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xx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28603108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推进xx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推进xx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推进xx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推进xx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xx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推进XX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摘 要】 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 改革现行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基础 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以党的建 设一体化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 标。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作保障。目前,XX乡 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遭遇瓶颈,调查探讨如何改革和完善安 陵镇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以突破这些瓶颈 来适应农

2、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新农村农村行政管理创新调查摘要1引言3、xx乡农村行政管理现实困境3(一)、如何面对新农村建设3(二)、行政管理遇到的困境4(三)、财政体制如何改变 4(四)、科学的考核机制5二、xx乡农村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5三、xx乡农村行政管理的出路5(一)、转变职能5(二)、科学规划6(三)、完善体制6(四)、建立考核7四、 结语7参考文献8【引言】乡镇基层政府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要 进行相应的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乡农村行政机关 也而进行了多次的机构体制改革,目前我乡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总体上与当前农村 政治经

3、济社会发展形势基本相适应,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 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运作困境,须引起各方关注,并研究对策予以解决。【正文】一、XX乡行政管理现实困境(一)、如何面对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一套相应的 组织领导机构。尤其在创新土地利用政策、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村集 体经济、推行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制,以及在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 效。当然,由于自然基础、经济实力及区位条件的不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 展也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建设 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契

4、机,党的十六届五中 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党以科学发展观,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 医的愿望。要推行这一系列好的政策举措,如何实施,如何落实的问题就显得 较为重要。最大问题是土地配置与管理问题,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应因时因地 制宜,要考虑区位条件、突出区域特色。首先,用地政策和制度有长效机制,农 村用地盘活与配置也应

5、该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来,不能像过去那样,城市大 规模扩展占用耕地,但不给农村预留必要的建设用地。农村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 的用地需求:其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去欠账太多,这一状况必然要改变; 其二,公共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其三,解决目前农村生产发展的依托问题。 目前解决农村生产发展的依托问题,即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镇集体财政来源是一个 突出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是否能得到稳定投资。农村的臭水 臭沟谁来管?越强调科学发展观,越要强调政府的作用。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 利用。用地的总指标就这么大,无用指标占了,可用指标就少了。要加强各项建 设用地适宜性的基础评价与研究,以指导项目

6、建设报批的规范化和合理化。现在 所进行的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就可以达到控制用地总量和优化用地结构的目标。(二)、行政管理遇到的困境政府普遍缺乏预算意识,很多乡镇的预算形同虚设,同时政府运作的成本意 识浅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虑较少。再者, 不少乡镇不仅多个部门和领导有财政审批权,而且有滥购、滥补、滥奖的现象。 加上有的乡镇干部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行为失范,势必增大政府的管理成本, 挤占乡镇财政的公共支出。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 财政所占比重较小。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地方承担的各种管理事务、公共服 务并没有相应减少,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

7、市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由基 层政府承担,而乡镇一级在财政分成方面又处于最不利地位,难免造成乡镇财政 困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乡镇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虽 然XX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条条道路通村的目标。但政府部门对道路的维护和养护 不到位使得一些道路出现了坑坑洼洼,长久没有人处理。除此之外,乡镇的电线 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和修理,在农村只要一打雷或下大雨,必然就会停电。乡镇 的饮用水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有些地方水污染严重,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农村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农业技术支持服务和推广应用的资金 投入不足,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着推广力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

8、借机 构改革将推广服务部门推向市场,甚至撤销推广服务部门,造成人员离岗或流失; 另一方面,基层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 能力较差,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转化,无法适应当前现代高效农业 发展的需要。公共卫生事业停滞不前。乡镇基本医疗条件严重落后,机构凋零, 设备陈旧,卫技人员短缺而且素质偏差,服务水平低下,乡、村两级卫生保健网几 乎处于瓦解状态,公共卫生和各项预防保健工作难以落实。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 的农民群体,虽然现在都有农村医疗保险,但家里有大病的,往往能拖则拖着, 不能及时的就医。因为过高的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力,不少农民 “因病致贫,

9、因 病返贫”已成为突出的问题。(三)财政体制如何改变乡镇的财政体制是政府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 中央财权大幅提高,地方财权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对等。在地方 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财政所占比重较小。尽管我县的县乡 (镇)财政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系改革,逐步缓解了县乡财政运行中的压力,但 由于财政上的权责利益不一致,财权集中在县级,事权集中在乡镇,财权制约事 权,使镇财政处于难运行境地。再者现行的县乡(镇)财政收支方式是收入上缴 和支出下拨,收入上缴,即乡镇的税收全部上缴国库;支出下拨,即由县财政根 据财力和人员经费核定支出基数按月向乡镇下

10、拨。实际上县级核定的支出基数与 乡镇的实际需求之间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处于行政体系末端的乡镇政府税源难以 自控和保证,而乡镇机关人员又在不断的增加,带来工资费用急增,造成各级财 政支出不断扩大和乡镇债务负担日益沉重。乡镇财政保运转支出压力过大,入不 敷出,担负不起保运转促发展的重任。财政运行举步维艰,基础设施建设、公益 事业、公共服务根本无钱落实。(四)科学的考核机制行政监督考核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机制,是权力构成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督促政府减少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 也可以监督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是否有成效。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对政 府执政能力和政府工

11、作人员工作能力大多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监督体系又 缺乏有力的监督主体。我镇行政机构也存在这个问题。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 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缺少合理的监督 体系。公务员的管理也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激励机制。人民是主人, 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目前我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 上的群众监督,使主人对公仆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二、xx村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行政管理观念有待改变。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为了适应以市场取向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 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

12、就。但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 的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培植资源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些行政管理观念尚 未摈弃,诸如直接干预、微观管理、人治管理等,在部分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反,许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观念,如民主参与的管理、法治化 管理、自治管理等,又尚未建立起来。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难以与市场 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竞争。因为在市场经济要求下,首先约束的是政府行为, 要求政府必须遵守市场法则,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运行规则,尽快树立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观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清除旧

13、的管 理体制、观念和垄断利益。我们要尽快摈弃那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被实 践证明已经是过时了的行政管理理念,形成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理 念。行政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市场经济要求在一切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以 法律手段为主,尤其是在对外活动中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与国际接轨。为此, 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提高 政府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承诺按照,规则办事,即 应该按照被时间和实践检验了的、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接受和公认的、迄今为止 仍被视为公正和节约成本的国际规则办事,再也不能片面强调所谓的“中国国 情”“中国特色”

14、。过去,我们虽然也宣称要按国际规则办事,但往往是中国化 的“国际惯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也实行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这样一些国 际惯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我 国,相当一部分行政程序缺乏民主性和参与性,没有说明理由、听证程序,甚至 于当事人没有申诉权。市场经济需要我们按照行政管理程序办事,提高办事的效 率,真正做到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这对我国现行的行政程序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按照法治化的要求构建完备、透明、适应国际规则的行政程序体系。行政管 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管理水平在 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和社

15、会管理提出的要求。从总体上来 看,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开放市场后, 国外企业进来了,要求与国内企业平等竞争,从而需要政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尤其是对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的素质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和行政领导的决策能力,这也是政府面 临的巨大挑战。所以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 质和行政管理水平。三、XX村行政管理的出路(一)、转变职能要解决目前乡镇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新一轮乡镇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创建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而前提就是转变理念,否则, 政府的服

16、务就不能落到实处。XX乡转变职能的基本取向是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综合 改革新形势,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转变行政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体制,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制型政府。一是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农村税改后,乡 镇工作的重点应该转移到抓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稳定构 建和谐社会上,过去那种指令性、强制性行政管理模式必须转向引导型、示范型、 协调型的服务工作模式,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要由“要”字型转向“帮”字型和 “带”字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把服务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在服务中体 现行政管理;坚持把示范带动作为乡镇工作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 带动作用,

17、积极推进引导型服务。二是向效能机构转变。本着“精简、统一、 效能”的原则,精干、综合、务实地设置机构,不搞上下对口,大乡镇可设置党 政综合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便民服务室、财政所。辖区人口少、幅员 面积小的乡镇或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对单一的乡镇只综合设置工作岗位,不设内 设机构;彻底整合事业站所,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事业机构原则上可设置农业综 合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可与乡镇卫生院整合或在卫生院挂牌)、 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等。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情况、区位条件、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 条块结合,可增设12个事业机构或设置片区站所。三是向技术服务型干部转 变。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主要职能

18、就是服务。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核心就是 要加快乡镇干部转型。通过培训学习,变农业型干部为经济型干部,变管理型干 部为服务型干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服务本领和服务质量, 根据农民群众各方面的服务要求,完善乡镇服务体系,落实干部服务责任,把服 务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四是向依法行政转变。随着农 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依法行政已经成为乡镇职能转变的关 键。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各项农村政策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乡镇行政行为, 规避行政随意性,减少行政干预性,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 度,提咼乡镇干部的法律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

19、事。充 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更多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教育和引导的手段推动农村 工作,努力建设法制型政府。(二)、科学规划对乡镇政府在体制内进行改革,科学界定职能。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推进机 构改革,必须使乡镇机构根据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 能原则,对下放的派驻机构和属干政府序列的机构采取县乡改革联动的方式,理 顺县与乡镇、乡镇与站所、乡镇与县级职能部门的关系,实行分化重组,使乡镇 组织机构更加合理、科学、高效。另外,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应在扩 大乡镇人事管理权上着力,在人事权上尊重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为乡镇的集 中统一管理提供人力保障。这些都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20、的关键所在。(三)、完善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1.完善“分税制”财政体 制,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明确中央与地方在财政财权与事权上的划分。 对乡镇财政必要开支要列入预算,把乡镇财政纳入国家总预算中,对原由“乡统 筹”安排的属于中央事权范围项目(如农村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社会抚 恤、乡村道路等)列入预算,资金不足应由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来解决。 属于村集体提留应予以保留,与政府行政经费分开。放弃过去形成的农村公共事 业靠农民自行解决的思维定势。2.明确划分乡镇级政府的支出范围,健全乡镇一 级预算制度,实行全部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管理,以达到全面规范农村公共

21、 分配关系的目的。3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合二为一。预算外资金的取得,存在许 多不合理因素,为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打开了方便之门。并且,预 算外资金挤占了预算内资金,造成预算内资金不足。因此,有必要把预算内资金 与预算外资金合二为一,控制资金来源与使用,严肃财经纪律。另外,乡镇级政 府普遍存在人员膨胀现象。因此,要精简机构、减人、减事,减少财政供养人数, 减轻政府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完善农村财政分配体制, 加大对乡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顺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明晰中央 与地方财权与事权。

22、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村和农民利益,解决地方财政困难,从而对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四)建立考核1. 精简督查考核内容。本着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确定考核内容,力求少而 精。要对督查考核的所有内容项目和指标,分门别类进行认真梳理,形成由“类 别+具体项目”形成的“树形”督查考核内容结构体系。督查考核的具体项目要 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保留重要的大项目,剔除无关紧要的小项目。在考核 指标的设计上,应贴近基层工作实际,减少计划色彩和“摊派”,尽量做到科学 合理,定性定量,使基层在落实工作时,对纳入考核的目标任务一目了然。实行 督查考核内容项目指标准入制度,要求新增加的督查考核内

23、容和指标设定。2. 要整合督查考核力量。督查考核不能各行其是,要统筹考虑,有计划进行, 并注意调控督查的频率和节奏。县区的督查考核应由督查室统一组织调度安排, 人员可从各相关部门单位抽调,组成团队。要加强对督查考核人员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源头上提高督查考核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准 确性。3要改进督查考核手段。更多地注重平时督查考核,尽量减少或避免年终扎 堆到基层督查考核的现象。督查时少一些形式、教条,少看表面,多重实效。每 次督查考核前应围绕督查考核要了解或解决的问题,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拿出 督查考核方案,尽量减少在基层督查考核中的随意性或拖拉性。督查考核时,除 了听汇

24、报、看资料,更要多深入工作一线,到工作点上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 多听听群众的呼声和反映,多渠道、多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尽量把工作考实、考 准、考真,提高督查考核工作的质量。要客观公正地当面对工作作出评判,肯定 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督查考核除了直接组织人员 实地查看了解外,还应善于借助其他途径或手段了解掌握要督查核实对象的实际 情况。如对某些列入督查考核的重点工作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平时注意加强相关 信息的收集和评估,改变单纯靠督查考核部门自己上门督查考核的状况。四、结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 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 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 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 韩云平对我国农村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J.行政论坛,2007 (3), 89-91.2 李述章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J.农业,2004,713 王澜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六次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中国行政管理J.2009年 第10期包宗顺,徐志明乡镇财政的困境与解困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6.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