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向产业集群,新能源方向发展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2902885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8.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产业向产业集群,新能源方向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汽车产业向产业集群,新能源方向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汽车产业向产业集群,新能源方向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汽车产业向产业集群,新能源方向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产业向产业集群,新能源方向发展(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汽车产业向产业集群,新能源方向发展摘要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从模仿,合资走向自主创新,未来几年自主品牌将井 喷而出。本文借鉴国外汽车行业的发展经验,根据最新的产业格局,主要从汽车 行业的兼并重组和集群化发展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着手,研究未来一 段时间中国汽车行业大的趋势。中国汽车行业的整合来自政府的推动力,而非市 场机制,未来五年通过政府的整合将会有一家汽车集团跻身世界前十,综合竞争 能力显著增强,上海汽车成功进入前十的可能性最大。中国汽车行业“ 3+3”的 区域化集群已经初步形成,单一的汽车整车制造厂和零部件制造厂不能适应市场 化发展需求,孤立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将会被淘汰,汽车行业正向集群

2、化方向发 展。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通过研究投入和政策引导正在成为世界新能 源汽车发展的重地,世界各大车企会把自己的技术带到中国共同发展,中国车企 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迅速减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新能源 汽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处在试运行阶段。关键词:兼并重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目录二刖言一,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大幕揭开,汽车行业向区域集群方向发展4(一)现状 4(二)各大汽车集团兼并重组的可能性 4(三)汽车产业将向集群化区域布局方向发展 6(四)结语 15二,节能减排将是汽车结构调整的重点 17(一)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17(二)中国新能源车政策的发展历程

3、 17(三)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现状 19(四)国际环境21(五)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展望22(六)存在的问题 23附录1中国汽车排放标准实施进程24附录2各汽车企业关系25附录32008年至2010年10月国内乘用车销售情况 26附录42010年10月中国乘用车车型销售情况 29结论 30参考文献 31前言按照目前的“十二五”规划草案,2015年,中国将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汽车制造大国转向汽车强国,预计 2015年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基石。 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将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国

4、内市场份 额超过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此外,中国汽车业将从依靠内 需市场,转向大规模走出国门,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超过 10%。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大力扶持自主开发力度,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 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2015年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品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的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骨干汽车企业应具备主导产品车身开发及底盘匹配能 力、发动机等主要总成与关键零部件研主导能力。此外,国家将大力扶持传统燃 料的节能环保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及支持研究开发混合燃料

5、、 氢燃料等汽车。具体包括:第一,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 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 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第二,实现普通混合动力 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大幕揭开,汽车行业向区域集群方向发展(一)现状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散乱局面仍未改观。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汽车工业作为 本地区支柱产业,在汽车工业赢利效应的示范下,新的汽车项目纷纷上马。由 于整个汽车工业竞争不充分,汽车项目赢利过于容易,导致跨地区的兼并重组 地区的封锁仍较为严重。在目前我国的

6、汽车产业中,先进的整车、发动机厂和 落后的配套厂同时并存,既严重影响了区域内的协作配套,也增加了主机厂的 采购成本。汽车工业的产业关联度大了,不仅涉及了上游钢铁、有色金属、橡 胶、塑料和玻璃,以及提供装备的机械、电子、电器等一系列部门,而且其产 业链还要延伸到销售市场网络、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道路交通以及金融、保 险等诸多行业。只有从产业价值增值的角度,使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形成合力, 才能造就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企业间分工 协作,实施产业集群化,可以实现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可以为从 根本上解决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一条可行途径。在未来几 十

7、年中,我国汽车产业一直都将面对着持续的、巨大的、但却是日益精致的市 场需求,而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又如此问题重重,这一矛盾要求我国汽车产业必 须尽快地采用基于产业集群的战略方式来提升竞争优势。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 动力并非市场机制,而是来自政府推动,虽然整合的动力不是市场机制,但通 过最近的整合中国汽车产业将提高集中度,增强竞争力。中国车企成为全球化 经营的跨国公司的可能性,并提出中国车企想要跻身世界前列,需要打破民族 汽车工业的束缚,和国际大车企合作,超常规发展。今年年初颁布的汽车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指出,通过兼并重组,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 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

8、家以内。鼓励一汽、东风、 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 瑞、中国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二)各大汽车集团兼并重组的可能性1,上汽集团(SAIC):面对政策对兼并重组的鼓励,态度谨慎,暂时没有重 组对象。2007年底,上汽兼并南汽,中国汽车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尘埃落 定,上汽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2009年初,上汽收购的双龙汽车破产, 上汽管理层表示,近期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管理提升效益和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上,没有并购方面的考虑。2, 一汽集团:牵手华晨汽车可能性最大。地域上的近距离为汽车行业兼并 重组的可能提供了想象空间,同处东北的一汽(吉

9、林长春)和华晨(辽宁沈阳) 成了最大热点。华晨汽车在资金和产品上捉襟见肘,如果华晨汽车选择被重组, 资金相对充裕的一汽将是华晨的最佳选择。3,东风集团:在继续保持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与法国标致雪铁龙PSA 集团合资的神龙汽车盈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未来重点 是改革稳定,回归A股。4, 长安集团:提出“大微车”的概念,已经整合了新中航集团旗下的昌河和 哈飞。在目前国家鼓励微车消费的形势下,长安做大微车业务的愿望凸显出来, 长安在国内车企中的地位将得到提高。5, 北汽集团:意图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并且大手笔打造客车业务平台。 北汽目前拥有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福田、北汽有

10、限、北汽摩等数家公司, 业务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发展、自主研发、服务贸易和改革调整等五大平台。 北京市相关部门倾向于将北京京华和京通两大客车公司划转给北汽,北汽将以其 中的优质资产与丹东黄海客车合资,成立一个大型客车合资公司在整车领域,北 汽寻找重组对象的目光聚焦在了福建汽车集团身上,因为双方都是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克莱斯勒(Chrysler)以及三菱汽车(Mitsubishi)在中国的 合作伙伴。6, 广汽集团:重组长丰汽车之后,广汽没有停下并购重组的脚步,意图通 过做大做强来追赶国内车企的第一集团。福汽集团旗下的东南汽车进入了广汽的 视野,一旦成功收购东南汽车,广汽即

11、可将广东、湖南、福建等地区连成一片, 将“东南”这个自主品牌收入囊中,更可以最快的速度增加数个新项目。(国内 汽车企业并购重组第一单,200 9年5月21日,广汽集团与长丰汽车举行了股份 转让协议签字仪式。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之后中 国汽车企业的第一个战略重组的顺利完成。广汽目前拥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 数十家企业,主要业务涵盖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服务贸易、投资和研发 等六大板块。广汽为了做大做强,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重组对象,而且在国家汽车 产业振兴规划中,广汽更是被赋予了区域重组的重任。而长丰汽车是湖南省国有 大型企业,前身是军工厂,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制,在200

12、1年移交湖南省国 资委管理。目前,长丰汽车已经拥有湖南长沙、永州和安徽滁州三大整车生产基 地,是我国最大的SUV生产企业。广汽和长丰不仅地理位置相近,在业务上 也有互补性,双方都有重组需求。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广汽集团将成为长丰 汽车的第一大股东。通过这次重组,广汽获得了高中低档的SUV和皮卡产品线, 有效弥补了产品短板,还获得了现成的产能、人才和配套资源。而长丰则获得 了广汽的资金支持以及市场运作经验,曲线获得轿车“准生证”,从而破解了产 能过剩的困局。)7, 奇瑞和江淮:地域上的相近与合作优势并未推进顺利重组。除了同在安 徽的先天地域优势之外,两家车企都属于安徽省国资委,业务上奇瑞擅长乘用

13、车, 江淮擅长商用车,如果能成功重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双方管理层的强势 态度成为最大障碍,更何况由于出身不同而拥有不同风格和文化的两家车企还都 正常运营,没有迫切的重组需求。8, 中国重汽:重组潍柴动力希望渺茫,政策鼓励中国重汽实施区域兼并重 组,山东省内与其业务最为相近的是潍柴动力。但是两家企业通过投资和收购等 手段各自形成了从整车到发动机的重卡产业链,目前正在分庭抗礼,重组不太现 实。而上汽准备出于旗下的上海汇众,这正好给中国重汽一个好机会,得手的可 能性比较大。另外一个选项是位于山东聊城、与中国重汽拥有同一个实际控制人 山东省国资委的中通客车,政策引导重组的可能性较大。第三,重组以组

14、 装为主主要生产轻卡的山东凯马。(三)汽车产业将向集群化区域布局方向发展1, 国内将逐渐形成“3+3”产业集群区域布局在国内选择六大区块作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形成以“3 + 3”以 主体的产业集群区域布局。“3 + 3 ”中的前一个3为三个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区, 即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集群区、长春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集群区和武汉为代表的 中部集群区。这些集群区以上述城市为核心向外展开,区域半径为100200公 里。上海区应以上海大众和上汽通用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以各类型轿车为主的 乘用车;长春区应以一汽及其合资企业为核心发展轿、货、客各类车型;武汉区 应以东风及其合资企业为核心发展货、轿、

15、客各类商用车和乘用车。目前,上海 区由于市区周边及江浙民营零部件企业的快速成长,集群已初步成形,加上优越 的投资环境、人才配置和地理位置,这一区域正显现出强大的区位优势吸引力; 武汉区由于东风总部迁往武汉而产生了对汉江流域汽车企业南移集聚的拉动趋 势;长春区作为国内发展汽车工业最早的地区,围绕一汽在长春市集聚了较多的 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建立汽车产业集群区的基础较好。“3 + 3”中的后一个3为 三个中等规模的产业集群区,即京津环渤海集群区、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集群区、 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集群区。这三个集群区围绕中心城市,区域半径为100150 公里左右。京津区应以北汽和天津一汽及其合资企业为核心发

16、展各类乘用车和商 用车,争取成为国内仅次于长春区和武汉区的综合性汽车生产基地;广州区应围 绕广州本田等合资企业发展成国内中高档轿车的生产基地;重庆区应以长安公司 等整车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成为中小型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基地。全国除了这 六大集群区外,还应有35个小规模汽车产业集群,这些小集群应实行集中一 点战略,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集中生产某一类车型或专用车,主要是重型车、 客车和特种车。这些小集群区可能是沈阳、南京、南昌等等。它们的建立将完全 由市场力量决定。这样,在国内汽车产业集群较为成熟时,将形成1。个左右的 规模不等的集群,全国各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将被纳入到这些集群之 中,没有进

17、入这些集群的企业将因为没有经济规模优势和区域内协作优势而被边 缘化,直至被淘汰出局。2,各大产业集群未来展望(1) 东北篇:汽车工业资源全面整合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被合称为东北地区。多年来,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 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气“中国最早的汽车企业气“中 国最大的油田”以前提到东北的工业时,这些特定称谓昭示着它的辉煌。但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江苏和浙 江等南方省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蒸蒸日上的南方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辉 煌已经成为过去时,而现在,振兴东北工业则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到“重大历史 任务”的高度。1953年,中

18、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一汽集团(原第一汽车制造厂) 于长春破土动工。中国汽车工业就此起步。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以长春为中心 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已成形。目前,产品结构已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这一 区域拥有众多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一汽富奥、一汽光洋、一汽东机工等。辽宁是一个典型的重工业基地,类似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如何解决这 种老工业基地的转型问题,是一个重大课题。在东北三省的版图上,一个中国汽 车工业“大基地”的框架正在形成:吉林省长春有全国汽车业的“龙头企业”一汽集 团;黑龙江省哈尔滨有全国在自主开发之路走得最好的“哈飞”集团;辽宁省沈阳 有民营企业华晨经营的“金杯通用”,以及“华晨

19、宝马”合资公司。此外,在这个区 域内,还有已被一汽集团收购的哈尔滨轻型车厂、吉林通田(由浙江六个民营企 业重组吉林江北轿车而成)、丹东车桥等在国内颇有影响的汽车企业。而东北三 省也都确立了重点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因此,“东北汽车产业集群”的出现令人 期待。具体到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每个省都有一家核心汽车企业,汽车 工业对当地经济有重大拉动作用。东北地区代表企业: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一 汽马自达、哈飞集团、华晨集团等。这里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汽车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集聚了许多发 展汽车产业的优质要素。扎实的工业基础、政府支持东北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建国之初,我国与重工业极为发达

20、的苏联的交流,主要就是集中在东北地区。扎 实的重工业底子和国家在开发“北大荒”时涌现出的大批优秀人材,使东北地区理 所当然地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整车制造能力全国领先,汽车工业 产业链相对完整,科技、人才、自主品牌的优势都比较突出。在发展规模上,这 一区域目前在全国位居第一。但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配套体系相对弱一些。(2)京津环渤海篇:零部件配套企业渐成气候京津地区代表企业: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天津一汽、北京奔驰一戴克等。 130公里,这是北京与天津两个直辖市间的距离,作为我国环渤海经济圈中两个 最重要城市,京津地区拥有众多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全国汽车工业中占 有重要地位。

21、随着天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强强联合,北汽控股公司引领旗下北汽福 田、北京现代、北京奔驰一戴克和北京汽车制造厂等四家整车制造企业,形成了 包括轿车、商用车、越野车的整车产品体系。现在的京津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具 有强烈吸引力和拉动作用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北京:1983年5月,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中国最早的汽车 整车合资企业一一北京吉普。2002年,北汽集团与韩国现代合资建立了北京现 代,随后又与戴-克合资建立北京奔驰。目前,北京汽车工业已形成三大板块: 北京现代、北京吉普和北汽福田。天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依靠建国以来良好汽车工业基础的京津地区汽车工 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

22、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汽车产业已然成为了天津 的支柱产业。有天津丰田、天津一汽、一汽华利等核心整车企业。随着一汽集团 收购天汽集团,一汽集团与丰田合资合作,丰田公司已是天津汽车工业的主要合 作伙伴。青岛:依托福田雷沃、上汽通用五菱、科瑞特等龙头产业,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 渐成气候,与主体产业一起形成产能巨大的汽车产业集群,拉动效应凸显。目前, 开发区拥有已投产汽车零部件企业30多家,生产已初具规模。今年1-9月份, 汽车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70亿元,占六大产业集群产值的14.4%,同比增长 96.8%,成为是六大产业集群中发展最快,增速最高的产业集群。(3) 长三角篇:产业长廊正在加速形成目前国际上

23、的汽车产业基本上都是集群,而实现集群的方式无非有两种:一是当 地存在非常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吸引主机厂前往投资,或在 当地的土壤里孕育出新的主机厂;二是当地存在几个大主机厂,而一批为其配套 的零部件厂商紧紧团结在主机厂周围。目前中国汽车工业更多表现的是生产集中 的特点,而不是生产集群的特点。生产集中就是相关的企业集中到一个地区,但 是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少;而集群要求整车厂和相关的配件厂的关系更紧密,要 出现专业化的分工,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厂家“大而全”或“小而全”,实 行内部配套,整个交易处于一个集团内部。罗百辉认为,从扬州到南京、到镇江、 到常州、到无锡,再到上海,这是目前我

24、国汽车工业十分集中的一条“走廊”,长 三角一带要想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上迅速赶超其他区域,应用第一种方式发展汽车 产业集群,是理所当然的选择。长江三角洲代表企业: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华普、吉利、南京依维柯等 南京: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城市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步入了快速发 展时期。南京区位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大,人才优势突出,发展汽车工业有着很 好的基础。南京是南汽集团的所在地,拥有跃进汽车、南京菲亚特等汽车生产企 业。汽车产业一直是南京支柱产业,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招商引资 力度,构筑全国最好的政策平台,充分发挥南京的优势,推动汽车产业更快发展, 让南京汽车工业重新跻身全国一流地位。

25、上海: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上 海的轿车工业,是全国无可争议的“排头兵”。1985年,中国最早最大的轿 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之后投资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美合资企业上海通用及 南京汽车、东风悦达起亚、长安福特第二工厂相继在这里落户。可以说,背靠着 通用和大众两大跨国公司,依托中国最大的轿车制造商“上汽集团”,基于上 海这个城市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地位,上海,应该是实现“汽车产业集群”的最 理想之地。上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 汽集团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两大轿车合资生产企业和上汽股份汽车公司。在 上海周围,聚集了 50多家世界一流

26、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如紧邻上海的浙江 省,目前已经形成。江浙:据悉,随着我国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逐年下降10 %,从2006年 开始,上海汽车零部件实现全球采购,而在上海轿车工业的带动下,一条“长 江三角洲汽车零部件产业长廊”正在加速形成。而早在江沪发展汽车工业的初 期,制造业水平一向高超的浙江人看到了商机,于是零部件企业在江浙地区涌现 出来,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体系,并由此催生了以吉利、吉奥、众泰、万向集团为 代表的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中小型汽车零部件公司和一大批中小零部件企业。现 在,江浙沪三地联动,长江三角洲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规模当数全国第 一,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在“上

27、海桑塔纳轿车共同体”大家庭的 176家成员单位中,多数来自江浙企业。一个日趋成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长廊, 正加速在长江三角洲打造。据了解,目前“上海大众” 一辆整车的2000多个 零部件,除上汽集团业内零部件企业配套外,江浙两省30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 产企业,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坚强后盾。江、浙两省凭着紧邻上海的 地缘优势,争先恐后欲在上海轿车零部件配套中分得一块“奶酪”。占上海工 业产值10 %以上的上海汽车产业,巨大的市场和潜力,是众多江浙配套企业争相投奔的理由。(4 )珠三角篇:一段底特律式的传奇正在上演广州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轿车为龙头,包括客车、轻型载货车、摩托车和 零部件等

28、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投资主体和产品品种多元化、生产规模化的发展 格局,并已成为国内轿车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广州汽车制造业拥有轿车、 客车、轻型载货车三大类,汽车产品结构总体以轿车为主导,轿车技术包括零部 件生产技术主要来源以日本汽车技术为主,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日系汽车产业集群 的特点。随着三大汽车合资项目落户广州,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也随之向主 机厂周边聚集,催生了东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广州花都汽车城、南部广 州南沙国际汽车城等多个大型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一个日系背景鲜明、相互竞 争、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已现雏形。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优 势、资源优势和配套优势日益凸现

29、。珠江三角洲代表企业:广州丰田、广州本田、东风日产、比亚迪等 产业集群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在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一方 面按照大企业的要求,为其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 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广州的零部件企业 在整车企业零部件就近配套原则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广 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等一批初具规模、具有一定自主开发能力的零部件强势企 业。广州通过整车工业吸引和带动零部件产业发展、通过零部件产业发展托起广 州整车工业壮大的思路正一步步走向成功。伴随整车项目的迅速发展,汽车零部 件产业也进入了蓄势待发的大跨越时期

30、。这种产业链投资方式形成了广州汽车整 车与零配件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本田,日产、丰田使广州将成为日系车的“中国大本营”。日本三大汽车制 造商“集群”广州的态势,与当初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集群”底特律颇为相像, 因此业界人士期待广州能够演绎一段底特律式的传奇。目前,拥有丰田、本田、 日产等日本三大汽车巨头,加上现代商用车、五十铃客车、自主品牌比亚迪、福 迪,珠三角地区俨然一个“东方底特律”。具备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配套条件,其 市场体系也较发达完善,具有贸易、物流、信息等优势。配套体系完备,配套成 本低。(5)中部篇:汽车产业如日中天安徽代表企业:奇瑞、江淮合肥:客观地说,安徽的造车优势并不突出

31、,但是它赢在发端得早。安徽的汽车 工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主要以生产微型面包车、卡车为主。90年代中后 期,安徽省政府果断地提出把汽车工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并研究和制定了一 系列支持发展政策。由于缺少合作伙伴,安徽的汽车企业纷纷走上了自主研发的 道路。零部件企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以客车、货车和轿车为 基础,零部件和专用车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拥有江淮、昌河为主的汽车整车生产 企业,邻近的芜湖拥有近年发展迅速的奇瑞汽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 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在五年内锐减。于是发展民族汽车工业成了迫在眉睫的大 事,而自主品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的安徽省便成为了国家重点扶

32、植的对象。在国 家大量优惠政策、资源和资金的支持下,安徽开始了大规模的人材培养,加强技 术研发,汽车产业如日中天。湖南代表企业:长丰、南车、南方宇航、湖大三佳、晓兴汽车、亚太实业等 长沙:2009年是长沙确定的汽车产业年。比亚迪投资20亿建汽车产业园, 北汽福田汽车长沙汽车厂今年产销两旺,月销量过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湖南长丰 集团与广东广汽集团实行战略重组,成为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后首个 成功重组的案例。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传来最新消息,陕汽集团 高度重视其设在长沙的南方基地建设,准备追加投资6亿元,使其在长总投资达 到16亿元,并委派其总经理到长沙基地出任董事长。按规划,到

33、2015年,长 沙汽车业力争年产量达100万辆,实现过千亿的产业集群。2015年汽车年产100 万辆,产值过千亿。株洲:目前以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和南方宇航两家公司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 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成为株洲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张新名片。南车时代 电动汽车公司将在2012年形成年产电动大巴2000台、电传动系统1万套(件)、 其他关键零部件2万套的产销规模;南方宇航公司电动汽车在欧洲和国内市场不 断拓展,到2010年产品预计达到8个系列,年产量达到1万台。虽然时代电动 和南方宇航涉足新能源汽车的时间不长,但是取得的成绩让人瞩目。至2008年 12月,时代电动相继投入32台公交车进行试运行

34、,运行状况良好,运行里程超 过100万公里。目前,时代电动拥有6款混合动力客车及纯电动汽车,整车及 零部件成功打入北京奥运、广州电车和上海世博会市场。今年9月,时代电动生 产的第100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正式交付株洲公交公司,该公司成为我国首个 突破100台电动客车产量的汽车制造企业,并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串联和并 联混合动力技术,并且批量生产整车的厂商。目前,南方宇航已经开发了 4个“绿 色”系列电动汽车产品,拥有5项专利,产品已成批量出口西班牙,并在法国、 德国等地建立了销售代理商渠道。南方宇航在电动汽车方面形成了 50多人的技 术研发团队,在电控方面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公司推出了国内首台汽车

35、电动助力 转向器(EPS),已获10项专利,并拥有EPS核心部件电子控制器的自 主知识产权,并牵头成立了国内首家EPS研究院。该产品不仅打破了进口 EPS 的垄断地位,而且占有国内2/3的市场份额,并打入欧美市场。目前,时代电动 的新能源客车在株洲等地正逐步取代传统公交车,株洲市已明确提出3年内全部 改用新能源公交车;南方宇航公司的电动警车已开始在长株潭三市公安系统装备, 并向全省公安系统辐射。湖北代表企业:东风汽车、东风标致-雪铁龙、东风本田等湖北: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物产丰富,土地富饶,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 纽。武汉已成为东风日产公司与东风有限公司的总部所在地。PSA、日产、本田 也均将目

36、光投向这里。武汉周围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比较多,如神龙汽车 襄樊零部件厂、法雷奥汽车空调等企业。同时,以东风集团为依托,湖北省的汽 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省”。目前,国家正在大力 发展汽车工业,与一汽、上汽并称我国“三大汽车集团”的东风汽车,自然成为了 重点扶植的对象,建立了武汉-襄樊-十堰绵延千里的零部件产业带。实力雄厚的 东风汽车还与政府携手办学,培养高精尖的汽车人材。加上发达的水陆、陆路运 输,湖北省不仅把最早开始的卡车、货车工业深化了下去,更吸引了标致-雪铁 龙、本田等跨国公司。如今,湖北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主体,以军工、地方企业 为依托,从十堰、襄樊到武汉

37、,从宜昌、荆州到黄石的两条汽车工业长廊已具规 模;初步形成了“重、中、轻、轿、微、专、农”的生产格局。同时,湖北省还拥 有湖北汽车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在汽车技术研究、汽车人才的 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武汉,三大跨国汽车企业密集布局,汽车产业集群的出现令人期待。开 发区介绍,今年世界三大汽车企业法国PSA集团、日产、本田会师沌口, 吹响了武汉汽车产业的冲锋号角。跨国汽车企业如此密集布局一地,全国少见。(6)西南篇:跨国汽车企业密集布局邻近武汉的重庆汽车产业也初具规模,汽车相关厂家众多。重庆代表企业:长安集团、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铃木、力帆汽车等重庆:早在解放前,重庆就是著名

38、的工业城市,加上“山城”的名号,重庆很早就有 了自己的汽车工业。随着重庆的直辖,以及运输业的繁荣,重庆已成为众多汽车厂 家竞争的重要战场。虽然重庆当地较大的汽车制造厂都是合资企业,但重庆在发展 汽车工业的道路上,始终坚持自主开发,希望通过有效的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产品,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长安集团,中国最大的微车生产 企业,具有140年的建厂历史,从最早的军工企业到最大的微车生产企业,长安集 团历经蜕变。如今,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铃木汽车公司和长安福特公司组 成了嘉陵江上的一艘“巨轮”,雄踞西部,产业涉及整车、发动机等领域的长安集团, 从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先驱发展为

39、国内最大小型车及发动机制造企业,当之无愧的 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领军企业之一。同时,重庆市还拥有商用车生产企 业重庆庆铃汽车和重庆红岩汽车,以及由原四川汽车制造厂为主体改制组建的重庆 重型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工业是重庆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重庆北部 新区正规划建设以福特轿车为主体,集生产、研发、贸易、博览、文化、教育、旅 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十里汽车城”。重庆,将汽车工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 大支柱。调查显示,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版图中,重庆的地位举足轻重,汽车总 产量仅次于东北三省及北京、天津地区五地的产量之和,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 和江苏的汽车总产量。而如果将眼光放在西

40、部地区,重庆地区汽车工业的战略地位 就更加凸显。重庆处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长江经济带,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 大机遇下,经济发展必将上一个台阶。而经济的繁荣又将对西部发展起到良好的带 动作用。如果汽车工业把握时机进行良好的整合调整,它将会成为在西部大开发中 的支点。(四)结语1, 在新格局产生之前,中国汽车可以用“散、舌L、小、差”来形容,如果说 在中国汽车业初期的高利润时代,各地区各企业都想争分这杯羹,成为了这种格 局存在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但是当中国车企不断发展,国外品牌相继融入,市场 逐渐成熟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进入薄利时代。单体企业面临的就是生存能力 的问题,而从行业角度来看,散乱的格

41、局,良莠不齐的汽车企业,造成了资源的 重复浪费,有碍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成为了限制中国车企向世界水平的集团军 晋升的瓶颈。2, 政府虽然不能创造产业集群,但可以扶持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集群区的地方政府和核心汽车企业应和力搭建促成产业集群的平台。我国汽 车工业企业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体制落后,机制不活。3, 汽车产业集群与国有企业转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促进产业集群, 吸引大量的民营、外资汽车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来集群区投资兴业,可以推动 区内企业资产整合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民营化、市场化速度,使企业改制速度 加快,产生激活产业的“鲤鱼效应”。而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转制,转变政府职

42、能, 鼓励发展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相互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国企卸除办社会 包袱,分流冗员,化解债务,可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区位效应,增大国有企业 的吸引力,吸收民营、外资前来收购、兼并、参股、控股,从而实现汽车产业优 化重组和企业集群。其次是扶持。政府对汽车产业集群的扶持主要是资金和政 策扶持。4, 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来看,以产业链下游整车企业和零部件系统集 成供应商为核心带动上游中小型供应商,推进各层次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促进整 车和零部件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关键。应该以核心整车和零 部件企业为主导,以推进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模块,向上带动部件和零件 企业。成功的

43、产业集群都是以一家或几家大企业为主导,带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 共同发展。大企业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应发挥“旗舰”作用,力争体现“确立一个点, 形成一个面”的产业辐射和凝聚作用。在完善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大中小企业都 应有各自的核心竞争能力,并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大中小共生共存和共荣共 辱的合作网络结构。这个结构应是金字塔形的,大企业是塔尖,而塔基则是众多 拱卫在大企业周围的中小型企业。集群中的大企业特别是大型整车企业应努力培 育核心竞争能力,强化与集群中其它企业的网络关系能力,应成立集群网络的信 息中心、联络中心和协调中心。针对当前汽车业装配业务附加值低,产业利润更 多分布于设计、营销和服务等价值

44、链环节的特点,集群中的大企业应集中资源重 点做好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汽车金融和售后服务等工作。而集群中的中小企业 应突出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优势,力争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形成核心竞争力, 开拓集群内企业和集群外企业多极配套市场,开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5, 汽车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和有关社会机构的支持。汽车业 集群与相关产业的关系是互动的,即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汽车业集群会带来其 它产业企业的集群,这些集群反过来又会推动汽车业集群的发展。在一个区域内, 汽车业集群通常与其它产业集群同生共长,共同发展。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 成熟的国家一般会在一定区域内存在若干个产业集群,这些集群一起

45、构成了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6,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全球化特征,汽车产业全球化具体体现 为市场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采购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汽车业已 成为全球产业,而推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是汽车跨国公司。美、日、欧三强地区 中的各大汽车跨国公司以扩大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和输出国内资本为动机, 在具有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全球布局。目前,汽车工业经过充 分整合,已形成了所谓“ 6 + 3”的新寡头垄断产业格局。零部件工业也在不断 地进行兼并重组,企业数目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一批巨型零部件跨 国公司,如德尔福、博世、天合等。大型跨国公司成为左右世

46、界汽车工业发展方 向的主导力量。与此相应,我国近年来的汽车工业发展明显具有跨国汽车公司在 中国进行区域合理化布局的特征。与汽车产业全球化相伴的是跨国整车企业的 全球生产、采购和销售,而零部件企业则实行全球配套,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跨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海外扩张和布点往往是同步和互动的,利用这一点可以 有效地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国际汽车工业巨头在我国的各汽车工业中心城 市驻足后,大量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采取客户跟踪战略随之进入,嵌入客户 的全球供应链,实施就近配套。反过来,这又会优化当地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其 它整车企业进入,从而使某一地区的汽车工业形成自我组织、自我优化的良性发 展态势,

47、推进产业集群扩大规模和提高层次。7, 从明年开始,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将会取消,比如:汽车下乡,购置税减 免。同时,一些汽车方面的附加税将会实行,比如:车船税。新的排放标准可能 会在2013年实行(国III标准实施进程见附录1)。大企业利用于中资源优势降 低车价,提高售后服务,从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这些都加快了弱小企业被淘汰 出局。而政策引导将会造就真正的大车企,2015年中国将会有一家车企进入世 界前十强,上海汽车成功进入的希望最大。二,节能减排将是汽车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适合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途径主要有4方面:一是提高汽车 技术。采用高效内燃机

48、、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技术等降低汽车的耗油量。二是普 及小排量汽车。通过政策和法规的支持,鼓励小排量车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其市 场份额。三是使用先进的柴油车。目前的柴油车比同排量的汽油车油耗低25%, 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大规模推广之前,柴油车是国内实现汽车节能减排 的途径之一。四是开发新能源车。动力系统从传统的内燃机向混合动力汽车过渡, 并逐步发展至燃料电池车,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排放洁净化是汽车行业节能减排 的最终方案。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 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 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

49、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主要有混合动力车 (HEV)、纯电动汽车(EV)、燃料电池汽车(FCEV)、燃气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 几种。(二)中国新能源车政策的发展历程200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提出“三纵三 横”(“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三 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3种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 提出了近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长远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新能源”开始 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宏观构图。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机动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要突出发展节 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2006年2月,国家中长

50、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 出,要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 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 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 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2007年6月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 知,明确鼓励“开发生产燃气汽车及发动机;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 发动机”。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执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 新能源汽车做出概念界定,并制定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统一标准,为促进汽 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

51、,推进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 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政策保障。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能源汽车正 式进入鼓励产业目录。目录规定凡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享受税收方面的 优惠,还有可能在停车、过桥、高速公路行驶等环节得到便利。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 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 推广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 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 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

52、,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 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 时提出了未来3年新能源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的目标;推动 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 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聚焦点。2010年6月,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 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 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 可达6万元。(三)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现状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

53、市客车研究开发” 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 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 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 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 /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国W标准。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 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W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础 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力公 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

54、、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 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 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 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 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 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 的出租车。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 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

55、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 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 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 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 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 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步。此外,长安、江淮、长城等多 家企业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能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以及汽车行业在能源消耗和大 气污染中的高

56、份额,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上亮相,不仅是一个中国民族汽车品 牌的“重生,也反映了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 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领域,最终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 产业强国的转变。附:国内主要汽车厂商均有新能源车型推出新能源车型采用技术上汽君越ECO-Hybrid比亚迪比亚迪F3DM一汽奔腾B70 HEV东风东风本田思域HEV郑州日产长安长安杰勋HEV福田迷迪纯电动轿车奇瑞奇瑞A5 BSG奇瑞S18吉利吉利FC-E

57、 HEV EEBS熊猫纯电动轿车哈飞赛豹纯电动轿车广汽凯美瑞HEV (未上市)一汽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一汽纯电动客车东风东风混合动力客车弱混/并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插电式DM双模混合动力、磷酸铁锂电池强混/混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中混/并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纯电动轿车纯电动、锂离子动力电池弱混/并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纯电动、锂离子动力电池弱混/并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纯电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混合动力技术、超级电容器纯电动、锂离子动力电池纯电动、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用于出口直接引进丰田技术强混/并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纯电动、锂离子动力电池并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天翼纯电动客车

58、纯电动、锂离子动力电池福田欧V混合动力客车强混/并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伊顿技术安凯纯电动客车纯电动、锰酸锂动力电池电电混合动力客车电电混合动力、锂电池+超级电容器金龙海格燃料电池客车氢燃料电池金旅混合动力客车混联混合动力、超级电容器宇通宇通混合动力客车强混/并联混合动力、镣氢动力电池、伊顿技术中通中通纯电动客车纯电动、锰酸锂动力电池(四)国际环境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世界节能汽 车的发展非常快,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先进柴油、醇类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 源汽车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各国政府和各主要汽车厂商均不约而同 地将新清洁环保汽车技术视为未来全球

59、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今后全球节能环 保汽车的技术格局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多种技术相互融合、阶段性不均衡发展、 强强联合、政府扶持的态势。从经验积累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轿车商业化已经 近10年,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而美国的强项则在于理论研究方面。即 使在这样大的投入面前,清洁汽车在欧美国家的产业化进程仍很缓慢。各个汽车 集团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能源技术路线,如先进柴油、乙醇燃料、电动、混合动 力、燃料电池、生物质能等石油替代燃料,以应对世界石油紧缺的局面,同时也 更加有利于环保。这些不同技术路线之间并不是绝对的相互排斥,而是一种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与互动关系。如汽油与电动的混合动力技

60、术、柴油与电动 的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技术相融合。从技术成熟度来看,先进柴 油技术是技术相对成熟、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先进适用技术,混合动力处于产业化 初始阶段,而燃料电池、纯电动等技术还无法实质性地进入产业化阶段。有望进 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的是混合动力汽车,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燃料电池堆和氢 存储系统的成本降低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则燃料电池汽车会成为未来最有竞争 力的新能源汽车。这些技术的主要推动者是各国政府,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 汽车生产大国政府都通过各种渠道对于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给予大力扶持,主要解 决研发投资不足的问题。美国节能清洁汽车的发展重点主要在燃料电池汽车上, 氢+燃料

61、电池模式是清洁节能汽车的最终解决方案,但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价格太 高、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比较困难,国际汽车界普遍认为2020年以后,燃料电 池汽车才能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近些年,美国开始重视混合动力汽车和 先进柴油车的发展,目前,美国是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过去15年欧盟节 能环保汽车的发展重点在先进柴油车上,并且获得了成功,不仅在技术上获得了 突破,使柴油车的气体污染物排放大为减少,而且由于先进柴油车价格明显低于 相对其他节能环保车,先进柴油车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扩展,欧盟下一步将 继续提高柴油车的技术水平,使其满足更加严格排放标准。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其 他的节能环保汽车领域。日本在混

62、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取得的成就更加突 出,特别是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推 广上处于领先位置。尽管目前的市场表现不是太好,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对成 熟,使用传统燃料,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市场份额扩大带来的规模效益会逐渐 减低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混合动力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五)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展望汽车发展在中国已经凸显出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汽车在 给我们带来便利,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政府寄希望 于通过清洁能源的使用来改善这一状况。中国在传统汽车方面落后世界几十年, 新世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中国汽车追赶世界带来了希

63、望,政府通过863计划, 新能源汽车补贴等一系列项目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东风,一汽,上汽,奇 瑞,比亚迪均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十二五的发展重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出 台各种措施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国家正在制定充电的标准,各汽车厂商也 大力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量产车,5个城市将会试点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 车十城千辆项目将会推广到更多的城市。电动车电池成本高这一难题暂时不能解 决,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很缓慢。国家现在大力推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 纯电动汽车,但由于这两种车还在测试阶段,短期内不能得到大力推广。世界各 大车企在新能源技术方面还是走在中国车企的前面,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新能源汽

64、 车的补贴吸引各大汽车厂商把自己的新能源技术带到中国。未来五年将是新能源 技术的长足进步期和新能源汽车的是试点期。中国车企可以利用政府创造的良好 环境跟外企共同钻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难题。在政策的引导下,车辆向小型化方 向发展,1.0-1.6排量汽车将成为主流。(六)存在的问题1,由于国内车企不能量产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国家的补贴将会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为外资提供占领中国市场的先机。2, 国家大力发展电动车的同时世界正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成熟期,中国车 企转向电动车的研发中国很可能错过这一机会。3, 电动车并不环保,它只能是把污染转移到了上有发电环节。它没有清洁 柴油车,清洁汽油车,燃料电池车环保。4

65、,随着电动车的推广,可能会加剧有电慌。5, 国家电网,中石油等大集团为抢占市场在国家出台标准之前大力建充电 设备,造成很大的浪费。6, 如果电动车标准的制定中国再不能有话语权,将导致中国在这场电动车 竞争中失去优势,推高电动车使用的成本。7, 中国车企在电池,电控,电驱动等电动车核心技术领域落后。WMLHsus242000年我国开始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施相当于欧I标准的国家第一阶 段排放标准(简称“国I标准”)。2004年开始实施相当于欧II标准的第二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II标 准”)。2006年 北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国田”排放标准。2008年 国IV排放标准实施。2009年计划实施欧V标准,其中,柴油SUV执行欧V标准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