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8622485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2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资源描述:

《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都市概述1.1 自然条件1.1.1 地理区位宣都市位于长江以南,黄山以北,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地带,皖东南门户。市域总面积为12340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75811940和北纬3017-3119。东邻江苏和浙江的溧阳市、宜兴市、湖州市和杭州市,南接黄山市,西滨芜湖市,北界马鞍山市,全市总人口约274.2万人,人口密度为222.8人/平方公里。市区东距杭州240公里,南距黄山市198公里,北距南京194公里,芜湖76公里,距省会合肥213公里。市区现辖七个街道办事处(鳌峰、济川、澄江、西林、敬亭山、双桥和飞彩),建成区面积35.85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35.5万人,宣都

2、市位于国内经济最归达的长江三角洲影响第二圈人,接受沪杭经济辐射强烈。同步与皖江经济带最重要的中心都市芜湖仅距76公里。宣都市市区是皖赣铁路与宣杭铁路的交汇点,同步又是两条高速公路318国道和合杭高速的对接都市。芜湖长江大桥和318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宣城从公路、铁路北至合肥,东至杭州,南至黄山均有便捷通路。水阳江的水运可直达芜湖通往长江黄金水道。宣都市是沪、浙地区通往皖南旅游线与皖西皖东南旅游线的交叉点上。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宣都市经济发展的城乡建设也将有更强的带动作用。1.1.2 地势地貌宣都市现代地貌格局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岗地、

3、平原等五种类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海拔高程一般2001000 米;中部丘陵岗冲起伏,高程一般15100 米;北部除一部分破碎的丘陵外,绝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汊,圩区地面高程一般为712 米,其中郎川河沿岸部分圩区在12 米以上,宣都市区金宝圩心最低处仅有5 米左右。宣都市规划区范畴内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复杂且起伏不平。城区地面高程一般在1276m(吴淞高程系,下同),最高达88m。市区西北部2km有敬亭山,主峰海拔317m;西南部为丘陵地带,岗峦起伏,沟冲交错,平均地形坡度在610%,平均海拔2276m;东南部为水阳江冲击而成的平畈区,水网密布,地势低洼,地面

4、高程大都在设计洪水位如下。1.1.3 水文地质宣都市水资源涉及河川径流、地下水和太平湖过境径流三个部分,境内河流分属长江、钱塘江流域,涉及水阳江、青弋江、太湖、新安江等水系。全市年均径流量93.16亿立方米,青弋江、水阳江贯穿我市流入长江。青弋江在区内的重要支流有:徽水、孤峰河、琴溪河、包合河、茂林河、周寒河等。水阳江重要支流有西津河、东津河、中津河、华阳河、郎川河、宛溪河等。城区内重要河流有水阳江及其一级支流宛溪河,二级支流板桥河、桐梓岗河、青溪河、梅溪河、泥河、道叉河、白马河及官塘河;青弋江二级支流长桥河。水阳江属长江水系,发源于皖浙交界的天目山,上游由东津河、中津河和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

5、溪汇合(汇口以上流域面积2580km2),汇口如下始称水阳江。流经汪溪、水东、孙家埠、宣都市区东郊,左岸汇华阳河(流域面积286km2)、宛溪河(流域面积330km2),右岸汇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等支流,过新河庄、水阳镇、花津等地,经南漪湖、固城湖和丹阳湖调蓄后由当涂太平口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0305km2。水阳江干流在东郊杨家嘴处(宣城水文站下游2km处)右岸有双桥河分流直接入南漪湖,洪水期的分流比约占宣城水文站以上干流的25%。根据宣都市环保规划,水阳江属地表类水区域,其重要水文参数如下:年平均流量 80.4m3/s年最大月平均流量 489m3/s年最小月平均流量 1.36m3

6、/s常年水位 8.2-8.3m最高水位 17.46m(水文站,1996年6月30日)最低水位 5.8m历史最大洪峰流量 7700m3/s(1996年6月30日)最大流速 3.4m/s最小流量 0m3/s(有六年浮现过断流,时间最长达34天,1978年8月8日-9月11日)港口湾水库建成后,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阳江段北门 14.88m东溪桥 15.48m水文站 16.58m设计下泄流量 200m3/s宛溪河为水阳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宣都市东南部周王和新田交界的青峰山,自城区西南穿城而过,于北门三汊河处注入水阳江,流域面积330km2。主干河道(高速北门)长5.7km,其干流在响山以上有板

7、桥河、桐梓岗河和青溪河3条支流(合计集水面积291.8km2)汇于响山至夏渡镇以南的开阔地段;响山如下又有左侧的梅溪河、道汊河,右侧的泥河相继汇入后至城区北门入水阳江。青溪河、梅溪河、道叉河和泥河为主城区的四条小溪流,均属于水阳江的二级支流,有的已成为纳污河道,淤积也很严重。青溪河由五条小支流汇流而成,汇流面积86.5km2,从响山南面汇入宛溪河。梅溪河发源于敬亭山,汇水面积9.05km2,于南门大桥汇入宛溪河。道叉河发源于敬亭山,汇水面积8.38km2,于济川桥北汇入宛溪河,其洪峰流量直接影响市区西北部。泥河汇集九州大道以东都市污水和农田径流,流域面积20.9km2,从凤凰桥上游东岸注入宛溪

8、河。所有河流中惟有城外从响山南面注入宛溪河的青溪河南段未受污染外,其他河流均受到不同限度的污染。白马河、官塘河为北部片区的二条溪流,属于水阳江的二级支流。白马河发源于敬亭山北麓,由三条支流汇流而成,汇水面积25.41km2,于敬亭山东北部白马湖汇入水阳江。官塘河发源于北部片区,由四条小支流汇流而成,市区流域面积14.46km2,汇入都市北部官塘湖。长桥河为西部片区的一条溪流,属于青弋江的二级支流。长桥河发源于西部片区,由四条小支流汇流而成,市区流域面积46.11km2,于都市西部寒亭镇流入周寒河。东部片区为双桥联圩,圩区总面积约121.5km2,破城河穿区而过,区域内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其中建

9、设用地汇水面积11.06km2。重要要依托沙河及排水干渠收集都市污水和农田径流排往下游。我市地下水量不大,且埋藏较深,开采运用较少,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7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经环保部门监测,水质良好,可作为饮用水源。中心城区属地下水贫水区,城北含水层厚度6-8米,地下水距地面的平均深度3米左右。1.1.4 气象条件气象特性:宣都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由于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差别的互相影响,该区具有春雨连绵、夏雨集中、秋雨偏少、冬季干冷、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气温:全年城区近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40.3(1988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

10、-14(1984年1月25日),年平均气温最高值17,无霜期235d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074h。城区年均相对湿度为78.5%。区内重要风向为东风,频率为14%。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风。近年平均风速为3.3m/s。1月份平均气温为2.9。7月份平均气温为28,历年来1-7月份气温逐月上升,8月份开始气温逐月下降,极端最低气,历年无霜期最长255天,最短为179天。降水:本区近年平均降水量14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降水量为2105.4mm(1954年),最小降水量为760.8mm(1978年),丰枯水年降水量相差近3倍。降水的年内分派亦很不均匀,暴雨多集中在58月,约占全年

11、的40%,尤以6、7月份最为集中,约占汛期58月的75%。宣城站历年实测最大24h暴雨量为291.2mm(1984年6月13日)。最大洪峰流量多发生在68月,尤以7月份居多。枯水流量一般在89月间浮现,特大旱年水阳江断流,宛溪河干涸。本区近年年均水面蒸发量1580mm。日照:全市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 115.4卡/cm2,全年日照数在1840-2130小时之间,平均时数为.3小时,地理分布呈北多南少,丘陵多山区少的特点,年日照时数最多的为7月份,最小的为2月份。1.1.5 地质地震全市境内完全发育了中上部古生代及下部中生、新生代的地层。城区西北部的丘岗地带属白垩纪红砂岩 构造,上部为510m

12、的黄色粘土层,其下为35m厚的粘土夹石层,地基承载力特性值平均达20KPa;城区北部和东部系近代更新层,有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为68m,地基承载力特性值平均达812 KPa。中心城区均属红砂岩层构造,南部岗丘地上部土层为5-10米黄色亚粘土,其下部为3-5米的粘土夹石层,再下为红砂岩,地基承载力特性值平均达120KPa。宣都市在地质分区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处在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东侧。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完整。前震旦系为变质岩,构成本区基底;震旦系至第四系以沉积岩为主,构成盖层。印支期至燕山初期地壳运动,导致本区盖层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演化成下扬子台褶带的一部分。燕山晚期的断块运动加

13、强,使南部上升,形成隆起山地,北部沉降,成为断裂塌陷盆地。区域主导构造线为北东向,形成紧密的北东向线形褶皱和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沿断裂带有一系列的中基性、酸性岩浆侵入与喷发活动,其中以燕山期花岗岩和闪长岩分布最广。据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分析,在距宣都市城区200公里范畴段潜在震源区,沿江潜在震源区、溧阳潜在震源区和泾县潜在震源区等。宣城位于扬子准地台,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完整。郯庐断裂带南段潜在震源区。郯庐断裂带是斜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分割了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构造活动带,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活动十分强烈。1668年其北端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对宣城导致6度破坏。郯庐带南端,重要发育于淮河以南地区

14、,历史上发生过中档强度地震,震级上限为6.5级。沿江潜在震源区。扬州镇江段。位于北东、北西和近东西三组活动断裂的交汇地段。历史上扬州、镇江等地汇处,历史上区内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震级上限为6.0级。铜陵枞阳段。区内发育北东向和北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震级上限为6.5级。南京六合段。位于北东、近东西、北西西向活动断裂交西向两组活动断裂,控制第四纪沉积和地貌发育,历史上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震级上限为6.0级。对宣都市域影响较大的潜在震源区涉及:溧阳潜在震源区。于南渡金坛地堑内,是北东向和北西向两条地震带交汇处,历史上区内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近代于1974年、1979年先后发生过5.5级、6.0级地震,对宣都

15、市的破坏和影响较大,目前小震不断发生。震级上限为6.5级。泾县潜在震源区。重要位于泾县地区,区内重要构造背景为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并相交,1743年泾县5.0级地震也许是这两条断裂共同活动的成果,震级上限为5.5级。以上几种地震潜在震源区内如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均有也许给宣都市导致影响或破坏。根据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性周期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都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地震烈度为7度,对于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均按7度设防,重要建筑物按8度设防。1.2 社会经济1.2.1 历史沿革宣都市历史悠久,早在五千近年前,即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据史考,夏商时期,地属扬州辖、西周地属吴辖,秦统一

16、正置县,属鄣郡、汉武帝属扬州,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宛陵,东汉永和四年,改丹阳郡为宣城郡,此为史宣城郡之始,郡名取宣城县名,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阳郡为二,丹阳郡为宣城郡,宣城郡仍设在宛陵,郡治11县,首为宛陵,次为宣城,五代时改宣城为宁国郡,宋时改宁国府,明、清相沿,府治始终设在宣城。民国元年,设宣城县,并直隶省,民国三十八年,设宣城专人公署,署治宣城,1952年属芜湖专人公署,署治芜湖市,1980年设宣城地区行政公署,署治芜湖市,1982年4月迁入宣都市县,1987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宣城县,设立宣州市,仍属宣城行政公署,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行政公署和宣州市,设立省辖宣都市和宣都市

17、辖宣州区。宣城的城池,据史书记载最早为东晋人史恒彝所筑,世称子城,隋开皇间,进行了第二次修筑,据史载,城垣有过三次大筑,七次修整,最后一次是五代时期南朝刺史林肇仁在隋朝基本上又修了新城,取地势之便和风水之佳,将城池规划为鳌龟形状,这就是“宣城乌龟城”传说的由来。宣城的城池范畴自北宋起基本定局,未作大的变运。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都市发展较快,面貌日新月异。1.2.2 行政区划及人口宣都市辖五县一市一区,7个县市区辖办事处、镇,29个乡、800个村委会。市域总人口275.2万人,自然增长率8.73%,其中城乡人口101万人,占总人口的37%。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35.

18、85平方公里,人口35.5万人。1.2.3 环保状况都市空气: 宣都市都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重要污染参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原则(GB3095-1996)二级原则限值的规定;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均值亦符合环境空气二级原则;市区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全年总超标率为0.5%。 我市降水酸雨频率为32.0%,较上年增长3.7%;降水最低pH值为3.33,年降水pH均值为5.08,比上年减少0.55pH。重要河流水质: 我市重要河流水质基本符合国标规定,水阳江宁国段、青弋江泾县段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GB3838-)类原则,水质状况优,水阳江宣州段水质基本符

19、合类原则,水质状况良好,仅在枯水期鲤鱼滩断面总氮、粪大肠菌群监测成果浮现一次超标。水阳江宣州段水质污染指数较上年略有下降,污染趋缓。都市噪声: 我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一般,平均等效声级为51.7dB(A),总超标率为2.0%,超标发生于居民文教区,为11.1%。与上年相比,声学环境质量略有下降。1.2.4 经济发展水平宣都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衡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1%,经济总量跃上300亿的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长值65.5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长值134.4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实

20、现增长值136.8亿元,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继突破1000美元后达到13051元(折合1716美元),比上年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完毕37.3亿元,增长36.6%;三次产业构造由上年的20.5:38.5:41.0变化为19.5:39.9:40.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化建设进程有新的加快,保障和社会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和完善。宣都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2.7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毕进出口总值378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市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6元,比

21、上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4285元,增长17.4%。农业平稳增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发展日趋活跃;重点项目建设获得重大突破,基本设施建设继续加强,都市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改革开放不断进一步,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经济运营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各项改革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加速壮大,县域经济迅速健康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1.3 有关规划概况1.3.1 宣都市都市总体规划(-)都市性质泛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的山水宜居都市与旅游都市,历史文化名城,皖东南中心都市和制造业基地。都市职能:(1)皖东南的中心都市(

22、2)安徽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3)历史文化名城(4)安徽沿江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5)优美宜居的旅游山水园林都市都市规模 年,宣城中心城区都市人口规模为43 万人,都市建设用地为43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 平方米, 年平均每年增长1.79 平方公里; 年,宣城中心城区都市人口规模为65 万人,都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0 平方米, 年平均每年增长2.2 平方公里,远景2030 年发展成为8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 平方米人,-2030 年平均每年增长1.5 平方公里。都市发展方向:“西进、北跨、东稳、南控”。都市功能分区:中心都市形成“一城、三片区”

23、的都市功能空间构造,“一城、三片区”是指主城区(涉及高教园区、夏渡组团)、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以及东部片区(由双桥、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构成),体现了都市既分散又集约的特点。规划力求达到“一城、三片区”的构成要素符合都市总体有机合成的规定,并且“一城、三片区”的内部也保证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协调,保持良好的空间、功能与环境秩序。都市发展目的:(一)发展总目的到 年,把宣城建成具有独特自然风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繁华商业氛围的皖东南中心都市。 繁华的都市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物质财富富余、社会事业发达、服务功能完善的繁华都市。 和谐的都市坚持全面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安定、保障有力、诚信

24、公平的和谐都市。 宜居的都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服务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充足、居民生活舒服、人居环境良好的宜居都市。 文明的都市彰显都市特色,传承历史文脉,融合现代文明,成为山水相融、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魅力都市。(二)经济发展目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 年当年价总量达到550 亿元,较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2400 美元左右。其中市区生产总值力求达到200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6左右。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长, 年总量突破45 亿元,较 年翻一番多。其中市区财政收入力求达到16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6左右。“十一五”合计完毕投资1000 亿元,较“十五”合计投资翻一番多。

25、其中市区投资达到360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6。(三)总体规划目的体系参照发达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估计宣都市到前后将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年,中心城区人均GDP 将超过77500 元,GDP 总量突破505 亿元,一产比重减少到5%如下,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到45%、50%左右,城乡化水平达到6062%,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预期建设目的如下:宣都市总体规划目的体系一览表()指标分类大类代码指标分类中类代码指标名称阐明单位预期目的指标类型经济指标1GDP指标11GDP总量亿元505左右引导型人均GDP元/人77500左右引导型服务业增长值占GDP比重%50以上引导型单位工业

26、用地增长值亿元/km214.3控制型社会人文指标2人口指标21人口规模万人65引导型人口构造%60(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引导型医疗指标22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医生数个、人65张/50人控制型教育指标23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及服务半径所、米60所小学:500米初中:1000米控制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以上控制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以上控制型居住指标24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M2/人20以上控制型就业指标25预期平均就业年限年35引导型公共交通指标26公交出行率%30控制型公共服务指标27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文化、教育、医疗、体育、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M2/人3

27、.5以上控制型人均避难场合用地M2/人3.0左右控制型资源指标3水资源指标31地区性可运用水资源亿m3控制型万元GDP耗水量M3/万元150控制型水平衡(用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比值)比例能源指标32单位GDP能耗水平Tce/万元GDP1.4如下控制型能源构造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15左右引导型土地资源指标33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2/人100以内控制型环境指标4生态指标41绿化覆盖率%45控制型污水指标42污水解决率%90以上控制型资源化运用率%60以上控制型COD排放强度kg/万元GDP3.0如下控制型垃圾指标43无害化解决率%100控制型垃圾资源化运用率%60以上控制型大气指标44SO2、CO

28、2排放削减指标%3.8控制型CO2排放强度kg/万元GDP3.0如下控制型CO2排放强度kg/万元GDP4.0如下控制型1.3.2 99版宣州市排水规划(-)1999年9月下旬,受宣州市建委委托,根据98版宣州市都市总体规划,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承当了宣州市排水规划设计工作;规划年限为,规划用地38km2,规划人口38万。规划拟定的排水体制为:老城区实行截流式合流制,老城区以外的其他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规划根据现状排水管、水系、防洪设施和地形特点,沿自然分水线将母城提成青溪河、梅溪河、道叉河、敬亭圩和城东联圩五个区,加上夏渡、双桥和巷口桥,整个规划范畴共分为八个区,总汇水面积49.42平方公里

29、,其中10.75平方公里为规划范畴外汇水面积,共需敷设雨水管155.73km,建雨水排涝泵站4座,总设计流量75.25m3/s。污水规划结合污水解决厂布置,分为敬亭圩、夏渡、双桥、巷口桥污水解决系统,汇集污水总量为14.44万m3/d,服务范畴19.33km2,服务人口37.99万人。共需敷设污水管134.44km,建污水半途提高泵站4座,污水解决厂4座。1.3.3 99版宣州市排水规划(-)回忆与反思自宣都市撤地设市以来,都市建设突飞猛进,都市面貌日新月异,在都市建设过程中,根据本轮排水规划,实行的重要排水设施有:梅溪路排水管网、水阳江大道开发区段排水管网、宣南路排水管网、昭亭南路排水管网、

30、昭亭北路排水管网、敬亭路排水管网、西林路排水管网、宣湖路排水管网、卜村南路排水管网及建材路排水管网等十余条道路排水设施。通过近年的检查,本轮排水规划在排水分区和管网规划方面基本合理,较好的指引了宣都市近年来的都市建设。但随着都市规模的扩大,以及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都市用地性质发生变化,都市用地规模大大增长。本轮排水规划已不能满足现状都市建设的规定,因此,必须在本轮排水规划的基本上根据新版都市总体规划来编制新一轮的都市排水工程规划。1.3.4 宣都市都市防洪规划报告(-)宣都市都市防洪规划报告由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毕,根据98都市总体规划,并增长了双桥联圩建成区防洪保护范畴。规划基准

31、年采用,近期水平年为,远期为。a)防洪原则根据城区地形条件和各片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限度,采用分区设防,主城区(涉及老城区、城东联圩和敬亭圩)采用50年一遇;双桥联圩均采用一遇。b)除涝原则城区重要内水河道道汊河、梅溪河等采用一遇,敬亭山撇洪沟采用一遇的排涝原则。都市管网规划,采用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其重限期为1年一遇。重要防洪工程设施:老城区:对宛溪河西侧总长2.371km的防洪墙进行加高加固改造。根据规划规定,设计防洪墙顶高程为18.3m,比现状防洪墙高0.2m。敬亭圩:圩堤长5.1km,以1996年洪水作为该段圩堤的设计洪水。北门及造纸厂两处的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6.8m和15.9m。城

32、东联圩:水阳江河段北门、东溪桥和宣城水文站处的设计水位分别为16.8、17.4、18.5m。双桥联圩总长44.3km,位于水阳江右岸。敬亭山撇洪沟沟长1.6km,沟底宽度约2m。采用的治涝措施重要为:(1)高水高排,减小低洼地雨水汇流量。(2)按照“自排为主,机排为辅,分片治理”的原则,扩建新建排涝泵站,改造老泵站,充足发挥原有泵站的排涝能力。(3)疏通既有排水管道,完善泵站的配套管网,特别是低洼地通往泵站的主干管,以保证涝区雨水能畅通迅速流至泵站,及时排出。(注: 1.3.4节中高程为吴淞高程(吴淞高程=黄海高程+1.915m),另本规划中除注明外其他均为黄海高程)。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宣

33、都市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的子项目重要分布在宣都市主城区。宣城地区是一种山区、丘陵平畈区和圩区多类并存地区,受地形和人类活动影响,本区既直接受到来自上游山丘洪水的影响,也受到中下游河道洪水的顶托影响,涝灾灾害频繁。地区根据国家防洪原则(GB50201-94)中有关都市级别划分原则,宣都市为重点防洪都市,都市防洪原则为50-1一遇,目前都市防洪原则仅为10-一遇,远未达到规范规定的防洪规定。各河的规划未形成完整、达标的封闭堤圈,且工程隐患多,整体抵御洪水侵袭能力很低。其他相应的防洪工程措施,如道叉河上游的殷村水库及水库至别士桥河段治理工程、道叉河下游堤防工程未实行,梅溪河未治理,

34、现状防洪土堤险工险段多,堤身单薄,提内堤外无护堤地,堤内紧靠堤脚有多余渊塘,易发生渗入变形,产生管涌、塌坡。堤防穿堤建筑物多,存在不均匀沉陷、断裂、漏水等现象,急需维修加固。河道阻水桥梁众多,过水断面严重局限性,雍水严重,致使汛期洪水宣泄不畅,加剧了内河洪水灾害。此外,在河道行洪范畴内,有的单位不经水政主管部门批准,任意修建阻水、挑流建筑物侵占防洪堤护堤地,再加上人为直接或间接地向河中倾倒生产、生活垃圾等,严重阻塞了河道行洪。近十年来,由于人口增长、经济的发展和洪涝灾害的频发,使宣都市本来就十分单薄的防洪及排水等都市基本设施面临着巨大的需求压力,特别是夏季涝灾,数千亩农田绝收,约上百余座村庄淹

35、,多处都市堤防破围,工厂学校和居民区被水沉没,灾害损失巨大。由于受高位河水倒灌的影响,过渡养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入,导致宣都市市区重要水体宛溪河、道叉河、梅溪河、泥河、青溪河等植被稀少,局部水域湿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湿地植被受到很大破坏,并且缺少滨水植被,滩涂裸露,部分地段有水土流失现象浮现。许多鸟类繁殖和栖息的场合也因环境污染而受到影响。河道近年没有清淤,湖水变浅,库容变小,水质恶化,这个现状使水域无法承当环境质量的调控主体。随着都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都市排水能力呈下降趋势。原有的糖、库调蓄能力削弱或丧失,加大了洪水外排的压力。城区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未形成完整的排涝体系,排涝沟渠不畅,

36、排水设施滞后于都市发展规定。城区北部山洪截流设施不完善,未得到有效控制。北部某些已被都市规划征用,植被率低,滞蓄水能力下降,增长了老城区排水压力。既有沟渠未经统一规划,断面偏小,老管道渗流现象突出,雨水不能及时输送和排泄。河道两岸房屋大多低矮老旧,建造无序,垃圾成堆,道路管网不配套,呈现出“脏、乱、差”和“破、旧、乱”的现象,同步老的排涝站已不适应防洪、排涝需要,难以解决汛期及雨季来临时的诸多问题,给都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隐患。为了人民生活生产的以便,需建设合适居住的人性化环境,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环保的主线任务是保护人、保护人的健康、保护人的生态条件、保护人的生活环境。这里的

37、生态环境对于宣都市的气候调节、都市环境质量维护十分重要。这里是天然的开放空间,对这一地区河流必须加强生态恢复和建设,营造和谐的生活和游憩环境,建立积极积极的保护开发机制,合理有序地进行保护和开发。塑造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将来都市发展发挥生态调节功能。综上所述,这批项目的建设,是为了改善都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同步也是改善都市投资环境,增进都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重要举措,对都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3 项目名称、编制根据、原则及指引思想3.1 项目名称:宣都市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

38、捆项目项目建设地点:安徽省宣都市主城区项目管理: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行,宣都市市政府拟成立宣都市市区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等部门领导构成,对项目实行予以指引和协调,对项目安排、工程内容、资金使用等重大问题做出决策,该办公室直接对市政府负责。项目办公室由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构成,完毕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任务,对项目的准备、评估、实行和验收进行组织、协调、指引、监督、检查。该项目参照上级有关规定成立相应机构涉及财务科、工程科、技术与资料科、拆迁科等,管理本地的项目实行。项目主管单位:宣都市人民政府项目

39、担保单位:宣都市财政局项目总牵头单位:宣都市建设委员会3.2 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宣都市都市总体规划(-)宣都市环保“十一五”规划(-)宣都市都市防洪工程规划报告(-)安徽省宣都市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宣都市都市排水工程规划(-)其她有关规范技术原则3.3 指引思想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生态山水园林都市的总体规定,立足于完善城区的防洪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着眼于都市规划区的发展,环绕都市总体规划,努力提高居住环境和都市形象,为工业、农业、服务业、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保障,使河道的防洪能力基本达到规划规定;到“

40、十一五”未实现省级园林都市,污水和垃圾解决无害化都市,同步建设一批安徽省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示范基地。3.4编制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原则。从宣城地区的实际状况出发,在都市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指引下,采用一次设计、分期实行的原则,合理拟定工程建设规模,使工程建设与都市的发展相协调,既满足都市经济文化发展规定,又充足考虑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景观建设的需要。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合理拟定工程建设方案。便于管理及维护、高效节能、经济合理,减少工程投资及平常运营费用。工程建设应力求经济、合理,并充足运用土地。积极选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3.5采用的重要规范

41、和原则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GB3838-)都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J50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都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J50220-95)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防洪原则(GB50201-94)都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刚要(试行).10城乡汛水解决厂污染物排放原则(GB18918-)都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8)现行的其她规范及原则4

42、项目概况4.1重要河流特性宣都市区重要河流为水阳江及其一级支流宛溪河,二级支流青溪河、梅溪河、泥河、道叉河、白马河、官塘河;青弋江二级支流长桥河。 市区客水河:水阳江、宛溪河市区内河:青溪河、梅溪河、泥河、道叉河、白马河、官塘河、长桥河(1)水阳江:上游汇水面积为3410km2,城区段(高速-海棠湾)河长约10km。最大洪峰流量为7700m3/s(1996年),相应的最高洪水位(水文站处)17.46米(黄海高程)。港口湾水库建后相应50年一遇洪水位分别是:14.88米(水阳江段北门),15.48米(东溪桥),16.58米(水文站处)。 (2)宛溪河:流域面积为330km2,城区段(高速-北门)

43、河长为5.7km,河道坡度为2.5。一遇的洪峰流量为460m3/s。(3)青溪河:流域面积为86.5km2,由五条小支流汇流而成,在响山处汇入宛溪河。(芜屯路响山段)主流河长7.4km,河道坡度为2.7,属于宛溪河上游支流。(4)梅溪河:是宛溪河西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敬亭山,流域面积9.05km2,城区段(芜屯路至宣港路东侧)河长约为8.62km,河道坡度为9.6,属于城区内河,汇入宛溪河。(5)泥河:流域面积为20.9km2,城区河长约4.5km,河道坡度1,位于城东联圩内,为宛溪河支流,河道控制宽度为30m。(6)道叉河:发源于敬亭山脉,自西向东流经昭亭路、环城北路和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于别士

44、桥闸入宛溪河。流域面积为8.38km2,河长7.15km,河道坡度为11.2。(7)白马河:发源于敬亭山北麓,由三条小溪流汇流而成,自西向东于敬亭山东北部白马湖汇入水阳江。流域面积25.41km2,主流河长6.62m,河道坡度为3.0。(8)官塘河:发源于北部片区,由四条小溪流汇流而成,自南向北汇入都市北部官塘湖。市区流域面积14.46km,主流河长5.6km,河道坡度为3.2。(9)长桥河:发源于西部片区,由四条小溪流汇流而成,自东向西于都市西部寒亭镇汇入青弋江一级支流周寒河。市区流域面积46.11km2,主流河长7.8km,河道坡度为2.56。4.2排水分区划分根据宣都市水系、地形、都市总

45、体布局等因素,结合宣都市都市防洪规划,沿自然分水线将主城辨别为五个区,加上夏渡、双桥、白马河、官塘河和长桥河。将整个规划范畴雨水划分为十个雨水片区,下面将这十个片区雨水规划分述如下:(1)青溪河区位于都市西南,总汇水面积86.5平方公里,由五条支流汇合而成,规划建设用地东至宛溪河、南至高教园区、西至敬亭山、北至水阳江大道,面积23.47平方公里,地面高程16-70米,地势西高东低。雨水就近汇入青溪河1#、2#、3#支流,再汇入青溪河向东排入宛溪河。为形成鳄鱼湖景区水面,在青溪河入宛溪河口处建节制闸蓄水。该区基本在洪水位以上,在入鳄鱼湖宣泾路段约0.9 km2用地地面标高下于防洪标高14.9m,

46、根据宣都市都市防洪规划报告(-),将本地块地面高程垫高至15.6米以上,以解决本区的排涝问题。(2)梅溪河区位于青溪河北部,道叉河西南边,发源于敬亭山,汇水面积9.0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东至宛溪河、南至水阳江大道、西至敬亭山北至梅溪路,面积7.26平方公里,地面高程20-40米。区内地势西高东低,规划保存天然的梅溪河作为都市水体,同步在雨水规划中作为该区的雨水主干道,周边雨水就近排入其中,雨水汇入梅溪河自西向东重力流排入宛溪河。本区梅溪河下游段(宣泾路-宣港路)约0.18 km2用地位于洪水沉没线如下,根据宣都市都市防洪规划报告(-),将本地块地面高程垫高至15.6米以上,以解决本区的排涝

47、问题。 (3)道叉河区本区北依敬亭山,南邻梅溪河区,总汇水面积8.38平方公里,(含老城区合流区域1.59km和规划外汇水面积1.71km2),规划建设用地东至宛溪河、南临梅溪河区、西北至敬亭山,面积6.67平方公里,为宣都市行政商业中心,地面高程13-55米。宣都市都市防洪规划报告中,已在该区结合地形分析论证,规划布置2座水库(殷村水库),水库1面积为11.76ha,水位32.0米,水库2面积为8.97ha,水位为30.0米。两水库上游汇水面积为4.17平方公里。本区域排水在防洪规划中采用高水高排,低水泵排的方案(方案一),结合现状已建管网状况,水库下游地面高程在15.0m如下的区域为低排区

48、,总面积为2.26km2,水库下游地面高程在15.0m以上的区域为高排区,总面积为1.95km。低排区雨水汇入道叉河向东非汛期自排入宛溪河,汛期至别士桥泵站抽排。高排区雨水及两水库4.34m3/s下泄水汇入道叉河北岸的雨水压力箱涵,自西向东重力流自排入宛溪河。因建设条件制约,本次规划拟对上述方案做出局部修正(方案二),两水库上游汇水由水库进行调蓄,两水库下泄水及下游雨水所有由西向东非汛期自排入宛溪河,汛期至别士桥泵站抽排,同步对环城北路下游河道水面结合老城改造规划,扩大其水面进行调蓄。方 案 比 较方 案方 案 一方 案 二别士桥泵站无需扩建泵站扩建泵站14.68m2/s投资约3000万元压力

49、箱涵新建压力箱涵约3.0KM,投资约1200万元无需新建压力箱涵拆 迁拆迁约10000 m,投资约2500万元现状河道经疏浚后可满足排洪规定,无拆迁经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采用方案二。(4)城东区位于宣都市东部,宛溪河东岸,水阳江以西,地势平坦,铁路和泥河穿中而过,位于城东联圩保护范畴之内,总汇水面积20.9km2,规划建设用地东北至水阳江,西至宛溪河、南至“宣广高速”,面积9.92平方公里。地面现状高程大部分在10-12米,最高处12.8米(九洲大道),最低处在三里桥以北地面现状高程为9.8米;芋山片平均高程为11.0米,铁路以东雨水就近排入解放沟,自南向北汇入谢村泵站,铁路以西南侧雨水汇入泥河

50、至宛溪河口处马王桥泵站。(5)双桥区该区位于都市东部,属于双桥联圩保护区,圩区总面积121.5km2。根据宣都市都市防洪规划报告(-),本区域内运用都市外围道路形成防洪子堤,将都市建设用地与圩区其他地辨别隔开来,城排区按都市排涝原则设计,城排区外按农田原则并入整个圩区统一考虑。城排区西至水阳江,东至双桥圩内河破城河,北至双桥办事处,南至民营经济园,总汇水面积11.0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分为双桥办事处和民营经济园二块,面积分别为1.80平方公里和3.67平方公里。地面高程均在10-16m之间,皆低于防洪标高。双桥办事处片运用本区域内沙河收集区内雨水,由东向西排至水阳江边至双桥一站,非污期自流

51、入水阳江,汛期泵排入水阳江。民营经济园区运用本区域内排水干沟收集区内雨水,由南向北排至本区东北角至双桥二站,非汛期自排入破城河,汛期泵排入破城河。同步沟通区域内沙河与排水干沟形成相通水系。(6)敬亭圩区该区位于老城区以北,水阳江西岸,宣水路两侧,面积3.8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地面高程达10.8米。规划拟定该区雨水有三个出水口:沿环城大道北段和昭亭北路0.2km2雨水汇入敬亭圩撇洪沟,经海棠湾自排入水阳江;约0.6km2雨水自西向东高水高排至水阳江。工业干道以东,水阳江以西,总面积约为3.0km2,地势平坦,皆位于防洪标高如下,雨水自南向北沿铁路两侧布置主干管,流至水阳江西岸,并在海棠湾设敬亭圩

52、雨水排涝泵站。(7)夏渡区位于318国道以北,宛溪河以西岸,桐梓岗河穿区而过,总汇水面积80.6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沿宣港路两侧分布,北至“宣广高速”,南至环城大道,面积1.43平方公里,地势东西高,中间低,高差大。雨水就近汇入桐梓岗河,在夏渡老街处流入宛溪河。(8)白马河区位于敬亭山北麓,麒麟大道以南,宣水路两侧,总汇水面积25.4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北至麒麟大道,南至巷口桥,面积7.2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本区地面高程大部分在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雨水就近排入水体,经白马湖排入水阳江。(9)官塘河区位于都市北部片区,麒麟大道以北,宣水路两侧,总汇水面积14.46平方公

53、里。规划建设用地北至工业新区北环路,南至麒麟大道,面积6.4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地面高程均在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向北汇入官塘湖。(10)长桥河区位于都市西部片区,“宣广高速”以西,总汇水面积46.1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分为长桥一区和长桥二区,面积共14.61平方公里。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地面高程均在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雨水就近排入水体,于本区域西北角汇流成长桥河,向西流入周寒河。4.3河道整治规划都市内河现状存在问题:(1)河道排涝原则低,排涝任务重,河道淤塞严重,过水断面缩窄,排水能力下降。(2)两岸建设无序,沿线违章搭建现象严重,致使河道缩窄,环境卫生条件差

54、,是脏乱差的典型地区。(3)河水污染严重,内河不仅是纳污河,沿线污水均排入河内,并且向内河倾倒垃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空间。河道整治规划原则:治水治污治环境同步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延续性原则;亲水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改善水环境,加强两岸绿化,充足发挥河流在保持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微气候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本排水河道整治规划根据都市防洪规划规定,并与其治涝规划相协调一致,整治内容重要指都市内河水系,这些河道因常年淤积、堵塞、河岸塌陷及非法填河造路,已导致河流排水不畅或断流,严重影响都市排水与防洪,影响都市水环境。规划按二十年一遇的排涝原则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

55、护砌、改造阻水桥涵,扩大过水断面,全面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排水河道整治内容根据排水分区的划分分述如下:(1)青溪河区青溪河1#支流全长5.2km。经对河道进行复核,局部河道进行疏浚,设计原则为:河道深1-2米、河道底宽6-10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青溪河2#支流全长5.5km,河道底宽6-10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青溪河3#支流全长7.4km,河道底度10-30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2)梅溪河区梅溪河河长约为8.62km。经对河道进行复核,局部河道进行疏浚改线,晏公桥上下800m河段需抬高地

56、面高程至15.6m,以满足防洪设计规定,设计原则为:河道深1-2米、河道堤距8-15米。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 (3)道叉河区道叉河全长7.15km,下游段两岸地面高程为11-17m,河底高程为9-12m,经对河道进行复核,对上游两水库调洪演算,设计下泄流量为4.34m/s,规划局部河道进行疏浚扩大过水断面,设计原则为:河道深1-2米、河道堤距15-25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道叉河一遇水位为10.43m,改造时对局部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堤段修筑防洪墙。规划在道叉河南侧布置截流管对排向河内的合流水进行截流,送至都市污水主干管。随老城区逐渐改造,彻底转

57、为分流制,截流管作为污水管使用,同步运用上游水库蓄水及水位差定期对道叉河冲洗和换水,改造其水质。通过截污、清淤、换水同步并举,将臭水沟变为清水河。(4)城东区泥河城区全长约4.5km,经对河道进行复核,局部河道进行疏浚扩大过水断面,设计原则为:河道深1-2米、河道底宽10-30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南北向的解放沟作为城东雨水主出口,经对河道进行复核,综合治理,局部改线,清淤,设计原则为:河道深1-2米、河道底宽10-15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5)双桥区沙河为双桥区建设用地内的重要排水干沟,对局部河道进行整顿改线并扩大过水断面

58、,设计原则为:河道深2-3米,河道堤距5-10米,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6)敬亭圩区疏浚圩内排水干沟,设计原则为:河道深1-2米,河道堤距5-10,河道两侧各预留10米绿化和管理用地。(7)夏渡区桐梓岗河城区全长约3.0km,规划对局部河道进行疏浚扩大其过水断面,设计原则为:河道深2-3米,河道底宽40-60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8)白马河区白马河全长约6.62km,由三条支流汇流而成,局部河道进行疏浚开挖,设计原则为:支流河道深5-8米,河道底宽3-5米,边坡1:2.5,河道两侧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主流河道深2-3米,河道底宽20-3

59、0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9)官塘河区官塘河城区全长约5.6km,由四条支流汇流而成,规划对局部河道进行疏浚开挖,设计原则为:支流河道深2-3米,河道底宽5-8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主流河道深2-3米,河道底宽10-30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10)长桥河区长桥河城区全公约7.8km,由四条支流汇流而成,规划对局部河道进行疏浚开挖。设计原则为:支流河道深2-3米,河道底宽5-8米,边坡1:2.5。河道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和管理用地;主流河道深2-3米,河道底宽20-40米,边坡1:2.5,河道

60、两侧各预留15米的绿化和管理用地。5 项目建设5.1宣都市宛溪河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含上游桐梓岗河、板桥河)5.1.1现状条件:宛溪河流域概况宛溪河是水阳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宣州区周王和新田交界的青峰山,河道总长35.8km,流域面积330平方公里,该河道以响山峡口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响山如下为穿越市区的主干河道,长约4.4km,该区段河道断面为梯形,宽50-150米,自然径流量除暴雨期较大外,平时很小,河道安全泄洪流量约为450-500m3/s,市区段流域面积38.2km2。都市内部的重要支流道叉河(流域面积8.38km2,河道长7.15km)、梅溪河(流域面积8.92km2,河道长8.62km)、泥河(流域面积20.9km2,城东联圩内部河流)均在此段注入宛溪河。宛溪河响山以上段流域面积291.9km2,有青溪河(流域面积86.5km2,河道长18.7km)、桐梓岗河(流域面积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