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7996298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1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薛铭瑶薛铭瑶2016年年2月月19日日寨卡病毒历史寨卡病毒历史1947年首先从乌干达Zika森林的猴血清中分离到寨卡病毒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1954年从西非“黄疸”暴发中的病人分离到寨卡病毒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致病性和感染剂量致病性和感染剂量致病性。致病性。致病机理知之甚少,约1/5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一

2、般较轻,症状持续数天到1周,症状严重需要住院者少见,病死率极低。但是,有病例Zika病毒感染后出现Guillain-Barre 综合征,胎儿感染可能引起小头畸形。感染剂量。感染剂量。病毒感染引起人类疾病的剂量尚不清楚,与传播途径有关。黄病毒经蚊叮咬传播感染的剂量一般为103-105pfu。血浆中游离病毒感染性很快消失(10min)。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患者所占感染者的比例约为80%。寨卡病毒和其他黄病毒交叉反应寨卡病毒和其他黄病毒交叉反应Zika登革登革乙脑乙脑黄热黄热西尼罗西尼罗脑炎脑炎初次感染初次感染Zika登革登革乙脑乙脑黄热黄热西尼罗西尼罗脑炎脑炎再次感染再次感染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传染

3、源和传播媒介 传染源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可能的传染源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伊蚊媒介伊蚊媒介1.最主要媒介:最主要媒介:埃及伊蚊埃及伊蚊(Ae.aegypti);白纹伊蚊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在中国分布广泛。(登革病毒蚊吸带毒血后812天产生传染性,维持终生,并经卵传播)。2.蚊子飞多远?蚊子飞多远?大部分母埃及伊蚊一生在初长成的房屋或周围生活,平均飞行距离约400米。病毒跨区传播主因是人。人。3.什么时候叮咬人:什么时候叮咬人:主要白天叮人,白

4、天户外蚊叮咬频繁,登革热感染率高;室内整天均可叮咬,蚊寿命长,家庭聚集性家庭聚集性感染感染。伊蚊媒介生活周期伊蚊媒介生活周期1.登革热:2007年,新加坡登革热暴发,病毒流行株基因亚型改变,DENV2 cosmopolitan genotype占主导。新的DENV-2亚型流行,更适宜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媒介,外潜伏期缩短至3天。2.基孔肯雅热:证据最充足的案例,CHIKV膜蛋白突变(A266V)致病毒适应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外潜伏期缩短,传播能力增加。3.Zika病毒基因组曾发生自然重组,包膜蛋白 N154糖基化位点丢失,可能是适应伊蚊宿主的反应。伊蚊媒介

5、伊蚊媒介-病毒相互作用病毒相互作用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未来感染具有免疫力 潜伏期:尚不清楚,可能为3-12天。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有传染性,约为5-7天。潜伏期和传染期潜伏期和传染期既往寨卡病毒病疫情既往寨卡病毒病疫情 2006年以前,散发病例14例 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85例)之后数年,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旅行者中有散发病例报告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报告病例约10,000例 2014年2月,智利的复活节岛发

6、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最新疫情概况最新疫情概况 发生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30个 美洲的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 非洲1个国家(地区):佛得角 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咯里多尼亚、斐济、瓦努阿图 出现输入病例的国家(地区):16个 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 欧洲11个: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 亚洲2个:中国

7、台湾、以色列 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病报告国家年以来寨卡病毒病报告国家/地区地区(截止2016年1月31日)墨西哥 3例萨尔瓦多 3,836例巴拿马 99例危地马拉 1例洪都拉斯 2例萨摩亚 31例法属波利尼西,库克群岛,新咯里多尼亚,瓦努阿图委内瑞拉 7例厄瓜多尔 6例哥伦比亚20,000+例玻利维亚 1例圭亚那 1例苏里南 5例法属圭亚那 1例巴西 56,318例巴拉圭 6例佛得角 4,164例其他输入病例国家:澳大利亚 3例 中国台湾 1例 以色列 1例暴发疫情国家/地区(5)散发病例国家/地区(25)输入病例国家/地区(16)输入病例:美国 6例加拿大 1例欧洲输入

8、病例国家:意大利、丹麦、芬兰、德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巴巴多斯 3例波多黎各 1例海地 1例马提尼克 1例法属圣马丁 1例多米尼加共和国 10例库拉索岛、尼加拉瓜、瓜德罗普、美属维尔京群岛几几个重点国家(地区)疫情进展个重点国家(地区)疫情进展巴巴 西西 据巴西卫生部估计,2015年巴西已有大约44万-130万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巴西卫生部1 月20日通报,该国上周新增报告可能与 Zika 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畸形例363 例、死亡3人,累计报告3893 例小头畸形病例、死亡49人,分布于巴西21个省的764个市哥伦比亚哥伦比亚 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第1周,报

9、告寨卡病毒疑似病例1918例,临床诊断病例1083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776例 孕妇疑似感染病例101例,临床诊断病例459例 本地传播最严重的加勒比州报告疑似病例1151例,临床诊断病例5449例佛得角佛得角 自2015年9月底到2015年12月6日,共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疑似病例4744例,其中报告最多的是普拉亚岛共计3845例(81%),目前为止,该国未报告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美美 国国 美国疾控中心2016年1月16日通报首例本土出生、感染寨卡病毒的小头畸形婴儿,2015年5月母亲怀孕期间到巴西旅行 截止2016年1月26日,美国共发现6例输入性病例中国台湾中国台湾 台湾1月19日通报,

10、1 月10 日,台湾在桃园机场口岸检疫中发现的一名来自泰国的24 岁男性被确诊为寨卡病毒病病例我国面临的防控形势我国面临的防控形势疫情处在全球性的增加和扩散时期疫情处在全球性的增加和扩散时期与与Zika高发地区的人物交流非常频繁高发地区的人物交流非常频繁气候气候变暖趋势未变暖趋势未减缓减缓蚊媒不仅存在,而且有所扩散蚊媒不仅存在,而且有所扩散巴西至各国民航旅客人数巴西至各国民航旅客人数(20142014年年9 9月至月至20152015年年8 8月)月)Bogoch I,et al.Anticipating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Zika virus from

11、Brazil.Lancet.2016我国伊蚊分布广泛,具备暴发条件我国伊蚊分布广泛,具备暴发条件无、低、中、高风险地区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埃及埃及伊蚊伊蚊风险预测地图风险预测地图我国面临的风险我国面临的风险我国我国存在病例存在病例输入输入的的风险风险存在病例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存在病例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冬冬春季春季节在节在我国扩散的我国扩散的风险风险极极低低夏夏秋季节不排除在我国局部地区秋季节不排除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发生本地传播扩散本地传播扩散可可能能WHO对疫情形势的分析对疫情形势的分析 近期美洲疫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缺乏群体免疫除加拿大和智利以外,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在美洲广泛分布 P

12、AHO 认为寨卡病毒可能传播到美洲所有存在伊蚊的国家和地区。WHO官员28日:预计美洲地区将可能有300万-400万人感染。WHO与成员国正在采取的措施与成员国正在采取的措施确定并优先研究领域增强对寨卡病毒和潜在并发症的监测加强通报,各成员国履行国际卫生条例承诺提供关于临床管理、诊断和病媒控制的培训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落实蚊媒控制战略制定关于临床治疗和随访寨卡病毒携带者的技术指南我国开展的应对工作我国开展的应对工作 密切跟踪疫情进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 加强实验室技术准备,向省级 疾控中心和检验检疫机构实验 室下发试剂 编制防控技术指南 开展技术培训(省和重点地区 CDC、检验检疫部门、重大专项网

13、络实验室)加强与WHO、美国CDC的沟通 多途径风险沟通,编发防控科普知识寨卡病毒病应对建议寨卡病毒病应对建议WHO建议建议(1)加强监测(2)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制蚊媒,降低蚊媒密度(4)加强临床培训,建立和维持进行发现、诊断和治疗病例的能力(5)确定对寨卡病毒病及其可能并发症开展研究的重点领域并提供支持(6)2月1日,将本次寨 卡病毒病疫情确定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号召加强监测、诊断、蚊媒控制,但不会出旅行限制建议PAHO建议建议 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伊蚊滋生地和加强个人防护 孕妇尤需防蚊叮咬;如有疑似暴露,需告知保健医生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状况 PAHO 将与成员国加强媒介控制、风险沟通,建立或加强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症(如小头畸形、格利-巴利综合征和其他自身免疫和神经系统障碍)的监测体系 密切跟踪疫情进展,动态开展风险评估 印发防控和诊疗指南,开展技术培训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提示特别是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尽量避免前往南美等疫区旅行 做好夏秋季节南方重点地区监测防控工作适时开展主要媒介伊蚊的基线监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制蚊媒密度,做好灭蚊设备和药品准备 开展我国主要媒介伊蚊传播效能的研究和评估我国下一步工作建议我国下一步工作建议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