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浅谈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12902539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书法学习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书法学习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书法学习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书法学习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学习浅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法学习浅谈 寄语初学书法的爱好者 陈凯生 第一部分 概述大家接触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可能大家会觉得,越是深入,发现的问题越多,难度越大,甚至会迷茫不知所向。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为大家指明方向或给大家一点启示,仅限于个人水平,错漏之处还请方家指正。【一】学习书法的意义: 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传统书法走上了“不归之路”,学习书法已经没有必要了。事实上,很多人为了“装点门面”,也热衷于练习书法。其实书法的意义远远不止如此。国学大师周汝昌说过: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一切实用的事物艺术化。文徵明耄耋之年,每天依然把练习书法作为必修课,米南宫更是“学书无日不临池”,他们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

2、吗?显然不是,书法自有外行人难以理解的魅力。古人说:字如其人,这是非常科学的,一个人的字往往和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和人生经历有关。我们通常用“格调”两个字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这同时也是对这个人的品格的侧面解读。可以武断的说,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文字,而书法又不能单单看作一种实用工具或艺术形式,她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她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总的来说,学习书法不仅能解决实用问题,她对于锻炼人的耐心、提高人的审美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二】学习书法的方法: 书法的入门: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的方法。为了统一,为了美观,古人把它规定为固定的准则,或

3、称法则。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个法则。临帖的目的是通过某位书家学习汉字的法则,而不是学习他的风格。“取法乎上”,因此选帖也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面。选了一本好帖之后,开始要做的是什么呢?很多人上来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写起来,其实不然。选定一位书家和碑帖之后,先要了解这位书家的生活背景、学书历程、心路历程以及写字时的背景和心态,然后通读全文,知其大意,不求甚解,这样就大概完成了临帖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就可以开始深入的临写。 第二点,在临写某一书家时,要会“探源”和“索流”。所谓探源,就是了解书家学习书法的过程(比如学习了某家某帖),以及自身书法风格面目的发展和演变。所谓索流,就是了解书家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人学

4、习了这位书家的书法,间接的窥测这位书家的一些书法技艺。现在以欧阳询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解释。欧阳询是唐代初年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首,对后世的楷书影响深远。欧阳询书法的来源主要有两条,一个是魏晋南朝时的文人(主要是二王)书风,一个是北朝碑刻(主要是魏碑)的书风。他是碑帖融合最主要的旗手,锐利、挺拔的点画和结构,清远、遒劲的格调和味道,奠定了楷书推向高潮的方向,也奠定了他在楷书方面的历史地位。之后很多人以欧为宗,各成一家,因此称为欧体,如明代文徵明,清代翁方纲,民国刘春霖,当代田氏家族。第三个要谈的是学习书法的顺序。很多初学者对书法不甚了解,经常会问可不可以不学楷书,直接学行

5、书。最直接的回答是不可以的。书法的字体无非是真草隶篆(在古代行书有时也归在草书范围),而楷书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楷书是基本功,没有这个东西,风采神韵都无从谈起。在初学楷书的前3年(当然这只是大概的时间阶段)最好不要涉猎行书,3到5年期间可以开始观摩各家行书,积累字例,5年后就必须正式练习行书了。在学习行书的期间先积累一些草字的规范写法,只要求知道怎么写过来就行。隶书和篆书在书法史上是一条副线,初学阶段可以不必学习,但在学习草书之前最好先写写篆隶,以便弄清字形的发展。第四个要说的是学习书法的心态。首先说,学习书法应该有耐心、有信心、无私心。有耐心就不必说了,写过书法的都知道要有耐心和恒心。所

6、谓信心不是说我们要相信自己能成功或成为书法家,学习书法的目的不在于是否成为书法家,而在于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文化内涵,我们要相信自己会不断进步,日有所学,日有所获,便是成功。所谓无私心,就是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要没有功利欲望。在写字的时候不能想着能不能获奖或者入选,不然容易追附评委的口味和时弊,最终容易走入歧途。最后谈谈临帖的方法。按照田蕴章先生的说法:这个字写一次不好就写十遍,十遍不好就写百遍,百遍不好就写千遍,总写就好了。但这并不全面。启功先生说:功力不是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这两者都有道理,所以总地来说就是:无数次准确的重复,才会有深厚的功力。在临写楷书的时候更须如此。我们要尽量选碑帖

7、中清晰、常用的字去临写,力求神似,切不可浅尝而止,不然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我还要说的另一个观点是本阶段的积累往往会在半年之后才表现出来,期间很难感到进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变引起质变,因此在短时间内经常练习却感觉不到进步的朋友不必灰心,你正在朝成功走去。第二部分 详论【一】如何选帖:因为我们主要以学习楷书为主,所以这里主要介绍楷书方面,再稍加行书内容。(1) 楷书 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大家主要有(按时间顺序):钟繇、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沈传师、柳公权、赵佶、赵孟頫、文徵明、成亲王、启功。简单一句话介绍一下。钟繇,魏,史称“楷圣”,有隶法,一般是小楷,属前期楷书;智永,隋朝,

8、但现存墨本千字文是临本,且用笔圆润,不宜初学;欧阳询,隋唐,主要有四欧堂传世,且学者众多,宜初学;虞世南,隋唐,学二王,传世作品不多,学习者也不多,难度较大,暂且不学;褚遂良,初唐,学欧虞,用笔遒劲灵动,不宜初学;薛稷,初唐,学褚遂良,相比水平不高,不宜初学;颜真卿,中唐,师承张旭,传世作品多,影响大,宜初学;沈传师,晚唐,宋人评价高,作品少,不宜初学;柳公权,晚唐,用笔刚健,结体严谨,宜初学;赵佶,宋代,学用笔瘦硬,学薛稷,风格较突出,不宜初学;赵孟頫,元代,墨迹多,影响大,但用笔较圆,不宜初学;文徵明,明代,学欧,以小楷传世;成亲王,清代,学欧、柳,典型的清代士大夫风格;启功,当代最负盛名

9、的书法家,擅楷、行。按照“取法乎上”和系统性的原则,欧颜柳三家最适合作为大家的入门书体。楷书发展脉络:魏晋时期,楷行草进入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书法由不知觉艺术转为自觉艺术的成熟阶段,而钟繇就是这个时期的楷书方面的代表书家,他的楷书还带有隶法,形体稍扁,格调极高。但是魏晋的时间极短,就进入了南北朝,而南北朝时间很长,全国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书法也长期处于较混乱的缓慢进化阶段,此时的主要楷书书体是魏碑,如张猛龙、张黑女、龙门二十品、爨宝子等,属过渡性书体。到了隋代,国家恢复统一,书法也渐趋规范,楷书渐渐成熟,如龙藏寺碑,已经接近成熟。到了唐代初年,由于欧阳询等人对南北书风的融合,楷书基本成熟,之后的褚

10、遂良又将他们的字形稍作修改,将欧虞中形体较长的字渐渐改为正方,这为后来颜真卿将汉字最终定型为方块字奠定基础。颜真卿是一位极富创新力的书法家,他参用篆书的用笔,一反初唐瘦硬的书风,将楷书变革推向高潮,而且他的字体正是盛唐气象的象征。颜之后从者众多,其中就包括柳公权。这段时间学习颜字成风,但很多人将它的肥厚进行夸张,已出现一些不良之风,而柳公权正是这个不良书风的矫正者,这也受他老师沈传师以及裴休等人的影响。柳公权是唐楷最后一位大家,他融合了欧体和颜体之长,肥瘦适中,达到了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地步,将楷书的笔法和字法都发挥到最高的艺术性,是唐楷的总结者。至此,柳公权已经为楷书奠下不可逾越的高峰,

11、后人已无法超越,只能从中改动。宋代的楷书受到“尚意”书风的冲击,处于低潮时期。期间尽管有蔡襄、张即之、赵佶等人擅长楷书,但已远不如唐人。元代的赵孟頫,是唐代之后楷书方面成就最高的书家,其实他是将二王的行书笔法进行楷化,所以用笔圆笔较多,不适合初学,而且我个人觉得赵的楷书不及唐人,因此赵的楷书学者不多,但他却影响了他之后的几百年,且独领风骚。明代由于政治上的严肃,封建专制的高度发展,楷书的发展出现低糜状态。由沈氏兄弟创立的“馆阁体”成为明代乃至清代楷书的主流。“馆阁体”是欧体和赵体的结合,是明清的官方字体,质量高,但是千人一面,并无多大的发展,因此明清时期少有楷书名家。民国时期的书家受清代康有为

12、的人对魏碑的推崇而学习魏碑,成就不高,而华世奎、沈尹默、启功等遵循晋唐法则的人颇有成就。学习书法一条重要的准则就是“先专后博”,选定一位书家的某一本碑帖之后,就要深入的学习,切不可浅尝而止,朝三暮四,三五年内就不要改为其他碑帖,切记切记。在上面“学习书法的方法”中已大略的介绍了欧阳询书法渊源,由于本人主要习柳,兼学欧体,颜体部分的介绍请大家自己询问其他同学或查找资料。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较详细的介绍柳公权的书法。柳公权是晚唐最后一位大书家,字诚悬,世称“柳少师”“柳谏议”“柳河东”。幼有“神童”之称,工书画,擅六艺,27岁中进士,唐穆宗有“钟王复出”之赞。柳公权的书法来源也主要是两条。一个是王羲之

13、、欧阳询,一路是颜真卿。柳少师取欧结体之妙,学褚线条之劲,师颜体势之博,他正如得道的仙人,在八十载的炼丹炉中,输以非凡的功力,更揽有天地精华之博,终于化成垂青书史的宝丹。柳公权著名的碑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等,墨迹有蒙诏帖、圣慈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一般来说,学柳体的第一碑是玄秘塔碑(以下简称玄碑)。此碑属中楷字,且传世拓本清晰,有日本三井本、故宫本、国家图书馆藏本等,是柳公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最宜初学。柳公权的另一代表作是神策军碑(以下简称神碑),比前者晚两年完成,是公认的柳公权传世碑石中水平最高者。在笔者看来,玄碑用笔爽朗,结体挺拔,清新秀润,当是入

14、门之法帖,神碑神气严穆,气象雍和,格调高远,更须苦下功夫。此两碑用功十年,当可窥得楷书堂奥。作为书法四大家之一,柳公权在历史上也是小有争议的书家。苏东坡称其“一字百金”,米南宫却视其为“丑怪恶扎之祖”,同时代的人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实,一个人的书法地位不是一个人能捧起来,也不是一个人能否定的,书圣王羲之也是如此。柳公权与欧颜并重,自有他人无法替代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他以耿直的秉性、醇厚的功力、涉猎之广博、脱俗之境界,养心、修心,定性、炼性,终成一代书坛巨擘。作为柳体字的爱好者,在此笔者附上一首打油诗,也是表达我对此的看法: 翰墨饥鹰世最夸,抛筋露骨论疑差。 千斤不费推敲力,楷法古今第一家。(2

15、)行书历史上行书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有: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圣教序丧乱帖,王献之中秋帖鸭头丸帖,欧阳询梦奠帖,褚遂良枯树赋,陆柬之文赋,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柳公权圣慈帖蒙诏帖,苏轼寒食帖赤壁赋,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洛神赋,董其昌白居易琵琶行,文徵明千字文,唐寅落花诗帖,刘墉、王文治、潘龄皋、沈尹默、白蕉等。学习行书跟学习楷书一样,需要以一家为基础,这个基础取的点要高,一般取宋以前的法帖。一般学欧体和柳体的同学,我推荐开始学行书学的是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学颜体的同学不宜学此帖,可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如祭侄文稿。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就可向唐宋的其他大家学习,

16、如陆柬之、欧阳询、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一般来说明以后的书家先不学习。学欧柳的同学,一般会有板刻、呆滞等问题,所以可以学学褚遂良的楷书或米芾的行书化解一下。【二】如何临帖:临帖的顺序:笔画、部首、单字。笔画和部首的练习大约需要1-2年,在这期间,可以以写整个字的方法来练习笔画和部首,但一定要理清自己的侧重点,注意笔画的质量,对每个笔画都不要马虎应付,结构方面可放在次要方面。之后就是单字的练习,在前面有了一定笔画基本功之后,练习单字会进步较快,容易成型。单字大概要遵循每日一字的方法,一天最多只写一个字,力求把这个字的法则吃透,对于单字的具体技法,我建议大家观看田蕴章教授的每日一题,每日一

17、字节目(当然也可以找我或协会其他人咨询),虽然他讲的是欧体的技法,但对楷书而言大同小异,楷书的技法基本是一致的,往往只是某位书家的临时处理和程度不同而已。第三部分 后言 在魏晋书风一书序言中说到:在如今社会特别是文化领域时有浮躁与投机之象。由于金钱与权势的诱惑,许多人放弃了祖先留下的许多规则,去走“捷径”,通过关系获得中国书协会员的资格,进而自抬身价,百般宣传,以获得更多的名与利。也有很多人,为了掩盖自己基本功不足或者是想制造出某种社会影响力,或者是为了依附西方的美学新概念,而声嘶力竭地提倡“创新”,如当代书画名家范曾所说:评价书法的标准在于好坏,而不在于新旧。也有人打着“笔墨当随时代”而抱怨

18、传统书法的法则过于繁复,应该“改革”,“简化”,结果他们却弄出来一套谁都看不到的西方美学。对此我借用闻一多先生关于写诗的一些论述,放在书法上也是一样的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带着脚镣跳舞才跳的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会感觉到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变成了表现的利器。书法也是如此,只有不真正懂法则的人,才会说法则阻碍人性情的发挥,才会轻言“改革”,须知科学可以“改革”,书法是不可以的。像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这样的大书家,严格的法则是他们的船竿,深厚的功力是他们船桨,驾以厚重的文化,悠然地在书法的海洋中扬帆起航、任其驰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