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燕赵文化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28188855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评燕赵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资源描述:

《简评燕赵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评燕赵文化(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简评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是在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燕赵区域的划分应当以今黄河为它的南界, 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界。从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上看,燕赵文化是一种平原文化、农业文化、旱地农耕文化。在民族 上,它是一种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这些情况对燕赵文化而言并不是唯一的,与它相邻的 三晋、关中、中原、齐鲁各区域大体也是这种情况。但是燕赵文化是一种典型。在漫长的历 史转变中,燕赵文化甚至比处在核心位置上的中原、齐鲁各区更具典型。从文化特征上看,燕赵区域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这就是慷慨悲歌、好气任侠。“慷慨 悲歌”一语可以用来形容各个地区的人物和现象,但是在历史上,它是由燕赵区域

2、而产生的, 是以燕赵区域为典型的。在其他区域,慷慨悲歌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燕赵区域, 慷慨悲歌却已是普遍的特征和特殊的标志。从时间上,慷慨悲歌文化的特征在战国时期形成 和成熟,在隋唐时期仍然为人们所称道,到明清时期其余音遗响不绝如缕,前后持续二千余 年,确已形成了悠久而稳定的传统。所以,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 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燕赵区域在文化上的特征就是慷慨悲歌、好气任侠,具有既不同于中原、关陇,又不同 于齐鲁、江南的特点。司马迁在论述燕赵区域内各地的风气时说,种地(今山西灵丘一带)和代地(今河北蔚 县)靠近胡人,经常受到侵扰,师旅屡兴,所以那里的人民矜持

3、、慷慨、嫉妒、好气、任侠 为奸。在血缘和文化上,这里胡汉杂糅,从春秋晋国时起就已忧患其剽悍难制,中间又经过 赵武灵王的胡化变革,风气更加浓烈。中山土地狭小,人口众多,人民性情卞急,拦路锤杀 剽掠,或者盗掘坟墓。男子相聚在一起悲歌,辞气慷慨。燕地(蓟城)距离内地遥远,人口 稀少,经常受到胡人侵扰,风俗也和代、中山相类似,人民雕悍少虑。燕赵地区的人们性情耿烈。战国初,赵襄子宴请代王,暗中令人用铜斗杀死了他,兴兵 吞并了代国,赵襄子的姐姐是代王夫人,听到消息以后泣而呼天,说:“为了弟弟而轻慢丈夫, 不仁;为了丈夫而怨恨弟弟,不义。”于是磨笄自刺而死,至今人们仍称涞源东北拒马河上游 的马头山为磨笄山以

4、纪念她。燕赵的女子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可想而知。燕赵地区的人们擅长骑射,惯见刀兵。北魏时广平(今河北鸡泽)大族李波的小妹擅长 骑射,能够“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人们为她而作的李波小妹歌中说道: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北宋时常山郡(今河北定县)北七里唐河店村的一名无名老 妇,能够赤手空拳智杀契丹的骑兵。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在所作的唐河店妪传中说道“:一 妪尚尔,其人人可知也。”王禹偁还说到河北边郡上的人们习于战斗而不怯懦,听到敌虏到来,父母帮助拉出战马, 妻子帮助取来弓箭,甚至有不等穿好盔甲就敢于上前的。和南方相比,江南地区经济发达, 人们生活自如、达观,甚多温情,结果也导致了南方的

5、奢侈和文弱。燕赵地区的马也好,所以自古以来良马已被称为骥或驠,以地名命名。唐人杜牧说过: “冀之北土,马之所生,马良而多,人习骑战。” 燕赵地区的文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里的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宋人吴曾说:“我看 南北方的风俗,大抵北胜于南。”北方人更看重亲族关系,南史中说:“北土重同姓,谓之 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赡助。”南北方的这一差别甚至从人名上也可以反映出来。先 秦两汉古人称谓都直呼其名,到南朝时南方人则往往各取别号雅号。先秦两汉人名多用贱字, 到南朝时南方人崇尚机巧,取名多用好字。而北方人性情纯真,仍旧在相见时直呼其名,取 名也仍用贱字。凡此种种,看似笨拙,其实近古。 燕赵文化是辉煌灿烂的,我为自己身为燕赵人儿无比自豪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