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128516372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一、阅读目标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寓意物”和“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4、培养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学会分析、组合散文的意象。5、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二、阅读思路由于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界定上牵涉了时代、地域及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作品的基本方向,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为了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寻找“寓意物”及“动情点”,应当是快速而稳妥的一种方法。与诗歌一样,散文的意境也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因此,

2、学会分析和组合散文灵动的意象,可以由局部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作品。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散文的神韵,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三、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一)散文的内涵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骈偶的文章,统称散文。狭义的散文,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而属文学范畴的一种体裁。主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二)散文的特点1、 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在题材内容上,散文可说是最为广泛的,它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展现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散文形散,既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语言的格式,又不必像

3、小说、戏剧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抒情、叙事、议论、描写、说理各种手法都可以自由地加以运用。2、 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家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指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些散文取材虽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

4、结晶。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3、 讲究语言锤炼,注重语言美。散文语言一般总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之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散文语言中所透视的情韵也十分引人注目,当作者的内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籁相谐和,交为一体时,作者的情韵就会暗暗地透入到文字中去,精心推敲出一种带有情调气氛、呈现主体个性的字句来。因此,在阅读散文时,要抓住这样的句子细细品味, 抓住其主要气氛和情调,散文的基调就掌握了。(三)散文的分类1、叙事性散

5、文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如果以更广的范围来认识叙事性散文,则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都可归入这一类。2、议论性散文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3、抒情性散文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四、阅读方法(一)了解散文在时代、文体、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散文的基本方向。不论上什么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构成特点和规律,在欣赏的原则和方法上会有一些共性。但是,不同时代、国家、流派、体裁的作

6、品,由于其构成的条件和因素不尽相同,表现风貌也不一样。因而,在赏析原则和方法上又有一定的个性,读者只有适应其特殊性,掌握和运用一些更有应对性的赏析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1、根据时代差异、确立散文的基本范畴。时代差异主要体现于对“散文”这一概念的界定上,由于古代对于“散文”的定义很宽泛,因而古代的散文题材更为广泛,形式更为自由,以至作家的视野也显得更为开阔一些。例如我国古代的游记散文,像水经注(郦道元),既写景又做人文考证,又如入蜀记(陆游),徐霞客游记等,无不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乃至科学(包括得志以及历史)考察,等等。又如我国古代的笔记体散文,像梦溪笔谈之类的笔记散文,品类极为繁富,卷帙

7、浩如烟海。记异闻秩事、记物产、记民情风俗、作考证不因而足,而这些笔记散文,往往篇幅短小,文字浅近易懂,内容和笔墨都极为接近民间的需求。对待这类散文,我们就不能仅仅立足于现代,用分析现代散文的眼光和方法去分析古代散文,而应当依据不同特点,去把握作品。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开始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把“文学的散文”和“文字的散文”区分开来,特别强调了散文的文学性。但到了30年代以后,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这种文体不断发生裂变和分化,偏于说理的“杂文”逐步壮大,而偏于叙事的报告文学、史传文学也日益蔚为大观。本来文体的分化应该是现代文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像“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已渐渐

8、形成独立的文体形态,但我们却一直把它们囊括在“大散文”的范畴之内,这样一来,给散文的阅读和创作带来了不少弊病。散文的范畴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它既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也有异于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等,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它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与其它文体在本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特点上,是有所差异的。2、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随意。如鲁迅先生的

9、藤野先生,内容很丰富:时间,前后二十年;地区,由国内到国外;人物,“我”和藤野先生及其他几群清国留学生、仙台医专教职工、日本的“爱国青年”等;事件,大小十多种,作者按时间顺序,以自己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他的小说一件小事就有了很大不同,表现车夫的伟大品质,却是完全扣住情节的。3、根据散文的风格差异,确立阅读赏析的入手点从本质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外国散文与中国散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美学气质的不同,其散文在情趣上会有所差异。日本散文多恬静、舒缓、倾吐随意,不太讲究章法,却浑然天成,赤诚之心可见,岛崎藤村的太阳的

10、话,芥川龙之介的大川的水,东山魁夷的听泉都可以称作日本散文中的精品。阿拉伯散文比较注重哲理启示意义,像纪伯伦的作品即是很好的体现。欧美散文对人心灵世界的表现则较为深刻,想罗曼罗兰的鼠笼,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等都是表现内心激情的佳作。另外,在拉丁美洲,比其他地区更强烈地出现了小说散文化和散文小说化的倾向,因而出现了“小说散文”的概念,有时很难把散文和短篇小说区别开来。就中国散文本身来说,也有不少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清时以作家所居地名命名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等,这些流派除了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也带有地域的文化底蕴的特色,因此,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了解了这些差异,那

11、么对于散文的大致特点也会有一些掌握。大方向有了,再来分析作品,就容易得多了。这些差异可能仅仅上反映在细部表现上,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了解它,并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可以算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吧。(二)找准寓意物,抓住文中的理性特征人类的精神活动,大体分之,也许就是感情和理智两大类或两个方面,而二者在人们的精神活动中,感情偏重某一面,或者是理智和感情合在一起。因此,在散文作品中,大体言之,有抒情为主或说理为主者,或一篇作品中,抒情、议论及记事并出者,这是很自然的事。有人说,理性是散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几乎是散文的灵魂,这是由散文一种与现实生活极为贴近的文学形成所决定的。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抓住作者在文

12、章中想要极力展现出来的思想性,如果能在文章中准确地找出寓意物,就不难抓住作者的思想。那么,怎样才能找出寓意物呢?其实不难。有些散文,尤其是哲理性散文,题目本身就是寓意物,即使不直接作题目,在文章中也比较容易把握,基本上都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那么又怎样将找出来的寓意物同文章的思想性联系起来呢?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第一要做的就是反复读、琢磨、体会,尤其要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如丑石:“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所以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整篇文章的哲理性都蕴含其中,理

13、解了这两段话,文章的理性特点就把握了。另外,还可以从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上,体味出思想性,如筏子中,文章的前半部分,实际上由四组对比构成,作者把所要阐发的哲理巧妙地编织在四组对比之中,以筏子之轻小,筏子负载之沉重,行驶于浊浪排空的黄河之上,居然如履平地,轻快安详,艄公就成了这奇妙景观中的主宰,成了一个大写的人,成了人类主体精神的一种象征。于是作者也就从艄公驾筏前进的神情动作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漫漫长途中,在人生不断奋斗的征程上,要让命运之舟驶抵理想的彼岸,实现成功的目标,就得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需要大胆和小心、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的高度统一。(三)抓住“动情点

14、”,把握作者的情感主线散文离不开抒情。有真情实感,才有实实在在的散文,正是“取于心而注于手。”散文的情感表现不是单一的,这是因为感情本身的多姿多彩。正因为此,散文中的感情才可以由个性来体现共性。只凭崇高的思想性,不看作家的情感体验和自我个性意识,是不能深入作品深层的情感世界,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的。因此,不但要阅读作品,更要阅读作家,了解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情感历程。同写秦淮河,俞平伯与朱自清夜游的情致和心境不同,感受和表现形式也完全不同,朱自清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并且文随情迁,在朦胧中显出真切,在自然景色的描述中埋藏着起伏跌宕的情怀;俞平伯着力于风土人情的叙述,始终呈现着一种空灵与朦胧

15、的基调,显示着一些人生哲理。他们问作品中的秦淮河已经“自我化”了。所以,“动情点”不同,其中所含的寓意也不一样。所谓的“动情点”就是情感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眼”。一般来说,文眼会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不宁静”的心情就是全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之集中体现,再同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认真体味,就不难把握其情感主线。可见,散文中的“情”集结于作家本身,找出“动情点”,无疑是读懂作品、把握作品的关键一步。(四)把握艺术感觉,分析组合灵动的意象诗歌讲究“意境”,散文也应有“意境”,诗歌的意境,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散文亦如此,

16、只不过散文的意象组合形式更自由,显得更灵动。散文的“意象”,事实上就是散文中的艺术形象,组合起来便有了新的意蕴,所以,通过分析个体的意象来分析散文,应当不失为一种简便而稳妥的办法。下面我们以几个例子来做具体说明:余光中沙田山居,取灵性就是一系列灵动的意象与作者心灵声息的艺术融合体。文章开篇,作者就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的手法描绘和展现了一幅蕴含着深情的青山碧海图:“还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淡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那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这幅图景是随着人的视野的伸展而延扩的。在这里作者并

17、未直接抒思乡之情,只不过是随笔抒写了日月的悠闲,失控的寥旷,陶菊的两开,中秋的月圆,但其中却分明地潜蕴流荡着客居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寂寞的意绪与情怀。情随景移,情景相生,随着意象的转换,作者事情与意绪也逐渐拓展和深化。矛盾的风景谈,全文由六幅画面组成:沙漠驼铃、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而这六幅画,又都由各自的意象组成:用驼队、驼铃、猩红大旗来反映对“死亡世界”的冲击,这些单独的个体,组合到一起,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遍赋予了它新的意蕴,于是“风景”亦有了全新的内涵,作者笔下的风景是容纳了人的自然风景的“社会生活风景”。可见,意象的组合靠的是作者有意识的,合理的剪贴,如果我

18、们明白了作者剪贴的意图,也就不难掌握意象是如何组合起来的,而作者剪贴的意图,我们就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去寻找了。(五)品味语言,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特有的神韵事实上,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对于阅读散文来说,都来不开品味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散文的语言,这是基础,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的。散文的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以“用笔如舌”为理想境界,那么,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要还其听觉功能,以“读”为主。如朱自清的春,该怎样读,而且要“读”出语言的“味儿”?叶圣陶,夏丐尊先生文心中的观点,语言的“味儿”应该有好几层意思,首先就是“语感”:每个词语于意义之外还有“情味”,这需要从字面的推敲、声音的韵味中去细心领略,以磨练

19、自己对于词语的“锐敏的感觉力”。如“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这一句,用“卖弄”而不用“夸耀”,似乎含有贬意,有点微讽的意思,但如果与前面“呼朋引伴”这个修饰语连起来品味,你就会感到鸟儿们一个个像好胜的孩子般争先“卖弄”的天真劲儿。另外一个层次就是:“语调。”所谓“语调”主要是音节词序,句式的选择问题。如“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如果把“欣欣然”按课本的注释换成“欢欢喜喜地”,意思一点没变,但直观感觉中却似乎少了点神韵。“欢欢喜喜”用两个叠字组成,就造成了一个跳跃感,本来用以表现喜悦的心情是很合适的,但在我们这个句子里,大自然的“一切”此时此刻的“心态”却不只是喜悦,还有“刚睡醒”的几分舒畅劲儿,又几分懒散的劲儿,就必得用“欣欣然”这样拖长的调子来表达才恰恰对劲儿。以上所提到散文的知识以及阅读散文的几点方法,可以作为阅读散文时的一点参考,对于散文艺术的欣赏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忘情地吟诵中,自己去“心领神会”,从整体上把握每一篇散文特有的魂儿。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至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可见他算是懂得欣赏之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