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8624792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课 题1、骨骼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 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科学知识: 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教学准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2、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1、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建立骨骼概念1、 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2、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 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 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5、 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块骨头组成?三、认识骨骼作用1、在人的身体当中有206

3、块骨头,这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上台来制模型举例说。四、认识骨的构造1、很多动物和人是一样的,身体里面也具有骨骼,你们在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说说看。2、出示一块鸡腿骨,你们见过这样的这样的动物骨头吗?你能猜到这是动物那个部分的吗?这种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3、你们知道骨头的里面是什么吗?猜猜看。4、学生解剖观察5、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6、你能给同学们来讲解一下吗?7、通过阅读课本第4页的知识,你发现有些骨头还有什么作用? 课 题2、关节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

4、节的位置; 能够在固定关节的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科学知识: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知道可以用模型来表示关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借助物体研究现象的意识;愿意将各种关节活动进行比较;愿意用建议模型来反映事物。教学重难点能够在固定关节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教学准备木棍、夹板、胶带或绳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1、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的身体内共有206块骨头组成,那么你知道这206块骨头是怎样组成一个整体的?2、 骨头与骨头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叫做什么呢?二、认识关节功能7、 动动你的身体,找一找你的身体

5、中哪些地方有关节?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关节的?8、 是不是在身体里面的所用的关节都可以活动呢?9、 你能在书上第5页的图中把可以活动的关节用圆圈圈出来吗?10、 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11、 学生活动12、 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13、 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14、 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15、 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10、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

6、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课 题3、肌肉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触摸体验肌肉的存在与质地;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科学知识: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机体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获取认识需要进行时间的体会;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重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教学重难点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

7、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教学准备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3、 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4、 还缺少什么?5、 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二、认识肌肉功能16、 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17、 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多,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少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意识到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是比较多的)18、 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

8、来体验一下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1、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2、 出示材料,先请学生解释一下个部分材料用来表示什么部分。3、 学生制作。4、 学生展示,评价。课 题4、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够针对运动方式说出他们对身体的好处教学重难点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6、 平时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项运动?二、认识锻炼的作用1、从你喜欢的运动说说运动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第二单元 养蚕课 题1、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探究过

9、程和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科学知识: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出示丝绸。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出示蚕卵。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

10、?”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三、课外拓展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做好记录。课 题2、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教学重难点能做好养蚕的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11、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蚕卵和蚁蚕,今天我们来给大家颁发领养证和蚕宝宝,在这段时间里看哪个同学养的蚕宝宝最长、最重、最健壮;谁的蚕茧最大、最重、最白。但我们不要忘记给自己的蚕宝宝写上成长记录,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观察日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阅读P20上的文字。2、自主探究的问题。3、小结:评价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三、课外拓展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写好观察日记。课 题 3、我们来抽丝教学目标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学习抽丝; 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科学知识: 知道我国养蚕抽丝

12、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学会缫丝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 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丝业文明而自豪。教学重难点掌握抽丝的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有关我国养蚕历史的电教片;炊、小锅、小苏打、缠线板。学生准备:缠线板、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出示一些真丝织物。师:“这些织物是用什么做的呢?我国养蚕业抽丝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服饰业作出重要的贡献。同学们,你们来汇报一下查找到的有关资料。”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看P25的文字。2、大家来抽丝,看谁抽的丝最长。在蚕结茧后六、七天挑一部分进行抽丝。(1)让学生先预测抽出的丝有多长。

13、(2)抽丝的方法:A、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B、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C、用毛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3)量一量一根丝到底有多长。3、小结:通过学习抽丝你有什么体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三、课外拓展整理好养蚕的资料和一些记录,下节课进行经验交流。课 题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再讨论种交流蚕一生变化的信息;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教学重难点能概括蚕的一生四种变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蚕及其他昆虫的资料。学生准备:各种形式的观察记录。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师:“我们的小蚕在你们的精心喂养下,慢慢长大了。这节课我们一

14、起来交流、总结一下自己的养蚕经验,好吗?”二、交流、总结:一、交流“蚕的一生经过了哪些变化”。二、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形成昆虫概念。三、小结四、课后拓展了解蝴蝶的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第一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目的: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

15、论也不相同。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里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回顾什么是运动,了解学生心中运动的概念是什么?同时要让学生说出他们心里的运动判断标准。探索和调查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吗?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教师提问: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提

16、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学生回答: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教师: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些难度,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回顾和解释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第二课 :运动的快慢。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教学目的:1 会测量走路的速度。2 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你们觉得

17、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学生回答:(这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很标准,只要有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探索和调查教师:你们所说的运动的快慢是指什么呢?让学生先来自己说说运动快慢的定义。回顾和解释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第三课 运动的方式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2 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

18、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儿童认知的特点、水平出发,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探索和调查 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钢尺、橡皮筋、纸风车、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板书:木 块 移动 纸风

19、车 转动 钢尺、橡皮筋 振动 单摆 摆动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1学生看课本第33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水轮的旋转运动,锯木头的往复运动,跷跷板是往复运动,转椅是转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比较复杂的运动方式:教师让学生看书,并讨论。学生开始看书并开始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十教师可以不进行知道,让学生大胆的发言。教师总结:易拉罐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还有自身的转动;竹蜻蜓在转动中还需要直线上升(或下降)

20、;老鹰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向下滑翔。飞碟还有直线运动和转动。回顾和解释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第四课 小车的运动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

21、动目的集中话题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教师总结:车论的运动是转动,而车厢的运动方式是直线移动。教师出示载重汽车的录象让学生看完后提问:“你们觉得要想让汽车运动的更快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教师不做评价。认真听学生的发言。 探索和调查学生可能的回答有:1、 动力大。2、 车轮多。3、 减少货物的重量4、 与路面的好坏有关。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全部记录在黑板上,并提问,你们的想法都很好,都动脑筋了。那么你们觉得

22、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研究哪一个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可以让每个小组商量一下,统一意见后再说。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选择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得票最多的问题一起来研究。在这里教师可以随便学生选择什么问题来研究,不一定非要研究拉力问题,只要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探究方法的问题就可以了。回顾和解释 请你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证明黄豆的发芽需要水。第五课 摆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2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

23、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 探索和调查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

24、报员。)(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5)学生汇报。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回顾和解释 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四、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摆的资料。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1、力在哪里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2 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3 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科学知识1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2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

25、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2演示:双手同时压饼干盒,饼干盒(物体)怎样了? 探索和调查二、观察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2给力起名称。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过渡:力在哪里? 到处都有力。三、发现、认识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

26、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四、探究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过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2游戏:弹棋子要求:弹棋子的方法。(教师演示)记分方法。(板书说明)分组,每人弹三次。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学生进行游戏。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力有大有小。力有方向) 回顾和解释 五、反馈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2、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以后1、知识与技能: 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能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27、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通过实验体会到弹力的性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弹簧20根、橡皮筋20根、烧瓶一个、橡皮塞一个、玻璃管一个。小黑板四个、钩码20个(每组五个)。塑料尺24个。拉簧4个。健身器一个,录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互动目 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教师出示健身器:请学生来讲台来试试谁能把它拉开?学生上台来拉一拉,(这里只要两个学生来做,节约时间)教师:在我们的一拉一松之间,健身器有什么变化?你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健身器被拉的时候会伸长,

28、松开后又回到原来的形状,同时在拉的时候手很费劲。教师板书:拉-变长,松开后恢复。手费劲。反思和解释教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教师出示录象:1、在玩蹦蹦球2、骑自行车3、用夹子夹文件一起来分析他们是怎么样工作的?教师请学生在生活去找一找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弹性或者弹力。它们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帮助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板书设计: 3、苹果为什么回落地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2 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投掷纸飞机。问:为什么我们掷出

29、去的飞机无论多高最后总是落在地上呢?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呢?2、活动、思考、回答(提出假设)。3、小组讨论、汇报。 4、挂在树上的苹果,晾在绳子上的衣服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吗?为什么?5、学生思考、讨论、交流。6、教师总结:原来,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正是这种吸引作用,才产生了上述现象。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探索和调查教师介绍: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物重。物重可以通过用弹簧做的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3、实物演示: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刻度线,如有偏差,必须校正,这一步骤叫做校零。要明确秤的测量范

30、围和分度值,测量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读数时应根据分度值确定准确值和估计值。实际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为了纪念牛顿为科学所做的贡献,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4、学习测力计的使用:学生分组活动。利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5、指导学生利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问: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6、讨论、汇报。三、研究重力平衡现象1、教师提问:在杂技表演中,走高空钢丝的演员是怎样表演的?为什么手持一根金属棒?那根金属棒又叫做什么?为什么走的过程中有点半蹲着而不是笔直的?2、小组讨论:你觉得要使物体平衡需要哪些条

31、件?3、大组汇报:怎样使“独脚小人”站在瓶盖上?4、选取材料动手试一试,验证一下怎样使“独脚小人”站在瓶盖上。5、进行思考、提出假设,选取材料进行实验。6、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物体平衡的条件:物体的重心低和物体的支撑点在重心的作用线上”1、联系生活实际回答7、教师进行总结。 回顾和解释让学生总结出生活中重力的影响有哪些实际的例子。4、摩擦力的秘密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3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4 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一、激趣导入1师出示一根不锈钢管(一端已涂上洗洁精)指名一胖一瘦两名男生上台比赛

32、拔河。赛前猜一猜谁能赢,结果大家十分惊讶胖子竟然输了。2师:什么原因胖子输了呢?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自己的见解,师再让胖子说说当时的感受:有力使不上,手上太滑。3师小结并揭题:摩擦力的秘密 探索和调查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学生举例。结合学生的谈话,教师相机选择一两个与学生实际结合的例子让学生加强体验。5你们想研究摩擦力的哪些秘密呢?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我们先来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二、研究摩擦力存在的条件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呢?小组成员动手实验。请个别小组的成员上台演示实验。师小结摩擦力存在需要的条件,并强调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

33、因素有关演示:找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种类、不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块比较平滑的木板上,逐渐倾斜木板,比较它们下滑时的摩擦现象。学生观察并汇报。利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这几种物体的表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量、表面的粗糙程度、速度、用力大小等)提问:怎么证明你的假设呢?各小组成员选择一个问题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同时要求每个实验连做三次,记录员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四、探究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师出示投影片,并问: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呢?学生观察后汇报。引导各组动手设计一个增大或

34、减小摩擦力的实验。小组成员自由选择身边的材料动手研究并汇报实验情况。小小发现家:(实物研究)师推出一辆自行车,谁能找一找自行车上哪些地方为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而设计的? 回顾和解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5、降落伞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5 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6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科学知识1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教师:先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降落伞可以把我们安全的从天上带回到地面吗?学生回答:是因为空气托住了降落伞。教师让学生讨论: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

35、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学生开始讨论:讨论过后组织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降落伞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 探索和调查教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学生说:想。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伞的方案。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制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同。学生分组根据设计方案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并且指导。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可以由一位同学将降落伞伞面对折两次后,在教学楼二楼上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这样各降落伞下降距离可以控制在

36、基本一致的范围内,下降速度快慢也就一目了然。活动时教师应认真组织,更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先让学生对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进行假设,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假设。)回顾和解释让学生回去查找降落伞的资料,说说降落伞的种类有多少。说说降落伞的原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第五单元 调查与预测 课 题1、调查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 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 能够在现场调查活动中使用某种捕虫工具和某一种观察工具。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活动影响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理解鸟的不同,迁徙的地点和

37、距离都不一样; 通过农作物田鼠狐狸老鹰的食物链图例,理解动物的生存如何受到人类活动威胁的知识; 懂得调查的意义; 认识调查昆虫所必需的物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身边环境中事物的变化; 关注人类活动给环境以及动物带来的影响; 痛恨生活中坑害农民的行为; 羡慕丹顶鹤的幸福生活; 忠实地展开调查。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教学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了解调查的意义1、 地球是否真的变暖了呢?你是怎么认为的,有科学道理吗?2、 要想

38、知道地球是否真的变暖,应该怎么办?3、 科学家事怎么做的?4、 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了什么?5、 说明调查可以使我们了解在不同时间内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6、 你知道各种候鸟似如何迁徙的吗?7、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知道?8、 科学家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找到答案的?9、 他们是怎样来做的?10、从下面的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迁徙最远的鸟是什么鸟?哪些鸟经常飞到北极?)教师可以用地球仪进行比划。11、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特征。12、阅读课本55页的事件,看到这则消息你是怎么想的?13、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去做?14、怎样去调查呢?为什么要去检测种子、化肥、农药?15、调查使我们完

39、整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学习调查的方法1、 前面几则活动中科学家调查的方法一样吗?2、 调查有很多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实践(教材上是调查校园里的昆虫)1、 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调查问题,并讨论好这样的问题是否适合在校园内进行。2、 指导学生进行分工。3、 讨论调查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器材?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如何使用。4、 分工进行现场调查。5、 完成调查报告并汇报。课 题1、调查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科学知识: 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

40、预测情况; 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教学重难点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教学准备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导入1、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学生说说。2、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定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变化。认识预测3、 请学生来做一个游戏讲解游戏的规则:投一枚硬币,静止后朝上的事哪一面?连续多是尝试,会出现什么情况?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学生尝试汇报实际情况和你想得一样吗?4、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继续放入第二粒呢?你为什么这样想?学生实践学生汇报结果3、小结:前面我们做的两个游戏中同学们都运用了预测,实际上预测就是什么呢?预测需要什么?实践活动6、 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粉碎?7、 学生预测。8、 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9、 试验前先讨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试验的真实性。10、 进行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