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2877939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6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编制说明江 西 省 水 利 厅江西省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二0一六年一月目 录1 综合说明461.1 工程实施背景461.1.1 工程规划结论461.1.2 设计依据471.1.3 建设任务与目标471.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91.2 工程概况501.3 工程特性表502 工程现状543 工程总体方案563.1 工程总体布置563.2 厂址563.3 取水工程563.4 原水输水工程573.5 净水厂工程573.6 配水工程583.7 辅助工程584 设计规模和水源选择594.1 设计规模594.2 水源选择644.3 工程防洪和抗震

2、标准665工程设计675.1 工程设计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675.1.1设计规模675.1.2主要工程内容675.2 工程设计675.2.1 取水工程675.2.2 原水输水工程685.2.3 净(配)水厂工程695.2.4 配水工程705.2.5 建筑设计715.2.6 结构设计715.2.7 供配电设计725.2.8 水厂信息化设计735.2.9 节能与节水设计745.3 水质管理745.3.1 水源水质管理745.3.2 净水厂水质管理755.3.3 管道水质管理765.4 主要工程量及材料、设备汇总776 施工组织设计796.1施工条件796.2施工总体布置796.3施工工艺方法796.

3、3.1取水工程施工工艺796.3.2输配水管网工程施工工艺796.3.3净水构筑物施工工艺806.4施工进度807 工程占地及拆迁817.1工程占地征用依据及原则817.2工程占地与拆迁情况817.3工程占地及拆迁补偿818 卫生学评价828.1 评价目的828.2 组织管理828.3 主要评价内容828.4 评价结论839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8410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流失防治措施8711 建设期管理8811.1 组织机构8811.2 建设管理模式8811.3 资金管理8911.4 质量、进度管理及安全生产9012 建后管理9212.1 运行管理9212.2 水质检测及监测9212.3 技

4、术服务9212.4 应急管理9313 工程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9413.1 工程投资概算9413.1.1 编制说明9413.1.2 工程概算总投资9513.1.3 工程概算表9513.2 资金筹措10514 经济评价10714.1 国民经济评价10714.1.1效益分析10714.1.2国民经济评价10714.2 供水成本及水价测算10714.3 水价承受能力分析10915 结论与建议1101 综合说明1.1 工程实施背景1.1.1 工程规划结论简述工程规划结论。主要包括*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的规划结论。其中重点说明本工程与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衔接情况

5、。1、县(市、区)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概述根据县(市、区)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2020年城镇化率%、规划供水总人口万人、规划自来水工程供水分区个、设计供水总规模万吨/日。其中:日供水10000吨以上自来水工程处,设计供水规模万吨/日;日供水1000吨10000吨自来水工程处,设计供水规模万吨/日;日供水1001000吨自来水工程处,设计供水规模万吨/日,日供水100吨以下工程处,设计供水规模万吨/日。规划总投资亿元,人均投资元。规划工程分期实施安排:20112015年,规划完成、等个自来水工程,规划人口万人,总投资万元;20162020年,规划完成、等个自来水工程,规划人口万人,总投资万元。2、

6、本工程在县(市、区)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中的相关情况项目位于自来水工程范围内,自来水工程是一个由等水厂以及输配水管网组成的供水网络,覆盖等个乡镇、个行政村。该工程各个水厂的水源分别为,各个水厂的供水规模分别为万吨/日,总供水规模为万吨/日。其中,该自来水工程的部分(含水厂、管网等)是直接利用现状供水工程,部分(含水厂、管网等)需要新建(或改造)。3、本工程如何实现与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衔接简述项目区居民现状饮水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简述项目的供水范围、受益人口(其中贫困人口)、供水水源、水厂位置、供水规模、管网布置等情况,这些情况与项目所在规划自来水工程(或者单项工程)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供水范围、

7、供水水源、水厂位置等主要情况是否一致。尤其在当项目存在与规划不衔接的地方,可以从近期供水方案与远期供水规划方案的角度出发,远近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务必详细论述本项目(水源、水厂、管网等)方案的合理性、可实施性等各方面的充分理由。1.1.2 设计依据简述工程的设计依据,包括本次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采用设计参考依据。主要包括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规划阶段审批文件、选址意见书等批文,包括批准机关、文号、日期等;水资源论证报告及取水许可证(已建工程需提供);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技术标准;主要设计基础资料(资料名称、来源、编制单位及日期,应包括水源利用、用电协

8、议、水源水水质检验报告等)等内容。1.1.3 建设任务与目标1、建设任务根据上阶段批复文件,应核实并明确建设任务。若有变化情况,应加以说明。2、设计供水范围和设计年限根据当地农村饮水的现状、人口分布、地形特点、水源条件等,确定供水范围、乡镇村名称及其相应的供水人口(其中贫困人口数量)。设计年限宜为1015年。3、建设目标明确工程设计水平年达到的巩固提升建设目标。已建供水工程进行巩固提升建设,进一步提高该工程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等,保障供水安全。4、工程设计目标及标准(1)供水水量、水质、水压等目标1)水量。近期供水规模m3/d,远期供水规模m3/d。2)水质。供水工程设计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

9、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水压。供水水压,应满足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设计时,对很高或很远的个别用户所需的水压不宜为控制条件,可采取局部加压或设集中供水点等措施满足其用水需要。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为10m,两层建筑物为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4.0m;当用户高于接管点时,尚应加上用户与接管点的地形高差。配水管网中,消防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不应低于10m。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宜采取减压措施。4)用水方便程度。各用水户家中至少安装一个水龙头,实现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解决饮水问题。5)供水水源保证率。干旱年枯

10、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2)各专业的主要设计标准列举出各专业的主要设计标准。1.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项目区概况1)自然地理阐述工程自然地理概况。2)水文、气象阐述工程区河流、水系分布情况,水文、气象特征等。3)区域地质简述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概况。4)地震烈度明确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5)社会经济概况描述区域社会、经济、人口、各行业用水等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包括农村人均年收入)。(2) 供水现状简述供水现状(包括贫困人口供水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现有水源、水厂、管网等设施及利用情况、供水能力、实际供水量、水质

11、、水压、生活用水量标准、普及率及存在的问题。(3)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项目区供水情况(包括贫困人口供水情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的要求,从提高供水保证率、供水水质达标率等方面,阐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改造工程,要详细说明工程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4)可行性分析项目区的水源、经济、施工、技术与管理及用水户需求、交纳水费能力与意愿等条件,阐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2 工程概况简述工程所在位置(乡镇、村),供水范围,解决的村镇名称、农户数、人口数量(其中贫困人口数量),工程布置、工程规模及工程主要内容、工程措施、水源地设置、工程管理、保障措施、工程概算、经济评

12、价等概况内容。1.3 工程特性表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基本情况1项目位置所在县(市)、镇(乡)、村2受益镇(乡) / 村个数个/填写受益镇(乡) 和行政村数量3项目区总人口人4贫困人口人二供水规模和水源选择(一)供水规模1设计年限年2人均最高日生活用水量L/d3受益人口人4受益学校师生人数人其中:学生 人,教师 人5企事业单位个6供水规模m3/d7年供水量104m38最小服务水头m9时变化系数K时10日变化系数K日(二)水源选择1水源类型供水水源2水源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类,地下水质量标准为类3供水保证率4取水量m3/d5可供水量m3/d三工程现

13、状1工程总体情况简述项目范围内已有供水工程的现状总体情况,包括工程供水能力、供水范围、现状运行管理、工程老化等情况2取水工程用文字简述(新建工程不填)3原水输水工程用文字简述(新建工程不填)4净水厂工程用文字简述(现有工程取水型式、主要尺寸等)(新建工程不填)5配水工程用文字简述(现有工程输水管材、长度等)(新建工程不填)6辅助工程用文字简述(现有辅助工程型式、主要尺寸等)(新建工程不填)7水源水质管理用文字简述8净水厂水质管理用文字简述(新建工程不填)9管道水质管理用文字简述(新建工程不填)四水源地保护1划分范围用文字简述主要成果2污染源调查与问题分析用文字简述主要成果五卫生学评价1建成前卫

14、生学评价用文字简述主要成果2建成后卫生学评价用文字简述主要成果(新建工程不填)六工程设计(一)工程设计1取水工程用文字简述(取水型式、主要尺寸等)2原水输水工程用文字简述(输水管材、长度等)3净水厂工程用文字简述(净水构筑物型式、主要尺寸等)4配水工程用文字简述(输水管材、长度等)5辅助工程用文字简述(辅助工程的类型、主要尺寸等)(二)水质管理1水源水质管理用文字简述主要水质管理改进措施2净水厂水质管理用文字简述主要水质管理改进措施(新建工程不填)3管道水质管理用文字简述主要水质管理改进措施(新建工程不填)(三)其他1水厂厂址位置文字描述水厂厂址位置2水厂生产、生活附属建筑物的面积m23主要机

15、电设备(1)水泵型号、台数台(2)电动机型号、台数台(3)变压器型号、台数台4工程永久占地(1)永久占地(其中厂区面积)m2七施工组织设计1主要工程量(1)土方挖填m3(2)石方挖填m3(3)混凝土m3(4)管道安装m2主要建筑材料(1)水泥吨(2)砂子m3(3)钢筋吨3总工期月八工程投资1建筑工程费万元2设备(含管材)及安装工程费万元3临时工程万元4独立费用万元5工程占地及拆迁费万元6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费万元7预备费万元8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投资万元贫困人口补助资金: 万元,其他中央资金: 万元地方配套万元九主要经济指标1运行成本元/吨2总成本元/吨3水价元/吨4经济内部收益率5财务净现值万

16、元十管理机制1管理主体2 工程现状针对新建工程,简述工程范围内已有供水工程的现状总体情况,包括工程供水能力、供水范围、现状运行管理、工程老化等情况。针对改造工程,详细阐述已建工程的现状总体情况,主要包括水厂水量、水质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现状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厂实际日供水规模是否达到设计规模及原因分析,现定水价的合理性分析及水费征收情况等内容。同时对已建工程的取水工程、原水输水工程、净水厂工程、配水工程以及辅助工程等进行详细描述。主要内容如下:1. 取水工程简述取水工程现状基本情况,包括取水口和取水泵房的设计、施工、生产运行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建(构)筑物和供水设备的老化情况等。2

17、. 原水输水工程简述原水输水工程现状基本情况,包括原水输水管道和附属设施的设计、施工、生产运行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管道材料类型、老化情况等。3. 净水厂工程简述净水工程现状基本情况,包括各净水建(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设计(含设计参数、结构型式、基本尺寸、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施工、生产运行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建(构)筑物和供水设备的老化情况等。4. 配水工程简述配水工程现状基本情况,包括配水管道、配件和附属设施的设计、施工、生产运行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管道材料类型、老化情况等。5. 水源水质管理简述项目水源水质管理基本情况,根据县疾控部门提供的水源水质检测报告及监测信息,

18、阐述水源水质状况,以及针对饮用水水源所采取的有关水质管理保护措施等。水源日常管理归属单位是*(村委会/乡政府/水利(务)局/供水水厂/村民自管/其他单位),水源水质检验频率*次/季度(附水源水质检测报告)。6. 净水厂水质管理新建工程不需编制净水厂水质管理内容。改造工程,简述水厂日常检测与监控,主管机关定期对出厂水水质进行监测评价,以及有关水质保护措施等内容。水厂现有管理人员*名,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名。是否配备水质化验室,净水厂过程水(沉淀池出水、滤池出水)、出厂水水质监测情况。出厂水的常规指标检验频率*次/天。(附出厂水水质检测报告)。7. 管道水质管理新建工程不需编制管道水质管理内容。改

19、造工程,简述管道水质管理基本情况,包括管道水质日常检测与监控,主管机关定期对管道水水质进行监测评价,以及有关水质保护措施等内容。管网末梢水的常规指标检验频率*次/天(附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报告)。3 工程总体方案3.1 工程总体布置结合工程的目标和建设条件,分析影响工程总体布置的主要因素,对可能选用的总体布置方案进行论证和比选,并列出选定方案的工程总体布置示意图。3.2 厂址简述厂址方案选择的原则、比选结果(不需新选厂址的工程,只需描述厂址位置)。(1)厂址选择原则水厂厂址选择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水厂应设置在河流上游,不易受洪水威胁的地方。2)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3)

20、考虑水质安全要求,自来水厂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4)自来水厂的建设常常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因此应考虑远期发展用地条件及废水处理排放、污泥处置的条件。5)当取水水源距离用水区较近时,处理构筑物一般设置在靠近主要用水区域。(2)厂址方案比选根据厂址选择的原则,至少拟提出两个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择较为理想的厂址。说明净水厂厂址位置、占地面积。3.3 取水工程根据工程选择的水源类型和建设条件,结合工程巩固提升的目标和建设条件,主要阐述取水工程新建(或改造)方案选型的原则、方法及比选结果。根据工程选择的水源及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厂位置,合理确定工程取水口位置。根据现有水源概况,通过对水

21、源地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取水方式选型原则:取水水量尽可能得到保证,取水设施安全可靠,容易施工,方便管理运行,经济节约。最终选择理想的取水方式。3.4 原水输水工程根据工程建设条件,结合工程巩固提升的目标和建设条件,主要阐述原水输水工程新建(或改造)方案选型的原则、方法及比选结果。(1)原水输水方式根据水源地取水口至净水厂之间距离、地形、地貌等情况,综合考虑到施工与维护检修等因素,选择理想的原水输水方式,并选择最佳的输水管布置路线。(2)原水管管材的选型原水输水管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管道承受的水压、外部荷载、地质及施工条件、供水可靠性要求、使用年限、价格及市场供应情况等。按照供水工程设计和运行的要

22、求,供水管道应具有良好的耐压性和封闭性,管道材料应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管路通畅、水管接口应施工简便,使管网运行可靠、安全,水质稳定,节省输水能量。因此,必须掌握水管材料的种类、性能、规格、供应情况等,才能做到合理选用管材,保证管网安全供水。通过对普遍采用的几种供水管材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接口方式的综合比较,选择最佳的原水输水管材。3.5 净(配)水厂工程根据工程水源水质情况和供水规模等因素,结合工程巩固提升的目标和建设条件,以及目前供水行业常用的水处理工艺,通过论证、比选,合理推荐净水工艺。主要阐述净水工程和供水泵房新建(或改造)方案选型的原则、方法及比选结果。3.6 配水工程结合工程巩固

23、提升的目标和建设条件,主要阐述配水工程新建(或改造)方案选型的原则、方法及比选结果。(1)供水方案选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及运行成本,合理确定配水工程供水方案。主要阐述供水方案选型的原则、方法及比选结果,论证分区、分压、分质供水方案,论证中间加压站及调蓄设施的必要性、规模及位置等。(2)供水管网布置管顶覆土应根据冰冻情况、外部荷载、管材强度、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覆土一般不宜小于0.7m,在松散岩基上埋设时,管顶覆土不应小于0.5m;穿越道路、农田或沿道路铺设时,管顶覆土不宜小于1.0m。管道一般应埋设在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层上;管道周围200mm范围内应用细土回填;回填土的

24、压实系数不应小于90%。在岩基上埋设管道,应铺设砂垫层;在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软地基上埋设管道,应进行基础处理。3.7 辅助工程结合工程巩固提升的目标和建设条件,主要阐述辅助工程新建(或改造)方案选型的原则、方法及比选结果。784 设计规模和水源选择4.1 设计规模根据工程供水规模是否需要扩大情况,本节内容可分类进行编制。一、供水规模维持不变的工程针对供水规模维持不变的工程,不需重新测算用水量,设计供水规模等于现状供水规模。本节内容只需简述工程现状所具备的最大供水规模,实际用水量,供水范围及用水人口数量与分布等基本情况。二、新建工程和供水规模扩大的工程(一)现状供水规模(对改造工程)简述工程

25、现状所具备的最大供水规模。(二)供水范围与供水人口在确定工程设计规模之前,应对工程供水区域的用水户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村民生活习惯与用水状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适当考虑生活水平提高对用水水平的影响,合理确定工程的供水范围及供水人口。建议以文字与表格相结合的形式描述。(三)设计供水人口1、设计年限明确设计年限。2、设计人口设计用水居民人数的确定:(1)设计区域没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当地居民有搬迁的趋势,则P按设计水平年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计,其中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2)设计区域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性,则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其中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设计年限内人口的

26、机械增长总数,可根据各村镇的人口规划以及近年来流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化情况按平均增长法确定;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确定;工程设计年限。(四)用水量预测1、居民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m3;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规定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确定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单位L/(人d),若该供水区域没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则取 60L/(人d)90 L/(人d)。若该供水区域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则需考虑远期发展需要,人均用水定额取100-150L/(人d)。根据当地居民用水习惯、用水器具的普及程度等实际情况,用水定额可

27、取规范值下限,或酌情下调。2、公共建筑用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确定公共建筑用水定额;条件一般或较差的村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中的公共建筑用水定额作适当折减。村镇有学校的可按以下方法计算:(1)非寄宿学校,按人均15L/(人d);(2)寄宿学校,按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的50-70计列。缺乏资料时,公共建筑用水量也可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5%25%计算。3、饲养畜禽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各畜禽用水量之和计算方法如下:某类型畜禽用水量=该类型畜禽用水定额数量放养折算比例根据有关规范: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日最高用水量,应根据畜禽饲养方式、种类、数量、用水现状和

28、近期发展计划确定。(1)圈养时,饲养畜禽用水定额可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表3.1.4选取;(2)放养畜禽时,应根据用水现状对按定额计算的用水量适当折减 ;(3)有独立水源的饲养场可不考虑此项。4、企业(乡镇工业)用水量根据有关规范要求:企业生产用水量应根据企业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用水现状、近期发展计划和当地的生产用水定额标准确定。也可根据当地近些年企业(乡镇工业)用水量情况,运用递增法测算设计年限内的企业(乡镇工业)用水量。对耗水量大、水质要求低或远离居民区的企业,是否将其列入供水范围应根据水源充沛程度、经济比较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等确定。村级供水工程可不考虑此项。5、消

29、防用水量根据有关规范:消防用水量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的有关规定确定。允许短时间间断供水的村镇,当上述用水量之和高于消防用水量时,确定供水规模可不单列消防用水量。6、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根据有关规范,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经济条件好或规模较大的镇可根据需要适当考虑,其余镇、村可不计此项。7、管网漏失水量与其它未预见水量根据有关规范: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宜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25%取值,村庄取较低值、规模较大的镇区取较高值。8、用水总量用水总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 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

30、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及其它未预见用水量。(五)设计供水规模设计供水规模系指供水能力,按工程供水范围内的最高日用水量计算,单位以m3/d计。其中计算参数的选择应符合农村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中的有关规定。供水规模大小,直接涉及工程总投资和制水成本,目前大多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偏大,实际供水量仅为设计供水规模的3050,原因很多,应引起注意。处理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宜以现状为主,合理选择规范中的定额值(尤其注意现状有无分散水源),适当考虑发展。定额的选取建议取标准规定中的中值为好,特别是有分质供水条件的。设计供水规模(即最高日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乡镇

31、工业)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含学校用水)、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可列公式表示。设计供水规模(即最高日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 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及其它未预见用水量。若项目区有供水设施,应分析现状供水能力,根据近期和远期供需水量平衡分析的缺水量,确定近期和远期工程(供水)规模。注意:设计供水规模中:(1)不包括水厂自用水量;(2)根据实际用水需求列项;(3)村镇其它用水量,建筑施工用水量为临时用水,已包括在生活、企业用水和未预见水量中,汽车、拖拉机用水量已包括在生活、公共建筑、企业用水量中,庭院浇灌

32、用水为非日常用水,可错开用水高峰,且从经济合理考虑,不宜在供水规模中单列;(4)水源水质好,水量有限,供水规模可只考虑生活用水;(5)联片供水工程,宜分别计算各村镇的用水量。改造工程净水厂扩容设计供水规模=设计供水规模工程现有供水规模。原水输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设计供水规模+水厂自用水量)/工作时间配水管网设计供水规模=设计供水规模(即最高日供水量)*时变化系数(六)人均综合用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供水规模/设计受益人口4.2 水源选择一、取水量不变,且水源地不变的改造工程针对取水量不变,且水源地不变的项目,不需重新对所选择的水源进行分析、论证。本节内容只需简述水源水量、水质及卫生防护措施等基

33、本情况。二、新建工程和取水量增加或者选择新水源的改造工程针对新建工程和取水量增加或者选择新水源的改造工程,水源选择需进行分析、论证。本节主要内容如下:1、水源选择一般顺序农村水源情况差异性较大,有些地方还存在着多种水源。在选择水源时,按以下先后顺序考虑。(1) 可直接饮用或经消毒等简单处理后即可饮用的水源,如泉水、深层地下水(承压水)、浅层地下水(潜水)、山溪水、未污染的水库水和湖泊水。(2) 采用常规净化后即可饮用的水源,如江河水,受轻微污染的水库水及湖泊水等。(3) 便于开采,但需经特殊净化后方可饮用的地下水源,如含铁(锰)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水源等。(4) 需进行深度处理的地

34、表水。(5) 水资源匮乏地区,可修建雨水收集系统,直接收集雨水作为分散式给水水源。2、水源分析应对工程供水范围内现状饮用水水源以及附近区域可作为供水工程的水源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和分析,收集有关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检验和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根据水源的水量和水质、供水的水量和水质、供水可靠性、用水方便程度等,对供水水源进行分析和评价。3、水源论证根据规范,供水水源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地下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的要求,地表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或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求。附供

35、水水源近期水质检验报告(具有相应水质检验资质单位提供)。当水源水质不符合上述要求时,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2)水量充沛,干旱年枯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当单一水源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多水源或调蓄等措施。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的要求,并按照优质水源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的原则,合理安排与其它用水之间的关系。针对新建工程和取水量增加或者选择新水源的改造工程,应重新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对于日供水规模小于1000吨

36、/天的工程,均要求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表。对于日供水规模大于等于1000吨/天的工程,均要求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必须符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322-2013)编制要求。必要时,进行不同水源的方案比选。4、水源选择从水量可靠、水质合格、取水方便、便于管理、经济合理等多方面进行必要的供水水源方案论证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供水水源。4.3 工程防洪和抗震标准工程防洪和抗震标准应与工程所在地防洪和抗震标准相衔接。如工程所在地无相关防洪和抗震标准,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防洪设计应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SL252)的有关规定。供水受益人口在1000

37、人以上的供水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应按20-3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50-100年一遇洪水进行校核;供水受益人口等于或小于1000人以下的供水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应按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30-50年一遇洪水进行校核。位于长江干堤、鄱阳湖重点圩堤内的集中供水工程,其防洪标准与堤防防洪设计标准一致。供水受益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供水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采取抗震设计;供水受益人口等于或小于1000人以下的供水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设计。5工程设计 根据工程总体方案论证确定的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取水、输水、净水、配水及辅助工程的设计;

38、水源水、净水厂水、管道水等水质管理内容;主要工程量及材料、设备汇总等内容。5.1 工程设计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5.1.1设计规模根据工程总体方案论证,确定设计年限的设计规模。如为分期实施的项目,需确定设计年限的分期设计规模。5.1.2主要工程内容简述工程的取水、输水、净水、配水等主要新建(改造)工程内容、规模、工程量。5.2 工程设计5.2.1 取水工程(一)取水构筑物根据取水工程新建(改造)方案,阐述地表水取水头部、取水构筑物或地下水水源地取水井的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说明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参数、结构型式、基本尺寸、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运行要求、起吊设施和卫生防护措施等。地表水取水构筑

39、物要说明设计标准,防冰凌、防水草、防淤积及岸坡保护措施以及对航运的影响等。(二)取水泵站根据取水工程新建(改造)方案,取水泵站设计流量、设计扬程、机组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及台数),泵房的结构形式与尺寸、泵房布置,防止水锤措施等。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供水量、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漏损水量之和除以水厂工作时间计算确定。有防洪要求的工程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设计。5.2.2 原水输水工程根据取水泵房至净水厂的距离,确定原水输水管道长度、条数,输水管设计流量按最高日工作时平均用水量加上水厂自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的510%)除以每天工作小时数计算;确定管径、流速,计算管道水头损失。(1)管道设计内径d

40、,应根据设计流量和设计流速确定。设计流量(最高日工作平均取水量)=(供水规模+水厂自用水+输水管漏损水量)/日工作时间,m3/s。设计流速,采用经济流速,m/s。(2)沿程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式中 沿程水头损失,m;计算管段的长度,m;单位管长水头损失,m/m;PVC-U、PE等硬塑料管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计算:式中 管段流量,m3/s;管道内径,m;铸铁管、钢管等金属管道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计算:式中 管段流量,m3/s;管道内径,m;c谢才系数。(3)局部水头损失,按其沿程水头损失的5% 10%计算。管(渠)道埋设深度、防腐及防冻措施,输水管渠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的工程措施,防止水锤

41、措施。空气阀、排水阀和检修阀等管道附属设施的设置。5.2.3 净(配)水厂工程根据净水工程新建(改造)方案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简述净化工艺流程。(2)净(配)水厂工程位置,平面及竖向设计,土方平衡计算,占地面积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净水构筑物主要设计参数、尺寸,设备型式及性能参数、数量,采用新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特点。(4)净水药剂的选择及其用量、搅拌方式、投配方式、储量及储存方式、计量设备,加药间的尺寸、布置及其所需设备类型、台数与性能,卫生安全措施。(5)消毒剂的选择及其用量、投加方式、投配点、投配和计量设备、储量及储存方式,消毒间的布置和安全措施。(6)排泥水及冲洗水的排放或回

42、收措施,对排放水体的环境影响,污泥处置方法。(7)清水池。确定清水池的型式、有效容积、尺寸及座数。(8)供水泵房。根据供水水量、水压目标及配水管网水力平差计算,确定泵房的设计流量及扬程,选择水泵机组的型号、性能参数、台数及附属设施。确定泵房的型式、尺寸、结构形式。(9)辅助生产建(构)筑物及附属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及其使用功能。(10)厂内各构筑物、建筑物给水管、消火栓的布置,排水管布置及雨水排除措施,道路设计、绿化设计等内容的厂区总平面布置。(11)水厂内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拟开展的水质检测项目。针对新建工程,净(配)水厂工程设计内容包括以上所有内容。而针对改造工程,改造设计内容只包括以上其

43、中部分内容,本章节内容只编制工程需改造的设计内容。5.2.4 配水工程根据配水工程新建(改造)方案,阐述配水工程的输水方式、线路等,并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设计。(1)配水管网布置配水管网一般采用树枝状、环状等布置,按照供水区域的分布情况。为今后维修安装方便,管线走向尽量沿桥、公路、沟渠、机耕路等,以最短的管线提供最大供水范围。当地形高差较大时,应说明设置的加压泵站或减压设施的布置和机组设备选型。考虑消防用水要求,进入各村的干管管径不小于30mm,各进口处均设置一座闸阀、水表井。支管按设计流量和水头损失确定管径,管网最小服务水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供水到户,每户设水表以便计量。(2)管网水力计算配水

44、量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计入时变化系数),干管管径按设计流量和经济流速确定,设计水压按水压目标确定,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建议采用管网水力计算专业软件进行计算,附计算成果及管网水力计算简图。(3)列出近远期管道安装工程的直径、长度、数量、材质表。(4)简述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特殊地段的技术措施。5.2.5 建筑设计根据前面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物,进行建筑专业设计。主要内容下。(1)简述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物的组成和建筑物的面积。(2)确定各建筑物建筑平面布置、层数和层高。(3)提出建筑物的立面造型、装修标准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4)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需符合

45、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的有关规定。(5)提出消防设计相关内容。5.2.6 结构设计根据确定的建(构)筑物以及其使用功能、生产需要等要求,进行结构专业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与结构设计有关的项目区所在地区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冰冻深度、地震基本烈度、对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如软弱地基、膨胀土、滑坡、溶洞、冻土、采空区、抗震的不利地段等)等资料,确定工程建(构)筑物和管道的设计荷载。(2)根据新建(改造)建(构)筑物使用功能、生产需要所确定的使用荷载,地基土的承载力设计值、抗震设防烈度等,阐述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如抗浮、防水、防爆、防震、防腐等)。(3

46、)阐述主要新建(改造)建(构)筑物和大型管、渠结构设计的方案比较和确定,如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设置,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等。(4)当套用标准设计和设计质量优良的工程设计图时,应说明其设计原始资料和使用条件是否合适;如需对套用图纸进行局部修改时,应阐述修改原因和修改内容等情况,并附修改部分的计算书。(5)必要时应概述对重要构筑物、管渠穿越河道等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法。(6)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需符合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的有关规定。5.2.7 供配电设计(1)设计范围新建(改造)设

47、计内容包括:室内变压器电气安装设计、开关设备电气安装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及室内电气安装设计、各生产构筑物内动力及照明电气安装设计、厂区电气安装设计和自控仪表电源设计。(2)负荷性质和供配电电源及运行方式负荷性质(生产用电):型供电电源:38010000V供电电源与工程场区间距离。(3)负荷计算本工程设备安装容量 KW;按规定选用变压器容量不低于 KVA。(4)变配电室设置本工程应设置专用变配电室。(5)电气设备的防火泵站电气设备的防火,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6)防雷与接地各构筑物根据防雷计算

48、设置避雷网,利用构筑物内主筋做避雷引下线接至独立的防雷接地网。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系统利用人工接地和利用构筑物内的主筋接地两种方式,采用TN-C-S系统。(7)照明泵站应设置正常工作照明、事故照明以及必要的安全照明装置。工作照明电源应由厂用电系统的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供电,照明装置电压宜采用交流220V;事故照明电源应由蓄电池或其它固定可靠电源供电;安装高度低于2.5m时,应采用防止触电措施或采用1236V安全照明。5.2.8 水厂信息化设计根据工程供水规模等级,对仪表、自控及通讯进行设计。原则上建议:(1)日供水规模1万吨以下的工程,可设置一些在线水质检测仪器,如:p

49、H检测仪、电导率检测仪等必要的检测仪器。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一套PLC和个人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监控系统。(2)日供水规模1万吨以上的工程,可设置分散式PLC控制系统,如对取水工程、净水构筑物、泵房等工作操作过程进行监控。主要设计内容包括:1)设计范围设计包括自控、仪表和有线通信。2)自控系统设计为满足供水水质要求,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工艺流程中主要设备的运行工况和工艺运行参数,以保证水质和降低制水成本。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设计,参照国内外供水工程系统的运行管理经验,本着“生产管理、实用、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进行自控系统设计时可在场区内配水泵房值班室内设立一套由PLC和个人计算机组成的

50、计算机监控系统。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开展工程运行及主要水质指标在线监测及水厂信息化建设工程示范点。自控系统包括硬件组成、软件编制、仪表检测内容、仪表选型要求、通信系统等。5.2.9 节能与节水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叙述能耗情况及主要节能措施,包括供水系统节能、建筑物节能措施、电气与机械设备节能和节水措施等,说明节能效益。5.3 水质管理5.3.1 水源水质管理根据水源水水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程巩固提升的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水源水水质管理手段措施,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 -2007)、分散式饮

51、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010】132号),划定水源保护区或水源保护范围。(2)加强水源卫生防护管理与水质检测和监测工作水源取水处设置物理或生态隔离防护设施,设置饮用水水源地标志牌,排查水源保护区内可能存在污染水源的隐患,并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整治等。同时,根据水源水水质现状情况,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加强水源水水质检测和监测工作。(3)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有条件地区,应设立备用水源,备用水源的类型、位置、水质达标情况(附备用水源水质检测报告)。5.3.2 净水厂水质管理新建工程不需编制净水厂水质管理内容。改造工程,根据净水厂水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程巩固提升的建设目

52、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净水厂水质管理手段措施,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加强生产管理在水厂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执证上岗,做好每日检查监测记录。(2)加强水质检测工作日供水规模1000m3/d及以上的项目应建立水质化验室,配备浊度仪、PH测试仪、余氯测试仪等检测仪器,具备日检9项以上水质指标的检测能力。对出厂水日常检测指标进行每日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指标水质分析(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3)加强水厂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强水厂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对水厂负责人、净水工和水质检验工等关键岗位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制定相关培训计划。(4)加强应急管理简述日常预防与应急措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

53、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程序,突发事件组织指挥及技术、物质和人员保障要求,以及应急终止程序及提交事件处理报告的主要内容,提高供水应急管理水平。5.3.3 管道水质管理新建工程不需编制管道水质管理内容。改造工程,需根据管道水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程巩固提升的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管道水水质管理手段措施,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加强供水管网运行管理建立管网巡查管理制度。管道维护人员应定期对管线进行巡查,检查阀门状态,按规定做好巡查记录,认真填写工作日志,包括记录巡查情况、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并作为基础资料归档。(2)加强管网余氯检测工作在供水管网中设置余氯检测点,特别是在管网末

54、梢,要设置检测点,按照管网余氯含量检测频率要求,加强管网余氯检测工作。一旦发现管网余氯含量不符合要求,应在管网中增加二次加氯设备。(3)供水管网管材优质、安全供水管网推荐采用PE管、钢管、球墨铸铁管等优质供水管材,坚决杜绝不合格、不卫生的管材进入农村供水市场,避免干净的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如早期敷设了不合格、不卫生的管材,应进行管网改造。(4)规范供水管网施工管理在供水管网施工管理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施工,一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主要应加强:管道施工的埋深、回填、管道接口质量控制,钢管、涂塑镀锌管接口质量控制,管道的相关防腐处理等;二是加强供水管网抢修工程管理,主要应防止施

55、工过程造成二次污染,在排空过程,排空(污)阀应有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污水倒灌。5.4 主要工程量及材料、设备汇总列出主要工程量及材料、设备汇总(见表5.1:主要管材、设备汇总表;见表5.2:主要材料及土方工程量表)。表5.1 主要管材、设备汇总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取水工程1水泵2电机.二输水工程1管材2阀门.三净水厂工程1水泵2镀锌钢管.四配水工程1管材2阀门.五水质管理1BOD测试仪2COD测试仪.注:工程量计价性质及材料设备型号不一必须分栏填写,并在备注中注目性质、型号。表5.2 主要材料及土方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土方开挖(m3)土方回填(m3)石方开挖(m3)浆砌石(m3)干砌石(

56、m3)砼及钢筋砼(m3)房屋(m2)一取水工程二输水工程三净水厂工程四配水工程五水质管理.注:工程量计价性质及材料设备型号不一必须分栏填写,并在备注中注目性质、型号。6 施工组织设计6.1施工条件1、自然条件简述工程所在地气象、水文(水源的洪、枯水季节及洪水特征)、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及其对施工的影响。2、工程建设条件1)工程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2)当地劳动力与生活设施条件。3)施工水源与电源情况。4)主要设备与材料供应条件。6.2施工总体布置1、简述施工总布置及分区布置、并绘制施工总布置图。2、说明材料仓库、设备仓库、生产生活房屋及办公室等的位置、面积及结构形式。3、根据施工分区布置,规

57、划施工道路布置,提出施工场地、施工用房、水电供应方案布置。4、说明弃渣场地位置、面积及渣土运输和堆存方案。6.3施工工艺方法6.3.1取水工程施工工艺阐述取水形式、施工方式、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等内容。6.3.2输配水管网工程施工工艺阐述工艺流程图、沟槽开挖工艺、管道安装及铺设工艺、管件安装工艺、水压测试及冲洗消毒工艺、回填土及路面恢复工艺等内容。6.3.3净水构筑物施工工艺阐述定位放线、基础垫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工艺内容。6.4施工进度1、阐述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依据和原则。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绘制施工进度图、表。3、确定各阶段工期及总工期。7 工程占地及拆迁7.1工程占地征用依据及原则阐述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及实施原则。7.2工程占地与拆迁情况阐述工程实际占地情况,含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情况。7.3工程占地及拆迁补偿阐述工程占地补偿措施及投资。8 卫生学评价根据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等要求,应对设计供水能力3000m3/d的新(改、扩)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展卫生学评价,其中包括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前卫生学评价和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卫生学评价。阐述卫生学评价目的、组织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