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件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方法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8284033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形件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方法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形件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方法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形件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方法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环形件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方法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形件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方法研究毕业设计(论文)(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环形件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方法研究摘要:磁粉检测是无损检测的常规方法之一,从19世纪起就开始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磁粉检测是利用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磁痕显示进行探伤,对铁磁性材料的近表面缺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根据磁化方法等差异,磁粉检测技术又可分为多种不同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磁粉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检测环形件中采用了感应电流法检测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is one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since the 19th

2、 century began is widely applied in practice.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is the use of leakage magnetic field adsorption magnetic powder inspection form magnetic image display, the near surface defects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has strong detection cap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agnetization

3、 method,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technology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for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technology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detecting circular pieces of the induced current method i

4、s used to get the better effect.关键词:磁粉检测,环形件,缺陷,检测方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目 录前言11环形件的特点12、主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22、1 磁化方法的分类 22、2 各种磁化方法的特点3 2.2.1 轴向通电法 3 2.2.2 中心导体法5 2.2.3 偏置芯棒法6 2.2.4 触头法7 2.2.5 感应电流法82.2.6 环形件绕电缆法9 2.2.7 线圈法10 2.2.8磁轭法13 2.2.9永久磁铁法16 2.2.10交叉磁轭法163、环形件的检测工艺184、结论195、参考文献19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前言本课题针对目前工厂环形工件磁粉

5、检测中绕电缆法和径向夹持通电法存在的灵敏度不高,易漏检,易烧伤零件的问题,对环形工件磁粉检测方法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在大量查阅资料,试验的基础上选定了一种特别适合于环形工件的磁粉检测方法感应电流法,同时通过大量的公式推导,给出了感应电流值计算公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形工件的磁粉检测,同时提高检测工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一、环形件的特点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环形件,环形件就是半径不相等且是同心圆的环绕型的工件,它有别于管件,因此检测的时候就不能按照检测管件那样检测。由于环形件在近代工业中的用途十分广泛, 对环形件的尺寸、断面形状、性能和所用材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 促进了环形件轧制生

6、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工业所需要的环形件多数是经过机械加工后使用的, 而且, 高级合金制造的环形件占有较大数量。为了节约贵重金属的损耗, 减少切削加工量, 降低制造成本, 一些国家逐步发展了环形件的轧制生产技术。然而检测环形件的质量就十分重要了。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检测方法就迫在眉睫!在本文中着重介绍几种磁粉检测方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二、主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一)磁化方法的分类根据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和欲发现缺陷的方向而在工件上建立的磁场方向,将磁化方法一般分为周向磁化、纵向磁化和多向磁化。所谓周向与纵向,都是相对被检工件上的磁场方向而言的。1.周向磁化周向磁化是指给工件直接通电,

7、或者是电流通过贯穿空心工件孔中的导体,旨在工件中建立一个环绕工件的并与工件轴向相垂直的周向闭合磁场,用于发现与工件轴平行的总想缺陷。周向磁化包括:通电法(轴向通电法、直角通电法、夹钳通电法)、中心导体法、偏置芯棒法、触头法、感应电流法、环形件绕电缆法。2.纵向磁化纵向磁化是指将电流通过环绕工件的线圈,沿工件纵向长方向磁化的方法,工件中的磁感应线平行于线圈的中心轴线。用于发现与工件轴向相垂直的周向缺陷(横向缺陷)。利用电磁轭和永久磁铁磁化,使感应线平行于工件纵轴的磁化方法亦属于纵向磁化。纵向磁化包括:线圈法(螺管线圈法、绕电缆法)、磁轭法(电磁轭整体磁化法、电磁轭局部磁化法)、永久磁铁法。将工件

8、置于线圈中进行纵向磁化,称为开路磁化。开路磁化在工件两端产生磁极,因而产生退磁场。电磁轭整体磁化、电磁轭或永久磁铁的局部磁化,称为闭路磁化。闭路磁化不产生退磁场或退磁场很小。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3.多向磁化(也叫复合磁化)多向磁化是指通过复合磁化,在工件中产生一个大小方向随时间成圆形、椭圆形或螺旋形轨迹变化的磁场。因为磁场的方向在工件上不断地变化着,所以可以发现工件上多个方向的缺陷。多向磁化包括:交叉磁轭法、交叉线圈法、直流磁轭与交流通电法、直流线圈法与交流通电法、有相依的整流电磁化法。(二)各种磁化方法的特点磁化工件的顺序,一般是先进行周向磁化,后进行纵向磁化。如果一个工件上横截面尺寸不等

9、,周向磁化时,电流值应分别计算,先磁化小直径,后磁化大直径。1.轴向通电法(1)轴向通电法是将工件夹于探伤机的两磁化夹头之间,使电流从被检工件上直接流过,在工件的表面和内部产生一个闭合的周向磁场,用于检查与磁场方向垂直、与电流方向平行的纵向缺陷。是最常用的磁化方法之一。轴向通电法 夹钳通电法 将磁化电流沿工件轴向通过的磁化方法称为轴向通电法,简称通电法;电流垂直于工件轴向通过的方法,称为直角通电法;若工件不便于夹持在探伤机两夹头之间时,可采用夹钳通电法,此法不适用大电流磁化。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2) 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产生打火烧伤的原因是: 工件与两磁化夹头接触部位有铁锈、氧化皮及脏物;

10、磁化电流过大; 夹持压力不足; 在磁化夹头通电时夹持或松开工件。 (3) 预防打火烧伤的措施是: 清除掉与电极接触部位的铁锈、油漆和非导电覆盖层; 必要时应在电极上安装接触垫,如铅垫或铜编织垫,应当注意,铅蒸汽是有害的,使用时应注意通风,铜编织物仅适用于冶金上允许的场合; 磁化电流应在夹持压力足够时接通; 必须在磁化电流断电时夹持或松开工件; 用合适的磁化电流磁化。(4) 轴向通电法的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轴向通电法的优点: 无论简单或复杂工件,一次或数次通电都能方便地磁化; 在整个电流通路的周围产生周向磁场,磁场基本上都集中在工件的表面和近表面; 两端通电,即可对工件全长进行磁化,所需电流值与

11、长度无关; 磁化规范容易计算; 工件端头无磁极,不会产生退磁场; 用大电流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磁化; 工艺方法简单,检测效率高; 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轴向通电法的缺点: 接触不良会产生电弧烧伤工件; 不能检测空心工件内表面的不连续性; 夹持细长工件时,容易使工件变形。轴向通电法适用于:承压设备实心和空心工件的焊缝、机加工件、轴类、管子、铸钢件和锻钢件的磁粉检测。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中心导体法2.中心导体法 (1) 中心导体法是将导体穿入空心工件的孔中,并置于孔的中心,电流从导体上通过,形成周向磁场。所以又叫电流贯通法、穿棒法和芯棒法。由于是感应磁化,可用于检查空心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平行的

12、纵向不连续性和端面的径向的不连续性,如图3-15所示。空心件用直接通电法不能检查内表面的不连续性,因为内表面的磁场强度为零。但用中心导体法能更清晰地发现工件内表面的缺陷,因为内表面比外表面具有更大的磁场强度。(2)中心导体法用交流电进行外表面检测时,会在筒形工件内产生涡电流ie,因此工件的磁场是中心导体中的传感电流It和工件内的涡电流ie产生的磁场叠加,由于涡电流有趋肤效应,因此导致工件内、外表面检测灵敏度相差很大,对磁化规范确定带来困难。国内有资料介绍,对某一规格钢管分别通交、直流电磁化,为达到管内、外表面相同大小的磁场,通直流电时二者相差不大,而通交流电时,检测外表面时的电流值将会是检测内

13、表面电流值的2.7倍,因此,用中心导体法进行外表面检测时,一般不用交流电而尽使用直流电和整流电。(3) 对于一端有封头(亦称盲孔)的工件,可将铜棒穿入盲孔中,铜棒为一端,封头作为另一端(保证封头内表面与铜棒端头有良好的电接触),被夹紧后进行中心导体法磁化。(4) 对于内孔弯曲的工件,可用软电缆代替铜棒进行中心导体法磁化。(5) 中心导体材料通常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铜棒,也可用铝棒。在没有铜棒采用钢棒作中心导体磁化时,应避免钢棒与工件接触产生磁写,所以最好在钢棒表面包上一层绝缘材料。(6) 中心导体法的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中心导体法的优点: 磁化电流不从工件上直接流过,不会

14、产生电弧; 在空心工件的内、外表面及端面都会产生周向磁场; 重量轻的工件可用芯棒支承,许多小工件可穿在芯棒上一次磁化; 一次通电,工件全长都能得到周向磁化; 工艺方法简单、检测效率高; 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因而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磁化方法之一。中心导体法的缺点: 对于厚壁工件,外表面缺陷的检测灵敏度比内表面低很多; 检查大直径管子时,应采用偏置芯棒法,需转动工件,进行多次磁化和检验; 仅适用于有孔工件的检验。中心导体法适用于:承压设备的管子、管接头、空心焊接件和各种有孔的工件如轴承圈、空心圆柱、齿轮、螺帽及环形件的磁粉检测。3. 偏置芯棒法对于空心工件,导体应尽量置于工件的中心。若工件直径太大,

15、探伤机所提供的磁化电流不足以使工件表面达到所要求的磁场强度时,可采用偏置芯棒法磁化,即将导体穿入空心工件的孔中,并贴近工件内壁放置,电流从导体上通过形成周向磁场。用于局部检验空心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方向平行和端面的径向缺陷,如右图所示。适用于中心导体法检验时,设备功率达不到的大型环和压力管道管子的磁粉检测。 偏置芯棒法采用适当的电流值磁化,有效磁化范围约为导体直径d的4倍。检查时要转动工件,以检查整个圆周,并要保证相邻检查区域有10%的重叠。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4. 触头法(1) 触头法是用两支杆触头接触工件表面,通电磁化,在平板工件上磁化能产生一个畸变的周向磁场,用于发现与两触头连线平行的

16、缺陷,触头法设备分非固定触头间距如图3-17所示(承压设备常用)和固定触头间距两种。触头法又叫支杆法、尖锥法、刺棒法和手持电极法。触头电极尖端材料宜用铅、钢或铝,最好不用铜,以防铜沉积被检工件表面,影响材料的性能。 触头法的磁力线 触头法磁化的有效磁化区(阴影部分)(2) 触头法用较小的磁化电流值就可在工件局部得到必要的磁场强度,灵敏度高,使用方便。最短不得小于75mm,因为在触头附近25mm范围内,电流密度过大,产生过度背景,有可能掩盖相关显示。如果触头间距过大,电流流过的区域就变宽,使磁场减弱,磁化电流必须随着间距的增大相应地增加。JB/T4730.04-2005规定:“采用触头法时,电极

17、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1/4极距,通电时间不应太长,电极与工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免烧伤工件。两次磁化区域间应有不小于10%的磁化重叠区”。欧洲标准EN1290也规定,触头法磁化的有效磁化区如图3-18的阴影部分所示,面积约为(L-50)(L/2)mm2。有效磁化区范围还可以通过实测工件表面磁场强度或用标准试片上的磁痕显示来验证。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3)为了保证触头法磁化时不漏检,必须让两次磁化的有效磁化区相重叠不小于10%,如图。 有效磁化区的重叠区(4)触头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触头法的优点: 设备轻便,可携带到现场检验,灵活方便; 可

18、将周向磁场集中在经常出现缺陷的局部区域进行检验; 检测灵敏度高。触头法的缺点: 一次磁化只能检验较小的区域; 接触不良会引起工件过热和打火烧伤; 大面积检验时,要求分块累积检验,很费时。触头法适用于:承压设备平板对接焊缝、T型焊缝、管板焊缝、角焊缝以及大型铸件、锻件和板材的局部磁粉检测。5. 感应电流法感应电流法是将铁芯插入环形工件内,把工件当作变压器的次级线圈,通过铁芯中的磁通的变化,在工件内产生周向感应电流。用感应电流磁化工件产生闭合磁场的方法称为感应电流法或磁通贯通法。如图用于发现环形工件圆周方向的缺陷。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感应电流法 感应电流法 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只有

19、激磁线圈容量大,铁芯面积也足够大,才能感应产生足够的磁化电流,在工件表面产生足够大的磁化场。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与环形工件径向尺寸成反比,与宽度关系不大。感应电流法的优点: 非电接触,可避免烧伤工件; 工件不受机械压力,不会产生变形; 能有效地检出环形工件内、外圆周方向的缺陷。感应电流法适用于:直径与壁厚之比大于5的簿壁环形工件、齿轮和不允许产生电弧烧伤的工件的磁粉检测。6 环形件绕电缆法 环形件绕电缆法在环形工件上,缠绕通电电缆,也称为螺线环,如图所示。所产生的磁场沿着环的圆周方向,磁场大小可近似地用下式计算:(3-7)式中:H磁场强度(A/m)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N线圈匝数 I电流(A)

20、 R圆环的平均半径(m) L圆环中心线长度(m)环形件绕电缆法是用软电缆穿绕环形件,通电磁化,形成沿工件圆周方向的周向磁场,用于发现与磁化电流平行的横向缺陷,如图3-22所示。环形件绕电缆法的优点是: 由于磁路是闭合的,无退磁场产生,容易磁化。 非电接触,可避免烧伤工件。缺点是效率低,不适用于批量检验。环形件绕电缆法适用于:承压设备尺寸大的环形件的磁粉检测。7 线圈法 (1) 线圈法是将工件放在通电线圈中,或用软电缆缠绕在工件上通电磁化,形成纵向磁场,用于发现工件的周向(横向)缺陷。适用于纵长工件如焊接件、轴、管子、棒材、铸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 (2) 线圈法包括螺管线圈法和绕电缆法两种,如图

21、所示。 螺管线圈法 绕电缆法 (3) 线圈法纵向磁化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线圈法纵向磁化,会在工件两端形成磁极,因而产生退磁场。工件在线圈中磁化与工件的长度L和直径D之比(L/D)有密切关系,L/D愈小愈难磁化,所以L/D必须2, 若L/D2,应采用与工件外径相似的铁磁性延长块将工件接长,使L/D2。 工件的纵轴应平行于线圈的轴线。 可将工件紧贴线圈内壁放置进行磁化。 对于长工件,应分段磁化,并应有10%的有效磁场重叠。 工件置于线圈中开路磁化,能够获得满足磁粉检测磁场强度要求的区域称为线圈的有效磁化区。线圈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150mm的范围内。超过150mm以外区域,

22、磁化强度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ASTM E1444-94a对于低和高充填因数线圈的有效磁化区分别规定如下:对于低充填因数线圈,在线圈中心向两侧延伸的有效磁化区大约等于线圈的半径R,如图3-25所示。对于高充填因数线圈和绕电缆法从线圈中心向两侧分别延伸9英寸(229mm)为有效磁化区,如图3-26所示。可供试验和应用时参考。对于不能放进螺管线圈的大型工件,可采用绕电缆法磁化。(4) 快速断电的影响三相全波整流电磁化线圈,磁化长条形工件时,磁场在线圈横截面上分布不均匀,在其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轴线附近变化较为平缓,靠近内壁变化增大。在线圈端部和端部外附近,磁场的径向分量很大,对工件磁化时,这部位的

23、磁力线外溢较严重,有可能造成工件端部(有效磁化区端部)磁化不足。此时,可采用快速断电的方法来补偿。磁化电流的快速切断,意味着磁化场的快速切除,这样在工件的横截面上将感生闭合的电流(即涡流),该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的轴向分量同向,同时在工件端部建立一个封闭的环形磁场,称为“快速断电效应”,如图3-27所示。只要断电速度足够快,感生电流的磁场也可以足够大,使缺陷能够被检测出来。利用这种效应,有利于检测工件端面的横向不连续性。 图3-25 快速断电和慢速断电的磁场分布(5) 线圈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线圈法的优点: 非电接触; 方法简单; 大型工件用绕电缆法很容易得到纵向磁场; 有较高的检测灵

24、敏度。线圈法的缺点: L/D 值对退磁场和灵敏度有很大的影响,决定安匝数时要加以考虑; 工件端面的缺陷,检测灵敏度低; 为了将工件端部效应减至最小,应采用“快速断电”。 线圈法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缝、角焊缝、管板焊缝以及纵长工件如曲轴、轴、管子、棒材、铸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8. 磁轭法 (1) 磁轭法是用固定式电磁轭两磁极夹住工件进行整体磁化,或用便携式电磁轭两磁极接触工件表面进行局部磁化,用于发现与两磁极连线垂直的缺陷。在磁轭法中,工件是闭合磁路的一部分,用磁极间对工件感应磁化,所以磁轭法也称为极间法,属于闭路磁化,如图328和图3-29所示。 图3-28 电磁轭整体

25、磁化图3-29 电磁轭局部磁化(2) 整体磁化用固定式电磁轭整体磁化的要求是: 只有磁极截面大于工件截面时,才能获得好的探伤效果。相反,工件中便得不到足够的磁化,在使用直流电磁轭比交流电磁轭时更为严重; 应尽量避免工件与电磁轭之间的空气隙,因空气隙会降低磁化效果; 当极间距大于1m时,工件便不能得到必要的磁化。 形状复杂而且较长的工件,不宜采用整体磁化。(3) 局部磁化 用便携式电磁轭的两磁极与工件接触,使工件得到局部磁化,两磁极间的磁力线大体上平行两磁极的连线,有利于发现与两磁极连线垂直的缺陷。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图3-30 便携式磁轭磁化的有效磁化区(阴影部分)便携式电磁轭,一般做成带活

26、动关节,磁极间距L一般控制在75mm-200mm为宜,但最短不得小于 75mm。因为磁极附近25mm范围内,磁通密度过大会产生过度背景,有可能掩盖相关显示。在磁路上总磁通量一定的情况下,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随着两极间距L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磁极间距也不能太大。JB/T4730.04-2005规定:“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5mm的重叠”。欧洲标准EN1290也规定便携式电磁轭磁化的有效磁化区如图3-30的阴影部分,面积约为(L-50)(L/2)mm2。 交流电具有趋肤效应,因此对表面缺陷有较高的灵敏度。又

27、因交流电方向在不断地变化,使交流电磁轭产生的磁场方向也不断地变化,这种方向变化可搅动磁粉,有助于磁粉迁移,从而提高磁粉检测的灵敏度。而直流电磁轭产生的磁场能深入工件表面较深,有利于发现较深层的缺陷。因此在同样的磁通量时,探测深度越大,磁通密度就越低,尤其在厚钢板中比在薄钢板中这种现象更明显,如图3-31所示。尽管直流电磁轭的提升力满足标准要求(177N),但测量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和在A型试片上的磁痕显示都往往达不到要求,为此建议对厚度6mm的工件不要使用直流电磁轭探伤。ASME规范第V卷也特别强调“除了厚度小于等于6mm的材料之外,在相等的提升力条件下,对表面缺陷的探测使用交流电磁轭优于直流和

28、永久磁轭。”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a) 在薄钢板中的磁通分布 b) 在厚钢板中的磁通分布 直流电磁轭在钢板中的磁通分布一般说来,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危害程度较内部缺陷要大的多,所以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焊缝进行磁粉检测,一般最好采用交流电磁轭。但对于薄壁(6mm)的压力管道来说,利用直流电磁轭既可发现较深层的缺陷,又兼顾表面及近表面缺陷能检测出来,这样也弥补了交流电磁轭的不足,所以对于6mm的薄壁压力管道应采用直流电磁轭。(4)磁轭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磁轭法的优点: 非电接触;改变磁轭方位,可发现任何方向的缺陷;便携式磁轭可带到现场检测,灵活,方便;可用于检测带漆层的工件(当漆层厚度

29、允许时);检测灵敏度较高。磁轭法的缺点: 几何形状复杂的工件检验较困难;磁轭必须放到有利于缺陷检出的方向;用便携式磁轭一次磁化只能检验较小的区域,大面积检验时,要求分块累积,很费时;磁轭磁化时应与工件接触好,尽量减小间隙的影响。磁轭法适用于:承压设备平板对接焊缝、T型焊缝、管板焊缝、角焊缝以及大型铸件、锻件和板材的局部磁粉检测。整体磁化适用于零件横截面小于磁极横截面的纵长零件的磁粉检测。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9. 永久磁轭法永久磁铁可用于对工件局部磁化,适用于无电源和不允许产生电弧引起易燃易爆的场所。它的缺点是:在检验大面积工件时,不能提供足够的磁场强度以得到清晰的磁痕显示,磁场大小也不能调节

30、。永久磁铁磁场太大时,吸在工件上难以取下来,磁极上吸附的磁粉不容易清除掉,还可能把缺陷磁痕弄模糊,所以使用永久磁铁磁化一般需要得到批准。10. 交叉磁轭法电磁轭有两个磁极,进行磁化只能发现与两极连线垂直的和成一定角度的缺陷,对平行于两磁极连线方向缺陷则不能发现。使用交叉磁轭可在工件表面产生旋转磁场,如图3-30所示。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这种多向磁化技术可以检测出非常小的缺陷,因为在磁化循环的每个周期都使磁场方向与缺陷延伸方向相垂直,所以一次磁化可检测出工件表面任何方向的缺陷,检测效率高。1工件 2旋转磁场3缺陷 4、5交流电6焊缝 7交叉磁轭图3-30 交叉磁轭法(1)交叉磁轭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31、: 交叉磁轭磁化检验只适用于连续法。必须采用连续移动方式进行工件磁化,且边移动交叉磁轭进行磁化,边施加磁悬液。最好不采用步进式的方法移动交叉磁轭。 为了确保灵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敏度和不会造成漏检,磁轭的移动速度不能过快,不能超过标准规定的4m/min的移动速度,可通过标准试片磁痕显示来确定。当交叉磁轭移动速度过快时,对表面裂纹的检出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近表面裂纹,即使是埋藏深度只有零点几毫米,也难以形成缺陷磁痕。 磁悬液的喷洒至关重要,必须在有效磁化场范围内始终保持润湿状态,以利于缺陷磁痕的形成。尤其对有埋藏深度的裂纹,由于磁悬液的喷洒不当,会使已经形成的缺陷磁痕被磁悬液冲刷掉,造成缺陷

32、漏检。 磁痕观察必须在交叉磁轭通过后立即进行,避免已形成的缺陷磁痕遭到破坏。 交叉磁轭的外侧也存在有效磁化场,可以用来磁化工件,但必须通过标准试片确定有效磁化区的范围。 交叉磁轭磁极必须与工件接触好,特别是磁极不能悬空,最大间隙不应超过1.5mm,否则会导致检测失效。(2)交叉磁轭磁化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交叉磁轭磁化的优点:一次磁化可检测出工件表面任何方向的缺陷,而且检测灵敏度和效率都高。交叉磁轭磁化的缺点:不适用于剩磁法磁粉检测,操作要求严格。交叉磁轭磁化的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平板对接焊缝的磁粉检测。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适合检测环形件的磁粉检测方法有感应电流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三、环形

33、件的检测工艺磁粉检测工艺,是指包含磁粉检测的预处理、磁化(选择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施加磁粉或磁悬液、磁痕的观察和记录、缺陷评级、退磁和后处理七个程序的过程。(一)预处理(1)清除 清除环形工件上的油污、灰尘、铁锈、毛刺、氧化皮、金属屑、加工标记等(2)打磨 将环形工件表面打磨,表面粗糙度应小于等于25M(二)磁化、施加磁悬液先给环形线圈通电将环形工件置于线圈内,将铁心穿过环形工件使工件内产生感应电流,有感应电流产生二次周向磁场,与此同时施加磁悬液。(三)磁痕观察、记录与缺陷评级在施加磁悬液的同时就将进行磁痕的观察,被检工件表面应有充足的自然光或日光照明,可见光照度应不小于1000勒克斯,并避

34、免强光和阴影。缺陷磁痕显示记录的内容是:磁痕显示的位置、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最好采用照相或录像的手段记录,作为永久性的记录便于保存。磁痕显示出来首先判定是相关显示还是非相关显示或是伪显示 。确定为相关显示后对缺陷的性质进行评定,看缺陷是裂纹、白点还是非金属夹杂物。再细分磁痕属于条形缺陷还是圆形缺陷,其次还要看属于纵向缺陷还是横向缺陷。(四)退磁和后处理将环形工件退磁,然后清洗工件表面剩余的磁粉,做防锈处理。并出具检测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四、结论感应电流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绕电缆法和径向夹持通电法存在的灵敏度不高,易漏检、易烧伤零件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检测功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参考文献磁粉检测2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丁晓萍李泽王国斌陕西省第八届NDT年会论文集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