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个人总结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28499048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个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个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个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个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个人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结构创新设计课程总结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第八届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个人总结一、创新设计的目的我们在大学中学了好多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却一直停留在学习认识阶段,却没有与实 践相结合,知识有些死板,所以老师提倡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此过程中, 我们应尽可能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 力和与团体合作的能力。二、结构制作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最初设计 最初,给了设计要求后,我小组很快做出方案,但由于材料和我们想象中有所差别,后来 就决定采用最简单的方案,示意图:材料到位后,按材料尺寸重新设计:1、底板(基础)设计最初,我小组就柱子与底板的连接方式进行

2、讨论,为使模型更加稳定,最后决定在底板上打孔,将柱子插入孔中,并用白乳胶粘结。在设计柱子间距(也就是楼层面积)时,最初打算做 22mm*220mm 的,但后来因材料总长的原因,将楼层面积做成200mm*220mm,目的是增大其中较弱方向的惯性矩,以增强模型在那一方向的抗弯能力。示意图:底板2、柱子及柱填板设计设计柱子高度时首先应考虑到楼层净高要求,还要注意将梁高考虑在 内,开始时没有考虑梁高,层高做了符合要求但净高不符合,因此重新设计。 从稳定角度考虑,在满足净高要求的基础上,柱子的高低越低对模型的稳定 越有利,因此将柱子设计成 1100mm 高,同时考虑了插入底板和最上层深处 的长度。柱子和

3、梁如果单单依靠白乳胶粘接的话会很脆弱,很容易拉裂,因此想 在柱子之间加上两个木条,结果由于考虑总重没有再额外的加撑杆。柱子用三层木板,总截面面积为20mm*9mm,示意图如下:柱子柱子中间填板及卡子卡子3、主梁设计主梁的尺寸主要由它与柱子和次梁的连接方式决定,最初的梁设计如图:最初主梁与柱子连接示意这种连接方式强度有限,因此对连接方式进行改进,如图:梁与柱子的连接方式主梁1主梁24、平次梁设计次梁的强度要弱于主梁,因此截面能小一点,经多次试验,将木条劈成一半做次梁承载力减弱。为了保证结构强度,把次梁设成一个木条。平次梁5、竖次梁设计两边的开口与主梁1 中间的两个开口卡在一起,起到拉住主梁1 的

4、作用, 并有很强的整体性。同时,尺寸比平次梁大而且竖向放置,极大地增加了承 载力,中间做成鱼腹形既满足承载力要求还能减轻重量。竖次梁6、平次梁固定板设计实际操作中发现平次梁与主梁 2 的连接很弱,为防止试验模拟地震时被 震坏,我们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固。选一块适当尺寸的板打孔,穿过平次梁,并将其粘在主梁 2 上。(实验 证明效果很好)示意图如下:平次梁挡板示意图7、侧支撑设计前面介绍了柱子的布置情况,模型整体抗弯能力在一个方向弱于另一个 方向,因此决定在弱的方向加侧支撑。支撑的的强度要弱于主梁和柱子。详见右侧示意图:8、柱底部加固方案设计考虑到模型加竖向荷载后放在地震台上承受剪切波时会产生很大的

5、侧向力,因此柱的根部可能因乳胶粘不牢而被拔出,所以决定在柱根部与底板之间加固定系统。右侧为示意图:9、铁块固定架设计为使铁块在震动中不从侧面掉落,则在每层都要做挡板。其中一侧在主梁2上粘一 “A”字的造型。首先,能起到当铁块的作用;其次,能起到一定的侧支撑的作用;再次,能使模型更加美观。详见右图:每层的竖次梁上粘 4块挡板,防止铁块掉落。示意图如下:由于这些挡板和竖次梁仅仅是用乳胶粘接在一起的,强度有限,剪切波加到 1.0g 时挡板被撞掉,因此退出比赛,此时模型整体结构完好无损,所以此处是我们设计的一大败笔。10、模型效果图模型效果图三、关于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的模型在剪切波1.0

6、g时由于铁块固定架脱落导致铁块掉落 而退出比赛。原因分析:1、模型刚度太大,剪切波频率较小时模型振动很小,但频率加大后模型振动非常剧烈,原因是铁块和模型之间太过固定。2、固定架粘接不牢固,导致铁块将其撞坏,进而使铁块脱落。四、设计改进总结首先,我们组的模型梁柱节点连接相当可靠,柱根部与底板也做了加固处 理,因此若再更改铁块固定架的形式及其与模型的连接方式,使铁块能在固定 架内有一定运动空间,将大大提高模型的抗震性能。五、我在本组中的工作1、在小组中参与各部件的设计2、用 sketchup 软件建模;3、建模后根据各部件的尺寸,与小组成员一起“预制构件”;4、各构件准备好后粘结;5、制作宣传图片

7、六、学习该课程的感想、认识和收获结构创新设计这门课程动手性学科,其实用性很强,和我们土木工程专业 学习的专业知识有很强的联系。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这次结构 模型设计大赛是检验我们专业知识水平的很好机会,是很及时、很有必要的。这次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为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在模型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我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 动手能力,同时这次创新比赛还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并实际操作建模软件 的机会。从这次结构模型设计大赛的过程中我还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 东西绝对不是一个人就能设计并制作成的,我真切的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多一个人就多一种思路,我们应该向身边每一个人虚心学习,这次模型设计让 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获益良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