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基床表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8215054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路基基床表层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路基基床表层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路基基床表层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路基基床表层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基床表层施工作业指导书(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建铁路成都至绵阳至乐山客运专线CMLZQ-1标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引书1、编制目的 为保证本标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质量,明确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原则,指引、规范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施工,特编制本标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引书。2、编制根据 2.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原则铁建设160号;2.3铁路工程土工实验规程(TB10102-);2.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189号;2.5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101号;2.6新建

2、铁路成都至绵阳至乐山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专用图;2.7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有关文献告知、技术交底;2.8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有关铁路客运专线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2.9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华夏认证中心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3、合用范畴本作业指引书合用于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CMLZQ-1标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4、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规定4.1基层表层级配碎石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如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

3、的原材料是保证级配碎石质量的基本。要保证筛选并按比例混合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规定。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粒径不小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不小于30%;粒径不小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不小于6%;粒径不不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不小于25%,其塑性指数不不小于6;不得具有粘土及其他杂质。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1中规定。表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畴表方孔筛孔边长(mm)0.10.51.77.122.431.545过筛质量百分率(%)011732134641756791821001004.2非过渡

4、段基床表层采用的级配碎石均按设计规定掺3%水泥,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的级配碎石均按设计规定掺5%水泥,具体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采用的水泥为P.O42.5,水泥供应厂家应在合格供方名录之内,并按规定及时检查。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4.3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实验鉴定,使其可以保证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原则等指标达到设计规定。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配合比必须经实验选定。本标段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的级配碎石混合料拟采用三种集料组配而成:石粉、510mm瓜子片和1031.5mm碎石。通过现场单级料筛分组配和现场实验段压

5、实实验,所选级配碎石配合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规定。本标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拟定按下表进行控制:表2 级配碎石掺3%水泥配合比选定表粒径(mm)42.5水泥22.4457.122.407.1掺量(%)3204040重量比(Kg)56370740740表3 级配碎石掺5%水泥配合比选定表粒径(mm)42.5水泥22.4457.122.407.1掺量(%)5204040重量比(Kg)92.53707407406、施工准备6.1重要机械设备 级配碎石拌合站、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机、压路机、自卸汽车、洒水车等。 表4 机械设备投入表序 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

6、号数 量状 况1挖掘机PC2202良 好2压路机YZ-182良 好3自卸汽车东风1532良 好4自卸汽车矿山VOLVO2良 好5自卸汽车瑞沃4良 好6推土机TY2203良 好7水 车10T1良 好8摊铺机DF135C2良 好9装载机ZLM501良 好10平地机PQ2202良好6.2重要测量、检测设备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K30荷载板(检测地基系数)、灌砂法实验器具(密度测定器)(检测孔隙率)。 表5 测量、检测仪器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 位数 量检定状态1索佳全站仪SET1130R台1良好2自动安平水准仪1mm台1良好3水准尺2mm把1良好5平板荷载测试仪K30台1良好6灌砂筒20

7、0mm个1良好7Evd动态平板荷载实验仪ZSGO2台1良好8Ev2平板荷载实验仪Nr2563台1良好9电子秤3kg台1良好6.3作业条件 6.3.1路基基床底层检测:路基基床底层填筑碾压完毕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和压实系数(重型击实原则)或孔隙率检测,保证基床底层填筑内部质量符合规定;再检查底层外观质量,重要涉及纵断面高程、路基宽度、中线至边沿距离、横坡、路基面平整度等符合验收原则。 6.3.2拌合、运送、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就位,人员通过培训,现场人员除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外,重要涉及集料拌合站质量监控人员、现场指挥卸车人员、技术员、领工员、实验员及负责表面修整、平整的人员;拌合及运送、摊

8、铺、碾压设备经调试运转状态良好。 6.3.3运送道路畅通,并合理安排运送路线。6.4技术准备 6.4.1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完毕,清除基床底层顶面的浮土、松散层以及其她杂物、垃圾等,露出基床底层的硬面并验收合格,通过沉降评估满足规定。6.4.2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不同粒径集料分别堆放。级配碎石原材料及混合料经检查、实验合格。 6.4.3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完毕。 6.4.4做好施工过程检查、实验准备。6.4.5在既有基床底层顶面上测放出路基中线、施工边线,每10m设标志桩,标示出填筑高程。设立基准钢丝绳,每10m设的支撑杆,敷设基准直径2.5mm弹簧钢丝,以备摊铺机自动调平使用。6.4.6表

9、层开铺前,下承层表面用洒水车洒水,保持其湿润,以增强上下层的结合。7、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7.1操作工艺流程表层填筑采用两台摊铺机分两层横向全幅摊铺,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送、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四区段”和拌合、运送、摊铺、碾压、检测实验、修整养护 “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料经拌合站搅拌后,由自卸汽车运至实验填筑段,根据每层松铺厚度(按25cm的厚度进行计算)、松铺系数(按1.25计算)、车辆装运能力、断面宽,拟定布料时每车填料摊铺后的面积,专人负责指挥布料。上下两层有接头时错开3m。第一层碾压检测合格养护7天后进行第二层的施工。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7.2基床底层验收

10、验收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原则,不符合原则的基床底层进行整修,达到基床底层验收原则。7.3施工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水准点,每10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在离路肩1.5m处设立钢丝绳基准线,用紧线器拉直。表层两侧的线形用20cm(高)10cm(宽)的方木立模控制。在线路中心用可调节支架架设铝合金直尺控制高程。图1 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开 始原材料检查拟定施工配合比取 料破 碎晾晒或润水料斗配料混合料拌合混合料检查混合料出厂及运送结 束合格开 始施工工艺设计基床底层解决基床底层检查混合料供应摊铺机铺筑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查填层养护表面及边坡整修合格验收检查结 束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作业区

11、测量放样7.4级配碎石拌制7.4.1级配碎石采用厂拌设备拌制,装载机配合上料,电脑程控计量,对实际用料、配合比应能打印出相应记录备查。7.4.2在级配碎石拌合站内、拌合设备料斗内的集料储藏分类寄存、互相隔开,并按规定做好标记,严禁混杂堆放。7.4.3三种单级料必须用隔离的三个计量料斗分开严格电子计量进料,保证单级料计量精确。水泥和拌合用水自储罐和水池自动电子计量加入拌合机中,严禁人工称量加入。表6 级配碎石单级料拌合计量容许偏差材料水42.5水泥22.4457.122.407.1容许偏差(%)1012227.4.4拌合中要根据配比规定,结合天气、运送等条件,认真掌握好含水量,这对级配碎石的质量

12、响影极大,水少难以压实,水多会导致离析。含水量控制措施:一般按6%控制;天晴炎热按6.57%控制,以补充运送和碾压过程中的水份蒸发。 7.4.5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制时,必须有专人负责进料的粒径、计量和含水量控制(每天班前应测定集料含水量,及时调节施工配合比),保证混合料拌制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级配碎石拌制严格按照实验段施工拟定的配合比配料,级配碎石混合料按照随用随拌随运的原则组织生产拌制,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尽快运到铺筑现场,严禁寄存。施工中拌合能力、运送能力、摊铺能力要互相匹配、互相衔接。7.5级配碎石运送采用自卸车运送,保证足够运送车辆,保证摊铺机能不间断的持续摊铺。车辆在运送过程中用防水篷

13、布覆盖。运料车在摊铺机前30cm左右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汽车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行,以保证摊铺层的平整度。7.5.1为避免拌和好的材料在装料至汽车时发生离析,尽量保持拌合机出料口位于自卸车车斗的中部,并且尽量减小出料口与车斗的高度。 7.5.2级配碎石运送车辆的配备应满足现场摊铺施工需要,保证拌合料在2h内完毕摊铺初压的用量,以便当层当天碾压密实。 7.5.3级配碎石混合料装车前,应对运送汽车的车箱内进行打扫,车厢应严密,避免小颗粒渗漏。7.5.4在高温及风大的天气状况下施工,当运送路程较远或道路运送状况不良时,级配碎石运送车车箱应采用篷布等覆盖,减少水份蒸发和避免扬尘污染。运送

14、途中,尽量保持汽车平稳运送,不得忽然大起大落、剧烈颠簸,以避免加速集料离析。7.6摊铺摊铺使用摊铺机进行,按照日进度需用量计算拌合设备的产量,根据摊铺设备的摊铺能力配备运送车辆,使摊铺机的摊铺作业可以不间断的持续进行。摊铺机保持运送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m左右,摊铺采用2台摊铺机全断面梯队式摊铺作业,2台摊铺机前后间距810m。机械摊铺的过程中专人跟踪进行监控,指挥机械施工,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达到填筑层表面无明显的局部凹凸,人工配合摊铺机设立4%的排水横坡。机械摊铺完毕后,检查填料的松铺厚度和填筑层表面,松铺厚度与否符合实验段预定的厚度,对于粗料集窝的部位补细料后拌合均匀。现场整平摊铺

15、完毕后,经现场实验检测含水量,检测后视填料的干湿限度决定与否需要洒水闷料或晾晒使其含水率接近最佳含水率。7.7碾压压实前,由领工员、压路机司机进行检查,确认层厚及平整度符合规定后,再进行碾压。碾压采用光轮振动压路机碾压,拟采用的碾压组合为1遍静压+2遍弱振+4遍强振+1遍静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先曲线内侧再外侧,最快碾压速度控制在4 kmh以内。直线地段先边后中,由两侧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压,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3m,施工过程中做到压实均匀,没有漏压、死角。压路机无法碾压的部位人工夯实。碾压完毕后,路基表面

16、应平整且无明显轮迹。7.8实验检测7.8.1原材料检测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及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的规定。多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方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查,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实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步进行黏土团和其她杂质含量的检查(其她项目每料场抽样检查2次)。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合生产过程中,随时观测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状况,正常状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不小于m3),第一次必须在拌合开始时检查,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长抽查实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水泥含量检测信息及时调节配

17、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规定。7.8.2压实检测第一层填筑完毕,强振一遍后来每碾压一次即检测一次各项控制指标,以便记录压实次数、压实能量与压实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度析得出适合的碾压组合方式。为对的的检测压实效果,精确验证各项施工参数。对同一测点分别进行密实度检测、轻型动态弹性模量仪检测,变形模量,K30每层检测一组(各测点)。达不到技术原则规定,分析因素,重新补压,直到满足规定。根据实验成果分析检测密实度措施之间有关关系及采用核子密度仪迅速检测的可靠度;分析K30检测与轻型动态弹性模量仪检测地基系数的有关关系,采用轻型动态弹性模量仪检测路基强度指标的可靠性。根据实验成果分析拟定路基密实度检测与力学

18、强度检测迅速、有效的检测措施。压实原则详见表7、8、9。表7 基床表层压实原则表填料压实原则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变形模量Ev2(Mpa)级配碎石1905018120检查数量及措施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查Evd和n各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抽样检查K304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表8 基床表层填筑厚度原则表检查项目质量原则及容许偏差检查数量及措施级配碎石-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3点,采用水准仪测量表9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高程、中线至路肩边沿距离、宽度

19、、平整度质量原则及检查措施序号检查项目质量原则及容许偏差检查数量及措施1中线高程1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采用水准仪测量2路肩高程1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采用水准仪测量3中线距路肩边线距离-0,+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处,采用尺量4宽度不不不小于施工图标示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处,采用尺量5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个断面,采用坡度尺量6平整度不不小于1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10点,采用2.5m长直尺量7.9整修养护每层填筑合格修整完毕后严禁任何车辆通行,避免表层扰动破坏。洒水并用土工布覆盖,养护7天。基床

20、表层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基床表层同步填筑、同步碾压成型,并逐级调节纵、横坡度,在路基基床表层部分填筑完毕前调节出与路基顶面设计坡度相符的纵坡、横坡。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40cm压实,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3m。8、成品保护 8.1封闭施工现场:悬挂醒目的禁行标志,设专人引导交通,看护已施工完毕的地段。 8.2严禁车辆及施工机械进入正处在养生期(一般为48h)等待检测的路段。 8.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毕的或正在碾压的基层上“调头”或急刹车。 8.4级配碎石养生期过后,如不持续施工应合适洒水湿润(采用喷水雾的方式)。 8.5级配碎石填筑完毕后,如遇雷雨、

21、暴雨天气应覆盖表面避免雨水冲刷带走面层细粒径集料。9、质量保证措施9.1质量保证组织措施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思想,贯彻执行ISO9000系列原则,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记录。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由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职工从事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规定,选用满足施工规定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械管理制度,保证机械设备处在最佳使用状态。各级技术人员应常常进一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9.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9.2.1原材料控制控制骨料质量是从源头把关。拌合站建立骨料进厂验收制度,拒收不合格

22、的骨料,对进场的骨料严格按按设计的规格粒级分隔堆放,细骨料专门覆盖防雨淋。施工前,对骨料的颗粒级配、相对密度、压碎值、含水量等各项技术指标及混合料构成进行实验检测,符合设计规定后方开盘拌合。级配碎石粒径不小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不小于30%,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不小于6%。粒径不不小于0.5mm的颗粒的液限不不小于25%,塑性指数不不小于6,不得具有黏土及其她杂质。保证施工时的级配与室内实验的级配相符,这是保证混合料质量的核心。施工过程中进场抽检集料级配曲线,有变化时及时采用措施进行调节。水泥采用指定的水泥,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持续进场的水泥,按规定进行原材料检查。9.2.2拌合

23、厂拌合控制混合料的拌制质量是保证基床表层施工质量的基本,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每次开盘前,均对级配碎石站的电子秤进行复核,没有明显异常后方开盘。拌合过程中常常注意集料含水量的控制,在晴朗天气时拌合时含水量合适偏大,在阴雨天或晚上拌合时加水量合适减少,保证集料在最佳含水量控制范畴内。拌合好的料堆放不能过长,当天拌成的混合料必须当天铺筑完毕,以免含水量发生变化。9.2.3集料运送混合料拌制完毕后,尽快运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采用帆布覆盖,减少水分损失。摊铺前,将基床底层打扫干净,充足洒水湿润,并始终保持下层表面处在湿润状态。9.2.4集料摊铺碾压控制每10m间距恢复中桩、边桩。摊铺机摊铺、粗平后,

24、立即检测中桩、边桩松铺高程,现场标记相差值,供人工及时修正,现场用2.5m直尺随时抽检平整度。含水量的控制级配碎石只有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条件下才干达到最佳压实效果,因此现场碾压应严格控制含水量。现场级配碎石摊铺后,应当及时碾压,延长碾压时间会使级配碎石水分蒸发,材料干硬、固结,不利于进一步碾压。如果含水量偏低,应根据状况以喷雾式洒水车合适洒水,使级配碎石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碾压,使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如果含水量过高,可用平地机等设备翻晒,待其干到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碾压。集料碾压过程中及时对标高、横坡进行检测、调节。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混合料表面始终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但严禁

25、洒大水碾压,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横缝、调头,避免纵缝。施工时自卸汽车倾倒速度要慢,应使混合料缓缓落下,若在摊铺时局部有粗细集料离析严重时,应更换材料或按照设计配比,筛分掺拌,以消除因离析导致的基层强度减少。9.2.5养生每一段路基碾压完毕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及时进行养生。采用洒水车洒水养护,基层的养生期为7d,但铺完路段24h内严禁车辆行走。每天洒水的次数应视气候条件而定,原则是在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基层表面潮湿。10、安全保证措施本着“安全第一,避免为主”这一原则,提高安全意识,健全施工现场意外伤害应急预案,认真学习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树立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

26、思想,以防患于未然。保证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和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殊工种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严禁机械、设备带病和违章作业。施工区域设立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现场设专人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拟定车辆运营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避免互相干扰碰撞,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制度。11、环保措施配备洒水车对施工便道、作业区进行洒水固尘。要跨越地方路面时的,对运送车辆的车斗加设挡土板,并用彩条布等遮盖,以防落土扬尘:工程材料寄存场地、施工便道和生产、生活区道路采用硬化解决,施工过程中常常洒水,避免扬尘对施工人员

27、导致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在运送易飞扬的散料时,装料适中并用蓬布覆盖。储料场松散易飞扬的材料用彩条布遮盖。避免运送、装卸过程中和刮风时扬尘。常常清洗工程车辆车轮和车身。对施工机械和运送车辆加强维修保养,减少噪音。车辆路过居住场合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合适控制机械布置密度,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测量学模拟试卷一、 单选题(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种对的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

28、应相差(A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 3. 如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A 220 B 40 C 南西50 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B 与导线形状有关 C

29、总为0 D 由路线中两点拟定7. 在地形图中,表达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A 比例符号 B 半依比例符号 C 地貌符号 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措施称为(A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拟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A 投点 B 地面连接 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 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A 坐标原点 B任意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赤道面11下列有关等高线的论述是错误的是:(A )A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 等高线必然是闭合曲线,虽然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

30、闭合C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D 等高线通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有关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B符号图形中有一种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C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有关控制网的论述错误的是(D )A 国家控制网从高档到低档布设B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等C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线段MN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

31、A=2mm,则A点高程为(A )ANM373635A 36.4m B 36.6m C 37.4m D 37.6m100301303010030DCBA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B )A B C D16三角高程测量规定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来回高差,重要目的是(D )A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对的的是( C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的读数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32、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的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对的操作环节是( D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A 整平-瞄准-读数-精平C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19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重要任务是( D )A 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 B 实现井上下高程的统一C 作为井下基本平面控制 D 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的精度20 井口水准基点一般位于( A )。A 地面工业广场井筒附近 B 井下井筒附近C 地面任意位置的水准点 D 井下任意位置的水准点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21水准测量中,

33、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种测站要测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一般采用的测量检核措施是双面尺法和 。22直线定向常用的原则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磁北方向_和坐标纵线方向。23地形图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半依比例符号_和不依比例符号。24 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一般要进行中线和_的标定工作。25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成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偶尔误差_。26 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 _ 和符号注记三种。27 象限角的取值范畴是: 0-90 。28 经纬仪安顿一般涉及整平和 对中 。29 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种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达,这个数学曲面称为

34、参照托球面 。30 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 差分 。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1竖盘指标差竖盘分划误差32水准测量运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33系统误差由客观因素导致的具有记录规律性的误差34视准轴仪器望远镜物镜和目镜中心的连线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5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种测站上的工作环节和角度计算措施。对中,整平,定向,测角。观测角度值减去定向角度值36什么叫比例尺精度?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图上0.1毫米在实地的距离。可以影响地物取舍37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

35、过程。38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五、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9在1:图幅坐标方格网上,量测出ab = 2.0cm, ac = 1.6cm, ad = 3.9cm, ae = 5.2cm。试计算AB长度DAB及其坐标方位角AB。abdceBA120014001600180040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M=14.22m, YM=86.71m;点A的坐标为XA=42.34m, YA=85.00m。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测量学 原则答案与评分阐明一、 一、 单选题(每题1分)1 A; 2 D; 3 C; 4 D; 5 A; 6 C; 7 D; 8 A; 9

36、 C; 10 C;11 A;12 D;13 B;14 A; 15 B;16 A;17 C;18 D; 19 A;20 A二、 二、 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21 变更仪器高法22 磁北方向23 半依比例符号(或线状符号)24腰线25偶尔误差26数字注记27 不小于等于0度且不不小于等于90度(或0, 90)28 对中29 旋转椭球体面30 脉冲式测距仪三、 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31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正好指向其对的位置90度或270度,而是与对的位置相差一种小角度x, x即为竖盘指标差。32 水准测量:运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水

37、准尺,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测量工作。33 系统误差:在相似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浮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似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34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四、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35(1)在测站点O上安顿经纬仪,对中,整平(1分)(2)盘左瞄准A点,读数LA,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B,计算上半测回角度O1=LB-LA; (2分)(3)旋转望远镜和照准部,变为盘右方向,瞄准B点读数RB,逆时针旋转到A点,读数RA,计算下半测回角度O2=RB-RA; (3分)(4)

38、比较O1和O2的差,若超过限差则不符合规定,需要重新测量,若不不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为最后测量成果 O = (O1+O2)/2 (5分)36 图上0.1mm相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3分)其作用重要在于: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拟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达地物地貌的具体限度,拟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5分)37 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拟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分)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顿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拟定方

39、向线,根据距离拟定点的位置。(5分)38 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1) (1)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始终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他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2) (2) 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他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3) (3) 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互相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4) (4) 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互相垂直。评分阐明: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即可得满分。五、 五、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39 bd = ad ab = 1.9cm, 因此X = -38m; ce = ae ac = 3.6cm, 因此Y = -72m; (3分) (或由图根据比例尺和距离计算A、B两点的坐标) 因此距离为:81.413m (6分)AB的方位角为:2421033 (10分)(方位角计算应阐明具体过程,过程对成果错扣2分)40 X = XA XM = 28.12m, Y = YA YM = -1.71m (2分) 距离d = (X2 + Y2)1/2 = 28.17m (5分) 方位角为:356 3112 (应阐明计算过程与重要公式) (10分) 可通过不同措施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阐明:在距离与方位角计算中,算法公式对但成果错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