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知识的学习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897868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4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资源描述: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知识的学习(1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九章知识的学习第九章知识的学习本章要点:本章要点: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第二节知识的理解第二节知识的理解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第四节知识的学习与迁移第四节知识的学习与迁移第一节知识的分类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一、知识及其涵义一、知识及其涵义二、知识的分类二、知识的分类三、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三、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书254)(心理学2011p117)(一)知识的表征:表征(representation)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指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式是表达内容的方式。知识的心理表征也即主观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结构。知识在头脑

2、中的表征有不同的类型。(概念、命题、表象、图式)1.概念: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比如“长方形”包含: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切平行等。2.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种状态。比如“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就是一个命题。命题是用一个句子表达的。3.表象:命题表征的多是事物的抽象意义,而表象表征的多是事物的知觉特征。加涅(1993)指出,表象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作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景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命题无法完成的。4.图式: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图式有不同的类型,比如,物体图式是关于物体的形状、特性、结构等信息的图式;事件

3、图式是关于各事件发生的过程及过程间关系的图式;动作图式是有关动作产生的顺序、力量、幅度、方式等程序性信息的图式。(二)知识的类型1 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所作的分类)(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所作的分类)感性知识感性知识是对事物外部特征与外部联系的是对事物外部特征与外部联系的反映,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获得的。反映,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获得的。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部联系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部联系的反映,是通过思维活动间接获得的。的反映,是通过思维活动间接获得的。2、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来划分的)具体知识指具体而

4、有行的、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信息。该类知识往往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加以表示。抽象知识是从许多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或原理,如有关道德、人性的知识。3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信息加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信息加工的角度分类)的角度分类)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能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表:是能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表述的知识,用来解释述的知识,用来解释“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主要的问题。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原因,说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明事物“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样”等问题。等问题。程序性知识程

5、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景的算法或一套操:是用于具体情景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说明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做什么”和和“怎么做怎么做”的问题。的问题。4、具体知识、方式方法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这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对知识的分类)具体知识:指具体的、独立的信息。方式方法知识:是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其抽象水平介于具体的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之间。普遍原理知识:指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模式的知识,它具有高度抽象和非常复杂的水平。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1、概念的学习(陈琪p267)(1)概念的界定: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概念学习

6、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2)概念的形成(陈琪p270)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概念形成的条件:内部条件,即学生必须能够辨别概念的正反例(陈琪p274 教“液体”这一概念,正例:水、果,反例;沙子、泥巴);外部条件,即成人必须对儿童所提出的概念的本质特征的假设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也就是儿童必须能够从外界获得反馈信息。(3)概念的同化(陈琪p272)是指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以定义的方式直接传授概念的特征。在概念同化学习方式中,学生首先要接受新概念,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把新概念

7、纳入原有的概念中;其次,学生必须精确分化新概念和原有的有关概念;最后,他们还需把新概念和原有的相关概念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结构,以便于记忆和运用。在概念同化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地进行认知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2、原理的学习 原理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语的说明,具有如下特征(1)概念学习是原理学习的基础,它叙述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相当持久的,它使人能以一类作业对一类刺激情景做出反应。(对“尺”、“米”、“三分之一”这三个概念都清楚的话,那么学习”一尺等于三分之一米“这一原理自然就很容易。)(2)原理有不同的种类,有的以定义性的概念表现出来以区别不同类型的概念;有的表现为使个人在特定

8、情景中根据各种关系作出反应的能力;还有的以科学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不同原理的学习在抽象性和复杂性方面存在不同的特点。(3)原理不限于语言叙述。原理的学习并不单纯地像一个例题一样阐述规则,而是个人的一种内部状况,它能支配个人的行为。原理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能用简明的言语叙述概念之间的关系。仅仅能说出一个例题,并不表明他已懂了这个原理,要能够用该原理找出一类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言语叙述来理解某个原理指导下的作业(反应)。原理学习的条件:(1)学习者的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清楚理解组成原理的概念。(比较2a与2哪个大)其次,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年龄越低

9、,所能掌握的事物联系越简单低级,因此所能掌握的原理也就比较简单;越是学习抽象的原理,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就应该越高。第三,个体的语言能力。因为原理是用言语叙述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个体不懂这种表达或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表达,对原理的学习就会造成影响。(因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它能表达事物之间内在本质的联系。)最后,学习的动机影响着原理的学习(2)学习情景的条件 原理学习的主要外部条件体现在语言指令中。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一、错误概念的含义一、错误概念的含义 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指错误概念或

10、称另类概念:指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概念。违背的概念。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一)概念转变的含义(一)概念转变的含义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一是丰富,二是

11、修订。一是丰富,二是修订。(二)概念转变的过程:(二)概念转变的过程:、认知冲突的引发。、认知冲突的引发。2、创建、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3、营造为概念转变而教的情境(相互接纳、尊、营造为概念转变而教的情境(相互接纳、尊重)重)4、承认学生,促使其形成积极的态度。(任何、承认学生,促使其形成积极的态度。(任何以冲突为基础的策略要取得成功,都要依赖于学以冲突为基础的策略要取得成功,都要依赖于学习者认识和解决冲突的意愿和能力。态度对儿童习者认识和解决冲突的意愿和能力。态度对儿童

12、概念转变的影响是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概念转变的影响是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教育学一、知识及其涵义一、知识及其涵义 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二、知识的分类二、知识的分类(2011教育学教育学P185)、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信息加工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信息加工的角度分类)角度分类)陈述性知识:是能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表述陈述性知识:是能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表述的知识,用来解释的知识,用来解释“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的问题。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发展的

13、原因,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说明事物“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样”等问题。等问题。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景的算法或一套操作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景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说明步骤,说明“做什么做什么”和和“怎么做怎么做”的问题。的问题。、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是否易于传递与分类)否易于传递与分类)显性知识:易于用言语传递,可以编码显性知识:易于用言语传递,可以编码外显的知识,如文字、数据的表述和处外显的知识,如文字、数据的表述和处理。理。隐性知识:难以言传的、只能意会的内隐性知识:难以言传的、只能意会的内

14、隐经验类知识、如观念、表现。隐经验类知识、如观念、表现。、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所作的分类)(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所作的分类)感性知识感性知识是对事物外部特征与外部联系是对事物外部特征与外部联系的反映,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反映,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获得的。获得的。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部联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部联系的反映,是通过思维活动间接获得的。系的反映,是通过思维活动间接获得的。、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根据知识的来源分类)(根据知识的来源分类)直接经验知识直接经验知识: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通过自

15、己的亲身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活动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知识间接经验知识:是个体通过书本和大是个体通过书本和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而获得的知识。众传播媒介等途径而获得的知识。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同化同化:是指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是指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程。程。顺应:是指新知识的纳入使原有顺应:是指新知识的纳入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调节和改造而引起认的认知结构得到调节和改造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2011教育学教育学P186)陈述性知识建构陈述性知识建

16、构的基本机制:同化的基本机制:同化(书p259)程序性知识建构程序性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的基本机制:产生式(书p257)现代认知心理学运用产生式理论解释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人经过学习,头脑中储存了一系列建构的基本机制。人经过学习,头脑中储存了一系列以以“如果如果那么那么”形式表示的规则,这种规则形式表示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产生式。称为产生式。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产生式的基本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产生式的基本原则是原则是“如果条件为如果条件为X X,那么实施行动,那么实施行动Y”Y”。即当一个。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

17、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行动。第二节知识理解第二节知识理解一、知识的理解的类型与过程一、知识的理解的类型与过程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一、知识的理解的类型与过程一、知识的理解的类型与过程(一)知识理解的基本含义:(一)知识理解的基本含义:广义的理解:是指揭露事物本质的过广义的理解:是指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本程,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狭义的理解: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狭义的理解: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相应

18、的概念和法则中去。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类型:按知识的类型可分为四种:按知识的类型可分为四种: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包括:对语言、符号的理解;的理解。包括:对语言、符号的理解;对概念的理解;对科学原理(公理、定理、公式、对概念的理解;对科学原理(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的理解。法则等)的理解。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的理解:是指对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的操作活动的理解。进行的操作活动的理解。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认知策略、解决问题的理解:是指对认知策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图形知识图形知识的理解:主要指从复杂的图形

19、中分解出的理解:主要指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简单的、基本的图形,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素及其关系等。(二)知识理解的过程(二)知识理解的过程 1、知识理解的生程过程、知识理解的生程过程(维特罗克):(维特罗克):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及相关这一过程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及相关知识经验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知识经验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知识理解的三种水平(1)初级水平的理解:是什么(2)中级水平的理解:为什么(3)高级水平的

20、理解:具体化、分类化、系统化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一)客观因素(外部因素)(一)客观因素(外部因素)(二)主观因素(内部因素)(二)主观因素(内部因素)(一)客观因素(外部因素)(一)客观因素(外部因素)、学习材料的内容、学习材料的内容 、学习材料的形式、学习材料的形式 、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二)主观因素(内部因素)(二)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原有知识经验背景。、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知识经验背景的广泛含义(点)()知识经验背景的广泛含义(点)()认知结构的特征。()认知结构的特征。、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的能力水平、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主动理解的意识

21、与方法。()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一、错误概念的含义一、错误概念的含义 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指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指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概念。违背的概念。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概念转变的含义、概念转变的含义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指个体

22、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一是丰富,二是修订。一是丰富,二是修订。概念转变的过程:概念转变的过程:、认知冲突的引发。、认知冲突的引发。2、认知冲突的解决。、认知冲突的解决。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一)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一)影响概念转

23、变的因素(二)概念转变的条件(二)概念转变的条件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倾听、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倾听、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发认知冲突。、引发认知冲突。、鼓励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一、迁移及其分类一、迁移及其分类二、迁移理论与研究二、迁移理论与研究三、为迁移而教三、为迁移而教一、迁移及其分类一、迁移及其分类、学习迁移的界定:、学习迁移的界定:学习的迁移即知识的迁移:学习的迁移即知识

24、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2、迁移的种类从结果上看:正迁移vs.负迁移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负迁移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从产生的情景看:横向迁移vs.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是指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从内容上看:一般性迁移vs.特殊性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的学习

25、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一般性迁移是通常表现为原理原则的迁移,有时在两个看起来不相同的学习内容中也有发生,或表现出态度的迁移。、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的分类:()不同内容领域的迁移:知识、技能、情感和态()不同内容领域的迁移: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度()不同方向的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不同方向的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不同效果的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不同效果的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不同范围的迁移;特殊迁移、非特殊迁移()不同范围的迁移;特殊迁移、非特殊迁移()不同程度的迁移:近迁移、远迁移()不同程度的迁移:近迁移、远迁移()不同意识水平的迁移

26、:低通路迁移、高通路迁()不同意识水平的迁移:低通路迁移、高通路迁移。移。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实践意义 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迁移而教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理论意义 了解学习规律 了解学习与发展的关系二、迁移理论与研究二、迁移理论与研究、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的最早的系统解释。的最早的系统解释。它注重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它注重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所以它认为学习的具体内容并不各种官能,所以它认为学习的具体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学习的东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学习的东西的训练价值西的训练价值。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

27、为依据,把迁移看成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为依据,把迁移看成是官能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善来实现的。训练是提高是官能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善来实现的。训练是提高心理官能能量的手段和方法。詹姆士的实验表明:心理官能能量的手段和方法。詹姆士的实验表明: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能力的改善,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一、形式训练说 人物 沃尔夫(德)观点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推理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

28、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现出迁移的效应。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评价 詹姆斯记忆实验的质疑:关于森林女神记忆的结果表明训练并不能促进迁移。、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共同

29、要素说。他们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共同要素说。他们通过面积估计实验否定了形式训练说,同时提通过面积估计实验否定了形式训练说,同时提出了共同要素说来解释学习迁移现象。出了共同要素说来解释学习迁移现象。按照共同要素说的观点,迁移的关键在于按照共同要素说的观点,迁移的关键在于共同要素的存在,而非官能的改善。只有当测共同要素的存在,而非官能的改善。只有当测验情境与先前的学习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或要素验情境与先前的学习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或要素时,迁移才会发生。桑代克还进一步用刺激和时,迁移才会发生。桑代克还进一步用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解释学习迁移。他指出,在共同要反应的联结解释学习迁移。他指出,在共同要素中,有四种

30、联结对教育实践十分重要,即素中,有四种联结对教育实践十分重要,即(目的、方法、一般原理和经验上的基本事实)(目的、方法、一般原理和经验上的基本事实)四个方面的联结。四个方面的联结。二、共同要素说人物 桑代克、吴伟士观点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被试:大学生 程序:先估计多种图形的面积,测量其判断成绩;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充分训练。最后的测验一是判断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与训练材料不相似图形的面积(在前测中出现过)。结果:长方形面积

31、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形判断成绩没有提高。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评价 揭示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原有教育的形式训练教学的改革有促进。但只注重学习情境客观方面对迁移的影响,忽略了学习主体特点对迁移的影响。、概括说概括说:概括原理说是由贾德在概括原理说是由贾德在19081908年提出的一年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按照贾德的观点,两个学习活种迁移理论。按照贾德的观点,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对其经验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

32、对其经验的概括,只有通过概括,学习者才能获得一的概括,只有通过概括,学习者才能获得一般原理。因此,贾德的概括原理说又称般原理。因此,贾德的概括原理说又称“经经验类化说验类化说”或或“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理论”。三、概括说人物 贾德观点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实验:水下打靶 被试:小学生 程序:等能力甲乙两组,射击水中靶子。甲组打靶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结果:射击水下30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而至于水下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结论:由于经过训

33、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作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评价 对共同元素进行了扩充(增添了共同原理),给后来者以重要启示。概括的前提是学会原理和原则,这与材料和人的能力密切相关。、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奥斯古德在总结了大量迁移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奥斯古德在总结了大量迁移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迁移的三维模型提出了迁移的三维模型,又称又称”迁移的逆向曲面迁移的逆向曲面”,以表明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的相似程以表明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该模型系统地考察了学习材该模型系统地考察了学习材

34、料的相似性和反应的相似性两个维度的组合与迁移料的相似性和反应的相似性两个维度的组合与迁移效应之间的关系效应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用三维曲面图描述并将这种关系用三维曲面图描述出来。出来。由于他的实验数据来自机械的对偶学习由于他的实验数据来自机械的对偶学习,其其理论对于了解机械的联想学习的实质是有益的理论对于了解机械的联想学习的实质是有益的,但但不能说明高级学习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不能说明高级学习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实质.+1 2 3 4 5 1 2 3 4 5 0 0 6 6 -7 -7 8 81=Ri1=Ri相同反应,相同反应,2 2RsRs相似反应,相似反应,3 3RnRn无关反应,无关反

35、应,4 4RoRo相相反反应,反反应,5 5RaRa对抗反应,对抗反应,6 6SnSn无关刺激,无关刺激,7 7SsSs相似刺相似刺激,激,8 8SiSi相同刺激相同刺激 A(SI RI)迁移 B(SI RA)迁移C(SN RA)0 迁移 D(SN RI)0 迁移AB:先后两个材料刺激相同(SI)而反应却由相似(RS)到不同(RN)以至到对抗(RA)则迁移由正到负,以自至最大的负迁移。BC:先后两材料刺激由相同到不同,反应为对抗,则负迁移由最大到零。CD:先后两材料刺激不同,反应无论相同或不同,以至对抗,迁移效果都是零。AD:随着刺激相似程度减少以至无关,虽然反应相同,其迁移效果也可从最大到零

3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奥斯古德(C.E.Osgood)于1949年在总结了配对联想学习中的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迁移的三维模式,即迁移与倒摄曲面(见下图)。奥斯古德的迁移与倒摄曲面 图上以粗线勾画的面表示迁移的方向与数量。正负迁移通过位于零迁移水平面来分界。在该平面之上为正迁移(+)。在该平面之下为负迁移()。与该平面相交则迁移为零(0)。从左到右表示新旧课题之间反应相似性的变化。从相似(RI)到对抗(RA);从前到后表示新旧课题之间的刺激相似性的变化,从相似(SI)到无关(SN)。正负迁移的数量是刺激条件和所需反应二者相似性变化的函数。在进行配对联想学习中,实验者预先准备一系列的配

37、对词,如图书轿车、桌子皮球等等,配对材料也可以是配对的无意义音节,或者无意义音节与词,如BAZ幸运的、AEL悲哀的等等。习惯上,把配对项目的第一项叫刺激,第二项叫反应。在被试学习时,先呈现第一项(刺激),要被试说出或写出第二项(反应)。为了研究先后两个不同材料的学习产生的迁移效果,实验者可以改变前后两个材料。如果先学习的材料以AB形式出现,后学习的材料以AC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学习称做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学习。如果先学习的材料是AB形式,后学习的材料是CB的形式,这时出现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学习。从图中我们可以预期:若先后两个材料刺激相同(SI),反应相同(RI),则会出现最大的正迁移。若先后两

38、个材料刺激相同,反应由相似(RS)到不同(RN),至对抗(RA),则迁移由正到负,以至最大的负迁移。若先后两个材料的反应不同或对抗,刺激由不同到相同,负迁移由最小到最大。若先后两个刺激材料不同,反应由相同到不同,以至对抗,迁移效果都是零。外语单词学习非常类似于配对联想学习。这些规律适用于外语词汇学习,也可以解释动作技能的学习。如学习者先学习骑自行车,后学习骑摩托车,这两种学习属于刺激相似反应相似的学习,所以会出现正迁移。同一个字如是,南方人读平舌音,后改成翘舌音,这是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情形,先前的学习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干扰(负迁移)。摘自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

39、49-250页。三维迁移模式人物 奥斯古德观点 对于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相似程度的关系而言,正负迁移的数量是刺激条件和所需反应两者相似性之间变化的函数。http:/ 实验:配对材料学习 材料:词汇如“书汽车”;无意义音节如“bsdavx”;结合如“ksu悲哀”程序:刺激材料呈现,写出反应项目。种类:ABAC;ABCB 结果:三维曲面模型(p.273)评价 全面、精确地研究了共同要素的相似程度与不同组合对迁移的影响。说明较为简单的迁移现象有说服力,但说明高级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则较困难。、关系转换说:关系转换说:关系转换说又称关系转换说又称“关系理论关系理论“,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

40、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观点提出的迁移观点.该理论认为,该理论认为,对情境中关系的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顿悟是产生迁移的是产生迁移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他们主张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他们主张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学生他们认为学生”顿悟顿悟”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特别是手段目的之间的关系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件.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

41、产生的某种东西生的某种东西,而是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结果。苛勒苛勒(K.Kholer)所做的所做的“小鸡觅食小鸡觅食”的实验是支持的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关系转换说认为对关系的顿悟是关系转换说认为对关系的顿悟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关键学习迁移发生的关键,认为学习的主体越能认清认为学习的主体越能认清.了解和发了解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则越容易产生迁移则越容易产生迁移,迁移的作用也越普迁移的作用也越普遍遍。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人物 柯勒观点 同意迁移主要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进行概括而引起

42、的,并进一步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括,学习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境中的关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应关系的学习情境中去,产生学习迁移。实验:纸下觅食 被试:小鸡、黑猩猩、幼儿 程序:两张纸,浅灰与深灰,后者其下有食物。被试学会深灰下觅食。用更深灰的纸代替浅灰。看被试到何种纸张去觅食。结果:更灰 结论:被试的限责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由两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评价 强调个体的作用,发现关系迁移才能发生。但关系转换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说:认为,先前的学习:认为,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对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是由在先

43、前的学习中形成的学习定势是由在先前的学习中形成的学习定势造成的。造成的。学习定势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态。7、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人物 安德森 观点 迁移的产生是由于先前学习和源问题解决中个体所产生的产生式规则与目标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如果两个情景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两个情景有产生式的交叉、重叠,就产生迁移,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此外,知识编辑对产生式的获得与迁移有直接影响。、产生式迁移理论 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发展而来.根据ACT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

44、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也就是说,产生式的相似是迁移产生的条件.一个产生式法则包括了一种条件表征()IF)和一种动作表征(THEN)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其中C代表行为产生的条件,是学习者工作记忆中有关的认知内容,而非外部刺

45、激;A代表行动或动作,它既可以是外部的反应,也可以是头脑中的心理运算。(一)产生式迁移理论实际上是桑代克共同因素说的现代翻版。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前后两项技能学习间发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的产生式有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这里的产生式规则既可以是某一特殊的技能(如一位数相加的技能),也可以是一条一般的原理(如多位数相加的规则)。试比较迁移的产生式理论与桑代克的共同元素说的异同:同:都强调共同成分在迁移中的作用异:桑代克的共同元素是指外部的刺激的联结,产生式理论的条件和行动是头脑中的成分。(二)教学含义:例如:两项任务所共有的产生式的数量决定迁移水平,所以在选编教材时,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46、将教材知识分成若干单元,让前后两个单元有适当重叠,使先前学习成为后继学习的准备,避免因跳越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步骤而出现错误。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教学。安德森等设计了大量实验来验证他的迁移理论,但目前该理论的研究仍停留于计算机模拟阶段.尽管如此,它在实际教学中的含义还是十分明显.因两项任务共有的产生式数量决定迁移水平,因此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教学,以便为后继的学习做准备.此外,先前学习的内容必须有充分的练习,才易于迁移.三、为迁移而教三、为迁移而教1、整合学科内容、整合学科内容2、加强知识联系、加强知识联系3、强调概括总结、强调概括总结4、重视学习策略、重视学习策略

47、5、培养迁移意识、培养迁移意识36、提出学习迁移概括理论的心理学家是(2007年心理学考研单选题)A、贾德 B、苛勒 C、伍德活斯 D、鲁宾斯坦 36、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主要学习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掌握情况。苛勒是学习迁移的关系转移理论的代表人物,伍德沃斯是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鲁宾斯坦是学习迁移的分析一概括理论的代表人物,贾德则通过实验提出了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40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2007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A描述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C68 一般认为,一个概念的形成包含的阶段有(2009年心

48、理学单选2分)A 下定义 B 类化 c抽象化 D辨别BCD 概念学习中的变式是指(2011年心理学单选题)A.变更教学组织方式 B.变更言语表达方式 C.变更概念的本质属性 D.变更正例的无关属性【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34“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2008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A 35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2008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A概念转变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整合 A78简述

4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2008(2008年心理学简答年心理学简答1010分分)答案要点:(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认知结构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中介。(4分)(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即认知结构中要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概括性、包容性更强的先前经验;稳定性,即认知结构中的先前经验必须被牢固地掌握;可辨别性,即认知结构中先前经验的各成分之间及其新旧经验之间能够清晰分辨。(6分)28 布鲁纳认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运用于表面特征

50、不同而结构特征相似的多种情境。这一观点所强调的迁移类型是(2009年心理学单选2分)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 水平迁移 D 逆向迁移 A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布鲁纳)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布鲁纳)特殊迁移(特殊迁移(special transfer):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这是习惯与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这是习惯与联想的延伸。联想的延伸。一般迁移(一般迁移(nonspecial transfer):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一类迁移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一类迁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核心。在桑代克看来,如果由于一种学习活动而使另一种学习活动较容易些,那仅仅是在桑代克看来,如果由于一种学习活动

51、而使另一种学习活动较容易些,那仅仅是因为这两种活动有某种重叠。学习始终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倘若看上去好像因为这两种活动有某种重叠。学习始终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倘若看上去好像是一般的,那是由于新的情境包括了原来学习情境中的许多要素。换言之,是一般的,那是由于新的情境包括了原来学习情境中的许多要素。换言之,只存只存在特殊的迁移,不存在一般的迁移。在特殊的迁移,不存在一般的迁移。从一种学习情境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情境中去从一种学习情境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情境中去的程度,取决于两种情境中的共同要素。的程度,取决于两种情境中的共同要素。这种观点是直接与形式训练说相抗衡的。这种观点是直接与形式训练说相抗衡的。

52、30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论是(2009心理学单选题2分)A 经验概括说B 共同要素说C 关系转移说D 结构匹配说B31小明的母亲让孩子上午学习汉语拼音,晚上学习英文字母,结果小明经常混淆两者的发音。这一学习迁移现象属于(2010年心理学单选题2分)A正迁移 B负迁移C高路迁移 D一般迁移B26语法知识的学习促进了语言的表达。这种迁移现象是(2011年心理学单选题2分)A.陈述性知识对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B.陈述性知识对程序性知识的迁移C.程序性知识对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D.程序性知识对程序性知识的迁移B概念学习中的变式是指 (2011年心理学单选题2分)A.变更教学组织方式

53、B.变更言语表达方式 C.变更概念的本质属性 D.变更正例的无关属性D【考查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56.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先前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经验会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错误),请简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说明如何在教育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2011年教育学考研题)参考答案:(1)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学习者对当前的概念产生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2)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的原有知识经验背景;充分运用学生的原有概念,创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在开放性的课堂气氛

54、中,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形成新观念。45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2008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普遍迁移 B B40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2009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A图式 B命题 C表象 D产生式 A41形式训练说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2009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布鲁纳)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布鲁纳)特

55、殊迁移(特殊迁移(special transfer):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这是习惯与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这是习惯与联想的延伸。联想的延伸。一般迁移(一般迁移(nonspecial transfer):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一类迁移是教):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一类迁移是教育的核心。育的核心。在桑代克看来,如果由于一种学习活动而使另一种学习活动较容易些,那在桑代克看来,如果由于一种学习活动而使另一种学习活动较容易些,那仅仅是因为这两种活动有某种重叠。学习始终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倘仅仅是因为这两种活动有某种重叠。学习始终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倘若看上去好像是一般的,那是由于新的情境包括了

56、原来学习情境中的许多若看上去好像是一般的,那是由于新的情境包括了原来学习情境中的许多要素。换言之,要素。换言之,只存在特殊的迁移,不存在一般的迁移。只存在特殊的迁移,不存在一般的迁移。从一种学习情境从一种学习情境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情境中去的程度,取决于两种情境中的共同要素。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情境中去的程度,取决于两种情境中的共同要素。这种这种观点是直接与形式训练说相抗衡的。观点是直接与形式训练说相抗衡的。38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2010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A命题 B语义网络 C命题网络 D产生式系统 D (2011年教育学考研分析论述题30分,第9章)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

57、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知识经验。其中,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一致,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违背,并有可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请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论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影响因素:(陈琦P281概念转变的条件)概念的性质:先前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学生的特性:(陈琦P280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学生的动机和态度。(2)教学策略:(陈琦P28

58、2)创设开放和安全的课堂气氛。洞察和揭示学生的原有观念。引发新旧经验的认知冲突。鼓励相互讨论以解决冲突。【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日常概念受个人经验的限制,常有错误和曲解,概念的内涵有时忽略了本质属性,而包括了非本质的属性。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人们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就是错误概念,或者说另类概念。错误概念与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认知体系。概念转变过程会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种: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为克服错误概念,学习者需要理解新的科学概念,能意

59、识到证明新概念有效性的证据,看到事实材料是如何支持科学概念、而违背原有的错误概念的。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2、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概念生态圈”表示影响概念转变的原有观念系统,它说明了学习者原有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括具体水平上的概念、实例,也包括更一般的信念和观念,这都是儿童经验世界的重要内容。3、动机因素概念转变有四种主要的动机性因素:目标取向,即外在的、表现型的学业目标,还是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业目标。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深层加工,所以更有利于概念转变的发生。兴趣与学科态度:积极的态度兴趣会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采用更有效的认知策略。自我效能感:

60、它对概念转变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其一,对自己原有概念的自信可能会妨碍概念转变的发生;其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原有的观点,运用策略不同对的观点进行整合,从而有利于概念转变。控制点:内控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支配自己的学习,面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去解决。4、社会情境(课堂情境)在教学中,概念转变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发生的。课堂教学中的任务结构、权威结构、评价结构、课堂管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支架作用都可能会影响概念转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不仅意味着以原有知识为背景来获得(同化)新知识,同时还意味着在新知识经验的作用下使原有知识发生

61、改变(顺应)。概念转变研究从原有概念的转变来考查学习过程,它更关注学习中的顺应的一面,将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原有概念及方法论发生转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有:(陈琦P282)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考查知识点】错误概念的转变【考查知识点】错误概念的转变7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0122012年考年考研心理学简答题研心理学简答题 1010分分 第九章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这种理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官能就是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白的,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司对肌肉的训练一样。(2)对教育的影响从形式训练的角度看,心理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官能训练重点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也就是,学校教材的选择不必重视其使用价值,只应重视它们对心理官能训练所具备的形式。形式训练说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和现实依据,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