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8608472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2.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

2、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

3、,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学生在色环上寻找尽可能多的对比色并尝试用水粉色表现出来。比一比那一组同学画出来的对比色最多。 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 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 学生分组讨论: 什么是招贴画? 它们有什么特点? 了解元素: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 (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施教时间:9月11-15号 课后记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

4、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5年级第一学期“鞋”单元的第三课。学习本课在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将想象变成现实,是人类创造性的最高体现。能否将想象最大限度以最合理最完美的形式制作出来是衡量人综合素质程度、动手能力的尺度。本课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来,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在鞋的基本型上对鞋进行创造性设计装饰。己的创造性的联想思维。通过这种训练,达到培养学

5、生想象力的教学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设计风格不同的鞋并尝试将自己设计的鞋制作出来。难点是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制作出风格独特的鞋(包括对鞋进行创造性设计装饰)。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现出来。 通过创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的鞋的图片。 学生进行各种材料的准备:彩纸、纸盒、泥、线绳、颜料、以及其他能用上的材料。 要求准备的制作工具:剪刀、胶水、胶带、活泥水等。 (二)教学过程: 导入:鞋的作用。出示一只普通的鞋和一只工艺品鞋。 讨论:带学生

6、讨论鞋的作用,既可以穿在脚上做生活用品,也可以做成装饰美化用品。 欣赏:教师出示各种工艺品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讨论分析:可以用来做工艺品鞋的材料有哪些?请学生观察思考后列出各种材料。检查一下自己所带的材料里有没有这些材料,对自己所带的材料进行再思考,进行分组讨论,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工艺品鞋? 创作: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开动脑筋,制作一只工艺品鞋。 游戏:开一个鞋子博览会,“推销”自己的作品。 :组织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的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 三、学习建议: 针对学生是否在鞋的设计中表现出创意进行。 针对学生是否在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形式美的原理进行。 针对学生制

7、作过程是否安全有序进行。 针对学生是否能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进行。 针对学生是否能用语言对自己或者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进行。 四、教师教学随笔: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创造力 2、学习街头标识物的设计 教学重点及难点:色彩新奇强烈,引人注目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街头标识物(二) 二、欣赏一组街头标识物图片 1、讨论、发表自已觉得成功之处。 2、不足或自已觉得可改进之处。 三、谈一谈家乡的商店、宾馆和饮食娱乐业的标识物。 师:它们的设计有些什么问题和不足吗? 1、小组讨论 2、交流意见和建议 四、构思、想象心中的标识物 1、继续欣赏图片 师:

8、这些设计简洁明确、新奇强烈的标识物是现代城市繁荣的标志,也给商业注入了艺术气息。 (1)家具店标识物 (2)汽车配件商店标识物 (3)鞋店标识物 2、学生构思 从色彩、形状上考虑,大胆创新 五、学生创作:为商店设计一个街头标识物。 要求:注意标识物的实际大小和放置位置。 色彩新奇强烈、引人注目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观摩 观摩、交流大家的设计,看谁的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较有趣,同时能符合特定的商业服务要求。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题:团包手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9、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2、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2、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

10、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1)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各种造型的方法。 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3)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教学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

11、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颜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小学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美丽风光,感受各地不同风情特色,学画风景画。 2.在乘上列车去画画的情景驱动下,观察、感受或想象,画一幅风景画,培养孩子观察捕捉、绘画表现的能力。 3.感受美景对心田的滋养,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启发对美丽风景的观察并进 行表现。 难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表现角度描画美丽 的风景。 三、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

12、背景音乐。小火车的背景图版。 2.学具:彩卡、胶水、双面胶、水彩笔、剪刀、胶水、棉花、毛线等。 四、板书设计: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听好了,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火车开来的声音)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都去过哪儿?没坐过火车的小朋友也没有关系,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乘着小火车到祖国各地去旅游,一边玩,一边画画,那你开心吗?(板书课题) 2.我们这间教室就是一节超大车厢,看看咱们的幸福列车,你们之前剪好的自画像我已经贴上了!(展示展板并贴上黑板)现在,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火车开了的音乐,全体起立,左手搭肩,右手臂摆动开火

13、车) 二、引导观赏,自主探究: “小火车到站了,请火车停下吧”征求大家意见,你最想去哪里?(北京、上海、桂林、海南?.)或者(高山、大海、森林、草原) 依次欣赏图片,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 3.有的小朋友很厉害,都能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更厉害,除了绘画之外,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呢?(教师拿出剪刀和彩卡启发回答) 板书: 怎么办:画、剪、贴、撕、折、捏、摄影 4.突破难点:师示范重叠剪贴小树,启发白云用什么材料粘贴,师演示用棉花粘贴。 5.师归纳:刚才观赏了那么多风景,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都看到了什么? 师:天空上有有蓝天、有白云、有青山、有绿水、有大树,有小 草,那

14、我们就分成五个组:蓝天组、高山组、小河组、绿树组、建筑物组。 板书: 组团结协作,大胆表现。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教学重难点: 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如何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具学具:小纸盒、彩纸、绒布、剪刀、胶、家居图片、家具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

15、用什么材料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 (4)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小学美术教案 篇7 第一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

16、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

17、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

18、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

19、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 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

20、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

21、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

22、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23、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24、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 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

25、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 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图片,提问 1、 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

26、、泥土、木头等。) 3、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27、: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教师板书: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说 一说: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28、 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2、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A 甘肃敦煌石窟 B

29、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C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D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四)教师总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

30、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六 课后拓展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秦始皇兵马俑断臂维纳斯的相关资料,试比较它们的艺术特点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

31、的透视现象。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他物体的透视变化。 教学策略: 远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透视知识。通过道路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非常浅显和便捷,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由此及彼,道路两旁的路灯,树木,建筑物也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内容,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本课设计的思路。透视现象从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渐进的理解,因为有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到六年级,学生已经非常轻松的能说出生活中的很多透视现象,但是要引导学

32、生将透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构思,还需要教师多引导。 本课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术基础知识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变化。但是通篇课本都没有直接提到“焦点透视”,因为在第三学段对类似需要逻辑推理的美术知识主要是感受和体验。所以,课本的开始以两幅美术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作为欣赏和提示,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感受,在对近大远小的道路变化有准确认知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感的。本课知识点就是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空间关系,并运用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展示一幅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马路照片

33、。 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一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的来说就是近大远小。 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欣赏课本P7最上方四幅马路效果图,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了解点与美术的关系。 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大远小。 二、欣赏提升,

34、讲述发展阶段 1.透视的发展史 课件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画面,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学习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视感,是透视学的奠基人。欣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加深对作品中透视现象的认识。 2.自然中的透视 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大远小,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念。对照图片,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往远处看,画面中的透视也有相应的变化。 3.欣赏作品中的透视 欣赏呐喊等系列绘画作品中的透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在画面中的作用,并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

35、构思和表现,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课件对比作品赏析,如果画面中没有透视会给人什么感觉?加深学生对透视的重要性的认识。颜色、大小、疏密等各种变化,认识到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总结透视的发展阶段、特点与规律。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 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36、 (3) 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2.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 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应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四、学生操作: 作业内容: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要求: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 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 五、展示与评价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学到的透视现象,从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去探索,发现更有意思的问题和现象。 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来评价。找出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改进办法。教师评价。 六、课后拓展: 学生视野,希望学生今后在作品中学会运用透视知识。在运用时关注:能否理解并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融入到绘画作品、摄影、拍摄等当中去。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汇编8篇】 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