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介绍自动化学院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8110205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介绍自动化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介绍自动化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介绍自动化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介绍自动化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介绍自动化学院(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自动化学院)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学院)薛安克:博士,专家,博士生导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兼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信息传播与融合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任,“检测仪表与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控制科学与工程”重中之重学科基地负责人,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重要从事鲁棒控制、优化调度、信息融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973筹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973筹划项目子课题1项,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2项,国防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防从“九五”至“十二五”军事装备预研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刊登论文160多篇,被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论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16项,公开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防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多项。曾多次担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技术、程序和组织委员、副主席、秘书长、小组主席等工作。始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

3、3项目、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的同行评审专家,控制理论与应用编委,Automatic、IEEE-AC、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现为浙江省特级专家,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有突出奉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优秀博士后,浙江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重要社会兼职:1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引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专业组 专家委员;3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4控制理论与应用(一级期刊,SCI、EI期刊源) 编委;5浙江省电子学会 常务副理事

4、长;6浙江省自动化学会 副理事长;7浙江省电子电器教学指引委员会主任委员;8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 兼职博导(专家)。范影乐:1975年出生,博士,专家,博士生导师。至今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评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破格晋升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获校教学优秀奖,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校“十佳教师”。目前研究方向重要涉及:(1) 面向机器智能的生物视觉机制研究;(2) 神经信息编码与脑机交互;(3) 基于信息流的神经系统功能性活动建模与应用。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筹划、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公司委

5、托技术攻关等项目20余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限度和药敏自动化检测仪器和系统,授权发明专利9项,其中视觉检测及智能理解等成果获得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刊登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本,已培养研究生毕业研究生25名,其中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9名。Email:冯浩:男,博士,专家,博士生导师。1956年3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纪委书记。重要从事微特电机,电机控制与检测项目等研究,曾主持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国家计委攻关项目合伙子课题、浙江省科委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多项。刊登论文60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有2篇论文获浙江省自

6、然科学论文二等奖,1篇论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翻译出版电机电器、电机学,主编出版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仿生模式辨认与信号解决的几何代数措施,参编出版超声波电动机等著作。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10余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名师1项。联系方式: Email: zjhzfh 电话: 研究(状况)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维几何仿生信息学的理论研究(第一/在研)2、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新型高效节能异步电动机的实用化研究(第一/在研)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机器人多自由度关节核心技术的研究(第一/结题)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PWM电源驱动的单相异步电动机振动转矩克制措施的研究(第一/结题)5、 国家计委攻关项目合伙子课题项目: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应用子课题(第一/结题)6、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变频运营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营特性计算措施的研究(第一/结题)7、 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高功率因素异步电动机的研究(第一/结题)8、 嘉兴市科技局项目:高效节能异步电动机的研究(第一/结题)9、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大功率三相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参与/结题)10、横向研究课题:基于大功率串激调速的自动水泵控制系统的研究(参与/结题)等何泽荣:男,博士,专家。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在英国伦敦大学做访问学者,在西安交通大学

8、获得博士学位,晋升专家。现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控制理论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应用数学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研究生生导师。已指引研究生研究生16人,其中已毕业10人。重要从事生态系统的数学建模、系统分析和控制理论研究。建模方面的研究重要基于种群个体间的构造差别,例如年龄、外观生理尺度等;系统分析方面重要考虑平衡态的稳定性、系统遍历性、与种群长期演化行为有关的拓扑构造等;控制理论方面重要关注系统的能控性、最优控制等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再生资源的科学管理密切有关的问题。主持完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

9、刊物上刊登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系统收录20余篇,国家一级期刊论文10余篇。作为第一完毕人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两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 重要学术兼职有: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Control Processes编委、中文核心期刊科技通报编委、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中国生物数学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姜偕富:博士后,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员,校特聘专家,东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10、,1月至1月清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月至2月澳大利亚中昆士兰大学(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信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3月回国并开始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同步兼任澳大利亚中昆士兰大学的博士生副导师。从事的研究方向有:时滞系统的分析与综合、鲁棒控制与滤波、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等。到目前为止已刊登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在国际控制领域公认的两大顶级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与Automatica刊登论文5篇,同步也是涉及这两大顶级学术期刊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根据10月25日检

11、索成果,单篇论文SCI最高引用次数达142次,SCI她引用总次数达755次,H-index=11,其中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刊登于Automatica的学术论文SCI引用次数达81次,全校第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1项,浙江省钱江人才筹划项目1项。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专业方向研究生,欢迎自动化、电气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学生报考。Email: Tel: 姜周曙:男,1964年7月出生,专家。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现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到处长,能量运用系统

12、与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入选“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筹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筹划”、浙江省“流程工业高效节能技术与绿色装备”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获“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博士后”等称号。现为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专家构成员、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征询专家,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能量运用系统的检测、控制、故障诊断和信息化服务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在大规模反渗入海水淡化智能控制、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监控系统、新能源运用、工业节能减排等方面获得30余项成果。获教育部推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筹

13、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专项、浙江省科技筹划重点项目以及企事业委托的课题50余项。刊登论文40余篇,其中:在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Renewable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和Int. J. of Energy Research国际出名期刊和国内一级期刊上刊登15篇。编著教材1部,合伙撰写学术专著2部。蒋鹏:男,1975年10月生,工学博士,专家,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高档会员、浙江省自动化学会会员、浙江省电子学会会员、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

14、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同行评审专家,Sensors、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电子科学学刊(英文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等期刊的长期审稿人。重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智能仪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筹划、浙江省环保厅科技筹划、浙江省教育厅科研筹划、杭州市科技局科技筹划、公司科技攻关近20项科研项目;在国际期刊、国内一级期刊上刊登了三大检索论文6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

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Email: 办公室电话:-512赖晓平:博士,专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获研究生学位,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获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曾担任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目前是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是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zine、IEEE Signal Processin

16、g Letters、IET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负责和为主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是1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的重要成员。曾从事系统辨识、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和网络拓扑分析等研究,目前研究信号解决中的优化理论与措施,重要涉及一维和二维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压缩感知和图象辨认等。刊登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4篇)、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6篇)、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2篇)等IEEE期刊上刊登

17、论文12篇。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间,培养研究生研究生10余名、博士研究生2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1名于毕业,获国家基金资助;另1名在读,已在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上刊登1篇Regular Paper。联系地址:代表性项目:1. 年1 月至 年12 月,负责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维和二维稳定IIR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的序列最小化措施。2. 年1 月至 年12 月,负责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群延迟FIR 滤波器优化设计理论与算法研究”。3. 年1 月至 年12 月,负责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约束IIR 数字滤波器Minimax设计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措

18、施”。4. 1月至12月,负责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维FIR 约束滤波器设计理论及算法”。5. 1998年1月至12月,为主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模、负荷预测理论与软件研究”。厉力华:博士,专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重要从事生命健康科学中的信息解决理论与技术研究,环绕疾病初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中的生物医学信息解决、智能化诊断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等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更好地检测、诊断、治疗和解决疾病。在美国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十近年, 曾担任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副专家、Moffitt

19、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员,Medical Physic等国际期刊编委、美国国家卫生健康研究院及国防部项目评审人、美国坦帕湾区华人协会主席、南佛罗里达大学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顾问。主持和参与完毕国家攀登筹划课题、国家863筹划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省重大科技筹划项目、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以及美国国防部和NIH等项目二十余项。获专利十项,其中两项美国专利被柯达公司所采用。刊登科研论文和国外著作章节一百五十多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本研究发展筹划(973)等项目和课题。获中国侨界奉献奖(创新人才)。刘光宇: 博士(后),男,正高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专家, 浙江省“千人筹

20、划”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1层次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长期从事非线性控制系统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应用领域涉及:太阳能新能源、生物医学、海水淡化、国防工程等。于-移居澳大利亚,在澳洲顶级大学墨尔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NICTA公司项目科学家、在新西兰顶级大学奥克兰大学任终身制教师和博士生导师。主持并参与了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国家级项目10余项,合计科研经费达几千万元。在交叉学科领域获得了原创研究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

21、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Automatica、Journal of Biomechanics、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Optics and Laser in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l等近20个国际高

22、水平学术期刊论文20余篇(SCI/SSCI),刊登EI/ISTP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产品已经产业化。长期担任国际核心期刊,如:Automat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等国际重要期刊的论文评审人。曾担任IEEE ICIA、IEEE ICCA等国际会议的分会主席和评委。 电子邮箱:刘士荣:博士,专家,博士生导师,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华东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

23、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机器人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委员、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自动化学会理事。-为加拿大University of Guelph工学院ARIS研究室访问专家。先后任IJCNN、CCC等多种国内外学术会议TPC成员,IEEE Trans. On SMC-Part B(Cybernetics) & Part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等国际学术期刊、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

24、与应用、机器人、模式辨认与人工智能等国内学术期刊的评审人。重要研究领域为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机器人视觉与目的跟踪、多机器人协调与控制、分布式能源电力系统(智能微电网)控制与优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刊登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9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拥有2项发明专利,获省市级教学科研奖励3项。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日国际合伙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2项;并承当了光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领域的公司委托项目多项。以来指引博士生11人,已有6人毕业获博士学位;已毕业研究生生29人获研究生学位,目前读研究生生15人。联系方式: Email

25、: Tel:鲁仁全:男,1971年7月出生,博士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家,研究生生导师,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6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11月进入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在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现为自动化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筹划、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参与主持了涉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等多项项目。刊登文章5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领域涉及:无线网络系统控制,模糊控制,量化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控制理论与应用的多种方向。重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

26、一类无线网络系统,其观测输出先进行量化编码,再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播,不可避免地浮现量化误差,数据包丢失和时延等现象,提出了几种不影响系统性能的控制器设计措施。解决了由于量化编码、无线传播导致的观测输出受限状况下的控制器设计问题。2)针对对数量化编码过程中存在的端点跳变问题,提出了端点跳变状况下的量化输出的编码措施,并针对端点跳变,进行了状态重置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几种状态重置设计措施,解决了由于对数量化器自身缺陷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问题。3)针对一类网络量化系统,提出了基于T-S model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措施,数值仿真表白,其系统性能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解决了量化误差导致的系统不稳定以及H-In

27、finity性能下降等问题。4)针对印染坯布染色颜色的优化问题,提出了多变量阶梯式预测控制措施,在容许的染色机压力、温度与转速控制集合内,色度值误差控制在抱负范畴内,提高了坯布染色效果,解决了长期困扰印染公司的染色精度不高的问题。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罗志增:博士、专家,1965年8月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第二层次培养成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是传感技术学报、模式辨认与人工智能、电子与信息学报等重要刊物的特约审稿人。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

28、解决、基于生物信息的模式辨认与智能系统、仿生控制、人体健康检测及有关技术等。主持或完毕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交流、国防预研、浙江省科技筹划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公司委托开发等20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研课题层次高、经费足,研究成果突出,重要成果有,“三感觉智能抓取系统”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带触觉的仿生控制假手”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机器人复合传感器”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刊登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撰写的学术专著:机器人感觉与多信息融合(机械工业出版社),获全国优秀科

29、技图书三等奖,编写的教材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被多种高校作为本科教材使用,负责的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是浙江省精品课程。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突出,是浙江省教学名师,指引学生获得过国家及省级多项奖励,是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引教师,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彭冬亮:男,1977年1月出生,山西晋中人,工学博士、专家,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自动化系主任。IEEE Control Systems Society和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自动化学会会员、浙江省

30、电子学会会员。9月至8月公派赴美George Mason University访问学习。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筹划”第二层次。被评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十佳教师”和“三育人”先进个人。获浙江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坛新秀”。目前重要从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以及检测与估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本,刊登论文60余篇,完毕国防技术研究报告16篇,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1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登记26项。参与编写的自动控制原理持续入选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完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防预研基金2项。作为重要人员参与完毕国

31、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科技筹划项目1项、武器装备预研重点基金1项、国防“十五”和“十一五”预研项目4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防“十二五”预研项目1项,参与国防某重点型号工程项目1项。联系方式:办公地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馆804 办公电话:(O) E-mail: 文成林:男,1963年生,博士(后),专家,博士生指引教师,系统科学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年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指引教师,并与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

32、。重要研究方向:多源信息融合与目的检测辨认和跟踪,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及安全评估与安全运营理论和措施。科学研究状况:已主持承当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面上,1项重点、1项目重大研究筹划哺育项目),重要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等20余项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已刊登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有100余篇/次被SCI/EI收录;出版5部学术专著(第一作者3部),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社会兼职状况:现为自动化学报编委、中国电子学会高档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的故障诊断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

33、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博士后联谊会副理事长。持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通讯评阅,是有关领域多种国内外重要期刊的长期审稿人,曾经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委员或分会主席。人才培养状况:已培养研究生生81名(毕业62名)、博士研究生11名(7名毕业)。仅在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后招收的46名研究生中,有52人/次获得各奖励或荣誉:4篇省优秀研究生论文、6名省优秀毕业生、11名被评为校优秀毕业、2名被评为获奖的杭电“十佳大学生”1名、6名获省“新苗人才筹划”资助、10名获得一等奖学金、14名研究生获得二等奖学金、5名获优秀干部称号、4名获得国家奖

34、学金。已指引博士研究生11名,已毕业的8名博士都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中有5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获奖及荣誉:省部级二等奖1项,厅局一等奖2项;省级论文一、二、三等奖10余项。是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是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 “15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浙江省优秀博士后()、河南杰出青年基金()和浙江省人才基金()获得者。徐铭恩:博士, 专家,博导。浙江大学药学学士;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生物制造工程研究所博士后;美国Drexel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Computer aid tissue engine

35、ering lab”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研究领域涉及生物3d打印、再生和移植医学、药物筛选技术等领域。在生物3D打印领域的研究被国际顶级期刊评价为领域内最高水平。作为负责人承当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1项、浙江省科技厅和公司项目10余项,参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联合基金等多项国际合伙项目。在Biomaterials等重要期刊和会议刊登学术论文40余篇,做会议特邀和主题报告多次。担任多种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多种国际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分会场主席。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粤港核心领域重点突

36、破项目评审委员会会评专家等。担任: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3D打印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制造研究中心主任;民革十二届中央妇女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于长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一等荣誉学士,澳洲国立大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特聘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高档会员(IEEE Senior Member),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技术委员会委员(Technical Committee Member),SCI国际期刊“系统与控制通讯“副编辑(

37、Associate Editor), 国际鲁棒与非线性学报责任编辑(Subject Editor)。目前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合伙及海外课题多项。截止刊登各类SCI/EI论文百余篇,google学术记录最高单篇引用近百次,H因子18。培养成果:先后独立指引博士生5名,作为副导师合伙指引博士生5名,作为海外合伙导师指引中澳联合培养博士生6名,先后有多名学生在SCI一二区期刊和国际一流会议刊登论文,并有多人次获得各类学生奖项。已培养博士毕业生6名(含合伙指引)均获得海外出名高校博士后职位或国内985高校教职或国家级科研机构正式职位。招生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多智能体系统控

38、制有关课题) 2导航制导与控制(无人飞行器控制有关课题) 3 模式辨认与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的协作控制有关课题)附加阐明:对于成绩和英语符合规定的博士生提供不少于一年的赴海外联合培养机会;欢迎联系Yu“at” 周绍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专家,4月于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1月到07月及10月到07月受聘为香港都市大学制造工程和管理工程系 Research Associate,10月到1月及10月到05月受聘为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9月到3月受聘为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计算机与数学学院Research Fellow,7月到10月受聘

39、为香港都市大学制造工程和管理工程系Research Fellow。从事非线性、随机、量子等系统的分析与控制设计、多目的优化、信号解决等方向的学术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1) 不拟定系统与鲁棒控制:H控制与滤波;时滞、混杂、切换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控制;多目的优化。(2) 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 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多智能体系统。(3) 非线性系统与控制:T-S模型非线性系统分析与设计;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非线性系统微分几何措施;非线性系统输出调节。(4) 随机控制与滤波;大系统协调控制与分散控制;量子系统分析、控制与量子信息解决。在T-S模型非线性系统、随机系统和量子系统与控制等研究方向上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至今已在IEEE TFS, IEEE TNN, IEEE TAC.,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Information Sciences,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uzzy Sets and Systems等系统与控制学术期刊上刊登论文60余篇,其中50篇为SCI收录,SCI论文引用次数合计达800余次。她在系统与控制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现担任IEEE 控制系统协会(CSS)编辑委员会成员,并被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提名为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评审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