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28803499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5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福建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福建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福建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十三五”时期是福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成熟定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时期。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所在,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增强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以国家“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范围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

2、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根据当前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并与“十三五”有关专项规划衔接,本规划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为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大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本规划主要阐明我省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确定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具体服务项目和基本标准,促进均等共享、创新服务供给、强化资源保障,是“十三五”时期构建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

3、、指导性文件。(二)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围绕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以农村、基层、薄弱环节为重点,突出民生重点,坚持为民办实事,着力补短板、兜底线,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配置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至2015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国民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98.5%,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90%左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不断强化,我省新增就业人员65.95万人

4、;2011-2015年,我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325.58万人。至2015年,我省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后就业率平均达70%以上;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整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残疾人小康进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2类,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95%,大病保险覆盖全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和380元,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全省累计开工城镇保障

5、性安居工程住房76.38万套、其中改造棚户区住房36.7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5万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超过98%。同时,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在: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大班额”“养老难”等问题有待缓解;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突出,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未得到充分保障;服务主体和提供方式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与人才短缺并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不够健全,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压力明显增大,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三)发

6、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是福建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公共服务改善扩容协调发展,健全完善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省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在稳增长、惠民生、补短板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新体现。社会呈现新特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区域人口加速流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现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都提出了新挑战。 人口形成新结构。由于我省人口老龄化程

7、度不断加深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带来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对公共服务供给结构、资源布局、人群覆盖等方面提出了新需求。消费凸显新需求。伴随我省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工作推动,群众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更加强烈,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趋势更加凸显,对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质量有了新期盼。科技孕育新突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将加快推动公共服务种类的增加和覆盖面的扩大,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对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及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新要求。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8、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新要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统筹发展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实现如期全面迈入小康社会。(二)基本原则保障基本,动态调整。立足基本省情,科学制定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根

9、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动态调整保障标准,增加有效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整合资源,促进均衡。调整优化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加强各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建设,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坚持底线公平、机会均等,以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为着力点,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倾斜,促进城乡区域人群协调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职能逐步从直接提供服务为主向制定行业标准、组织服务供给、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优化公共服务结构,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需求导向,改革创新。以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着力

10、解决制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突出问题,促进制度更加规范。加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监管模式创新。(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总体协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规范健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联动的新型运行和保障机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基本稳定,制度标准比较完整并实现动态调整,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共享。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与人口分布协调性明显提

11、升,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群众就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行性明显提高,服务水平大体一致。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对接更加精准,形成共建共享的多元化供给体系格局,服务资源共享综合利用效率逐步显现,获取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各领域设施标准、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有序扩围,保障标准调整升级,人才队伍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服务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发展指标指 标2015年2020年累计基本公共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98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比

12、例(%)80.4100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275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100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4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95基本医疗卫生孕产妇死亡率(1/10万)14.616婴儿死亡率()4.6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79基本社会服务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30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50基本住房保障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158.2198.2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万户)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万)23963000文化馆(站)年服务人

13、次(万)29353500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699.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999.5国民综合阅读率(%)79.68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人)14931640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8995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2480 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制度框架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人为本,围绕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和不同领域,以涵盖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核心,以促进城乡、区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以各领域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为依托,以

14、统筹协调、财力保障、人才建设、多元供给、监督评估等五大实施机制为支撑,是政府保障全民基本生存发展需要的制度性安排。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服务清单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实施机制贯穿一生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需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住有所居文体有获残有所助需求侧(二)服务清单福建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定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在对接国家服务清单和福建实际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我省各领域具体服务项目和基本

15、标准,向社会公布,作为政府履行职责和公民享有相应权利的依据。福建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个领域的81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服务对象、服务指导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责任单位等。其中,服务对象是指各项目所面向的受众人群;服务指导标准是指各项目的保障水平、覆盖范围、实现程度等;支出责任是指各项目的筹资主体及承担责任;牵头负责单位是指省级层面的主要负责单位,具体落实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清单是我省“十三五”时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各项目服务内容和标

16、准要在规划期内落实到位。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程序对清单具体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三)实施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机制,改善人财物等基础条件,以推动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确保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高效运转。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省市县、部门和部门、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合作,有效整合各级公共服务资源,形成实施合力。财力保障机制。拓宽资金来源,增强各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的保障能力,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人才建设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引导合理流动,重点向基层倾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多元供给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建立服务合

17、格供应商制度,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监督评估机制。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建立需求反馈调整机制,推动总结评估和督促检查。四、基本公共教育完善基本公共教育制度,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不断提高国民基本文化素质。本领域服务项目共8项,具体包括: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寄宿生生活补助、普惠性学前教育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一)重点任务义务教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强化学校布局建设、教师队伍

18、、教育教学改革、经费投入使用、特殊群体义务教育等“六个统筹”,实施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和义务教育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县级城关所在地中小学校建设,提高学位供给能力,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建立城乡统一的“三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提供作业本;对城乡公办寄宿制学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民办学校就读。确保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建立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

19、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高中阶段教育。全面落实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把中学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普通高中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省级及以上资金重点奖补各地扩充高中教学用房、配齐教学设备,改造提升有办学基础的薄弱高中。重点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到2020年左右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大普

20、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合理规划建设幼儿园,制订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包”,每年新建、配建、改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建立“地方为主、省级奖补”的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购买服务资金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设立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用于资助经县以上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全省平均资助比例按在园幼儿人数的3%确定,可结合实际适当向贫困和老少边岛地区倾斜。继续教育。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研究制定“学分银行”管理办法,选择有条件的区域开展面向各类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研究与试点。建设终身学习资源库,鼓励学校建设

21、网络精品课程、模块化课程、网络公开课(MOOC)、微课等数字化优质课程资源,推进我省继续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覆盖城乡、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二)保障措施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条件”,以省级重点开发扶贫县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校舍、运动场地、食堂(伙房)、厕所、饮水等设施条件,采购课桌凳、学生用床、图书、计算机等教学设施设备,强化薄弱学校的整体突破提升。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进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改造,确保学位供给充足。优化高中阶段学

22、校布局,核实清理未招生的公办高中,加快整合改造,鼓励向城镇集中办学,办好必要的乡镇高中,支持每个县(市、区)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修订完善普通高中达标评估办法和标准,省市启动达标高中复查,支持有一定办学基础、确有布点需要的学校争创省级达标高中,引导各地加大普通高中建设投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添置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保障条件迎接新高考和新课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分级建设工作,扩大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将中等职业学校达标情况列入省政府对设区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各地改造薄弱学校,到2018年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标。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包”

23、,每年新开工建设幼儿园200所,其中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公办幼儿园100所,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幼儿园100所;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以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达85%。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规范幼儿园管理和保教行为,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城乡教师培训,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20年前将乡村教师轮训一遍。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

24、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提高乡村教师多学科教学能力。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改革师范生招生办法,扩大师范生免费教育规模,重点培养小学、幼儿园男教师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支持各地根据农村教育实际需求,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本土化高素质新师资。 教育信息化。以开放、众筹的理念,做大、做强、做优省级教育信息化大平台,建立“评估准入”和“按用付费”机制,多方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应用。设立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校,通过点面结合方式,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提升。继续推广优质校带薄弱校、中心校带教学点的“在线课堂”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教育精准化管理水平

25、。五、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本领域服务项目共10项,具体包括: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就业见习服务、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电话咨询、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一) 重点任务公共就业服务。全面落实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组织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

26、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援助计划,开展精准就业扶贫。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建立健全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创业服务。鼓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项目选址、开业指导、融资对接、跟踪扶持等服务。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衔接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创业培训体系,强化创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依法取消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制。完善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创业担保

27、贷款政策,严禁继续收取国家和我省已公布取消或停止征收的收费项目。鼓励发展“互联网+创业”等各类形态的创业模式,强化创业带动就业。职业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建立健全符合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要求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体系。实施百万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新生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和特殊就业群体的职业工作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探索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健全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科学设置、规范运行、依法监管的职业资格管理体系。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

28、度,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依法保障职工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基本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处理机制。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二)保障措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依托现有条件和政府综合服务场所,加快完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市、县(区)、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条件。打造以福建省公共就业服务网、福建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为基础的“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

29、现就业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和精准推送。建设一批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市级综合型公共实训基地和县级地方产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整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福建省就业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福建省“就业通”信息服务网上申报平台,拓展“12333”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项目,建设全省网上办事系统,统一网上服务入口。凭借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对农村贫困家庭开展调查,建立精准就业扶贫信息数据库。依托劳动就业用工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用人单位申报劳动就业用工信息,实现对企业用工的动态管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强化专项整治,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推进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等行为,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30、,建立举报投诉案件联动处理机制和运行平台。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加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统一调度和应急处置。六、基本社会保险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本领域服务项目共7项,具体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一) 重点任务社会保险政策制度。继续实行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推动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

31、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整合,实行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垂直管理。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按病种收(付)费为主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完善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探索通过调整个人账户建立和完善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保障生活的功能。继续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推动工伤保险逐步

32、实现省级统筹。社会保险关系转续。纳入标准统一、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并简化转续流程,推行网上认证、网上办理转续,着力推动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险待遇异地领取、直接结算,方便参保职工、失业和退休人员流动就业、异地生活。全面开展医疗费用智能化审核监控,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试点,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二)保障措施提升社保服务能力。按照国家部署,主动参与研究制定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相关经办管理规程、财务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经办管理。强化业务、财务对账和业务精算工作,提高基金收支预算水平,确保精算平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完善省、市、县级社会保障服

33、务设施,推动改善社保经办等服务条件。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加快金保工程二期“五险合一”经办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共建共享,推动改善社会保险经办等服务条件。通过建设社保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社保补贴业务管理,规范社保补贴业务流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网上社保办理、个人社保权益查询、跨地区医保结算等互联网应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五证合一”参保登记为契机,落实推进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五年行动方案,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全面推进建筑企业参保为重点,继续实施“同舟计划”,不断扩大职业人群工伤保险覆盖面。落实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动态管理,基

34、本实现法定人群社会保险全覆盖。七、基本医疗卫生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本领域服务项目共20项,具体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社区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基本药物制度、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食品药品

35、安全保障。(一)重点任务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提高对传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进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建设健康城镇,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快农村改厕。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医疗卫生服务。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依据常住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深化基层医改,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

36、革,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生育登记服务。扩大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覆盖面,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两癌”早诊早治率。推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站式”服务,继续落实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落实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加强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管理。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补充

37、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政策体系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食品药品安全。完善食品安全产业链全过程监管体系,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追溯试点建设,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力度。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鼓励企业构建全环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行食品药品企业安全承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标准规范,有序下放风险程度较低的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执法检查的力度,强化食品药品互联网销售监管,深化药品与医疗器械安全风险防控。(二)保障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县级区域,原则上办好1所县办综合医院和1所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1所妇幼保

38、健院,每个乡镇(街道)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办好1所村卫生室。重点支持23个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强化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非公立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强卫生应急、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采供血、卫生计生监督能力建设。实施高水平医院、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提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疑难病症防治能力。支持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等

39、薄弱领域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社区护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保障妇幼健康服务。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产科、儿科建设,合理增加产科、儿科床位;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达到3张,全省每千名儿童儿科医师达到0.88名。完善危重症孕产妇监护救治网络、新生儿救护网络和儿童医疗救治网络,提高危重症患者识别、转诊和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推广

40、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再生育技术服务。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改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支持中医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争到2020年经过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数量达到1.2万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名及以上。继续实施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医学生政策,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完善城

41、市医疗卫生人才对口支援农村制度。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建设福建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社会共治”一体化平台,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构建多方位社会共治机制。推进省、市、县、乡四级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基础设施资源整合项目建设,提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第三方技术服务支撑能力。强化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加强监管队伍装备配备、业务培训工程的建设,推进各级监管机构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依据数字福建政务云建立省级全民健康数据中心,加快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推进应急指挥、卫生监督、中医药、妇幼卫生、计划生育等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全民健康信息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应用水平,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各类

42、基础业务信息的协同共享。依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功能,加强县域远程医疗服务、双向转诊、智能诊断系统建设,支撑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加强以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县级综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县域医疗信息化协作机制,助推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启动省级“健康福建”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统一权威的健康档案查询、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服务,群众对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八、基本社会服务建立完善基本社会服务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应的物质和服务等兜底帮扶,重点保障特定人群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与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本领域服务项目共13项,具体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

43、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法律援助、老年人福利补贴、困境儿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基本殡葬服务、优待抚恤、退役军人安置、重点优抚对象集中供养。(一)重点任务社会救助。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完善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省定扶贫标准。完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合理确定救助供养标准,适度提高救助供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救助制度的衔接。全面、高效实施临时

44、救助制度,完善临时救助对象认定办法,逐步建立起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的救助网络。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救助对象向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适度拓展。建立救助对象需求与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的救助资源对接机制,实现政策救助与社会帮扶的有机结合。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社会福利。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统筹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保障格局。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及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障服务。提高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管理和服

45、务水平,全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基本建成针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并探索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依托社区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当地养老服务机构无缝对接,为小型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关爱之家和乡镇敬老院、幸福院的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指导、基本公共医疗卫生等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社会事务。持续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完善公民婚姻信息数据库,提高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水平,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工作。推广结婚登记颁证和婚姻家庭辅导常态化服务。加强闽台婚姻家庭交流服务,促进两岸婚姻家庭和谐发展

46、。完善儿童被收养前寻亲公告程序,全面建立收养能力评估制度。完善殡葬政策法规,修订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推进基本殡葬公共服务,持续巩固遗体火化率,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健全完善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政策,适度拓展保障项目。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健全地名管理法规标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地名信息化服务。优抚安置。全面落实优抚安置各项制度政策,提升对复员退伍军人、军休人员的优抚安置和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优抚对象优待保障机制,将优抚安置对象优先纳入社区、养老、医疗卫生等服务体系。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复退

47、军人服务机制。(二)保障措施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充分依托现有条件和政府综合服务场所,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推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设置社会救助经办平台。全面实施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强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与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整合、集成,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法律援助综合服务平台和便民窗口、法律服务中心(站、工作室)、“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加强基层普法阵地、人民调解组织、司法鉴定机构建设,健全服务网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主要面向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老年

48、养护院、医养结合设施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荣誉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机构等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设备。加快推进坡道、公厕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并在公共场所设立无障碍标识。积极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免费培养培训,提高岗前培训率。依托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推广应用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设施资源,拓展县级儿童福利设施功能,试点建设县级未成年人保护设施。支持尚无精神病人福利设施的地市建设一所精神病人福利设施,推进服务人口多、建设条件成熟的县级精神病人福利设施建设,支持精神病人福利

49、机构改扩建和改善医疗、安防监控等配置设备,为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集中养护服务。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公益性骨灰楼堂和公墓建设,实现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城乡全覆盖。推动出台奖补政策,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将节地生态安葬服务纳入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指导有关地区搬迁新建殡仪馆建设,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殡葬公共服务水平。对已达危房标准、设施设备陈旧的殡仪馆进行改造或改扩建。持续开展环保技术改造,提升殡仪馆火化设备设施环保水准。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全面建成市、县救灾物资储备库。按照满足本级自然灾害级应急救助响应的需求,确定省、市、县救灾物资储备品种、标准和规模。

50、制定灾害应急救助、过渡安置、灾后重建、冬春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等自然灾害救助标准,提高受灾群众救助水平。建设1000个自然灾害避灾场所示范点,创建2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原中央苏区计划、农村留守人员社会保护计划、城镇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计划、特殊群体社会关爱计划,推进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力争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规模达到4.5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业水平的达5000人。九、基本住房保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基本住房

51、保障制度,更好保障住有所居。本领域服务项目共3项,具体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一)重点任务公共租赁住房。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货币化,制订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实施意见。采取市场提供房源、政府发放补贴的方式,鼓励和支持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降低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准入门槛,将符合当地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的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行动计划,编制棚户区改造2018-2020三年规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

52、危房改造。将棚户区改造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优先改造连片规模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环境较差、居民改造意愿迫切的区域,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政策覆盖重点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农村危房改造。组织实施危房改造,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住房安全保障问题。2018年完成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9年完成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各类贫困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20年巩固提升。改造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

53、贫困户,以及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国家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家庭.(二)保障措施保障必要用地需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建设用地,要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单独列出,做到应保尽保。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具备净地出让条件的储备土地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应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实施财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切实落实建设、经营等环节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严格落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的比例计提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利用金融贷款、企业

54、投资、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充分利用开发性、政策性贷款,支持城镇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实施主体提供棚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探索建立棚改融资长效机制,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合理确定住房价格。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障对象的承受能力以及建设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调整保障性住房价格或租金水平。十、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名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本领域服务项目

55、共10项,具体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送地方戏、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读书看报、少数民族文化服务、参观文化遗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全民健身服务。(一)重点任务公共文化。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和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脱节问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博物馆基

56、础建设,推进国有博物馆馆舍达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推进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展示馆和VR/AR文化体验中心、地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非遗数据库。 广播影视。采用地面无线、直播卫星和有线网络等方式,推动数字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户户通。进一步改善农村电影放映条件。努力增加贴近基层群众需要的服务性广播电视栏目节目。新闻出版。推动全民阅读,加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权益保障。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省所有超过2万人且乡镇政府驻地人口超过2000人的乡镇。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

57、补充更新工作。加强“三农”出版物出版发行。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双语出版物出版发行以及数字化传播。群众体育。全面实施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增强全民健康素质,城乡居民国民体质达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基本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体育健身圈”,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健全全民健身组织,县级建有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等社会体育组织。乡镇(街道)建有老年人体育协会等社会体育组织,村(社区)全民健身站点全覆盖。完善健身活动

58、体系,推动惠民化、小型化、多样化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创新赛事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二)保障措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图书馆改扩建、海峡演艺中心等省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改造提升一批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展示馆,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到2020年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青少年活动、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文化需求征询机制、文化效能评估机制、文化单位对口帮扶机制、文化信息公告共享机制,制定公

59、布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目录,提升供需对接水平。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广播电视数字化覆盖、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地方应急广播体系、基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广播电视和视听新媒体监管平台等建设。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继续巩固“一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成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能力建设。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建设。举办“书香八闽”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农村和中小城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城乡阅报栏(屏),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公共阅读设施建设。实施新闻出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盲文出版工

60、程、儿童阅读书报发放计划、市民阅读发放计划。遗产保护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好18个国保省保集中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组织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五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加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展示利用和保护,让文物“活起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闽西)文化生态保护区、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完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加强惠民的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各级

61、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和全覆盖,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分隔工程,依法推进符合条件的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推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中国(福建)公共数字文化大数据中心”。加强与“八闽文化云”战略合作,建设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云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对接。科学规划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以福建文化记忆为主要内容的福建特色文化资源库群,鼓励各地区挖掘整

62、合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产品。十一、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适合残疾人特殊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融合发展创造便利化条件和友好型环境,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本领域服务项目共10项,具体包括: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无业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资助和保险待遇、残疾人基本住房保障、残疾人托养服务、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教育、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残疾人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支持。(一)重点任务残疾人基本生活。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结

63、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时提高两项补贴标准,逐步扩大补贴范围。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仍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对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因抚养(扶养、赡养)人生活困难、事实无力供养的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有关规定的,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到2020年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务。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社保服务。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城乡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按规定提供免费职业培训。落实好针对就业困难残疾人的各项就业援助和扶持政策,加大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

64、业奖励力度,多渠道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等服务。落实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做好重度残疾人就医费用结算服务。残疾人康复、教育、文体和无障碍服务。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康复室,配备适宜的康复设备和专业人员。逐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残疾人的覆盖率。积极推进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基本康复服务补贴制度推广到7-14岁残疾儿童。残疾人基本型辅具补贴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提供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5年免费教育。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和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