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8783732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流行病笔记(名解篇)1. 比值比OR:病例组暴露比与对照组暴露比的比值,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关联性的大小。2.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已经确诊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未患病者作为对照 组,测量他们的暴露比例,从而推断暴露与疾病的关系。3.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在疾病的临床期通过积极对症治疗与康复治疗來缩短病程,降低 伤残率、死亡率。4. 生物标志物:指能代表生物结果功能的可测量的物质特征。5. 患病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人群中新旧病例的频数。6. 三间分布:疾病在人间、空间、时间的发生、发展的规律。7. 随机对照试验:在人群中进行的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有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8

2、. 病因:导致疾病发生或引起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因素。9. 死因顺位:将死因按死因构成比从大到小排序得到死因的序列称为死因顺位,表示疾病的严 重程度。10. 标准化死亡率:按标准年龄的构成计算的死亡率,用于不同年龄构成的人群间进行比较用。11. 期望寿命:假设的出生队列按照某年的死亡率度过一生,该队列人群寿命的期望值。12. 偏倚:即系统误差,有大小、有方向,可以确定来源,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减小或消除。 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13. 相对危险度:暴露组的发病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发病危险度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相关程 度。14. 归因危险度:暴露组的发病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发病危险度差的绝

3、对值,其值反映了暴露组中 由于暴露导致的发病危险度的大小。15. 疾病爆发:在短时间内患有某病的人数大量增多的现象。16. 出生队列研究:同时出生或同一时期出生的人群作为队列进行随访,是研究时间分布的重要 方式。17. 队列研究:分别选取能代表研究总体的暴露组与对照组,对其随访,记录结局的发生率來研 究暴露与结局的关系。18. 观察终点:随访观察的目标结局。19. 观察终止时间:观察截至的时间,是研究所计划的。20. 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历史记录中的暴露与结局资料进行队列研究。21. 安慰剂:除了没有有效成分之外,其他特征同实验药物相同的物质,它的使用为了控制安慰 剂效应。22. 抽样调查:从

4、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人群作为样本,利用样本的特征來推断总体特征的调查方法。 :表示在一定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 23.24. 盲法观察:观察者不知道受试对象接受的处理因素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以消除因观察者主观 因素引起的误差。25. 疾病筛检:运用特定方法,将健康人群中表面健康的有病者同无病者鉴别开来。26. 匹配:要求对照在某些特征上与病例一致,从而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27. 安慰剂效应:研究对象因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里效应,可以影响到生理效应。28. 生存率:特定人群若干年后尚存个体的频率。29. 总和生育率:假设育龄妇女依据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一生,其生育数量的期

5、望。其值通 过对年龄别生育率求和再乘以年龄组组距得到。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等为单位。 罹 患率:30.31. 伤残调整健康生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而损失的寿命 年和因残疾所损失的寿命年。32. 巢式病理对照研究:在随访的队列中选取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33. 二代发病率: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间,易感接触人群中发病的频率。34. 潜在减寿人年数: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寿命差值的总和,即死亡造 成的寿命损失。35. 领先时间偏倚:筛检诊断时间和临床诊断时间之差被解释为因筛检而延长的生存时

6、间。36. 阳性预测值:筛检阳性患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37. 疾病分布:疾病在人间、时间、空间的的发生发展规律。38. 求异法:对照事件中都没有出现暴露,所以推测暴露是发生病例的充分条件。39. 暴露:指研究对象接触过待研究的物质、具备特定的特征或行为。40. 暴露标志:与疾病、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物称暴露标志物。41. 在疾病的三间分布中,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横断面分析和年龄期间队列两种。42. Mill准则:即所谓的科学实验5法,是指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43. 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分期包括间期、前期、打击期、处理期和恢复期。简答篇1. 试述流行病学研究中

7、偏倚的概念,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 答:偏倚指流行病研究中的系统误差,在研究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大致分为选择偏倚,信息 偏倚,混杂偏倚。常用的控制偏倚的方法有: 选择偏倚:掌握发生环节、严格选择标准、提高研究对象的合作程度、采用多种对照 信息偏倚:严格信息收集标准、盲法收集信息、采用客观指标、合理调查技术的应用、统计学处 理(错分偏倚的分析) 混杂偏倚:限制、随机化、匹配、标准化、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2. 在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时,如发现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何解释结果?答:不能。联系可能由偏倚导致,还需要排除偏倚的影响。若排除偏倚的影响仍有相关,还要符合病因推断准则。若

8、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的情况有a、事实可能有联系, 偏倚导致关联的扭曲或统计效能不足;b、事实没有联系3. 一般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年龄或其他因素进行调整或标化a、某因素与疾病相关,且相关的大小不能忽略;b某因素不是研究因素引起疾病发生的中间环 节;c、某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的差别不能忽略。4. 何谓 KOCH 法则,它与现代病因概念有何主要差异答:KOCH法则是KOCH提出的,确定病原体的原则。a、病原体可从患者身上分离培养,b、 从患者身上分离培养得到的病原体可致病实验动物,c、从患病实验动物中可分离得到病源体,d、 没有患病者没有携带病源体KOCH 法则以单一病因、充分必要病因

9、的理论基础,现代病因概念强调多因论、概率性病因。5. 比较说明 RR 与 AR 的公共卫生意义答:RR值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相关性的强度;AR反映了暴露组中由暴露所致发病率的大小,即 如果采用预防措施控制暴露组中的暴露,所能降低的发病率的大小。对于发病率较小的疾病,即 使 RR 较大,控制暴露人群的暴露后能降低的发病率可能较小。同样对于发病率较小的疾病,即 使暴露与疾病的关联非常的大,但是AR可能较小。故RR能更加好地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关联, AR能更好地反映了预防控制措施的收益。6. 试述配比研究的概念和作用 答:配比是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是要求在某特征与病例组相同,作用是通过配比能消除匹 配

10、因素的干扰。7. 简述混杂偏倚的概念和主要控制方法 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所致的偏倚。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利用限制、匹配;在数据分析阶段, 可以用分层分析、多元分析方法,标化率來控制混杂偏倚。8.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选择偏倚的发生 答: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利用限制、匹配;在数据分析阶段,可以用分层分析、多元分析方法, 标化率來控制混杂偏倚。9. 简述巢式或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方法和在病因研究中的特点 答: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有(1)可以验证因果间的时序关系;(2)对暴露指标与结局指标 的测量准确,减少测量偏倚,特别是消除回忆偏倚;(3)对照选择与病例处于同一队列,能代表 病例的源人群,减

11、少了选择偏倚;(4)属于观察法;(5)有设立对照(6)由果及因的研究。10. 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在病因研究中有何特点 答:传统流行病学从宏观出发,观察人群的暴露与患病指标來推断疾病的病因,不能描述暴露与 患病间的直接证据;而分子流行病学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和基因水平阐明生物标志在人群 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到健康-疾病连续带。简而言之:传统流行 病学多只能发现远端病因,但是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是利用生物标记物测量暴露与结局,因此可 以发现中间病因与近端病因。而且利用生物标志物可以较小回忆偏倚,但是会增加研究的费用。11. 简述对照的含义、作用和如何设立一个有效

12、的对照 答:对照组是相对与实验组设立的,不施加实验因素或施加标准干预的研究对象。对照组是为了 控制非实验因素而设立的。有效的对照组除了处理因素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余潜在的可能影响实验 结果的因素与实验组相同(实验组与对照组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same population)。12. 如何建立进行疾病病因的推断 答:通过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探索疾病的影响因素,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病因假说;然后通过分析流 行病学进行假说的验证;最终通过实验性研究证实假说。13. 何谓分层分析,有何作用 答:分层分析即将数据按某因素分层,在各层内分别进行分析,并利用一定的方法计算联合值。 分层分

13、析可以控制混杂因素。14. 简述队列研究设计的优缺点 队列研究的优点有:(1)可以验证因果间的时序关系;(2)对暴露指标与结局指标的测量准确, 减少测量偏倚,特别是消除回忆偏倚;(3)分组在结果出来前就已经确定,减少了选择偏倚;(4) 是由果及因的研究,能研究一种暴露对多个结局的影响;(5)能计算发病率、RR与AR。它的 缺点是:(1)费用相对较高;(2)有失访偏倚;(3)需要随访,研究周期较长;(4)对发病率较 低的疾病需要较大的样本量,在实际中较难开展;(5)在随访过程中暴露的改变会导致信息偏倚。15. 简述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答:传统流行病学从宏观出发,观察人群的暴露与患病指标來推断疾病的

14、病因,不能描述暴露与 患病间的直接证据;而分子流行病学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和基因水平阐明生物标志在人群 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到健康-疾病连续带。简而言之:传统流行 病学多只能发现远端病因,但是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是利用生物标记物测量暴露与结局,因此可 以发现中间病因与近端病因。而且利用生物标志物可以较小回忆偏倚,但是会增加研究的费用。16. 试述医学科研中测量偏倚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测量偏倚主要由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产生。控制的方法有:严格信息收集标准、盲法收 集信息、采用客观指标、合理调查技术的应用、统计学处理(错分偏倚的分析)。17. 病因研究的一般步骤

15、是什么? 答:通过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探索疾病的影响因素,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病因假说;然后通过分析流 行病学进行假说的验证;最终通过实验性研究证实假说。18. 为什么说前瞻性研究结论优于回顾性研究 答:前瞻性研究的优点有(1)可以验证因果间的时序关系;(2)对暴露指标与结局指标的测量 准确,减少测量偏倚,特别是消除回忆偏倚;( 3)分组在结果出来前就已经确定,减少了选择偏 倚;(4)是由果及因的研究;(5)能计算发病率、RR与AR。19. 在实验性研究中如何体现随机、对照和盲法的原则要求 答:实验过程中遵循随机化原则,在报告时应当描述随机化的具体方案并组间的均衡性;设计有 同期 平行对照;有合理的样

16、本量。20. 试述流行病学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答:a、严格遵照抽样方法的要求;b、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与受检率;c、选择合适的测量工 具与方法;d、对调查员进行培训;e、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21. 对一病因不明的疾病A,欲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探索该病的病因,简述基本步骤和可采用 的研究方法 答:通过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病例队列、横断面、生态学研究等)探索疾病的影响因素,运用逻 辑推理得到病因假说;然后通过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进行假说的验证;最终通 过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社区实验、个体实验)证实假说。22. 偏倚和抽样误差的区别 答:偏倚是系统误差,有大小、有方向,可以明确来源,使用

17、合理的实验设计予以控制;而抽样 误差是随机误差,来自个体间的差异,有大小,没有方向,不能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予以控制, 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來减小。23. Nest case control 研究和传统 case control 研究在病因研究中有何不同 答: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在随访的队列中选取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它相对与传统 病例对照的优点有(1)可以验证因果间的时序关系;(2)对暴露指标与结局指标的测量准确, 减少测量偏倚,特别是消除回忆偏倚;(3)对照选择与病例处于同一队列,能代表病例的源人群, 减少了选择偏倚。缺点是(1)需要随访,所以有失访偏倚,根据随访的时间,可能需要长时间

18、才能完成,在随访 过程中暴露有可能改变;(2)由于事先只是确定暴露与非暴露组,对于罕见的疾病需要足够多的 研究对象才能获得足够多的病例,成本高。24. 效应修饰和混杂发生的原因是?如何识别和处理? 修饰效应由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性质有关的因素在各比较组内分布不均所致,可以通过比较层 间的疾病、暴露间的关联指标或多因素分析识别,若出现了修饰效应,应当分别计算各层的疾病、 暴露关联指标并计算调整后的总的关联指标。混杂是由于混杂因素在比较组中的分布不均导致的 根据已有知识、检验并统计学显著性识别,处理方法有限制、匹配、随机化、分层分析、标准化、 多因素分析。25. 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黑箱”。这

19、个“黑箱”指的是什么意思?如何解决? 答:“黑箱”是暴露与发病之间的过程。利用生物标志物可以测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 事件,來描绘暴露与发病之间的过程,解决“黑箱”。26. 关联分析(assocaition)是人群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关联研究可以用哪些方法?关联的强 度用哪些指标来评价? 答:关联研究可以使用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队列研究、实验研究等。评价关联强度指标有 OR、RR、AR、PAR、AR%、PAR%等。27. 试述实验性研究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答:随机、对照、重复、盲法。28. 简述病因的概念和在慢性病病因推断中的标准。 答:病因是能使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慢性病病因推断的

20、标准有:关联的时序性、关联的强度、 关联的科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生物学合理性、关联的一致性、实验证据。29. 阐述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 答:(1)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基本的抽样方法,是其他概率抽样的基础,主要用于总体不太 大的 情形。优点:简单直观,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均数(或比率)及其标准误计算简便。缺点: 例数较多时,编号麻烦,实际工作中难以办到;当总体变异大时,代表性不如分层抽样;样本分 散,难以组织调查。适用范围: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主要用于总体不太大的情形。(2)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的循序,机械地间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优点:易 理解,简便易行;可得到按

21、比例分配的样本;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较均匀。缺点:观察单位按顺 顺序有 周期趋势或递增(减)时易产生偏差。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按抽样顺序个体随机分布的情形(3)分层抽样:将总体按照某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每一层 的个体都有一定量的样本量。优点:减少抽样误差;可对不同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可对不同 层进行独立分析。缺点:若分层变量选择不当,层内变异较大,层间变异小,分层抽样就失去意 义。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层间差异较大的情形(4)整群抽样:将总体分为若干群组,抽取其中的分布群组作为观察单位。优点:易理解,简 便易行;可得到按比例分配的样本;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较均匀。缺点:样

22、本例数一定时,抽样 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因样本未广泛散布于总体中)。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群间差异较小的情 形。30. 现欲了解某地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基本分布状况,请问采用什么方法?并作一个调查设计 答:横断面调查。调查目的与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与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31. 简述筛检试验中真实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及含义 答:灵敏度:实际有病,按筛查实验判断有病的比例。 假阴性率:实际有病,按筛查实验判断有无病的比例。特异度:实际没病,按筛查实验判断没病的比例。 假阳性率:实际没病,按筛查实验判断有病的比例。 真实性(约登指数):发现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 阳性拟然比:筛检结果真阳性率

23、与假阳性率之比。 阴性拟然比:筛检结果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32.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选择偏倚及其控制措施 答:(1)入院率偏倚:因选用医院中的病人做病例与对照时病例与对照不能代表源人群而产生的 偏倚。尽量随机选择对照,在多个医院选择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多组对照)。(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由于存活患者某些特征与死亡病例不同或存活者改变了相应的生 活习惯或在调查时夸大或缩小病前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偏倚。尽量选择新发病例。(3)检出症侯偏倚:病人因疾病无关的症状而就医,提高了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估计了暴 露与疾病的联系。收集的病例中应包含早、中、晚期病人。(4)时间效应偏倚:暴露后处

24、于病程早期的病人未能检出疾病而分入对照组引起的偏倚(可以 归为信息偏倚中的错分偏倚)。尽量使用敏感的检测方法。33. 简述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体系 答:一级“病因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三早预防”:患病早期,及时确诊治疗,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 三级“临床预防”:在确诊后积极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后遗症。34. 试述抽样调查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答:单纯随机抽样 优点是:均数(或率)及标准误的计算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观察单位数较 多时,要对观察单位一一编号,比较麻烦,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办到。35. 简述在运用匹配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匹配是要求对

25、照在某特征上与病例相同,以消除匹配因素的影像。要注意不要将不必要的因 素进行匹配,一则增加研究难度,二來降低了研究效率,即要防止匹配过头。为了避免匹配过头, 特别地有两种情况不因该进行匹配:(1)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的中间环节不应匹配;(2)只与 可疑病因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因素不需要匹配。36. 比较巢式比例对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在设计原理、研究特点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都是通过选择已经确诊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未患病者作为对照组, 测量他们的暴露比例,从而推断暴露与疾病的关系。但是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在随访的队列中选 取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巢式病例对照(1)可以

26、验证因果间的时序关系;(2)对 暴露指标与结)对照选择与病例处于同一队列,能 3(指标的测量准确,减少测量偏倚,特别是 消除回忆偏倚; 局代表病例的源人群,减少了选择偏倚。(4)需要随访,所以有失访偏倚,根据随访的时间,可能 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在随访过程中暴露有可能改变;(5)由于事先只是确定暴露与非暴露组, 对于罕见的疾病需要足够多的研究对象才能获得足够多的病例,成本高。37. 什么是混杂偏倚以及常用的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有哪些?计算篇1. 有人调查腹泻婴儿和对照婴儿的喂养方式,以探讨喂养方式与腹泻发生的关系,结果如下87 59 28 腹泻 33 418 对照128 67 61合计 1)病例

27、对照研究 (本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除了喂养因素以外其他的因素相同的对照(2你认为应如何确定对照的选定条件?试分析哪些因素(环节)可能影响本研究的结果?)选择偏倚,病例与对照的选取;信息偏 倚,诊断、暴露的测量;混杂偏倚,混杂因素,患儿的年3( 龄,家庭经济因等。 如何分析 婴儿喂养方式与腹泻发生的关系? IC OR, (4)并发症的发生名病人中,结果发现在实施新手术方法的 25 2.为评价某新手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 的效果,故认为新手术在出现并发症,统计学检验 60%P0.05 名病人中,而用旧手术方法的 率为 40%20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旧手术相同,如何评价这一结果?答:计算最少需要的样

28、本量。 可能是样本量不足导致把握度不够,不能识别两中术式所致并发症概率 的不同;或者研究存在 较大的未控制的偏倚。3. 有人用一民间秘方制成一抗流感药物,给 5 名流感病人服用两周后,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因此该药物对治疗流感的有效率为 100%。从流行病学观点分析,该结论存在哪些错误?应如何 对该药物的疗效进行正确评价?答:分母太小;不能排除疾病自然转归的作用;不能排除安慰剂效应;RCT4. 我们知道,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有人对某地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发 现,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的平均发病率为 314.8/10 万人年,而同期该地人群的结直肠癌的平均发病率为52.3/10万。

29、因此糖尿病增加结直肠癌的危险性,相对危险度为RR=314.8/52.3=6.01。在 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分析糖尿病病人结直肠癌的危险性? 答:糖尿病与结肠癌之间有关联,但是不能排除间接关联,即由年龄混杂因素引起两者间的关联。 采用分层、多元、年龄标化患病率5. 某市当年婴儿死亡率千分之11.71,期望寿命为71.46岁,该市政府指定卫生工作的五年计划,请专家座谈,专家A提议将婴儿死亡率降低50%可以提高期望寿命,专家B提议如果提高期望 寿命,必须将60以上老年人的每个年龄组的死亡率降低50%,而专家C提议将所有年龄组的死 亡率普遍降低 50%,期望寿命也许可以提的更高

30、。请分析 你对三位专家的说法是否认同?为什么? 实际工作中哪位专家的建议可以接受?答:专家A的提议正确,婴儿死亡率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大,降低婴儿死亡率可以提高期望寿命,而且婴儿的死亡率较大,相对于青壮年更有降低的空间,所以比较可以接受。专家B的提议不 正确不是一定要降低老年人的期望寿命,所以不对,而且实际中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困难,最后 专家 C 的提议可以增加期望寿命,但是实际中青壮年的死亡率非常低,降低其死亡率至原来的 1/2 的成本相对较高,故实际中不可取。6. 下表是美国全国、俄该俄州和某橡胶厂、钢铁厂工人按种族调整后的全死因死亡率 1/10万人 年。年龄组橡胶工人钢铁工人俄该俄州人口美国

31、全国人45-5485290794098055-642317216623652370以上数据表明橡胶厂工人的全死因死亡率低于普通人群,这是否说明橡胶行业职业暴露对人类 健康不 但没有危害而且还有保护作用,为什么?答:不能说明。橡胶行业工人不一定有相同的 暴露接触机会,表面上看橡胶工人的死亡率要低于普通 人群,但是这不代表有暴露的工人的死 亡率低于普通人群,其中可能存在着生态学偏倚。7.对于一病因不明的疾病A,欲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探索该病的病因,简述基本步骤和可采用的研究方法。8. 某疫苗预防接种后进行流行病学效果考核,考核结果,接种组与对照组各调查10 万人。接种 组发病22 人,对照组发病3

32、6 人,试推断接种组人群与对照组人群的平均发病人数是否不同。 答:使用泊松分布近似正态的方法进行两组率的比较。9. 有学者对某地卷烟销售量与肺癌死亡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考虑到从外环境的暴露到 肺癌的发生有一个潜伏期,研究以 10 年为暴露到疾病发生的观察期,并通过调查得到了如下数 据,请问:(1)该研究采用了什么设计方法?(2)如何对这个资料进行分析?(3)本研究存在 哪些主要问题?卷烟肺癌年份销量(支/每人年)年份人口数(万)调整死亡率(1/10万)1980104119904221.924.531981111619914248.1426.861982115019924273.2523.

33、281983128019934299.6122.991984144219944327.2522.751985139819954355.4224.981986150419964384.8624.641987159019974411.1929.011988156419984434.5730.331989133819994454.1628.53答:该研究设计为生态学研究。可以对卷烟销量与肺癌死亡人数计算相关系数并做假设检验。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可能存在生态学谬误、混杂因素不能排除。10.某研究组就因素A与人群肺癌发生率的关系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纳入因素A暴露 人群 33500 人,非暴露人

34、群 54500 人,随访10 年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累计随访人年数分别为 327500 和 528400 人年,期间,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新发肺癌病例分别为315 和 178 人。另已知该因素在自然人群的暴露率约为 33%。(1) 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水平用哪一类指标分析更合适?相应数值分别为多少?(2) 暴露组发病是非暴露组发病的多少倍?两者的差值为多少?前述两个指标表述的流行病学 意义有何差异?(3) 暴露组人群中,有多少比率的肺癌发生可归因于该暴露因素的作用?同理,在自然人群中, 有多少比率的肺癌发生可归因于该暴露因素的作用?答:(1) 该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计算暴露与非暴露组的发病

35、密度。(2) RR:暴露组患病风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被,AR:暴露组中由暴露引起的超额发病率的大 小。( 3) AR%, PAR%11.某地抽样调查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数(万/mm2)结果如下:性别例数均数标准差男36046657女25041049(1)( 2)( 3)( 4 )答:男女两组红细胞的变异程度应如何比较,那一组比较大?12. 在一项研究饮用咖啡与膀胱癌的关系中,得到下表资料怎样估计当地健康女性红细胞数的 95% 参考范围? 估计当地全体健康成年男性红细胞平均数的可能范围? 如何推论当地健康男性成人的红细胞平均水平高于健康女性?对照暴露 非暴露69 4 病例 暴露 36443非暴露(1)本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2)你认为对照应具备哪些条件?(3) 如何分析饮用咖啡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 答:(1)本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2)对照应当是病例组源人群中未患病者的一个随机样本。除了没有患病和暴露情况与病例不 同以外其余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分布与病例组相同。值并其致信区间。OR)计算3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