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

上传人:gb****c 文档编号:129020004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染病应知应会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一)熟知39种传染病1.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瀀、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蜀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

2、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11种)(二)记住各种传染病的报告时间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3.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三)结核病的转诊要求:报告率达100%、转诊率95%以上,转诊到位率85%以上(四)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

3、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五)疫情自查、核对制度科室疫情人员每旬对本科室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进行自查,与院直报人员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六)传染病奖惩制度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事件),每漏报、迟报一例(件)扣发科室奖金10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2.发现其它需要报告的病例,每漏报、迟报一例扣发科室奖金6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3.对玩忽职守,违章办事,造成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科室或个人,则依据传染病法防治追究其责任。(七)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1.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24小时报告。倀日、工作日8小时之外,医师发现传染病报医院

4、总值班室,由医院总值班室通知直报人员进行网络直报。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科里的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卡片送到门诊部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在门诊日志上要登记。二、消防知识应知应会(一)四个能力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2、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3、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4、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二)三懂三合1、懂基本消防常识2、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3、懂逃生自救技能4、会查改火灾隐患5、会扑救初起火灾6、会组织人员疏散(三)两分钟安全防范法1、上班前一分钟检查:电线是否有裸露、破损;插头、插座及用电器具是否完好无损。2、下班前一分钟

5、检查:电视是否关闭,插头是否拔下,明火是否熄灭;门窗是否插牢、锁好。(四)正确报火警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是否有人员被困,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五)灭火器使用方法:拔下保险销,握住软管,在起火部位上风处1.52米处,对准火焰根部,压下手柄灭火。(六)消防栓使用方法:打开消火栓箱,按下手动启泵按钮,拿出水枪,连接水带,打开阀门出水灭火。三、核算统计科应知应会(一)绩效工资1、医院在绩效工资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个人收入不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2、绩效考核突出医德医风、技术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数量。3、各科室需有书面的二次分配方案备

6、查,组织学习,使科室人员知晓,并不断持续改进。严禁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门诊、医技科室应体现工作量、工作质量,夜班及节假日值班应在绩效方案中体现,绩效分配与门诊、医技服务质量密切挂钩。病房科室应体现医德医风、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二)物价1、我院严格执行烟台市物价局、烟台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收费通知,无任何违规收费情况。2、各相关科室均有收费价格公示,患者可查询。3、西药加价15%;卫生材料200元以下的加价10%,超过200元的部分加价4%。(三)统计1、核算统计科负责医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数据的收集。2、有关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

7、测等数据报送,均真实可靠。(四)信息系统1.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正常运行,请务必遵守以下约定:2.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配置;3.严禁携带个人笔记本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使用医院网络上网。4.机房是医院信息系统的神经中枢,非信息科允许勿擅自进入。5.严禁在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上安装或玩计算机游戏!禁止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工作站玩游戏、看小说及运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程序!6.任何部门和个人应高度重视保护医院的秘密,不得泄露医院的各类保密信息及病人信息,严格保护患者隐私。政工科应知应会 (一)岗位设置方案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关于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

8、比例指导标准的要求,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人向合同人的转变,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理管理的原则,单位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我院是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主系列是卫生专业。管理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0%左右,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8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超过单位岗位总量的10%。专业技术岗位中按照省统一比例要求,参照我院等级,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按1:3.5:5.5的比例设置。(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人员聘用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与受

9、聘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单位与受聘人员建立聘用关系,依法订立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由聘用单位的法人代表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订立,一式三份,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存入个人档案。聘用合同包括下列内容:1、聘用合同期限;2、岗位及职责要求;3、工作纪律;4、工作条件;5、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6、聘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7、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8、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我院签订的聘用合同主要为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短期合同一般为3年,长期合同为签到退休的合同。自2007年8月1日始我院与在编职

10、工(院领导及不在岗人员除外)签订了聘用合同,每3年签订1次,其中毕业生约定3个月的使用期,老职工无试用期。对连续工龄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受聘人员,签订长期合同。(三)工资福利待遇规定1.事业单位现行国家规定工资标准1.1见习期工资:适用于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及其以下学历,未转正定级之前的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期为一年,如有延期转正的情况,则见习期工资的发放随之顺延。1.2初期工资:适用于取得硕士学位及其以上学历,未转正定级之前的新参加工作人员。初期为一年,如有延期转正的情况,则初期工资的发放随之顺延。1.3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

11、岗位的职责和要求,适用于见习期或初期结束后的正式职工。岗位工资大致分为三大类: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每类工资中又划分为若干级别。1.4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共有若干个档次,适用人员同岗位工资。1.5 10%工资:按人事部有关文件,提高护理人员、中小学教师基础工资部分,(即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用于在护、的正式职工。2.基础性津贴标准根据芝罘区人事局有关规定,对在职人员发放基础性津贴,发放标准根据职称(职务)不同而不同。以下是自2010 年10月至今执行的标准:职称(职务) 基础性津贴(元/月)副处级 1194副高职称 1245中级职称 1075礀 921员级

12、职称 853高级工 947中级工 904初级工 845普 845见习期 777五、总务科应知应会(一)停电应急处理1、科室报修电话:白天 2960313 晚上及法定节假日 29602372、启动科室应急照手电筒)3、医护人员加强巡视,安抚病人不要惊慌,留在原位。保持镇静并注意防火防盗,防止次生事件的发生。4、评估危重患者,提供应急措施。如简易呼吸器替代呼吸机,注射器替代电动吸痰器等。5、电工班迅速组织维修。6、使用大型设备的科室应做好设备及信息资料的保护工作。(二)停水应急处理1、 科室报修电话:白天2960313法定节假日2960256 晚上62401672、科室给患者准备好使用水和饮用水3

13、、维修班迅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4、科室及时关闭水龙头,防止跑冒漏水六、考核办应知应会(一)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考评对象:医师、护士及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评时间:日常考评和定期考评相结合,定期考评每年进行一次。考评内容: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患者,保守医秘。文明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遵纪守法,廉洁行医。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将此七大部分细化为20条考评标准。考评步骤: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单位评价三步。考评结果:分为考评得分和考评等次两部分;结果直接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

14、、定期考核等挂钩;结果存入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二)医务人员廉洁自律规范1、遵守医德规范和廉洁自律行为准则,在诊疗活动中树立病人至上,一切为了病人的思想,廉洁奉公,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2、严守工作岗位,坚守首诊负责制,不推诿病人,接诊病人不能生、冷、硬、拖。3、严禁医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接受病人吃请,索贿、收受红包或礼品、有价证券等财物。如无法谢绝,可通过组织妥善处理。4、严格执行医院收费标准,严禁任何形式巧立名目的乱收费,搭车收费和自立收费项目。5、医务人员应严肃处方权的使用,不随意为病人开大处方,不随便为病人开假证明。6、严禁医务人员在一切诊疗活动中利用工作之便收取或变相收取提成费、中介费

15、、转诊费、推广费等好处费。7、不随意泄露病人隐私,医务人员要有为病人保密的意识,未经患者本人同意,不得信息透露给他人。8、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不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一切为病人着想。9、严格规范医疗行为,不经批准,不得在工作期间在外私自行医,私自推销保健品,药品,私开诊所。10、医务人员在一切诊疗活动中都应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视病人为亲人,不训斥、不刁难、不推诿、不顶撞病人,为病人提供热情、体贴、周到的服务。11、医务人员在一切诊疗活动中都应文明行医,礼貌待患,始终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言行规范和职业操守。12、医院应时常收集、听取病人的意见、建议及投诉,及时发现医务人

16、员在诊疗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及时查处,及时纠正。对严重违反医德、诊疗规范的人员要严肃处理,严厉处罚,绝不姑息。七、药学应知应会(一)抗肿瘤药物1.处方医师资格应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医师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相应专业资质,并经过相应的专科培训且考核合格。2.给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并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状况,确认无误后方可给药。3.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抗肿瘤药物的保存条件、给药方式、输注速度、输注时间、渗漏处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4.医护人员应掌握抗肿瘤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及药液渗漏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一旦出现给药部位药液漏出,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

17、理,以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局部损害。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应采取深静脉给药方式。5.属于高危药品。 (二)高危药品1.高危药品实行专柜管理,标识统一醒目。2.调剂室负责人指定药师以上技术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高危药品管理工作。3.护理单元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高q嬀全。4.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5.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6.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三)麻醉、精神药品1.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

18、、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2.1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2.2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2.3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3.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4.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

19、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5.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6.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7.对于需要特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院内使用。8.对于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

20、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9.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10.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交、接班制度,设有交班记录本。11.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四)糖皮质激素1.分级管理:1.1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1.2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1.3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

21、医院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随访和剂量调整可由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师决定。1.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3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1.5医院将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1.6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同医务科每年对临床科室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持续质量改进。2.瘀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2.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

22、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2.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2.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2.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

23、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2.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五)生物制剂1.种类有 HYPERLINK 疫苗、菌苗、类毒素、 HYPERLINK 免疫血清、血液制剂、诊断用品、噬菌体、生物技术制剂等。2.生物制剂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3.生物制剂的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药液变色、有摇不散的异物和絮状物者均不可使用。4.属于高危药品的生物制剂有专门的存放位置,并设警示标识(六)处方一般用量 1.一般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2.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3.处方用量延长规定:对于某些慢

24、性病、老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七)超说明书用药1.超说明书用药,即“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眀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2.超说明书用药应具备以下条件2.1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替代药品。但必须充分考虑药品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权衡患者获得的利益大于可能出现的危险,保证该用法是最佳方案。2.2用药目的不是试验研究。用药目的必须仅仅是为了患者的利益,而不是试验研究,这体现医疗人员的基本职业权利2.3有合理的医学实践证据。有充分的文献报道、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及申请扩大药品适应证的研究结果等。2

25、.4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批准。在超说明书用药前,应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研究批准,但紧急抢救情形下不受此条限制。2.5对患者要实行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使用药品未注册用法时,医师应充分告知患者用药方案、治疗步骤、预后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双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使用。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一份给患者,一份存使用科室。八、医院感染应知应会(一)手卫生1.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2.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3.卫生手消毒可以减少暂居菌。4.外科手消毒可以清除或

26、者杀灭暂居菌,减少常居菌。5.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6.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续抗菌活性。7.有效的洗手设施必备要素包括: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8.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9.必须洗手的五个重要时刻二前三后: = 1 * GB2 接触患者前 = 2 * GB2 进行无菌操作前 = 3 * GB2 接触患者后 = 4 * GB2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 5 * GB2 接触血液体液后10.以下情况

27、必须洗手不能只卫生手消毒: = 1 * GB2 ePAGEXXX= 2 * GB2 手部有明显污染时 = 3 * GB2 接触可形成孢子的微生物之后1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原则:11.1先洗手,后消毒11.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12.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 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13.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14.六步洗手法是指哪六步?14.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14.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14.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14.

28、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14.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14.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15.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15.1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15.2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15.3揉搓步骤像洗手步骤一样,确保消毒效果。15.4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16.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16.1卫生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16.2外科手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二)消毒、隔离、防护17、

29、标准预防的理念是什么? * 认定病人的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诊有感染。* 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18、标准预防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遵守手卫生规范。*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面部时,要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皮肤或衣服时,要穿防护服。* 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收治患者时要根据感染源的可能传播途

30、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仪器/设施和环境怀疑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污染后应清洁消毒。* 收集患者使用过的织物时应避免抖动,以防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 * 遵守安全注射的原则。*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19、空气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负压病房、医务人员戴防护口罩、患者戴外科口罩,使用黄色标识。20、飞沫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单人病房、医务人员戴外科口罩、患者戴医用口罩,使用粉色标识。21、接触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单人病房、手套、隔离衣、仪器/设备专用,使用蓝色标识。22、安全注射包括哪些内容?*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对实施注射者无害;* 注射产生的废弃物对他人无害。23、什么叫多重耐药

31、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24、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25、试举2种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产尀-内酰胺酶NDM-1 肠杆菌科细菌* 产碳青霉烯酶KPC肠杆菌科细菌26、试举5种容易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进行操作时,光线不足、体位不稳、患者不配合* 徒手传递锐器* 徒

32、手缝合创口* 徒手安装或拆卸手术刀片* 注射器使用后双手回套针帽* 用手分离注射器和针头* 弯曲针头* 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破损玻璃等锐器* 用手直接抓取污物* 用手直接挤压污物* 锐器盒放置位置不合理,不方便及时处理锐器* 锐器使用后处理不及时* 锐器盒装载过量27、84含氯消毒剂原液的有效氯浓度是多少?5%,即50000mg/L。28、如何配制含500mg/L有效/原液稀释100倍,即自来水99ml +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29、如何配制含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原液稀释25倍,即自来水24ml +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30、2%戊二醛用于浸泡灭菌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3、?至少需要10小时。(我院已取消使用戊二醛灭菌的方式,对于不耐高温高压物品器械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其他采用高压蒸汽灭菌)。31、2%戊二醛用于浸泡消毒至少需要多长时间?需要1045分钟。32、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灭菌?*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33、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消毒?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34、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序是什么?* 亲脂病毒,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 细菌繁殖体。* 真菌。* 亲水病毒,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分枝杆菌,例如结核

34、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 朊毒体。35、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有哪些?* 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36、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

35、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三)抗菌药物临床

36、合理使用3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38、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39、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40、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

37、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4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茀途径?* 可口服给药就不应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4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给药次数?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一般情况下,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应一日多次给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一日给药一次。43、常见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有哪些?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

38、、克林霉素等。44、常见的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有哪些?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45、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消退后7296小时。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46、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联合用药的指征有哪些?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 单一抗菌

39、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 联合用药可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时。47、内科及儿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通常不宜常规应用的情况有哪些?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耀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48、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是什么?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49、清洁手术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吗?不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40、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50、哪些清洁手术可考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51、如何选择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种类?*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

41、效肯定、安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52、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方法是什么?* 应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手术时间较短(昀突发事件信息开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瘀级别;(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

42、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第四十五条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

43、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财产;(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二)迅速控制

44、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八

45、)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攀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褀、疏导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

46、应帀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第六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二)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三)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四)未按规定及

47、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五)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第六十四条有关单位有下列,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二)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三)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四)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果的。前款规定的行为,其他法

48、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决定处罚的,从其规定。第七十条本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

49、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 HYPERLINK t _blank 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医

50、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一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

51、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第五十二条 医嬀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

52、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