的很好,但是对以后走进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刚开始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去做什么,老师第一时间给我们做了辅导,指引我们如何去考虑问题,如何将工程问题细化,一步步的解决,找到工程与书本的切入点,将平时学习的知识渗透到实际运用中去,同时也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履行国家规定的标准。 这一次课程设计也是讲暖通空调与楼宇自动化两门课程融合入起来,体现了学习的共同性,我们学习过程中也要把问题

38、开放性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个范围。参考文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1-2007)、楼宇自动化技术与应用陈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暖通、空调、净化制冷设备材料手册农机部二院编 1980年、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9。附 录1.图纸序号图 纸 名 称图幅图纸编号备 注1冷冻水机房控制系统原理图A3012组合式空调机组控制系统原理图A3023新风机组中效过滤控制系统原理A3034冷冻水机房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A3045冷冻水机房电气控制柜布置图A3056 冷冻水机房低压供电图A3 067组合式空调机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A3078组合式

39、空调机组电气控制柜布置图A3089组合式空调机组低压供电图A30910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平面走向与传感器布置图A31011热交换站管路系统的控制系统原理图A31112控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原理图A31213DDC接线原理图A31314DDC接线端子图15控制系统控制器布置图2. 主要设备型号(详见附录图纸)(1)风冷式冷水机组:大金风冷冷水机组-AY系列UWY160AY:制冷量119KW。(2)新风机组:大金新风机组FMQ50PFY1L20:风量5000立方米/h。大金新风机组FXMP140MFV:风量1080立方米/h.(3)控制器:厦门迈克斯MK-508系列数字恒温控制器(风机盘管) (4)

40、MICS微型中央控制器(冷水机组)。(5) 机房中央空调控制柜:品牌:controlsys,型号:controlsys-TCC,结构形式:不限,额定电压:3.8 kV,额定频率:50 Hz。 (6)温度传感器: JCJ176数字显示温湿度传感器采用标准RS-232或485通信接口或输出标准4-20Ma/0-5V模拟量信号,同时可带4路控制输出,对加热器、制冷空调、加湿器、除湿器进行自动控制。本品采用递推平均数字软件滤波与硬件电路滤波相结合的滤波方法,使外界对采样的干扰尽可能降到最低,全量程精度高、稳定性能强、一致性好、响应速度快。可内置蜂鸣器报警。所有控制状态液晶显示板上有形象图标及汉字说明指

41、示。 附录图纸包括:1、空调控制系统原理图 冷冻水机房控制系统原理图 变风量(组合式空调机组)控制系统原理图 新风机组中效过滤控制系统原理图 定风机定新风空调机组控制系统原理图(冷气货物储藏处) 定风机变新风比控制系统原理图 进风、排风控制系统原理图(地下室)2、冷冻水机房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冷冻水机房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冷冻水机房电气控制柜布置图 冷冻水机房低压供电图3、组合式空调机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组合式空调机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组合式空调机组电气控制柜布置图 组合式空调机组低压供电图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平面走向与传感器布置图4、水-水热交换站管路系统的控制系统原理图5、控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原理图6、DDC接线原理图 冷冻水机房控制系统接线原理图 变风量(组合式空调机组)控制系统接线原理图 新风机组中效过滤控制系统接线原理图 定风机定新风空调机组控制系统接线原理图 定风机变新风比控制系统接线原理图 进风、排风控制系统接线原理图7、DDC接线端子图 冷冻水机房控制系统接线端子图 变风量(组合式空调机组)控制系统接线端子图 新风机组中效过滤控制系统接线端子图 定风机定新风空调机组控制系统接线端子图 定风机变新风比控制系统接线端子图 进风、排风控制系统接线端子图8、控制系统控制器布置图(网络拓扑结构)2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