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定稿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28955177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定稿(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谊吉林大学远程教育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学生姓名龚永香专业药学层次年级2013秋专升本学号指导教师石艳职称教授学习中心酒泉奥鹏学习中心成绩2015年10月5日目录前言1一、引言1二、抗生素滥用的现状2(一)国外抗生素使用现状2(二)我国医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2三、抗生素滥用的原因3(一)社会原因3(二)医方原因3(三)患方原因4(四)其他原因5四、抗生素滥用的后果5(一)产生耐药性5(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5(三)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6五、对策分析6(一)政府方面6(二)医院方面7(三)药品研发部门8六、结论8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摘要:抗

2、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目前抗生素滥 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后果、原因及 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从而阐明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 者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避免抗生秦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原因;滥用结果;对策一、引言在现实生活中 ,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 ,一遇到头痛发热或 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 ,而对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危害却知 之甚少。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 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

3、动,加强 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将2011年世界卫 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抗菌素耐药性。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 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 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 素原料大约 21 万吨,出口3 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 费量138 克左右(美国仅 13克)。据 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 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 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 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

4、用率仅为 22%-25%。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使用量巨大,居所有临床用药 的首位。自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明青霉素,并于1940年用于临床以 来,抗感染药物已有上千种,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 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不 仅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使不良反应增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极大地降低了抗 菌药物的疗效。目前此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引起了政府及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如何有效地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的势 头,加强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是当前医药研究领域广

5、泛关注的 问题之一。二、抗生素滥用的现状1、国外抗生素使用现状据美国疾病管理中心调查,美国每年约1.5 亿件抗生素处方,其中1/3 是 非必要处方,感冒的有 1800 万件处方均为非必要处方1。使用抗生素后,生 命力弱的细菌可被杀灭,但残存的细菌则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增加耐药菌似乎 与抗生素用量成正比例增加。细菌一旦产生耐药性后,如不使用更加强有力的抗 生素则疗效欠佳。如果一旦出现完全获得耐药性,后果不堪设想。2、我国医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2007 年由中国科协资助的抗生素滥用调查项目表明:我国人均抗生素消费 量为138 g,是美国的10倍;可供临床使用有188种,是美国的3倍;抗生素 批文

6、约35000个,市场销售抗生素商品6000多种;抗生素是医院所有药品销售 的第一位。国内兽用抗生素共89种,消费量巨大。2005年兽药企业生产的抗生 素原料共约2万吨,医药企业近9万吨抗生素流入养殖业,主要为喹诺酮、四环 素类及大环内酯类,部分抗生素属于WHO规定的限人用重要抗生素,但存在严重 的兽用、人用抗生素混杂2。在我国,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 使用不当引发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更有 甚者,有些人视抗生素为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如很多人用抗生素治疗感冒,虽 然抗生素能对抗细菌和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多属病毒感染,随

7、意使 用只会增加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在我 国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三、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 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患者对抗生素的认识存 在误区,认为所有的感染都需要抗生素治疗,对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有的 患者“久病成良医”盲目使用抗生素,助长了抗生素的滥用。2. 虚假广告的影响 少数药品广告避重就轻,注重宣传疗效,而避开不良反 应。某些大众传媒机构也成为传播不实药物信息的渠道,只顾利用广告创收,不 负责任地误导公众的药品消费,造成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二)医方原因1. 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影响尽管政府加强了对医疗卫生

8、行业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但仍有部分医疗卫生 行业的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一些抗生素生产和经营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 益,利用各种不合法、不正当的促销手段扩大其产品的销售。2. 治疗从经验出发在抗生索耐药性时代到来之前,医生抗生素的处方习惯已经形成。当意识到 耐药性的危害而决定改变医生的处方习惯时,实际情况变得不那么容易。医生凭 经验使用抗生素,未充分运用抗生素的药学知识指导合理用药,临床上抗生素的 使用也趋向于联合用药。此外,医生对广谱抗生素使用过多并且依据不充分。有 人曾随机抽样 100 张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处方,其中极限用量有 10 张,超量使用 有 4 张,这可说明医生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9、而把药物蓄积的毒性淡忘了3。3. 医疗界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全社会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绝不仅仅是老百姓愚昧, 而且是有知识专长优势和药方主导权的医疗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推波助澜所致。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在份报告中指出:抗生素滥用的源头不是在药 店,而是在医院。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该协会统计药品类销售额,绝大多数的 药品是医生在医院开的。所以医院和医生成为滥用抗生素“祸首”4。由于医 疗机构中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顾职业道德,隐瞒、回避或 淡化抗生素滥用的危害,造成了抗生素滥用的局面,使得全国药品销售量前 10 名的药品部是抗生素,也导致人们形成滥用抗

10、生素的习惯。就此而言,如果医院 不能正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便永远无法解决。4. 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低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医院和村级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不能很好把握抗生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随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屡见不鲜。 某 些临床医生为“保险”,选用高效、广谱、价格昂贵的抗菌药,造成滥用和耐药 菌株的出现。根据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2003年的统计,大肠杆菌(ECO)对环 丙沙星的耐药性自1994年开始一直维持50%60%,粪肠球菌(EFA)7年间增加了 20%,表皮葡萄球菌(SEP)增至46%,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在19952000年间耐 药率波动于 37%43

11、%。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近年来一直维 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逐年 降低5。5. 用药方法不当如联合用药种类过多或不合理、剂量偏小或偏大、疗程过长或过短等,未充 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知识指导合理用药。虽然每个医生对抗生素都有 处方权,但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 适应证掌握不严,在临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仅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有的不 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过程,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 不规范;更有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必要的高档抗菌 药物,加速了耐

12、药菌的产生6。(三) 患方原因1. 大众缺乏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大量信息表明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一直或常备抗生素,其中九成以上的 家庭都知道抗生素。所用抗生素直接从药店购买,但有将近一半的家庭并不真正 了解抗生素的用途,其中部分家庭甚至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可治百病, 越新越贵效果越好,对抗生素推崇备至。2. 不规范服药不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服药不规范、不足疗程、不注意药量。病人的不 依从性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障碍之一,认为价格高药就好 不少用药者 盲目迷信进口药和贵重药,无病用药,轻症开大处方,甚至在用药上搞攀比、追 求高档次。3. 患者盲目要求部分患者为了不影响学习和工作、不降低

13、劳动效率及收入,作为预防用药, 也往往要求使用抗生素。(四)其它原因比如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毫不讳言,在养殖业中抗生素滥用更是触目惊心, 在动物饲养中为了追求动物快速生长,整个行业都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其 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已经囊括了人类自身使用的几乎全部抗生素种类。这样做的结 果是其为市场提供的相关产品(如肉、蛋、奶等)和以此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均含 抗生素且多数都超标,间接危害人类。四、抗生素滥用的后果由抗生素滥用而产生的后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仅仅 60 多年,很多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 药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葡萄球菌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 1941

14、 年,所 有这种细菌都可以被青霉素杀死;1941 年已经有了能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的 菌株出现;今天,95的葡萄球菌菌株对青霉素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药性,21 世 纪 60 年代,大多数淋病病例是比较容易用青霉素控制的,即使是抗药菌株,用 氨苄青霉素也还是有效,但现在已有 75%的淋秋菌株产酶灭活氨苄青霉素。值得一提的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依照 观时的科技水平,开发一种新抗生素要 10多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 2 年。 耐药菌如不能遏制人类将很快进入没有抗生素使用的所谓“后抗生素时代”7。(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链霉紊、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都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觉神经,引起耳

15、聋;多 黏菌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发 育等但这些不良反应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 家透露我国 7 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崩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 30 万, 占总体聋哑儿童比例的 30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 0.9的比例”,相差 悬殊。同时,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8 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因 此而造成的机体损伤以及细菌耐药性带来的不良损害更是无法估量的,滥用抗生 素使我们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据调查,各类抗生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和皮疹、药 物热无论是在不良反应的种类还是发生的例数和次数均处于首位8。(三)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

16、费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亿多元。而有 些医务工作者,在没有进一步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前提下仅靠经验或习惯选 用抗生素治疗;且大多选用价格较贵、新近上市的抗生素,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 担。有关资料表明,假如能制止抗生素的滥用,我国目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内 科将下降30%50%,外科将下降50%80%,医疗费居咼不下的状况很有可 能会因此而改变。五、对策分析(一)政府方面1.加强立法规范,增强各级主管部门控制作用我国政府已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卫生 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科技部也已将抗生素在儿科使用 状况和细菌耐药性的研

17、究作为“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当然,有关这方面的法律 法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比如及早建立执业药师法、严格执行药 品管理法和药品分类管理办法,从法律角度制约和规范医生和执业药师的 行为,依照法律法规来规范药品促销活动并依法严厉惩处违法促销行为。同时制 定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法规,加强对药品使用情况的管理。2.加强医药市场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咼层机构要真正认清抗生是滥用的恶劣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 药品流通市场,彻底阻断医院、医生对抗生素依赖的利益链,从而有效减少、直 至消除抗生素的滥用。同时要以制度来约束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咼他们 的社会责任感。3. 加强基层医

18、务工作者的培训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紊提倡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观念:合理使用,切勿滥用。各 地医疗主管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治疗水 平。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工作者自身就缺乏对抗生素的科学 认识,在抗生素的选用、联合用药以及数量的应用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要 通过制度化的培训使他们形成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理念,指导基层医务工作者执行 正确的抗生素使用原则,让他们熟悉各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并密切观察病 人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4. 向社会公众宣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计,国家相关部门、机构、医院和医生都应自觉

19、承担起 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正确使用抗生素知识的社会责任。公众应认识到:抗生索并 非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便宜没好货”的规律并不适 用于药品,不要盲目迷恋于“洋、新、贵”的抗生素,只要使用得当,几分钱一 片的药也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5. 采取具体措施保证食品安全目前人类滥用抗生素的问题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在动物身上使用 抗生素却成为监控盲区,应尽快依法制定具体措施抑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滥用的 现象,彻底斩断抗生素滥用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链。(二)医院方面1. 宣传教育以医师和药师为对象定期举办合理用药知识讲座,召开医院感染研讨会,通 过各种信息交流,以求达到全院医务人员

20、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共识,促进合理用 药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各种抗生素理化性质的学习,提高医药人员的素质,为合 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保证。同时注意宣传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向医护人员宣传, 同时还向病人宣传。2.加强业务技术由于抗生素品种不断增加,处方用药也日见复杂,对医师治疗质量体系的考 评,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医务人员坚持不懈地学习,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最佳适应症, 重视病原学检查,了解各类人员滥用抗生素的行为。3. 加强管理监督制定抗生素的使用细则,将以上各项管理措施进行落实,把合理用药定为科 室管理的硬性指标,通过这些细则规定来约束医师对抗生素的使用,使其必须严 格坚持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同时成立医院药事

21、委员,对特定抗生索的使用进行限 制,对临床科室购的抗生素新药充分论证,避免同类或同代抗生素新药引进品种 过多。4.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医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对个别屡教不改、杰度恶劣、 收受回扣者予以必要的处罚。5、加强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抗生素的管理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企 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 者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这样轻微的处罚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应 当严查重罚,令其本利无归,才能达到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目的。对一些屡查屡犯 的零售药店可以采取停止销售甚至吊销许可证方能予以抵制

22、9。(三)药品研发部门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研发新药。细菌对合成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越来越 快,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然而我们发现由于中医药整体治疗的思想和复方 的应用,中药产生耐药性而被淘汰的很少。如 2003 年的抗击“非典”中,我国 的中医药在抗菌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中药是我国的国粹,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在 中医药方面的优势。抗微生物的中草药有很多,为了更好的使其广泛应用,被 WHO 充分认可,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中西医结合,借鉴国际 通用的医药规范和技术,在剂型、生物利用度、微量化、快速高效、应用方便等 方面下功夫,努力研发新的抗菌药物,造福人类。六、结论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

23、看出,抗生素的正确评价与合理使用,不仅仅是简单的 学术问题,还涉及医学、药学、社会学与管理学等,因此需要学术界、有关管理 部门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随着我国在食品,药品方面管理的不断完善,全体 医药工作者及全社会的不断努力,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将逐渐被遏制,使抗生素更 好地为人类服务。参考文献:1 何新华,李春盛. 抗生素滥用及其不良反应.中国临床医生2005年第33 卷第2期 (总75 )112 崔立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与合理使用.药物与临床2007年7月第45卷第7期3 汪秀祝.滥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20): 193-195.4 王锦霞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4、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 15(2) tl2.5 康林泉,王丽, 郭庆胜,段士朋.抗生素应用分析及合理使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06, 18(10):826-831.6 李世颂.关于抗生素的滥用现状与对策,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7):181-182.7 何新华,李春盛.抗生素滥用及其不良反应, 中国临床医生, 2005, 33(2): 11-12.8 于占玉.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5: 314-315.9 董伟.滥用抗生素:威胁人类安全,中国减灾, 2009, 2:26-27.致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石艳老师的悉心指导。石老师多次询问研究 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石老师一 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 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石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 表达的。感谢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 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