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7994771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 第一章 导言习题参照习题3、经济物品是指有用且稀缺的物品。分析:A、有用的物品不对的。例如空气等免费品(自由物品)也是有用的。物品可分为自有物品与经济物品。该选项混淆了物品与经济物品的概念。B、稀缺的物品不对的。经济物品是稀缺的,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备文题。但并非所有稀缺的物品都是经济物品,人们都乐意支付对价来获得,由于有的稀缺物品对人没有可用之处。例如,我穿过的一双旧鞋子,稀缺吧,没有人乐意通过互换得到它。哈哈。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不对的。现代社会,更多时侯,商品是通过货币为媒介的互换获得的。但从历史上看,虽然目前,也存在物物互换。经济物品的获得需要付出代价,但代价不一

2、定是钱,钱只是其中一种形式。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对的。经济物品是有用的,也是稀缺的。有用决定了它可以满足人类的某一需求(是有用物品),稀缺决定了需要付出代价获得(是经济物品而非自由物品)。作业状况是,某些同窗选了C。习题4 B 习题5 B 习题6 C习题7 B西方经济学 第二章 需求、供应与均衡价格习题参照习题2、蘑菇的需求曲线分析:(1)卫生部发布报告,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或向左移动、向下移动)。因素: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偏好限度减少。(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或向右移动)。因素:假设两种蘑菇为互替品。大多数状况如此,但有的蘑菇也许不是其替代品

3、,则需求曲线不变。(3)消费者收入增长了。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因素:收入与消费量一般呈同向变动(假定所研究商品为正常品)。但是,如果该商品为劣等品,则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对于市场和大多数消费者,蘑菇为正常品。(4)蘑菇生产工人工资增长需求曲线不变。因素:商品成本不影响需求曲线(参阅: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工资上涨影响供应曲线,使供应曲线向右下左上方移动,从而导致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价格是供求互相作用形成的,需求曲线并没有变。换句话说,消费者并不因工人工资上涨而乐旨在同一价格下消费更多或更少的蘑菇。只是均衡价格变化导致其消费量的变化,这是均衡点在需求曲线上移动,需求曲线没有变化。消费者仍然保持

4、:当价格为p1时,消费量为q1;当价格为p2时,消费量为q2。只但是均衡价格从p1变到了p2,还是在那条曲线。这就是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明显不同(参照两个概念)。习题3、习题3和习题4都是考察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基本概念,只要基本概念清晰,结论不会错。措施1、如图2-4,设E点的坐标为E(q,p)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概念:需求曲线AB在E点的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例/价格变动的比例=-(q/p )*(p / q)=(OB/OA)*(p / q)(线段长度为绝对值,不考虑符号同样,需求曲线CD在E点的弹性=(OD/OC)*(p / q)显然,她们不相等。若加作辅助线EF,根据相似三角形比值,把(OB

5、/OA)和(OD/OC)的比值分别转化为(FB/EF)和(FD/EF),则成果更明显,E点在AB上的弹性不小于CD上。由于需求曲线前者平缓、后者陡峭。措施2、直接使用教材21页的结论,则:需求曲线AB在E点的弹性=EB/EA=FB/OF需求曲线CD在E点的弹性=ED/EC=FD/OF显然,FB FD,得出同样结论。曲线也是用同样措施分析。图2-5。习题4、分析:措施同习题3。不再提供讨论。图见2-6。习题5、考虑增长生产者的收入,对轿车和农产品应提价还是降价?参照:根据“薄利可以多销吗”的推理结论,对需求价格缺少弹性的农产品,应提价。对需求价格富于弹性的轿车,应降价。至于这个问题,不是这里要解

6、决的:农民的收入提高后,由于农产品在产业链中的基本作用,其涨价势必导致几乎所有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收入增长的农民需要面对涨价的工业品,两者究竟能抵消多少我们不一定懂得,但有抵消是一定的。换句话说,农民增收了,但购买力增长了多少、增长了没有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西方经济学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参照习题2、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参照:(有点像脑筋急转弯。)正如我们曾经讨论过的,事物不是无限可以分割的。对于物品的功能、效用,我们不能把一把剪刀分解成两个刀刃,由于我们需求的是剪刀而非刀刃,刀刃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样,我们不能把一辆汽车分解成轮胎和车身,更不能分解成四个轮子,由于我们需要的是汽车。

7、故此,讨论效用大小要按照物品的最小单位讨论,而不能分割它。如果将一种单位的物品分割下去,最后我们得到的是诸多的夸克。一种单位的商品是指一种单位的完整商品,完整的商品,才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四个轮子不是完整的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消费者从持续增长的每一种单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效用递减。总效用的增长量因此递减。习题3、假设消费者只买xy 两种商品。当她购买状况为mux/px 超过 muy/py,而总支出水平和px 、py不变,她应多买些x少买些y才干使总效用增长。分析参照:考察消费者均衡理论。措施1、根据基数效用理论,mux/px muy/py下,消费者应当更多消费x、少消费y以使所有消费的

8、mux/px = muy/py措施2、mux/px muy/py,则mux/ muy px /py。根据序数效用理论,在无差别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消费者均衡点),边际替代率=mux/ muy =px /py。目前mux/ muy px /py,阐明消费者的消费组合不在均衡点上,没有实现效用最大化。因此,在预算既定的状况下,消费者会选择同一条预算线上均衡点的消费组合。在均衡点上,mux/ muy =px /py,因此会更多消费x、少消费y。选择新的消费组合后,消费者的总效用水平提高,消费组合位于更高水平的无差别曲线上。虽然两种消费组合的预算相似,但本来消费组合的效用水平,可以以更低的预算达到,新

9、的消费组合,无法以更低的预算满足。图解:图3-5在C、D点上,无差别曲线的切线斜率-边际替代率=mux/ muy px /py 在E点上,无差别曲线的切线斜率-边际替代率=mux/ muy =px /py C、D、 E位于同一条预算线上,但不在同一条无差别曲线上。E点所属的无差别曲线位置更高,代表的效用水平更高。以既有的预算,不也许达到更高地效用水平了。从D到E,消费者减少了Y的消费,增长了X的消费,减少的Y的消费金额等于增长的X的消费金额,但增长的X的效用不小于减少的Y的效用。D只和F同样好,E显然比F好。她应多买些x少买些y才干使总效用增长。但不能超过均衡点。即,从C到D会增长效用,从D到

10、 E会增长效用。E再往下走就又比E的效用水平低了。习题4、假定消费者购买xy 两种商品。最初的mux/px = muy/py。若px 下跌,py保持不变。假定x的需求弹性不不小于1,则y的购买量状况如何变化。参照:考察消费者均衡理论和需求曲线的关系。若px 下跌, x的需求弹性不不小于1,得出:x商品的需求曲线在该点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例/价格变动的比例=-(q/p )*(p / q)1取绝对值后,不等式变形为:q* p -p * q 0, q* p p * q即:用于新增长的购买数量的支出 不不小于 因跌价减少的支出,用于购买x的支出降价后比降价前要少。这样,p * q-q* p0,p

11、 * q-q* p的差(用于商品x的支出的减少部分)就会用来购买商品y,商品y的购买量增长,购买支出也增长。习题5、每月煤气开支120元,煤气的价格上涨100%,得到补贴120元,消费者的处境改善了还是恶化。参照:考察消费者均衡理论和替代品的概念.涨价后,消费者收入增长120元,消费者支出增长不不小于120元。由于消费煤气的数量减少,煤气的部分使用被电替代。这种替代一定会减少成本,否则消费者不会用电替代煤气。消费者增长的支出=(新煤气费+新增电费)-原煤气费=煤气新价格*煤气新用量+新增电费-原煤气费=煤气原价格*200%*(原煤气用量减少的煤气用量)+新增电费-原煤气费=煤气原价格*煤气原用

12、量*200%-煤气新价格*减少的煤气用量+新增电费-原煤气费=120元*200%-(煤气新价格*减少的煤气用量-新增电费)-120120元(由于电用来替代煤气:新增电费煤气新价格*减少的煤气用量。否则,消费者不会替代。互替品就是一种商品涨价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长,但总支出比不替代会减少)因此,消费者的处境改善了,可以用补贴的剩余购买其她商品。这里就事论事,不考虑煤气涨价带来的其她工业品涨价。再用消费者均衡的序数效用论解释:1、起初,消费者均衡点在E上,E是消费者对于加热需要的无差别曲线与预算线AB的切点。AB的预算金额为:E点的电消耗量*电价+1202、煤气涨价,预算线变化,向左扭动为AB

13、,消费者不增长预算,无法消费E点所处无差别曲线的任何一点。3、消费者若要消费E点所处无差别曲线上的一点(即保持效用水平不变),最经济的消费组合就是E点- 预算线AB平行向上移动,直至与E点所处无差别曲线相切形成的切点。4、涨价后,E点所处无差别曲线上E点最便宜。E点更贵,E点所处的新的预算线(虚线)预算水平为E点的电消耗量*电价+120*2。5、由此可知,E点的预算水平低于E点。6、政府补贴120元,则消费者可以不增长支出的状况下达到E点的预算。但满足E点的消费水平地合理点(消费者均衡点)是预算更低的E点。7、因此,消费者在得到补贴后,不用花掉所有补贴,就可以和本来的E点同样好。剩余的收入可以

14、用于更多的消费(不管消费什么),消费者的总效用增长,改善了。如图3-6。习题10、有关行政配给制减少消费者效用。 参照:行者配给制重要有两种措施: 排队和配给制。配给制就是政府决定什么人、谁有权利按照拟定的限制价格得到物品。配给制政府的最大缺陷是不能保证把物品配给给出价最高的消费者。假定(通过排队或票证)配给给不太需要的甲,则甲本来用这笔钱购买其她物品的效用更高,成果消费了配给物品,形成效用减少。尚有,形成黑市。如果甲更需要其她物品,则也许用该配给物品互换其她物品,或直接将配给权利卖掉。假定乙在黑市买到了配给权利,乙最后仍然以市场价格(配给价+配给权价)获得了该物品。这时,甲得到的效用高于市场

15、机制下,乙得到的效用和市场机制相似。但是,配给制的实行政府需要设立机构,专人负责,增长了政府的支出,形成挥霍。专人负责,增长了腐败的机会。排队也挥霍时间。政府的支出就是税收增长,最后承当者就是消费者,承当更多的税收减少消费者效用,排队减少消费者效用。因此,配给制减少消费者效用。 第四章 公司和生产理论 作业参照3、判断正误参照: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1)不对的。等产量线上一点,如果切线斜率为-1,则切线为一条等成本线。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生产者均衡点,生产中投入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等于边际产量比,而不是数量比。(2)对的。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相等,则等产量线上的这一点,成本最低。(3)不

16、对的。假定技术系数可变,由于存在替代效应,当要素A降价时,要素B的使用量减少。由于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切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两种要素边际产量的比=两种要素价格的比。因此,A降价时,价格比变化,规定边际技术替代率也变化。根据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变化的方向一定是耗用A更多、B更少。反证法:如果要素A降价时,要素B的使用量增长成立,根据等产量曲线生产要素的替代关系,要素A的使用量减少。这时,要素A、 B的价格比减少,而要素A、 B的边际产量比增长,导致价格比与边际产量比不相等,因此不是生产者均衡点。此外,技术系数不变的状况也不对的。(4)不对的。措施1、计算:MPA/ PA=3/5,MPB/PB=

17、2/4,阐明用于A、B的每一元买到的新增产量不等,多买A、少买B更划算。措施2:计算:MPA/ PA=3/5,MPB/PB=2/4,MPA/ PAMPB/PB,目前的生产要素组合不是最佳组合。在最佳组合处,MPA/ PA=MPB/PB。价格不变,要接近最佳组合,需要减少MPA、增长MPB-即多买A、少买B。(5)不对的。公司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大到一定限度,即浮现规模报酬递减,浮现规模不经济。5、已知产量函数Q=10x1x2-2x12-8x22 求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参照:要素x1的平均产量函数 Q/ x1=10x2-2x1-8x22/x1要素x2的平均产量函数 Q/ x2 =10x1-

18、8x2-2x12/x2要素x1的边际产量函数即对Q求x1的偏导数(把x2当作常数) 10x2-4x1要素x1的边际产量函数即对Q求x2的偏导数(把x1当作常数) 10x1-16x2 第五章 成本理论习题参照1、D2、A3、D4、B分析: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一定下降。但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极小值)比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极小值)来得要早。5、A6、D7、(1)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有什么样的联系。参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规律,指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当其她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等量逐渐增长时,新增的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导致的产量

19、增长数量最后(总存在这样一点,从这一点开始)将递减。即:P/L(假定可变要素为劳动)递减,这意味着L /P 递增-每一单位新增产量所需的新增劳动投入数量递增(而其她投入不变),劳动数量换算为劳动成本,每一单位新增产量所需的新增劳动成本递增(而其她投入不变),-每一单位新增产量所需的新增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因此,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最后是递增的。(2)如果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时上升然后下降,则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下降然后上升。如果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一开始就下降,则边际成本曲线开始就上升,始终上升如果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时上升然后下降,则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下降然后上升。8、(1)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

20、线假定是U形?分析:假定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边际产量)先递增然后递减,必然导致边际成本先递减然后递增。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是产品的最优产出率点,正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配备而形成的-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产量,是一种不变生产要素和一种可变要素配合所能达到的平均产量的最高点。(2)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假定是U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是每一产量在各个不同生产规模下相应的短期平均成本值中的最小一种连接而成。由于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劳动要素不可分割和管理的因素,随着生产产量的增长,生产规模逐渐增大,规模报酬递增,长期平均成本减少。但递增到一定限度,管理复杂化、成本

21、增长,规模不经济浮现,长期平均成本开始递增。(3)为什么只有一点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SAC只受边际报酬递减的制约,而LAC则受规模报酬的影响。在长期,公司可以选择无数种生产规模,并且在这无数中生产规模下,均有一种相应的SAC。由于在长期下,公司总是选择能以最低单位成本生产预期产量的那个生产规模,因此LAC曲线是将各个既定规模的SAC曲线在同一产量下的最低点连接而成的一条曲线(而最低点不是其中一条SAC曲线的极值点)-也就是说LAC是无数SAC的包络线。如果LAC是由SAC的最低点构成的,肯定会有某些SAC曲线上的点在LAC的下方,如果这样的话,公司肯定会选择成本更低的规模,SAC是不也许在LA

22、C下面的。你自己画一下图会更加明白。9、参照:由于平均固定成本变得越来越小。10、略11、本量利分析5000+5Q=10QQ=100012、解答:Q=10KL/(K+L) 代入赋值 Q=40L/(4+L):L()(1)短期总成本函数C=FC+VC=K*PK+L*PL=4*4+()()()短期平均成本函数:AC= 【()】/Q=(640-12Q)/ ()Q短期边际成本函数MC=160/()2(2)短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短期平均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0。计算得:Q=80或Q=80/3Q=80 时,L0,因此舍去。短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产量为80/3。在该产量上,SAC=9/10 SMC=9/10 SAC=SMC14、边际成本函数求积分,得到总成本函数,但固定成本未知。将(5,595)点代入,求到常数项固定成本。参照:TC=Q3-4Q2+100Q+70AC= Q2-4Q+100+70/QVC= Q3-4Q2+100QAVC= Q2-4Q+1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